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与赵简子的用人之略

合集下载

齐景公的统战谋略_艾新强

齐景公的统战谋略_艾新强

齐景公(约公元前561-公元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在位58年。

公元前548年,齐庄公被崔杼、庆丰所弑,景公幼年被拥立为君。

此后长达16年时间,齐乱不止,火并不断,景公完全没有能力掌控大局,形同傀儡,战战兢兢,唯命是从。

公元前532年,齐国的内乱终于告一段落,齐景公也基本成熟,政治经验日益丰富,终于走出了大臣专权的阴霾,亲理朝政。

景公继位时的天下依旧维持着常规的晋、楚争雄格局。

晋国、楚国都是老牌强国,国力雄厚,威望很高。

晋悼公病逝,使晋国霸业随之衰落,后其正卿中行偃虽然相继打败楚国、齐国,终不能挽回晋国霸业的颓势。

楚康王鉴于国内公族实力过强,吴国冲击力过大,需要调转方向对付吴国;同时,晋平公年幼,才能平平,六卿尾大不掉,政出私门,国君权威再度旁落。

既然晋、楚两国各有痼疾,双方再度寻求媾和机会。

公元前548年,晋国正卿赵武(赵文子)与楚国令尹屈荡(子木)实现和平弭兵,双方竞争了上百年的争霸战争基本结束,两国邦交走向正常化。

而齐国似乎没有非常要命的死穴,这样亲政后的齐景公就在国弱、晏婴、司马穰苴等人的辅佐下,推行复霸战略,采取一系列统一战线措施,富国强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不屈强晋,力图复霸一是齐晋投壶,不屈晋国。

齐景公始终梦想着能光复齐桓公的霸业,对老祖宗称霸的故事都非常感兴趣。

正是因为有这种政治抱负,亲政后的景公非常勤政,对内关心臣民,致力富国强兵,使齐国的国势渐渐恢复;对外,在与诸侯国的交往中,注意不卑不亢,尤其是对待争霸的对手晋国,有理有节地维护齐国的大国地位。

齐景公见晋、楚多事,有意乘机图霸。

欲观晋国刚刚即位的晋昭公之为人,遂于公元前530年,亲自前往祝贺。

宴会中,晋、齐两位国君玩投壶游戏赌酒,景公让昭公先投,晋国相礼的荀吴替昭公祝愿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

”晋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晋国众臣一片欢呼,皆称千岁。

这投壶本来是游戏,晋国却用它作为争霸的筹码,想以此来压齐国。

齐景公与赵简子的用人之略

齐景公与赵简子的用人之略

齐景公与赵简子的用人之略《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 2010007期作者/陶士云本文总字数:1149字◎陶士云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藏昭伯与郈昭伯在鲁昭公的支持下,突然向季孙意如发难并攻入平邑。

无可奈何的季孙意如主动请罪,而鲁昭公必杀之而后快。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深知唇亡齿寒的孟孙何忌、叔孙不敢协助季孙意如向鲁昭公发起反攻,最终季孙意如转危为安。

在这场斗争当中,季孙意如的一位家臣逐渐崭露头角并登上鲁国的政治舞台,他就是阳货。

定公五年(前5 05年),季氏少主季孙斯代父而立。

阳货以为天赐良机,开始野心勃勃地实施他的计划。

他先是利用费宰子洩对季孙斯的宠臣仲梁怀的不满驱逐了仲梁怀,此举可谓一石二鸟,不仅赶跑了政敌,而且削弱了季孙斯。

随后,阳货又囚禁了季孙斯,并向他提出掌控季氏内外大权的要求。

未得到应允,便杀掉季孙斯的堂兄弟以示恐吓,迫使季孙斯就范,首开鲁国陪臣执国命的先河。

之所以能够从一名普通的家臣,一跃而成为执国命的陪臣,这和阳货出色的政治才能是分不开的。

为巩固根基,阳货党同伐异,广树亲信,甚至将“三桓”的庶子季孙寤、叔孙辄也拉拢过来,并把郓邑作为处理政务的根据地。

策划废立“三桓”的政变失败后,阳货劫持定公不得,据守阳关不成,最后出奔齐国。

到了齐国后,贿赂权贵,培植势力,再加上献城之功,阳货深得齐景公的欣赏和重用。

被赶出了鲁国的阳货并不死心,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卷土重来,他不时劝齐景公攻打鲁国。

