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备考:《中药学》复习笔记6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辛夷--散寒通窍风寒头痛鼻塞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2.辛凉解表药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风湿痹痛肢拘急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肝胆清泄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温病热入营血骨蒸劳热内热津亏消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通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凉血不留淤无汗骨蒸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赤芍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温毒发斑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毒血痢肠肺乳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乳痈紫花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丹毒乳肠痈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咽喉肿痛大头瘟痄腮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清泻肝火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肺痈后下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热结痰盛尤宜久疟疟母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长于清大肠经热毒阿米巴痢疾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小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梅毒汞中毒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性寒味酸清中兼收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长于清大肠经热毒主治肠痈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丸剂1.5-2.5克不入汤剂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不宜入汤剂,10-15粒治疟疾10-30粒治痢疾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癌肿5.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截疟解暑配鳖甲治阴虚发热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白薇--退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二退疳热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味咸外用回乳芦荟--泻下清肝杀虫性寒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缓下1.5-3克攻下5-10克体弱慎服2.润下药麻仁--润肠通便热秘通行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甘平大肠脾经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养神有功宜于水肿脚气便秘者3.峻下逐水药(多数有毒)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丸散0.5~1克内服醋制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京戟逐饮红戟散结茜草科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有毒头疮白秃汤剂1.5~3克散剂0.5~1克醋制减毒巴豆--泻下逐水寒积退肿祛痰利咽疗疮祛腐喉痹痰阻结胸丸散0.1~0.3克畏牵牛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水肿推崇畏牵牛体弱忌有肾毒性千金子--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制霜入丸散服0.5~1克别名-续随子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除风湿善治痹痛解表发汗辛苦主治下半身少阴头痛威灵仙--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骨鲠消痰咸治骨鲠30~50克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酸温归肝脾经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脚气肿痛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入归肝经甘咸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脉止痒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川乌--祛除除湿散寒止痛麻醉力宏大毒不宜久服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屈伸不利孕妇月经多慎用2.祛风湿热药--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秦艽--祛风通络清虚热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苦辛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大毒归心肝经豨签草--祛除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降血压治疗疮肿毒臭梧桐--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降血压外洗又能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3.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兼肾虚有寒者最宜阴虚火旺者忌服脚气浮肿香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有毒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入药酒尤宜老人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桑枝--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上肢肩膀痛者最佳横走肢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乳汁不下跌打损伤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海风藤,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青风藤又能利小便五,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发汗明目辛苦夜盲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配黄柏风湿痹症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藿香--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配佩兰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征均可佩兰--芳香化湿解暑辟秽辛平善除中洲秽浊陈腐之气-口臭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香湿阻中焦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寒湿中阻不宜久煎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除痰截疟-寒湿偏盛-重点记忆六,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中药学复习笔记
