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冲刺——选择题(二)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历史高考冲刺题目

2023届高三历史高考冲刺题目

2023届高三历史高考冲刺题目一、选择题1.据学者统计:唐代广为流行的体育游艺活动多达20余种,如蹴鞠、击毬、步打球、田猎、角抵、水戏、棋弈、歌舞等,其中不乏文人与妇女的广泛参与。

由此可知,唐代()A.男女地位趋于平等B.社会风尚进取刚健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崇文尚武风气盛行2.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官方开凿的佛教石窟。

其中早期的大佛形象面部挺拔、高鼻深目,隐约还留着八字胡须。

而5世纪后期以来的大佛形象更加的清瘦俊雅,体现出南方士人所追求的“宽衣博带,瘦骨清像”。

这反映了当时()A.佛道儒的交融并立B.社会审美情趣变化C.民族交融不断加强D.儒学正统地位动摇3.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局势混乱,然而它仍能维持国祚一百五十多年,其经济方面主要得益于()A.各地藩镇之间相互牵制B.北方农耕经济恢复C.东南地区财富赋税支持D.均田制的继续推行4.表1表1A.交子出现冲击金属货币B.唐代市场流通的货币相对短缺C.北宋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北宋时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5.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6.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婆家虐待而逃亡崖州,期间学习黎族棉纺织技艺。

约40年后重返故乡,改进并推广棉纺技术。

然官修史籍不见其名,仅载于元陶宗仪《辍耕录》、王逢《梧溪集》、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这反映出()A.理学思想掌控意识形态B.海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C.传统农学注重经验总结D.蒙元政权排斥农耕文明7.宋朝城市中有傀儡戏、皮影戏等娱乐活动,由人操纵表演,配有乐器演奏和念白。

北宋和金朝时期各地还流行一种说唱艺术,称为“诸宫调”,由演出者在舞台上演唱一个长篇故事。

新高考历史冲刺卷(附答案)

新高考历史冲刺卷(附答案)

新高考历史冲刺卷一、单选题1.在春秋战国之际,有大批奴隶主贵族因没落被抛进了平民阶层,成了士人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左传》云:三代帝王后裔,“于今为庶”,栾、郤、胥等大贵族“降在皂隶”,《国语》也有“天所崇之子孙,或在畎亩”的记载。

这一社会变动()A.导致士人阶层演变为新兴地主B.全面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C.动摇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基础D.客观上促进了上层文化下移民间2.嵇康《家诚》:“人无志,非人也”。

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归隐山林,远离俗世,向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上述现象反映了()A.儒家修齐治平的社会意识的弱化B.归隐生活更有利于文学创作灵感C.门阀制度影响下的社会运行异化D.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国家财政极剧减少3.明初,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民事,按察使司负责地方法律诉讼和监察地方官员,都指挥使司负责地方军事。

后来,巡抚作为中央官被派至地方参与整顿与管理,逐渐成为地方“钉子户”,但跨省问题又使巡抚间“顶牛”,“总督”应运而生。

清朝更是将巡抚与总督作为地方官常态化。

明清地方行政的变化()A.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B.削弱了中央集权C.促使官僚集团内部开始分化D.实现了军政合一4.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5据此可知()A.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下滑B.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迟滞C.工业革命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迅猛D.人口不断增长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6.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増。

2013年高考历史冲刺训练(2)

2013年高考历史冲刺训练(2)

2013年高考历史冲刺训练(2)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咬文嚼字》杂志认为右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

其理由是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B.“苏维埃”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2.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曾说,“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

”其意在表明()A.无产阶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然性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需要调整 D.战争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3.图片是历史事件的鲜活体现,对右图《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农民向列宁汇报前线战况B.农民向列宁倾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不满C.列宁倾听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建议D.列宁听取农民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看法4.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5.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6.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7.读下图漫画(赫鲁晓夫在窥探欧洲共同市场),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正确的是赫鲁晓夫在窥探欧洲共同市场A.该图片反映了苏联在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探索B.其背景是欧共体的成立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C.主要原因在于美苏“冷战”给苏联造成经济压力D.其学习的效果是纠正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8.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高考冲刺历史试卷2 (2)

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高考冲刺历史试卷2 (2)

