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
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清单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要选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作面积单位来测量,即要求统一标准作比较。

3.认识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和平方米(m²)。

(2)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测量稍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作单位。

(3)三个面积单位相比较: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1)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2)估计物品的面积,可以借助熟悉的物品面积作为“非标准”面积单位,也可以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在数的末尾加2个0;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在数的末尾去掉2个0。

四、解决问题
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面积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同时要考虑单位是否统一。

第1页共1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位置与方向第一单元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可编辑范本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方向的表示方法: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地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

八个方向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为: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也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相对的方向有:东与西、南与北、东南与西北、西南与东北。

2.判断方向的方法:以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处画“十”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是先标出东南西北,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是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3.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红色指针永远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树的年轮较密的一侧向着北面。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求平均分时使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1.被除数末尾的数字不一定决定商的末尾数字,例如30÷5=6.2.在进行笔算除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五单元知识点总结(保管好,勿丢)1.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千米) (米) (分米)、(厘米)、(毫米).2.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4.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5.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6.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7.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8.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9.背熟公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x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面积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己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己知面积求宽:宽=面积÷长10.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归类: a、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 (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国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b、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 (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酒水车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11.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平部分的面积或周长.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12.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用大面积-小面积.13.注意: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 面积不一定相等;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见错题集:第5单元.面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见错题集:第5单元.面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常见错题集:第5单元.面积第5单元面积(周长)本单元知识点分析:①.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面积——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及平方毫米(mm2))②.“面积”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③.面积单位换算a、不但要知道、理解“大化小”: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也要知道、理解“小化大”: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引申关系: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米)b、面积单位换算中单位采用“汉字”还是“符号”:课本上和同步练习上都采用“汉字”,口算题卡上采用“符号”。

建议刚开始采用“汉字”较好,熟悉后、大量的题采用“符号”较为合适。

c、学习面积单位的同时也要复习“长度单位”及其换算,二者的应用也要同时进行。

主要关注两个:1分米=10厘米(10厘米=1分米),1米=10分米(10分米=1米)。

以及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1千米=1000米(1000米=1千米),在此可不关注。

引申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④.“拼图形”问题,拼的图形的“周长”变短(小),但拼的图形的“面积”不变。

⑤.面积、周长的“极值”问题。

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太难了,但课本上的确有这样的题,而且还不少。

a、面积一定时,两边长越接近,则周长越短(小);通俗的说,越接近正方形,周长越短,越长方形、越“扁”,周长越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面积的定义1、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2、生活中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注意:①面积指的是封闭图形的大小,不是封闭图形没有具体面积。

②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不能比较大小。

(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①进率100: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②进率10000:1平方米= 10000平方厘米③进率1000000:1平方千米= 1000000平方米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三)面积单位间的转化一看:看是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二想:想进率是多少;三转:①高级单位→低级单位,×进率②低级单位→高级单位,÷进率(四)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长= 周长÷2-宽或者:(周长-长×2)÷2= 宽宽= 周长÷2-长或者:(周长-宽×2)÷2=长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周长÷4(五)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 - 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六)铺砖问题1、地面面积÷地砖面积=总块数2、沿长铺的块数(地面长÷地砖边长) ×沿宽铺的块数(地面宽÷地砖边长) =总块数(七)常见题型1、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2、求面积: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面积、给餐桌配玻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3、粉刷刷墙(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用大面积-小面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复习数字1-1000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整百数和整十数。

2. 加法和减法运算:复习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3. 数列与数模式:复习根据规律填写数字和图形的数列和数模式,并能够继续数列和
数模式。

4. 倍数与约数:复习认识倍数和约数的概念,并能够寻找给定数的倍数和约数。

5. 两位数的排序:复习两位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包括升序和降序排列。

6. 十进制的认识:复习十进制的概念,了解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7. 分数的认识:复习分数的概念,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认识几分之几的形式。

8. 质数和合数:复习认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够辨别一个数是否为质数或合数。

9. 金钱的认识:复习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和用法,进行简单的金钱计算。

10. 时间的认识:复习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够读取和表示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复习内容。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
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7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让孩子牢记学习成绩不用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7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让孩子牢记学习成绩不用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时间的认识时间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学好时间的认识对后面的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时间的认识:明确时、分、秒的概念,能表示一刻钟、半小时以及整小时的时间。

