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新技术IPSTAR宽带卫星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卫星通信新技术PPT课件

卫星通信新技术PPT课件
受大气中的降雨、烟尘、雾撞的影响比微波大 , 星地间 指向精度要求很高。
地球站基本组成
卫星光通信现状,发展趋势
目前, 国际上研究卫星光通信的主要有欧洲、日本和美 国。卫星光通信技术已经从关键技术研究发展到地面模拟、 空间实验 以及工程实现。已建有专用于卫星光通信试验 的卫星光通信地球站 ,可以预期 , 卫星光通信的发展将 会导致一场新的卫星通信革命。
随着卫星激光通信关键技术的突破 和激光所具有的优势逐步体现,业 界的专家达成一致意见:面对日益 增长的高数据率和大通信容量的需 求,必须用光通信来实现卫星通信。 未来世界的通信体系将是一个天上 卫星光网和地面光纤光网连接一起 的空地激光通信体系。
空间光通信发展展望
近年来的商业需求和空间信息公路、信息高速 公路的发展,对卫星间激光链路技术要求更加迫切,这 些已经作为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发展该方面技术的 动力,并正向商业应用转化。
主要内容
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现状
当代卫星通信新技术
卫星光通信
卫星通信在三网融合领域的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通信的发展前景
北斗卫星系统介绍 北斗卫星系统任务及功能 北斗卫星系统功能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卫星光通信的基本技术 卫星光通信地球站的基本组成 卫星光通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卫星光通信的关键技术
激光器技术。 捕获、跟踪与瞄准技术 精密天线收发技术。 调制、接收技术。 震动抑制技术。
光学 接收
解调 星上交 再调制 光学
换处理
再发射
地-星-地 卫星光通信
原理图
地面网
光通信卫星 地面网
包含卫星网络在内的三网融合应 用图景及其意义
意义
卫星通信系统的加入,让三网融 合 在网络结构上更加合理,服务种类上 更 加丰富 服务范围上更加广阔,运行成 本上更加经济,产业带动上更加强大。 三网融合的本质并非三网合一、三网趋 同,而是三网和各种传输资源的综合利 用。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可以为用户 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为经济发展提供 更大的推动力量,为科技进步提供更好 的历史机遇,为文化繁荣提供更佳的网 络平台,为社会和谐提供更强的支撑保 障。

iPSTAR通信卫星简介

iPSTAR通信卫星简介

新一代通信卫星iPSTAR北京时间2005年8月11日,欧洲阿里亚娜-5G运载火箭将一颗名为iPSTAR的泰国通信卫星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的地球轨道。

iPSTAR又叫THAICOM4,可译为“因特网卫星”或“泰国通信卫星-4”,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通信卫星。

这颗泰国的通信卫星由美国劳拉公司(Loral)研制,采用LS-1300S卫星平台,载有114台转发器,功率为15千瓦,设计寿命12年,重量约6.5吨,比2004年7月18日也是由阿里亚娜-5G运载火箭发射的当时全球最重的通信卫星——加拿大阿尼克-F2(ANIK-F2,6吨)重半吨,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高性能宽带卫星,可为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多家企业和商业客户提供多层次的宽带业务。

它定点在东经120度赤道上空,天线直径75~120厘米,主要用于电视信号转播和网络传输。

可提供直接到桌面的因特网通信等服务,包括为亚洲和澳大利亚用户提供新型多媒体服务和数据服务,尤其是向印度ITI公司提供宽带卫星服务。

这颗卫星也是世界第一颗新型宽带通信卫星,传输速度为40Gbps 以上,采用了蜂窝多点波束等独特技术,等效于1000个以上常规的36兆赫兹编码和调制转发器,其带宽容量差不多相当于目前在亚洲地区服务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即相当于20多个传统卫星。