1解表药1.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力弱),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防风:祛风解表,盛湿止痛,止痉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通鼻窍,消肿排脓细辛:解表散寒,袪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2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利咽开音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煨)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2清热药2.1清热泻火药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寒清热,味辛透热),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使热邪由小便排除体外)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2.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烦,解毒疗疮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2.3清热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6~9g。
丸散剂)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笔记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精华笔记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精华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节海藻、昆布海藻(马尾藻科)、昆布(海带科、翅藻科)(二类):相同:⑴咸寒,归肝、胃、肾经。
⑵清热消痰,治瘰疬、瘿瘤、睪丸肿痛-青皮、川楝子、夏枯草。
软坚散结,治癥瘕肿块-丹参、鳖甲、水蛭、山甲、土鳖虫。
⑶利水,治浮肿-猪、茯苓。
⑷现代研究:降压、降脂。
异:海藻:力缓昆布:力较强,兼止咳平喘,治咳喘痰多。
第七节黄药子黄药子(三类):薯蓣科,古代称黄独,苦寒,归肺、肝经,有小毒(损坏肝功能),不宜大量服、长期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痰、散结、凉血;消瘿、解热毒、止血。
功能:化痰消瘿:治瘿瘤-单用泡酒清热解毒:治疮肿、咽肿、毒蛇咬伤、各种癌肿凉血止血:血热咯咳吐衂止咳平喘:痰热咳嗽、痰中带血、百日咳第八节胖大海胖大海(二类):梧桐科,甘淡微寒,归肺、大肠经,甘寒质轻,宣散清降。
上能清宣肺气,下能清肠通便,凡风热、肺热、肠热均可用。
功能:治肺热声哑-泡水服咽喉肿痛-桔梗、甘草、牛蒡子痰热咳嗽-贝母、瓜蒌热结便秘(轻证)用法:泡水服、煎服均可。
第九节荸荠荸荠(三类):甘微寒,质润而降。
功能: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嗽生津润燥:阴虚燥咳-海蜇皮+荸荠(雪羹汤)热病伤津烦渴-芦根、麦冬、梨、瓜蒌、荸荠,五汁(捣汁服)明目退翳:治翳障用法:榨汁、煎汤或食用,去皮,脾胃虚寒者不宜服。
第十节猪胆汁猪胆汁(三类):苦寒,归肺、肝胆经。
清热、解毒、通化。
功能:清热化痰-加水炖服,治百日咳清热解毒:疮肿咽痛、目赤、舌头疔、热毒泻痢、湿热黄疸润燥通便:热结肠燥便秘利胆退黄:清肝、肝热惊痫第十一节礞石礞石(二类):甘咸平,归肺、肝经。
质重镇墬、沉降下行,治惊利痰之圣药。
功能:下气墬痰; 平肝镇惊:实热顽痰诸证(惊痫癫狂、气逆喘息、眩晕痰多、大便秘结)用法:多入丸散,入汤剂打碎先煎。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笔记
执业药师中药学考试复习笔记中药的性能中药药性理论①四气②五味③升降浮沉④归经⑤有毒无毒第一节四气:温、热、寒、凉的四种药性四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最早论及,《本经‧序例》确立“四气”之名,宋‧寇宗奭《本草衍义》将四气改为四性。
由来:以临床疗效判定(主观感觉)。
效应:(正)寒凉性:清热、去(泄)火、凉血、解热毒温热性:回阳救逆、温理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负)寒凉性:伤阳气、生(助)寒邪温热性:伤阴气、生火邪在临床的具体表述:大热、热、温、微温、平、凉、微寒、寒、大寒。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1. 正治 2. 恰当选药(病、药)3. 寒热并用 4. 虚热、虚寒第二節五味五味:口尝味,功能味,以功能味定药味。
最早见《尚书‧洪范》,《内经》论其与五行的关系。
正效应:1. 平:能散,能行-行气活血,治气滞血淤。
-川芎↓麻黄、紫苏(风寒表证)发散表邪,治表症薄荷(风热表证)能润:使津液来也补气:治气虚人参、党参2. 甘:能补补虚补阳:治阳虚锁阳补血:治血虚当归补阴:治阴虚麦冬、玉竹能和和中:肝胃失和甘草、大枣缓急止痛:脘腹四肢挛急作痛:甘草、芍药能缓缓和药性:作用强烈的药+甘味药(甘草)能解毒:解药毒、食物中毒通泄泻下大黄(苦大寒):热结便秘3. 苦:能泄降泄降气降逆肺气上逆苦杏仁胃气上逆代赭石肝气上逆清泄清热泻火火热上炎燥湿+寒苦寒燥湿。
黄连、黄芩、黄柏能燥+温散寒燥湿能坚:坚厚津液泻火不伤津※少量用→坚厚肠胃(健胃)4. 酸:能收、敛、固、涩(滑脱不禁无邪者)固表止汗治体虚之汗五味子、乌梅敛肺止咳治久咳、虚喘五味子涩肠止泻久泻久痢脱肛五味子固精止遗治肾虚、遗精、遗尿、尿频山萸肉固崩止带治崩漏山萸肉、五味子收敛止血治大出血乌梅能生津至津伤口渴乌梅、木瓜开胃助消化胃津不足、消化不良能安蛔治蛔厥5. 咸:能下:能泻下通便。
治大便燥结芒硝(玄明粉)能润:润软坚硬燥屎治坚硬难下芒硝(玄明粉)能软软坚散结治瘰疬、痰核、瘿瘤咸入血治血分病:水牛角咸入肾引药入肾6. 涩:与酸相似,不生津,不开胃,不安蛔7. 淡:能渗、能利渗利水湿治水湿停留茯苓、猪苓8. 芳香(臭):能醒脾、化湿湿浊困脾佩兰、藿香能辟秽能开窍:治神昏闭证负效应:1. 辛:耗气、伤津2. 甘:腻膈、助湿、滞气、碍胃3. 酸:敛邪之弊4. 苦:伤津大量用伤津5. 咸:Na2SO4类伤脾胃NaU类胜血:脉凝泣不通6. 淡:伤津7. 芳香:耗气、伤津三、阴阳五行1. 阴阳辛甘阳酸苦咸阴四、气味配合1.总原则①任何气、味均可配②一味药中,气只能用一,味可以有多2.规律:一气一味,一气多味3.指导意义:气味相同,功能相似气味不同,功能相异第三節升降浮沉:病势相反,病位相同起源《内经》成熟金元,张元素建树最大《珍珠囊》。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考试重点•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
中药学笔记整理之完整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辛夷--散寒通窍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2.辛凉解表药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肝胆清泄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温病热入营血骨蒸劳热内热津亏消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通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凉血不留淤无汗骨蒸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赤芍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温毒发斑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毒血痢肠肺乳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乳痈紫花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丹毒乳肠痈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咽喉肿痛大头瘟痄腮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清泻肝火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肺痈后下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热结痰盛尤宜久疟疟母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长于清大肠经热毒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小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梅毒汞中毒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性寒味酸清中兼收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长于清大肠经热毒主治肠痈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丸剂1.5-2.5克不入汤剂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不宜入汤剂,10-15粒治疟疾10-30粒治痢疾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癌肿5.