高考冲刺卷2一、单选题1.在建构起以华夷五方为基本内容的天下观后,西周统治者在职官系统中设立了专门的四夷职官,如象胥负责对四夷之言的传译,棘(e)师、旄(mao)人、鞮鞻(di lou)氏等负责对四夷之乐的传习和演奏。

西周设立四夷职官A.大大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力 B.利于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C.稳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秩序 D.旨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开发2. 汉初施行“约法省禁”,废秦时连坐法、残损肢体的肉刑等。

昭宣年间推动“平理刑狱”,废除了武帝时期许多酷法,并设置了廷尉平一官,专助廷尉决疑案、平冤狱,把治狱好坏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内容。

以上做法反映了A.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西汉重视官吏的考核和管理C.历史反思推动政策调整D.西汉君主历来重视法制改革3. 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化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D.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4.根据唐传奇《莺莺传》改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一改原作的悲剧结局,借女主人公崔莺莺之口,表达了“学梁鸿与孟光(东汉隐士,“举案齐眉”典故的主人公)夫高妻贵,又何必到长安去候春闱(喻指科举)”的人生追求。

这表明该剧A.蕴含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 B.继承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手法C.迎合了封建政府的文化政策 D.折射出追求功名的社会心态5. 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尚书不入阁”成为惯例,但由于正德以降政局混乱及士大夫改革呼声高涨,“尚书入阁”逐渐成为常态,到张居正时期内阁完全压制六部,万历以后再次恢复两者制衡。

材料表明明朝A. 君主专制受到部权的严重挑战B. 内阁侵夺六部职权较严重C. 中枢决策机制因时而自我调适D. 废宰相导致明代政局混乱6.招商局成立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抢夺此笔生意, 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

重组卷03-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浙江专用)(解析版)

重组卷03-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浙江专用)(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浙江专用(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2·北京高考·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

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答案】B【解析】“多元”指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指中华民族共同体,该战国时期的墓葬具有越、楚和江淮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其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反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项;“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结论,排除C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项。

2.(2022·辽宁高考·2)《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

这反映了汉代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四海、六合、九州、方内等信息明显具有天下归一的理念,再结合汉代大一统盛世局面的形成等知识,可以确定答案选C项。

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回归真题专练02

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回归真题专练02

【每日一练】冲刺2023高考选择题回归真题专练02(全国卷25题)秦汉魏晋1.(2022全国甲卷25)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 削弱了藩镇势力B. 强化了分封体制C. 凸显了专制集权D. 动摇了宗法制度2.(2022全国卷乙卷25)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

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3.(2021全国甲卷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

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 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 监察体系的改进C. 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 察举制度的实施4.(2021全国乙卷25)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A. 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 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 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 个体农耕经济衰退5.(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6.(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2023届高考历史冲刺卷 新高考地区(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冲刺卷 新高考地区(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冲刺卷新高考地区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24.下图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运河示意图,其中吴国修建的邗沟和魏国修建的鸿沟尤为著名。

这反映出当时( )A.争霸方式趋于多元B.国家统一动力增强C.中原经济优势凸显D.社会转型加速发展25.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

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

这一事件反映当时( )A.南人无视北方习俗B.魏晋玄学由盛转衰C.地域文化南北分明D.北朝深受儒学熏陶26.“绍兴和议”后,宋金在边界地区开设“榷场”作为贸易的场所,双方均设有专官监督贸易并征收榷税,榷场中主要允售商品及禁售商品如下表。

这反映出( )A.榷场满足了南北贸易需求B.经济交流与政治对峙并存C.商业意识左右交易与管控D.外贸服务于对奢靡的追求27.明人王艮说:“天性之体,本是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

”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顾炎武提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的“人必有私”说。

这些主张反映了当时( )A.传统儒学发生质的飞跃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C.追求个性自由成为风尚D.士人对理学思想的反思28.1864年,英商开始在上海租界筹建煤气厂,1865年11月正式向用户供气,12月向公共路灯供气,上海街头第一次出现煤气路灯,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随后被广泛安装。

上海第一家煤气厂的建成( )A.便利了英国掠夺中国的资源B.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推动了上海近代企业的出现D.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29.1905年7月,《第一晋话报》创刊。

该报曾撰文称“反抗英国,美人称雄,血战八年,才得成功;大总统举了华盛顿,独立旗,自由神……路易时代专制异常,惹起国民大反对,革命军起中央,断头台上斩魔王,……救苦救难,救救中华”。

