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基础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0004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0004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对应关系来看,标志通常与()相同。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3.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4,这是()相对指标。

4.在+A的公式中,A称为()。

5.峰度是指次数分布曲线项峰的(),是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6.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平均数。

7.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的物量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实际上是()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8.对一个确定的总体,抽选的样本可能个数与()和()有关。

9.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统计史上,将国势学派和图表学派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

3.学生按身高分组,适宜采用等距分组。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5.基尼系数的基本公式可转化为2(S1+S2+S3)。

6.对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

7.分段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Σ(Y-YC)2=最小值。

8.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9.在不重复抽样下,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可能的样本个数为Nn个。

10.根据每对x和y的等级计算结果ΣD2=0,说明x与y之间存在完全正相关。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 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模型推断法 2.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A.复合分组B.层叠分组C.平行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体系 3.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A.1B.0.5C.0.25D.0 4.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 5.可变权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各个指数的A.同度量因素是变动的B.基期是变动的C.指数化因数是变动的D.时期是变动的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反映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指标总体系包括A.社会统计指标体系B.专题统计指标体系C.基层统计指标体系D.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E.科技统计指标体系 2.典型调查A.是一次性调查B.是专门组织的调查C.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D.调查单位是有意识地选取的 E.可用采访法取得资料 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月末商品库存额B.劳动生产率C.历年产值增加额D.年末固定资金额 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 4.重复抽样的特点是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 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 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 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 5.下列关系中,相关系数小于0的现象有A.产品产量与耗电量的关系B.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关系C.商品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D.纳税额与收入的关系 E.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的关系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要求: (1)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否则,酌情扣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r ( B )。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O D.等于12.统计的基础功能是 ( C )。

A.咨询功能B.管理功能C.信息功能D.监督功能3.样本平均数和全及总体平均数(B)。

A.前者是一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B.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一个确定值C.两者都是确定值D.两者都是随机变量4.某班学生英语成绩分别是65分、72分、85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D)。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5.在评比东部沿海省份之间社会经济状况时,将这些省份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动态数列属于 ( C )。

A.总量指标的时期数列B.总量指标的时点数列C.相对指标动态数列D.平均指标动态数列6.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 )。

A.时间和指标值B.变量和次数C.时间和次数D.主词和宾词7.某连续变量小组分为五组:第一组为10—20,第二组为20—30,第三组为30—40,第四组为40—50,第五组为50以上。

依据习惯上规定( B )。

A.20在第一组B.30在第三组C.40在第三组D.50在第四组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C)。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B.为了应用数理统计C.根据样本指标的数值来推断总体指标的数值 D.为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9.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相加的是(A)。

A.时期数列B.间断时点数列C.平均数动态数列D.相对数动态数列10.目前,我国将个体户归为 ( D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11.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A )。

A.国势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12.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D)。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标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指数13.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B)。

A.统计学B.统计活动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14.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 A )。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和经济现象的统计学科,它旨在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揭示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征。

在现代社会,社会经济统计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学术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其核心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

首先,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数据的收集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础,它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的收集。

定量数据是指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数据,如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等;定性数据是指无法用数字来表示的数据,如性别、民族等。

数据的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清洗,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数据的分析是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研究,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

数据的解释是指根据分析结果,对数据所反映的社会和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为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包括样本调查、抽样调查、指标体系等。

样本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以此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抽样调查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

指标体系是指用于描述和衡量社会和经济现象的一套指标体系,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失业率等。

这些核心概念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至关重要。

最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类和汇总,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概括,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推断统计是指根据样本的统计特征,推断总体的统计特征,如利用样本平均数推断总体平均数。

这些方法为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对于揭示社会和经济现象的规律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和经济现象的统计学科,它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核心概念包括样本调查、抽样调查、指标体系等,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统计学基础所有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基础所有知识点总结

统计学基础所有知识点总结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概率和变异性提供了工具和技术。

对于许多领域,包括商业、科学和社科,统计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率、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等。

我们还将讨论一些常见的统计学概念和技术,例如概率分布、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最后,我们将介绍一些统计学的应用,包括回归分析和数据挖掘。

1. 概率概率是统计学的基础。

它是用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在概率的世界中,我们用数值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个数值的范围在0和1之间。

0表示事件绝对不会发生,1表示事件一定会发生。

在介绍概率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率公式和概念,例如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

2.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用来总结和展示数据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了测量数据的中心趋势和数据的分散程度。