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截疟治虐要药配鳖甲治阴虚发热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白薇--退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二退疳热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味咸外用回乳芦荟--泻下清肝杀虫性寒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缓下1.5-3克攻下5-10克体弱慎服2.润下药麻仁--润肠通便热秘通行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甘平大肠脾经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养神有功宜于水肿脚气便秘者3.峻下逐水药(多数有毒)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丸散0.5~1克内服醋制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京戟逐饮红戟散结茜草科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有毒头疮白秃汤剂1.5~3克散剂0.5~1克醋制减毒巴豆--泻下逐水寒积退肿祛痰利咽疗疮祛腐喉痹痰阻结胸丸散0.1~0.3克畏牵牛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水肿推崇畏牵牛体弱忌有肾毒性千金子--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制霜入丸散服0.5~1克别名-续随子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除风湿善治痹痛解表发汗辛苦主治下半身少阴头痛威灵仙--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骨鲠消痰咸治骨鲠30~50克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酸温归肝脾经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脚气肿痛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入归肝经甘咸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脉止痒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川乌--祛除除湿散寒止痛麻醉力宏大毒不宜久服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屈伸不利孕妇月经多慎用2.祛风湿热药--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秦艽--祛风通络清虚热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苦辛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大毒归心肝经豨签草--祛除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降血压治疗疮肿毒臭梧桐--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降血压外洗又能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3.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兼肾虚有寒者最宜阴虚火旺者忌服脚气浮肿香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有毒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入药酒尤宜老人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桑枝--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上肢肩膀痛者最佳横走肢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乳汁不下跌打损伤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海风藤,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青风藤又能利小便五,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发汗明目辛苦夜盲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配黄柏风湿痹症厚朴--燥湿行气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藿香--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配佩兰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征均可佩兰--芳香化湿解暑辟秽辛平善除中洲秽浊陈腐之气-口臭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香湿阻中焦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寒湿中阻不宜久煎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除痰截疟-寒湿偏盛-重点记忆六,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中药学》复习笔记整理
中医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其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内容。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①《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柩》两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②《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③《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修本草》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理论、恒动理论、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指的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①形体结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物质同一性:物质是同一的。
③机能活动统一性:心理和生理是人的两大基本活动,心身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促进、制约的协同关系古人强调“形神合一”。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恒动观念:指运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3、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体系的基本特点。
●证、症、病的区别:①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②症:指症状,是病人述说的不适。
