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登幽州台歌》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共8题;共21分)1.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幽州台,即蓟北楼,又名蓟北楼、燕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筑。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古体诗。

B. 联系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可将“古人”理解为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自己这样有抱负、有才能的文人。

C.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涕”就是眼泪。

D. 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岁月漫长;第三句写天高地迥;第四句描绘苦闷情绪;全诗笼罩一股悲壮苍凉的气氛。

2.下面对《望岳》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岱宗夫如何”一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 “造化钟神秀”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有义,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C. “齐鲁青未了”一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蓊郁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 “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 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 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4.对《游山西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

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拓展·链接]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

台城①韦庄②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③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鸡鸣山南,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②韦庄(约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③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3.这首诗主要采用__ __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颇具江南风味的图景:__ __,江岸小草细长,鸟在清亮鸣叫,__ __,营造了一种__ __的意境氛围。

4.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望岳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6.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拓展·链接]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②迥:渺远的样子。

③下榻:指留宿处。

④行杯:浮杯,流觞。

⑤回:回荡,摆动。

7.诗中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做简要的分析。

8.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登飞来峰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象征着什么?10.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 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几十年真如白驹之过隙,转瞬之间就消失了。

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

自古以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并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意义。

正因为陈子昂抱着这种积极态度,所以他才“怆然涕下”。

也正因为在悲怆的深层,蕴蓄着一股积极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诗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不觉中流下热泪。

这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细细读来,悲壮苍凉之气油然而生,而长短不齐的句法,抑扬变化的音节,更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

【七年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赏析及同步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赏析及同步习题(附答案)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赏析及同步习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君,向后望不到明主。

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唯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眼泪横流!【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人通过抒发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以及因理想破灭而孤寂郁闷的情感,具有深刻而典型的社会意义。

此诗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着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直抒胸臆,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

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楼台高耸,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背景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念这首诗,我们深刻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令人为之激动。

【主题】本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写法】整首诗通过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练习题 (3)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练习题 (3)

20课:古诗五首《登幽州台歌》导学案一、查阅资料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二、课文赏析: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三、问题探究: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四、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C、第四句用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D、后两句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是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营造出一种苍茫孤独的意境。

《望岳》《登飞来峰》导学案【目标导学】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三首古诗。

2、理解诗歌描写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

3、鉴赏两首古诗中的佳词妙句。

【自学质疑】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决眦.()千寻.()2.填空。

⑴杜甫字,自号,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尊称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5)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5)

《登幽州台歌》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说明、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粗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难点: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露出来的孤单孤独悲痛的情绪。

教课过程:一、导语:“古来圣贤多孤独”。

孤单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辛酸;孤单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单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其实孤单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慨,也是一种超然。

此刻就让我们去感觉一位大唐诗人内心的那份孤单。

二、作者介绍、诗歌背景选自《陈子昂集》。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 , 梓州射洪 ( 现四川 ) 人。

唐朝诗人。

年青时性格豪迈。

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

直言敢谏,多切中弊端。

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用,反而遇到贬职处罚。

三十八岁解职返乡,被县令段简诬陷,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696 年契丹李效忠、孙万荣等攻下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 (y 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当顾问,随军出征。

武为人草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状况紧迫,陈子昂恳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遇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所以登上幽州台,大方悲吟,写下了此诗。

三、识记说明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当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期间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筑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 (wěi) ,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2、念:想,考虑。

3、悠悠:没有穷尽。

形容时间长,距离远。

4、怆 chu àng 然:悲伤悲凉。

5、涕:古时指眼泪。

四、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提示: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纳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其实这首诗融“楚辞”与汉魏的“歌”两体而成)“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留,其式为: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留,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部编版 20《登幽州台歌》 同步练习

部编版 20《登幽州台歌》 同步练习

《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一、词语解释1、幽州台:2、前:3、古人:4、后:5、来者:6、念:7、悠悠:8、怆(chuàng)然: 8、涕:二、填空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 ,人称“____________ ”之一。

21教育网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怆然”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从____________而表现诗人____________。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__;“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______________,它的语言风格______________。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诵读 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

登幽州台歌自主学习,试一试你的好身手1.知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

2.读诗句我要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读几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念(niànliàn)悠(yōuyóu)涕(dìtì)怆(chuàngchāng)轻松过关看一看你的真本领4.先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句子的意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悠悠:_____________怆然:_____________涕:_____________5.这首诗第()句写所思,第()句写所感,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理解填空诗人登上,看到,先想到再想到不禁7.你读过陈子昂写的其它诗吗,请选一首写下来。

能力迁移,露一露你的真本领8.阅读冲浪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对照注释和翻译理解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释:这是一首词。

《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

“有怀”即有所怀念。

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词的大意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

C.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怆然..(不尽)..而涕下(悲伤的样子) B.齐鲁青未了C.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D.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文学家B.《登飞来峰》——王安石——宋——唐宋八大家C.《望岳》——杜甫——唐——浪漫主义诗人D.《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思想家、文学家4.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②符合诗歌的意境。

③不少于60字。

5.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宝库的明珠。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世界文明中蔚为壮观。

为了让学生亲近古诗词,拓展知识面,与文人雅客倾心对话,感受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育才中学将举办以“诗风词韵经典共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许多古诗词名句脍炙人口,至今广为流传,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对联的形式为大家推荐几句吧。

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壮志凌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矢志不渝(2)思乡是古代诗歌中的永恒主题,写出令你印象最深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并简单进行赏析。