描述统计的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

3. 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从样本中获取信息来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

推断统计的技术包括了置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样本中获取关于总体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推断。

4. 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分布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了正态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等。

每一种概率分布都有自己的特征和性质,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应用。

5. 置信区间置信区间是用来描述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范围的一种方法。

置信区间是在统计的意义下对总体参数估计提供一个区间,该区间内的真实参数值具有一定的概率。

置信区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时所需要考虑的范围。

6.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用来进行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

它是用来检验总体假设的有效性的一种统计技术。

在假设检验中,我们对总体特征提出一个假设,然后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这一假设的有效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各章重点知识

社会经济统计学各章重点知识

《社会经济统计学》各种重点知识第二章1、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需研究事物的全体,它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

2、总体单位是指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它是所要统计的各种数量特征的承担者。

3、确定总体和总体单位,必须注意: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大量的、足够多的;总体与总体单位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4、标志是指用来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概念或名称。

5、标志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表示事物质的特征,一般用文字说明;数量标志表示事物量的特征,一般用数值说明6、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应该包括他的概念和数值。

7、指标按其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质量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8、指标按其功能和作用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描述指标是指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实状况和社会生产、生活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指标;评价指标是指用于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考核,以检查其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预警指标主要用于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并依据其指标值的变化,预报国民经济即将出现不平衡状态和突发事件,以及某些结构性障碍。

9、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指标群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0、变异是标志或指标具体表现的差异。

11、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变量值,亦即可变的数量标志或指标的不同取值。

12、定类尺度是指分组标志是对一些客观事物的名称进行排列。

它的特点是只能对数据进行平行的分组或分类,具有互斥性,不能对各组的编号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13、定序尺度指把各类事物按一定特征的强弱、高低等顺序排列起来。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和经济现象的学科,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各种社会和经济数据,来揭示社会和经济规律,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重要前提。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首先,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的核心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素材,没有数据就没有统计学。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调查、抽样和观察方法来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解释。

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统计分析的结果至关重要,因此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强调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统计分析,揭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统计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推断,帮助我们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将统计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出数据背后的含义和价值,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强调数据的应用和推广。

统计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和经济现象,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我们需要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同时,我们还需要推广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大众的统计素养,增强他们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重要前提。

它强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以及数据的应用和推广,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同时也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统计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计学知识点汇总情况

统计学知识点汇总情况
七、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互相联系的指标群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互相依从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八、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开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
〔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根底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拟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一、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
三、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含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国民经济总体的数量方面、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体数量方面等等。
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完整的统计指标肯定要讲明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
有些数量标志值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
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统计目的的改变,如果原来的总体单位变成了统计总体,则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成了统计指标。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区别。
〔4〕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四、统计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统计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统计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1章绪论1、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2、统计的特点P3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3、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P10: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总体的分类: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标志、变异与变量P10: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变异:总体单位之间品质和数量上的差异,即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所表现出的差异。

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联系和区别:连续型:变量值可作无限分割的变量离散型: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指标与标志P11(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区别:第一,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二,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来回答问题,没有用文字回答问题的指标。

而标志既有反映数量也有反映品质。

第2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P13含义: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地位: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一环2、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P13-14一、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二、要及时反映,及时预报三、要数字与情况相结合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P14:含义: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优缺点:,适用场合:主要用于一些重要项目呢的调查,如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和库存普查等;随机抽样调查P14:含义(按随机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推断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第七章】(简单随机、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多阶段抽样)及适用场合;非随机抽样:含义(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的统计方法)以及具体的抽样方法P15(重点抽样: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典型抽样: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灵活方便,反映迅速,省时省力,深入具体、任意抽样:方便抽样或随意抽样,点插着随意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如市场调查,民意调查,柜台访客调查,街头路边拦人调查、配额抽样:在对总体作若干种分类和样本总容量既定的情况下,按配额(按一定要求给定的样本单位数)从总体各部分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权重】)及适用场合4、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P21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就是统计调查中的总体和总体单位报告单位又叫填报单位,是指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负责向上级报送调查结果的单位5、调查误差P24:含义与分类:调查所得的统计数字与调查对象的实际数量之间的差异(数量之差),工作误差:由于调查工作中的食物所造成的的误差,代表性误差:以部分推断总体时必然存在的误差;产生原因P25;防止和减少调查误差的方法P25:一.要正确周密地制订统计调查方案二.健全原始记录,完善统计台账三.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四.要加强对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核五.要科学地抽取样本和选择典型六.加强统计司法,严惩弄虚作假第3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意义和程序统计整理的含义P27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各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的工作过程。