鲍文子劝谏,希望景公看清阳货的嘴脸将他抓捕,聪明的阳货声东击西,竟巧妙地逃脱了齐国的抓捕来到晋国。

赵简子欣然接受阳货,并任命其为首辅。

孔子知道后为赵简子捏了一把汗:“赵氏其世有乱乎!”赵筒子的左右劝诫他:“阳货善于窃取他人国政,怎么能让这样的人来当首辅呢?”赵简子不以为然,说:“阳货窃取的是可以被窃取的政权,如果他要窃取赵氏的政权,我将它固守好就是了。

”其实,赵筒子十分了解阳货的为人,更知道他是治国奇才。

赵简子出畋等课文文言文翻译

赵简子出畋等课文文言文翻译

1.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无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

”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

可不慎乎?译文:赵简子外出打猎,命令郑龙射杀一名农夫,以免让农夫不会惊动他将打猎的鸟。

郑龙说:“我们的先帝晋文公讨伐卫国的时候,不曾轻杀一个人,而您却在打猎的时候就想射杀一个普通百姓,简直如同虎狼一般。

”赵简子(感慨地)说:“别人打猎得到猎物,而我打猎却得到贤士。

”所以说,爬树爬得越高的越感觉到害怕,人的官职越高的越感到危机。

能不谨慎吗?2.原文:晏子谏杀烛邹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让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

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

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

”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

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3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译文】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

赵简子的用人之道

赵简子的用人之道
自在 , 得 过且 过 ; 对领 导敷 衍 了事 , 牢骚 满腹 ; 对 工作 不求有 功 、 但 求无过 ; 对他 人“ 事不 关己 、 高高挂起 、 明知不对 、 少说 为佳 ” ; 对 生活悲 观厌 世 、 消 极颓废 。一 位哲人 曾说过 : “ 你 的心态就 是你真正 的 主人 。 ” 说 到底你 的态 度如 何 , 在一 定程 度 上 已经决定 了你 是失败还 是成功 !所
在人学 习和运用 。毛泽 东视其为枕上之
宝, 一生读 过 l 7 遍之多 , 还将其运用 到指 挥作 战 和治 国理 政 中 , 充分 证 明了该 书
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因为损失 了一个士兵 , 而
失掉 了一个 将领 ; 因为失
掉 了一个将 领 , 而输掉 了

当然 , 《 资治 通鉴 》 中也 有一 些阴谋



















































司 马 光 一 生 最 大 的 贡献 就 是 写 了~
部传 世之 作——《 资 治通 鉴》 , 这是 他用
了1 9 年 时间 , 完 成的一部涵盖 1 6 朝1 3 6 2
年历史 的编年体通史 , 书名 的意思 是“ 鉴
赵简 子又 问/ b ) L 子无恤 , 无 恤 不 但 能 很

按兵不动的成语故事

按兵不动的成语故事

按兵不动的成语故事按兵不动的成语故事按兵不动的成语故事1春秋末,晋国东部的卫国是个弱小的诸侯国。

被迫与晋国结盟,实际上完全听命于晋国,不住地给晋国进贡财物。

当时任国君的卫灵公不愿长久处于屈辱的地位,便与齐景公缔结盟约,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晋国执政的卿赵鞅不能容忍卫国背叛晋国的行为,立即调集军队,打算袭击卫国的都城帝丘,以迫使卫灵公屈服。

在出发前,他先派大夫史默到卫国去暗中了解情况,并命他在一个月内回国。

不料,一个月过去了。

史默没有按时回国。

赵鞅不知出了什么事,心神不定。

有人猜测,可能史默已被卫国人拿住杀掉,又建议说,卫国是个小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晋国的大军一到,卫国的国君会不战自降,为此请赵鞅下令出兵。

赵鞅不同意这个建议。

他认为,卫灵公既然敢于同盟国断绝往来,一定会作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坚持等史默回来再考虑出兵的问题。

过了半年,史默终于回来了。

赵鞅问他为什么在卫国呆了这么长时间,史默回答说:“要想得到利益,却很可能得到害处,恐怕您还没有觉察出来吧!现在,卫国已任命受到过陷害的贤臣蘧伯为相国,这就使他在国内赢得了民心。

