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
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外实践活动:
数学游戏:通过各种数学游戏,如数独、棋盘游戏、卡片游戏等,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数学概念和技巧。
数学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和容积,探索几何形体的性质等。
数学建模: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外面的环境中,如公园、超市等,让他们观察并应用数学概念,如计算距离、比较价格等。
数学拼贴:让学生从报纸、杂志等材料中剪下各种形状的图案,并用这些图案进行数学拼贴,培养他们的几何认知和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展示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数学作品、数学模型或数学解题过程,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这些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活动,并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学习。
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
为了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法是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步骤: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
2. 将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比例关系”这一课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根据商品价格和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比例关系,并计算出优惠后的价格。
三、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步骤:1. 提出探究问题,明确探究目标。
2. 分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探究。
3.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4. 教师总结归纳,提炼出关键知识点。
5.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授“面积计算”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探究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四、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导向,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步骤:1. 设计任务,明确任务要求。
2.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3.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学生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实践
教学见习中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实践和反思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课程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改的内容是: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本次实习中,我时刻以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下是主要的几个方面。
一、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要想教好学,除了要了解教学,了解教材,更关键更首先要关注了解的就是学生。
了解学生的学习观、数学学习观、数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心理状态,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
因此,开学初我就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学习态度及兴趣的调查。
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数学的好恶、学生对学习的归因、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学习习惯、学习中的困难及需求、对自己的期望、对老师的期望。
在37份答卷中,我发现有8人害怕数学,其中包括1位入学时数学成绩为94分的学生,另外还有1人讨厌数学。
新课改下数学课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实施
新课改下数学课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实施摘要:数学学科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利用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不断去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融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课外实践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状态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实现对学生的高质量教学。
本文对新课改下数学克重的课外实践活动做出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课外实践实施一、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向(一)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才是实施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经验,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更积极的参与数学课堂,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学生在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数学就能够积累到更多的经验,这也是学生快速掌握数学技能的有效措施。
所以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让学生感受到实践过程中的乐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实施教学,让学生独立参与实践活动自主对活动的过程进行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参与实践,并且利用不同教学方式的实施,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和学习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生活实施实践活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数学的课外实践活动恰好可以将数学知识利用实践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数学课外实践的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实践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应用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
而且实施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很好的补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教材的价值体现出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性提升。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思维,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本文将介绍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1.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让学生自主探究、启发性教学、互动性教学等。
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实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2.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新课改下,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注重数学的应用性
尽管数学的理论基础十分重要,但注重数学的应用性也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重要教
学方法。
教师需要通过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
在真实的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实践性。
4.采用数字化教学工具
数字化教学工具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PPT、视频、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来展示数学知识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点,有效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数字化教学工具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实现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认真对待。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小学数学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有用,更好地满足
学生的需求。
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探索
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探索摘要:新课改的提出,注重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课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反思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
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
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一、让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
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
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
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2.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
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新建县实验小学雷琼内容摘要: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活动,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使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关键词: 创设活动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被称之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因为我们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活动教学”的探讨与摸索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认识上展开的。
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还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的。
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显示其主观能动性,他有优点要展示,有想法要表述,有问题要暴露,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复认识自己,修正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归纳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掌握数学概念的形成,知晓数学结论的获得,并会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这些都会更加容易得到实现和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加强。
在以上认识的指导下,我通过围绕学生展开活动,从这几方面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进行了探导。
一、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课内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种方式。