③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元气论1、气: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2、气的基本特征:(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以无形的弥散状态和有形的聚会状态被人们所感知)(2)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3)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3、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2)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3)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阴阳学说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2、阴阳的特征(1)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进取的,刚强无形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郁证1.肝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心情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月事不行。
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白芍、炙甘草、香附、川芎)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柴胡疏肝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四逆散中的一种。
2.痰气郁结[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柴胡疏肝丸、丹栀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中的其中一种分别与二陈丸或礞石滚痰丸合用。
3.心脾两虚[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害怕,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归脾丸、解郁安神颗粒、安神健脑液中的一种。
阳痿1.心脾两虚[症状]阳痿不举,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炒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中的一种。
2.肾阳不振[症状]阳事不举,成举而不坚,精薄清冷,神疲乏怠,畏寒肢冷,面色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清长。
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胃壮阳。
[方药]右归丸(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金匮肾气丸或桂附地黄丸。
3.肝郁不舒[症状]阳事不起,或起而不坚,心情抑郁,胸胁胀痛,脘闷不适,食少便溏。
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逍遥散(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加减。
收藏版!史上最全面的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笔记完整打印版
一,解表药--味辛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风寒表实无汗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毒气滞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疗疮止血既散风寒又散风热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引经药无所不达一身之风寒湿痹痛羌活--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上半身风湿痹痛太阳之头项强痛藁苯--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止痛巅顶头疼细辛--散寒祛风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阳虚感冒用量<3克白芷--发散风寒燥湿止带通窍止痛消肿止痛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热苍耳--散寒通窍除湿止痛有小毒辛夷--散寒通窍风寒头痛鼻塞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肺胃心经2.辛凉解表药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蔓荆--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肢拘急牛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辛苦寒能升浮沉降兼可通便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喑哑咽痛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少阳之寒热往来配黄芩半表半里之热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丹毒痄腮温毒发斑豆鼓--解表除烦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二,清热药--多寒凉味多苦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配黄柏阴虚火旺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注射液引产不宜与乌头孕妇禁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配淡豆鼓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瘿瘤芦根--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上炎之口糜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生津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涩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风热头痛青葙子--明目退翳平肝阳降血压密蒙花--明目退翳养肝血除虚热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经热邪少阳寒热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中焦湿热清泄心经实热和中焦实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治下焦湿热肾阴虚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肝胆清泄肝胆湿热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肝胆湿热黄疸下湿热赤白带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温病热入营血骨蒸劳热内热津亏消渴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通便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凉血不留淤无汗骨蒸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热入心包热极生风赤芍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温毒发斑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毒血痢肠肺乳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通淋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乳痈紫花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丹毒乳肠痈毒蛇咬伤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凉血消斑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