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茧中钻出了蚕蛾》精品教案3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2.5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2.5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2、蛾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因此我们把它称作蚕蛾。

3、雄蚕蛾不断地扇动双翅、打转,寻找雌蚕蛾。

雌蚕蛾不断放出信息素(身体分泌的物质,通过嗅觉器官察觉),吸引雄蚕蛾。

4、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配,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蚕蛾就可产下受精卵。

产卵可持续2~3天。

一只雌蚕蛾可产400~500粒蚕卵。

5、蚕蛾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

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

观察结果:蚕蛹变成了蚕蛾,蚕蛾会交尾、产卵。

播放视频《蚕蛾产卵》探索二:观察蚕蛾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蚕蛾》观察记录:1、蚕蛾的形态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两对翅膀,前翅呈三角形,后翅呈圆形。

两对翅膀较小,已失去飞行能力。

头部长着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触角呈羽状。

口器退化,不进食。

蚕蛾的胸部共有三对胸足,足的前端有爪。

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观察结果: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各部分都有重要器官。

2、蚕蛾的运动和进食情况(1)蚕蛾的运动方式:用足在地面爬行,不能用翅膀飞行。

(2)蚕蛾的进食情况:蚕蛾不吃任何食物。

3、区别雄蛾和雌蛾播放视频《区别雄蛾和雌蛾》,课件出示小结事物档案馆:触角播放视频:《神奇的触角》小结:触角像“天线”一样,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

探索三:比较蚕蛾与蚕蛹的外部特征课件出示观察方法、观察现象、观察分析,观察结果:蚕蛾和蚕蛹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

研讨探究研讨一:哪些动物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研讨二: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播放视频《蚕蛾》蚕蛾羽化钻出蚕茧后,体型小的雄蚕蛾就开始不断地扇动双翅、原地打转,而体型大的雌蚕蛾则分泌出某些物质。

随后雌蚕蛾和雄蚕蛾尾部相交在一起,3~4小时后,雌蚕蛾就产下受精卵。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拓展延伸拓展1: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拓展2:为什么昆虫长不大播放视频《为什么昆虫长不大》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答案】C
【解析】【解答】子叶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包括胚和种皮,其中胚是发育成新的生命的结构,子叶是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种皮可以保护种子内部的结构。
5.下列动物中不是产卵繁殖的是( )。
A.鸡 B.青蛙 C.老鼠
【答案】C
【解析】【解答】A、鸡是卵生动物。不符合题意。
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
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7.豌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豌豆幼苗的是( )。
A.种皮 B.胚 C.胚芽 D.子叶
【答案】B
【解析】【解答】种皮保护胚和胚乳,胚由受精卵发育,长成幼苗。
故答案为:B。
【分析】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
【答案】B
【解析】【解答】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
观察结果:蚕蛹变成了蚕蛾,蚕蛾会交尾、产卵。
蛹羽化成蚕蛾后,破茧而出。蚕蛾的口器退化,不能咬破蚕茧,那么它是怎样从茧中钻出来的呢?原来蚕蛾是借助了一种棕红色的碱性液汁破茧而出的。蚕蛾先吐出这种液汁,使粘着蚕丝的丝胶溶解,然后用头和足把丝拨开,形成一个圆洞,这样蚕蛾一个小洞出现;蚕蛾口器分泌液体,软化茧层;蚕蛾从蚕茧中破茧而出;雌雄蚕蛾交尾的现象。交尾也称为交配;雌性蚕蛾产卵的场景;所有蚕蛛活动的全景图。有些蚕蛾正在交配,有些蚕娥在产卵,有些蚕娥已死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观察分析:(1)蚕蛹在蚕茧里待上10~15天后,茧里钻出了蛾子。

茧上的洞是蚕蛾钻出时留下的。

(2)蛾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因此我们把它称作蚕蛾。

(3)雄蚕蛾不断地扇动双翅、打转,寻找雌蚕蛾。

雌蚕蛾不断放出信息素(身体分泌的物质,通过嗅觉器官察觉),吸引雄蚕蛾。

(4)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配,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蚕蛾就可产下受精卵。