课内实践活动以解决单一知识点为主,活动内容一般课内完成。
课外实践活动相对范围较宽,多用于众多知识点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等,而且活动时间较长。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来考虑,小学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数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制定了本次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数学趣味游戏(1)活动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2)活动内容:如24点游戏、数独、魔方等。
2. 数学探究活动(1)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活动内容:如测量校园树木的年轮、探究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3. 数学竞赛(1)活动目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活动内容:如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趣味竞赛等。
4. 数学主题班会(1)活动目的: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活动内容:如数学与科技、数学与艺术、数学与生活等主题班会。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2.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教室、实验室等3. 活动负责人:数学教研组长、班主任4. 活动参与人员:全体学生五、活动实施步骤1. 活动策划阶段(1)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
(2)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等。
(3)准备活动所需物资。
2. 活动实施阶段(1)按照活动方案开展活动。
(2)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 活动总结阶段(1)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
(2)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改进活动方案。
(3)评选优秀作品,给予表彰。
六、活动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评价活动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实践活动
浅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实践活动一、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引入课堂教学《课程标准》在“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将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数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数学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的学习材料与环境。
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材中提供的数据,我经常把它冠以我们学校、班级、学生的名称。
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
如,在学习“比例尺”后,可设计这样的数学活动:请学生回家测量客厅、房间的有关数据,画出平面图形,并标出比例尺。
同时,让学生帮助父母模拟计算装修客厅、房间所需的地砖及钱数。
于是,学生必须对自家客厅、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到市场了解地砖的尺寸规格、单价等行情,然后根据所需的地砖再进行估算。
新课标下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
新课标下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作者:王粉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1年第02期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一种现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升学为竞争目标,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育,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数学教学更侧重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论学得再好,如果不联系实际,不懂得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那么理论便是一纸空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纸上的英雄”,“实践的小人”.长此下去,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竞争中,我们的学生将会被淘汰.所以笔者以为有必要适当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呢?本文在此作些简要的分析探讨.一、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作用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开放教学的空间,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初中数学实践课应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从单一传统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在实施全面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二、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苏联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须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作为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和“四种能力”.“三种意识”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四种能力”主要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三、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原则第一,实践性.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践需求,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要设计过高过难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二,兴趣性.活动内容要尽量贴近当今中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引导的话要精彩,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佩服你,喜欢你的这一学科.第三,层次性.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设计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层次,不要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通过活动都有所发展.第四,两主结合性.所谓两主结合性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主导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也就是说教师只起引领作用,不包办代替.第五,鼓励性.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是保持学生在活动中激情不减和持续探究的重要环节.肯定他们的探究意志,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都会使学生的精神亢奋,自信心增强,参与意识受到激发,学生的主动发展得以加强,数学能力得以提高.四、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防止合而不作数学实践活动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当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防止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防止包办代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不宜限制得过多,更不宜包办代替.3.注意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防止不了了之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所以实践活动结束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中交流各种体会,总结经验,升华认识,充分体现“在过程中学”的理念.(责任编辑易志毅)。
新课标下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
作者: 王粉华
作者机构: 江苏江都市武坚中学,225253
出版物刊名: 中学教学参考
页码: 79-7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课外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 新课标 知识传授 应试教育 教育存在 竞争目标 实践教育
摘要: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一种现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升学为竞争目标,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育,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数学教学更侧重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论学得再好,如果不联系实际,不懂得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那么理论便是一纸空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纸上的英雄","实践的小人".。
数学课外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次数学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数学趣味竞赛(1)比赛形式:分年级进行,每个年级设立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
(2)比赛内容: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等。
(3)比赛时间:60分钟。
2. 数学手抄报(1)主题:数学的魅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要求:手抄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富有创意。
(3)评选标准:内容丰富、设计新颖、排版美观。
3. 数学思维训练(1)活动形式: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
(2)训练内容:数学问题解决、数学思维拓展、数学创新设计等。
(3)活动时间:90分钟。
4. 数学知识讲座(1)主讲人:邀请数学专家、学者或优秀教师。
(2)讲座内容:数学发展史、数学应用领域、数学思维方法等。
(3)讲座时间:60分钟。
四、活动实施1. 宣传发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会议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本次活动,提高师生的参与度。
2. 组织筹备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场地布置、物资准备、人员安排等。
3. 活动开展按照活动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师生进行总结,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个人,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预期效果1.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校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的数学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实践教学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新课标下数学实践教学的特点1. 实践性:数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动手操作,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体验性:数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性:数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个性化:数学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5. 综合性:数学实践教学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新课标下数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原则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性,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强调体验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