统计学知识总结

统计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1、统计的涵义(1)、统计工作(统计实践活动):对现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2)、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取得的说明对象某种数量特征的数据①原始资料:直接从各调查单位搜集的用来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资料②次级资料:由原始资料加工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特征的数据资料(3)、统计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方法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特点:①数量性:统计研究过程是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②总体性: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具体性:统计所研究对象的数量是具体的量④社会性:统计研究的数量是是社会现象的数量3、统计工作的四个阶段①统计设计:指标体系设计、统计分组等(定性认识)②统计调查:收集原始资料(定量认识的开始)③统计整理:分类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定量认识)④统计分析:研究分析,揭示现象规律(定性认识)4、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大量观察法:对要研究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个体进行观察的方法。

可使现象中非本质的偶然因素相互抵消,从而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数理根据:大数规律,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其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②统计分组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将调查收到的大量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组别。

使组内的单位具有相对的同质性,组间的单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适用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③综合指标法:用统计指标概括和分析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方法。

总体的前提条件:总体的同质性。

④统计模型法:是将客观现象的统计资料配合适当的数学表达式,反映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揭示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

统计学原理简答 前四章

统计学原理简答 前四章

第一章概论一、统计学研究的对象1、广义的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数量关系。

2、狭义是指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以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

二、统计研究的一般认识方法我们要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统计研究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性。

1、统计研究要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认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统计研究须注意到现象发展由个别到一般、由偶然到必然、由普遍联系到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研究,其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等。

四、流量与存量的区别与联系1、流量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或劳务)而取得的收入或支出的总量。

2、存量是在一定时点上,以往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等的结存数量。

3、流量与存量的关系①有相当多的经济现象,其流量与存量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有流量必然出现存量。

②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流量来自存量,存量越多,流量就越多;另一方面,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存量的大小。

③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期初存量加流量之和等于期末存量。

④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

⑤流量与存量是对总量指标而言。

五、统计三种含义之间的关系统计有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和统计理论。

统计工作就是统计的实践活动,统计数据和统计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是工作成果与工作过程的关系,统计理论或称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统计理论与统计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第二章统计调查和整理一、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确定统计调查目的确定统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表规定调查时间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统计调查登记资料的方法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调查答案的方法。

其主要方法有调查和业务记录等。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工程技术领域,统计学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统计是对已有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推断统计则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数据类型。

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类型。

定量数据是可以用数字表示的数据,包括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定性数据则是用文字描述的数据,通常表示某种特征或属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概率理论。

概率是统计学的重要基础,它用来描述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理论包括基本概率、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内容,它们在统计推断和决策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此外,统计学中的抽样技术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抽样技术是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多种抽样方法,对于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统计学中的统计推断方法。

统计推断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方法。

参数估计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假设检验则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判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种假设。

总的来说,统计学原理知识点涉及到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概率理论、抽样技术和统计推断方法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至关重要,它们不仅对于学习统计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统计经济知识点总结

统计经济知识点总结

统计经济知识点总结统计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基本概念1. 统计经济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统计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统计方法和原理,主要包括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和计量经济学。

统计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发展,统计经济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目前,统计经济学在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统计与经济变量统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微观经济变量包括个体消费、生产、就业、收入等。

统计经济学通过对这些变量的统计分析和测量,可以揭示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本质,为经济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 统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统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等。

统计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并进行经济政策分析和预测。

二、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 经济数据的来源和类型经济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际组织、各类调查和样本调查等,数据类型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是同一经济变量在不同时间上的观测值,横截面数据是同一时间不同经济变量的观测值。

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可以为统计经济学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2. 经济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经济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统计经济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经济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这些质量特征直接影响数据的使用和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统计经济学研究者需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经济数据的处理和清洗经济数据在收集后往往需要进行处理和清洗,以消除数据中的错误和异常值。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清洗、变换和填充等,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为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

统计学原理复习重点概述本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

第一部分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和第二章数据收集部分。

第二部分描述统计第二章统计数据整理部分(表格与图形法)、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静态数据描述法)和动态数据描述法,即第六章时间数列分析和第八章统计指数。

第三部分推断统计第四章抽样估计和第五章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第一章绪论。

本章介绍统计学及相关概念,勾勒了本课程的框架结构——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是统计的三层含义,总体、样本及指标等概念。