可为用户提供上行链接速度4Mbps,下行速度2Mbps的数据服务。

配备的7个天线,可以提供112个Ku和Ka频段的地区或定点广播。

iPSTAR卫星既可以作为向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SP)提供接入光纤网的因特网骨干接入手段,也能向用户提供可与有线和ADSL相媲美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宽带因特网服务。

能够有效地为整个亚太地区的个人和公司用户提供低成本的用户终端和带宽,将是ADSL、有线和固定无线等其他地面宽带的有力竞争者,具有覆盖区域广、组网迅速和服务灵活的优势。

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的iPSTAR卫星是一个区域通信卫星系统,波段为Ku(84个点波束、3个赋形波束和7个区域广播波束)和Ka (18个馈源波束和网关)混合频段,具有较高的链路容量的Ku频段,比较适合于亚太地区用户通过较小尺寸的用户天线使用。

卫星通信及IPSTAR卫星系统简要介绍

卫星通信及IPSTAR卫星系统简要介绍


15
IPSTAR卫星对大中华区的覆盖
23个Ku波段双向 点波束覆盖中国 中东部地区 1个双向成形波束 覆盖中国西部地 区 1 个 Ku 波 段 单 向 广播波束重叠覆 盖中东部地区 整个大中华区通 信容量:约12Gbps
3个关口站:北京、 上海、广州
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应急通信 专线电路 地面电路备份/移 动中继 视频会议 新闻采集
IPSTAR
社区
热点
三重播放 视频: 直播电视、互动电视、视频点播 音频 : 电话、视频电话等

22
宽带接入
直接IP内容广播 单向接收 家庭接入 单向接收宽带视频内容 电话拨号或ADSL回传

中国地区的关口站有三座,分别位 于北京、上海和广州

13
关键技术--KA/KU频段变换
关口站到端站
• 关口站到卫星是KA频段 • 卫星到终端是KU频段
IPSTAR-1卫星
端站到关口站
• 终端站到卫星是Ku频段 • 卫星到关口站Ka 频段
IPSTAR 关口站
IPSTAR 用户终端
NB 10.1.2.1
NB
红公司总部的卫 星终端工作站
10.1.1.1
10.1.1.2 10.1.1.3
10.1.1.4
红公司端站与总 部之间的信息仅 在其之间传递

24
农村电话
语音系列
ATA 2-8 ports
IPSTAR 关口站
IP PABX 话音网关
预付费计 费系统
软交换
PSTN

25
视频会议
实时组播节目
分支机构
中心教室教师
IPSTAR 关口站

卫星电视技术讲座 第十一讲 卫星技术新发展及星网应用

卫星电视技术讲座 第十一讲 卫星技术新发展及星网应用

卫星电视技术讲座第十一讲 卫星技术新发展及星网应用□俞德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信息研究所 100866)1 通信卫星与广播卫星的新技术随着卫星通信、广播业务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产业、多媒体、IP网络产业的兴起和突飞猛进的发展,卫星通信业务所涉及的领域和频段不断拓宽,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并直接推动了通信卫星产业和数字直播卫星产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方便地交流信息、使用信息,并将最后影响和改变人们的通信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现简略介绍卫星技术的新发展。

1.1 静止同步轨道卫星将朝着大功率、K u频段(或多频段)和长寿命方向发展不论是通信卫星还是广播卫星(直播卫星)都朝着大功率、多频段(或K u频段)和长寿命方向发展,尤其K u频段是各国卫星直播频段的选择方向,因为地面可以采用小型接收天线即能接收到优质的卫星信号。

因此,世界各国争夺直播卫星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在1995年和1997年的国际电联(IT U)会议上,许多国家提出了对直播卫星重新规划的提案。

IT U于2000年5月8日至6月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召开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会上通过了新的直播卫星规划(Istanbul BSS规划)。

在新的BSS规划中,我国获得4个轨道位置(DBS轨位):即东经62°、92.2°、122°和134°,每个轨位2个上行波束、2个下行波束,每个上行和下行波束各12个频道。