4. 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6. 融合其他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新课标下数学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探究式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新课程实践下的数学教学(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新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实践下的数学教学,分析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
一、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的影响1. 教学目标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数学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2. 教学内容的调整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讲授式”转变为“探究式”、“合作式”和“体验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程改革强调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
二、新课程实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游戏、故事等形式,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引导探究,培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注重实践,提升素养数学教学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数学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4. 优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
数学课外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中学习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以小学四年级数学为例,教学内容为“生活中的数学——测量长度”。
三、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尺子、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实物教具(如绳子、线团、书本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一些测量长度的方法,准备好自己的测量工具。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实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长度是多少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测量长度是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长度。
(二)新授1. 教师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场景,如测量课桌、书桌的长度,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
2. 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实物,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分享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测量长度,我们还可以测量哪些量?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测量宽度、高度、面积、体积等都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
3.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面积、计算家庭用电量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4.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六)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新课改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科目,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在初中数学中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呢?首先,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在新课改中,教育技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如此。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使课堂更富有趣味性,加强学生的参与度,促进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其次,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主动学习的机会。
而在新课改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
教师应该采取更为灵活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互动、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注重实用性。
新课标中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实际能力,而这也是初中数学课程需要注重的方面。
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数学技能,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注重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实效性和个性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优点和潜力,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用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数、量、形、运算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1. 教材内容的调整: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
2. 教学内容的整合: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3. 教学内容的拓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的应用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的实施1.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或学年末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师反思:教师应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学研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七、结语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问题解决与探究: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探
究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和
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起到引导和支
持的作用。
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性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
维等能力,通过举一反三、类比推理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新课改把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融合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
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实例分析、应用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
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5. 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改强调评价的多样性,要求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
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的解答、小组合作项目、实际问题的解决等
评价方式,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思维
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强调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
的融合,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新课标下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
新课标下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对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意识能力学生主体地位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一些严重问题,以升学为竞争目标,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学;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
数学教学更侧重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应用’。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而现在我们的教学长期脱离实践,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好数学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许多学生无法回答,甚至有的数学教师也回答不出来,因为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经常找不到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影子。
这种单一的学科结构具有片面性,它把学生的学习精力单纯放在书本学习和书面作业上,不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难以使学生在品德、情操、才智、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很好发展,难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一、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地位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理论、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要树立一种“大数学”的教学观。
这就要求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和掌握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崔家桥镇一中常红伟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意识能力学生主体地位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这一严重现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升学为竞争目标,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育,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
数学教学更侧重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应用’。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我们要使学生既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而现在我们的教学长期脱离实践,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好数学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许多学生无法回答,甚至有的数学老师也回答不出来。
因为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经常找不到日常生活中数学的影子,这种单一的学科结构有很大片面性,它把学生的学习精力单纯放在书本学习和书面作业上,不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全方面教育,难以使学生在品德、情操、才智、能力等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更难以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
