八年级语文 端午的鸭蛋

合集下载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端午节的习俗,通过对鸭蛋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具体章节为第二十二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难点: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5分钟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老师进行讲解。

时间:10分钟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时间:5分钟4.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端午节的情感表达。

时间:10分钟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进行互动交流。

时间:10分钟6.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时间:10分钟7.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端午的鸭蛋》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概括4. 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写一篇关于家乡端午节习俗的短文。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1、2、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的鸭蛋》一文,使学生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端午风俗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
有趋吉避凶的含意。 这一天,家家 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 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 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节包粽子、吃 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 化的特色。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 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 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 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 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 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 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 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 成后来的粽子样。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
1997),江苏高邮人, 作家。代表作有《受戒 》、《大淖记事》等小 说,《蒲桥集》等散文 集。他的行文如同随意 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 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 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 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 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 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 了整体的严谨与谐。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
例: 1、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
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 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2、这是远近闻名 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
、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 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通过这些反映出作者满怀着自 豪和喜爱之情介绍高邮的鸭蛋。 • 作者用这些事实,通过平淡而 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 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源于作 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源于那深 深的故乡情节。
课文小结
端 午 的 鸭 蛋
活情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的感 怀: 端午的风俗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想对 。故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乡 的 名声(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自 久远)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豪 家乡的鸭蛋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 质细而油多 引袁枚文 热 爱 特色 作证 之 蛋白而柔嫩 以北京鸭蛋相比 情 , 挂“鸭蛋 囊萤映雪的故事 对 端午的鸭蛋 络子” 童 敲破“空 年 联想 头吃 鸭蛋壳装萤 生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

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端午的鸭蛋》

插一把在门边、窗缝,先把蚊子、苍蝇熏个晕头转向, 怎么传播疾病?
姥姥总在这天缝一个艳艳的荷包给我,那种像小
耳朵一样的小布袋,里面装了艾草和朱砂。挂在脖子上,
能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还要用艾草煎汤擦身,说这样就
不怕蚊虫叮咬,不生疮包。整理ppt
9
在端午,最费心思的还是粽子。妈妈总是在端午的前
一天就开始动手:先要把买来的芦苇叶和我们到山里采来
整理ppt
11
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汪曾祺的作品,如《受戒》 《大淖记事》。
2、作文:以 “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400 字左右的文章,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 情等表达方式,表达本地的风俗习惯和热 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整理ppt
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整理ppt
1
走近作者:
汪曾祺:
(1920~1997),江苏高邮 人,现代作家。
代表作有: 小说《受戒》和《大淖nào 记事》 散文集《蒲桥集》等
整理ppt
2
腌鸭蛋 yān 门楣 méi 苋菜 xiàn
籍贯 jí 粽子 zòng 门槛 kǎn
车胤 yìn 避邪 xié 蝎子 xiē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ng 城隍庙 huáng
的菠萝叶,用温水泡在大盆里,再把糯米和香米洗净淘好,
要泡上一天才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就开始包粽子了。先
把馅心摆好,然后用各色的线缠绕。苇叶粽子有三个角、
四个角、八个角的,菠萝叶都包成两个抱在一起的长方形。
满满一大锅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粽子排排好,然后上面
压一层笼屉,笼屉里放满鸡蛋,水要漫过鸡蛋,再盖好锅
家乡的鸭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
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 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 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
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
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 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 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 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答有关与无关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参考答案:
答:有关。作者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 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荧,很自然,很随意, 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结 构 提 2.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示
3.阅读第四~六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都写了哪些习俗?
答:写了“系百索子”、“作香角子”、“贴五毒、贴 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七种习 俗。
2、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 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认识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 从唐代以来规定的重要节日。 又称端午节。古人把五月也 称作“午月”,五日又常写 作“午日”,“端”又是 “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 五就叫“端午”;还有叫 “重午”,或者是“端阳” 节的。
端午的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 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 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 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 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 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 屈原 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佩香囊:端午
节小孩佩香囊,不 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 风。香囊内有朱砂、 雄黄、香药,外包 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 成索,作各种不同 形状,结成一串, 形形色色,玲珑夺 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

4、本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
第一段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从文章思路看,题目是“端午的鸭蛋”, 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的风俗。从各地
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
“十二红”,写到“咸鸭蛋”,最后水到 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手法看,先写“端午”,就为后文 写“鸭蛋”作了铺垫。
学习第二部分 1、作者着重写了高邮鸭蛋的哪些内容?
端 午 的 鸭 蛋
一、(1) 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二、 (2–3) 说鸭蛋,写家乡的名声、特色。
三、 (4~6)
写端午的鸭蛋。
再读课文,了解细节 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都写了哪些习俗?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2、这一段采用什么结构方式?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 • • • • • • 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 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 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汪曾祺的语言特色
汪曾祺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 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汪曾祺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 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文 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刻意
补充资料
• 南京 “端阳十二红”是:雄黄酒、黄鱼、咸 鸭蛋、火腿、油爆虾、烧鸭、苋菜、玫瑰砂 (糖)、月季花、石榴花、樱桃、枇杷。
端午“十二红”,一是取本品“红色”,二是取“红 烧”之色。有四碗八碟之宴,有碗碟杂呈之席。所云 “四碗”,多为酒后吃饭烧煮之类的菜肴:有红烧黄鱼, 有红烧趴蹄,有红烧牛肉,有红烧鸡块。所云“八碟", 又有“四冷”、“四热”之分。四冷为:一咸蛋、二香 肠、三洋花萝卜、四熏鱼等品。四热为:一炒苋菜、二 炒猪肝、三炒河虾,四脆炒鳝丝等品。如此而外,考究 人家,最后还有一个吊炉烤鸭汤上桌,此又不止于“十 二红”了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端午的鸭蛋》。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描写手法;了解端午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2. 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并运用课文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3.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描写手法;了解端午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并举例说明。

