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一、概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加强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构建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如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实施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等。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验证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1.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构建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作者:陈晓兰蒋春茂张小华陈毓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08期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校企科技合作水平仍然不高,对校企合作满意度较低,高校服务经济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纵观影响校企合作的诸多因素,校企间的交流与联系渠道不畅。

本论文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构建校企合作联盟的理事会、校企合作企业信息、实训基地管理、校企合作任务及成果展示、校企合作评价、荣誉及奖励等多个模块的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加强校、企、生之间密切联系,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逐步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以质量效能型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式,企业将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

职业类院校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及培养基地,担负着为社会企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必须加强校企合作。

李正卫以浙江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省属高校科研人员和企业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

因此,笔者认为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的建设便于校企联系、信息共享与管理,有利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论文根据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建设情况,对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进行讨论,以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一、校企合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

通过调研江苏省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情况,“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如火如荼,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师资培养等方面研究颇多。

但调研中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面上,未能真正地实现“双赢”。

高职教育如何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如何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摘要】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校企共建共享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实践教学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共赢发展,促进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实际能力提升。

文章还将探讨校企合作所带来的双赢局面,以及未来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为高职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校企合作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为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资源共享、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项目实践教学、创新发展、双赢局面、发展趋势。

1. 引言1.1 高职教育如何深化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作为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层次,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如何深化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促进校企共建共享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实践教学等方面都成为高职教育如何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内容。

通过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促进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

未来,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助力高职教育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2. 正文2.1 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关键一步。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联络机构,专门负责沟通和协调双方合作事务,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中的问题与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中的问题与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中的问题与思考[摘要]解决好校企合作中遇到的诸如教育理念、政策法规、运行机制、利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是促进校企合作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作者简介]徐东(1963- ),男,江苏常熟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印刷工程和高等职业教育。

(上海 200093)[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27-02一、引言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相互合作,校企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环节,双方在产学研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达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等多赢的效果。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

本文从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问题的解决思路。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印刷技术类专业与多家印刷包装企业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以及教学、实训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掌握了印刷职业知识和技能,企业也得到了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

实践表明,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遵循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促进了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共享了各种社会教育资源,解决了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对接问题。

二、深化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化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使参与合作的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各方“互利多赢”。

就目前校企合作的情况看,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进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一是在政策层面,对校企合作缺乏激励政策和制度保障;二是在利益层面,参与各方的价值取向不一致,尤其是企业缺乏热情,使得校企合作深化困难;三是在动力层面,缺乏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尤其是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

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精选教育文档

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2010年9月全国高等职业发展与改革会议明确提出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通过对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情况的分析,校企合作严重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

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走出困境,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分析(1)校企合作理念不清。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双赢,校企双方都应该在合作中有所得。

但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只是简单地认为开展校企合作是为了完成学生顶岗实习及学校各种评估的需要,合作的项目也多为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没有很好地顾及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利益,造成学校合作热情高,企业合作冷淡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没有什么利益驱动,大多数企业只是把合作当成招聘员工的途径,并没有关注人才培养过程,没有把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认为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事,所以积极性不高。

(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质量欠佳。

首先,校企合作形式化、合作深度不够.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多以签订实质内容不强的合作协议为主,合作内容多以接收学生实习为主,忽视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如何操作与实施的具体条款,造成企业没有合作的积极性;企业一方认为只要签了协议,就是对学校的支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

学校则简单地把学生推到企业实习,缺少对企业的选择和对实习的内容、项目、检查与考评的总体设计,实习监控效果不好。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仍以学校内部运行为主,使得校企合作只是形式上的联合,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发展方向还有较大差距。

其次,校企合作质量欠佳、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校企合作的主体是企业和学校,一个是经济实体单位,一个是行政事业单位,两者管理体制不同、价值取向也不同.对企业来说,在没有相应预期回报的情况下,企业就没有合作的动力;反之,学校则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过多等,会导致办学成本增加,因而不愿意在这方面有较大投入,两个合作主体没有找到最佳结合点,难以达到校企深入合作的初衷。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作者:阳铃闻捷宇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6期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国的校企合作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较为浅,校企合作的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校企之间应更加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近些年来,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校知识与实际岗位所需知识的契合度,教育部接连颁布了多项旨在加强学校与企业间合作的文件,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今后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和努力的主要方向。

