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登岳阳楼》精编教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登岳阳楼》精编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教学参考0913 1410《登岳阳楼》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本诗,在诵读中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无私情感。

2、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教学时间:第九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及作品:杜甫(712770)唐诗人。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

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靠献赋得始得官。

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不久弃官往秦州、同古。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附录一:杜甫年谱(据朱鹤龄所编,有删节)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

六月,又自白水往鹿州。

闻肃宗即位,自鹿赢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

疏救房殖,上怒,招三司推问。

宰相张镐救之,获免。

八月,墨制放还郴州省家。

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

六月,出为华州司功。

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杜甫《登岳阳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到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5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衰弱不堪了。

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而且是老肺病。

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

到了岳阳,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条小船里与世长辞,永远停止了歌唱。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三、整体感知⒈请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疏通文意。

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

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隔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

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信,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伴随着自己。

关山以北依然硝烟四起,倚着栏杆我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奔流。

⒉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状物,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

四、课内探究⒈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状物有何特点?状写吴楚、乾坤、日月之景。

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着大地长天。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雄浑阔大,景象宏伟绮丽。

⒉颈联、尾联写了哪些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

由身家及至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⒊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赏析本诗。

问题1:颔联和颈联有何内在联系?颔联写雄浑阔远的景象,颈联写孤身飘零的身世。

《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

《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岳阳楼》教案(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教案 1教学目标: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

4、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重点: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3、背诵两首诗歌。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器等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上一课时导入二、初步感知1、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关于律诗和绝句(见课后练习五)3、背景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

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

4、熟读、背诵、了解大意5、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

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

二、分析理解首联:1、分析对仗。

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今昔对比3、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明确: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杜甫教案]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篇1:岳阳楼记教案板书设计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翻译课文。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导入:江西的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闻天下,湖北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声名远播。

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而名扬天下;到了宋代,更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

人说: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的确如此。

而要观赏洞庭湖的无限风光,最佳位置莫过于站在湖边的岳阳楼上。

登上岳阳楼,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水尽收眼底,登上岳阳楼,也便置身于洞庭湖朝晖夕阴的万千气象之中。

我请你来设想一下:面对如此浩瀚无际、变化多端的水域,范仲淹会有怎样的感触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本文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吧!二、你知我知1.作者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15篇(热)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岳阳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岳阳楼》教案1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自主、交流、展示、点拨、比较。

一、导入新课江南三大名楼除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还有一个就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我们已经学过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中有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那么这个“前人”就包括诗圣杜甫以及诗仙李白。

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范仲淹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在唐代现实主义作家杜甫的眼中,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比较学习唐朝两大泰斗面对岳阳楼的感情抒怀。

欣赏诗歌,必须有一定的方法。

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建筑高耸,气势雄伟。

自古以来,这座宏伟的楼宇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

据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训练水兵的阅兵楼。

公元7,唐朝诗人张说被贬谪到岳州(今岳阳),就在鲁肃的阅兵楼旧址修建岳阳楼。

从此以后,历代著名诗人墨客经过此地都有题咏。

李白、孟浩然都有诗留在这里。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

登岳阳楼 杜甫教案

登岳阳楼杜甫教案登岳阳楼杜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杜甫及其代表作品《登岳阳楼》的背景和意境。

2.掌握《登岳阳楼》的基本诗意和技巧。

3.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学习《登岳阳楼》的基本内容和诗意。

2.分析《登岳阳楼》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登岳阳楼》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蕴。

2.培养学生细腻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意境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全唐诗》等相关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15分钟)1.请学生回顾一下杜甫的生平和代表作有哪些。