咽喉肿痛大头瘟痄腮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清泻肝火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肺痈后下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热结痰盛尤宜久疟疟母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长于清大肠经热毒阿米巴痢疾败酱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小毒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毒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梅毒汞中毒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性寒味酸清中兼收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长于清大肠经热毒主治肠痈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丸剂1.5-2.5克不入汤剂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有毒不宜入汤剂,10-15粒治疟疾10-30粒治痢疾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辛平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癌肿5.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截疟解暑配鳖甲治阴虚发热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配桑白皮治肺热咳喘白薇--退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产后血虚发热银柴胡,胡黄连--一退虚热二退疳热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1.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解毒止血活血祛瘀利湿退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芒硝--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味咸外用回乳芦荟--泻下清肝杀虫性寒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缓下1.5-3克攻下5-10克体弱慎服2.润下药麻仁--润肠通便热秘通行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甘平大肠脾经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养神有功宜于水肿脚气便秘者3.峻下逐水药(多数有毒)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丸散0.5~1克内服醋制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有毒孕妇忌京戟逐饮红戟散结茜草科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有毒头疮白秃汤剂1.5~3克散剂0.5~1克醋制减毒巴豆--泻下逐水寒积退肿祛痰利咽疗疮祛腐喉痹痰阻结胸丸散0.1~0.3克畏牵牛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水肿推崇畏牵牛体弱忌有肾毒性千金子--泻下逐水破血消癥制霜入丸散服0.5~1克别名-续随子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除风湿善治痹痛解表发汗辛苦主治下半身少阴头痛威灵仙--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骨鲠消痰咸治骨鲠30~50克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酸温归肝脾经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脚气肿痛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入归肝经甘咸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脉止痒解蛇毒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牙痛术后痛癌肿痛川乌--祛除除湿散寒止痛麻醉力宏大毒不宜久服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屈伸不利孕妇月经多慎用2.祛风湿热药--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秦艽--祛风通络清虚热利湿退黄重点在清虚热苦辛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有大毒归心肝经豨签草--祛除风湿通络止痛清热解毒降血压治疗疮肿毒臭梧桐--祛除风湿通络止痛降血压外洗又能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热3.祛风湿健骨药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兼肾虚有寒者最宜阴虚火旺者忌服脚气浮肿香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有毒强心利水而消肿心衰性水肿最宜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入药酒尤宜老人最宜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桑枝--祛风通络利水消肿祛风止痒上肢肩膀痛者最佳横走肢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胸胁痛乳汁不下跌打损伤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乳房肿痛乳汁不下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海风藤,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青风藤又能利小便五,芳香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发汗明目辛苦夜盲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配黄柏风湿痹症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藿香--芳香化湿发表解暑和中止呕配佩兰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也无论有无表征均可佩兰--芳香化湿解暑辟秽辛平善除中洲秽浊陈腐之气-口臭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香湿阻中焦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寒湿中阻不宜久煎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除痰截疟-寒湿偏盛-重点记忆六,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点总结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考试重点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治胸痹之要药:薤白止呃之要药:柿蒂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小儿疳积之要药:使君子治血热妄行之要药:大蓟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地榆安胎之要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要药:白芨温经止血之要药:炮姜血瘀诸痛之要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要药:郁金治烫伤及毒蛇咬伤之要药:虎杖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要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要药:乳香治湿痰寒痰之要药:半夏治肺胃气逆之要药:旋复花治痰热及胸痹之要药:瓜蒌治新久咳嗽之要药:百部治疗咳喘之要药:杏仁治疗“皮里膜外之痰”之要药:白芥子