1校企合作的形式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为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订单”培养模式。

其实质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前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合格者,按校企合作协议进入订单企业工作,实现就业;企业配合模式。

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由企业提供实习的场所。

实现学校对接产业、专业对接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企业为主体的模式。

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完善的实习就业基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等优质资源,拥有管理优势及对外协调的优势,因此企业自己开办与自己产业相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聘请公办高职院校的老师,进行人才培养,毕业生由该企业自主消化。

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学生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也满足了一些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方面的需求,但总体上来说,校企合作存在不少的问题。

2.1校方认识不足大多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出于解决学校在师资、实习基地等办学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学生就业的需要,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及学生知识体系完善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难点及融合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难点及融合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难点及融合路径探析在职业教育的大潮中,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就像是一艘巨轮,承载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穿越产业的波涛,驶向未来的彼岸。

然而,这艘巨轮在航行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探索有效的融合路径,成为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赛,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这场接力赛中,政府是起跑线上的裁判,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是赛道上的接力者,提供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则是赛道上的教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企业输送人才。

然而,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并非易事。

它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这就像是一场攀登高峰的挑战,需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

首先,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难点之一是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的倾向。

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打破这种观念,树立“以实践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这就像是一场思想的革命,需要我们摒弃陈旧观念,拥抱新的教育理念。

其次,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难点之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就像是一场教育的创新,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再次,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难点之三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产教深度融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具备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较低。

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这就像是一场人才的引进,需要我们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高职教育。

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下校企深度融合

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下校企深度融合
的 发 展 在 办 学 理 念 、校 企 合 作 方 面 和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相 比 还 有 很 多 滞 后 和 不 足 , 就 校 企 合 作 而
作 者简 介 : 卢俊 松 ( 1 9 7 0 一 ) , 男, 河南 南 阳人 , 广 东科 贸职业 学 院副 教授 , 广东 技术 师范 学 院 2 0 1 2级 在职 硕士 研究 生 。 研 究方 向 : 职业 技术 教育 原理 。
广东 技术 师 范学 院学 报 ( 社会 科学 ) 2 0 1 3年第 9期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d o n g P o l y t e c h n i c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 9, 2 01 3
上 述 数 据 真 实 地 反 映 了我 国高 职 教 育 校 企
合 作 教 育 取 得 的 巨 大 成绩 , 经过政 府 主导协调 、 行业 指 导 、 企 业参 与 、 高职 院校 的努力 , 高 职 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行业指导 、 企 业 参 与 的现 代 职 业 教 育 制度 。 校 企
合作 、 工学结合 的办学模 式取得 了很大发 展 , 初 步 形 成 了 职 业 教 育 的 办 学 特 色 , 使 职 业 教 育 更 清 晰 的 区 别 于 普 通 高 等 教 育 , 作 为 一 种 富 于 特 色 的 教 育 类 型 独 立 存 在 。 但 在 校 企 合 作 方 面 还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在 我 国 经 济 转 型 的 大 背
校 企 合 作 经 过 近 几 年 发 展 卓 有 成 效 。2 0 1 3 年 7月 中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年 度 报 告 指 出 : 我 国 的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校 企 合 作 育 人 正 在 逐 步 走 向深 化 。 主要 的 表现 为 : 2 0 1 2年 高 职 院 校 与

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5.06•【文号】教职成〔2019〕11号•【施行日期】2019.05.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单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细化为具体行动。

为做好“职教20条”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领会“职教20条”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

李克强总理就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教育战线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好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好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推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落实好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交汇期。

2035中长期目标和2050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促进“三链”深度融合——探寻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之路