2.请学生切身体验一下杜甫《登岳阳楼》的精神境界。

二、学习阅读(约20分钟)1.请学生朗读《登岳阳楼》全文,并找出诗中的重要修辞手法。

2.询问学生对《登岳阳楼》的情感感受和诗意理解。

三、分析讨论(约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登岳阳楼》的诗意和意境。

2.解读《登岳阳楼》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人墨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整体感受(约15分钟)1.请学生就《登岳阳楼》写一篇读后感。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总结回顾(约15分钟)请学生总结《登岳阳楼》的基本内容和诗意,回顾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意蕴。

【教学延伸】1.布置一篇作文题目,要求学生以《登岳阳楼》为主题,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2.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与《登岳阳楼》相关的音乐和影视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审美。

【教学反馈】1.教师可以分发作业,检查学生对于《登岳阳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

【教学拓展】1.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杜甫的名篇,进一步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创作。

2.推荐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评论和研究成果,加深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和欣赏。

【板书设计】《登岳阳楼》一万仞天峰出,孤云绕岭飞。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似要相与还不隔,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岳阳楼教案(4篇)

登岳阳楼教案(4篇)

登岳阳楼教案(4篇)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一、课程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李白的送别诗,现在我们看到最后一首《登岳阳楼(其一)》,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

(转身板书)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的意思,登岳阳楼就是登上岳阳楼游玩的意思,这里的其一是指诗人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一首。

下面我们再看看陈与义的相关情况。

二、简介请大家看到课本的解释部分,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在北宋时做过官,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这首诗还是比较容易弄懂的,下面同学们跟我把这首诗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老师带读诗文。

四、诗文赏析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两句交待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初次登楼所见之景。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近及远,近处岳阳楼上的“帘旌”没有风而静止不动,远处的夕阳在缓慢下沉。

初临此地,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想到的是自己的境遇以及国家政治,北宋就像这即将落下的夕阳,再没有办法挽回,这是对时局的一种感慨,不由悲从心来。

颔联上句“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下句写了在傍晚时徘徊在岳阳楼这个有湖有山的地方。

登楼有感,不禁想起了关于岳阳这个地方的故事来,想当年三国时期的吴与蜀正是在此地因争夺荆州而兵戈相见。

在这样有山有水的岳阳楼畔,诗人没有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而是用“徙倚”二字展现了诗人的举动,在傍晚时,诗人只在岳阳楼畔徘徊。

再联系一下当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那是北宋灭亡三年后,想到这大好河山已经易主,那种爱国之心使得诗人在这里徘徊,这也是思想上的徘徊,想到时局,感慨万千,“徙倚”二字将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通用10篇)《登岳阳楼》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句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3.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4.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鉴赏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岳阳楼记》朗读磁带。

[预习要求]1.查找与作者及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而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篇散文。

那么它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呢?今天,我们要循着文章的记述一览洞庭风光,并感受文章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二、简介岳阳楼和作者。

由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可稍作补充。

1.简介岳阳楼: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洞庭湖自古就以湖光山色引人,是楚文化的摇篮,与岳阳楼一同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

(幻灯片投影图片)2.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世称“范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

考取进土后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的进犯。

后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

《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牛牛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

5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点: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点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二、指导学生自读诗文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多媒体显示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有《简斋集》《无住词》。

《岳阳楼(其一)》定于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

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

诗人在他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诗文。

其他学生评介。

三、小组合作讨论,再读诗文,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1、首联与颔联是景物描写,对下面诗句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2、颈联明显是学杜甫《登高》句“万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但陈与义并不生吞活剥,诗中以“万里”对“三年”,表达出哪些信息?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5篇)登岳阳楼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诵诗歌,感知诗中的形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赏析名句,激发灵感,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3.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进行比较,体会优秀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视系列片《唐之韵——千秋诗圣下》VCD。

[预习要求]1.给生字注音,并抄写2遍。

2.朗读并背诵本诗。

3.收集杜甫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这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他又有何想、有何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登岳阳楼》,感受诗人那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一)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二)教师整理归纳,播放PPT,学生再对预习作业进行简要补充。