”接着,史默又讲述了卫灵公为了激励国人反抗晋国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

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告说,晋国已命令卫国,凡是有姐妹的女儿的人家,都要抽出一个人送到晋国去当人质。

消息传开后,卫国到处是一片痛哭声和一片愤恨声。

为了使国人相信这是事实,灵公又让王孙贾抽选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

结果,出发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不让她们去晋国当人质,并愤慨地表示要和来犯的晋军打到底,宁死不屈。

史默还提供了一个动向:孔子已来到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灵公出谋划策。

最后史默说:“卫国现在的贤臣很多,民气旺盛。

国君非常重视贤臣的意见,采纳他们的计谋。

想用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拍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赵鞅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不够成熟,于是下令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再说。

按兵不动的成语故事2【出处】《吕氏春秋》春秋末年,卫国是一个弱国,受晋国压迫,卫灵公不甘长此以往,所以励精图治,与齐国友好、与晋国断绝关系。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大全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大全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大全第一篇:《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大全晏子谏齐景公出自于《晏子春秋》,记述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提醒齐景公执政要注重百姓疾苦。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欢迎查看。

晏子谏齐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 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道德经》 第58章 福祸相倚 原文释义解读

《道德经》 第58章 福祸相倚 原文释义解读

第58章福祸相倚【原文】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

人之迷,其日固久⑦。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注释】1、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有宽厚的意思。

2、淳淳:一本作“沌沌”,淳朴厚道的意思。

3、察察:严厉、苛刻。

4、缺缺:狡黠、抱怨、不满足之意。

5、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

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6、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

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

7、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于祸、福之门,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其为时日必已久矣。

(严灵峰释语)8、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9、廉而不刿:廉,锐利;刿,割伤。

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

10、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11、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

【译文】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

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

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导读】前面几章论述“德”在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体现,本章讲的是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辩证法。

本章里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此句将在本章评析中详细论及。

对于此章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各段落之间的文义不一致,不连贯,可能有错简的情况。

我们这里仍依据原文引述,未做文字方面的调整。

【解读】上一章老子论述了应“以无事取天下”,以及对统治者的要求:“无为”、“好静”、“无事”、“无欲”。

本章则从不同治理方式下人民的表现和事物间对立转化的自然规律方面进行论证,提出统治者要:“不割”、“不剃”、“不肆”、“不耀”。

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原文翻译

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原文翻译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孔子奚取焉?取非其
此段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
孟子说:“从前,齐景公打猎,用旌旗召唤看护园囿的小吏,小吏不来,景公要杀他。

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丢掉脑袋。

孔子(称赞那个小吏,)取他哪一点呢?取的是,不是他应该接受的召唤标志他就是不去。

如果我不等诸侯的召聘就主动去谒见,那算什么呢?而且所谓委屈一尺可以伸直八尺,是根据利益来说的。

如果只讲利益,那么假使委屈了八尺能伸直一尺而获利,也可以去干么?从前赵简子派王良给自己宠幸小臣奚驾车去打猎,一整天打不到一只鸟。

奚回来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无能的驾车人。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王良。

