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克己复礼 基础知识纲要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基础知识纲要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基础知识纲要

第二课“克己复礼”知识点整理

基本要求:

1、背诵篇章:背诵12.1、3.1、16.2章和13.3章。

2、重点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敏”、“希”、“阙如”、“奚”、“鲜”、“期”。

3、掌握短语“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等。

练习:一、给下列划线词注音:

八佾( ) 先生馔( ) 周监于( ) 庶人( ) 食夫稻( ) 阙如( ) 觚不觚( ) 钻燧( )

子之迂( ) 既没( ) 虽有粟( ) 孝弟( ) 三年之丧( ) 期可已矣( )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周监于二代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

2、五世希不失矣: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

3、则民无所错手足: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

4、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

5、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划线词活用的类型,并解释)

1、非礼勿视:活用方式解释

2、觚不觚:活用方式解释

3、子将奚先活用方式解释

4、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5、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活用方式解释

6、衣夫锦活用方式解释

7、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8、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活用方式解释

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为

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曾是以为孝乎

三年不为乐

为政以德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2、云

礼云礼云

钟鼓云乎哉

4、而

吾得而食诸

人而不仁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本立而道生

3、道

本立而道生

天下有道

5、其

其为仁之本也

奚其正

请问其目

君子于其所不知

7、之

有是哉,子之迂也

其为仁之本也

未之有也

女安,则为之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6、期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期可已矣

五、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

1、一日克己复礼

2、有事,弟子服其劳

3、曾是以为孝乎

4、有酒食,先生馔

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子将奚先:______________,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哉,由也:______________,译:

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

4、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译:

5、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译:

6、有是哉,子之迂也!______________ ,

译:

7、曾是以为孝乎:______________,

译:

8、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______________,

译:

9、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______________

译:

七、解释下列成语

1、克己复礼

2、是可忍孰不可忍

3、礼崩乐坏

4、手足无措

5、犯上作乱

八、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郁郁乎文哉

天下有道盖十世希不失矣

陪臣执国命庶人不议

必也正名乎野哉,由也

盖阙如也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信如

吾得而食诸鲜矣

先生馔

君子务本曾是以为孝乎

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如乐何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谓季氏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请问其目

一、探究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

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

1.选出下列各句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选出下列各句划线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克(克服)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B.郁郁乎文(完美)哉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空缺,不作处理)也

C.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稀奇)矣

有酒食,先生馔(吃喝)

D.食旨(美食)不甘钻燧改火,(期限)可已矣

3.选出对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④予之不仁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选出对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予之不仁也④夫君子之居丧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请问其目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齐景公问政于孔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

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

高中语文《论语》一课一练002克己复礼(教师版)

二、克己复礼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周监于二代(通“鉴”,借鉴)2.五世希不失矣(通“稀”,少)3.则民无所错手足(通“措”,放置)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通“悌”,敬爱兄长;通“欤”,句末语气词) 实词(词类活用,解释加点的词语) 1.觚不觚.(像个觚)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像君王,像臣子,像父亲,像儿子) 3.衣.夫锦(穿) 4.食旨不甘.(觉得甜蜜) 5.请事.斯语矣(按照……做) 6.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定名分;说) 实词(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赞许)2.非.礼勿视(不符合)3.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按照……做)4.郁郁乎文.哉(完美)5.甚.矣,吾衰!(厉害、严重)6.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这个 / 什么)7.名不正.,则言不顺(纠正<一说“正当”> )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少)9.有酒食,先生馔.(吃喝)10.钻燧改火,期.可已矣(读jī,一周年) 11.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旦) 12.天下有道 ..不议。(政治清明 / 百姓、平民)..,则庶人 13.陪臣 ..执国命(重臣,隔了一层的臣) 14.三年之丧,期已 ..久矣(时期、为期 / 太、甚) 15.有事,弟子 ..服其劳(古义:子弟、年轻人;今义:学生、徒弟) 16.有酒食,先生 ..馔(古义:年长者;今义:老师、医生、丈夫) 17.曾是以为 ..孝乎(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句末语气词)2.郁郁乎.文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字,……的样子)3.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么) 4.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罢了 / 句末语气词) 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向)6.信.如君不君(如果)

国学课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

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3)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 ???学习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学校等 以后我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先学会向长者鞠躬。 ????注意事项:上课时身要坐端正。讲话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

