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基础知识整理
自学考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00042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统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统计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认知工具。本课程就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统计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其分析计算内容较多,在考试命题中将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对各种数值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的方法,掌握对各种数值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概念,统计学的特点;掌握统计工作的过程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
统计学性质和特点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学中几个概念
三、考核要求
(一)统计学性质和特点
1、识记:统计概念、统计学特点。
2、理解:统计三种涵义关系。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统计工作过程
1、识记:统计工作四个阶段。
2、理解: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三)统计学中几个概念
1、识记: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变量概念。
2、理解: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转换关系;标志与指标的区别;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区别。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r ( B )。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O D.等于1
2.统计的基础功能是 ( C )。
A.咨询功能B.管理功能C.信息功能D.监督功能
3.样本平均数和全及总体平均数(B)。
A.前者是一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B.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一个确定值
C.两者都是确定值D.两者都是随机变量
4.某班学生英语成绩分别是65分、72分、85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
5.在评比东部沿海省份之间社会经济状况时,将这些省份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属于 ( C )。
A.总量指标的时期数列B.总量指标的时点数列
C.相对指标动态数列D.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6.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 )。
A.时间和指标值B.变量和次数C.时间和次数D.主词和宾词
7.某连续变量小组分为五组:第一组为10—20,第二组为20—30,第三组为30—40,第四组为40—50,第五组为50以上。依据习惯上规定( B )。
A.20在第一组B.30在第三组C.40在第三组D.50在第四组
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C)。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B.为了应用数理统计
C.根据样本指标的数值来推断总体指标的数值 D.为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9.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相加的是(A)。
A.时期数列B.间断时点数列C.平均数动态数列D.相对数动态数列
10.目前,我国将个体户归为 ( D )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
统计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1章绪论
1、统计的含义
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P3
数量性
具体性
综合性
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
总体与总体单位P10: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标志、变异与变量P10: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变异:总体单位之间品质和数量上的差异,即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
连续型: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
离散型: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
指标与标志P11
(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区别: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问题,没有用文字回答问题的指标。而标志既有反映数量也有反映品质.
第2章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P13
含义: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地位: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一环
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P13-14
一、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
二、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
三、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普查P14:
含义: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优缺点:,适用场合:主要用于一些重要项目呢的调查,如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和库存普查等;
社会学与社会经济统计
社会学与社会经济统计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主要以社会现象、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等为研究对象,而社会经济统计则是一门研究经济
与社会的定量分析方法学科。二者虽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研究人类社会,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包括政治、文化、心理等方面,其
中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经济问题研究中,社会学常涉
及到一些重要的经济社会问题,例如人口增长、就业问题、社会
分配、社会阶层等。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社会学家不仅关注经
济本身的运行规律,而且关注其背后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
会结构等因素。他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现象,为经济问题的
解决、社会发展的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而在社会经济统计方面,经济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也是其研究
重点。社会经济统计通常采用定量化的方法,例如对社会经济数
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展示等,以达到更好地认识社会经济
现象、评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预测未来的目的。此外,社会经
济统计还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例如通过对人均收入、贫困程度、物价水平、社会流动性等指标进行分析,来为政府和
社会提供可靠的调研数据和决策依据。
正因为社会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此之多的交叉点,两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人类社会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支持。比如,在经济治理方面,我们需要整合社会学、经济学和社会经济统计的知识,以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经济决策;在就业问题上,我们也需要社会学和社会经济统计的力量,以掌握就业市场情况、预测就业变化状况、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等等。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
第⼀章绪论
统计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进⾏核算和分析,是⼈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描述和分析的⼀种计量活动。
统计的三层含义: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搜集、整理、分析的⼯作的总称,是⼀种社会调研活动
统计资料:是统计⼯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字资料等。
统计学:是研究⼤量社会现象(经济)的总体⽅⾯的⽅法论科学
三者关系: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统计⼯作和统计数据是⼯作和⼯作成果关系。
统计⼯作过程(统计⼯作的基本环节):
1.统计设计(准备阶段)设计⽅案、指标体系、分类⽬录等
2.统计调查(调查阶段)收集和占有统计资料
3.统计整理(整理阶段)分布数列、次数分布等加⼯资料(承上启下)
4.统计分析(分析阶段)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等
5.统计的表现与运⽤(⼯作总结)
统计研究的基本⽅法:1.⼤量观察法2.综合指标法3.统计分组法4.归纳推理法5.统计模型
社会统计学的特点
1、数量性: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
2、总体性: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
3、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不是抽象的量。
4、变异性:总体中各单位的数值表现存在差异
5、不确定性:是在现有的统计资料基础上或样本数据基础上进⾏阶段性分析,所获得的结论不确定
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统计学中⼏个基本概念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和经济现象的统计学科,它旨在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揭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征。在现代社会,社会经济统计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学术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文将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其核心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
