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人口的变化(1)
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讲解
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讲解要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2.人口“三率”(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拓展:人口增长的方式除人口的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的机械增长(后面将专门讲述)。
【典型例题】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1)由图表可知,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苏南;经计算,苏中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与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不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
(2)阅读三角形统计图要注意两点:一是每边自左向右,0为三角形左边“顶点”,100%为三角形右边“顶点”,二是图中“▲”或“●”的三边百分比之和为100%或1。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1.1人口分布一作业
第一节人口分布课堂探究问题一:世界人口分布特点【问题引领】截至2018年年底,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埃塞俄比亚及菲律宾共13个国家,以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2)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缘由是什么?【精讲点拨】世界人口分布的根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详细分析如下:【例题】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据此答复1~2题。
1.关于世界人口的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15%的陆地上B.东亚、东南亚、欧洲西部及拉丁美洲是人口稠密区C.南极洲以及一些荒芜海岛,至今无人定居D.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人口特别稀疏2.关于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B.沿海地带往往人口稠密,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通常人口稀疏C.世界人口分布趋向随海拔上升而渐渐削减D.世界人口绝大局部散居在面积宽阔的乡村地区问题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问题引领】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也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但长期以来人烟稀有,然而,巴西东南部的高原上却人口稠密,城市集中。
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亚马孙平原人口稀有的缘由是什么?(2)为什么巴西高原人口密集?【精讲点拨】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根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及缘由,如下表所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缘由地形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工、农业生产活动集中高山和高原人口稀有地势起伏大,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气候中、低纬度地区气温相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寒冷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有干旱沙漠、戈壁地区降水量极少,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有区湿热雨林地带不相宜人类居住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密集供水便利,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生产和生活干旱地区绿洲地带成为人口聚居地有浇灌水源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农业比拟兴旺,物产比拟丰富矿产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区,人口稠密矿产的开采,形成矿业城市,供应了较多的就业时机2.人文因素在自然的根底上,人口分布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开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详细分析如下表: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缘由生产力开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农业社会,农业兴旺地区人口稠密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经济开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状况经济开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历史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开展历史较悠久的地区,有利于人口的集聚素口较稠密政治、事、文化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斗、、文化习俗、科技开展水平、政策和历史因素等【合作探究】教材第6页“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一)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一)l 、从人口再生产的角度看传统意义的人口转变历程众所周知,我们一般所讲的人口转变首先指的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这是经典的人口转变理论所关注和阐述的。
因此,要考察和研究中国的人口转变,不妨先了解一下我国传统意义的人口转变历程。
由图1可见,从粗出生率、粗死亡率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组合情况来看,如果说一般意义的人口转变始于粗死亡率的下降,那么中国建国初期就已经有了这样的端倪。
从1949年到1957年,粗死亡率显然是下降的,从20‰。
降到了‰。
1958年至1962年,粗死亡率有一个非正常的剧烈波动,196o年的粗死亡率曾经达到‰。
的高水平,但1961年马上回落到‰入和‰的正常水平上①,所以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意外,短时期的这种变化并不能改变死亡率变动的内在规律和大的走势。
从人口转变理论的一般规范和中国所走过的具体道路结合起来看,可以认为,在过去的5O年里,中国的人口转变大致可以分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死亡率变动主导型的人口转变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死亡率率先下降,而出生率在本质上是居高不下的,1970年的出生率水平还与建国初期差不多,在33‰至35‰之间。
中国的人口转变早在建国之初就已经开始,这第一个阶段就是死亡率的转变阶段。
但真正对人口增长产生遏制的人口转变应该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的时候——这就是60年代末,确切说是在1970年前后进入了人口转变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出生率主导型的人口转变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死亡率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上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由于粗出生率不同的变化态势,所以如图所示,又可以分出若干发展阶段:其一是粗出生率直线式急剧下降的阶段,在整个70年代,出生率从30‰快速地下降到20‰以下,下降了10个千分点,幅度很大。
其二是粗出生率波动中缓慢下降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显着特点是多年年份的出生率在略高于2O%。
的水平上波动,而粗死亡率则稳定在‰上下的水平上。
高中必修二复习资料全
必修二部分(高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围的增大而减弱。
2、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不断增长的,二战后则进入快速增长时期,70年代后增长速度减缓。
从空间上看,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而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
4、图中曲线①表示出生率,曲线②表示死亡率。
A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B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C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在表格中填出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
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在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出现下降变化的是死亡率。
6、全球增长模式从总体来看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从局部看,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型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
