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功能为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认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的职业技能,并为后继专业化方向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做前期准备。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BIOS 设置和硬盘分区、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系统测试、系统维护、故障检测与维护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具计算机网络维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网络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
2.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和协商。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按照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要求开展工作。
4.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态度和观点。
(二)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性能。
2. 熟悉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
3. 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及维护方法。
4. 掌握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三)能力目标1. 能够能熟练组装计算机。
2. 能够准确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备份、恢复。
3. 能够熟练安装和使用主要防病毒软件。
4. 能够熟练诊断和排除计算机系统常见的软、硬件故障。
5. 能够进行基本的程序调试和错误排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设计建议表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教学应该在机房进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2.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
3.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24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01课程概述与目标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拓展计算机知识体系课程背景与意义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对于适应社会发展和提升个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性,通过组装和维护计算机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维护方法,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知识体系。
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及基本维护方法;了解常用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方法。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调试及基本维护;具备常用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计算机硬件组成讲解计算机组装步骤、注意事项及调试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调试介绍计算机日常维护、故障排查及处理方法。
计算机基本维护讲解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杀毒软件等常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方法。
常用计算机软件安装与配置课程内容与结构02计算机硬件组装负责执行程序指令,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计算机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 )提供插槽和接口,连接各种硬件设备。
主板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程序,保障计算机快速运行。
内存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
硬盘处理图形数据,将其转换为显示器可以显示的信号。
显卡为计算机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源组装步骤1. 安装CPU及散热器。
2. 安装内存条。
3.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
4.连接电源、硬盘、显卡等设备。
5.连接机箱前面板上的开关、指示灯等。
注意事项 1. 防止静电对硬件造成损害。
2. 确保所有设备连接正确且牢固。
3. 在组装过程中避免对硬件造成物理损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和价值)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常见计算机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就业所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也是《微机原理》、《网络组建与应用》、《网络安全》、《数据恢复》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内容项目化,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共分为九大模块,它们分别是:主机配件、外设选购、硬件的安装、BIOS设置、软件安装、硬盘的初始化、软件安装、计算机的病毒及处理、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处理。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组装维修实验室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再通过学期末的一周的综合实训,进一步强化、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一般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对学生选课的建议本课程的设计“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尽量避免以往重知识轻技能的弊端。
教学时各模块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
独立性是指各模块设计案例、组织教学、突出重点时应该相互独立,学生应该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掌握其知识点;关联性是指各模块间存在相互补充关系,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强调动手做,强调解决问题。
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培养学生过硬的计算机组装、系统安装、设置、维护、维修及优化系统的能力。
学生能够独立安装、维护计算机。
彻底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惧怕感,让学生敢于打开机箱、动手拆装,出现故障自己能够处理。
具体目标:(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内部构成,熟悉计算机各功能部件;2. 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装步骤、过程、对应的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3. 熟练掌握BIOS 详细设置和硬盘初始化过程;4. 掌握常用系统工具软件、磁盘管理工具、性能测试工具的安装及应用;5. 掌握软、硬件故障处理的流程和系统备份与恢复的方法;6. 了解计算机各配件的技术指标、主流产品、选购方法;7. 了解相关部件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发展、新动态(如报价)等实用知识;8. 了解计算机外设的基础知识和典型外设的结构、组成和选购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阐述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意义和功能。
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关系、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结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此外,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
因此,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程生点记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选购、安装、应用、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修、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调试与信息安全等能力,能够在信息服务类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能够使用维修维护工具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前续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等后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等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思路,以及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跟IT行业发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依托现有的实训条件与实训基地,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技能,侧重培养学习者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的操作技能。
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以及系统维护。
使学生学习后,不仅具备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能,而且具有对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能力:使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经验的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维护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掌握有关硬件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会自己选购各种配件,会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并会正确地安装使用操作系统,会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会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可以解决电脑的常见软硬件故障,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课时分配
五、必要说明
