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课件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
•
•
•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宏观经济学全集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与方法
01
02
03
GDP核算体系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包括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核算方法。
GNP核算体系
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为核心的核算体系,注重 国民经济总体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
通过一系列账户体系全面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包括生产账户、收入分配 账户、消费账户等。
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效应
指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 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
财政政策与国际贸易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影响国际贸易,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影响国 际贸易环境。
• 总供给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供给量也会增 加。
•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总需求量会减少 。
• 模型分析:当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相交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价 格水平和产出水平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如财 政政策变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总供给曲线或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 致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发生变化。通过对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分析,可以预 测和解释这些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具选择考虑因素
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工具特点 等。
宏观经济学课件(绝对全)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践发展概述
古典贸易理论
基于比较优势原理,解 释不同国家间商品交换 的原因和结果。
新古典贸易理论
引入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分析国际贸易对要素 价格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
新贸易理论
强调规模经济、不完全 竞争和产品差异化在国 际贸易中的作用。
当代贸易实践发展
全球价值链、服务贸易 、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 形式的涌现。
国际经济政策合作
各国政府共同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如气候变化 、贸易保护主义等,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下,各国政府加强经济政 策协调和合作,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 利化。
04 劳动市场与就业问题分析
劳动市场结构及其功能
01 02
劳动市场的定义与构成
劳动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和机制,包括劳动 力供给方(劳动者)、劳动力需求方(企业、政府等)以及劳动力交易 中介机构等。
货币市场概述
定义、参与者、交易工具等。
货币市场结构
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票据市场等子市场的 构成与运行。
货币市场功能
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调节市场流动性、传导货币 政策等。
利率决定理论与传导机制
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等。
利率传导机制
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和效应。
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全球 疫情形势等外部因素影响,我国 面临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谢谢聆听
宏观经济学课件(绝 对全)
目录
•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运行规律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践应用 • 劳动市场与就业问题分析 • 国际贸易与汇率制度研究 •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现象剖析
经济学宏观经济PPT课件
03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货币职能与货币政策工具
01
02
03
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 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 货币。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 金、利率政策、再贴现和 汇率政策等。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 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中、银行的银行 和政府的银行。
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阶段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货币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等对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解释。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 分析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
05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实践
国际贸易理论
包括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解释国家 间贸易的原因和模式。
贸易政策类型
包括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等,分析不同 政策的实践效果。
国际贸易组织
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1 2
国际收支平衡表概念 记录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 交易。
02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概念及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最终成果的价值总 和。
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 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收入法也称分配 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支出法是从
中央银行运作机制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探讨
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反之 亦然。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长期内,失业率将回归自然失业率水平 ,而通货膨胀率则取决于货币供应增长率等因素。
政策制定者的挑战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权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稳定和社 会福利最大化。
0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 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 力。
04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形 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THANKS
感谢观看
探讨失业的原因、类型以及通货膨胀的成因 、影响等。
国际经济
分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际投资等问 题,以及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01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 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 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行为。
02 分析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主要运用个量分析 方法,而宏观经济学则运用总 量分析方法。
。
其他原因
如技术进步、国际贸易环境变 化等也可能导致失业问题。
通货膨胀概念及衡量指标
01
02
03
通货膨胀定义
指物价总水平在一定时期 内持续普遍上升的现象。
衡量指标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GDP折算指数等。
通货膨胀类型
按成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 、成本推进型、输入型等 。
06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GDP增长率
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学电子课件(完整版)pptx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工具 股票 债券
资本市场的定义、功能与工具
证券投资基金 金融衍生工具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联系
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完整的金融市场 体系。 两者在资金供求、利率变动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 战,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压 力等,并分析未来经济增长的可 能趋势和前景。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在积 极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就业机会的 现象。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或匹配不当导致的短期失业。
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变化、技术进步或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的长期失业。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失业,与经济总需 求不足密切相关。
失业的定义、类型与原因