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迁移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迁出区是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区有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
3、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迁移为主。
《人口的数量变化》 作业设计方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增长速度、规模等。
2、帮助学生掌握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等。
3、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回顾1、让学生回顾人口数量变化的相关概念,如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并通过填空、选择等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2、布置一些简答题,如“简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等。
(二)数据分析1、提供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数据表格,让学生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2、给出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让学生比较分析这些国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三)案例研究1、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如中国、印度、日本、欧洲等,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人口数量变化的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并探讨背后的影响因素。
2、研究一些因人口数量变化而引发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的案例,如资源短缺、就业压力、老龄化等,让学生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
(四)实地调查1、组织学生分组对所在社区或学校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近年来的人口迁入、迁出情况,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2、让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分析当地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五)创意展示1、让学生以“人口的未来”为主题,创作一幅漫画、手抄报或制作一个 PPT,展示自己对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想象和应对策略。
2、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观点。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题型,用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分析能力。
2、实践作业:如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
(二)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总趋势是不断
增长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 点不同。
(1)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均速性
读图1.2回答问题
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
• 农业革命是指距今10000年左右的时 期,人类能够制造简单的石器、木棒等原 始的生产工具,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 等自然资源,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 能生产出农产品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是 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开始。
•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生 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 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历史上把这 一过程称为“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
1农业革命之前:
人类主要从事原始的狩猎和采集业,能够获得的生活资源数 量很少,所以人口的增长极其缓慢,人口数量很少。
2、之间,数量增加,增长速度变快。因为 农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能生产充足的 粮食,人口死亡率下降。 3、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的改善 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 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较快。
自然地理:面积为33.8万平方公里。位于 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 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 波的尼亚湾。地势北高南低。丘陵海拔20 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 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 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居世界人 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 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南部的塞马 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 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 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 国总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 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人口结构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
1.人口老龄化快速增加: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人口总数
超过14亿,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亿,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76亿。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保、医疗保障和家庭护理资源的不足、老年病患者的增加、劳动力市场和人口净流动的变化等。
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建设全民参保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发展老年护理和医疗服务,以促进老年人的创造性和生产性活动。
2.生育率持续下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连续多年处于低位。
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教育程
度的提高、城镇化的加速、女性就业率的提高、婚龄的延迟、住房压力和生育成本的增加等。
为应对生育率下降所带来的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多项政策,如针对二胎的放宽政策、调整生育政策和提高婴幼儿抚养费等。
最近更针对人口问题提出了"三孩"政策,以缓解人口问题。
3.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持续上升,并迅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城市化
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流动到城市,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和挑战,如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
为了应对这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城市扩容、优化城市交通、提高城市的环保水平、增加房地产税等。
总之,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对于中国的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人口变化情况汇报
人口变化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首先,我国人口总量持
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4亿,但增速逐渐放缓,人口增长呈现出逐渐趋缓的态势。
其次,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老龄化
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渐减少,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外,城乡人口差距逐渐缩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
转移,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农村人口规模也在逐渐减少,城乡人口差距逐渐缩小。
此外,我国人口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