2023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二)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3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二)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3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

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

这说明商朝后期A.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2.《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这反映了孔子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3.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民间社会发育有限 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 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

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

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5.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

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6.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

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这一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农场出现 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乡差别逐步消除D.租佃关系日渐发展7.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輶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一、选择题1.答:B。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答:D。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作的著名政治宣言。

3.答:A。

拉丁美洲解放斗争的先驱者是西班牙殖民地的白人克里奥尔人。

4.答:C。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性质最复杂的一次农民起义战争。

5.答: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之一。

6.答:C。

我国地下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民为主体、游击战为主要战斗形式。

7.答:D。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8.答:A。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后,中国出席的国际会议是《开罗宣言》的正式批准会。

9.答: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

10.答:B。

洛可可艺术是法国五帝国时期出现的一种装饰风格。

二、判断题1.答:错误。

克伦威尔是英国共和时期的领袖,不是摩尔人。

2.答:正确。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在该国发端。

3.答: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走向成熟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4.答:正确。

《美洲独立宣言》的核心理念是民族自决。

5.答:错误。

《法国宪法大纲》确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原则。

6.答: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紫阳军和洪秀全的忠王府并不是同一支军队。

7.答:正确。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距离的战略性撤退。

8.答:正确。

越南战争结束于1975年,标志着越南实现统一。

9.答:错误。

波茨坦会议结束后,苏联、美英等四国军事代表会议被称为波茨坦会议的作战委员会。

10.答:错误。

解放战争赢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

三、简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矛盾的运动,这一理论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

2.答:法国大革命主张自由、平等、博爱,这三项原则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三大口号。

3.答:第一次五次反囧运动中,党的主要权力机构是兢中央政治局。

4.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现象,标志着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

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2

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2

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1·全国·统考新课标卷)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

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

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2.(2022·全国·高考真题)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

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3.(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

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C.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4.(2022·全国·高考真题)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

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

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5.(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

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

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

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

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23·全国)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良渚古城遗址”及所学可知,已有私有制的产生,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遗址,②③④符合良渚遗址,D项正确;良渚遗址不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①错误,排除ABC项。

故选D项。

2.(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

这说明()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答案】A【详解】据题干信息可知,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行政文书后,要求对方收到后作书回复,未回复的要督促,结合所学,当时受交通条件等的限制,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政令传达、沟通联络还不能完全确保通畅,因此要求收到文书后回复,以确保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反映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A 项正确;材料体现上级对下级、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非官员管理,排除B项;汉代交通条件相比秦朝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C项;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秦汉的治国思想是相近的,排除D项。

2023届广东省高考冲刺卷(二)历史试题

2023届广东省高考冲刺卷(二)历史试题

2023届广东省高考冲刺卷(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据此推断,两人都认为A.要以义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应以儒家道德教化为本C.必须实现仁政与王道的统一D.需要恢复西周礼乐文明2.西汉吕后时期实行“受鬻法”,规定“大夫以上(年)九十……禀鬻米月一石”;汉文帝时期颁布“养老令”,规定“年八十已(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汉武帝时期将其减少为仅赐三石米;汉哀帝时期则赐予象征意义的王杖(如鸠杖)而非布帛、粮食等。

这些举措A.体现出优抚政策渐显教化趋向B.反映出赈济活动由国家主导C.旨在强化统治集团的特权地位D.确立了儒学的社会正统地位3.北宋中期以后乡村出现了受雇于富豪之家的代役人,顶替雇主到地方官府当差。

募役法实行后,这一类代役人大部分被国家认可,南宋时渐成常态。

代役人现象的普及A.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B.削弱了国家基层治理能力C.加剧了社会阶层对立D.加速了人口向城市流动4.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

乾隆帝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A.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B.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C.体现了对“华夷之辨”的继承D.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5.1845—1854年间,英国领事阿礼国追踪福州出口土货的来源地和运销路线,发现了福州与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贸易网络;梳理上海运销茶叶的路线,发现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贸易网络。