其中,香港和澳门在东经122°轨位各获DVB-C的实现①数字视音频信号在模拟网络的传输现有有线电视传输的是模拟信号,数据信号必须通过调制后转换成模拟信号才能够在网络中传送。

采用64-QAM的调制方法,在8M的频宽内可以传送40Mbps速率的数据信息。

视频流按照MPEG2的压缩格式占用带宽约5M,因此一个模拟频道可以传送6套MPEG2的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

②实现原理有线电视台前端的VOD视频流信号与C M信号混合后通过光纤送到小区中心,然后与小区自己的电视信号混合后传送到每个用户。

《卫星通信技术》课件

《卫星通信技术》课件
拓展应用领域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如应急 通信、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3
推动国际合作
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相 关技术和标准的发展,促进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的 繁荣。
05
结论
总结
卫星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分支,具 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限制等优势,在军事 、民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
灵活的频谱利用
02
卫星通信将更加灵活地利用频谱资源,通过动态频谱分配和共
享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高效的天线技术
03
天线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数据
传输效率。
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挑战
安全性问题
随着卫星通信的广泛应用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成 为重要挑战,需要加强安 全措施和技术研发。
《卫星通信技术》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卫星通信技术概述 •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 •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 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卫星通信技术概述
卫星通信技术的定义
01
卫星通信技术是指利用人造地球 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站之 间的无线电通信。
02
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远距离传输和广播服务等功能 ,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分支之 一。
数据传输。
加强卫星通信在偏远地区和 海洋等地的覆盖和应用,提 高信息传递的普及率和便捷
性。
加大对卫星通信技术研发的支 持力度,鼓励创新,突破关键
技术瓶颈。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探索新型卫星通信体制和传输协议,提高数据传输 效率和可靠性。
02

中国电信IPSTAR业务介绍(pdf 32页)

中国电信IPSTAR业务介绍(pdf 32页)

IPSTAR-1 轨道位置: 120oE
•可服务的互联网和语音用 户超过1000万
•服务亚太地区20多个国家 •需要上百万端站
IPSTAR 用户终端: 卫星天线和调制解调器
3
1.2 IPSTAR系统示意图
卫星
用户数据中心
Ka频段
Internet 骨干网
关口站
PSTN
Ku频段
端站1
端站2
端站3
4
1.3 IPSTAR卫星对中国的覆盖
Low Noise Block Down-converter
(LNB)
天线 (0.84m, 1.2m and 1.8m)
块上变频器
Block Up-converter
(BUC)
(1W and 2W)
馈源
Feed Assembly ( X- 的优势
1. 快速和灵活 的部署能力
2. 全国统一的 平台
卫星天生的优 势
3. 全国范围的 覆盖
4. 最后一公里和 第二公里的双重
能力
IPSTAR的独 特优势
5.宽带与广播双 重能力
6. 更有效的按需 带宽共享
7. 全IP的应用, 更具灵活性
10
二、IPSTAR系统概述 三、IPSTAR系统应用介绍
11
2.1 IPSTAR 服务结构
BTS
14
2.3 移动中继
• 应用概述:
– 使用IPSTAR卫星和专门的卫星调制解调器(专为移动基站中继应用优化并得到实 践证明的产品),协助中国电信在目标地区快速、充分地部署3G CDMA-1X / EVDO网络以及扩充2G CDMA的农村覆盖,不仅可以盈利,并且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IPSTAR在中国拥有12Gbps的庞大带宽,可为超过3000个CDMA基站提供中继(约 1000万用户)

宽带卫星通信的星上处理技术_图文(精)

宽带卫星通信的星上处理技术_图文(精)

