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三专题六
专题六 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中图版
构建网络
整合生物学科思想
①遗传变异: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DNA
分子的多样性;从变异的角度来看,生物多样性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 的。
②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是由于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了不同方向
的自然选择。 ③生物与环境: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的多样性均表现出生态
专题整合提升
构建网络 架起思维桥梁
构建网络
整合生物学科思想
■ 核心术语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捕食链:营养级别、消费级别。 (3)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能量金字塔。 (4)物质循环:碳循环、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5)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6)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 ■ 内连外展 (1)生物多样性与“遗传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构建网络
整合生物学科思想
1. 新情境信息题常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 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 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考生通过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 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重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 工处理信息、信息转移、交流信息的能力。其特点可概括为“新情境、旧知 识”。也就是说无论情境有多新,但所设问题最终回归考试大纲规定的核心 范围内容。所以这种题型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
构建网络
整合生物学科思想
解析
TRAP是蛋白质,其元素组成包括C、H、O、N等,脂肪的元素组成
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知识点
就高中生物必修3课程而言,需要我们记忆的东西是有很多的,那么生物必修3第六章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记住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知识点
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高中生物必修3第六章考点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
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生物必修三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发现历程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1640年时,伦敦皇家学会院士何蒙德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薄片,他考察到细胞膜及胞壁,并做出了有关细胞结构的一些假设。
1674年,利用单透镜显微镜,荷兰人安东·凡·李文虽然未能看到细胞核,但他看到并命名了“细胞”这一概念。
1831年,苏格兰植物学家Robert Brown发现植物细胞含有细胞核。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细胞膜分离了细胞内容物和外部环境,同时协助细胞对外物质的摄取和排泄;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包括胞浆、细胞骨架和细胞分泌物。
1.3 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如同一个半透明薄膜,在膜内和外分别为水相和脂相。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1.4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是细胞最重要的质体之一,其内含有遗传信息DNA。
细胞核主要由核壁、核膜、核仁、染色质等组成。
1.5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是细胞内部的小器官,主要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
第二章细胞的生命活动2.1 物质运输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和能量。
物质运输主要有活性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其中被动运输主要包括简单扩散、渗透、离子泵和囊泡运输等。
2.2 细胞的生长与分裂细胞生长是细胞增加体积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分裂则是细胞复制自身并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分裂的类型主要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2.3 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的新陈代谢主要包括蛋白质代谢、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
2.4 细胞的能量转换能量在细胞内的转换包括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种方式。
前者是指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后者则将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内的能量。
第三章细胞的遗传物质3.1 DNA分子的发现和结构DNA分子是细胞的遗传物质,由德国生物学家Friedrich Miescher于1869年发现。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答案篇一: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全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课后练习答案编辑者:康梅2010-11-11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基础题答案:P61.C2.B 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二)拓展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基础题答案:P111.D 2.C 3.D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
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
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拓展题:P11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
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基础题:P22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二、拓展题:P22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理活动,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3.提示:正负反馈调节对于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反应完成,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过程、分娩过程等。
相比起来,负反馈的重要性似乎远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从而在维持稳态上发挥着巨大作用。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第一章 探究活动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中图版必修3
0.8 1.1 3.9 9.4 21.8 22.3
IBA
0.8 1.4 4.3 10.2 20.0 21.2
2,4-D
0.8 0.8 2.9 6.4 4.5 4.8
A.该实验过程中各种生长素类似物对侧根的生长表现出两重性 B.生长素类似物可由植物的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具有高 效性 C.该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均不止一种 D.侧根的生长只受生长素的影响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因素 有
无(空白)
其他实验必备条件 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2.区分空白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主要依据 (1)依据是否经实验因素处理来判定: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 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就为对 照组。例如,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的实验中,用蒸馏水处理的为空白对照。
【解析】选B。不同浓度NAA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根据图示, 相同NAA浓度下,金露梅插条上长出的各级根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实验中NAA浓度为0的一组为对照组,不同浓度NAA处理的插条 各级根数量均比对照组多,说明不同浓度的NAA处理均能促进一、 二级根的发生。一级根的根数是插条生根情况的主要判断依 据,200 mg·L-1的NAA处理,一级根的根数最多,所以200 mg·L-1 的NAA处理效果最佳。
(2)依据是否改变所处条件来判定:通常将改变所处条件的 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改变所处条件的对象组为对照组。例如, 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 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由于在做实 验前进行了“暗处理”,所以曝光的部分是改变条件的实验组, 遮光的部分为未改变条件的对照组。
(1)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张)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中三种主要成分的比较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 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考点:1.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能与外界直接接触,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2.细胞内的组分,如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3,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血浆中的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生物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向性运动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如向光性、向重力性。
原因:与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调节作用有关§2、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此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生长得快,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