王良说:‘请让我再驾一次。

’经强求后奚才同意,结果一个早晨就猎获了十只鸟。

奚回来报告说:‘王良是天下最能干的驾车人。

’简子说:‘我就叫他专门给你驾车。

’也对王良说了。

王良不肯,说道:‘我为他按规矩驾车,整天打不到一只;不按规矩驾车,一个早上就打到了十只。

《诗经》上说:“不违反驾车规矩,箭一出手就能射中。

”我不习惯给小人驾车,请同意我辞掉这差使。

’驾车的人尚且耻于同(不守规矩的)射手合作,即使这样的合作能猎获堆积如山的禽兽,也不愿去干。

如果背离正道去屈从他们诸侯,那算什么呢?而且你错了:使自己变得不正直的人,是不能够使别人正直的。

”。

孟子二章全文解析 孟子二章翻译和原文

孟子二章全文解析 孟子二章翻译和原文

【第二章】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
【原文】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5);女子之 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 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 正位,行天下之大道(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无,那么,木匠车工都可以从你那里 得到吃的。比如说这里有一
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 奉行先王的圣贤学说,来
培养后代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 吃的。你怎么可以尊重木
匠车工却轻视奉行仁义道德的人呢?”
彭更说:“木匠车
工,他们干活的动机就是为了求饭吃。读书人研究学问,其动机
也是为了求饭吃吗?”
【第六章】胁肩诌笑,病于夏畦
【原文】 公孙五问曰:“不见诸侯何义?” 孟子 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①逾垣而辟②之,泄柳闭门 而不 内③,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④而恶无礼, 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⑤孔子之亡 也, 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 先,岂 得不见?曾子曰:‘胁肩馅笑,病于夏畦(6)。’子路 (7):‘未同而言, 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 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 已矣。”
【注释】
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
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 名的说客。③张仪:魏国人,与苏
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 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
“合纵”相对。④熄:指战火熄灭,天 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 礼,父亲开导他。

西汉刘向《权谋书》原文卷十三权谋之术

西汉刘向《权谋书》原文卷十三权谋之术

卷十三权谋之术(1)------------1. 权谋的种类圣贤的君王在办理一件事的时候,一定先要审慎地谋划考虑,然后用蓍龟加以占卜,考察吉凶。

国中贫贱的人都参加意见;连捡柴火的工役,也都竭尽他们的心思,所以办了上万件的事,也不会有失算的地方。

古书说过:“大众的智慧,可以预测天机。

而综合各方意见,必须由一人独自去裁断。

”这是伟大谋略的方法。

权谋有两种,上等的权谋可以预知天命,其次的可以测知人事。

知天命的人,可以预见存亡祸福的根源,早知盛衰废兴的发端,预防祸事于未发生之前,避免灾难于未形成之先。

像这种人生在乱世,不会危害到自己的生命,生在太平盛世,就一定能得到国家的权位。

那知人事的人也不错,遇事时能知道得失成败的差别,而追究到事情的结果,所以做事不会失败。

孔子说:“一个人可以和他一起实践人生的大道,未必能和他谋划出一个权宜的办法。

”如果不是能预知天命,预测人事的人,谁能使用权谋的法术呢?权谋有正义与邪恶两种:君子的权谋是正义的,小人的权谋是邪恶的。

用心正义的人,他的权谋追求公平,所以他为百姓尽心尽力,完全出于至诚;那用心邪恶的人,因为喜好私利,所以他为百姓做事,完全出于诈伪。

诈伪就引起乱事,诚心就太平无事。

因此,尧的九位大臣办事诚恳,就被朝廷重用,其他四位大臣因为办事诈伪,就被杀于草野。

至诚的人,可以延续到后代子孙;诈伪的人,当世就被消灭了。

知天命知人事,而擅长于权谋的人,必须审察诚诈的根源后果,来立身处世,这也是权谋的方法之一。

明智的人办事,当圆满的时候,就考虑有过分的弊病,当平稳的时候,就考虑有危险的倾向。

当安全的时候,就恐怕发生危险;当委曲不顺利的时候,就想办法使事情顺利。

由于他预先防范,惟恐考虑不周,所以他事业圆满,不会有缺陷的。

2. 智而多疑杨子说:“做一件事能使人变得贫穷,也能使人变得富有,就会影响人们干这件事的行动;做一件事可以使人获得生存,或使人丧失生命,那是会伤害到一个人的勇气的。

《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译文

《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译文

《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译文《《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译文《景公问晏子曰》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原文: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樱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

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

今与左右相说颂也,曰:‘比1死者勉2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3黥4民耳矣!’故内宠之妾,迫5夺于国,外宠之臣,矫6夺于鄙7,执法之吏,并荷8百姓。

民愁苦约9病,而奸驱10尤佚11,隐情奄12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

臣请逃之矣。

”遂鞭马而出。

公使韩子休追之,曰:“孤不仁,不能顺教,以至此极,夫子休13国焉而往,寡人将从而后。

”晏子遂鞭马而返。

其仆曰:“向之去何速?今之返又何速?”晏子曰:“非子之所知也,公之言至矣。

”【译文】齐景公信赖重用谗谀妄佞之人,赏赐无功之人,惩罚无辜之人。

晏子劝谏说:“我听说明白的君主仰慕圣人而信任他们的教诲,不去听闻谗谀妄佞之人的话来进行诛杀赏赐。

如今君主与左右近臣互相取悦歌颂,说:‘要等到死时才尽量欢乐吗!我怎么能为仁爱而生活得比罪犯还不如!’所以宫内受宠的妻妾,在国都内硬逼抢夺,外面受宠的臣子,在地方上勇武抢夺,执法的官吏,一并烦扰百姓。