首先,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
的收集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础,它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收集。定量数据是指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数据,如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等;定性数据是指无法用数字来表示的数据,如性别、民族等。数据的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清洗,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分析是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研究,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数据的解释是指根据分析结果,对数据所反映的社会和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为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样本调查、抽样调查、指标体系等。样
本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以此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抽样调查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指标体系是指用于描述和衡量社会和经济现象的一套指标体系,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失业率等。这些核心概念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至关重要。
最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指通过对
数据的整理、分类和汇总,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概括,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推断统计是指根据样本的统计特征,推断总体的统计特征,如利用样本平均数推断总体平均数。这些方法为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对于揭示社会和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和经济现象的学科,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各种社会和经济数据,来揭示社会和经济规律,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是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重要
前提。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首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的核心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
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素材,没有数据就没有统计学。因此,我
们需要通过各种调查、抽样和观察方法来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
行整理和分类,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对于统计分析的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需要
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强调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收集到的
数据需要经过统计分析,揭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统计分析的方法
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统计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数据
进行概括和推断,帮助我们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同时,我
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将统计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找出数据背后的含义和价值,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强调数据的应用和推广。统计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和经济现象,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同时,我们还需要推广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大众的统计素养,增强他们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课件
主讲 农加辉
2006年2月26日
1
建议教学参考书或资料
[1]黄良文主编:《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国统计出版社; [2]陈允明主编《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中国人大出版社; [3]宋文力 胡 波编著《统计学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4] 邱 东 主编《国民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stats.gov.cn/
3.未来统计的发展趋: 在统计数据收集环节上,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各种 统计调查方法配合使用。 在统计数据处理环节上 ,由纸介质发展为电子介质,由单纯的数字或文字记 录形式发展为图象、声音、文字和数字的多媒体形式。 在统计数据分析环节上,开发和利用统计数据的各种分析推断方法及其软件 3 层出不穷。
3.要根据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22
四、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分组体系 统计分组体系:是指根据条件任务与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 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的体系。 (一)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 1.简单分组:是指对同一总体只按照一种标志进行的分组。
文科300 理科700
男生600 女生400
年龄?
18岁 19岁 20岁 21岁
(四)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 套指标。
社会统计学的哲理基础
社会统计学的哲理基础
社会统计学是研究人口、社会及经济现象的科学,它基于一定的哲理基础。这些哲理基础不仅是社会统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基础,也是社会统计学研究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本文将探讨社会统计学的哲理基础,并解释其在社会统计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统计学的哲理基础之一是客观性原则。社会统计学强调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即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统计学研究时应坚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这样才能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实际研究中,社会统计学家通过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尽力消除个人主观意识的干扰,从而得出客观可信的结论。
社会统计学的哲理基础之二是全面性原则。社会统计学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因此必须全面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获取准确的研究结论。全面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统计学研究时,不能仅凭个别案例或片面数据得出结论,而应该通过广泛的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对研究对象的误解和错误判断,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第三,社会统计学的哲理基础之三是可比性原则。社会统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比较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期的数据,
以了解其差异和变化趋势。可比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比较研究时,应该尽量采用相同或类似的研究方法和指标,以确保比较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真实可信的比较结论,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社会统计学的哲理基础之四是跨学科性原则。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需要借鉴和整合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跨学科性原则要求社会统计学家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研究能力,能够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社会统计学研究中。只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为社会发展和问题解决提供更科学的建议和方案。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
第一篇:《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概括总结
统计的研究对象、方法
统计
统计研究的特点
统计的职能
统计工作
统计学
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
总体、总体单位(变换关系)
统计整理
指标
标志(关系、可转换)
统计分析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品质/数量标志
不变标志/可变标志
统计调查要求:准确、及时、完整
分类:全面调查/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调查、统计报表/专门调查(普查、重点、典型、抽样)、方法
方案:6w
组织形式:报表/普查/重点/典型/抽样调查
统计调查体系:
统计整理
内容:分组、汇总、编表
分组:作用(类型、比例关系、依存关系)
关键(选择分组标志)
