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教案3
色彩的构成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对比效果,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教学重点:
以色彩的三属性为基础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
色彩调和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几种常见的调和方式即共性调和,面积调和和秩序调和的具体实施效果。
教学难点: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构成方法及其几种常见的采集与重构表现手法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
1、色彩的对比构成
2、色彩的调和构成
3、色彩的调性构成
4、色彩的采集重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讲授、图片演示、实践学习
课程实训:课程实训:色彩构成练习
课后体会:充分发挥老师在理论教学和训练辅导中的示范作用,形成正确的导向;理论讲述与专业训练相结合,通过学生做练习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完成作业。
色彩的对比构成
色彩的对比,就是指各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对立、差别,因为任何色彩在构图中都不可能孤立出现,总是处于某些色彩的环境之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处于同一画面时,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它们的差别,这样各色彩的形状、位置、面积、色相、明度、纯度、生理及心理的差别就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间差异越大,对比效果就越明显,色彩间差异越小,对比效果就越趋向缓和。
色彩的对比构成是色彩现象与色彩艺术中最具有普遍性的,在任何色彩构图中都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为没有对比,就不存在色彩的视觉效果,人的视觉只要能感觉到眼前的物象,就说明色彩差异和色彩对比的存在,只是这种存在有强、有弱、有积极的、有消极的。在应用设计中,色彩诱人的魅力,主要就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妙用,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更要通过色彩来表情达意,通过强化色彩对比关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下面主要介绍色彩的三属性对比关系:
1、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对比构成
色彩对比是指因色相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各色相由于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远近不同,就形成强弱不同的色相对比。如图:在24色相环上任选一色,与此色相邻之色为邻接色;
与此色相间隔2—3色为同类色;(类似色)
与此色相间隔4—5色为邻近色;
与此色相间隔6—7色为中差色;
与此色相间隔8—10色为对比色;
与此色相间隔11—12色为补色。
同种色、邻接色,类似色为色相弱对比;
中差色为色相中对比;
对比色为色相强对比;
互补色为最强对比。
具体是:
(1)同种色的对比构成:同种色的对比构成,不存在色相差别,只有不同明度与不同纯度的比较,在色立体中是一个单色相面内任意色调的组合对比。其对比效果主要靠明度来表现,其对比效果:单调、呆板、柔弱。
(2)同类色的对比构成:同类色是在色环上紧挨着的色相对比,色彩对比非常微弱,有朦胧、不清楚的色相差别感。如:黄与略带绿味的黄、黄与略带橙味的黄,这样的配色显得单调,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的不足。这样效果才会有和谐、柔和、优雅之感。
(3)邻近色的对比构成:邻近色对比是24色相环上间隔45°左右的色相对比,比邻接色相对比明显些,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紫、紫与红,邻近色相都含有共同色素、色相较单纯、对比差小,效果和谐、高雅、柔和、素净、色调明确。但如不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也容易显得单调、乏味、呆板、模糊,因此在对比构成中若能适当运用小面积的对比色或较鲜艳、饱和的纯度作点缀,会使画面更有生气。如以蓝色为主色,绿为邻近色对比,再加进小面积黄或橙黄色,或以冷灰色用小块对比,就会觉得比较生动而丰实。
为什么“万绿丛中一点红”成为古今最佳配色方法。万绿指各种深浅浓淡不同的绿,有黄绿、蓝绿、灰绿、翠绿与淡绿等等,有明度变化的粉绿和深绿,也有纯度变化的中绿和灰绿,也有色彩倾向的橄榄绿和蓝绿所组成,属类似色相。万绿又指较大的面积,形成具有共同色素的整体,因此,一点红在万绿丛中所占位置很小,形成了整体调和统一,局部对比和重点突出的画面,又满足了视觉平衡的需要。因此,中国传统配色中有着“红间绿,花簇簇”,“红配绿,一块玉”之说。也有“红配绿,丑得哭”的说法。这说明,在色彩配置中,色彩的整体对比关系,和面积大小对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4)中差色的对比构成:中差色对比是24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相对比,如:黄与红,红与蓝,蓝与绿,黄与蓝绿,橙与红紫等。它界于类似色相与对比色相之间,色相差比起类似色有明显的改善,色彩对比效果较丰富、明快、活泼,同时又保持统一和谐、雅致的特点。弥补了类似色对比的不足,但应注意的是:红与蓝、蓝与绿的明度差较小,在对比时就需要在明度、纯度和面积等方面加以调整。不然也会产生沉闷的感觉。