????请学生到前边表演时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强。否则有的不愿意来的孩子会拒绝,会给别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体会:刚开始学习鞠躬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习惯,胆小的不敢到前边来表演。说话也不大声,不连贯。个别的学生 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祖父的园 子》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祖父的园子》通过描写祖父的园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子里干活、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国学修身智慧1~3课

第1题.方朝晖老师将中国古代儒家修身思想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谨言、致诚。(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2题.《大学》提出的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正意、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提出的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正意、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3题.根据方朝晖老师所讲,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培育良好的心态,锤炼完善的人格,铸造应对复杂环境的定力,养成应对巨大压力的能力,这样一个人在事业和人生的道路上才会更加顺利,人生才会更加从容、自如和幸福。(34.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1题.《论语》中讲“静而后能安”,意思就是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安宁。(50.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2题.北宋儒学大家周敦颐的《周子通书》中讲:“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意思是动与静相辅相成,互为其根本,这样才能保证生命生生不息、良性循环的发展。(50.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1题.《围炉夜话》中“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的意思是在平淡之中与人的交往才能长久,在平静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就像延长了一样。(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2题.宋代道家学者白玉瞻在《海琼白真人语录》中讲到:“至道之要,至静以宁其神”,“至静”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到达平静到极致的地步。(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3题.“造化之精,性天之妙,唯静观者知之,唯静养者契之”出自宋代吕坤的《呻吟语》。(34.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国学经典教材 国学第五册

第1课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第2课无违为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为政》) 第3课克己复礼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刚、毅、木、讷进仁”(《子路》) 第4课人以为己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价》)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第5课推己及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敏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第6课不违和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述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第7课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呼?”(《宪问》) 第8课信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 第9课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公冶长》)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第10课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第二课基础知识

第二课基础知识:姓名: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的时间是(),发动者是(),帮凶是()。 2.英法两国分别以()和()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特权的条约是();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制造者(两个强盗)是(),时间是(),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5.()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由()、()、()三园组成。 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获利最多的国家是(),这个国家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7.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 9.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一带深入到()地区。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二课基础知识:姓名: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的时间是(),发动者是(),帮凶是()。 2.英法两国分别以()和()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特权的条约是();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条约是();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制造者(两个强盗)是(),时间是(),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5.()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由()、()、()三园组成。 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获利最多的国家是(),这个国家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7.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 9.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一带深入到()地区。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克己复礼课后练习汇编

《克己复礼》课后练习 译: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译:如果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不会 译: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总是努力去探求所知。 译: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的关键? 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17.11 )子曰: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礼”与“仁”之间的关系。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4题。(7分) (甲)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 学习-----好资料 学习-----好资料 班级: 姓名: *背诵 12.1 > 3.1、16.2、13.3 章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礼乐征伐( ) 2 . 旧谷既没.( ) 3 .盖阙如也( 4. 期可已矣( ) 5 . 食夫稻,衣夫锦 ( )( ) 、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对其释义 1. 周监于二代 通 ,释义 2. 五世希不失矣 通 ,释义 3. 则民无所错手足 通 ,释义 4. 女安,则为之 通 ,释义 5. 其为人也孝弟 通 ,释义 三 、 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并解释 1. 觚不觚. 2 .子将奚先. 3 .必也正名乎 4. 故君子名 之必可言也 5 .君君,臣臣 6 .衣夫锦 四 、 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 1.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 八佾舞于庭 3 .未之有也 4. 曾是以为孝乎 5 奚其正 6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五、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 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落空。 C.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D.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国学第3课-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上课讲义

