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器皿规范性操作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玻璃器皿清洗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清洗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清洗作业指导书1 目的根据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的相关要求,为防止玻璃器皿对检测过程造成交叉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规范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浸泡、清洗、干燥与储存方法。

3 职责实验人员严格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玻璃器皿的浸泡、清洗、存储工作。

4 清洗剂的种类和配制4.1清洗剂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常用清洗剂有肥皂、洗衣粉、去污粉、自制洗液、有机溶剂等。

4.1.1洗衣粉、去污粉适用于可以用刷子直接刷洗的玻璃器皿,如烧杯、烧瓶、三角瓶、试剂瓶、量筒等。

4.1.2自制洗液可用于以下器皿的洗涤4.1.2.1不便于用刷子洗刷的器皿: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管等特殊玻璃器皿。

4.1.2.2刷洗后仍然挂壁的玻璃器皿、使用少的杯具器皿、新购器皿无法及刷去污垢的器皿。

4.1.3有机溶剂是针对借助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或借助某些有机溶剂能与水混合且挥发快的特殊性,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使用时注意安全,注意溶剂的毒性与可燃性。

4.2自制洗液的配制方法4.2.1重铬酸钾洗液:研细的重铬酸钾10g溶于20mL水中,慢慢加入180mL浓硫酸,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注意不要溅出,混合均匀,等冷却后,装入洗液瓶备用,盖好盖子(以防浓硫酸吸水减弱洗涤能力)。

新配制的洗液为红褐色,氧化能力很强。

当洗液用久后变为黑绿色,即说明洗液无氧化洗涤力,应废弃处理,重新配制。

4.2.2碱性洗液:10%氢氧化钠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水溶液加热(可煮沸)使用,其去油效果较好。

煮的时间太长会腐蚀玻璃,碱—乙醇洗液不要加热。

用于洗涤有油污物的玻璃器皿,由此洗液是采用长时间(24小时以上)浸泡法或浸煮法。

从碱洗中捞出器皿时,要戴乳胶手套,以免烧伤皮肤。

4.2.3纯酸洗液:根据器皿污垢的性质,直接用浓硫酸或浓盐酸、浓硝酸浸泡或浸煮器皿(温度不宜太高,否则浓酸挥发刺激)。

玻璃器具校正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具校正作业指导书

玻璃量器校正作业指导书1、目的:建立定量容器校正的标准操作规程,对检验过程中使用的玻璃容器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体积和标示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避免因容器误差导致检验结果错误,使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2、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96—20063适用范围:适用于QC实验室定量容器(量瓶、滴定管、吸量管)的校正。

4责任人: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规定:5.1. 总则:5.1.1检定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规定的方法实施5.1.2.所有玻璃量器使用前均需按本规程校正,其各种技术指标均应达到A 级标准要求,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检定周期为三年,无塞滴定管检定周期为一年。

5.1.3 所有玻璃量器应透明、光洁、质地均匀、无缺陷。

应印有A级标志和各种规格玻璃量器规定的色标。

分度线应平直、分格均匀并与器轴垂直,相邻两分度线的中心距离应大于1mm.分度线的宽度和分度值应符合规定。

5.1.4其他规定应符合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要求5.2.检定条件与设备5.2.1.工作室温度不宜超过20±5℃,先用洁净烧杯盛接适量纯化水放置于实验室内至少1小时以上,室内温度变化不能大于1℃/小时。

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应超过2℃5.2.2. 待校正仪器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并自然干燥。

5.2.3. 如室温有变化,须在每次放下水时,记录水的温度。

5.2.4. 应有温度范围0-50℃,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5.2.5. 称量水重所用天平应为万分之一天平,分度值为0.1秒的秒表5.2.6 密合性:应符合下列要求5.3. 检定方法:5.3.1 容量瓶的校正:先称干燥后的空瓶重,再加入5.2.1.项下纯化水至刻度,再称总重,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5.3.2吸管的校正:先取一适当的干燥锥形瓶,精密称定再用欲校正的吸管吸取5.2.1项下纯化水使液面达标线以上约5mm处,迅速用食指堵住吸管口,擦干吸管外壁的水,慢慢将液面准确准确地调到刻度,再垂直将所吸之水放入已称重的瓶中,并将吸管尖碰触瓶内壁,以将尖端的水完全放入锥形瓶中,再称总重,则总重减去空瓶重即为水重,根据水重以及此温度下水的密度,计算相对体积。

玻璃安装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玻璃安装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玻璃安装施工安全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玻璃安装施工作为一项高风险作业,要求参加施工的工人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些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范围:在开始施工前,需要明确确定施工的具体范围和位置,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评估和测量。

2.材料准备:准备好需要使用的玻璃材料,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没有破损或者缺陷。

3.设备准备:准备好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4.人员准备:确保参与施工的工人都具备相关的经验和技能,并且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三、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玻璃安装施工时,所有参与施工的工人都必须穿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耳塞或耳罩、防护手套和防滑鞋等。

2.确保工作区域安全:在工作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确保施工现场通畅,没有障碍物阻挡。

3.搭设安全性足够的脚手架:如果需要在高处进行施工,必须搭设坚固稳定的脚手架,并使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如安全带或护栏等。