产卵可持续2~3天。

一只雌蚕蛾可产400~500粒蚕卵。

(5)蚕蛾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

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

观察结果:蚕蛹变成了蚕蛾,蚕蛾会交尾、产卵。

探索二:观察蚕蛾。

蚕蛾是不是蚕蛹变成的呢?我们来仔细观察蚕蛾,找找它和蚕蛹有没有关系。

展示蚕蛾图片,提出问题(1)蚕蛾吃什么?(2)雌蛾与雄蛾有什么不同?(3)蚕蛾的身体是怎样的?1.蚕蛾的形态。

观察准备:蚕蛾、放大镜。

观察方法:先观察蚕蛾身体的组成部分,再观察各部分器官。

观察记录:蚕蛾的形态。

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蚕蛾》1.蚕蛾的形态准备观察材料,并完成观察。

观看视频了解蚕蛾的身体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蚕蛾的身体特征和行为活动,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记录的习惯。

(1)蚕蛾全身披着白色的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以及口器,但口器已退化,不再进食。

(3)胸部:有3对足、2对翅膀,翅膀短小,不能飞行。

(4)腹部: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2.蚕蛾的运动和进食情况。

(1)蚕蛾的运动方式:用足在地面爬行,不能用翅膀飞行。

(2)蚕蛾的进食情况:蚕蛾不吃任何食物。

3.区别雄蛾和雌蛾。

播放视频《蚕蛾怎么分辨公母》观察结果: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各部分都有重要器官。

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

蚕蛾是昆虫的一种。

科学词汇:蚕蛾是蚕的成虫,全身披着白色鳞毛。

头部小,复眼一对,一对触角呈羽毛状,口器退化,不能吃食物。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由于人工长期饲养,飞行能力退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主要内容是关于蚕蛾的生命过程和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通过观察蚕蛾和蚕蛹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蚕蛾是蚕的成虫,了解蚕蛾的形态特征和生命繁殖方式。

本课需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指导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2. 知道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3. 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

4. 能够基于观察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

5. 愿意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6. 敢于表达观察所得,乐于分享观察蚕蛾生命过程的收获。

7. 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教学难点: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前几课学习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描写有一定的能力,但在科学推理和结构联系方面可能还需要指导和引导。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景导入、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画图描述等。

通过实践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1. 蚕蛾和蚕蛹的标本或图片。

2. 绘制蚕蛾的形态特征板书。

七、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教师展示一张蚕蛾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而来的。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蚕蛾是怎么来的吗?”“蚕蛾长得什么样?”引发学生对蚕蛾的认知和好奇心。

2. 观察实验在观察实验环节,教师准备了蚕蛾和蚕蛹的标本或图片,并将它们放在观察台或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

小学科学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小学科学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小学科学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引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本篇教案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茧中钻出了蚕蛾》为例,设计了一节有趣的实践探究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蚕蛾的生命周期。

一、教学目标:1. 知道蚕蛾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卵、孵化、成长和变态。

2. 能够观察和描述蚕蛾的特征,包括体型、触角、翅膀等。

3. 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理解茧中钻出蚕蛾的过程。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

2. 蚕蛾的茧、放大镜、标本和实验工具。

3. 实验记录表和观察笔记本。

4. 合适的教学视频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蚕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蚕蛾的知识,并与他们分享相关的趣闻。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简要讲解蚕蛾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卵、孵化、成长和变态等阶段。

2. 对每个阶段进行适当的插图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引导学生思考蚕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和行为表现。

步骤三:实践探究(30分钟)1. 将蚕蛾的茧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仔细观察茧的外观和细节,并做出对茧中蚕蛾即将钻出的预测。

2. 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茧中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包括茧的颜色、形状等变化。