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 一、衣冠上國今猶在——漢服簡介 何谓华夏 ◆有服饰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是谓“夏”,华夏就是指我们这个服饰盛美、礼仪优雅高尚 的民族。华夏民族(汉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通常用华夏和中华指代中国文明。◆《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代, 古老华夏的服饰就已经相当有规模了。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意义就更不寻常。到了周代,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汉族还没形成,但华夏文明已经郁郁葱葱。 何谓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虽然汉服在各朝各代有所不同,但是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 格(交领右衽)是一样的,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汉服传承了数千年岁月,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辉煌。 ◆周时的服制规矩深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从此后无论服装如何千变万化,关键 的要素始终都保持不变。那就是: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 汉服特点 ◆交领右衽 左领压右领是有对别人的尊重,体现了我华夏泱泱大国是礼仪之邦的含义。 ◆无扣结缨 ◆不用扣子,两根细细的带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结缨” 汉服制式 ◆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后来因为方便的需要,衣裳慢慢连成一体。 然而后世男子的最高级别礼服一直是衣裳制的;一体式的大多是常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礼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自然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周制昏服 ◆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都是隆重的礼服,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就是女子的常 服——襦裙。襦裙模式一直保留到近代。大概因为人类社会中美的主要承担者都是女性的缘故,上襦下裙才利于搭配组合。 ◆普通中腰襦裙——盛唐以后,裙腰才慢慢降低。下图是《大宋提刑官》里英姑穿 的宋代襦裙剧照。这部古装剧的服饰还是很严谨的。不但头上没有插扇子、筷子、鸡毛掸子,而且也不是单纯追求视觉华丽,它比较忠实地还原了宋代服饰崇尚简朴清淡的风格。 钗钿礼衣——(左图)唐代盛装。汉服传统中女子的礼服一般是深衣,寓意女子德贵专一。但唐代比较例外,襦裙大发展的唐代,襦裙制的钗钿礼衣是很隆重的礼服了。钗钿礼衣是很多层的礼服,后来日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日本皇室的专用礼服“和服十二单”。 ◆上下连裳 ◆上下连裳,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 样式。 ◆上下连裳最典型的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最新《克己复礼》教案-

《克己复礼》教案- 《克己复礼》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 、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明确各章基本观点。 2、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3、背诵12.1、3.1、16.2、13.3章。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2、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3、研讨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诵读式、整理式。

学习方式:诵读、归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解读各章内容(字、词、句)并加以评析。 (一)重点字词句: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

国学第九册第三课教案

国学第九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道与自然第3课道无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惚hū、恍huǎng、窈yǎo、冥míng、甫fǔ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3.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2.熟读成诵。 3.重点理解“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等词句。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简介 这一课内容选自《道德经》中的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 二、诵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对于不认识和易错的字重点强调,标准拼音,要求学生注意停顿。 2.学生跟着音频试读课文,提醒他们要注意上述的停顿,体会全文的节奏。

3.学生练读课文,自由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进一步熟悉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对照译文理解课文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2.重点字词解释 ①、孔:甚,大。 ②、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③、容:运作、形态。 ④、恍惚:仿佛、不清楚。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克己复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 1、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明确各章基本观点。 2、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3、背诵12.1、3.1、16.2、13.3章。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1、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2、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3、研讨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诵读式、整理式。 学习方式:诵读、归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解读各章内容(字、词、句)并加以评析。 (一)重点字词句: ①非礼:不合礼节[古义];调戏(妇女)[今义] ②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③觚不觚:前者:名词,一种饮酒器。后者:动词,像个觚。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找春天》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找春天》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易读错的字 冲出(chōng)棉袄(ǎo)遮掩(zhē) 嫩芽(nèn)解冻(jiě)触到(chù) 二、易写错的字 “寻”的上部是“彐”,第二笔右边不露头; “柳”的右部是“卯”,不要漏写第三笔撇; “荡”是上下结构,第七笔”ㄋ”一笔写成。 三、我会写 冲(冲出冲动)寻(寻找寻问) 姑(姑姑姑娘)娘(姑娘大娘) 吐(吞吐吐出)柳(柳树柳枝) 荡(荡起荡秋千)桃(桃树桃花) 杏(杏花杏子) 四、近义词 探—伸触—碰寻找—寻觅 害羞—羞涩仔细—认真解冻—融化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五、反义词 害羞—大方仔细—马虎 六、多音字 藏cáng (躲藏)zàng(宝藏) 冲chōng (冲出)chòng(冲着) 奔bēn (奔跑)bèn (投奔) 七、词语搭配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寻找春天 一朵野花一个音符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 仔细地找 八、好句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九、课文分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十、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春天像小姑娘,她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嫩绿的眉毛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熟练地弹奏着动人的音乐,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第一句话中,“探”字把“小草”写活了,“眉毛”写出了春天的生机。朗读时把小草当成一个调皮的孩子,用上扬的语调把春天灵动的气息读出来。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基础知识纲要