民众愁闷苦恼又被疾病约束缠绕,而奸商行进得尤是放纵,隐瞒民情占有恶行,遮蔽谄媚上级,所以虽然有至圣大贤之人,怎能够胜过这些谗言呢?因此忠臣经常有灾受伤害。

我听说古时候的读书人,能与之交往就能得到他们,不能与之交往就会失去他们;能与之交往他们就会进入仕途,不能与之交往他们就会退出官场。

我请求逃离了。

”随即骑马逃出宫廷。

齐景公派韩子休去追赶,说:“我不仁,不能顺从教诲,以至于到此地步,先生停止为国服务而外出,我将跟从随后。

”晏子随即骑马而返。

晏子的仆人问:“刚才离开时为何那么快?如今返回为何这般急?”晏子说:“这不是你能知道的,主公的话说到头了。

”【说明】忠臣及至圣大贤之人,是按照治国的道路来治理国家,按照道路上发展变化的规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按照统治者的心意、情绪、感觉来治理国家,所以他们是常常不听话的人。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鲁阳虎欲攻三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鲁阳虎欲攻三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鲁阳虎欲攻三桓(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鲁阳虎欲攻三桓。

不宓而奔齐,景公礼之。

鲍文子谏日:“不可。

阳虎有宠于季氏而欲伐季孙,贪其富也。

今君富于季孙,而齐大于鲁,阳虎所以尽诈也。

”景公乃囚阳虎。

或日:臣主之间,非兄弟之亲也。

劫杀之功,制万乘而享大利,则群臣孰非阳虎也?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群臣皆有阳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是微而巧也,阳虎贪于天下,以欲攻上,是疏而拙也。

不使景公加诛于齐之巧臣,而使加诛于拙虎,是鲍文子之说反也,君明而严,则群臣忠:君懦而暗,则群臣诈。

知微之谓明,无赦赦之谓严。

不知齐之巧臣而诛鲁之成乱,不亦妄乎?或日:阳虎为乱于鲁,不成而走,入齐而不诛,是木为乱也。

君明则诛,知阳虎之可济乱也,此见微之情也。

君严则阳虎之罪不可失,此无赦赦之实也。

则诛阳虎,所以使群臣忠也。

未知齐之巧臣而废明乱之罚,责于未然而不诛昭昭之罪,此则妄矣。

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韩非子•难四))文本二:阳虎奔齐,请师以伐鲁。

齐侯将许之。

鲍文子谏日:“鲁未可取也,上下犹和,众庶犹睦,能事大国,而无天灾,若之何取之?阳虎欲勤齐师也,齐师疲,已于是乎奋其诈谋,鲁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无乃害乎!“齐侯执阳虎,将东之。

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

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

载慈灵①,寝于其中而逃。

奔晋,单赵氏。

(《左传・定公九年)文本三:阳虎议日:“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J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布之。

左右日:“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日:“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

”遂执术而御之。

F日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注】①灵:装载衣物的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阳虎不敢A为非B以善C事D简主E兴主之强F几至G于H霸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克,是战胜、击败意思,与现代汉语“克敌制胜”中的“克”意思相同。

景公信用谗佞文言文翻译

景公信用谗佞文言文翻译

景公信用谗佞文言文翻译原文: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说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民愁苦约病,而奸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

臣请逃之矣。

遂鞭马而出.公使韩子休追之,曰:孤不仁,不能顺教,以至此极,夫子休国焉而往,寡人将从而后.晏子遂鞭马而返.其仆曰:向之去何速?今之返又何速?晏子曰:非子之所知也,公之言至矣!翻译:齐景公听信任用谗邪奸佞之人,赏赐无功的人,惩罚无罪的人。

晏子进见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仰慕圣人而听从他们的教诲,没有听说他们听从谗邪奸佞之人来进行赏罚的。