促进“三链”深度融合——探寻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之路

促进“三链”深度融合——探寻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之路作者:华阳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10期华阳(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学院,江苏无锡 214062)摘要:随着集团化办学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方向性问题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节点。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应紧紧围绕“三链”即教育链、产业链、利益链,以教育链为根本、以产业链为核心、以利益链推发展,创新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等多个主体的力量,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链;产业链;利益链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27-0238-02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集团化办学已具备较大规模,形成了许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类型与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高职教育发展的今天能够有效地推进产教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拓展职教资源,优化职教模式,实现集团内各主体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对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已有30多个省份组建了5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了1千多家行业协会、1万多家企业、近600家科研机构、50%多的中职校和80%多的高职校。

一、新形势下促进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三链”融合的必要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也是我国教育制度创新的亮点。

规划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总要求,明确了体系建设的目标方向。

2010年教育部修订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可以看到,“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合作、加强建设,加快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依托区域经济特色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

依托区域经济特色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

结构教 学团队 , 做法如 下: 1把 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纳入 () 人 才引进标 准 , 建立双 向选择和择 优机制 , 善高职教 完
师准入选拔 制度 。() 2 鼓励理论基础 扎实的教师接受行 业 培训 , 考取 专业技术 职称或 资格 证 ; 鼓励实 践经验丰 富的教师进 行深造; 组织教 学能力欠 缺的教师参加职业 教 学能力培训。 () 3 建立 比例适 中、 结构合理 、 相对稳定
带动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 社会将扩大对接受过职业教育


奠定 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 。 校企深度融合作 为高职 院 校培养高素质技 能应用 型人才 的有效途径 , 是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 的必 由之路。 本文通过介绍东莞职业技术学 院( 以下简称 东职 院) 依托东莞区域经济特 色, 以校企深
同投资建设仿真模拟的实训中心或创办 “ 教学工厂 ” , )
进一 步 向深层次合作 迈进 的阶 段,最终达 到校企一 体
资讯信息奠定 了东莞 的区位优势基础; 莞惠经 济圈战 深 略性经济合作区的打造进一步彰显东莞的区域优势 。 在 此背景下 ,东莞将加大对制造业技工类人才 的需求 , 而 高素质 的技 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 院校 的人才培养 目标 。 因此东莞 目益鲜 明的区位优势 , 为东职院培养的 高技 能 应用型人才 提供 了广 阔的平 台, 宽了校企深度融合 的 拓
和培训l 的人才 需求 , 因此 , 高职 院校 在充分利用 区域经
济资源 的同时 , 也更加 明确 了自身的发展定位 。() 2 有利 于企业竞争力 的提升 。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创新型人 才
和 高 技 能 人 才 为 支 撑 , 企 深 度 融 合 可 以 降低 企 业 员 校

高职院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四大关键性因素

高职院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四大关键性因素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5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动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要实现多层式合作、多方位互动、互利共赢的深度融合,必须在办学理念、机制建设、合作平台、教学改革这几个关键因素上下功夫。

本文主要研究校企合作的四个关键性因素。

1践行先进的合作理念——校企合作的“方向盘”1.1相互提供技术服务学校可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力转化。

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技术资源,通过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指导学校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同时通过提供最新技术设备改善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设备。

而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的技术研发机构更是使这种双向服务走向互利共赢,走向更深层面的融合。

1.2相互提供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及各种行会、商会、协会合作设立行业信息网,建立行业专家库、人才需求库和项目资源库,发布行业最新动态,关注社会热点,组织企业论坛。

学校通过这些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服务,形成行业信息网络资源;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最新的工艺信息、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及人才需求的信息。

1.3互相提供培训服务高职院校可利用各种培训机构,承担企业技术骨干及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任务,或者有计划地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

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师培训服务,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2构建保障性合作机制——校企合作的“护航器”2.1激励机制的建设在校企合作中,经常出现合作之初信心十足,合作之中矛质重重,合作之后相互推诿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与政策实施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健全,协调机制不完善,评估机制不科学有关。

高职院校须在这些方面做到未雨绸缪,建立长效机制,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一是政策激励。

学校不仅要积极谋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本身也要提供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参与合作,同时对引入校企合作项目的个人、集体都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奖励。