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要药:朱砂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要药:石决明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要药:羚羊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要药:钩藤治肝阳眩晕之要药:天麻开窍醒神回苏之要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要药:人参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要药:鹿茸治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要药:杜仲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要药:当归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要药:熟地黄补益肝肾之要药:山茱萸治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要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要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要药:升药疥疮之要药:硫磺良药治热毒血痢之良药:白头翁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良药:砂仁治湿热淋痛之良药:滑石治乳汁不下及热痹之良药:木通理气良药:沉香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良药:何首乌治崩漏带下之良药:乌贼骨佳品疏肝解郁之佳品:香附外用治头虱、体虱之佳品:百部治心经热盛神昏谵语之佳品:羚羊角活血通经、止通之佳品:麝香平补气阴之佳品:山药黄精阴阳并补之佳品:山茱萸菟丝子肝肾亏虚胎漏或胎动之佳品:杜仲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佳品:蛤蚧内科补血之佳品:当归圣药“呕家圣药”: 生姜“疮家圣药”: 连翘通用药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治风通用药:防风治痹证通用药:秦艽经典用语“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风药中之润剂”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病证选药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 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蝉蜕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胃寒呕吐:丁香生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胃热呕吐:芦根竹茹枇杷叶胃火牙痛:石膏阴署证:香薷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项背强痛:葛根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太阳头痛:羌活阳明头痛:白芷?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苍耳子细辛引产: 天花粉无汗骨蒸:牡丹皮有汗骨蒸:地骨皮梅毒:土茯苓胃癌、食管癌、直肠癌:白花蛇舌草鸡眼赘疣:鸦胆子回乳:芒硝(外用)麦芽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沙膏淋:萆薢血淋:蒲黄虚寒呃逆:丁香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肺胃出血:白及手足皲裂:白及脱发:侧柏叶(外用)阴疽流注: 白芥子痨嗽及百日咳:百部噤口痢:石菖蒲休息痢:鸦胆子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口中甜腻:佩兰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喉痹:络石藤灯心草口疮:吴茱萸龋齿疼痛:筚拨手足皲裂:白芨失音:诃子桔梗胖大海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蜈蚣毒蛇咬伤:紫花地丁蚤休白花蛇舌草穿心莲金钱草半夏退虚热: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龟甲鳖甲利咽:薄荷牛蒡子板蓝根射干山豆根马勃玄参巴豆牛黄胖大海桔梗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浮萍芦根紫草升阳举陷:升麻柴胡葛根黄芪亡阳证:附子干姜引火归元治命门火衰证:肉桂寒凝肝脉诸痛证:吴茱萸泻痢里急后重:木香米面薯芋食滞证:麦芽绦虫证:鹤草芽槟榔南瓜子雷丸榧子芜荑风痰证:天南星滑脱诸证:龙骨牡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血证:西洋参乌须黑发:何首乌女贞子黑芝麻肾不纳气之喘:蛤蚧补骨脂沉香磁石紫河车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核桃仁桃仁决明子榧子苏子冬葵子栝楼当归何首乌黑芝麻桑葚肉苁蓉胖大海知母生地黄锁阳杏仁烫烧伤:四季青紫珠地榆虎杖侧柏叶脱发:侧柏叶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胸痹:薤白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梅毒:土茯苓脾胃虚寒吐泻:砂仁血淋涩痛:石韦蒲黄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暑湿吐泻:白扁豆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扩瞳:青葙子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虚火咽痛:玄参阴虚外感:玉竹安蛔止痛:乌梅配伍用药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执业医师考试笔记 中药学
一、1、中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2、本草: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自古相沿把中药称本草。 3、中药学: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的学科。 《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国药学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 《本经》 《唐本草》 《证类本草》 东汉末年 梁朝 唐朝 宋代 明代 清代 民国 陶弘景 苏敬等 22 唐慎微 李时珍 赵学敏 陈存仁 载药 5767 种 第一部药学专著,载药 365 种 载药 730 种 第一部药典,载药 844 种 载药 1558 种 载药 1892 种 载药 921 种 《神农本草经集注》 《本经集注》
二、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 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1、气候水土自然对药材的生产、气味的形成、疗效的高低都有密切的关系。 2、对道地药材的栽培研究,从道地药材栽培品种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的调查、地道药材生态型与生长环境关系 的研究到地道药材植化的研究、地道药材的药理生态研究及野生变家种的生态研究,动物驯养,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满足了部分短缺药材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发展优质高效的地道药材生产,国家正在实施按国际科学规范管理标 准(GAP)建立新的药材生产基地。 3、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 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1、中药炮制目的:1. 消除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或毒烈性。2. 增强药物的疗效。3. 便于制剂和储藏。4. 清除杂 质和非药用部分,使之纯净,便于服用。 2、主要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水治(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火治(炒、炙、烫、煅、 煨)、水火共治(蒸、煮、炖)、其他(制霜、发酵、精制、药拌) 四、药性: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 的作用。