(3)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写的阅读古诗的感受,请你续写一句话,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排比句。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灿烂盛开。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歌创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的创作还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指导,让他们敢于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总结回顾环节,部分学生反馈对课堂所学内容记忆不够深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下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简短的知识回顾,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复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登幽州台歌》的基本背景和情感表达。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感慨的诗歌。它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审美追求。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理解诗人的孤独与对历史的长远考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诗歌背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历史背景介绍来帮助大家理解。
-诗句的赏析方法: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领悟诗人表达意境的技巧。
-诗歌背景与主题思想的联系:了解陈子昂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国家命运主题。
-创作练习:运用所学句式、修辞手法,创作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
举例解释:
-朗读技巧:通过对比不同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正确的朗读对表达诗歌情感的重要性。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4.诗歌背景:介绍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及其创作《登幽州台歌》的背景。
5.主题思想:探讨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6.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登高远望,感慨万千的情感。
7.创作练习:要求学生模仿《登幽州台歌》的句式,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古诗。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0《登幽州台歌》练习(含答案)

20《登幽州台歌》练习(含答案)

20《登幽州台歌》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试题20《登幽州台歌》练一、词语解释1、幽州台:指燕山山脉上的一座高台,位于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区。

2、前:指过去的时间。

3、古人:指古代的人物。

4、后:指未来的时间。

5、来者:指未来的人物。

6、念:思念,思考。

7、悠悠:广阔无边,无穷无尽。

8、怆然:悲伤,凄凉。

涕:泪水。

二、填空1、《登幽州台歌》选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作者是陈子昂,字元亮,人称“陈元方”之一。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怆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凄凉。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时间和空间的广阔无边,从而表现诗人孤独无助的心情。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诗是诗人登上幽州台后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了对于战乱的感叹。

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和未来的人物,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深刻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叙述抒情,它的语言风格是简练明了。

9、本诗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

三、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A.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C)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登幽州台歌 教学设计4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登幽州台歌 教学设计4
1、学生自读
出示学习要求:(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体会
师: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预设: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五、拓展
1、课外读读陈子昂的诗作
2、试着改写这首诗,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
作业设计21世纪教育网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21世纪教育网
前 读
(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倾诉,北风呼啸,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把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生齐读古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替诗人把感情宣泄出来,(师配乐朗读)
4、练习背诵
有没有谁能像老师这样抒发一下感情的?
四、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幽州台在哪儿?(登上幽州台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心旷神怡、豪气、空旷、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读课题吧)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
4、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相机划出诗的节奏)
2、指名回答。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份陈子昂的资料,请个同学读一读。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0

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与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2、能品味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登幽州台歌》导语: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寂寞吗。

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也是一种超然。

现在我们就去感受一位大唐诗歌中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中坚人物内心的那份孤独。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二、了解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

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

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三、背景介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四、朗读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雄县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雄县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河北省雄县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1。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登幽州台歌》,齐读诗题.2.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3。

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

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2。

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4.全班交流.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

齐读。

四、总结全文: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a。

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b。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及答案

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5、“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8、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9、“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0、“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11、“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1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答案: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3、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分)4、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5、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6、“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7、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3)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3)

登幽州台歌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教课要点初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味。

教课难点经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领会诗人在诗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演讲:一、导语:古之文人大多是孤单的,古来圣贤多孤独吗。

孤单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里辛酸,孤单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单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的百无聊赖其实孤单既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慨,也是一种超然。

此刻我们就去感觉一位大唐诗歌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坚人物心里的那份孤单。

二、学习《登幽州台歌》1.朗诵指导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诵。

在读时专心推测诗的内容和感情。

陈子昂( 661~ 702),唐朝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自幼拥有豪侠浪漫的性格。

少年时代曾闭门念书,遍览经史百家,建立了远大的政治志向。

24 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欣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他曾在26 岁、 36岁两次参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

38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重申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有《陈伯玉集》。

6 96 年契丹李效忠、孙万荣犯边,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出征,陈子昂随军顾问第二次到达边塞。

武攸宜亲贵身世,全然不晓军事。

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搭理,反遭贬低,降为军曹,因此抑郁不得志。

蓟丘是春秋时燕的旧都,燕昭王姬平添在这里修碣石宫,筑黄金台,卑身厚币以招天下贤豪之士,乐毅、邹衍、剧辛等人先后到燕,助昭王大败齐国,称雄一时。

3. “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觉?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辈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4.诗人为何会“怆但是涕下”?在这泪中还包括着什么深层的精神?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

眼观天地,空间一望无际,而个人何其微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世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豪好汉难追难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幽州台歌》同步练习
一、词语解释
1、幽州台:
2、前:
3、古人:
4、后:
5、来者:
6、念:
7、悠悠:
8、怆(chuàng)然: 8、涕:
二、填空
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 ,人称“____________ ”之一。

21教育网
2、点明诗人登台感想,表达报国无门忧伤心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怆然”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4、“念天地之悠悠”既写出了,从____________而表现诗人____________。

5、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__;“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
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
______________,它的语言风格______________。

9、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四、简答题
1、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2、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6、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8、“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9、“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
10、本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绝唱。

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一、词语解释
1、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
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2、前:过去。

3、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4、后:后来
5、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6、念:想到。

7、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8、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9、涕:眼泪。

二、填空
1、四杰”之一。

2独怆然而涕下。

3、“怆然”表达了作者悲伤、悲怆的心情。

4、从而表现诗人修齐治平、光宗耀祖、报效朝廷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5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的思想感情。

(2分)
6、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的思想感情。

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古人”“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 诗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贤明君主。

B. “幽州台”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借此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C.“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孤独。

D全诗感时伤事,吊古悲今,并没有诉说自己的悲凉。

2.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四、简答题
1、这首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
也表达出人生的孤独感。

2、请从“古人”和“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

(1分)
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
的广大。

3、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
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5、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

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
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6、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

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
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
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