(5)对比色相的对比构成:对比色相是指24色相环上间隔120°左右的色相对比。如红与黄绿、红与蓝绿、橙与紫、黄与蓝等色组,它比中差色更强烈、鲜明、具有明快、饱满、华丽、活跃,使人兴奋激动的特点,但由于色相缺乏共性因素,容易出现散乱的感觉,也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色彩的倾向性也较复杂,不容易形成主色调,要取得好的视觉感应,则需要用一些调和手段来统一对比效果。
(6)互补色相的对比构成:互补色相是色相环上间隔180°左右的色相对比,是最强色相对比。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绿与红紫,蓝与橙、绿与红紫等色组。互补色相配能使色彩对比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对人的视觉具有最强的吸引力,并获得生理上的满足。由于视觉效果较好,在标志、广告、包装、招贴等视觉传达中广泛运用。
从三原色看,补色关系就是一种原色与其余两种原色调和产生的间色的对比关系,
即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三对互补色
在明度上,黄与紫对比最强烈,蓝与橙居中,红与绿明度接近
在冷暖上,蓝与橙对比最强烈,红与绿居中,黄与紫弱一些。
互补色的相配最能满足人的视觉对全色相的需要。
歌德在《色彩论》中说:“当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便会立即行动起来,它的本性就是必然地和无意识地立即产生另一种色彩,这种色彩同原来看到的那种色彩一起完成色轮的总和。”这种关系就是指补色关系。
瑞士色彩学家伊顿则在《色彩艺术》中进一步阐明:“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会在视觉中建立起一种精神的平衡。”这说明互补色的对比强烈、鲜明、充实,有运动感的特点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同时也能改变单调平淡的色彩效果。但如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杂乱、不协调、刺激、生硬等缺点,因此许多人在研究充分利用补色优点的同时,也在设法克服他的弱点,使画面色彩效果得到改善,取得最佳视觉效果。
在色彩的世界中,对比处处存在,在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中,色相对比是最富有魅力的,人们从一开始认识色彩便从光谱色相开始,人们喜爱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欢有一定纯度的色相。不同程度的色相对比,有利于人们对不同程度色相差别的识别,也能满足人们对色相感不同的要求。
不管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年画、刺绣图案、敦煌壁画、建筑彩画,还是欧洲的近代的绘画作品,都积累了使用高纯度的色相对比经验。在现代的设计作品中也屡见不鲜,欧洲绘画大师凡高在描绘他的油画作品《在阿尔的卧室》写道:“墙壁是淡紫色的,地板由红色方块所组成,木床和椅子是黄色,黄油色的,床单和枕头很亮,是柠檬黄绿色的,椅子是大红色的,窗子是绿色的,梳妆台是橙黄色的,脸盘是蓝色的,门是淡紫色的,如此而已,此外在这紧闭的房间里,再也没有什么,一切都是用均匀的纯色画出,就象彩色木刻那样。”可见,色相对比在艺术作品中的强大的表现力,它即可描绘世间尘世万物和生命的美丽,又能表达情感的精致和圣神复杂的精神。
2、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对比构成
明度对比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是将不同明度的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所呈现的结果。明度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同一色相不同的明度变化,另一种是指不同色相的明度变化。
明度对比对视觉的影响力最大,在色彩构成中明度对比占有重要位置,它是色彩的骨骼,是色彩对比的基础。在画面中,色彩的层次、体态、空间关系主要是通过色彩的明度来实现。在进行基础训练时画的素描就是利用物体的明度层次来表现画面的深度、体积、空间关系,在绘画上,当我们把复杂的色彩关系还原成素描,把丰实的色彩关系拍成黑白照片时,就会发现复杂的色彩关系,变成了不同层次的明度关系。因此在你要表现的色彩画面当中,如果只有色相对比而无明度对比,那么图形的轮廓将会难以辨别,如果只有纯度的区别而无明度的对比,那么图形的光影与体积更难辨别,只有正确地表现出明度关系,你所表现的画面,才会充满体积感和空间层次感。
阿恩海姆在《色彩论》中说:“所有的视觉现象都是由色彩和明度造成的,规定形状的界限来自眼睛对属于不同明度和颜色的面积进行区分的能力。”
康德曾说:“装饰外表的色彩刺激,可以使物体生色,但不能使它成为经得起观摩注视的美好对象……只有通过形,才能提高色彩的作用。”
可见,形和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但形、色是要依靠明度关系来表现的。据日本大智浩估计:色彩明度对比的力量是纯度对比的三倍,在色彩对比中它比其它任何对比感觉都要强烈些,其视觉效果是最显著的。因此说色彩的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起到主导作用。
如果用黑色和白色按等差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9个等级的明度色标。根据明度色标可以划分为3个明度基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