4.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使用工具和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并确保工具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5.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起重设备、规范操作吊装等。

6.防止玻璃破碎和掉落:在玻璃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玻璃破碎和掉落,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使用软垫物和安全绳等。

7.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及时清理掉玻璃碎片和其他杂物,避免发生滑倒和伤人的事故。

四、施工后的安全措施1.检查施工质量:施工完成后,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安装的玻璃平整稳固,没有破损或者缺陷。

2.清理施工现场:施工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掉所有的垃圾和杂物,保持整洁。

3.记录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记录,如施工起止时间、施工人员和工具使用情况等,以备日后参考和备案。

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玻璃仪器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
6.4.1 晾干:不急用的,要求一般干燥,可在纯水刷洗后,在无尘处倒置控去水分,然后自然干燥。可用安有斜钉的漏水架和带有透气孔的玻璃柜放置仪器。
6.4.2 烘干:洗净的仪器控去水分,放在电烘箱中烘干,烘箱的温度为105-120℃烘1h左右。也可放在红外灯干燥箱中烘干。此法适用于一般仪器。称量用的称量瓶等干燥后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和保存。带实心的玻璃塞的及厚壁仪器烘干时要注意慢慢升温并且温度不可过高,以免红烘裂。计量玻璃仪器应自然沥干,不能在烘箱中烘烤。
6.5 玻璃仪器的灭菌
微生物检验用的玻璃仪器(平皿、吸管、三角瓶等)需确保无菌,故清洁干净的玻璃仪器需进行灭菌。
6.5.1 湿热灭菌法:一般采用高盐蒸汽灭菌法,121℃,30分钟。
6.5.2 干热灭菌法:利用烘箱,加热160-180℃,2小时。
6.6 玻璃仪器的保管
玻璃仪器要分门别类地存放,并尽可能倒置,以便取用。经常使用的玻璃仪器放在专用柜内,关闭柜门防止落尘。备用玻璃仪器放置在实验柜中,要放置稳妥,高的、大的放在里面。
6.4.3 热(冷)风吹干:对于急于干燥的仪器或不适合放入烘箱的较大仪器可用吹干的办法,通常用少量乙醇、丙酮(或最后再用乙醚)倒入已控去水分的仪器中摇洗控净溶剂(溶剂要收回),然后用电吹风吹,开始用冷风吹1~2min,当大部分溶剂挥发后吹入热风至完全干燥,再用冷风吹残余的蒸汽,使其不再冷凝在容器内。此法要求通风好,防止中毒,不可接触明火,以防有机溶剂爆炸。
6.3.10 微生物检验用过的带有细菌和培养基的平皿,需高压灭菌刷洗或用5%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后刷洗,以免活菌污染环境,如果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则洗净后应用大量水冲洗4-5次,防止残留洗衣粉或去污粉对所培养微生物的抑菌作用。
6.4 玻璃仪器的干燥

玻璃器皿(杂类)检验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杂类)检验作业指导书
供的确认样品。
重大缺陷
7.5.4.2稳定测试:
项目号
检验内容
检验方式
技术要求
缺陷分类
7.5.4.2.1
产品稳定性
将产品以最不利的方向放置在8度斜度板上,核查产品是否倾倒。
对于有站立要求的产品,产品放置在8度斜度板
上不得倾倒。
重大缺陷:
7.5.4.3渗漏测试:
项目号
检验内容
检验方式
技术要求
缺陷分类
7.5.4.3.1
7.3.2产品信息收集:
利用数码设备收集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形状、结构等),对产品尺寸进行测量和称重,并将产品信息
(产品描述、产品参数、元器件资料等)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7.4产品资料核查:
根据收取的资料,对产品的包装资料(包括唛头、彩盒、条形码、吊牌、标贴、说明书、相关证书
等),产品描述(产品形状、结构、尺寸等)进行核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将不符点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2个以下相距30MM内的
聚集气泡。
7.5.2.2.c
产品表面
目测
产品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条纹, 透明疙瘩,划伤,擦毛,模印,
氧化现象。
重要缺陷:
距离300MM目测明显的条纹,擦毛,模印。
作业指导书
修改日期
2009-XX-XX
颁布日期
2009-XX-XX
文件名称
玻璃器皿(杂类)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ETWJ-CS-XXX
人要求。
重大缺陷
7.5.4.5重量测试:
项目号
检验内容
检验方式
技术要求
缺陷分类
7.5.4.5.1
产品净重
将产品放置在电子秤上称重。

常用玻璃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2)