第二课“克己复礼”知识点整理 基本要求: 1、背诵篇章:背诵12.1、3.1、16.2章和13.3章。 2、重点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敏”、“希”、“阙如”、“奚”、“鲜”、“期”。 3、掌握短语“克己复礼”、“郁郁乎文哉”、“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天下有道”、“名正言顺”、“犯上作乱”等。 练习:一、给下列划线词注音: 八佾( ) 先生馔( ) 周监于( ) 庶人( ) 食夫稻( ) 阙如( ) 觚不觚( ) 钻燧( ) 子之迂( ) 既没( ) 虽有粟( ) 孝弟( ) 三年之丧( ) 期可已矣( )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周监于二代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 2、五世希不失矣: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 3、则民无所错手足: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 4、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 5、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释作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划线词活用的类型,并解释) 1、非礼勿视:活用方式解释

2、觚不觚:活用方式解释 3、子将奚先活用方式解释 4、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5、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活用方式解释 6、衣夫锦活用方式解释 7、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 8、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活用方式解释 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为 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曾是以为孝乎 三年不为乐 为政以德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第二课房地产基础知识

房地产基础知识培训 一、房地产的概念 ▲房地产的含义: 房地产具体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地上的附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又称不动产,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两者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包括:a) 土地。 b) 建筑物及地上附着物。 c) 房地产物权。 注:房地产物权除所有权外,还有所有权衍生的租赁权、抵押权、土地使用权、地役权、典当权等。 ▲房产、地产两者间的关系及差异 房产指各种明确了权属关系的房屋以及与之相连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地产是指明确了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既包括住宅或非住宅附着物的土地(以及各地段),又包括已开发和待开发土地。我国的地产是指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权。 二、房地产的特征 ▲房地产的自然特征 a) 位置的固定性;b) 使用的耐久性; c) 资源的有限性;d) 物业的差异性。 ▲房地产的经济特征 a) 生产周期b) 资金密集性c) 相互影响性 d) 易受政策限制性e) 房地产的增值性 注:房地产增值就是房地产价值在较长时间序列上呈不断上升趋势的规律。其主要归功于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 三、房地产的类型 按用途划分:a) 居住房地产b) 商业房地产c) 旅游房地产 d) 工业房地产e) 农业房地产

房地产住宅的层数划分的规定: 低层住宅为1-3层多层住宅为4-6层 小高层住宅为7-11层中高层住宅为12-16层 16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建筑层高分类: 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 (1)、低层建筑:1-3层。 (2)、多层建筑:4-6层。 (3)、中高层建筑:7-9层。 (4)、高层建筑: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4m的建筑。 (5)、超高层建筑:l00m以上的建筑物。 房地产土地的使用年限是如何确定的?凡与省市规划国土局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的用地,其土地使用年限按国家规定执行。 即:居住用地七十年;工业用地五十年;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 综合用地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三、房屋建筑结构分类标准 编 号 名称类型内容 1钢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钢材料建造的,包括悬索结构。 2钢、钢筋混 凝土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钢、钢筋混凝上建造的。如一幢房屋一部分梁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架建造 3钢筋混凝土 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钢筋混凝上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开板等先进施工方法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4混合结构承重的主要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的。如一幢房屋的梁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木材制造,住是用钢筋混凝

《论语》克己复礼 教案

克己复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背诵12.1、3.1、16.2章和13.3章部分内容;重点掌握“敏”等词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归”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 深刻的领会孔子所提出的礼与仁、礼与孝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理解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说说孔子提出礼和仁的关系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12.1、3.1、16.2章和13.3章部分内容;重点掌握“敏”等词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归”等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理解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较深刻的领会孔子所提出的礼与仁、礼与孝的含义. 教学设想 在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本,并积累重点字词,同时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评析和归纳要义,并用练习加以巩固和强化,最终明白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教学方法 以串讲为主,辅以讨论和争辩.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问:“克己复礼”的含义?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 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补充: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问题:孔子提倡“克己复礼”的原因?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 (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是诸侯有私欲所造成。大国、强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于是便有了不顾礼义的侵吞兼并。在此基础上,便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拒绝向周王室依礼进贡。有一位周天子,就是因为讨伐拒不进贡的楚

