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合集下载

CSSCI拟收录集刊名单

CSSCI拟收录集刊名单

2000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院
中国文学学科拟收录集刊目录(9 种)
集刊名称 词学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文学评论丛刊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新诗评论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中国诗歌研究 中国诗学 中国文学研究
创刊年
1981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79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97 南京大学文学院
2005 四川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
2000 北京大学哲学系
2001 武汉大学哲பைடு நூலகம்学院
2003 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
宗教学学科拟收录集刊目录(6 种)
集刊名称 道家文化研究 基督教思想评论 基督教文化学刊 基督教学术 基督宗教研究
创刊年
1992 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等
2004 维真学院中国研究部编
1999 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宗教与美国社会
2004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语言学学科拟收录集刊目录(11 种)
外国语文(2 种)
语言学研究
中国外语教育
集刊名称
中国语文(9 种)
汉语史学报
集刊名称
汉语史研究集刊
历史语言学研究
创刊年
2002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8 北京外国语大学
创刊年
2000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
管理学学科拟收录集刊目录(5 种)
集刊名称 创新与创业管理 公共管理评论 营销科学学报 中大管理研究 中国非营利评论
创刊年
CSSCI20142015 拟收录集刊名单 (共 145 种)
2005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2004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5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CSSCI来源集刊

CSSCI来源集刊

CSSCI(2014-2015)来源集刊名单
(共计 145 种)
管理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5 种)
马克思主义学科来源集刊目录(3 种)
1 / 12
哲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8 种)
宗教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6 种)
2 / 12
语言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11 种)
外国语文(2 种)
中国语文(9 种)
3 / 12
外国文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4 种)
中国文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9 种)
4 / 12
艺术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5 种)
历史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16 种)
5 / 12
考古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3 种)
6 / 12
经济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10 种)
政治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7 种)
7 / 12
法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23 种)
8 / 12
社会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5 种)
民族学与文化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4 种)
9 / 12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4 种)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2 种)
10 / 12
教育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3 种)
心理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1 种)
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来源集刊目录(15 种)
11 / 12
人文、经济地理学科来源集刊目录(1 种)
12 / 12。

2014-2016cssci收录来源期刊

2014-2016cssci收录来源期刊

经济学学科拟收录集刊目录(10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集刊名称 产业经济评论 当代会计评论 海派经济学 会计论坛 金融学季刊 南大商学评论 文化产业研究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 制度经济学研究 创刊年 2002 2008 2003 2002 2005 2004 2006 2005 2003 2003 主办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所 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等 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中国金融学年会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 文化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等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北京大学
历史学学科拟收录集刊目录(16种)
序号 1 2 3 4 5 北大史学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近代史学刊 近代中国 历史地理 集刊名称 创刊年 1993 2006 2001 1991 1981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上海中山学社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等 主办单位
10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1 判解研究 12 清华法治论衡 13 人大法律评论 14 人权研究 15 私法研究 16 武大国际法评论 17 刑法论丛 18 刑事法评论 19 行政法论丛 20 证券法苑 21 中德私法研究 22 中国国际法年刊 23 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
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
法学学科拟收录集刊目录(23种)
序号 1 2 法律方法 集刊名称 北大法律评论 创刊年 1998 2002 北京大学法学院 山东大学法律方法论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
3 4 5 6 7 8 9
法律和社会科学 公法研究 国际经济法学刊 金融法苑 经济法学评论 民间法 民商法论丛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0305)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观点与方法富有创新性,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达到相应要求。

2、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教学和其它实际工作。

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或实际应用价值。

二、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3、思想政治教育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三、招生对象1、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2、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再经本专业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博士研究生:三—四年2、硕士研究生:三年五、课程设置(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030503)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博士英语B.专业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C. 专业方向课程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精读2、毛泽东邓小平著作精读3、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专题研究4、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5、当代意识形态研究6、政治学研究动态评论说明:1、B类课程为博士生必修课程。

2、C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人选修不少于2门。

211226441_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融合的可能性——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汪正龙教授访谈

211226441_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融合的可能性——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汪正龙教授访谈