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
在人口政策和社会发
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人口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实现人口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通过对人口变化情况的汇报,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人口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包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2.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题。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 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 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5.1991年至1992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 16.7%B. 14.3%C. 0.9%D. 1.2%6.江苏比西藏能承载更多人口,这说明江苏比西藏()A.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B.生活消费水平更高C.交通运输条件更便捷D.人均生存空间更大著名学者邦奇等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7.②大陆与④大陆()A.人口都以自然增长为主B.人口都以机械增长为主C.②大陆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④大陆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D.②大陆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④大陆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
课时作业36: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2000年5月,印度官方人口数字首次突破10亿大关。
2008年,印度已经拥有11亿人口。
2011年3月印度人口已达12.1亿,在3年时间里印度人口净增1个亿。
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17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印度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期间人口增长了3倍多B.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类型属于传统型C.每年净增长人口有下降趋势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左右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带来的压力主要有()①人均收入增长缓慢②劳动力充足,积累多③失业问题十分严重④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1.B 2.A 3.C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大约由1951年的3.8亿增长到2011年的12.1亿,增长了8.3亿,增长了2倍多,故A项错误。
根据题中“3年间人口增长了1亿”,故年增长率远远超过1%,应属于传统型,故B正确,D错误。
从图中看每年净增人口有增加趋势,3年人口净增1亿,故C项错。
故选B。
第2题,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口受教育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
故选A。
第3题,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但由于人口多,消耗也多,积累较少,故②错。
故选C。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完成4~5题。
4.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5.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答案 4.D 5.A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2015年开始我国人口15~64岁年龄段出现负增长,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开始不断减少。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 (一)
中国的人口转变:历程、特点和成因(一)【摘要】中国的人口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从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中国人口转变的背景入手,分析了中国人口转变的历史演变、特点、成因以及人口政策的影响和城乡人口转变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人口转变的意义和未来人口问题的应对策略。
中国的人口转变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对政府决策、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深入研究中国人口问题,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伴随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人口转变、历程、特点、成因、人口政策、影响、城乡人口转变、意义、应对策略1. 引言1.1 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人口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口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竞争力。
人口问题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长远发展战略。
人口问题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人口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对于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引发种种问题和危机。
人口问题关系到每个家庭和每个个体的利益。
人口问题的解决直接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人口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的前提下,个人的发展空间和选择范围会更大,生活品质也会更高。
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1.2 中国人口转变的背景中国人口转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给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资源环境带来了严重挑战。
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口增长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给国家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如“计划生育”政策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课时作业37: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选择题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4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读我国某省2003年与203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3~4题。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A.出生率下降B.自然增长率下降C.死亡率下降D.人口总数上升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压力大B.养老负担重C.老龄化的速度加快D.劳动力短缺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5~6题。
5.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历史变化示意图和某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7~9题。
7.a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3% B.1.5%C.2% D. 4.7%8.人口金字塔图所示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 )A.阶段Ⅰ B.阶段ⅡC.阶段Ⅲ D.阶段Ⅳ9.有关阶段Ⅲ人口增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减少B.新增人口数量急剧上升C.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D.人口压力更为严重读四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历史及预测图,回答10~11题。
10.1950年以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德国B.英国C.日本D.美国11.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的是( )A.倡导适龄妇女生育B.鼓励外来移民C.推迟退休年龄D.增加儿童抚养补贴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
__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__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人口的变化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化,包括人口的增长、减少、迁移等方面的变化。
人口变化是人口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人口增长与影响因素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的情况,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