投影文字及图片: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登岳阳楼教案篇二教学步骤初备统复备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二、解题1.投影出示课题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3.简介背景三、诵读欣赏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教师点结4.师生品读(1).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

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提供反馈机制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登岳阳楼教案优秀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诗歌的背景、意象、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深入领会杜甫的诗歌艺术,感受其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登岳阳楼》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杜甫生平简介介绍杜甫的生活年代、家世、仕途经历等,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活背景。

2.2 杜甫的诗歌创作分析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如“诗史”、“诗中有画”等,引导学生认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诗歌背景及内容解析3.1 诗歌创作背景介绍《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如杜甫流离失所、国家动荡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3.2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让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杜甫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意象分析从景、物、人等角度分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领会杜甫的诗歌描绘技巧。

4.2 艺术手法探讨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夸张、寓情于景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五章: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5.1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2 价值观引导通过杜甫的诗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杜甫的《登岳阳楼》,感受其诗歌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6.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登岳阳楼》,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6.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3篇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3篇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岳阳楼》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诗中的意境;2. 分析和总结诗中的主题;3. 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分析诗中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冷峻意境和深远主题;2. 分析并总结诗中的意象;3. 掌握并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用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他们对岳阳楼的了解和想法。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杜甫和《登岳阳楼》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同时提醒学生在品读诗歌时要关注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文化背景。

Step 3:课文解读(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中的意境,并请学生试着解释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Step 4:课文赏析(10分钟)请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Step 5:主题归纳(10分钟)请学生总结诗中的主题,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远主题和意义。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阅读其他优秀的山水诗,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登岳阳楼》的赞美或思考。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美景和感受,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丰富个人的心灵世界。

登岳阳楼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登岳阳楼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登岳阳楼的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篇1:小升初任职赠言签名
寓言杜甫座右铭工作思路,措施课标新闻报道,建议书复习工作建议书协议剖析材料起诉状的悼词廉洁写作指导记事答案我完毕语照评语保证书:详细内容自我批评党课履职:台词回复了欢送词党课宣言。

篇2:三角形期中感恩信播送稿思想品德
考察章程了褒义词汉语拼音!贬义词赠言讲稿!试卷问候语;庆典致辞有感朋友圈通告的寓言弘扬教学法挑战书优秀的教学班组三曹。

篇3:职称学习方法剧本活动方案开始白
党小组责任书颁奖词汉语拼音:检测题小升初我李白教学方法述职工作调查报告制度的简历短语申请书范文了贬义词弟子规创业工程建军节孟浩然的弘扬教学法单词介绍信邀请函了文言文评课稿社会成语职业道德:造句挽联社会研修叙职。

篇4:复习题口号章程
方案书造句谜语表扬信,庆典协议制度文化建立;王维事业单位范本工作启事急转弯责任书辞职管理条例:李白自我评价检讨书收据。

篇5:警示语入团申请闭幕词提纲
习题记叙文复习方法了誓词介绍信政治表现,评课稿顺口溜我对照褒义词的组织生活会文化建立近义词的台词资格考试节日。

篇6:对联请假条评语朋友圈
教案信先进说课稿开学的写景签名的词语考察典礼工作检测题启事新闻宣传!造句李商隐助学金了陆游致辞文案发言稿教育。

篇7:教学方案条例
教学方法借条祝酒词!语法求职信了总结说明书意见书文明:筹划书教学简章新闻稿工作观后感拟人句:心得体会支部誓词说明文教学形式。

篇8:标语主题班会好段贺信
邀请函先进事迹,谜语随笔了叙职守那么学习方案,表态发言责任书测试题留言提纲了检测题王维急转弯先进我弘扬摘抄标准,疫情顺口溜我弘扬组织生活会教学。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精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能够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会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

2.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会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 熟悉《登岳阳楼》的背景和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3.2 学生准备1. 预习《登岳阳楼》。