空间电子技术年第 ! 期 , 供高质量服务数据率在Σ Λ 阳到Σ 9 .5 ] ≅帧中继及χ Ω 标准兼容 , ≅β 9 Ω 的范围内下行链路上Ι 数量级。

与地面 ?2Φ 、、Γ ’ 。

Κ ! Γ Λ ; 5 Ρ ∗∃ # +1 Η 系统运营时间Η 年 , 星座Π 颗Η 0Χ ϑ卫星−! Σ 公里 3 , 频率Μ 。

Η : Ν 。

波段−因为目前Η Ν : 波段千万 8 技术比较成熟 3 , 多址技术Σ Φ9 Α Κ Ω Γ Η 用户 , 业务高速因特网接人交互多媒体 , , 2 田Φ ? . ] Φ 习Ε ] Φ ? 混合形式网络技术卫星设计基于透明转发 , 。

用户数据率由Σ 7 . ?2 Φ , 超过 8 。

采用了点波束每波束内频率复用的方式以提高容量系统Η , 4 9 Λ 到丁飞∃∃∗ 4 8 % + 运营时间! , Η 年 , 星座Π 颗0 Χ ϑ卫星−Κ Ω 公里 3卫星处于α 个平面每平面 ! 颗、矛卫星 ,频率Φ ? −Φ Ε Γ Η 一8 2 ] Φ? “ / Ν 波段每个轨道面上的相邻卫星间有Σ Ι 卜七的星际链路 , 上行链路是多频Εϑς 3 下行链路是非同步 , 2] 一? Φ ? − 2 ] Φ? 3 , 网络技术Η ∃ 4 7 . 八2 Φ .压 3 , 容量Η ≅ , ∀ 4 9 , 有空中因特网−. & 采用全星上处理和全星上交换的最小仰角Μ Μ Μ ε 的可视率ϑΙ , Γ ∃ # ∀∃& 。

一∗6 6 & 一5 ΛΡ 3 ” 的称号可提供高质量话音Α 数据Α 视频 , , , 9 8 用户的上行速率可达δ≅ β Α 下行速率可达Σ ≅ β ! 9 Ω。

! Γ ’ Ω 。

Κ Σ Γ . ΛΡ 5 系统Η ,运营时间年 , 星座Η 颗Ι Χ ϑ卫星 , 频率, Η Η / Ν 波段 , 网络技术侧? 2 Φ , 可提供高速Γ ] 率双向因特网接人直接广播服务−旧5 3 通过小口径天线 7 人通信系统−Υ5 Π 米向家庭和办公室提供未来个Γ 3服务 , 用户数据速率可高达! Φ9 4 8 , 典型数据率是在Ω 一5Φ 9 4 8 范围内。

IPSTAR卫星宽带技术

IPSTAR卫星宽带技术

美国劳拉公司
114 14 KW 12 年 6,500公斤 2005年8月11日 东经119.5度
IPSTAR卫星系统技术及应用
Page 5
IPSTAR介绍-波束覆盖(中国区)
IPSTAR 卫星分别提供: • 宽带单播流量, 使用点波束和成型波束 • 广播多播内容,使用广播波束
成型波束
IPSTAR卫星系统技术及应用
Page 13
IPSTAR应用----VPN

带宽可根据需求定制,公司可通过友好网络界面为每个站点分配带宽
端站支持标准的GRE 隧道协议 ,可减少路由器的成本
Page 14
IPSTAR卫星系统技术及应用
IPSTAR应用-TV回程和SNG

支持传输新闻剪辑、照片和新闻报道等文件,上传速度可 达2Mbps. 支持MPEG4、Windows Media 9等压缩视频格式,降低带宽 消耗 支持广播质量的MPEG4视频流直播,最大速度可达2Mbps 支持实时双向互动和视频会议,现场记者和中心记者之间 可进行实时互动交流 支持互联网、电子邮件、VoIP、VPN等其他基于IP的应用
IPSTAR卫星链路性能
1.0%
Most time of year is no rain, thus use the Min 99% Target Availability for Max Bit Rate Mode
Very less time of year has some rain, thus use the Max 99.8% Target Availability for Min Bit Rate Mode
点波束
Page 6
广播波束
IPSTAR介绍-卫星特点