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1、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 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确定 依据:①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 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②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 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意义:①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 寒病投热药。②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③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 情而定。④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2、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确定依据:多甘味能补 虚缓急;多酸味能敛肺涩肠;多苦味能降泄燥湿;多咸味能软坚散结;多辛味能发表行散; 3、升降浮沉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确定依据:①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 种子、果实质重的药品多主沉降。亦有少数例外,旋覆独降蔓荆独升。②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 多主升浮,气味厚者多主沉降。③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品为阳性,多主升浮;而性寒凉, 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④药物的效用,药品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意 义:升和浮,沉和降,都是相对的。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被动风散寒、涌吐、开 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品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 热、利水渗湿、降逆止呕、止咳平喘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有少数药物
钟赣生《中药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及考研真题详解(中药的用药禁忌)【圣才出品】
第6章中药的用药禁忌6.1 复习笔记一、配伍禁忌★★★★★1.定义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增强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
2.十八反(1)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浙贝母、川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及、白蔹;(2)甘草反甘遂、京大戟、红大戟、海藻、芫花;(3)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北沙参、南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
3.十九畏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芒硝)畏三棱,官桂(肉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证候用药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又称为病证用药禁忌,是指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对于某类或某种病证,应当避免使用某类或某种药物的临床注意事项。
三、妊娠用药禁忌★★★1.定义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间治疗用药的禁忌。
2.分类(1)妊娠禁用药妊娠禁用药是指毒性强的药、作用峻猛的药以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马钱子、川乌、雄黄、砒石等。
(2)妊娠慎用药妊娠慎用药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药性辛热的温里药以及性质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枳实、大黄、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四、服药饮食禁忌★★服药饮食禁忌,简称食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即忌口。
6.2 典型题和考研真题详解一、A型题1.甘遂、大戟、芫花配伍应用是,不宜与下列何药配伍?()[暨南大学2018研]A.干姜B.海藻C.甘草D.人参【答案】C【解析】十八反: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京大戟、红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北沙参、南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
2.下列选项中,不宜配伍使用的药物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笔记
总论第一章药性理论一、四气1.四气的确定: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如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2.四气的作用:⑴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
⑵温热药——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
二、五味1.五味的确定:通过口尝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总结归纳出五味的理论。
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和药物作用的标志。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三、升降浮沉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⑴升浮药——其性主温热,味属辛、甘、淡,质地多为轻清至虚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上升、向外。
⑵沉降药——其性主寒凉,味属酸、苦、咸,质地多为重浊坚实之品,作用趋向多主下行向内。
二、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⑴四气五味:①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②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⑵药物质地轻重:①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蝉衣等;②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
⑶炮制配伍:药物炮制可以影响转变升降浮沉性能。
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四、归经1.归经的确定: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依据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治疗作用进行归纳而定。
如羚羊角、钩藤能清热熄风,石决明能平肝潜阳,柴胡能疏肝解郁,分别治疗肝经病变的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气郁结证,故这些药归于肝经。