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融合的可能性———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汪正龙教授访谈汪正龙,王文博■■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 CELEBRITY世界眼光中国问题王文博(以下简称为“王”):汪老师,您好!赵宪章老师曾经感慨,您的学术情怀以及您对于学术的执着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请问您缘何走上了从事文艺学研究这条学术道路,并选择以此学术为志业?汪正龙(以下简称“汪”):赵老师过奖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走上学术道路,首先是因为我们读大学的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也是文学繁荣、文艺理论研究活跃的时代。

当时李泽厚的声望如日中天,他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在我们上大学时成了打开我们学术眼界、思想眼界的启蒙性读物。

还有钱中文先生和王春元先生主编的《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其中包含了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等等。

它们给我们所受的收稿日期:2023-01-24作者简介:汪正龙(1965-),安徽南陵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王文博(1992-),河南泌阳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西方美学。

摘要: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追求文学永恒不变本质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了,研究文学存在方式要有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与研究方式。

从大的方面看,文学涵盖了形式的社会意义与历史的形式构型两个方面,把社会历史研究与语言形式研究相结合十分必要。

但是这个“历史”是双重的,不仅针对文学存在方式的研究,也适用于我们对知识生产本身的历史有效性、有限性的认知与限定。

关键词:文学理论;社会历史;语言形式;文学存在方式中图分类号:I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3-0003-06汪正龙(1965-),安徽南陵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文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理事等,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空间理论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空间理论
中图 分 类 号 :B 1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0— 7 6 6 0( 2 0 1 3 )0 5— 0 0 0 6— 0 6
随着我 国马 克思 主义 研究 的不 断深 化 ,历史 唯物主义 的空 间化 问题 ,已成 为 当代 马克 思 主义 哲学 研究 的重 大理论 课 题 。诸 多 理论 家 ,比如列 斐 伏尔 、哈维 、苏贾 等人 都对 这 一 问题展 开 了 富 有 成效 的研究 ,为 我们新 时期 进 一步 推进 历 史 唯
予 细致 的研究 ,这 是有 待进 一 步深 化 的 。在 我 看
来 ,只有通过 对 资本主义 生 产空 间 转型 的 系统 解 剖 ,才 能揭示 资本 主义 生产 方式 的空 间本性 ,才 能从根 本上 理 解 资 本对 流通 空 间 的强 制 性诉 求 。
物主义的空间化提供 了有益借鉴 。不过 ,在这些 成果 的背后也 存在一 种值 得 讨论 的 观点 ,即认 为 马克思 的历史 唯物 主义是 一 种弱 化 或忽 视空 间维 度 的历史 理 论 。这 也 由此 引 发 了一个 重 要 问题 , 即马克思 究竟 有没有 自己的空 间理 论 ?对 此 ,本 文以 《 资本论》为切入点 ,通过对这一著作 的空 间理论 的深度 挖掘 ,来 全面 阐发 马 克思 在这 一 问 题 上 的独特 贡献 ,并 以此为 依据 ,客 观评 价 西方 左 派 学 者 在 这一 问题 上 的理 论 贡 献 和不 足 之 处 , 进而 为历 史唯物主义 的空间化研究提供有 益思考 。
《 资本论》 与马克思 的空 间理论
孙 乐 强
【 摘要 】《 资本论》 蕴涵着丰富的空间思想 。在这一文本 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形成和转 型

广松涉的“物象化”论简评

广松涉的“物象化”论简评
对于马克思的哲 学 “ 转变 ” 两位思想家虽然都秉持一 ,
广松涉对 正统派 自诩为科 学主义 的教义体系马 克 思主义嗤之 以鼻 。他认 为,苏联斯 大林式教科书哲 学
没有超越 主一 的认识 图式 , 客 陷入 了旧唯物主义 的 “ 摹
种所谓 的 “ 一次转变说 ” 但见地 是不 可化约 的 。 尔 , 阿 都塞否认了作为一个 整体的马克思的存在 ,而是 出现 了范式 的转换 ,成 熟的马克 思和 青年 马克思 的对峙= 科学 的历 史唯物 主 义与意 识 形态 的非 科学 话语 的对 峙 。I广松涉指 出,马克思意识到 了异化 复归 的概 念 1 J 装置所蕴含 的悖理性 ,和意识形态 的倒错性 , f是废 止此逻辑而发生 了新 的概念装置 。_(’ 2卯但是 ,异化 沦 J 到物象化论 的逻辑反转不是线性 的,连续性 和 1 { - 跃性 交错构成 了复杂 的发生语境 。广松对早 期马克思的异 化论给予 了很高 的评价 ,他提醒我们 《 手稿 》中的观 念和之后 的 《 形态 》与 《 政治经济学批 判》有共 同之 处 。[3人 的心理过 程具有连续性 ,异化论 建构是后 34 ]’ (
有趣 的是 ,广松涉对异化 史观 的批驳在事实上忽