现在君王与亲近的人相互逢迎取悦,说:将死的人还尽力寻欢作乐呢,我们怎么能为行仁义而活得还不如犯人呢?所以宫内受宠的嫔妃强夺豪取国库资财,宫外受宠的臣子,巧取豪夺于边境。

执法的官吏,都苛敛百姓,人民愁苦贫病。

歹人跟从此风尤其过分,隐瞒真相,掩盖罪恶,蒙蔽迷惑他的国君,所以即使有至圣大贤,也难地址这些谗佞之人。

所以忠臣常遭祸患。

我听说,古代的贤士,遇到可疑亲驸的国君便出仕,遇到不可亲父母的国君就隐遁。

遇到颗亲附的国君就进仕,遇到不可亲附的国君就隐退。

我请求离去了。

于是策马离开了朝廷。

景公命韩子休追赶晏子,说:我不仁德,不能承您教诲,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您弃国到哪里,我就跟着到哪里。

晏子就又策马返回来了。

他的仆人说:为何刚才离开的那样快,现在回来又这样快呢?晏子说:这你就不明白了,景公的话太诚恳了。

《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

《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

《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译文《景公举兵欲伐鲁》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原文: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

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

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

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意使令,无以和民。

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

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

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

”译文:齐景公将要出兵攻打鲁国,就问晏子怎么样,晏子回答说:“不可以这样做。

鲁国君主道德合宜,人民拥护他,(有)道德合宜的君主(国家就)安宁,有人民拥护君主的国家和谐,伯禽治理的功劳尚在,所以不可以攻打鲁国。

攻打讲道义的国家是不吉利的,危机安全的人一定困窘。

现在您喜好喝酒地治理国家,道德(不合宜)无法让国家安定,税收苛刻,下令频繁,不能安稳民心。

道德不能让国家安定就很危险,政治上不和就会出大乱子。

没有能够解决治理上的不足,反而想要攻打治理得很好的国家,这是不可以的,倒不如在政治上修明,等待鲁国的君主在治理上出问题。

到时候,鲁国的人民离开君主,君主怨恨人民,这样之后再去攻打他,就会使得道义加深,获利不少,道义加深的话敌人就少了,利益多了人民就会高兴。

”齐景公听后,说道:“说得好。

”于是果然下令不攻打鲁国。

2、《鲁人曹沫》原文及翻译译文《鲁人曹沫》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说苑贵德原文及翻译

说苑贵德原文及翻译

说苑贵德原文及翻译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

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翻译】吴起做为魏国的将军反攻中山,士兵存有患病的,吴起跪下地为他去污伤口的脓,士兵的母亲看到就大哭了。

其他的人反问:“将军对你的儿子那么不好,你大哭什么呢?”士兵的母亲说道:“当初他的父亲存有病时将军也就是这样看待的,他的父亲为告慰将军之恩战死了,今天将军这样看待我的儿子,他也可以苦战而死去的,所以我才大哭的。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南征宋,至于岐堤之上,览胜冀望,太息而感叹曰:“昔我先君桓公,短毂八百除以霸诸侯,今我短毂三千乘坐,而不敢长处在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小,君明则臣忠;昔存有桓公,故存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

今君有士见过人矣。

”简主曰:“子不知也。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二氏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是尊贤而痴不肖。

”子路日:“范中行氏尊贤而痴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无法用也,痴不肖而无法回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晏子春秋·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之义晏子谏第二十四原文|翻译【原文】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

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

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

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援桃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

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首。

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

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

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

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曰:已死矣。

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译文】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景公,三人凭借勇武有力打虎而闻名。

晏子在他们面前经过,加快脚步,三个人却没有站起身。

晏子入宫,进见景公说: 我听说圣明的君王蓄养勇力之人,对上要有君与臣的,在下要有长官和下属的次序。

在内可以用来禁止暴力,在外可以威震敌人。

君王得利于他们的功业,臣下佩服他们的勇力,所以尊崇他们的地位,提高他们的俸禄。

现在国君蓄养勇力之人,对上没有君臣的仪节,在下没有上下级的次序。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正谏》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正谏》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正谏》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易》曰:“王臣蹇寒,匪躬之故.........。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

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

不毂知诎强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

”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寡人恶为人臣而遽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