践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院校企业深度融合探讨

践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院校企业深度融合探讨

践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院校企业深度融合探讨作者:王瑞华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6期摘要:近年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学生这种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与企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一、践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的必要性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发展的方向必须向企业延伸,不能闭门造车,培养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企业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我们把企业引人校园建设。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校企双方都有合作意愿。

一方面企业要发展,不仅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还需要提高在岗员工的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发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校企双方互有需求,又互取所需。

(二)校企合作可产生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

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的一个专业或学科与一批企业或某一行业合作,培养的是一批技能型人才,解决的也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批企业或某一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

(三)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效率。

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具备较好的校内外实训条件,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基础上,再到企业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种培养方式,与传统的师傅徒弟和企业办技校模式相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四)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兼具校内文化知识学习和企业岗位能力培养两个环节,在校内外两个截然不同却又相互衔接的环境下培养学生,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缝对接,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体现。

高职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论文

高职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论文

高职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

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标志性特点。

将工与学、校与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

本文通过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教育改革0引言高职教育在我国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其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此类人才的广大需求而快速发展并壮大起来。

工学结合人才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征,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合作教育诞生在美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八十年代引入到我国后,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体系,是教育专家和高职院长长期以来不断研究和实践的主要课题。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的内涵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是学校与生产单位的全面合作,是高职院校标志性内涵的体现。

目前在这种合作中,高职院校是主动方,专业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因此,学院层面要成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学院师生观念的转变,制定学院总体发展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制定有关制度,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局面。

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上的概念,是一种育人模式,是学生学习和生产实践的结合。

其基本内涵强调学生学习与就业的结合,在这个结合中首先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性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新的课程体系与教材,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搭建符合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工学结合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尤其是学生工学结合中半年顶岗实习,要引起学院的高度重视。

面向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方向与策略

面向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方向与策略
Ke y wor :pr f und c pe ai n bew e n s h ds oo oo r to t e c oola ntr ie nd e eprs ;m um a n fta i. i r s t;i t r a a . lbe e nd w n w n e uls n e n lm n i
第 1卷 第 3 0 期 2011 8 年 月
广 东 交 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o U RN AL O F GUA NG 0o N G C0 M M UN I CATI N S PO LYTECHN I O C
v0 .0 NO. 11 3
Aug t 011 us 2
21开 放性 .
学 校 和企 业 在其 组 织发 展 战 略与 目标 中均视 对方 为重 要 战 略合作 伙 伴 ,学 校将 企 业视 为 提高 人才 培养 质 量 、改革 办学方 式 与 发展模 式 、提升 综合 办学 实 力 的重要 途 径 ;企 业 视学 校 为其 重要 的人 力 资源 保 障 、技术 孵 化 和产 品革 新 的智 力支
同主 体 在人 才 培养 、科 技 研 发 以及 技术 服 务 等方 面 的合 作 ,在 高职 教 育界 ,更 多 的将 其 视 为一 种 利 用学 校 和 行业 、企业 不 同的教 育 资源 与 教育 环 境 ,校 企 双 向互 动 ,优 势 互 补 ,紧 密合 作 ,以培 养 一线 应 用 型人 才 为 主要 目的 的教育 模 式 。 自高 职 院 校 由规 模扩 张 的粗放 式 发展 模 式 向注 重质 量 的 内涵式 发 展模 式 转 变 ,校 企合 作 ,尤 其 是校 企 深 度合 作 被认 为 是 高 职 院校 改革 与发 展 的重要 途 径 之一 。众 多研 究 者 与实 践人 士 围绕 深 度合 作 的 内涵 ,实 现校 企 深 度合 作 的策 略 以及 校 企深 度 合

谈谈如何加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谈谈如何加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职业教育 Vocationaleducation29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谈谈如何加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以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文/王志辉 农定谋摘要:根据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在未来的5-10年之内,我国将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我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技工院校只有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联系,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培育模式,以保障技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效果。

完成学校毕业到企业就业的对接,实现技工院校的升学率,促进技工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使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走向正确的轨道。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汽车维修专业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又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规划的重要举措。

职业院校就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大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幅度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学生到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的参与到工作中。

制定校企人才培育计划就要正确的处理好学校专业课和通用课的设置、正确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之间的联系、加大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实训基地的建立、加大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使学生实现一专多能,扩展学生的就业面。