(一)同时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
2.教学条件:多媒体投影教室。
3.实验条件:计算机组装维护实验室。
(三)建议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孟庆伟,重庆大学出版社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及形式
本课程为专业课,由平时实验(实作、实验报告)和期末项目考试两部分组成。
2.总评成绩的组成及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40%,期末项目考试6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400074 课程类别:理论+实践适用专业:网络技术学时:64编写人:徐辉审定负责人:孟云玲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该课程体系包含二两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实施次序中排第二,位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后。
本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组装、机房管理、计算机售后服务、产品质检、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十分重要的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课程。
本课程一共分为7个模块,通过具体的任务分别介绍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选购、计算机硬件的组装、BIOS的设置和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等知识。
(一)课程理念1、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适合专业:各专业3、教学时间安排:第2学年第1学期4、计划课时:325、对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要求:①能认识常见的电脑主机与外设;②能比较熟练地使用写字板、word等工具软件;③能运用Powerpoint进行简单的演示文稿设计;④具有基本的美学知识、数学知识、语文知识、英语知识。
6、对教师的资格要求:①熟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整个过程;②具有电脑硬件识别的实践经验;③具有电脑配机的实践经验;④具有电脑组装(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的实践经验;⑤具有计算机硬件及整机评测的实践经验;⑥具有电脑维护维修的实践经验;(三)设计思路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
根据地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和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从简单到复杂的系统化教学案例,形成“课堂案例—软硬件功能解析—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连贯思路,课程安排上突出学生教学主体作用,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在课程学习中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综职业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系统搭建、网络设备配置等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的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组装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主机内部组成结构、计算机硬件连接与拆卸方法、计算机部件分类和功能介绍等内容。
2.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践包括计算机主机组装与相应驱动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硬件连接和调试等实践内容。
3.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包括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分类与判断、故障排除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等内容。
4.计算机系统搭建与配置包括计算机系统安装与配置、BIOS设置、操作系统安装与优化等内容。
5.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包括网络设备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故障的排除与维护、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内容。
6.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最新硬件技术的介绍、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结合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
3.课后作业与实验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和实验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材选择:1.《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教程》本教材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
2.《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与维护》本教材是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与维护方面的教材,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技巧。
以上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一种参考,教学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以下能力:1. 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原理、各部件功能及相互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实践能力,具备计算机硬件组装和维护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工作。
3. 问题解决,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具备较强的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
4.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具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硬件接口标准等。
2. 计算机组装技术,包括计算机组装的流程、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3. 计算机维护技术,包括计算机维护的基本原则、常见故障的诊断和修复、硬件升级和更换等。
4. 安全与环保知识,包括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环保要求等。
5.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技能。
三、教学要求。
1. 知识扎实,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
2. 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问题解决,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进行问题诊断和解决。
4. 创新意识,学生应具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实训课等方式,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技能。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因此,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现代人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课程目标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计算机的组装与调试,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设置,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以及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主要部件的名称、功能、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
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的安装与设置。
3、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包括硬件的连接、BI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等。
4、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包括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方法。
5、网络安全与维护:包括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实施建议: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应加强教材建设,选用符合新标准的教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的学习内容,通过以上五个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方法和原则,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等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微机)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网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正确选购计算机的主要部件;(2)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3)能胜任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原则和方法;(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的方法;(3)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计算机系统测试等知识。