统计的三层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科学。

(一)统计工作(统计的基本含义)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活动的总称。

(二)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文字资料等。

(三)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描述、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事物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四)三者关系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工作和工作成果关系。

统计实践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三个主要的统计学派1、政治算术学派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配第(1623-1687)、约翰·格朗特(1620-1674)等。

威廉·配第的代表著《政治算术》对当时的英、荷、法等国的“ 国富和力量”进行了数量的计算和比较;格朗特写出了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

他们开创了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先例。

可以说,威廉·配第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2、记述学派(国势学派〕代表人物:德国的康令(1606-1681)阿亨瓦尔(1719-1772;1764年首创统计学一词)他们在大学中开设“ 国势学”课程,采用记述性材料,讲述国家“ 显著事项”,籍以说明管理国家的方法。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一、统计的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统计工作);二是指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它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A、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B、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

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过程。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3、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4、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数量标志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如职工的年龄、工资、工龄等;品质标志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现的标志,如性别、隶属关系等。

5、变量:统计中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6、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

7、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出现小数;如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如人的身高、体重。

8、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9、简答统计指标的设置的要求。

A、指标所反映的总体特征,概念要有理论依据;B、指标要有明确的计算口径范围;C、指标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10、指标的分类:A、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有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期的数量表现。

B、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反映情况事物价值量的指标C、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反映情况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小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量等.这类指标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统计学复习要点

统计学复习要点

1、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为了说明研究对象某种数量特征和规律性,对客观对象的数量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或称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工作所获得的各种有关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也称统计理论,是指系统论述统计工作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关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3、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界限)、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4、统计学的性质:是一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方法论科学。

5、统计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6、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7、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准确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统计资料。

8、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信息智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9、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提供和管理。

10、统计总体:是指有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

1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12、总体单位:构成整体的每一个别事物。

13、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他们互为存在条件。

总体是界定总体单位的前提条件,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基本元素。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

1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15、标志分类:按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16、统计指标:也称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和具体数值。

17、指标的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具体数值。

18、统计指标的分类:按反应内容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反应时间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19、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标志与指标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社会统计知识点总结

社会统计知识点总结

社会统计知识点总结一、社会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涉及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规律和数量变化等内容。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解释等步骤。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统计数据、统计报告、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等内容。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指导等内容。

社会统计学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社会统计、文化统计等内容。

二、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是社会统计学研究的第一步,它是获取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

数据收集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抽样、实验、观察、测量等内容。

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获取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方式获取代表性的样本数据。

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来获取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观察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来获取数据。

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量化研究来获取数据。

三、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是社会统计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技术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

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和计算的过程,它可以通过频数分布、比例分布、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推断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抽样误差、置信区间、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推断数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统计学基础期末总结

统计学基础期末总结

统计学基础期末总结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商业等。

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从而得出有关数据的结论和推论。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学涉及许多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好统计学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概念的简要介绍:1.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选取出的一部分。

样本的特征可以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反映总体的特征。

2. 变量:变量是指可以在研究中改变的因素。

变量可以分为两类: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

定量变量是数值型的,可以进行精确的数值计算;定性变量是非数值型的,只能进行分类。

3. 测量尺度:测量尺度是指用于度量变量的方式。

常见的测量尺度包括名义尺度、顺序尺度、区间尺度和比率尺度。

4. 数据整理和描述:数据整理是指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格式化,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描述是指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

常用的数据描述方法包括频数分布表、统计图表和概括性指标(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对于进行数据分析和做出推断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基本原理的简要介绍:1. 独立性和随机性:在统计学中,假设样本是独立和随机选择的,这意味着样本应该代表总体,并且每个样本中的观测值与其他样本中的观测值无关。

2.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差异。

抽样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合适的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来减小。

3. 概率与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概率是统计学的基石,它描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统计学的基本方法统计学中有许多方法可用于数据分析,掌握这些方法对于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至关重要。

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通过统计图表和概括性指标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据的分布和特征。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通过可视化和数值化方法探索数据的内在结构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统计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层涵义。

2 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研究、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以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为研究领域,以研究和阐明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为内容,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3 统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认识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独立的统计科学,并且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5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过程可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6 统计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由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叫做总体,即总体。

统计总体的特点: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7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独立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或个体。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相互转化)8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例如某企业的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工业设备的种类、个人的性别、年龄、工种、工资等。

总体单位和标志有关系,总体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它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9指标(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特征的。

