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人民政府文件郑政〔2011〕113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支持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为郑州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科学谋划和有效实施《郑州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利于强力推进郑州市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对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一、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挑战(一)发展现状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和航空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公路建设方面,郑州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403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64公里,较“十五”末增长57%;新建高速公路59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19公里,较“十五”末增长16%;新建成了一批市域快速通道项目,市域快速通道里程达到—2—110公里,提升了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新改建农村公路5989公里,总里程已达到11060公里,公路通乡镇、通行政村率100%,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铁路建设方面,配合国家及河南省建成了中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郑州至石家庄、郑州至武汉、郑州至徐州的客运专线,为中西部地区铁路运输的快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空建设方面,完成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航站楼、客机坪、货机坪总面积达到38.45万平方米,停机位由原来的14个增为31个,极大提高了新郑国际机场航空服务能力。枢纽建设方面,郑州市三大市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改造工程拉开序幕,郑州铁路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新郑州铁路客运站已于2008年开工建设,《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通过省政府审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公路客运南站已建成使用,客运北站和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也已开工建设,枢纽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为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持续增长以公路、铁路、航空三大系统为主,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共同构建的郑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保持了交通运输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2010年,公路、铁路、航空完成客运周转量分别为137.7、113.9和49.8亿人公里,是“十五”末的2.8、1.4和1.9倍;公路、铁路、航空完成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79.8、199.4和—3—0.6亿吨公里,是“十五”末的6、1.1和1.8倍。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全面普及了“新农巴士”,客运线路公司化改造率达85%以上,实现了全市乡镇通客车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100%的目标;开通了4条城际公交线路,推动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城际公交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客运服务水平不断升级,投资6亿元建设快速公交,城市公交分担率由2005年的22.5%提高到26%,已初步形成“快速公交线网+骨干公交线网+支线网”的公交线网框架。3.交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十一五”时期,郑州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相对系统、从单一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强了交通信息化制度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规范了信息化工作程序和内容。建立了郑州交通数字化综合指挥中心,研制开发了车载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推进了行业管理转型升级。建立完善了道路运输指挥、危险货物运输、路政、物流信息平台、旅游客运、GPS车辆安全生产智能监控、长途客车GPS控制调度、公交综合信息管理、出租汽车GPS定位、机动车辆检测线与修配企业联网控制管理、黄河水域监控救援指挥中心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项目。4.绿色交通的理念得到大力推广大力倡导发展绿色交通,鼓励推广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实施空调公交车降价措施,大大增加了公交出行的吸引力,提高了城市—4—客运的运输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交通建设中引入绿色交通理念,做好交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加强交通建设生态破坏的修复和治理;进行

长远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勘察设计工作统筹考虑了建设、运营、养护的全过程,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基础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5.交通体制改革纵深发展认真贯彻国省有关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完成了燃油税改革,取消了6项交通规费,完成了征稽机构职能转换和600余名规费征稽人员转岗安置,撤销了5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认真落实“大部制”改革,顺利完成了城市公交、出租车管理职能移交接管工作,完成了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管分离体制改革,成立养护公司,提高道路养护质量;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成立了郑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郑州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建立了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代表制度,为交通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技术支持。6.交通行业管理更加规范以质量管理、效率管理、细节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了郑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管理。实施交通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督,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开展运输服务业整治活动,规范了我市交通运输市场秩序;规范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创新机关精细化管理机制,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考评管理机制和岗位职责规范。—5—7.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安全制度,扎实抓好重点时期、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督,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水上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7—2009年连续3年零事故,道路运输安全事故不断下降,无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实现万车死亡率下降4%的控制目标;组织开展交通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2009年事故隐患整改率达到100%;提高安全监管科技含量,初步实现市区客运场站的远程视频监控、长途客车和危货运输车辆的GPS动态监控;组织应急演练,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大幅提高。8.交通系统党建和行业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树促”、“两转两提”、“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等活动,实施了郑州交通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构建了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了交通文化展示系统,郑州交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连续15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全系统有12个单位被评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90个单位和部门受到市级以上通报表彰,108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9.交通形象明显提升以贯彻“两转两提”为契机,大力加强开放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开通了郑州交通96669服务热线,建立了“市民开放日”制度,升级改版了郑州交通信息网;加强制度建设,先后修改、完善20余项机—6—关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优化办事流程,出台了《郑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和《郑州市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管理规定》等政府规章;深入推行政务公开,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培训教育,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开放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二)面临的挑战1.基础设施总量依然不足“十一五”期间,郑州市高速铁路、机场改建、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得到大力发展,但是部分干线公路服务水平偏低,难以满足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求;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偏低,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铁路运输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和市民出行的需求;民航发展相对滞后。2.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路网衔接度不足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周边公路逐步进入城市框架,导致城市道路交通的紧张形势越来越严峻,高峰期交通拥堵的范围不断扩大。而郑州市主要对外放射道路与高速公路出入口只有10处,其中东西方向与高速公路出入口仅各1处,三环路等城市交通干线不能快速连通高速公路,导致对外交通联系不畅,严重影响了城区内外交通转换的效率。3.场站枢纽建设相对滞后现有场站总量较少,且布局不尽合理,难以满足日益膨胀的客—7—货运输需求;公路客、货运场站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不协调,客运场站功能划分不明确,客运量分布不均衡;铁路货场位于市中心,不利于城市用地使用和规划;公交场站总体规模小,用地指标低,难以满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需要。4.交通运输整体效率有待提高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方式发展不协调,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衔接配合。公共交通发展相对缓慢,城市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急需进行改善解决,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5.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仍需加强“十一五”时期,郑州市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