★光不是产生生长素的因素,有光和无光都能产生生长素,光只是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
(生长素化学本质:吲哚乙酸)。
§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嫩叶、叶原基和发育中的种子分布部位:分布广泛,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发生在顶端分生组织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1、生长素的二重性表现: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根最适浓度是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茎的最适浓度是10-4mol/L。
体现两重性的现象根的向重力性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
打顶或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2、生长素的功能应用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
③防止落花落果:④作为除草剂:如一定浓度的2,4—D可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5、其他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指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二、动物稳态的调节 §1、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内部的液体,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细胞外部的液体,约占1/3) 组织液淋巴 2、内环境的成分 无机物:水、无机盐有机物: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血浆蛋白、激素、抗体、代谢废物 (尿素)等3、内环境的意义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媒介。
中图版与人教版的比较
中图版与人教版的比较一、模块的设置及开课情况都是一样的。
都是:必修三个模块,分别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选修三个模块,分别是:《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对于选修模块,从全省各地市的开课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选修了选修一和选修三两个模块。
二、中图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1、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的比较分析(1)知识块的呈现人教版将本模块分为六章内容,分别是:走进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
而中图版教材将本模块分为四个单元八章内容。
分别是第一单元分为《细胞概述》、《细胞的构成》两章;第二单元分为《细胞中的蛋白质》、《细胞中的核酸》两章;第三单元分为《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两章;第四单元分为《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两章。
2、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的比较分析(1)知识块的呈现人教版将本模块分为七章内容,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而中图版教材将本模块分为四个单元八章内容。
分别是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分为《染色体仔有性生殖中的变化》、《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两章;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分为《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两章;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分为《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两章;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分为《生物进化理论》、《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两章。
3、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的比较分析(1)知识块的呈现人教版将本模块分为六章内容,分别是:《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
而中图版教材将本模块分为二个单元八章内容。
2018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6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六)(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小【解析】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大,表现为钾离子由膜内流向膜外。
【答案】 C2.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低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Na+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解析】兴奋通过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未兴奋区在局部电流的刺激下,打开了Na+通道,使Na+内流,导致未兴奋区去极化而产生动作电位,所以A项正确。
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静息电位接近K+的平衡电位,故C错误。
血浆渗透压由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组成,其主要取决于离子渗透压,与血浆中的Na+和Cl-浓度有关,D正确。
在Na+K+泵的作用下通过主动运输将K+运输到细胞内,将Na+运输到细胞外,这对维持多种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故B正确。
【答案】 C3.静息时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解析】神经纤维细胞膜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时,由于K+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兴奋时,Na+大量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答案】 B4.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该点兴奋,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从而使该点与两侧相邻部位之间在膜内和膜外都形成了电位差,从而发生电荷移动,其移动方向是: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移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兴奋部位移向未兴奋部位,因此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且与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故C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6专题六群落的稳态与调节
第19周第2课时编制:鲁维刚审核:郑显鸽审批________ 班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复习考点】1.群落的基本特征 2、群落的结构
3.群落的演替 4、群落的稳定性
【使用要求】1、课前认真复习教材73-80页后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复习检测
2、课堂上积极合作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突破重难点,完成合作探究。
【自主复习】
★★1.群落的概念:在内生活在的各个生物种群、
而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群落的空间结构:和。
★★5.群落的稳定性包括和两个方面。
★★6.种间关系包括、、、。
【自主复习检测】
★★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
★★2.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B 森林中树木的间隙中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 一片竹林中竹林有高有矮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3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
B 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内
C 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
D 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
★★5.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6.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演变为一个森林。
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 ) A.沼泽B.湿地C.草原D.森林
★★7.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M以N为食B.N以M为食
C.M与N无捕食关系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
【合作探究】
★★★1.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2在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鸟类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是_______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的动物和植物之外,还生活着_______、_______等微生物,微生物主要生活在_______里。
(3)下列哪项是一个种群( )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所有血雉 C.森林中所有苔藓 D.森林中所有树木(4)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 )
A.群落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垂直结构
C.群落的海拔结构 D.种群的海拔结构
★★★★3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
楼兰在西汉时期曾经森林茂密,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草原生存着兔、蛇、鼠、狐、鹰等动物,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只是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现今该地区已成为一片沙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答案从以下提供的选项中选取)
⑴. 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保护作用。
⑵. 导致草原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
⑶. 大自然对人类进行报复,从惨痛的教训中,我们应该明白()道理。
⑷.为什么楼兰没有按此生演替的方向,重新形成原来的样子?
A 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科学规律办事
B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
C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D此生演替在其后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演替为树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