前 期 马克 思与 后 期 马克 思 的界 划
略 了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另外一个进展方 向,即阿尔都 塞肇始 的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与广松涉在东方提 出其对异化论逻辑扬弃切近 的时间 ,西方 的阿尔 都搴 抛 出了著名 的 “ 认识论断裂 ”学说 ,另一方面 ,广松 涉和阿尔都塞在指认 马克思发生 “ 转变 ”的具体 文本
上也达 到了契合—— 14 85年 的 《 意志意识形态》 德 。
对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 的诸多分歧和意义扩

马克思主义学院(系、所)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系、所)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系、所)国际一流水平研究生课程简介(中英文各一份)课程名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课程代码:408.506课程类型:□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基础课□其它:考核方式:论文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用层次:√硕士□博士开课学期:秋季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要求:无课程组教师姓名职称专业年龄学术方向董慧(负责人)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38 国外马克思主义袁祖社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4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孔明安研究员西方哲学49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胡大平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43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左派和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课程负责教师教育经历及学术成就简介:课题负责人1992年获武汉大学法学学士、1996年获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99年硕士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先后在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6-2007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哲学系访问学者;2009年美国加州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神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国外马克思主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及校自主创新基金,近五年来,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多次获青年教师竞赛二等奖和教学质量二等奖。

近五年代表性学术成果如下:主持课题:1.““空间转向”视域下城市活力的建构”,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文科跨学科项目,2011年立项(2011WA006),主持。

在研。

2.“城市文化活力的理论与策略研究——以提升武汉城市文化活力为例”,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0年立项,([2010]396)主持。

已完成。

3.“和谐社会秩序建构中的社会活力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9年立项(09CZX005),主持。

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学”与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马克思学”与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关系
未 艾 。这里所 说 的研究 包 括 两种 类 型 :一是 从 思
自上 个 世 纪 8 年 代 以 来 , 国 内 学 界 对 于 0
“ 马克 思 学 ” 的关 注 主 要 是 透 过 西 方 “ 克 思 马
想史 语 境 中 的 “ 克 思 学 ” 一 般 理 解 出发 ,将 马 这种 西方 学术 潮 流放在 马 克思 主 义发 展 史 的历 程 中予 以讨 论 ;二 是 把 “ 克 思 学 ” 平 面 性 地 等 马
如何正确处理 “ 马克 思 学 ” 与 马 克 思 文 本 研 究 的关 系
周嘉 昕 刘力永
【 摘要】国内既有的 “ 马克思学”研究包括两种类型,西方 “ 马克思学”批判和宽泛意义上的马克思文本和思想研究。
“ 马克思学 ”这个概念在思想史语境 中已经形成了既定 的内涵 ,而对 于 马克思文 本和思 想 的研 究是学 界长 期 以来 一直 致力于其 中的一项工作 。因此 ,尽管 “ 中国马克思学 ” 的理论努力令人 尊重 ,但却 包含理论 上的 困扰 。马克思 恩格 斯 文本研究不是 “ 马克思学” 的专利。马克思主义 的文本学研究 内在要求解读 者在学术 和现实 两个方 面的理论 自觉 ,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 。其 中 的关 键是 苏联 马 克思 主义研 究 中在文 献 和版 本研 究 的 意 义 上 对 马 克 思 学 这 一 说 法 的 使 用 。 ) 管 已经 注 意 到 在 苏 联 的 马克 思 主 义研 究 (尽 2

思想史语境 中的 “ 马克思学"
{ 作者简介 :周嘉昕 ( 92一),( 18 南京 20 9 ) 南京大学马克 思主义社会 理论研 究 中心 、哲 学 系讲 师,主要从 事马克 思主义哲 10 3