5. 描写手法学习:分析课文中鸭蛋的描写,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

6. 端午节文化讲解: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7.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描写鸭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端午的鸭蛋》2. 内容:a. 课文内容: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传统文化热爱。

b. 生字词:列举生字词,解释含义。

c. 描写手法:鸭蛋描写方法。

d. 端午节文化:习俗、文化内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端午鸭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文章,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五篇】

【导语】《端午的鸭蛋》⼀⽂,在平淡的⽣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成鸭蛋⾥尝出⽣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的魅⼒所在。

⼩编整理了⼋年级下册语⽂《端午的鸭蛋》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知识与能⼒: 1.体会⽂章语⾔上的特⾊,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章于⾃然⽽然中写出⾃⼰独特的感受和⽣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时⽣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法: 以赏析及讨论的⽅式,激发学⽣对民族深厚⽂化的热爱,从⽽品味⽂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理解作者对⼉时⽣活的怀想的情感,激发培养学⽣对故乡的热爱。

2、欣赏作品深厚的⽂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间:⼆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

门楣(mei2) 苋菜(xian4) 籍贯(ji2) 硝药(xiao1)腌腊(yan1) 络⼦(lao4) ⼤襟(jin1) 车胤(yin4)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

籍贯:祖居或个⼈出⽣的地⽅。

莫名其妙:没有⼈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事情很奇怪,使⼈不明⽩。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分恭敬的样⼦。

曾经沧海难为⽔: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萤⽕⾍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导⼈ 五⽉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做⾹⾓⼦,各种风俗带给⼈多少乐趣。

单是⼀个⼩⼩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种故乡情结,没有⼀颗超然⾃在的⼼,谁能从平淡的⽣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邮⼈。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联⼲部、《北京⽂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说《受戒》、《⼤淖记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知识讲解

《端午的鸭蛋》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肄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

解放前当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解放后长期担任编辑工作,后在一个京剧团任编剧,在此期间曾参与创作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本。

194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1947年曾出版过短篇小说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羊舍的夜晚》,文革后出版《汪曾祺小说选》《晚饭花集》等。

创作以散文、小说居多,八十年代之后,文学不再承载太多的政治功能,读者开始更注重作品的审美性,汪曾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受戒》《大淖纪事》更被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本文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与中秋节、元宵节合称“三节”,在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很为人们重视和喜爱。

端午节的风俗也是代代相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节日。

知识积累1.寄名:旧俗幼童认僧尼为师而不出家,或认他人作义父母以求长寿,叫做“寄名”。

2.五毒:说法不一,一说指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

3.门楣.(méi):门框上的横木。

4.曾经沧海难为水: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5.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6.囊.(náng)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

映雪,用雪的反光。

7.练囊:用一种白色的绢做成的口袋。

练,白色的绢。

8.籍.(jí)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9.城隍.(huáng):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10.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11.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12.腌.(yān)13.苋.(xiàn)菜14.硝.(xiāo)药15.络.(lào)子考题例析1.(2015•山东聊城中考)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汗青”特指史册;“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端午的鸭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端午鸭蛋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文章中对端午鸭蛋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端午节习俗和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课件和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端午节的相关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找出文章中对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并在小组内分享。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文章中对端午鸭蛋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端午鸭蛋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教学重点:1. 文章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文章中对端午鸭蛋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
汪曾棋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楣(mei2) 苋菜(xian4) 籍贯(ji2) 硝药(xiao1)
腌腊(yan1) 络子(lao4) 大襟(jin1) 车胤(yin4)
2.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二、导人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

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

倘若没有一种故乡
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

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复述端午节的风俗。

明确: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二)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乡双黄蛋的“奇”。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五、小结
文章介绍高邮鸭蛋,写得有声有色,跌宕起伏,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三段。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

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联系,不求统一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受作品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

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

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师生可以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

要使学生认识到。

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文章语言生动、口语化,又从容舒缓,富有韵味,写尽了作者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感情,也使他笔下的故乡往事更有魅力。

四、拓展训练
提问: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可以先让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接着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学生交流之后,可以就“端午节”这一话题,自选角度,完成一篇作文。

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沈从文(端午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鼓励学生关心、参与有益的民俗活动。

五、小结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先生的魅力所在。

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