常用玻璃仪器校准作业指导书(2)
1.00230
1.00232
1.00233
17
1.00235
1.00236
1.00238
1.00239
1.00241
1.00242
1.00244
1.00246
1.00247
1.00249
18
1.00251
1.00252
1.00254
1.00255
1.00257
1.00258
1.00260
1.00262
5.1.2用洗液洗涤后的玻璃量器,先用自来水冲净,再用蒸馏水润洗内壁2~3次。用过的洗液倒回原瓶,以备下次再用。
5.2玻璃量器容量示值检定的环境条件:
5.2.1(20±2)℃,且室温变化不得大于1℃/h;水温与室温之差不得大于2℃;检定介质为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符合 GB6682-1992的要求。
7.常用玻璃量器的校准项目及方法
7.1外观:
不允许有影响计量读数及使用强度等缺陷,其分度线与量的数值应清晰、完整、耐久,标志应符合规范要求。
7.2密合性:
7.2.1滴定管理活塞的密合性要求:
当水注至最高标线时,活塞在关闭情况下停留20min(塑料活塞为50min)后,渗漏量应不大于最小分度值。
7.2.2具塞量筒、容量瓶、比重瓶的密合性要求:
50ml:(0~10)ml、(0~20)ml、(0~30) ml、(0~40) ml、(0~50)ml共5个点
5.3.2分度吸量管
2ml:(0~1)ml、(0~2)ml共2个点
5.3.3量筒和量杯
自底部算起,总容量的1/10、半容量、总容量3个点
5.3.4比重瓶:(0~1)ml、(0~18)ml、(0~24) ml共3个点

玻璃器皿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本指导书规定了玻璃器皿(杂类)检验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及检验规则。

二.适用范围:检验人员对来料产品的检验三.职责:检验员负责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作业。

四.工作程序及作业内容:1 在产品正式检验之前必须获取产品的相关详细资料或由客户提供的确认样品。

同时根据客户的要求确定检验流程和重点检查的项目。

当检验人员到达现场发现存在与实际提供资料不符合的情况必须及时通告客户以确定检验流程是否正常进行。

2抽取检验样品:2.1 根据相关资料对已经完成包装的产品进行清点。

以确定产品已经完成包装或产品包装已达到客户认可的完成比例。

2.2 在已完成包装的产品中按照常规检验抽样水平AQL Level-II如客人有特殊要求则按客人要求随机抽取检验样品。

2.3 产品包装及产品信息收集 2.4 产品包装信息收集利用数码设备收集产品的包装信息包括外箱、唛头、彩盒、条形码、吊牌、标贴、说明书、相关证书及所有随机抽样纸箱合照等对产品包装进行测量或称重根据客户要求并将产品包装信息包括包装尺寸、包装重量、包装方法等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产品信息收集:利用数码设备收集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形状、结构等对产品尺寸进行测量和称重并将产品信息产品描述、产品参数、元器件资料等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1产品资料核查根据收取的资料对产品的包装资料包括唛头、彩盒、条形码、吊牌、标贴、说明书、相关证书等产品描述产品形状、结构、尺寸等进行核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将不符点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2产品的检验对所抽取的产品进行检验。

3.3数据收集将测试数据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4 产品包装及产品重量测试对于产品包装根据客户要求和产品进行称重测试(不包括包装)将数据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5产品尺寸测试对于产品包装根据客户要求和产品进行尺寸测试将数据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6 产品容积测试对于产品容积测试将数据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7 出具书面检验报告。

玻璃器皿管理规程

玻璃器皿管理规程

****有限公司1.目的:规范玻璃器皿的管理。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验用玻璃器皿的管理。

3.职责:化验室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4内容:4.1玻璃器皿的购置、登记化验室指定专人负责玻璃器皿的购置、登记。

♦不定期根据玻璃器皿使用、报废情况,制定采购计划,经化验室主管审核,报生产科科长批准实施采购。

♦根据各化验室实际工作需要配置玻璃器皿,并进行登记。

♦化验人员在进行化验过程中,如果发生破碎、破损,应及时清理并汇报管理员。

4.2量器类使用管理♦玻璃量器不能加热和受热,不能贮存浓酸或浓碱。

♦量筒和量杯用于量取浓度和体积要求不很准确的溶液,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或量杯)内溶液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容量瓶用于配制浓度体积要求准确的溶液或作溶液的定量稀释。

瓶塞应配套,密封性好,使用前要检查其是否漏水,配制或稀释溶液时,应在溶液接近标线时,用滴管缓缓滴加至溶液的凹面最低处与标线相切。

容量瓶不能久贮溶液,特别是碱性溶液。

♦滴定管是滴定分析时使用的较精密仪器,用于测量在滴定中所用溶液的体积,常量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

使用前要检查其是否漏水,为了保证装入滴定管标准的浓度不被稀释,装标准液前要用该标准液洗涤3次,将标准液装满滴定管后,应排尽管下部气泡,读数时视线要与溶液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移液管用于准确转移一定体积的液体,常量移液管有刻度吸管和胖肚吸管。

使用时,洗净的移液管要用吸取液洗涤三次,放液时应使液体自然流出,流完后保持移液管垂直,容器倾45。

,停靠15秒,移液管上无“吹”字样时残留于管尖的液体不必吹出,但移液管上有“吹”字样时,需将残留于管尖的液体吹出。

♦玻璃温度计表面应光洁透明,在刻度范围和感温泡上不得有影响读数和强度的缺陷,液柱不得有断柱现象,读数时应平视,勿用温度计用做搅拌使用,感温泡壁容易破损。

4.3玻璃器皿按清洁规程要求清洗♦仪器的洗涤不仅要求洗去污垢,同时还要求不能引进任何干扰性的离子。

♦洗净度一般可按下法检查:加水于器皿中,倾去水后,器壁上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即为洗净。