3.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预测蚕蛾即将钻出的时间,并在实验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4. 学生在等待茧中的蚕蛾钻出的过程中,根据实验记录和观察,探讨茧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展示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学生依次分享他们对茧中的观察结果和推理结论。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茧中蚕蛾钻出的过程和原因,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利用PPT、图片或实验视频,复习蚕蛾的完整生命周期,并强调蚕蛾在茧中钻出的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观察记录:蚕蛾的形态°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蚕蛾》1.蚕蛾的形态(1)蚕蛾全身披着白色的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以及口器,但口器已退化,不再进食°(3)胸部:有3对足、2对翅膀,翅膀短小,不能飞行°(4)腹部: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2.蚕蛾的运动和进食情况°(1)蚕蛾的运动方式:用足在地面爬行,不能用翅膀飞行°(2)蚕蛾的进食情况:蚕蛾不吃任何食物°3.区别雄蛾和雌蛾°播放视频《蚕蛾怎么分辨公母》观察结果: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各部分都有重要器官°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蚕蛾是昆虫的一种°科学词汇:蚕蛾是蚕的成虫,全身披着白色鳞毛°头部小,复眼一对,一对触角呈羽毛状,口器退化,不能吃食物°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由于人工长观看视频观看视频道蚕蛾的身体特征和行为活动,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记录的习惯°通过这一部分熟悉蚕蛾的运动和进食情况°通过这一部分知道通过什么可以分辨区别雄蛾和雌蛾°学生将探索部分发现的内容进行整理,把昆虫的共同特征进一步概括,并能在生活中找到与蚕蛾相似的动物,如期饲养,飞行能力退化°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两对或一对翅膀,也有没翅膀的°多数昆虫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发育阶段°常见的昆虫:蚕、蚂蚁、蜻蜓、蝴蝶等°探索三:比较蚕蛾与蚕蛹的外部特征°蚕蛾是不是蚕蛹变成的呢?我们来仔细观察蚕蛾,找找它和蚕蛹有没有关系°(1)蚕蛾的头、胸、腹部分别由蚕蛹的头、胸、腹三部分发育而来°(2)蚕蛹和蚕蛾的身体结构相同,蚕蛾是蚕蛹发育成长起来的°(3)蚕蛹和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蚕的成虫°蚂蚁、蝴蝶、蜻蜓等°引导学生梳理本课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能用科学词汇表达清楚°学生通过观察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逐渐确认蚕蛾是由蚕蛹发育而来的°这对学生认识蚕蛹和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等具有重要意义°3. 交流研讨研讨一:哪些动物形态结构和蚕蛾相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1)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蝗虫、螳螂等°(2)昆虫的共同特征:学生根据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对蚕蛾的形态熟悉了解后,把昆虫的共同特征进一步概括,并能在生活中找到与蚕蛾相似的动物,如蚂蚁、蝴蝶、蜻蜓等°以蝗虫为例,它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之一,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具有共同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两对翅膀(有的昆虫的翅退化)和三对足,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三个体段(头胸和度),头上有对触角°探索二: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观察发现:蚕蛾羽化钻出蚕茧后,体型小的雄蚕蛾就开始不断地扇动双翅、原地打转,寻找雌蚕蛾,而体型大的雌蚕蛾则不断放出信息素(身体分泌的物质,通过嗅觉器官察觉),吸引雄蚕蛾°随后雌蚕蛾和雄蚕蛾尾部相交在一起,雌雄蚕戴尾部相交实则是在进行交配,3~4小时后,雌蚕蛾就产下受精卵°雌蚕蛾产卵就是蚕蛾繁殖后代的行为°学生交流讨论通过之前的讲解和视频观看学习,学生可以初步判断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确认自己的判断°4.科学拓展拓展: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判断动物:蚂蚁、蜻蜓、蝴蝶、蝙蝠、蜂鸟、壁虎°判断:蚂蚁、蝴蝶、蜻蜓是昆虫°判断依据:蚂蚁、蝴蝶、蜻蜓都有头、胸、腹三学生根据昆虫的形态判断°学生通过判断活动进一步巩固昆虫的共同特征°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而蝙蝠和蜂鸟有一对足,壁虎有两对足°提问:蜘蛛是昆虫吗?播放视频《蜘蛛也是昆虫吗》教师点拨:蜘蛛不符合昆虫的基本特征,不是昆虫°学生交流判断°观看视频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蚕是昆虫,蚕和昆虫具有共同的特征°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 2.5 茧中钻出了蚕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茧中钻出了蚕蛾》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从而领悟到生命的神奇,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亮点:对于蚕蛾,部分同学有害怕的情绪°首先教师要理解他们,然后是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害怕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先是告诉他们这些蚕蛾对人没有危害,也不咬人,让他们先安心°然后我把蚕蛾轻轻放在自己手上,不做出任何反感动作,让学生建立起安全的意识°最教学反思。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全套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全套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全套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2.知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3.知道蚕蛾有雌雄之分。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知道蚕是昆虫,昆虫具有共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根据外部形态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