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冲击等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松紧搭配
政策时滞的考虑
政策力度的把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 经济调控的两大手段,各自具 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为 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需要二 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采取“ 双松”(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 张性货币政策)或“双紧”(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 政策)的政策组合。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宏观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分。出现贸易顺差的国家则可以把钱储备起来,或
者购买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因此,对外贸易必然
带来对外借贷关系。
• 贸易不平衡是开放经济这一课题下最核心的问题之
一。
• 我们可以通过美国2013年国际收支账户具体了解国
际收支账户的构成情况。
美国2013年国际收支账户(单位:10亿美元)
• 任何符合以上条件者均被计入失业人口,零活工、季节工
均作就业人口计。
2、失业的类型
•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三种类型:
•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来自于劳
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 (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这一类失
量一国的经济规模,而美国等国则采用GNP指标。为了与其
他国家的统计口径一致,美国商业部从1991年开始也改用
GDP指标。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 名义价值,也就是现时的货币价值。名义价值往往并不具备可比性,
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价值通常是不稳定的。当存在通货膨胀
或是通货紧缩时,名义价值就会脱离实际价值。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宏观
(Macro) 一 词 源 于 希 腊 文 (Makros) , 表 示
“大”的意思,这是因为宏观经济学这一
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大型经济单位,通常是
容:
➢
➢
➢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衡量
Chapter
国内生产总值(GDP)概念及核算方法
GDP核算方法
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
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 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
GDP定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 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成果。
生产法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 的中间消耗。
信贷传导机制
通过影响银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 济活动。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实施效果
•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通过影响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进 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实施效果
实施效果 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 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和 问题。
研究目的
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和 个人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资源短缺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资源的需求 也在不断增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或价格过 高,就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对 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经济增长源泉、制约因素及政策选择
•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落后、卫生 条件差等也会制约经济的增长。这些问题会导 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宏观经济分析讲》课件
06
未来经济展望
技术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总结词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提高生产 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详细描述
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多个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人工智能 、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提高 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创新技术还能够催生新的产业 和商业模式,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通货膨胀与物价指数
总结词
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和物价水平的变动。
详细描述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物价指数则是衡量 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数值,如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 价指数(PPI)。
失业率
总结词
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经济活动的冷暖。
详细描述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经济活 动的冷暖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过高或过低的失业率都可能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的层次
包括总体经济活动和个体经济活动。总体经济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总 体的活动,而个体经济活动是指单个企业、家庭或个人的经济活动。
03
宏观经济的度量
宏观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度量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
、物价水平、就业率、国际收支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活
动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收支平衡
总结词
反映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总体状况。
详细描述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全部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它包括了该国的出口、进口 、投资收入、对外援助等经济活动,是衡量国家对外经济往来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全
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 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这些规律的 作用之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回答"是什么"
内容有客观性,结论可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2、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理论的形成: 定义〔definition >:经济变量的含义 变量 <variables>:可取不同数值的量 假设<assumption>:理论适用条件 假说<hypotheses>:变量关系的阐述即未经证
特点:不全面
重复
无法比较
2、国民帐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适应于:市场经济制度
目前使用国家: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核心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 gross of national products〕〔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动态分析
经济增长—总供求均衡下总供给的增长 经济周期—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过程
一国的经济环境: 四个主体: 居民〔家庭 the household sector〕 厂商〔企业 the firm sector 〕 政府<the government sector> 国外部门<the foreign sector > 三个市场: 产品与服务市场<the goods and service>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the monetary market〕 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the labor market〕
思考题: 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企业管理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宏观经济研究的范围和作用定义: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其实,当前的社会就是经济社会,当前的生活就是经济生活,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于度外。
比如:银行利率、物价、股市、收入、就业;再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行为、对经济的干预方式和方法;又如:当经济过热或过冷时会出现什么现象,等等,都是宏观经济需要研究的范围。
其作用就是如何用宏观经济理论指导经济活动,防止过度的经济活动对社会造成危害。
第二讲宏观经济的起源一、亚当·斯密(1732—1790)十八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经济学家叫亚当·斯密,后来人们称他为“经济学之父”。
1776年他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流传至今被翻译成中文的《国富论》。
他在前言中写道: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做一个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就去敲钟,入夜了看看有没有偷窃行为,这就是国家的任务。
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的。
他在书中提出一个理论,国家不要干预经济,要让经济自由发展,让价格机制自发的起作用,每个人都会按照价格机制、根据自己的利益去做事,这样经济就发展了。