第2课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第2课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课程描述: 本课详细讲解了使用Photoshop处理图像时,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另外还讲解了在Photoshop中获取图像的方法。学员要重点掌握图像文件的模式、格式等知识,并能够根据图像处理需要,灵活应用图像文件来完成设计任务。 本课知识点: 图像的基本知识 图像的色彩模式和常用格式 获取图像的方法 课时:2 讲课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的讲解 (二)本次课程具体内容的讲解 第1节图像的基本知识 课时:1 操作要点: 1.像素的概念 在Photoshop CS中,像素是图像的基本单位。图像是由许多个小方块组成的,每一个小方块就是一个像素,每一个像素只显示一种颜色。它们都有自己明确的位置和色彩数值,即这些小方块的颜色和位置决定该图像所呈现的样子。当文件包含的像素越多,文件量就越大,图像品质就越好,如下图所示。

像素构成的图像放大后的效果 2.位图和矢量图 图像文件可以分为两大类: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图像。位图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小方块组成的,每一个小方块称为像素,每一个像素有一个明确的颜色。位图与分辨率有关,如果以较大的倍数放大显示图像,或以过低的分辨率打印图像,图像就会出现锯齿状的边缘,并且会丢失细节,如下图所示。 位图图像放大后的效果 矢量图是由各种线条及曲线或是文字组合而成,它以数学的矢量方式来记录图像内容,矢量图像中的图形元素称为对象,每个对象都是独立的,具有各自的属性。矢量图与分辨率无关,可以将它缩放到任意大小,其清晰度不变,也不会出现锯齿状的边缘。在任何分辨率下显示或打印,都不会损失细节,如下图所示。矢量图的文件所占的容量较少,但这种图像的缺点是不易制作色调丰富的图像,而且绘制出来的图形无法像位图那样精确地描绘各种绚丽的景象。 矢量图像放大后的效果 3.分辨率 分辨率是用于描述图像文件信息的术语。在Photoshop CS 中,图像上每单位长度所能显示的像素数目,称为图像的分辨率,其单位为像素/英寸或是像素/厘米。 图像分辨率是图像中每单位长度所含有的像素数的多少。高分辨率的图像比相同尺寸的低分辨率的图像包含的像素多。图像中的像素点越小越密,越能表现出图像色调的细节变化。下图所示为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效果。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国学传统文化课堂课教案国学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国学是传统文化吗国学传统文化宣传画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

高中语文《二克己复礼》36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克己复礼 【教学目标】 1、能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能掌握孔子运用周礼的目的:恢复等级秩序; 3、能理解“礼”与“仁”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能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能掌握孔子运用周礼的目的:恢复等级秩序; 【教学难点】 2、能理解“礼”与“仁”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 《论语》本身无特意的编排顺序,是教材编者将其中的几则选出,合并成一个专题。因此这些条目显得无序、杂乱,需要授课者对其进行再次加工。考虑到授课课时为1课时,必须有所挑选,不能面面俱到,因此选择最重要的“礼”字切入,从“周礼”讲起,到孔子践行周礼的目的,孔子对周礼的继承和发展,最后深入到孔子“礼”的内核。内容不求多,但求清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论语>选读》当中的重要一篇

《克己复礼》。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谈起“礼”来是如痴如醉,毫不厌烦,《论语》中“礼”出现了大约75次。那老师就有一个问题了:什么是礼?结合大家的生活经历能不能谈谈你认为生活中的哪些行为、哪些做法是礼? 预设:懂礼貌(比如刚才一上课的时候我们互相问好)、结婚办丧事的礼仪、尊老爱幼的习惯、扶盲人过马路、吃饭要等长辈上桌、家里最年长的坐最上位…… 二、礼之用 礼是约定俗成的,是不需要明文规定大家就默认的行为准则。那我们现在说的礼和孔子所讲的克己复礼的礼是同一回事吗? 当然不是,他们确实有一些关联,比如我们今天的一些礼也是从孔子那继承来的,但有一些已经被去除掉了,根据情况呢还有一些补充。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今天的礼已经有了新的含义。今天讲“礼”,是作为“法”的补充,是人们用于自律的道德标准,而在孔子时代,“礼”扮演着近似于“法”重要角色,来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当然,礼不是孔子自己创作的,他有一个具体的学习对象就是周礼,他称赞周礼是“郁郁乎”“文哉” 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解释郁郁乎、文:文采丰富的样子、完美) 【朗读,无限思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