4,能基于对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5.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2.敢于表达、乐于分享观察蚕生命过程的收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难点:比较蚕蛹和蚕蛾的形态,推测蚕蛾与蚕蛹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蚕蛾、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蚕蛾破茧羽化的视频、教学课件。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呢?(预设:蚕茧破了一个洞;蚕茧里面钻出了蚕蛾;蚕茧变空了,里面有一些皮;……)2.讲解:蚕吐丝结茧后,经过10~15天,蚕茧中钻出了蚕蛾。

蚕蛾是蚕的成虫,也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3,揭题:蚕蛾长什么样?与蚕的幼虫和蛹相比,蚕蛾身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又有什么不同?它的生活习性发生了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蚕蛾。

(板书:茧中钻出了蚕蛾)【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发学生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告知学生茧中会钻出蚕蛾,明确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交流与蚕蛾有关的新发现1过渡:大家都有观察到蚕蛾破茧的过程吗?(预设:观察到了;没有,只看到已经出茧的蚕蛾;……)2.布置任务:请大家在组内交流这段时间观察到的有关蚕蛾的生命活动现象,达成一致意见后选出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蚕茧中钻出了蚕蛾》集体备课教案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蚕茧中钻出了蚕蛾》集体备课教案

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蚕茧中钻出了蚕蛾》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蚕茧中钻出了蚕蛾》这一课是2022-2023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蚕的发育过程,通过观察蚕茧中的蚕蛾,让学生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对于昆虫的发育过程可能了解不多,对于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更是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蚕的发育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发育过程,认识蚕蛾,掌握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蚕的发育过程,蚕蛾的特征。

2.难点: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蚕茧和蚕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蚕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发育过程。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蚕茧、蚕蛾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教材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3.作业:提前准备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蚕茧和蚕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呈现蚕茧中的蚕蛾,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蚕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发育过程,观察蚕蛾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蚕的发育过程和蚕蛾的特征。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茧中钻出了蚕蛾》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探索昆虫的变态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家蚕的生长过程、蚕蛾的特征、昆虫的变态过程等。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昆虫的变态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家蚕的发育过程和昆虫的变态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知道昆虫的变态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蚕的发育过程,昆虫的变态现象。

2.难点:昆虫的变态过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发现昆虫的变态现象。

2.实验法:进行蚕蛾孵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变态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家蚕的发育过程和昆虫的变态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家蚕的生长图片、视频、实验材料等。

2.学具:观察日记本、画笔、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家蚕的生长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家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蚕是如何生长的?它们经历了哪些变化?3.操练(10分钟)进行蚕蛾孵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昆虫的变态过程。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家蚕的变化。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蚕的发育过程和昆虫的变态现象。

讨论结束后,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的变态现象对它们有什么意义?人类如何保护昆虫?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蚕的发育过程和昆虫的变态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主题为“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材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实践,了解蚕的发育过程,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

但他们尚处于科学素养的培养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生动讲解,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观念。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发育过程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的发育过程,认识昆虫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蚕的发育过程,昆虫的主要特征。

2.难点:昆虫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

3.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蚕宝宝图片、昆虫标本等。

2.学具:放大镜、观察日记本、蚕宝宝饲养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宝宝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活习性。

提问:“你们知道蚕宝宝是如何变成蚕蛾的吗?”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讲解蚕的发育过程,展示昆虫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总结昆虫发育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蚕宝宝观察实验,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观察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昆虫发育过程中的内部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茧中钻出了蚕蛾》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以及蚕蛾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兴趣,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学习。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专业的科学术语和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知道蚕蛾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蚕的生长过程和蚕蛾的特征。