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干燥和存放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干燥和存放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玻璃器皿清洗、干燥和存放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和保存。

2.编写依据:《化验员读本上册化学分析》3.职责:实验人员负责玻璃器皿的洗涤、干燥、使用和保存等工作。

4.内容:4.1 玻璃仪器的清洗4.1.1 玻璃仪器的一般清洗步骤一般的玻璃仪器,如,烧杯、烧瓶、锥形瓶、试管和量筒等,可以用毛刷从外到里用水刷洗,这样可刷洗掉水可溶性物质、部分不溶性物质和灰尘;若有油污等有机物,可用去污粉、肥皂粉或洗涤剂进行洗涤。

用蘸有去污粉或洗涤剂的毛刷擦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洗内壁2~3次。

洗净的玻璃仪器其内壁应能被水均匀地润湿而无水的条纹,且不挂水珠。

在有机实验中,常使用磨口的玻璃仪器,洗刷时应注意保护磨口,不宜使用去污剂,而改用洗涤剂。

对不易用毛刷刷洗的或用毛刷刷洗不干净的玻璃仪器,如,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通常将洗涤剂倒入或吸人容器内浸泡一段时间后,把容器内的洗涤剂倒入贮存瓶中备用,再用自来水冲洗和去离子水润洗。

砂芯玻璃滤器在使用后须立即清洗,针对滤器砂芯中残留的不同沉淀物,采用适当的洗涤剂先溶解砂芯表面沉淀的固体,然后用减压抽洗法反复用洗涤剂把砂芯中残存的沉淀物全部抽洗掉,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于110℃烘干,保存在防尘的柜子中。

4.1.2 难洗污物的洗涤方法4.1.2.1 结晶和沉淀物的洗涤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盐以及存在氢氧化铜或氢氧化铁沉淀时,可用水浸泡数日,然后用稀酸洗涤,使之生成能溶于水的物质,再用水冲洗。

如存有有机物沉淀,则可用煮沸的有机溶剂或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洗涤。

4.1.2.2 残留汞齐的洗涤汞与一些金属形成金属合金(汞齐),附着在玻璃壁上形成深色斑痕,可用体积分数为10%的硝酸溶液将汞齐溶解,再用水洗净。

4.1.2.3 干性油、油脂、油漆的洗涤可用氨水或氯仿进行洗涤,未变硬的油脂可用有机溶剂洗涤;煤油可用热肥皂水洗涤;黏性油可用热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涤。

化学试验器具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化学试验器具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化学试验器具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实验器具的使用和保管1. 使用前检查:在使用实验器具之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如发现有破损、松动或者其他异常情况,不得使用。

2. 使用时遵循说明书:根据实验器具的说明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不得随意更改或者使用不当,以免造成危险事故。

3. 妥善保管:使用完毕后,实验器具必须及时归位,并进行妥善保管。

轻易不得搬动或者借用他人,确保下次使用时器具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易损器具的特殊注意事项1. 玻璃器具使用:使用玻璃器具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或者急剧温度变化引起破裂。

使用完毕后,要用洁净的水和试剂进行清洗,注意避免过度摩擦。

2. 热力容器的使用:使用加热设备时,应注意热力容器的稳定性和装液量控制。

避免过度满装和剧烈加热,防止造成溢液或烫伤。

3. 膜和纤维器具的使用:使用膜和纤维器具时要小心,避免过度拉伸或者撕裂。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使用过度的力量,以防断裂。

三、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1. 试剂的使用:使用试剂时应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和试剂说明书,了解其特性和安全操作要求。

避免试剂之间的混淆使用,以免发生反应不完全或者危险反应。

2. 试剂储存:试剂应存放在专用柜中,并根据物性和危险等级进行分类存放。

禁止将试剂暴露在高温、阳光直射、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中。

3. 废弃物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

有毒、腐蚀性或者其他危险性废弃物,应按照规定放入专用容器中,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四、实验环境和安全措施1. 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应保持干燥、整洁,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消防器材应配备齐全,并能随时使用。

2. 防护措施:进行化学试验时,必须戴着防护眼镜、实验手套、实验服等防护装备。

防护装备要穿戴正确,并及时更换或修理有损坏的防护装备。

3. 应急处理: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首先关闭有关设备或器具的电源、气源等,尽可能将危险范围限制到最小。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玻璃器皿自校规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为确保玻璃量器测量之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滴定管、吸管、移液管、容量瓶、量筒等玻璃量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 职责3.1操作人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按期对玻璃量具和玻璃容器经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

3.2复核人员负责复核校准结果。

3.2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

4. 自校规程4.1容量瓶校正操作规程:4.1.1取洁净干燥的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并与容量瓶同放于天平室中,1小时以上,记下水温。