我校为了促进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发展,分别与卡泰克广西运营商、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解放汽车有限服务有限公司等近20家汽车企业进行合作。

同时我校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前提下,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育,开展的专业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实践课程也要加强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育,实现理论结合实践。

并且建立了卡泰克汽车美容实训基地,签订卡泰克汽车美容订单班,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摘要]文章梳理了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现状,提出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建立第三方牵头的校企合作协调、监督和评价机制,建立各级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并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高职院校放眼世界上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无论是德国、美国,还是日本、澳大利亚,不管他们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办学模式,但基本方法和路径都是一致的,即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的开展和创新,并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积极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产学脱节的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但总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面向市场办学、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制约着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现状1.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校企合作教育还处在探索过程中,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制定了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等,其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还有配套的实施办法,为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和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而在我国,目前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处在真空状态,更没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校企合作还处于一种自发和应付的状态,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的指引和约束,尽管有《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但并没有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责任,校企合作怎么管理、谁来管理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校企合作所涉及的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关系还没有理顺,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是学校和企业互动,行业组织、政府基本不参与校企合作,这样的校企合作是一时的、不可能深入的。

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并出台《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及任务清单》,科学确定教育评价的目标。

以下是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规范程序。

一、改革评价体制机制第一,科学确定教育评价的目标。

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并出台《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及任务清单》,科学确定教育评价的目标。

第二,建立健全评价组织机构。

高职院校要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立“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委员会”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指导中心”等机构或部门,制定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统筹配置教育资源,监督评价实施情况。

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开展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上级评价,满足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体现出用人单位等各方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综合评价要求,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标准性,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公信度,激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第三,完善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及时修订完善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标准、教师发展评价标准、学生成长评价标准、社会服务评价标准等,同时建立监测督导机制。

尤其是对于学生成长评价,要基于1+X证书制度,改变以往以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人才质量评价。

二、聚焦产教融合评价改革第一,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改革成效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企业参与人才评价的机制,有序实施校企合作建设专业(群)、课程、教材、师资等质量评价,推进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同时更有效地满足企业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
关键 词 : 革 ; 改 高职 院校 ; 制机 制 ; 度 融 合 体 深 中 图 分类 号 : 7 0 G 1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1 6 2 1 )8— 4 0 10 4 5 ( 0 1 0 0 7— 2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 “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满足人民群
建立职教集团化办学理事会: 由政府牵头, 成立以职业学
校、 教育、 财政、 经贸、 、 发改 农业、 畜牧、 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 和企业 、 商) 协( 会为成员单位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事会。 主要职责是研究学校新专业开办、 人才培养规格 、 校企合作等 重大方向性问题, 提出决策咨询意见, 筹措经费建立学校发展
育, 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 (00 22 2 1 — 00年)》 强调 :要建立健全政府 “ 主导、 行业指导、 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 , 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 学法规, 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指明 ” 了方向。许多高职院校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特别是国家
3理事会实行重大事项会议议定制度。理事会定期举行 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 . 形成产业搭台、 政策引导、 技术链接、 校 全体会议, 集中研究、 解决校企合作办学过程 中存在的各类重 企唱戏的利益驱动机制。 大问题。相关的委员会可根据工作需要, 由理事长或副理事 3 由校企合作项 目 . 部组织各成员单位通过组建校企合作 长召集相关的部分成员单位集中研究、 解决相关具体问题。 网站、 信息资源库、 设立校企合作论坛等形式, 加强相互沟通, 促进资源共享, 形成信息畅通、 互为优先的资源共享机制。第 三、 深化 内部人事 分配制度 改革 人力资源共享。一是校企双方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 相互 1调整机构设置。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需要, . 根据学院 公开人力资源信息; 二是作为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企业 , 可优先
制缺 位、 校企合作双边利益机制缺失、 校县合作 办学机制 不完善 、 校企深度 合作 不够等 问题 , 重制约 了高职院校 的进一步 严 发展 。文章从 创新 办学体制机制入手 , 出校 、 、 提 政 企合作的职业教 育集团化 办学模 式 , 过完善校企合作 办学管理 、 通 深化 内部人 事分配制度改革 、 创新校 企合 作 办学机制等措 施 , 进校企深度融合 , 促 对加 强 高职 院校 的 内涵建设 有较 强的指导意