1.生育率: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位生育妇女所生育的婴儿数。
高生育率会导致人口增长快速,反之亦然。
2.死亡率: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单位人口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
低死亡率会导致人口增长,高死亡率会导致人口减少。
3.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人口流动率。
迁入率高于迁出率时,会导致人口增长;反之则会导致人口减少。
二、人口增长历史与趋势1.人口增长历史:在人类早期的狩猎采集社会和农耕社会时期,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迅速加快,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特点。
2.人口增长趋势:当前全球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现负增长,即人口出现减少。
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人口变化对国家与社会的影响1.经济影响:人口变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增长将增加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人口减少或老龄化,则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社会影响:人口变化对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人口减少会导致社会福利负担加重,社会保障体系面临压力;人口老龄化会对社会养老制度、医疗保健等产生挑战。
3.环境影响: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包括食物、水源、能源等方面。
人口过多、过密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四、调控人口变化的政策与措施为了应对人口变化对国家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1.减少生育率的政策: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供生育津贴、完善妇幼保健等措施,降低生育率以控制人口增长。
新人教版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作业(含答案解析)
第七章人口的变化课时作业(十六)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时间 /30分钟一、选择题我国台湾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
台湾许多男女的传宗欲望是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
图K16-1示意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
据此回答1~2题。
图K16-11.推测台湾地区下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 )A.2023年、2022年B.2024年、2025年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2.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 )A.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B.死亡率波动比出生率波动大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D.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在这个点以上的人口数与以下的人口数相等)的那个人的年龄。
图K16-2是某国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K16-23.读图可知,该国2010年后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数量萎缩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 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4.由于年龄中位数的变化,以下产业受影响较大的是( )A. 电子装配业B. 汽车制造业C. 金融服务业D. 文化创意产业读下表,回答5~6题。
省级行政区面积(104km2)总人口数(104人)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北京市 1.64 2115 8.93 4.41天津市 1.19 1472 8.28 2.28吉林省18.74 2751 5.36 0.32湖南省21.18 6691 13.50 6.54广西壮族自治区23.67 4719 14.28 7.935.依据表中信息可判断( )A. 天津市年净增人口数最低B. 吉林省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 湖南省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D.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高6.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 )A. 小于现有的总人口数B. 首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水平C. 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同D. 与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我国人口环境的变化趋势
我国人口环境的变化趋势
中国人口环境的变化趋势如下:
1.人口总量逐渐增加。
中国的人口总量从1949年的5.15亿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4亿人左右,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加。
2.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老年人口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同时,青少年人口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
3.城市化率逐渐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正在逐渐提高。
据统计,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50%。
4.人口流动性逐渐增强。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流动性逐渐增强。
特别是在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5.人口性别比例失衡。
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文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例出现了失衡的情况,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亟需改善。
总之,中国人口环境变化趋势将会继续发生。
Facing the challenges, 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in population planning, urbanization, health care, educ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人口系统的变化趋势
人口系统的变化趋势
人口系统的变化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增长趋缓: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增长速度逐渐趋缓。
这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医疗条件改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2. 人口老龄化: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将带来养老问题、医疗保障等社会问题。
3.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等方面的优势,但也带来了城市规划、交通拥堵等问题。
4.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结构出现较大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社会经济、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影响。
5. 人口流动和跨国迁移:随着全球化的加强,人口流动和跨国迁移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经济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将导致人口流动,同时,人们也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迁徙和定居。
总的来说,人口系统的变化趋势是多元化的,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模式都将发生新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组(人教版) 第15周 第1课时 总第104课时 制作人: 制作日期:11月10日
樟脑产量首位——中国台湾
作业:人口的变化(1)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日期: 总分 得分
使用说明:
1、准备好黑红双色笔、练习本。
2、拿到学案后先检查反正面是否都有题目(应该是反正面都有题目),然后写上班级和姓名。
3、第二遍上课铃响前,不允许答题,先整体浏览题目,对题量、难易度做到心中有数。
4、第二遍铃响后,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快速的答题,答题期间不讨论、不参考资料、不抄袭别人的答案,自己独立完成。
5、做题时间25分钟。
后5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改纠错。