恩格斯的思想及当代价值——“第十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20”综述

恩格斯的思想及当代价值——“第十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20”综述

2020年11月21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部、国际合作部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20”。

论坛主题为“恩格斯的思想及当代价值”。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19人作大会主题发言,全国党校、高校代表近120位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在论坛开幕式上作了题为“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的主旨演讲。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甄占民主持论坛开幕式。

他指出,本届论坛目的是缅怀恩格斯对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作出巨大贡献何毅亭指出,恩格斯的理论贡献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体系化的过程中,凸显于他为整理马克思著作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以及他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作出的许多开创性理论贡献上。

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作出发言。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认为,恩格斯与马克思志同道合,在长达40年的友谊中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两人不仅在理论研究上经常合作,而且同时积极投身革命实践。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进行理论完善并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认为,恩格斯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完整呈现出来的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全面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所实现的变革,明确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性;恩格斯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因为这一世界观强调实践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恩格斯对“新”世界观本质特征的准确恩格斯的思想及当代价值——“第十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暨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2020”综述■王志刚【提要】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为创立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特贡献。

无形的社会织物:都市社会统治组织——列斐伏尔《都市革命》解读

无形的社会织物:都市社会统治组织——列斐伏尔《都市革命》解读

无形的社会织物:都市社会统治组织——列斐伏尔《都市革命》解读张一兵摘要:列斐伏尔认为,资产阶级的都市化进程建构了一个新的社会空间。

但都市社会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着一个历史生成过程。

都市化进程不是某种物性现实(城市建筑、机器和财富),而是一个不断吞食世界的关系性空间怪物。

这种都市问题式,从本质上看,就是资本将一种特定控制世界的实践推向地平线的生产方式。

都市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但它的确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并且日益占据着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支配性地位。

关键词:列斐伏尔;《都市革命》;都市问题式;回溯-前进分析法作者简介:张一兵,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系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B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4)01-0005-13列斐伏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①他一生写下了近70部①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1919年在索邦大学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

1928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58年被开除出党)。

1948年加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从事研究工作。

1954年获博士学位。

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大学(1961—1965,1962年成为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巴黎大学楠特尔分校(1965—1971)、巴黎高等研究专科学校(1971—1973)等任教。

代表作有:《辩证唯物主义》(matérialisme dialectique,1939)、《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导论》(Critique de la vie quotidienne,1947)、《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问题》(Problèmes actuels du marxisme,1958)、《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日常性的社会学基础》(Critique de la vie quotidienne II,Fondements d'une sociologie de la quotidienneté,1962)、《元哲学》(Métaphilosophie,1965)、《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1968)、《都市革命》(La révolution urbaine,1970)、《空间与政治(城市权利第二卷)》(Le droitàla ville,vol.2:Espaceet poli-tique,1973)、《资本主义的幸存:生产关系的再生产》(La survie du capitalisme:La reproduction des rapports de production,1973)、《空间的生产》(La production de l'espace,1974)、《日常生活批判第三卷:从现代性到现代主义(走向日常的元哲学)》(Critique de la vie quotidienne,III.De la modernitéau modernisme(Pour une métaphi-losophie du quotidien),1981)等。

卡尔-马克思的自然科学札记——1990-2016德国MEGA^2研究综述

卡尔-马克思的自然科学札记——1990-2016德国MEGA^2研究综述
如果可以表明马克思在进行一个包罗万象的包括各种各样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时在把握自然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相互关系时与恩格斯把辩证法定义为普遍的相互联系的科学是完全一致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那个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这个方面的老问题算是解决了
卡尔 -马克思的自然科学札记
———1990-2016德国 MEGA2 研究综述
令人瞩目的是,在德国 20世纪 90年代的 MEGA研究中,这个争论开始从一个纯粹的马克思 -恩 格斯问题转变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研究问题。德国的新趋势可以按如下论证来阐述:如果可以表 明马克思在进行一个包罗万象的、包括各种各样的自然与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时,在把握自然与社 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相互关系时,与恩格斯把辩证法定义为 “普遍的相互联系的科学” 是完全一致 的①,那么我们就可以说那个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这个方面的老问题算是解决了②。这个论证 转换发生在 MEGA版 本 的 恩 格 斯 《自 然 辩 证 法》 MEGA2I/26 (1985) 发 行 之 后 的 五 年 中,此 时 MEGA的编辑人员安纳里斯·格瑞斯 (AnnelieseGriese)、彼得·耶克尔 (PeterJckel)、格德·帕维 里希 (GerdPawelzig)、彼得·克鲁格 (PeterKrüger) 等人,开始准备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自然 科学,包括地质学、农学、化学、农业化学、土壤科学、物理学、技术学、矿物学、气象学、植物学 的札记。MEGA在这些方面最近的编辑成果是 MEGA2IV/31(1999)卷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从 1877年 中到 1883年初的自然科学札记,以及 MEGA2IV/26(2011) 卷出版的马克思从 1878年 3月到 9月所
rxundEngels”,inMarxEngelsJahrbu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1990),S.66-67.