4.1.2 精密称量空容量瓶重,加水至刻度;若有水停留在刻度线以上,用滤纸条吸干,塞上瓶塞,再称定。

4.1.3 计算容量瓶中水重。

4.1.4 将容量塞子盖后倒置10次。

每次倒置时,在倒置状态下,至少停留10s。

不应有水渗出。

4.1.5依据表1计算容量瓶体积(ml):表1 玻璃容器中1ml水在空气中用黄铜砝码称得重量4.2滴定管校正操作规程:4.2.1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2.2 将滴定管垂直夹在检测架上,活塞芯涂抹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油脂,不应有水渗出。

4.2.3在滴定管里装入水至零刻度处,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流出口不应接触接水器。

4.2.4 当水注至最高线时,活塞在关闭的状态下,停留20min后,渗水量不得大于最小分度线。

4.2.5控制滴定管流速3--4滴/秒,从滴定管放下一定体积(5ml)的水至称量瓶中,等待时间30s,盖上瓶盖,精密称定。

4.2.6精密读取滴定管读数至0.02ml。

4.2.7依据表2计算滴定管体积(ml)。

表2 滴定管计量要求4.3单线吸管、刻度吸管校正操作规程:4.3.1 取洁净干燥的扁形称量瓶(具塞三角瓶),精密称定。

4.3.2 吸取蒸馏水至刻度线5mm以上,然后将液面调制最高线处。

除去尖端和外面的水。

4.3.3 将吸管垂直放置,并将流液口轻靠接水器壁,此时接水器倾斜30°,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流出并计时。

以流至口端不流为止,其流出时间应符合规定。

实验室器皿的清洗储存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器皿的清洗储存作业指导书

为规范实验室器皿清洗操作程序,以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 范围适用于对本中心实验室化学检测用器皿的清洗3. 职责3.1 器皿清洗人员:按作业指导书程序进行清洗,保证器皿清洁无污染。

3.2 检测人员:负责对器皿清洗人员的指导监督,参与特殊要求器皿的清洗。

3.3 检测组组长:负责器皿清洗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培训,清洗液的配制。

4. 操作程序4.1待洗器皿4.1.1检测人员将所用器皿内残留的溶液倒掉,有机废液倒入有机废液桶,水和稀酸溶液倒入水槽。

4.1.2检测人员把需要洗涤的器皿放到固定的位置,有特殊清洗要求的器皿要与清洗人员交代清楚,或者参与清洗。

清洗人员上下午各清洗一次,清洗前清除器皿上所有的墨迹(用浸泡的酒精棉)。

4.2.有机项目检测用的器皿4.2.1浸泡液的配制:按体积比1:20,将中性洗涤剂(如:洗洁精)溶解至纯水中。

浸泡液有效期视浸泡数量来定,一般不超过3个月。

4.2.2清洗过程1)将器皿清空,加入洗涤剂,用毛刷刷洗,自来水冲净。

2)将器皿置于浸泡液中浸泡过夜,至少12个小时(常量检测项目的器皿视情况可以不浸泡直接进到下一步)。

3)将器皿取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纯水冲洗3遍。

洗净的器皿倒置后容器内壁应不挂水珠。

4)不易洗干净的器皿和洁净度要求高的器皿,将器皿置于自来水中,超声15分钟,重复三次,然后用纯水冲洗3遍。

洗净的器皿倒置后容器内壁应不挂水珠。

4.3无机元素检测用的器皿4.3.1硝酸浸泡液的配制:按体积比1:4,将浓硝酸溶解至纯水中。

浸泡液有效期视浸泡数量来定,一般不超过3个月。

1)将器皿清空,加入洗涤剂,用毛刷刷洗,自来水冲净。

2)将器皿置于硝酸浸泡液中浸泡过夜,至少12个小时。

3)将器皿取出,用自来水冲洗。

洗净的器皿倒置后容器内壁应不挂水珠。

4)用纯水冲洗3遍。

4.4烘干过程4.4.1 称量的器皿需要烘干,其他需要烘干的器皿由检测人员告诉清洗人员。

4.4.2 将清洗好的塑料器皿,或有计量刻度的玻璃器皿, 如容量瓶,量筒等,风干。

玻璃器皿使用作业指导书(2.0)

玻璃器皿使用作业指导书(2.0)

玻璃器皿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范围适用于化验室所有玻璃器皿。

3职责化验员负责玻璃器皿的洗涤、使用、校准、保管等工作。

4内容4.1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4.1.1滴定管的使用方法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类1)酸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是固定配合该滴定管的,所以不能任意更换。

要注意玻塞是否旋转自如,通常是取出活塞,拭干,在活塞两端沿圆周抹一薄层凡士林作润滑剂,然后将活塞插入,顶紧,旋转几下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几乎透明)即可。

注意凡士林不要涂得太多,否则易使活塞中的小孔或滴定管下端管尖堵塞。

在使用前应试漏。

涂凡士林一般的滴定液均可用酸式滴定管,但因碱性滴定液常使玻塞与玻孔粘合,以至难以转动,故碱性滴定液宜用碱式滴定管。

但碱性滴定液只要使用时间不长,用毕后立即用水冲洗,亦可使用酸式滴定管。

2)碱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管端下部连有橡皮管,管内装一玻璃珠控制开关,一般用做碱性滴定液的滴定。

由于橡皮管的弹性会造成液面的变动,其准确度不如酸式滴定管。

具有氧化性的溶液或其他易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碘、硝酸银等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