组长统计组内解决不了的题目,并负责上报给老师。
6、本试卷分必做题、选做题。
每个同学都必须做必做题、有能力的同学再做选做题,难度较大的提高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
当堂训练:独立闭卷;用0.5mm 黑色签字笔作答,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时间:20分钟。
选择题(每小
题4分,共56分;用时20分钟)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人口预测数据显示,全世界人口2013年到2050年主要增长将发生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和美国。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在2025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印度和美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印度、美国主要是机械增长
B.印度、美国主要是自然增长
C.印度主要是自然增长,美国机械增长占很大比例
D.印度主要靠自然增长,美国自然增长率为负 ★2.我国不在预测的人口主要增长国家之列,并且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其原因是( )
A.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开始出现老龄化
B.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
C.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下降,人口容量变小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型
(2015·长沙模拟)读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5、6题。
★3.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
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
A.2012年
B.2010年
C.2000年
D.1995年
★★4.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
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 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 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下面某地区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7、8题。
★★5.该地区在1964~2010年期间( )
A.人口规模与家庭规模成反比
B.城市化水平与家庭数量呈正相关
C.曾出现明显过度城市化现象
D.农村进城人口数量90年代最多
★★6.综合两图,可以判断图示期间( )
A.家庭户数增加了1倍多
B.老年人口增加了约4倍
C.城市人口增加了约3倍
D.农村人口明显减少
高三地理组亲情奉献
长绒棉产量最多——埃及
读2010~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回答9、10题。
★7.据图回答,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至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镇大于农村
B.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C.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
D.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农村新一轮生育高峰
★★8.现阶段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 )
A.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
C.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
D.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意见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也就是说中国将逐渐打破二元户籍制度。
据此回答16、17题。
★★9.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某段时间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该时间段内,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10.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完成后( )
A.将不利于人口的迁移
B.将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C.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
D.没有任何影响
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数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
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
读图,回答20、21题。
★★11.据图推测人口红利期( )
A.是人口抚养比≤50%的时期
B.其形成是因为人口出生率下降速度慢于老化速度
C.在老年人口比例开始上升时,人口红利期结束
D.是人口数量最多、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的阶段
★★12.当前,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期的有效措施是( )
A.适当增加人口出生率
B.降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C.大量接收外来移民
D.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人口金字塔,读图回答22、23题。
★★13.图中的信息显示该城市可能
为下列哪个城市( )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淮北
★★14.图中反映的问题,合理的是
( )
A.1964年煤炭的开采需要大量青
壮年男性,所以早期性别比失衡
B.早期青壮年劳动力增多,是因为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导致的
C.城市化导致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所以少年儿童的比重上升
D.1964年到1990年人口性别比逐渐下降,是因为采煤对男性劳动力需求下降
负责人意见:
高三地理组(人教版)第15周第1课时总第104课时制作人:制作日期:11月10日
7.D 8.A 该题组以某地区人口数据统计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综合读图能力。
第7题,1990~2000年期间,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结合总人口,可判断D正确;家庭规模受出生率、老龄化以及文化观念的影响,与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无关;没有经济数据,不能确定当地存在过度城市化现象。
第8题,1964年总户数4 500/4.1万,2010年总户数8 000/3.2万,可以计算出家庭户数增加了1倍多,所以A正确;老年人口1964年4 500×3%万,2010年8 000×10%万,约增加了5倍;城市人口1964年4 500×15%万,2010年8 000×42%万,约增加了4倍;农村人口1964年4 500×85%=3 825万,2010年8 000×58%=4 640万。
9.C 10.D 第9题,读图可直接知道2010至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镇小于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少年儿童比重降低,减轻了教育负担;农村青壮年人口外迁入城,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会延缓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到来。
第10题,为了应对现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应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防止因为养老负担加重,出现社会问题。
16.D 17.B 第16题,该省级行政区在该时间段内的迁入率、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A、B、C项错误,但迁入率一直高于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第17题,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完成后,将打破现在的二元户籍制度,人口迁移更加灵活、自由,会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20.B 21.D 第20题,从图中我们可知,15~64岁人口比例较大,即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是人口抚养比≥50%的时期,其形成是因为人口出生率下降速度慢于老化速度。
第21题,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最突出的是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变大,也就是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出生人数的减少,劳动力减少,加重了青壮年负担,应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
22.D 23.A 第22题,1964年该城市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北京、上海和广州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第23题,淮北市早期靠开采煤炭发展,从事采煤工业的大多是青壮年男性。
1964年到1990年人口性别比逐渐下降,是因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
樟脑产量首位——中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