它在实践中一般有两种理解:⑴反应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某种数量特征的概念⑵反应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统计指标有3个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11 统计指标的种类1)统计指标按其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一般表示为总量指标、绝对数,它的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人口数、企业数、商品销售额等)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性质和数量关系,表明总体的内容构成、比例、发展变化速度和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一般表现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它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人口的性别构成、出生率、死亡率、物价、人口密度、职工平均工资、每亩粮食产量等)2)统计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3)统计指标按其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可分为考核指标和非考核指标13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科学性(2)目的性(3)联系性(4)统一性(5)可比性15 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非全面调查包括: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以及非全面统计报表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带有连续性,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3)按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专门调查统计报表: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研究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多属于一次性调查,如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

4)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分为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和问卷法16 课本38页与课本44页(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统计报表:是我国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

所谓抽样就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地选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总体的代表,被抽出来的这部分单位就叫做样本。

17 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18 统计分组的概念: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个或几个标志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组内性质相同,组间性质差异)统计分组的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2)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19 分组标志的选择:就是要确定将统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标准和根据。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关键20 统计分组的方法:(1)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例如,人口按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籍贯等标志进行的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例如,人口按年龄分组,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钢铁企业按年产量分组,等等(2)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叫简单分组;例如,人口按年龄分组,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钢铁企业按年产量分组,等等。

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交叉(层叠)分组叫复合分组; 例如,将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再将各年级的学生按性别分组。

21 统计资料的汇总: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统计汇总技术: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

逐级汇总:是按照一定的统计管理系统,由各级统计机构自下而上地逐级将调查资料汇总上报。

22组数和组距有密切的联系,组距大则组数少,组距小则组数多,两者呈反比例变化。

23连续变量划分组限时,一般遵循“上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

24 有名数:将对比的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的计量单位结合使用,以表示事物的密度、普遍程度和强度等。

25算数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26权数:权数在平均数的计算中起着权衡标志值对平均数影响程度大小的作用。

若在分组数列中各组的权数完全相同时,此时采用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平均指标是一样的。

27 调和平均数:是各个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因而也称倒数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适用于对速度、比率等现象计算平均数,可以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

28 标志值的分布越分散,标志变异指标越大,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分布越集中,标志变异指标值越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29 全距的缺点: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准确测定标志变异情况。

30标准差系数:通常是用来比较两个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的标志变的程度的。

31 相关系数:是在直线相关条件下用以说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范围是—1到1。

22 抽样推断的特点:1)抽样推断是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2)抽样推断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3)抽样推断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的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简答题一、标志与指标的联系与区别(关系)?答:两者的主要区别是: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②标志有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和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两者的主要联系是:①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其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例如一个工业主管局的总产值是所属各企业总产值的总和;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即如果原来的总体变成了总体单位,则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

二、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答: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拟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限、地点和方法5、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三、统计分组的概念及其作用?答: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个或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作用:1.划分现象的类型2.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四、常用的几种相对指标如何区分:1.结构相对指标(部分/全部):例如:合格率、男生所占比重、比率等。

结构相对指标可以用系数、成数或百分数表示。

作用:研究总体内部结构,认识事物的类型、特点。

2.比例相对指标(部分/部分):例如:男女性比例、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等。

比例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或几比几表示。

作用:判断事物的比例关系是否正常3.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而得到的比值,用来反映现象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及其相互之间协调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例如:人均GDP、人均钢产量、人口密度、流通费用率、劳动生产率等。

作用: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4.动态相对指标:发展速度= 报告期指标/基期指标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100%例如:01年工农业总产值是81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几%等。

通常把作为较标准的时期称为基期,与基期对比的时期称为报告期,相比结果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作用:进行同类现象动态对比5.比较相对指标(某一地区某种现象数值/ 另一地区同种现象数值)例如:将各单位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同类的先进水平相比,与规定的标准水平对比便可以找出差距。

比较相对指标其表现形式为倍数、系数或百分数6.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计划完成% = 实际完成数/ 计划任务数)例如:产值计划完成%、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等作用:检查计划完成情况A.短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方法:计划完成%的计算。

由于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基数是计划任务数,其基数表现形式有绝对数、平均数和相对数三种,因而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指标在形式上有所不同B.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方法水平法和累计法五、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答:1、时间长短应该相等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3、经济内容应该相同4、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六、什么叫抽样误差?其影响因素有哪些?答: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影响因素主要有:1、抽样单位数多少2、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动度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