五、毒性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①剂量过大;②误服伪品;③炮制不当;④制剂服法不当;⑤配伍不当。
2.使用注意事项:⑴恰当选择药物并确定剂量,中病即止;注意配伍禁忌;防止伪品混用,保管好剧毒中药。
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一、中药学概述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起源、制剂、性能、功效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学科。
中药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分类、药材的采集、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中药的分类1.按来源分类:(1)动物药:如牛黄、麝香等。
(2)植物药:如人参、枸杞、黄芪等。
(3)矿物药:如石膏、朱砂等。
2.按处理分类:(1)鲜药:未经加工的药材,如鲜枸杞、鲜姜等。
(2)生药:经简单加工而成的药材,如生地、生石膏等。
(3)炮制药:经炒、炙、炒、制等炮制方法处理后的药材,如深山何首乌、焦三七等。
3.按性能分类:(1)寒性药:具有凉血、散寒等功效的药物,如黄连、川贝母等。
(2)热性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等功效的药物,如黄芩、地黄等。
三、中药的制剂和配方1.制剂(1)汤剂:指将中药材煎煮后的药液,例如清热解毒汤。
(2)丸剂: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加入黏合剂制成的丸状剂型,例如桂枝丸。
(3)散剂:将药物研磨成细末,贮存在密封容器中的剂型,例如连翘散。
(4)膏剂:将药物加入油脂、糖浆等制成的半固体剂型,例如麻黄膏。
(5)浴剂:用于外用泡浴或洗涤的中药制剂,例如艾叶浴剂。
2.配方中药的临床应用往往需要将多种中药配伍使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配方的形式有古方和新方,根据疾病症状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配伍方式。
四、中药的质量控制1.药材的质量控制(1)药材的外观:包括颜色、气味、纹理等。
(2)药材的理化性质:包括水分含量、灰分、挥发油含量等。
(3)药材的微生物限度:检测药材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含量。
(4)药材中的重金属含量:测试药材中是否超过安全标准的重金属含量。
2.制剂的质量控制(1)含量测定:用于测试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2)外观检查:包括颜色、气味、形状等。
(3)溶出度测试:测试制剂在一定时间内溶出有效成分的百分比。
五、中药的药理学作用中药的药理学作用是指中药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产生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常见的中药药理学作用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笔记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采集: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
一、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及五味均是药物作用于人体人体产生的不同反应和不同的疗效总结出来的(一)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二)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真寒假热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证用寒药二、五味: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药物的五味是通过口尝和实践得出来的)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一)影响药物升降浮沉因素四、归经:归经的临床意义(新大纲新增归经的临床意义)1、便于临床辨证用药,即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辨证审因,诊断出病变所在脏腑经络部位,按照归经来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2、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
如同是利尿药,有麻黄的宣肺利尿、黄芪的健脾利尿、附子的温阳利水、猪苓的通利膀胱之水湿等的不同。
五、毒性: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影响及损害性(古代药物毒性指药物的偏性)1、副作用:在正常剂量范围内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2、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第二单元中药的作用一、中药的作用的基本原理(一)中药的作用:中药对机体影响,亦即机体对药物的反应。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一一以偏纠偏(二)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正常剂量范围内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2、毒性反应:用药后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反应,多因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二、中药的功效(一)功效与主治的关系: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主治是药物的适应性(一)功效的分类:对因治疗功效(治本),对症治疗功效(治标)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一、中药的配伍的意义:增强药物的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不良反应二、中药配伍的内容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饮食禁忌、证候禁忌四个方面一、配伍禁忌:两种药物配伍使用,会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消除药物的疗效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知识重点复习笔记
中药学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丸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
十九畏歌: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庶虫。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2、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祛风湿散寒药
威灵仙:祛风湿
通络止痛
消骨哽
消痰逐饮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上行达表
独活:解表祛风寒湿痹止痛——下行入里
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有大毒)
草乌:祛风湿散寒止痛(毒性更强)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消食
海风藤:祛风湿通络止痛
昆明山海棠: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汉:偏于利水消肿,用于症偏下部,湿重于风;木:偏于祛风湿止痛,用于症偏上部,风重于湿)
防风:祛风湿止痛——解表止痉止泻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
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降血压
臭梧桐:祛风湿通经络——平肝降压
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外用杀虫止痒
络石藤:祛风湿通经络——凉血消肿
雷公藤: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消肿止痛杀虫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