在使用前,应检查橡皮管是否破裂或老化及玻璃珠大小是否合适,无渗漏后才可使用。

3) 使用前的准备a) 在装滴定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应不挂水珠),先用少量滴定液荡洗三次,(每次约5~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管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滴定液被水稀释。

b) 滴定液装入滴定管应超过标线刻度零以上,这时滴定管尖端会有气泡,必须排除,否则将造成体积误差。

如为酸式滴定管可转动活塞,使溶液的急流逐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皮管弯曲向上,然后捏开玻珠,气泡即可被溶液排除。

c) 最后,再调整溶液的液面至零刻度,即可进行滴定。

4)注意事项a) 滴定管在装满滴定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以免流下或溶液挥发而使管内溶液降温(在夏季影响尤大)。

手持滴定管时,也要避免手心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以免手温高于室温(尤其在冬季)而使溶液的体积膨胀(特别是在非水溶液滴定时),造成读数误差。

实验室玻璃器皿洗涤SOP

实验室玻璃器皿洗涤SOP

1. 目的规范玻璃器皿洗涤程序。

2. 范围实验室培养细胞及内毒素用玻璃的洗刷及消毒。

3. 职责3.1.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

3.2. 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负责本规程的操作。

3.3. 总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批。

4. 定义5. 引用标准无。

6. 材料6.1. 准备:6.1.1. 清洁液的配制:重铬酸钾 120克浓硫酸200ml 蒸馏水 1000ml6.1.2. 2%稀盐酸的配制:1600ml纯净水:40ml浓盐酸6.1.3 0.8NaOH的配制: 5000ml纯净水:40克NaOH6.1. 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电热鼓风干燥箱6.2. 器械、用具各种规格毛刷7. 流程图无8. 内容8.1.新购置玻璃器具的清洗及消毒干净的器具直接放入2%稀盐酸,过夜,捞出后,用自来水将酸冲净,纯化水冲5次,将水控干。

8.2. 用过的器具的洗涤8.2.1.测过内毒素的器具:刚用过的移液管直接用纯化水冲洗,每根管冲洗三次以上,次数多了浸泡到碱液数小时后,捞出后彻底冲掉碱液,用纯化水冲洗5次。

稀释管放入含洗洁净的水中,适当浸泡,用毛刷刷洗后,自来水冲洗至无泡沫,冲洗10遍,纯化水冲洗5次,水控干。

反应管同稀释管一样刷净后,不经纯化水冲洗,晾干,放入清洁液中浸泡24小时以上,捞出后,用自来水冲至无色,再冲洗20次,纯化水冲洗5次,控干。

8.2.2.接种过样品器具的处理:细胞瓶、细胞板等凡是接触过样品、病毒的物品首先浸泡到5~10倍稀释的84消毒液中,至少1小时取出,用自来水冲掉消毒液,弃掉。

8.3. 物品的包装与灭菌8.3.1 测定内毒素的移液管和稀释管直接装入特定的容器中,反应管用锡纸包好后放入铝制盒中,均经260℃干热灭菌1小时。

8.3.2 培养细胞用的物品:同8.2.1洗涤。

玻璃瓶用锡纸包口,放入适宜的容器。

移液管的上端塞上棉花,棉花松紧要适当,然后装入吸管筒。

160℃干热灭菌2小时。

8.3.3 可回收自用的小样管,倒掉样品后,将血清冲洗干净,用0.8%NaOH浸泡过夜,次日,将NaOH冲掉,2%Hcl浸泡半小时,捞出后自来水冲至中性,纯化水冲洗5次,再用新鲜纯化水煮半小时,晾干,把盖子盖好后,121℃灭菌2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器皿规范性操作作业指导书一、玻璃器皿1.容量瓶1.1 检查容量瓶的体积是否与所要求的一致,外观是否完好。

1.2 试漏加蒸馏水至标线附近(一般距刻度 1~2cm),塞紧瓶塞,用食指按住塞子,将瓶倒立 2min,用干滤纸沿瓶口缝隙处检查有无水渗出。

如不漏水,旋转瓶塞 180°,再倒立 2min,检查。

注意:使用中,玻璃塞不应放在桌面上,以免玷污,操作时可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夹瓶塞的扁头,当操作结束后随手将瓶盖盖上,也可用橡皮筋或细绳将瓶塞系在瓶颈上。

1.3 清洗瓶内不干净或初次使用时用铬酸洗液清洗内壁(铬酸洗液配制见GB/T5009.1 附录 C 中 C2.1),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残留的洗液数次,再用蒸馏水洗净备用。

洗净的容量瓶内壁应不挂水珠。

1.4 转移1.4.1 溶解:若固体物质配制时,应先在烧杯中将准确称量好的固体用少量溶剂完全溶解(若溶解物质放热时,待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搅拌时玻璃棒不可触碰烧杯内壁,然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1.4.2 转移:见图 1-1 a.使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的底端靠在容量瓶瓶颈内壁上,切不可玻璃棒接触容量瓶磨口处;b.烧杯中溶液倒尽后,烧杯不要直接离开玻璃棒,扶正烧杯的同时使烧杯嘴沿玻璃棒上提1~2cm,随后使烧杯离开玻璃棒,这样可避免杯嘴与玻璃棒之间的溶液流到烧杯外面;将玻璃棒放回烧杯,但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嘴。