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和蚕蛾的特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蚕的生长过程和蚕蛾的图片,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一些蚕和蚕蛾的实物,用于观察和实验。

3.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和蚕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蚕的生长过程和蚕蛾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蚕和蚕蛾的实物,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蚕蛾的细节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蚕会变成蚕蛾?蚕蛾的生活习性是什么?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后思考和解答。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茧中钻出了蚕蛾》这一课是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昆虫的变态发育,理解昆虫幼虫和成虫的差异。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茧中钻出蚕蛾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掌握昆虫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昆虫生长发育方面,学生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昆虫生长发育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认识昆虫的幼虫和成虫阶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掌握昆虫生长发育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昆虫幼虫和成虫的差异。

2.难点:昆虫生长发育的特点,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昆虫的生长发育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理解昆虫生长发育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的课件,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2.实物材料:准备蚕的生长发育实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

3.教学视频:收集关于昆虫生长发育的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长发育。

2.呈现(10分钟)展示蚕的实物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蚕的幼虫和成虫阶段。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昆虫的幼虫和成虫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科学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小学科学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小学科学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学习蚕蛾从茧中钻出的过程,并理解该过程所涉及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对昆虫生长发育过程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蚕蛾从茧中钻出的过程。

2. 理解茧中钻出蚕蛾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彩纸、剪刀、胶水。

2. 茧、蚕、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是否见过蚕茧?”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引学生回忆上一课学到的蚕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蚕从鸡蛋孵化到成蛹的过程发生在哪里,提出蚕蛾从哪里钻出等问题。

2. 学习茧中钻出蚕蛾的过程(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茧,并告诉学生茧中有蚕蛾。

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观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茧上的细节。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茧中的活动是如何发生的,理解蚕蛾从茧中钻出的过程。

3. 实验(20分钟)教师示范茧中钻出蚕蛾的实验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小心地剪开茧的一部分,然后用放大镜观察细节。

学生观察后,尝试触碰茧的内部,了解蚕蛾是如何从茧中钻出。

4. 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蚕蛾如何在茧中钻出,茧的建造和钻出对蚕蛾生命的重要性。

5. 小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回顾和总结蚕蛾从茧中钻出的过程和相关的科学原理。

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并绘制观察图。

鼓励学生观察不同的昆虫,比较它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异同。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蚕桑园,实地观察蚕茧、蚕蛾和桑树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蚕蛾从茧中钻出的过程,并理解蚕蛾生命活动与茧的建造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锻炼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家庭作业,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加了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茧中钻出了蚕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蚕的生长变化过程不是很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蚕的生长图片或视频。

2.准备一些蚕茧,让学生观察。

3.准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变化。

2.呈现(5分钟)分发蚕茧,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蚕茧里有什么?”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打开蚕茧,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并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5.拓展(5分钟)讨论:为什么蚕会变成蚕蛾?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观察家里的宠物或植物,记录它们的变化,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卵 - 幼虫 - 蛹 - 成虫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共40分钟。

教学情境分析:在《茧中钻出了蚕蛾》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首先,我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蚕的生命周期。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科版
5.科学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认识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重点理解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例如:讲解蚕的幼虫期特点,如吃桑叶、蜕皮等;蛹期的外形特征,如何进入蛹期;成虫期蚕蛾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科版,本节课主要依据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共同特征》中第六课《茧中钻出了蚕蛾》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蚕的生命周期,认识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2.观察蚕茧,探讨蚕茧的形成与蚕蛾的关系。
3.通过实验观察,了解蚕蛾从茧中钻出的过程。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对于蚕茧和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感兴趣,讨论得十分热烈。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不够,可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把不懂的问题及时解决,以便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三年级下册的科学课上,我们探讨了《茧中钻出了蚕蛾》这一课。整体来看,学生们对蚕的生命周期和变态发育过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通过导入新课时的提问,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蚕和蚕茧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实物展示来解释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看到学生们专注的眼神,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是很有成效的。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科学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科学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4.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科学的情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了生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他们还学习过简单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能够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此外,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蚕的生命周期,对蚕蛾从茧中钻出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能够描述蚕蛾从茧中钻出的过程,并理解其生物学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探究蚕蛾的发育特点和茧的构造。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蚕蛾的生命周期视频和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提高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蚕蛾从茧中钻出的原因和过程。
3.授课时间:2课时(90分钟)
4.教学时数:9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茧中钻出的蚕蛾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过程。
2.科学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解释蚕蛾从茧中钻出的原因和过程。
3.科学communication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和观点。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蚕蛾生命周期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蚕蛾的生命周期、茧的构造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蚕蛾从茧中钻出的原因和过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教学设计2.5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目标】1.蚕蛹变成蚕蛾。