亚当·斯密称之为“看不见的手”。
至今,“看不见的手”仍被各个国家广泛采用。
在他的思想指导下,英国经济最先得到发展,然后是西欧,之后是美国。
1929年,一场空前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大萧条,然后波及到全世界(经济学家和皮鞋匠的故事)。
人们开始对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产生怀疑。
这时英国又出现了一个经济学家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名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936年,他出版了一本书,名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就是著名的《通论》。
凯恩斯说,想让萧条的经济回暖,我有办法,这就是运用“看得见的手”。
政府通过发国债加大投资,用以拉动经济、刺激经济。
他有一个“挖坑理论”,雇200人挖坑,再雇200人填坑。
凯恩斯的理论是政府要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干预经济,当经济不好时,政府可以加大财政赤字、发行公债,把经济刺激起来。
他认为,供给不会自动的创造需求,政府要去创造需求,拉动经济要依靠“看得见的手”。
正是从凯恩斯开始,西方国家经济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开始复苏,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了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使美国经济首先走出低谷,并逐渐发展为世界第一强国。
从他开始,人们已经看经济问题已经微观转向了宏观,各国大规模的干预经济生活的历史,就是从他开始,所以宏观经济学是从凯恩斯开始的,他的思想也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又一次繁荣。
4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蓬勃发展的景象。
第三讲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创新20世纪70年代起,作为重要的资源石油,开始影响世界的政治和经济。
中东石油输出国OPEC主导的石油提价,拉动了西方国家新一轮的物价上涨。
这时,突然发现凯恩斯的方法不灵了。
当政府加大投资时,经济不但没有刺激起来,物价仍在增长,于是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怪现象。
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滞涨”。
这时,经济学各学派纷纷产生。
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叫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
他是一位典型的市场经济论的经济学家,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
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1980年、1988年、1993年受我国领导人邀请,三次访问过中国,对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指出了凯恩斯理论的错误——政府干预。
弗里德曼的理论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坚持经济自由,强调货币作用。
他提出:货币的增长量取决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多少,货币就增长多少,只要控制住货币供给量,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美国总统里根(1981年—1989年任总统)上台后,有经济学家建议,由刺激需求变为增加供给,被称为供给派。
此外,还有福利派、新制度派、税收派等等。
各国经济都在经历波浪式发展,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相互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定因素也越来越多,经济发生波动的概率加大。
所以,宏观经济对任何国家都是一个难题。
第四讲国家经济的平衡为什么大学生找工作难?可能企业太少,可能劳动力供给过剩,可能薪酬待遇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值,等等。
为什么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可能供给大于需求,可能物价太高,等等。
如果这些问题严重,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失衡了。
凯恩斯设计了一个模型:将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抽象成两个各部门,一个是家庭,一个是企业。
家庭提供劳动力去企业工作,企业发给劳动者工资再买企业生产的产品,然后企业用收回的的钱继续进行再生产,周而复始进行循环。
但是,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家庭的钱要全部花完,企业的产品要全部卖出去,才能够按照理想的状态正常运转,或者说宏观经济才能够平衡。
可是,现实不可能如此。
凯恩斯提出,家庭会有储蓄,企业会投资扩大再生产,这时模型中多了储蓄和投资,只要企业投资等于家庭储蓄,宏观经济仍然可以正常运转。
所以,宏观经济平衡的条件是:储蓄= 投资现实:2013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突破43万亿(2003年底为9.5万亿,2008年底为21万亿),另一方面,企业有大量的库存产品卖不出去,这样,经济就不可能正常运转。
所以凯恩斯说,政府一直希望大家消费,这样经济才能运转起来。
一般规律:当储蓄大于投资时,会发生通货紧缩;当投资大于储蓄时,会发生通货膨胀。
凯恩斯又提出,一国经济不可能没有政府,要在模型中加入政府。
家庭、企业都要向政府交税,政府税收是财政收入,政府用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养活公务员,一部分保障国家安全,一部分进行投资。
这就是财政支出。
宏观经济平衡条件: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现实是难以相等,或出现财政盈余,或出现财政赤字。
一般来说,后者要多于前者。
所以,如何减少财政赤字,是各国政府的难题。
凯恩斯还提出,一个国家不可能封闭运行,要有进出口。
于是模型中还要加入国外部门,宏观经济平衡条件:出口= 进口现实也是难以相等,出口大于进口叫贸易顺差,进口大于大出口叫贸易逆差。
模型到此出现了四个部门: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相对应的产生储蓄、产品(消费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进口、出口。
于是宏观经济平衡的条件是:消费品+ 储蓄+ 财政收入+ 进口= 消费+ 投资+ 财政支出+ 出口左边代表总供给,右边代表总需求,即:总供给= 总需求这就是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的经济平衡模型,这个模型把一个国家复杂的宏观经济全部囊括其中。
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两边相等。
但是,现实中两边很难相等,经济萧条时,一般库存多、储蓄多,就要促进消费,加大投资;经济过热时,消费增加,投资过多,就要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增加储蓄存款。
总之,要使两边相等,保证宏观经济平衡发展。
例如上世纪93年通货膨胀,钢材从1000元1吨涨到4000元1吨,平均通货膨胀率超过25%。
于是,政府大幅度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每月公布一次保值贴补率,力图减少消费,增加银行存款。
即压缩总需求,增加总供给。
政府动总需求容易,动总供给难。
第五讲GD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或者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年内创造了多少新的物质财富。
GDP的作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GDP的计算方法: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一)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1、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常驻单位所包含的主要行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管道等运输)和邮政业(电话、电报和传送邮件等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房地产总及其中介服务。
2、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如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3、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二)收入法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GDP的一种方法。
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政府净税收和企业盈余四项之和。
计算公式为:GDP(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政府净税收+企业盈余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一是工资,二是福利,三是从利润或成本中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相当于工资性质的劳动报酬,四是实物性收入。
2、固定资产折旧: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中所消耗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
3、政府净税收:是指各部门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4、企业盈余:是指企业扣除所有经营成本后的剩余部分,(三)支出法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GDP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
包括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
计算公式为:GDP(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1、总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2、总投资: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投资支出的合计。
3、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是指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差额,如进口总额大于出口则用负数表示,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
从理论讲,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的GDP是相等的,称为三面等值。
但在实际计算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一些差异,称为统计误差,是正常的。
支出法使用最多,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也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
第六讲亚当·斯密和凯恩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完全模仿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运行。
一、亚当·斯密的观点:经济发展从何而来?生产率的提高。
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劳动分工—→专业化—→熟练程度的提高和专心致志的研发—→发明创造。
分工深度—→市场交易的规模。
市场规模的扩大—→分工提升—→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大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