注意:如果是把浓溶液定量稀释,则可用移液管或吸量管直接吸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移入容量瓶中即可。

1.4.3 洗涤:用少量水冲洗杯壁和玻璃棒(溶剂)3~4 次,将洗涤液按 1.4.2 转移至容量瓶。

1.4.4 预混匀:加溶剂至溶液达到 2/3 容量时,加盖盖子(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容量瓶拿起并沿水平方向轻轻摆动几周以使溶液初步混匀,注意不能倒转。

1.5 定容:容量瓶放置于水平桌面上,或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容量瓶的瓶颈,容量瓶不能倾斜,与水平面垂直。

加水至距离刻度线约 1cm 线处,等待 1~2min,用滴管加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标线水平相切,随即盖紧瓶塞。

注意:用滴管滴加时,不能手拿瓶身,应拿刻线以上的部分,眼睛平视弯液面下部与刻度线相切。

1.6 摇匀:左手食指压住瓶塞,其余四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右手三指指尖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并将瓶内气泡升到顶部,如此重复操作 10 次以上,以使瓶内溶液充分混匀。

见图 1-1注意:①注意托瓶时应尽量减少与瓶身接触面积,不要用手掌握住瓶塞瓶身。

②100mL 以下的容量瓶,可不用右手托瓶,只用一只手抓住瓶颈及瓶塞进行倒转和摇动即可。

③若倒转摇匀后液面下降(只要容量瓶不漏水),为正常现象,不要加蒸馏水补齐。

④热溶液应先冷至室温再配制。

⑤不要用容量瓶长期存放溶液,尤其是碱性溶液,配好后应转移到其他干燥容器中密闭存放。

⑥未用完的溶液应转移至试剂瓶中保存。

若移液和倒转摇匀的过程中溶液和洗液洒落渗漏至瓶外,不论多少,必须重配。

2.移液管、吸量管2.1 使用前检查首先要看一下移液管标记、准确度等级、刻度标线位置、尖端有无破损等。

2.2 清洗管内不干净或初次使用时用铬酸洗液清洗内壁(铬酸洗液配制见GB/T5009.1 附录 C 中 C2.1),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残留的洗液数次,再用蒸馏水洗净使内壁及下端的外壁均不挂水珠(用滤纸片将流液口内外残留的水吸干)。

2.3 润洗先用欲移取的溶液润洗 3 次。

吸入溶液至刚入大肚部分(约为吸量管容量的 1/3-1/2,)或直接吸取溶液至刻线以上,然后排出。

立即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尽量勿使溶液回流,以免稀释),将管横持,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拿住移液管的两端,转动移液管并使溶液布满全管内壁,当溶液流至距上口 2~3cm 时,将管直立,使溶液由流液口放出,弃去。

2.4 移取样液2.4.1 握住移液管标线以上部位。

2.4.2 将移液管下端适当深入液面 1~2cm 深度(不要插入太深,以免外壁粘帯溶液过多;也不要插入太浅,以免液面下降时吸空)。

2.4.3 先将洗耳球中空气挤出,再将其尖嘴接在移液管上口,慢慢松开压扁的洗耳球使溶液吸入管内。

吸入试液至标线上约 2cm,迅速用食指堵住管口。

2.4.4 将移液管向上提升离开液面,管末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管身保持直立,略微放松食指或缓慢转动移液管,直至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立刻用食指按紧管口,使溶液不再流出,并将管尖端的液滴靠盛溶液器皿壁去掉。

2.4.5 将移液管移入准备接收溶液的容器中,保持管垂直,使其流液口接触倾斜的容器内壁,松开食指,使溶液自由地沿壁流下,待下降的液面静止后,再等待15s,然后取出移液管。

2.5 注意事项①吸取和放液时移液管保持直立图 1-2a。

②接收容器倾斜;图 1-2b。

③出口尖端接触容器壁;不可将管尖放到瓶底。

④标有“吹”字,放完溶液后用洗耳球将管尖溶液吹出。

⑤无色溶液:读数时视线与溶液弯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有色溶液。

不易观察最低点时,读取液面两侧的最高点。

⑥吸取一些容易挂壁样品时,放液时要缓慢,尽量减少管壁挂液。

3.滴定管3.1 给旋塞涂凡士林(起密封和润滑的作用)。

将管中的水倒掉,平放在台上,把旋塞取出,用滤纸将旋塞和塞槽内的水吸干。

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旋塞芯两头薄薄地涂上一层(导管处不涂凡士林),然后把旋塞插入塞槽内,旋转几次,使油膜在旋塞内均匀透明,且旋塞转动灵活。

3.2 检漏:使用前检查其是否漏水。

酸式滴定管:先检查玻璃活塞是否转动灵活及是否配合紧密。

试漏时将管内装满蒸馏水,垂直夹在滴定架上,放置 2min,观察管尖处是否有水滴滴下,活塞缝隙处是否有水渗出,若不渗,将活塞旋转 180°,放置2min,再观察一次(可用滤纸沾拭检查)。