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2.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3.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教学准备】蚕蛾【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二、学习新课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

)(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

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

(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

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

)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

(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指导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2.知道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3.知道蚕是昆虫,昆虫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1.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

2.能够基于观察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科学态度1.愿意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2.敢于表达观察所得,乐于分享观察蚕蛾生命过程的收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难点:比较蚕蛹和蚕蛾的形态,推测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蛾破茧羽化视频、PPT等。

学生准备:蚕蛾破茧的照片或视频,蚕茧、蚕蛹、蚕蛾,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PPT出示蚕茧)孩子们,看,这是什么?前段时间我们的蚕宝宝结茧了,十多天过去了,从蚕茧里面爬出了什么呀?对,它叫做蚕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蚕蛾的样子和它的行为。

二、探索:蚕卵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1)孩子们,相信你们都仔细观察过蚕蛾是怎么从蚕茧中钻出来的,谁能详细的描述一下。

(可出示照片,视频等介绍)(2)(播放视频)孩子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描述的也很清楚,让我们看一段视频,重温一下蚕破茧的过程,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3)蚕蛾顽强地钻出蚕茧,完成了羽化成蛾的过程,钻出来以后它又做了什么呢?(4)(PPT出示交尾,产卵)刚才许多同学提到了蚕蛾的这些行为,有的行为我们认识,比如说产卵;那这种行为叫做什么呢?交尾(介绍交尾的功能)(5)小结: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干燥展开,蚕蛾振动双翅,不吃也不喝……2.观察蚕蛾。

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6.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将学会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
- 推荐阅读材料:
- 《蚕的一生》(科普读物)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分组讨论区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实验操作台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学生已经学习过蚕的生命周期知识,对蚕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蚕化蛾的阶段,进一步丰富对生命周期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通过观察蚕化蛾的过程,学生能够掌握生命周期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思考蚕的生命周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能够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要求学生阅读推荐的阅读材料,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蚕化蛾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 要求学生观看推荐的科普视频和纪录片,学习蚕的生命周期和蚕化蛾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 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蚕化蛾的过程,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 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蚕的生命周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茧中钻出了蚕蛾》教案
课题茧中钻出了蚕蛾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3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2.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3.蚕蛾有雌雄之分。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蚕是昆虫,昆虫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
1.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

3. 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

4.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5. 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

科学态度
1.愿意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蛾,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神奇。

2.敢于表达、乐于分享观察蚕生命过程的收获。

重点 1.观察蚕蛾的生命活动现象
2.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当看到下面两张图片的时候,你会联想到哪个成语?(展示图片)
点拨:
飞蛾对光源如此着迷,是被光源弄得失去了方向。

2、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蛾是从哪里来的?
提醒学生从蚕蛾着手,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3.蚕的一生已经经历了卵、幼虫、蛹不同的生命形
态。