创 新 校企合 作 管理模 式
众终身学习需要, 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校企合 改革传统的办学体制, 通过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监事 作、 工学结合, 结构合理 、 形式多样 , 灵活开放、 自主发展, 会, 有中 在党委领导下, 吸纳行业、 企业参与学校办学 , 形成职业教 国 特色的现 代职 业教育体系”要“ ; 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 育集团化办学。
第一批 1 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取得 基金。下设专业建设 、 0 0 教学工作、 技术服务、 招生就业工作等 了一定成绩。 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项 目部和秘书处; 由学院纪委书记、 并 然而, 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滞后、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缺位、 纪检监察室、 行业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监事会, 主要负责对校 校企合作双边利益机制缺失、 校县合作办学机制不完善、 校企 企合作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督。 深度合作不够等一些深层次问题 日益凸显, 严重制约着校企 二、 完善校 企 合作 办学 管理 合作办学的水平的提高。对此, 在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式建设 时期 , 特别是教育部高职高专处范唯处长提出的“ 高职教育已 1坚持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学院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 . 经走到了非生即死的关键时刻”各高职院校如果不能正视 自 , 心和政治核心, 是学院办学的最高决策机构; 校企合作理事会 己面临的压力 , 不为自身发展找到出路, 在即将到来的“ 全人” 是学院最高管理机构, 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制定《 校企合 时代就会 自 自 生 灭。 作理事会章程》 并明确规定各个职能部门的责、 利, , 权、 形成 笔者建议 , 已经形成的“ 从 厂中校、 校中厂; 中校 、 合作经营和民主管理的氛围, 村 校中 避免因为制度不健全或不规范, 村” 的校企合作办学格局的基础上实施校企深度融合, 以深化 导致校、 企责权混乱 , 合作有名无实; 并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 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 探索党委领导下的法 能, 督促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 , 履行职责。 人治理结构, 创建政校企村联动发展的合作办学机制, 化解农 2实行校企合作理事长( . 院长) 负责制, 理事长由院长担 业地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瓶颈, 提高校企合作水平, 引领区域 任, 企业、 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学院副校长、 副书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记任副理事长或执行理事。


工作任务和精干、 高效的原则 , 合并主体职能相近的部门, 合 选用毕业生 , 并申请学院教师为其开展人员培训、 业务指导、 理设置党政职能部门, 优化教职工队伍。 技术攻关等 ; 是学院根据教学需要, - 可从合作企业聘用技术 2强化竞争机制。按照“ . 按需设岗、 公开招聘 、 平等竞争、 骨干为兼职教师, 承担实训等教学任务。 第二, 信息资源共 择优聘用、 严格考核、 合同管理” 的原则, 推行全员聘任制, 享。校企双方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网站, 吸 进行合作交流等形式, 引优秀人才到校任教 、 , 工作 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的 互通社会、 行业或职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等市场信息 , 实现信 比例, 在职称聘任、 干部任用等方面不拘一格, 形成优秀拔尖 息资源共享。 第三, 教学资源共享。一是学校通过向合作企 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3改革分配 . 制度。 健全以以岗 建立 定薪、 按劳取酬、 优劳 优酬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 将教职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 工 作业绩、 实际贡献以及由知识、 技术、 成果转化产生的社会效
继 续教 育研 究
21年第8 01 期
改革高 校办学体制 促进校企深度 职院 融合
邓 川 ,Leabharlann 龙 强 2 晏 ( 仁 职 业技 术 学 院 1学 生 处 ; . 学 系 , 州 铜 仁 铜 . 2医 贵 54 0 ) 5 30
摘要 : 高职 院校 顺 利 走 过跨 越 式发 展 后 , 临 着 内涵 建设 时期 的 许 多 问题 。 办 学体 制 机 制 改 革 滞 后 、 企 合 作 运 行 机 面 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