这些新发现A.促使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B.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C.表明英国开始窃取商业情报D.揭开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序幕6.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历史试卷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历史试卷
——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材料二 自明中叶以后迄清康雍乾之际,历时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从本质上讲是以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所致,反映到政治上,则是闽广江浙地区的经济利益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左右着中央关于海禁的决策。明中叶以来,在禁海问题上中央欲禁而不能,足以证明闽广江浙地区经济、政治实力绝不容许漠然置之。而立足于全国而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策,为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所制约,自然难于兼容东南沿海地方特殊的经济利益,不管出于何种理由,禁海一而再、再而三地定为国策,实在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据。
——摘编自任众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专门论证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要全方位地站在苏联一边,即所谓的“一边倒”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毛泽东就不远万里亲赴莫斯科,将他认为最能体现兄弟之情的大黄芽、白菜、萝卜、大葱和梨等中国北方的土特产作为斯大林70诞辰的贺礼。也是在这次访问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诞生了,两国之间的“蜜月”关系开始了,并且一直持续到50年代中期。
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1.《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神有物”具有神圣性,它“不受经济价值 限制”,但是当它与人的生命相冲突或两者必居其一时,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由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将神权与皇权结合B.蕴含着人本观念
C.立宪政体基本确立 D.技术革命具有良好社会环境
13.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 )

(新高考)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二)解析版

(新高考)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二)解析版

(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历史(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卜辞中常见商王组织或亲自参与各项生产活动的记载,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

”“癸未卜,有祸百工。

”这反映了,商代()A.神权对王权的支配B.国家对经济的重视C.小农经济占据优势D.卜辞左右社会生产【答案】B【解析】据材料“卜辞中常见商王组织或亲自参与各项生产活动的记载”可知,商王重视生产活动,说明国家对经济的重视,故选B项;据所学,商代神权色彩浓厚,但神权是服务于王权的,而非对王权的支配,排除A项;据所学,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卜辞是记录占卜信息的文字,不能左右社会生产,排除D项。

2.下图为江苏徐州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手工业生产的场景。

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A.雇佣劳动成为用工方式B.官营手工业地位被削弱C.纺织流程既分工又合作D.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据材料图片中的纺车可知,材料所绘的是纺织的生产场景,从图中众多人物参与纺织可推出,纺织流程既分工又合作,故选C项;材料图片只是手工业生产的场景,无法推断用工方式,且汉代雇佣劳动没有成为主要用工方式,排除A项;据所学,官营手工业地位被削弱是在明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图片只是手工业生产的场景,无法推断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冲刺——选择题(二)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 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2.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

”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分封制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3.史载:“每问经十条,对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吏部官之;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

”材料所反映的古代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4.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5.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6.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7.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

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A.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 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C.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 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8.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

”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A.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C.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D.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9.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

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

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

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

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

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

”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10.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11.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该情况体现了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12.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其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

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要严加防范。

该规定说明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13.清朝初年,为了对付郑成功,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沿海居民内迁,“寸板不许下海”。

台湾统一后,清政府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但从康熙五十六年开始,再度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人来华,不许中国人前往贸易,从此,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正式开始。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清初的海禁是为了统一台湾 B.康熙大帝曾一度部分开放海禁C.清朝闭关政策在康熙年间正式确立 D.清朝前期曾与日本、东南亚贸易往来14.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 B.人性本善C.推行仁政 D.克己复礼16.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

”这表明“他”的思想是A.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B.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C.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D.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17.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

”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理在气中18.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糅合佛道,白成体系19.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B.坚守理学教诲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D.发扬孔孟之道20.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21.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

这可以佐证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22.右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贴》。

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

这一作品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2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24.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25.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明代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 B.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C.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D.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26.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A.异端思潮的影响 B.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人们的个性受到压抑27.《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28.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

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29.德摩斯梯尼(公元前384-前322年)发现有叛国嫌疑的安提丰躲藏在某地,就将之带回公民大会受审,但是埃斯基涅斯对德摩斯梯尼的行为提出了抗议,认为他未得授权就私闯民宅抓人是违法的,结果公民大会就地释放了安提丰。

当然雅典人不会真的放过他,战神山议事会出面把他逮捕,送到公民大会审判后处死。

这说明了A.雅典人相当注重法律程序 B.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事会手中 D.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30.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

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

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A.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 D.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31.苹果公司原总裁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因为苏格拉底认为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自由平等”C.“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D.“追求财富是上帝的恩赐”32.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33.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