蛾是蚕的成虫,是蚕的一生中最后一个阶段。

蚕吐丝结茧十多天,蚕蛾就从茧中钻了出来。

蚕蛾
长的什么样子?与蚕的幼虫和蛹相比,蚕蛾的生活
习性发生了什么变化?看题回答:飞
蛾扑火
思考
让学生知道蚕
蛾是蚕生命历程
的最后一个阶
段。

讲授新课一、探索1:交流新发现
1、自从蚕结茧化蛹之后,你又有哪些新的观察?【提示】
①蚕茧的一部分变薄、有一小洞出现。

②蚕蛾口器分泌液体,软化茧层, 从而破茧而出。

③蚕蛾从蚕茧中出来。

④雌雄蚕蛾交尾(交配)。

⑤雌性蚕蛾产卵。

⑥有些蚕蛾正在交配,有些蚕蛾在产卵,有些蚕蛾交流新发现交流蚕蛹到蚕蛾
的观察新发现
已死亡。

2、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
【提示】
蚕蛾的交配与产卵与繁殖后代有关。

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尾,一般交尾3~4 小时后,雌蛾就会产下受精卵。

蚕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雌蛾可产400~500 粒卵,产卵后不久它们就会相继死去。

3、蚕蛾出来,蚕茧变空,里面有蛹的表皮是怎么回事?
【提示】
这是蚕的第6次蜕皮。

4、蚕第6次蜕皮的过程是怎样的?(展示示意图)
5、播放视频:蚕蛾破茧羽化
二、探索2:观察蚕蛾
1、引导学生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蚕蛾的样子。

(1)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翅膀和三对足。

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

(展示示意图)
(2)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羽状触角;口器退化,无法进食。

(展示示意图)
(3)刚羽化的蚕蛾的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

两对翅,但短小,失去飞行能力。

(展示示意图)回答交流
观察思考推测
看示意图
看视频
观察
引导学生思考更
多的蚕蛾生命活
动现象
通过视频回顾蚕
蛹变蚕蛾的过程
描述蚕蛾的外形
特征
(4)蚕蛾的腹部也有体节和气门。

2、观察比较雄蛾和雌蛾有什么不同?
体型触角颜色爬行速度
雄蛾
雌蛾
【提示】
雄蛾的体型大,触角颜色是黑色,爬行速度快;雌
蛾的体型小,触角的颜色是灰色,爬行速度慢。

三、探索3:比较蚕蛾与蚕蛹的外形特征
1、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
能推测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可能是由蚕蛹的哪部分
发育来的吗?
(1)
提示:蚕蛹的头、胸、腹分别发育成了蚕蛾的头、
胸、腹。

(2)
提示:蚕蛹的翅、气门、体节分别发育成了蚕蛾的
翅、气门、体节。

(3)
比较
看示意图,听
老师讲
蚕蛾有雌雄之
分。

雌蛾和雄蛾
交配后,雌蛾产
卵繁殖后代。

能基于蚕蛾和蚕
蛹的观察比较,
推测蚕蛾身体各
部分结构与蚕蛹
的联系。

提示:蚕蛹的复眼发育成了蚕蛾的复眼。

2、用笔画出蚕蛾和蚕蛹的样子,标出相同的地方。

四、问题研讨
哪些动物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
蚂蚁、蜻蜓、蝴蝶等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它们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胸部长有翅膀和三对足。

有些昆虫的翅膀退化了。

五、课堂练习:判断题
1.蚕的一生共蜕皮6次。

2.蚕蛾有雄雌之分,雄蛾产完卵之后就会死亡。

3.蚕、蝴蝶、蛇等都是常见的昆虫。

4.蚕蛾和蚕蛹、蚕的幼虫一样都有气门。

5.蚕蛾的口器退化,不能吃东西。

6.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是一种变态虫。

六、拓展提高
你能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下面动物中哪些是昆虫吗?
提示学生:
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翅膀和三对足。

七、作业布置
观察周围的动物,说说哪些是昆虫。

学生画画
研讨交流
独立完成
判断回答
课后完成
用画图的方法描
述蚕蛾的外部形
态特征
能依据昆虫的共
同特征,认识更
多的昆虫。

检测知识掌握情

认识更多昆虫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
由蚕蛹发育来的;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
殖后代;蚕是昆虫,昆虫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

在科学探究中,能基于课前观察记录的信息,描述
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蚕
蛾的外部形态特征;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
和雌性蚕蛾;能基于蚕蛾和蚕蛹的观察比较,推测
总结课堂
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能依据昆虫的
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

板书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