分布数列:构成要素、组中值、频率、频数、累计次数分布
类型:钟形、U、J(反J)
统计表:从形式上:
从内容:
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结构、比例、比较、强度、动态相对数
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
说明:
1、x,f;
2、f,f/sigemaf;
3、f相等,
4、性质:
调和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说明:
1、m=xf,
2、m相同,
3、使用条件:
几何平均数:简单/加权
众数:上限/下限公式
中位数:上限/下限公式
关系:
标志变异指标:极差R
平均差
标准差(方差)
离散系数:标准差系数用途:当平均数相等且单位相同的情况下,直接用R、AD、sigema来比较;如果平均数不等或计量单位不同时,用离散系数来比较。
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时间数列
构成要素:t,a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时期/时点数列)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0004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对应关系来看,标志通常与()相同。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3.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4,这是()相对指标。
4.在+A的公式中,A称为()。
5.峰度是指次数分布曲线项峰的(),是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6.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平均数。
7.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的物量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实际上是
()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8.对一个确定的总体,抽选的样本可能个数与()和()有关。
9.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统计史上,将国势学派和图表学派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
3.学生按身高分组,适宜采用等距分组。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5.基尼系数的基本公式可转化为2(S1+S2+S3)。
6.对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
7.分段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Σ(Y-YC)2=最小值。
8.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9.在不重复抽样下,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可能的样本个数为Nn个。
10.根据每对x和y的等级计算结果ΣD2=0,说明x与y之间存在完全正相关。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1 统计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层涵义。
2 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以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为研究领域,以研究和阐明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为内容,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3 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4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独立的统计科学,并且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5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过程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6 统计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叫做总体,即总体。统计总体的特点: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7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相互转化)
8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例如某企业的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工业设备的种类、个人的性别、年龄、工种、工资等。总体单位和标志有关系,总体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它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9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特征的。它在实践中一般有两种理解:⑴反应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某种数量特征的概念⑵反应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统计指标有3个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
②特点:与其他统计调查方式相比有如下优点: • 规定范围内的各单位必须按期填报,保证了统计
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 由于调查内容、表式、时间都是统一规定的,这
就保证了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 • 由于定期报表制度要求各填报单位必须依据原始
记录进行填报,这就使统计资料的来源和准确性 有了可靠的基础。 • 定期统计报表由基层单位填报后,经所在地区、 所属部门的统计机构逐级汇总整理,可以满足各 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这些统Biblioteka Baidu资料的需要。
的总体作调查。 ④缺点:
只能提供宏观或某些微观数据,不能同时提供各 级领导机关所需的数据。
整理课件
④作用: • 对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而
又需要掌握全面数据时,只能进行抽样调 查;(破坏性检验产品质量、城乡居民家 庭收支情况调查。) • 对一些分散较广的小单位难于进行全面调 查时,适宜采用抽样调查,(工商户经营 情况调查) • 对全面调查结果的质量,可用抽样调查进 行检验、订正。
能过多。 • 编制填表说明,内容包括每个项目的涵义、计算
范围和方法、分类目录及应注意的事项等。
整理课件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如果
所要调查的现象是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时 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资料所属时期的长 短,如一月、一年,并且明确从何时起到 何时止。如果所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就要 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规定调查时间是为 了保证调查资料的准确性。 • 调查工作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包括搜 集资料到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 (尽可能缩短) • 确定调查工作期限,是为了保证资料的及 时性。
0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0042
习题汇总: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学可以分为()。
A.描述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B.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C.推断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答案:B
2.为了了解某地区商业企业的基本情况,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数据的是()。
A.经济类型
B.经营方式
C.销售收入
D.年盈利额是否超过100万元
答案:C
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品质数量的是()。
A.商品销售量
B.国民生产总值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月收入
答案:D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定序数据包含了定类数据和定量数据的全部信息
B.定类数据包含了定序数据的全部信息
C.定序数据与定类数据是平行的
D.定量数据包含了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的全部信息
答案:D
5.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答案:B
6.在下列叙述中,关于推断统计的描述是()。
A.一个饼图描述了某医院治疗的癌症类型,其中2%是肾癌,19%是乳腺癌
B.从一个果园中抽取36个橘子的样本,用该样本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C.一个大型城市在元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
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答案:B
7.性别的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A.定距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类尺度
D.定比尺度
答案:C
8.某人身高为“0”,表示没有这个人。因此,身高属于()。
A.列名尺度
B.顺序尺度
C.间隔尺度
D.比例尺度
答案:D
9.某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0”分,则成绩属于()。
A.列名尺度
B.顺序尺度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
(复习总要求:结合每章节后客观题和作为作业布置的计算题)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
1、统计的三个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P5
三个含义:统计工作(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三者关系:统计工作(活动),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基础;
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物。
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反过来指导统计实践。
2、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2、总体性3、具体性4、社会性
3、统计的作用(功能):1、信息功能2、咨询功能3、监督功能
4、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与工作过程.