2.时间的读法:能对5分钟的时间间隔进行快速计算,能熟练地读出时、分、秒的时间,并掌握AM和PM的区别。

3.时间的计算:能够对时间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第二章三位数的加减法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对二位数加减法的拓展,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三位数的认识:明确三位数的组成以及大小关系。

2.三位数的加法:能够对三位数的加法进行正确的竖式计算。

3.三位数的减法:正确理解三位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掌握借位退位的方法。

第三章简单的长度比较本章主要学习长度的概念和比较长度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长度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含义与单位。

2.长度的比较:按照长短不同的特点,能够对物品进行长度的比较,并选择长度较长(不长)的物品。

第四章认识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小学阶段首先接触到的几何概念,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平面图形:认识圆、正方形、长方形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性质。

2.认识图形的分类:认识折线、曲线、多边形等不规则图形,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习。

3.填空练习:巩固学习。

第五章小学列式的初步认识本章主要学习列式的认识与应用,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初步认识列式:明确列式的含义、形式及意义。

2.列式的应用:练习列式的运用,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列式计算。

第六章初步认识分数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度较高的数学概念。

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一个图形几份:认识分数的基本含义,理解分子与分母的含义。

2.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尝试比较大小不等的分数。

3.分数的加减:初步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能够对分数的加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总结上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时分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单元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整理1、认识周长和面积(1)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学过的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常用的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平方分米(d㎡)、平方米(㎡)。

常用的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注意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可以让孩子摸一摸周围的物体的表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有所感知。

(4)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周长和面积无法比较。

周长是长度,面积是表面的大小。

(可让孩子从单位思考周长的单位和面积单位能比较么?就犹如你自身的体重能和你的身高可以比较么?)2、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1)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2)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 (3)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4)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表面)、1平方分米(可用手比一比)、1平方米(黑板的三分之一)。

(5)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首先看是由大单位换到小单位还是小单位换到大单位。

如果由小大,则在后面去掉0);如果由大小,则在后面加0。

(注意先看进率,再加或去掉0,加0或去0的个数和进率后面0的个数一致。

)3、背熟公式(1)周长公式: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②长=周长÷2-宽③长=(周长-宽×2)÷2④宽=周长÷2-长⑤宽=(周长-长×2)÷2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⑦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面积公式: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②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③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④已知面积求宽:宽=面积÷长⑤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人教版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被除数的前一位除以一位数;如果不够除,再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对应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4】注意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3)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边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方法1: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面积和面积单位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

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背熟】(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进率100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 100 公顷②进率100001公顷= 10000平方米1平方米= 10000平方厘米③进率10000001平方千米= 1000000平方米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

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

(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

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手抄报(一)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手抄报(一)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手抄报(一)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1. 数的命名和数的读法•数的命名: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数的读法:例如读一个两位数为十几、个位数前加“一十”2. 数的比较和大小顺序•使用大小符号(>, <, =)比较数字的大小•数的大小顺序:个位数从小到大排列,十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再按照百位数、千位数等顺序比较3. 数的进位和退位•进位:个位数到十位数、十位数到百位数等•退位:十位数到个位数、百位数到十位数等4. 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按位相加,注意进位问题•减法:被减数减去减数,注意退位问题5. 数的拆分和组合•数的拆分:将一个大数拆成几个小数相加•数的组合:将几个小数相加组合成一个大数6. 数轴上的数•数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用数轴表示整数、小数的位置关系7. 数的相反数•数的相反数:正数的相反数为负数,负数的相反数为正数8. 数字的应用•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数字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以上是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

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或与老师进行交流。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1. 数的命名和数的读法•数的命名: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数的读法:例如读一个两位数为十几、个位数前加“一十”2. 数的比较和大小顺序•使用大小符号(>, <, =)比较数字的大小•数的大小顺序:个位数从小到大排列,十位数相同的情况下再按照百位数、千位数等顺序比较3. 数的进位和退位•进位:个位数到十位数、十位数到百位数等•退位:十位数到个位数、百位数到十位数等4. 数的加法和减法•加法:按位相加,注意进位问题•减法:被减数减去减数,注意退位问题5. 数的拆分和组合•数的拆分:将一个大数拆成几个小数相加•数的组合:将几个小数相加组合成一个大数6. 数轴上的数•数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用数轴表示整数、小数的位置关系7. 数的相反数•数的相反数:正数的相反数为负数,负数的相反数为正数8. 数字的应用•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数字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以上是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

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

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

(二)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

(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位数,也可能是( 四)位数。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
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