卫星移动通信与卫星宽带通信发展及现状ppt-课件

卫星移动通信与卫星宽带通信发展及现状ppt-课件
和工作。
▪ 具体的结构上,固定卫星系统和移动卫星系统会有所区别
卫星通信使用的频段
为24颗小卫星星座系统,分6个轨道平面覆盖全球
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控制其准确进入静止轨道上的确定位置,并对在轨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业务开通
前的监测和校正。
IPSTAR系统的综合优势(一)
预约ALOHA
由此产生的转换成本给用户带来较大的不便。例如一位欧洲用户
到美国和日本商务旅行,需买3个通话卡才能与这3个地区的传输
技术标准相匹配,而每个卡大约价格为660-900美元。

语音质量和传输速度不理想
铱星所采用的MF-TDMA(多频时分多址)通信体制的话音
质量不如CDMA(码分多址)。另外,铱星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
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网倒置在空中,使地面实现无缝隙通讯。
▪ 另外一个先进之处是铱星系统解决了卫星网与地面蜂窝网之间的
跨协议漫游。铱星系统由空间段和地面段组成:空间段即星座,
地面段包括系统控制中心、关口站和用户终端。
▪ 铱星系统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被认为是现代通信的一
个里程碑,使人类在地球上任何"能见到 的地方"都可以相互联络。

N
B
n
F KT
铱星失败的原因——技术角度

铱星电话在建筑物内无法接收信号

铱星电话过于笨重,使用不方便
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双模式手机重约454克,京瓷公司的铱
星单模式和双模式手机均重400克,它们比重量不到100克的GSM
手机笨重得多,使用也不方便。

铱星系统与蜂窝电话网络相连,必须适应不同的区域传输标准,
▪ 通信地球站由天线馈线设备、发射设备、接收设备、信道终端设

卫星I P网络技术

卫星I P网络技术

卫星I P网络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具有覆盖面广、组网灵活、组播、建网快、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利用卫星作为宽带接入网技术,实现卫星IP网络,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一、卫星网络与TCP/IP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各种通信方式都在适应IP( 网际协议) 应用。

利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逐渐成为网络应用的主流。

Internet在全球的急剧膨胀导致传输带宽资源紧缺,这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业务应用一方面要求增大接入带宽,另一方面对移动Internet的需求越来越大。

卫星通信的宽覆盖范围,良好的广播能力和不受各种地域条件限制的优点使卫星通信在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卫星通信将是无线Internet的重要手段。

目前,利用卫星进行TCP/IP数据传输,即卫星IP网络,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卫星信道对TCP/IP数据传输网络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卫星通信网是一个高带宽延迟产物(BDP:bandwidth-delay product)网络。

网络的基本属性是延迟(信息从发送节点传播到接收节点的双向等待时间,通常称为往返时间)和带宽(在某段时间内能传输的比特数)。

BDP指一个网络或信道是这两个属性(如网络能容纳的比特数)的产物。

在传输/数据链路层,BDP代表网络上任何时刻允许的最大待确认处理的信息数量,它占满整个链路。

BDP也指示出为了获得最佳性能,端用户必须拥有的缓存要求的上限。

卫星IP网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QOS、互操作和路由选择等问题,但其影响主要体现在通信流量(拥塞)控制和协议带宽效率这两方面,因此卫星TIP/IP传输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两方面。

二、卫星IP网络技术原理1.IP over卫星卫星IP网络结构是地面宽带IP技术在通信领域内的演变和应用,是适应卫星分组业务和降低系统复杂性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廉价地提供用户满意的大流量分组数据业务,而无须ATM的干预。