自我与他者——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一兵教授访谈

自我与他者——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一兵教授访谈

摘要:在马克思看来,人没有应该是自己的状态,所谓我、自我,只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关系中被建构起来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对自我的占有”或“我应该是我”,这本身是不成立的。

同时这意味着,所谓的我根本不是一个实体,有很多东西都会消解。

历史唯物主义的“物”指的是社会关系,在马克思那里,“社会”,“存在”都是关系性的场景存在。

关键词:自我;他者;镜像;体知,关系体论中图分类号:B01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6)08-0003-07收稿日期:2016-06-08作者简介:张一兵(1956-),本名张异宾,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导,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琳,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编辑;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嘉昕,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孙乐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自我与他者———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一兵教授访谈张一兵,张琳■张一兵(1956-),本名张异宾,籍贯山东茌平,哲学博士,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6年4月起先后任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党委副书记。

2010年5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2014年5月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

现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组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

江苏省社联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文本学、构境理论。

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十一本,个人文集五部,主编论著十余部。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研究》等国家一流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等各类项目二十余项。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以列斐伏尔为个案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210093)一、两种可能:空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化”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联袂演出的“马克思主义终结论”,逼着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出一种“更加现代的”(实际上是“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

它试图对传统的研究对象,即资本主义本身所呈现的“新的出乎意料的维度”,即“后现代状况”加以理论化”(1,p310)。

由此,晚期马克思主义从不同角度得出一个近似的结论——后现代主义与其基础,即晚期资本主义具有着互为表里、彼此辩护的现实同谋关系!而达成如此共识的理论前提是,认为马克思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历史性哲学话语,在后现代语境化完全可以被激活而决不可以将其瓦解;但这种历史决定论必须被重新主题化为一种“空间化的辩证法”。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所谓的资本主义再生产主要不是“物”的再生产,也不是“量”的扩大再生产,还不是同质的社会体系的再生产,而是社会关系的差异化再生产过程。

马克思的历史观辩证法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工业化社会生产过程的制约,但他实际上已经隐约地看到,资本主义的“生产”不但是一定空间与时间制约下的物质生产,而且更是一个不断地超越地理空间限止,而实现的空间的“自我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发展到后现代,它的主导生产方式就是“空间”的生产,而不是“物”的或“社会”的生产。

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症状,是与资本主义生产的流动化、空间化、全球化发展过程,即“时空的压缩”、“共时性对历时性的胜利”等新的显性特征,无意识地相一致的空间化体验形式(2,p149-150、251页)。

当然,本文尤其关心的是,晚期马克思主义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解释实际上包含着更深层的逻辑分歧。

这就是,究竟要对空间概念本身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化还原,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加以空间化改造?是空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化,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空间化(3,p104)?如后期的列斐伏尔就给人以一种在生产的历史辩证法与空间的生产辩证法之间左右客串与摇摆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2009年第二季度( 04-06月)工作简报
2009年第02期(总第18期)
目录:
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卡弗教授访问我中心。

二.我中心承办2009年度“长三角地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论坛”。

三.土耳其社会主义研究学会研究部主任吉姆•克齐泽(CEM·KiziLCEC)先生访问我中心。

四.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

五.中心学术专著《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出版。

六.中心共有七位博士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七.中心举办四期工作论坛。

八.一批新的学术成果问世。

正文:
一.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卡弗教授访问我中心。

5月4日,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研究专家、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政治系主任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教授专程赴我校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进行为期十天的学术访问。

这也是卡弗教授继2006年造访我校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后第二次来该中心访问讲学。