统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哲学唯物辩证法、社会经济学、数学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及其他相关的方法
统计工作过程P10-11:(统计任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管
理),三个阶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其中各环
节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重点掌握内容:(能联系实际进行判断)
5、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P11—16
(1)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客观存在,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简称总体。
总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变异性(或差异性)
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2)标志与指标.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经济统计学原理
经济统计学原理
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的科学,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揭示经
济运行规律。它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基础,对于制定经济政策、评估经济发展状况和预测经济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经济统计学的第一步是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数据可以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
方式获得。例如,为了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以通过调查企业的生产情况、家庭的消费行为、政府的财政收支等来获得相关数据。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
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是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可以
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征。常用的数据描述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这些方法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匡助我们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三、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经济统计学还涉及到经济指标的计算和应用。经济指标是用来反映经济状况和
经济变化的量化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这些
指标可以匡助我们评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预测经济的趋势,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四、经济统计学的局限性
虽然经济统计学在经济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数据的采集和整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和偏差,这会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其次,经济统计学只能提供关于经济现象的定量信息,而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经济问题,如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就显得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统计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层涵义。
2 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以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为研究领域,以研究和阐明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为内容,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3 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4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独立的统计科学,并且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5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过程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6 统计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叫做总体,即总体。统计总体的特点: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7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相互转化)
8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例如某企业的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工业设备的种类、个人的性别、年龄、工种、工资等。总体单位和标志有关系,总体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它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9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特征的。它在实践中一般有两种理解:⑴反应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某种数量特征的概念⑵反应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统计指标有3个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11 统计指标的种类
1)统计指标按其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
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一般表示为总量指标、绝对数,它的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人口数、企业数、商品销售额等)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性质和数量关系,表明总体的内容构成、比例、发展变化速度和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表现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它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人口的性别构成、出生率、死亡率、物价、人口密度、职工平均工资、每亩粮食产量等)
2)统计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3)统计指标按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可分为考核指标和非考核指标
13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2)目的性(3)联系性(4)统一性(5)可比性
15 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全面统计报表
非全面调查包括: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以及非全面统计报表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带有连续性,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按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研究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多属于一次性调查,如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
4)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分为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和问卷法
16 课本38页与课本44页(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是我国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所谓抽样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被抽出来的这部分单位就叫做样本。
17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18 统计分组的概念: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个或几个标志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组内性质相同,组间性质差异)
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2)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19 分组标志的选择:就是要确定将统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标准和根据。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关键
20 统计分组的方法:
(1)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例如,人口按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籍贯等标志进行的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例如,人口按年龄分组,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钢铁企业按年产量分组,等等
(2)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叫简单分组;例如,人口按年龄分组,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钢铁企业按年产量分组,等等。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交叉(层叠)分组叫复合分组; 例如,将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再将各年级的学生按性别分组。
21 统计资料的汇总: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统计汇总技术: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逐级汇总:是按照一定的统计管理系统,由各级统计机构自下而上地逐级将调查资料汇总上报。
22组数和组距有密切的联系,组距大则组数少,组距小则组数多,两者呈反比例变化。23连续变量划分组限时,一般遵循“上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
24 有名数:将对比的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的计量单位结合使用,以表示事物的密度、普遍程度和强度等。
25算数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
26权数:权数在平均数的计算中起着权衡标志值对平均数影响程度大小的作用。若在分组数列中各组的权数完全相同时,此时采用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平均指标是一样的。
27 调和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因而也称倒数平均数。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对速度、比率等现象计算平均数,可以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
28 标志值的分布越分散,标志变异指标越大,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分布越集中,标志变异指标值越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29 全距的缺点: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准确测定标志变异情况。
30标准差系数:通常是用来比较两个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的标志变的程度的。
31 相关系数:是在直线相关条件下用以说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范围是—1到1。
22 抽样推断的特点:
1)抽样推断是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2)抽样推断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
3)抽样推断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的
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