”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

”乃入谏。

王曰:“吾鼓钟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

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

”王曰:“善。

”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刃,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

”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B.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C.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D.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与“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逐得斩竹者囚之晏子谏第三展开全文景公树1竹,令吏谨守之。

公出,过之,有斩竹者焉,公以车逐,得而拘之,将加罪焉。

晏子入见,曰:“君亦闻吾先君丁公乎?”公曰:“何如?”晏子曰:“丁公伐曲沃2,胜之,止其财,出其民。

公日自莅3之,有舆4死人以出者,公怪之,令吏视之,则其中金与玉焉。

吏请杀其人,收其金玉。

公曰:‘以兵降城,以众图财,不仁。

且吾闻之,人君者,宽惠慈众,不身传诛。

’令舍5之。

”公曰:“善!”晏子退,公令出斩竹之囚。

【译文】景公种植竹子,命令小吏谨慎守护。

景公外出,路过竹林,看见有砍伐竹子的人,景公就驾车追赶,捉住而拘押起来,准备治他的罪。

晏子入宫拜见,说:“君主听说过先君丁公吗?”景公说:“什么事?”晏子说:“丁公征伐曲城,胜利了,禁止人民拿出财物,并把人民迁出曲城。

丁公每天亲自监视治理,有大车拉着死人出城,丁公奇怪,命令小吏查看,发现车中装载的是金子和美玉。

小吏请求杀掉拉车的人,没收车中金子和美玉。

丁公说:‘我们用军队使其投降,又以人多势众夺取其钱财,不仁爱。

况且我听说,作为人民的君主,要宽厚仁惠慈爱众人,不亲自下令杀人。

’于是下令释放。

”景公说:“好。

”晏子退下,景公命令释放出砍伐竹子的囚犯。

【说明】本节与前两节一样,齐景公只凭自己的心意而不按规则、不按规律而行为,受到晏子劝谏。

其实,丁公那时已经明白,作为任何个人,没有权力判处别人的死刑,某人该不该死,只有依据刑律。

也就是说,只有国家刑法,才能决定人的生死。

只有国家法律,才能决定违犯国家法令的人应该接受什么惩罚。

在家庭里同样也是如此,家长不能随意惩罚某个孩子,某个孩子是否要接受惩罚,只能由家庭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礼)来决定。

单位、企业也是这样,领导人不能只凭自己的心意惩罚下属员工。

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礼”,即社会行为规范,按规则、按规律而行为,才能服众,才能成功。

——————————————————【注释】1.树:(shù竖)《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韩非子 用人》《资治通鉴 赵简子之子》(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韩非子 用人》《资治通鉴 赵简子之子》(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如此则白黑分矣。

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

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

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节选自《韩非子・用人》)材料二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