碱式滴定管:先检查橡皮管是否已老化、玻璃珠的大小是否合适,必要时要进行更换。

试漏时只需装满蒸馏水,垂直夹在滴定架上,放置 2min,观察管尖处是否有水滴滴下即可。

3.3 洗涤通常滴定管可用自来水或用铬酸洗液泡洗玻璃部件。

而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润洗 3 次。

洗干净的标准是玻璃管内壁不挂水珠。

酸式滴定管:洗涤时将管内的水尽量除去,关闭活塞,倒入 10~15mL 洗液于滴定管中,两手端住滴定管,边转动边向管口倾斜,直至洗液布满全部管壁为止,立起后打开活塞,将洗液放出,再用蒸馏水冲洗和润洗。

碱式滴定管:将胶管连同尖嘴部分一起拔下(尖嘴部分在洗液中泡洗),将玻璃滴管垂直夹在滴定架上,深入至装有洗液的烧杯,用洗耳球接在上口,反复吹吸数次,再用蒸馏水冲洗和润洗。

或将胶管连同尖嘴部分一起拔下,滴定管下端套上一个滴管塑料帽,然后装入洗液同酸式滴定管洗涤方式洗涤。

注意:①有油污或初次使用的滴定管要用铬酸洗液洗涤。

若滴定管油垢较严重,需用较多洗液充满滴定管浸泡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甚至用温热洗液浸泡一段时间。

②铬酸洗液不能直接接触碱式滴定管胶管,否则胶管变硬损坏。

3.4 润洗应先用标准液(约为滴定管容积的 1/5)润洗滴定管 3 次,洗去管内壁的水膜,以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

方法是两手平端滴定管同时慢慢转动使标准溶液接触整个内壁,并使溶液从滴定管下端流出。

3.5 装液装液时要将标准溶液摇匀,不借助任何器皿从盛标准溶液的容器内直接将标准溶液倒入滴定管中,以免浓度发生改(必要时需用移液枪或洁净干燥移液管进行辅助)直接注入滴定管内至“0”刻线以上。

3.6 排气酸式滴定管:用右手拿管上部无刻度处,滴定管倾斜约 30°,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如仍有气泡,可重复操作几次。

碱式滴定管:将管垂直夹在滴定架上,使胶皮管向上弯曲,出口管斜向上45°,往一旁轻轻捏橡皮管,使溶液从管口喷出,以排除气泡。

注意:赶尽后再调节液面 0.00mL 处,或记下初读数。

3.7 滴定3.7.1 酸式滴定管:左手控制活塞,无名指和小指向手心弯曲,轻轻抵住出口管,大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手指略微弯曲,轻轻向内扣住活塞,手心空握,以防顶出活塞,造成漏液。

3.7.2 碱式滴定管: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住橡皮管中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的地方,向右方挤橡皮管,使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从而放出溶液。

注意不能捏玻璃珠下方的胶皮管,以免当松手时空气进入而形成气泡,也不要用力捏压玻璃珠,容易使玻璃珠上下游走。

注意:①滴定管应插入锥形瓶口 1-2cm,右手持瓶,边滴边摇使瓶内溶液顺时针不断旋转(不应前后振动以免溶液溅出)。

②掌握好滴定速度(连续滴加→逐滴滴加→半滴滴加,连续滴加为每秒 3-4滴即可,不能连成水柱),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或半滴一摇,用洗瓶少量水冲洗瓶内壁,再继续滴定至终点(终点: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 0.5min 内不恢复原色),读出末体积,记录。

③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不能留有气泡,尖嘴外不能挂有液滴;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外若挂有液滴,其体积应从滴定液(通常为标准液)中扣除,标准的酸式滴定管,1 滴为 0.05mL。

④滴定过程中眼睛应看着锥形瓶中颜色的变化,不能只看滴定管。

3.8 读数可将滴定管夹在滴定架上,也可从管架上取下,用手拿着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两种方法均需使管保持垂直,必须注意初读与终读应采用同一种读数方法。

注意:①由于水的附着力和内聚力的作用,溶液在滴定管内的液面呈弧形(或月牙形)。

对于无色或浅色溶液,读数时应读取与液面最低处相切之点(即弯月面下缘最低点),眼睛必须与弧形液面最低处于同一水平面,否则将引起误差。

对于有色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不能观察下缘时,可读取液面的最上缘(即液面两侧的最高点);应使眼睛的视线与滴定管内溶液面两侧的最高点呈水平。

②每次滴定前应将液面调节在刻度为“0”位置上,因为这样可以使每次滴定前后的读数差不多都在滴定管的同一部位,可避免由于滴定管刻度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③为了使读数准确,在装满溶液或放出溶液后,必须等 1~2min,待附着在内壁的溶液流下来后,再读取数据并记录(根据使用的滴定管分刻度,必须再估读一位)。

④背景不同所得的读数也有差异,所以应注意保持每次读数背景的一致。

⑤进口滴定管读数与国产管不同:液面与白色背景及蓝色底线、滴定管刻度线形成的交叉点即为最终读数,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