“纸上谈兵”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论学得再好,如果不联系实际,不懂得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那么理论便是一纸空文。
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纸上的英雄”,“实践的小人”。
如此下去,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竞争的浪潮中,我们的学生将会被社会淘汰。
一、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地位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现代科技知识,还要自学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才能。
传统的教学体系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以学科课程为单一的必修课模式,教学中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
二是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得。
课堂上由于重教师传授,轻视学生探索,忽视实践,缺乏对自主性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机会少,学生的个性和思维不能彻底释放,导致创新意识淡薄。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
开展初中数学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从单一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教学。
实践活动在实施全面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作用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表现,也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今社会是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发明创造使知识量迅速增加,不断更新。
而课堂所传授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难以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知识。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科学技术,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各种知识,获得大量信息。
如介绍科普知识,参观科技展览馆,组织各种各样科技实践活动操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才能。
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缩短书本与社会的距离,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又能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的作用,学生的禀赋、爱好及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性使相当大的,课堂教学的集体性和进度的同步性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样使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课外实践活动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开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新天地。
再次,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
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同步发展时期他们喜欢活动,精力充沛,加之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很容易受具体事物感染。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实践活动,在互相交往的合作中进行智力活动。
教师适当引导他们概括归纳应掌握的知识,促使学生将活动的内容化为理性的思维,掌握规律。
给学生适当自由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鼓励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见解及行为习惯,这些既可以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英勇顽强和团结互助的品质,同时又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数学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换而言之,数学活动课教学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实践活动之一。
三、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培养目标苏联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须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
所以作为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和“四种能力”。
“三种意识”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
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意识是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懂得要学到实践的本领,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
竞争意识主要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当今社会存在竞争,如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和学校之间,只有在竞争中取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种能力”主要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
观察能力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调查能力,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去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科学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完整地去观察事物。
思考能力是指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开动脑筋,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操作能力是指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验实践等活动,经受实际锻炼,学会简单操作技术。
发明创造能力这是最高能力,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它是通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培养学生通过对前人经验的借鉴,把学到知识再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又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会发明创造,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比方说到农村里面参与分田地,丈量工作就要用到三角形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分方式,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
还要用到近似值的处理等。
培养学生形成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质和交际能力。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发展为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研究方法,能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原则初中学生,由于一直处在相当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学习,见识面比较狭窄,动手能力差,又由于家庭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数学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要提高一定“层差”学生群体性活动的适应性,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来确定活动的多元性,设计有一定层次的数学行动,以适应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对活动课形式的研究。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有符合初中生特点的可操作性。
可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活动内容要比较适合学生的实践领域,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要设计过高过难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比方说给学生一张统计图表,他们可以简单的进行分析处理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大量的信息,以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
2.兴趣性:活动内容要尽量贴近当今中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主动参与。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引导的话要精彩,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佩服你,喜欢这一学科。
比方说学习二次函数最大最小值时,引导学生若去开店,如去开一家服装店,销售定的价格过高和过低都不行,那么怎么样去选择一个适当的价格,可以使得总利润最高。
引导学生走进商场作一些商品销售知识调查,把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发展为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研究方法,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层次性:由于初中学生程度的层次参差不齐,设计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层次,不要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通过活动都有所发展。
比方说生活中的函数问题,可让较差的学生去演戏,中等的学生去计算,好的生上黑板画图,最后再老师的引导下加以整合形成知识体系。
这样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4.两主结合性:所谓两主结合性即以教师主导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老师主导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是活动的主体,也就是说老师只起引领作用,不包办代替。
如果老师的主导变成了包办代替,那么学生的个性特长就会被扼杀。
但是如果只强调学生主体,缺乏老师引导,学生可能象一只无头苍蝇嗡嗡乱飞,学生的潜能不会充分挖掘。
只有两者结合,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的思考过程,让他们少走弯路。
比方说讨论时老师一定要先给学生分好组,明确讨论的内容,提问的方式等,让学生带者任务,带着方向去参加活动。
5.鼓励性: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是保持学生在活动中激情不减和持续探究的重要环节。
肯定他们的探究意志,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都会使学生的精神亢奋,自信心增强,参与意识受到激发,主动发展得以加强,数学能力得以提高。
有条件的话多采用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6.“统一”和“自由”相结合性。
由于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有时含有隐性的特征,如果放任自由,活动内容就得不到监控,例如测旗杆高度,如果没有统一参照物,没有规定的测量目标,那么他所测的物体长、宽无法说明他到底有没有实践,也无法一一证明他们的答案准确与否,所以有时活动内容必须统一。
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层次的参差不齐,个性特长的不同,有时允许他们自由选题,例如“生活中的函数现象”就让他们自由选题,因为他们生活环境不同,对不同的现象有不同的体会,自由选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注意的问题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防止合而不作数学实践活动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
防止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防止包办代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
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
教师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不宜限制得过多,更不宜包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