GPS技术及其应用ppt课件

GPS技术及其应用ppt课件
13
系统组成
卫星星座
3个独立的圆形轨道,30颗GNSS卫星(27颗工作 卫星,3颗备用卫星);轨道倾角i =56°;公转周 期T=14h23m14s;轨道高度H=23616km。
地面系统
在欧洲建立2个控制中心;在全球构建监控网。
定位精度
导航定位精度比目前任何系统都高
14
计划实施
100%-300% 自动制图 各种工程测量 石油、天然气、矿藏开发 各种等级的控制测量 变形监测:路基、桥梁和隧道
的水平位移监测,滑坡和高边 坡的变形监测
35
相对经典的测量技术,GPS技术主要特点如下:
1、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既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 要保障测量控制网的良好结构,这一直是经典测量技术在 实践方面的困难问题之一。GPS测量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 互通视,因而不再需要建造觇标,这一优点既可大大减少 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同时也使点位的选择变得甚为灵 活。
9
系统组成
卫星星座
由3颗同步静止卫星组成(其中1颗在轨备用);轨 道倾角i =0°;公转周期T=24h恒星时;轨道高度 H=36000km 。
地面系统
一个中心站、定轨观测网、校准站、测高站
10
技术特点
服务区域:
70°~145°E; 5°~55°N
用户设备:
定位收发机的瞬间发射功率较大
GPS计划经历了方案论证(1974~1978年),系统论 证(1979~1987年),试验生产(1988~1993年)三个阶 段,总投资300亿美元。
17
GPS系统组成
18
空间部分
24颗卫星 (21颗 工作卫星+3颗备用 卫星 ),6个近圆 形轨道面,高度约 20200km,轨道倾 斜 55 , 轨 道 平 面 升交点赤经相差60 , 周 期 约 11 小 时 58分