卡弗教授是英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尤其在MEG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研究领域有着非常显著的成绩,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非常高的学术名气。

5月5日,我校党委副书记、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接见了卡弗教授,向他介绍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相关学术进展以及我校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就和布里斯托大学政治系进一步合作等相关议题与卡弗教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商谈,达成了部分共识,双方均表示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张异宾教授还组织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同卡弗教授就相关学术研究热点进行了两次座谈,中心研究员就各自研究的学术领域和卡弗进行了对话和交流,彼此在讨论中拓宽了眼界,深化了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以前工作的反思。

在访问期间,卡弗教授分别在浦口、校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中心做了三场讲座,题目分为:“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学:新/后马克思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数字再生产时代的意识形态:反全球主义的塑形政治学”、“《德意志意识形态》不曾存在过”。

卡弗教授精彩的演讲,渊博深厚的学识,给南大学子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卡弗教授还分别在马哲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课堂上进行专业辅导,主要涉及“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方激进思潮的应对和转向”、“MEGA研究的现状及其在当代马克思研究中的影响”、“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专题,并和同学进行充分交流与讨论,充分展现了世界一流学术大师亲临课堂和学生互动的风采。

二.我中心承办2009年度“长三角地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论坛”。

5月9日至5月10日,中心在江苏盱眙召开2009年度的“长三角地区马克思主义博士点论坛”。

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政治学院等学校的37名老师参加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实践语境中面临的发展机遇”。

开始先由五家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分别介绍下各自学科的发展情况和新的一年的发展规划,接着就是五家学校的老师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

五家学校的老师纷纷就不同的视角对会议主题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拓宽了视野,深化了对此问题的认识。

本次会议为期一天,这次会议由我中心具体承办。

三.土耳其社会主义研究学会研究部主任吉姆•克齐泽(CEM·KiziLCEC)先生访问我中心。

6月11日,土耳其社会主义研究学会研究部主任吉姆•克齐泽(CEM·KiziLCEC)先生来到我中心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术访问。

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接见了克齐泽先生,并和他就下一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达成初步共识。

6月12日,克齐泽先生还主讲了中心第55期工作论坛,论坛的题目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基于土耳其政治发展背景的研究和思考”。

四.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

6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2009年度5-6月成果鉴定等级报告,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逻辑”(04AZX001),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

五.中心学术专著《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出版。

4月,历时七年、几经修改和锤炼的中心学术专著《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出版。

本书由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主编,建立在张异宾教授和中心研究员姚顺良教授、唐正东教授、刘怀玉教授、胡大平教授、张亮教授、仰海峰副教授、臧佩洪博士等多次专题研讨会讨论的基础上成稿。

本书试图在第一手文本解读和专题性研究基础上,展开对马克思哲学整个思想史的重新审读,从而推进我国马克思哲学学科的真正进展。

本书是2004年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我中心重大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项目的重大前期成果。

六.中心共有七位博士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5月24日,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指导的四位博士生:蒙木桂、尤金、邓习仪、周嘉昕,姚润皋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陈鹏,唐正东教授指导的博士生郭华,刘怀玉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刘维春等七位博士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一致通过同意授予他们博士学位。

七.中心举办四期工作论坛。

4月 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侯惠勤教授主讲中心第53期工作论坛,题目为“当前有关‘普世价值观’的争论及其评价”;
5月 7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卡弗教授主讲中心第54期工作论坛,题目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不曾存在过”;
6月 12日,土耳其社会主义研究学会研究部主任吉姆•克齐泽(CEM KiziLCEC)先生主讲中心第55期工作论坛,报告的题目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基于土耳其政治发展背景的研究和思考”;
7月 1日,中心张异宾教授主讲中心第56期工作论坛,报告的题目为“鲍德里亚与后马克思思潮”。

八.一批新的学术成果问世。

唐正东:“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学者和机构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年)数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唐正东:“‘新经济’的危机与以人为本的生产模式——罗伯特•博耶对资本主义危机的解读”,《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张亮:“结构主义之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分化发展”,《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张亮:“波洛克国家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效应”,《理论探讨》2009第3期(合作);
姜迎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性”,《河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姜迎春:“论近代中国的新旧道德之辨及其当代启示——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