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臣光曰: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节选自《资治通鉴》)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闻古之善用人者A必循天顺人B而明赏罚C循天则用力寡D而功立E顺人F则刑罚省而令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亡,文中通“无”,与《兼爱》“故不孝不慈亡”中的“亡”意思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献城 之 功 ,阳货 深得 齐景 公 的欣赏 和 重 用。 被赶 出 了鲁 国的 阳货 并不死 心 ,总希望有 一天 能够 卷土重 来 ,他 不时劝 齐景公攻 打鲁 国。鲍
重用其 才 ,做 到扬其 所长 ,避 其所 短 ,才能够 取得更 大的成 功 。 罄
编 辑 /赵 雪梅
【 世说新语】 有人 为给玉树 同胞加 油作对联 ,上联 :青海湖 长青不衰 ;下联 :玉树人临风不倒;横批
读 』 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陶士云
昭公 二 十五 年 ( 5 ) 前 7年 ,藏 昭伯 与邱 1
窃 取 他 人 国 政 ,怎 么 能 让 这 样 的人 来 当首 辅 呢? ” 赵筒 子 不 以为然 ,说 : 阳货 窃 取 的是 “ 可 以被 窃 取 的 政权 ,如 果 他要 窃取 赵 氏 的政
臣逐渐 崭露头角 并登上鲁 国的政 治舞 台 ,他就
是 阳货 。
定 公五 年 ( 5 5年 ) 前 0 ,季 氏少 主 季 孙斯
心 勃 勃 ,蠢 蠢 欲 动 ,成 为 过 街 老 鼠 ; 了 赵 简 到 子 这 里 , 却 能 固 守 为 臣 之 道 ,一 心 辅 佐 赵 氏 ,
为 执国命 的陪 臣 ,这和 阳货 出色 的政治 才能是
分 不 开 的 。 为 巩 固 根 基 , 阳 货 党 同 伐 异 ,广 树
亲信 ,甚 至将 “ 桓” 的庶子季 孙寤 、叔孙辄 三 也 拉 拢 过 来 ,并 把 郓 邑作 为 处理 政 务 的根 据 地 。策划废 立 “ 三桓 ” 的政 变失 败后 ,阳货劫
而鲁 昭பைடு நூலகம் 必 杀 之 而 后快 。在 这 千 钧一 发 的 时 刻 ,深知唇 亡齿寒 的孟 孙何忌 、叔孙不 敢协助 季孙意如 向鲁 昭公发起 反攻 ,最 终季孙 意如转
危 为 安 。 在 这 场 斗 争 当 中 ,季 孙 意 如 的 一 位 家
有 乱乎 !” 赵简 子 的左 右劝 诫 他 : 阳货善 于 “
挺住 !
持 定 公 不 得 ,据 守 阳 关 不 成 ,最 后 出 奔 齐 国 。 到 了 齐 国 后 ,贿 赂 权 贵 ,培 植 势 力 , 再 加
最 终帮 助 赵简子 成 就一 番霸 业 。原 因很 简 单 ,
赵简子 了解人 才 , 用人 才 , 深谙驭 人之道 。 敢 更 窃国之大 盗 , 国之奇 才 , 似水 火不容 , 治 看 其 实正 是矛 盾 的一 体 ,只有 正确 地 了解 人 才 ,
地 实施他 的计划 。他先 是利用费 宰子波 对季孙
斯 的 宠 臣仲 梁 怀 的 不 满 驱 逐 了仲 梁 怀 , 此 举 可 谓 一 石 二 鸟 ,不 仅 赶 跑 了 政 敌 , 而 且 削 弱 了季
孙斯 。随后 ,阳货又 囚禁了季 孙斯 ,并向他提
出 掌 控 季 氏 内外 大 权 的 要 求 。未 得 到 应 允 ,便
昭 伯 在 鲁 昭 公 的 支 持 下 ,突 然 向 季 孙 意 如 发 难 并攻入 平 邑。无 可奈 何 的季 孙意如 主 动请 罪 ,
文 子 劝 谏 ,希 望 景 公 看 清 阳货 的 嘴 脸将 他 抓 捕 ,聪 明的 阳货 声东击 西 ,竟巧 妙地逃 脱 了齐 国的抓捕 来到晋 国。 赵筒 子欣 然 接 受 阳货 ,并任命 其 为 首辅 。 孔 子知 道后 为 赵简 子捏 了一 把 汗 : 赵 氏其世 “
代父而立 。 阳货 以为天赐 良机 ,开始野 心勃勃
权 ,我 将它 固守好 就 是 了。 其实 ,赵 简 子十 ”
分 了解 阳货 的为人 ,更知道 他是治 国奇 才。 在 赵筒 子 的支持下 ,阳货 进行 了一 系列的 成功 改革 ,使 得赵 氏家族 的实力 和影响 蒸蒸 日 上 。起 初 , 阳货 依 旧故态 复萌 , 时做 一些 “ 不 小 动 作 。一天 ,赵 简子 将记 录 阳货 罪行 的 奏折 给他看 。阳货 看后 吓出一 身冷汗 ,自知遇 到强
杀掉 季 孙斯 的堂兄 弟 以示 恐吓 ,迫使季 孙斯就
范 ,首 开 鲁 国 陪 臣 执 国 命 的 先 河 。 之 所 以 能 够 从 一 名 普 通 的 家 臣 ,一 跃 而 成
主 ,从 此一 心固守 家臣本分 。在 阳货的尽 心辅
佐之 下 ,赵 氏终于成 为晋 国最强大 的世卿 。 同样 都 是 阳货 ,在 季 氏那里 ,飞 扬 跋扈 , 操弄 国柄 ,成 为窃 国大盗 ; 在齐景 公那里 ,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