卫星电视应用培训共40页PPT

卫星电视应用培训共40页PPT
卫星电视应用培训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L 14 KW 约6500 kg 12年 2005年8月11日 Ariane 5
IPSTAR-1卫星的覆盖范围
轨道位置:东经119.5o 卫星容量
➢ 45 Gbps (前向25/回传20, 支持1300万用户)
➢ 以上为使用120cm天线计算 得出的标称容量
服务于中国地区的关口站有三座,分别位于北京、 上海和广州,相互之间通过地面光缆相连接
IPSTAR端站
•IPSTAR终端可与IP 兼容,可与现有的各种网络应用、
实用程序和硬件接口結合。因此,设计提供有各种不同
的终端配置选择,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
•IPSTAR用户终端由两部分组成:
–室内单元(IDU):高性能的IPSTAR卫星调制解调器
由IPSTAR-1卫星、业务关口站和小口径天线地面 终端组成
拓扑结构:星型 关口站工作于Ka频段,端站工作于Ku频段
即关口站到终端的前向链路为Ka上行,Ku下行 终端到关口站的返向链路为Ku上行,Ka下行 由IPSTAR-1卫星完成Ka-Ku频段的交链
端站与地面宽带网络以及相互之间的业务连接和 交换由关口站完成
IPSTAR 的IPX-9200 企业系列卫星 调制解调器可安装到19”机架上, 并可方便地连接到PC 网络或其它 网络设备。坚固的设计适合苛刻 的环境、农村及大负荷应用。
–室外单元(ODU):专门为IPSTAR 室内单元进行优
化选择的室外单元系统
室内单元 (IDU):
室外单元 (ODU):
专业系列
IPSIPSTAR端站——室内单元TAR
终端:专业系列
•全新的IPX-3200(iCON)卫 星调制解调器,以最诱人的 价格保证高性能和双向连接 的轻松宽带互联网接入。 •特点:
本地内容服务器
VoIP 网关
Internet 骨干网
IPSTAR 用户终端
IPSTAR关口站
IPSTAR关口站的主要功能:
接入控制、授权、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 计费数据采集;
卫星及地面网络资源管理; 收集、存储、统计和处理计费信息; 为用户终端提供基于IP的包交换; 提供IPSTAR系统与地面网络之间的接口
IPSTAR宽带卫星通信系 统技术及应用
12011 建站费用不随通信距离而变化 业务开通迅速、灵活 支持非对称传输 支持的业务种类多,能传输电视、广播、
电话、数据等多种业务类型
卫星应用的现状(一)
卫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广 播 电视领 域 ---电视 和 电台节 目 广播 、 新 闻采集 (SNG)、节目分发、节目交换
• 用户接口速率:按照需要最高 可达4 Mbps
IPSTAR 关口站
NOC, Data Center, Network 8.1m Ka波段天线 7.6m Ku波段天线 (广播波束)
IPSTAR 用户终端
天线:84,120,180 cm BUC:0.25, 1, 2W
IPSTAR-1卫星
制造商: 卫星型号: 卫星功率: 发射重量: 设计寿命: 发射时间: 运载火箭:
地面通信也不是万能的
虽然地面通信网络容量大、价格低廉,但也存在 着一些问题:
不能无缝覆盖 对于全国性电路需求,由于分属不同的运营商,协调
难度大 在点多面广的情况下,综合费用高 末梢电路可靠性较差,发生阻断时恢复时间长
以上地面网络的不足正是卫星通信的长处,卫星 通信可以作为地面通信必要的补充和延伸
94个波束覆盖整个亚太地区
➢ 84 个点波束 ➢ 3 个成形波束 ➢ 7 个广播波束
以及18 个Ka-band馈电波束
IPSTAR-1卫星对中国的覆盖
23个Ku波段双向 点波束覆盖中国 中东部地区
1个双向成形波束 覆盖中国西部地 区
1 个 Ku 波 段 单 向 广播波束重叠覆 盖中东部地区
卫星通信是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
天地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IPSTAR
IPSTAR 系 统 , 是 一 座 建 立 在 大 容 量 多 波 束 的 IPSTAR-1卫星基础上的宽带卫星通信网络
IPSTAR-1卫星总容量达45Gbps,是一颗传统通信 卫星容量的20-30倍
IPSATR-1卫星的单位带宽容量的成本远低于传统 卫星
电 信 领 域 ---IDR 业 务 、 话 音 通 信 、 数 据 传 输 、 Internet宽带接入、寻呼联网
金融领域---银行结算、股票交易及行情发布、地面 网络备份
教育领域---远程教育 专用通信网---Intranet联网、企业信息网络互联、
数据采集、生产遥控/遥测、电视会议 ……
卫星应用的现状(二)
由于地面通信网络的完善,卫星通信遭遇的竞争 越来越激烈
在大容量、低价格的光纤通信网络的冲击下:
原大量通过卫星传输的IDR、数据专线、电话等业务逐 渐萎缩
宽带接入等新兴应用,由于价格因素,不能进入家庭 等大众市场
由于其天然的广播特性,卫星电视广播业务一枝 独秀,但国内的政策管制,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 发展
IPSTAR系统具有充分的比较优势
推翻人们脑海中卫星通信“昂贵”的观念 充分发挥了卫星通信的”无处不在、业务开通灵活便
捷”等优势
IPSTAR系统示意图
用户数据中心
Ka频段
Internet 骨干网
PSTN
Ku频段
IPSTAR系统概览
IPSTAR系统是一个完全基于IP技术的宽带卫星通 信广播系统
通信容量:约12Gbps
3个关口站:北京、 上海、广州
成型波束
点波束
广播波束
IPSTAR关口站的构成
IPSTAR关口站
天线
X
X
IPSTAR TCP加 速器“NettGain”
IPSTAR TOLL & STAR接口
IPSTAR TOLL发射 机 &STAR 接收机
射频子系统
IPSTAR 网络管理系统
关键技术参数
前向链路: TDM-OFDM
• 每个OFDM 载波可复合最多16 个 3.375MHz的通道
• 用户接口速率: 按照需要最高可 达8.9 Mbps
• 前向载波(Outbound)速率:最高 达139 Mbps
IPSTAR-1卫星
回传链路: MF-TDMA
• 多频的2.11 MHz通道最高支持 4 Mbps/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