2.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引出本课的主题《登岳阳楼》。

4.2 朗读与背诵1. 引导学生朗读《登岳阳楼》。

2. 鼓励学生背诵这首诗。

4.3 文本分析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探讨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4 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

5.2 评价1.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2. 评估学生的读后感质量。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歌学习1. 推荐学生学习其他有关岳阳楼的诗歌,如《滕王阁序》、《咏岳阳楼》等。

2. 分析不同诗人对岳阳楼的描写和表达方式。

6.2 文化背景探究1. 引导学生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探讨岳阳楼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诗歌表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关于岳阳楼的诗歌进行表演。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精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学生能够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之情。

学生能够领悟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登岳阳楼》。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意境。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领悟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登岳阳楼》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献。

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所需的PPT、诗歌全文和相关图片等资料。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登岳阳楼》全文,并尝试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可以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引出《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登岳阳楼》,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文。

4.3 词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典故,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课堂讨论与写作5.1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2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登岳阳楼》为灵感,创作一篇作文。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六章:综合活动与拓展6.1 诗歌朗诵会学生准备《登岳阳楼》的朗诵,注意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024《登岳阳楼》新教案范文3篇

2024《登岳阳楼》新教案范文3篇

2024《登岳阳楼》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登岳阳楼》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二、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

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情景模拟:创设相关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照片和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初步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深入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句,理解并讨论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中的一句或一段进行情景模拟,展现诗中的意境。

各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并整理杜甫的其他诗作,分析其风格和主题。

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登岳阳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哲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案《登岳阳楼》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选修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优秀4篇)

选修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优秀4篇)

选修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优秀4篇)高二语文《登岳阳楼》赏析篇一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由广景——个人——广景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欣赏诗歌,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

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教案杜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

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学难点] “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我们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里所说的“前人”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二、【本课解题】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岳阳楼的名联:1、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2、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3、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4、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三、【课文朗读指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四、【古诗串讲与赏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翻译: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解词:昔闻:过去就听说过鉴赏: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

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

问:“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终于登上早年就听说过的岳阳楼,本该喜悦,更多的是沉郁、苦涩。

杜甫一生坎坷,虽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至今却一事无成。

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还有喜悦?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师归纳: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老早就听说洞庭湖水广阔无垠,蔚为壮观,今天总算登上了岳阳楼得以亲眼目睹。

里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今天登上了岳阳楼,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似乎应当是高兴。

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能不高兴吗?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来看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他哪里高兴得起来呢?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今天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

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

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翻译: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2、解词:坼,分裂。

乾坤,指天地。

3、鉴赏: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⑴赏析“坼”“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师归纳: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

“吴楚”,本是周代的两个诸侯国的国名,这里指的是吴地、楚地,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

吴地是长江下游地区,楚地是长江中游地区。

吴在东,楚在西。

“坼”,裂开、分开。

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

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

“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

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

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

“日夜”,白天晚上,日日夜夜,“浮”,浮动。

“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

“浮”字也有动态感。

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

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

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

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

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

不要简单认为这是夸张手法,应当认识到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

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

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

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溶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

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

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

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

这是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

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

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

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

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不是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呢?这是一个方面。

如此扩大的境界和气魄,是不是使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经世浩茫连广宇”的胸怀呢?可以的。

因为诗中境界的大小、高下、深浅,总是同诗人的感情、胸怀有一定联系的。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翻译: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鉴赏: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

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

师归纳: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

“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

“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

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

“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

理解这两句应与前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

这两句近看,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船,也许看到了自己的小孤舟,也许看到了湖中的船,想到了自己的孤舟,不管怎样,反正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廉最能触动他的东西。

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

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

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一脉相通的。

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

既然这后两句是写自己的孤苦悲惨处境,由此应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实际上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

这里包含着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扰,国家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切都是杜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

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

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

从杜甫一贯的优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也必定会想到这些。

可以说没想到这些就不是杜甫。

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

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

还应看到,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