3.态度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展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计算机调试、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系统维护三个岗位在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上,结合实际操作来设计的。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 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40006 1.课程说明 1.1课程简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组装、维护能力,成为与计算机相关的生产、组装、维护、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工作、也可在IT行业从事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制造、组装、营销等相关工作。 1.2适用对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信息技术系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方向、信息管理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1.3学时及学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每周两个学时,共计32个学时。两个学分。 1.4课程团队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团队稳定,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全部为双师型教师,具有专业的实践经验。 2.课程定位及设计思路 2.1课程定位 本课程定位于计算机销售、售后服务等职业岗位,与《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衔接,在掌握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同时,可以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 2.2设计思路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此外,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因此,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2.3课程衔接
/ 5'. 4.课程结构 序号 项目 任务 教学活动设计 学时 1 项目1:计算机硬件系统及选购 任务1:认知计算机系统 任务2: CPU性能指标与选购 任务3:主板、内存、外部储器性能指标与选购 任务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显卡和显示器、其他设备的性能指标与选购 教学环境: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教室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 市场调查 教学组织过程: 项目驱动、任务分解、实践教学 12 2 项目2: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测试 任务5: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教学环境: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 教学方法: 实践动手 操作练习 教师演示 教学组织过程: 项目驱动、任务分解、实践教学、动手操作 4 3 项目3:计算机软件的安装 任务6:BIOS的典型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 任务7: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常用软件的安装 教学环境: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 教学方法: 实践动手 操作练习 教师演示 教学组织过程: 项目驱动、任务分解、实践教学 8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施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常见计算机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就业所需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
本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脑销售员、电脑技术服务员、计算机硬件维修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总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强调实践。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相关知识;能组装计算机并安装软件系统;能对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进行维护;具备组建机房的相关技能。
具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组成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作用;了解各部件的工作原理或过程。
2.掌握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光驱等的品牌,性能参数知识以及选购技巧。
3.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及与外设的连接方法,组装的要点。
4.明确组装微机的注意事项,知道组装完成后测试的方法。
5.理解计算机主流设备的性能参数、作用及市场参考价位。
6.能设计出满足需求、性价比及稳定性好的计算机配机方案。
7.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8.掌握BIOS参数设置相关知识;CMOS知识。
9.理解硬盘分区技术相关知识。
10.掌握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相关知识。
1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
12.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CPU、内存、主板等计算机各部件以及各部件相关参数。
2.根据客户需求填写《计算机组装配置单》,能进行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
3.能正确识读各部件使用说明书。
4.能熟练组装计算机。
5.能熟练识别不同类型计算机开机画面并熟练设置BIOS参数。
6.能根据用户需求熟练进行分区规划并熟练掌握常见的几种分区工具的使用、分区维护操作。
7.能根据客户需求熟练安装常见的操作系统;进行系统优化处理进行系,统安全设置。
8.能熟练进行各种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更新、升级、维护操作。
《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标准
《维修电工实训B》课程标准1 ...................... r、\课程代码1\ ............................... j■课程类别i1 [| 匸■……w・{专业课程1 1:课程类型实践课程__ _________ \_课程性质1 必修课程\课程学分1 2学分课程学时i:40学时:1 1:修读学期第1学期适用专业: 计算机i合作开发企业1执笔人: ;费化林审核人ii iI :1 1>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对应于计算机维修员,计算机销售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培养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1.2设计思路以日常学习和生活为着力点,以实用技能作骨架,以简明理论为血肉,知道学生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提高学生司机动手能力2 .课程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能识别计算机硬件设备;2•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 3•能熟练组装计算机;4•能熟练安装操作系统和补丁;5•能熟练安装板卡驱动程序;6•能熟练安装应用软件和补丁;7•能熟练安装和使用防病毒软件;8•能熟练安装和使用软件防火墙;9•能熟练诊断和排除常见主机故障;10.能熟练诊断和排除常见外设故障;11.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2.1知识目标目标1.知道组成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2.知道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光驱等的品牌,性能以及选购技巧;3.知道计算机组装及与外设的连接方法;4.知道组装微机的注意事项;5.知道计算机主流设备的性能参数、作用及市场参考价位;6.能设计出满足需求、性价比及稳定性好的计算机配机方案;7.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8.知道BIOS设置方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初步认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维护维修、综合实训)的学习内容,通过以上五个课程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选购方法和原则,掌握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等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微机)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学习了这门课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前导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常用工具软件》等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辅助学生学习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网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培养更适应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合格从业人员。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正确选购计算机的主要部件;(2)能独立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3)能胜任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计算机硬件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原则和方法;(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的方法;(3)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计算机系统测试等知识。
3.态度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协调、合作及沟通能力,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线展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计算机调试、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系统维护三个岗位在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上,结合实际操作来设计的。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为了满足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了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硬件组成、选购与组装、操作系统安装与调试、故障排查与解决等。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大纲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础知识1、硬件组成: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网卡等2、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指标:频率、缓存、内存容量等2、计算机配件的选购与组装1、配件选购: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配件,考虑性价比等因素2、硬件组装: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保证正确连接电源和信号线3、操作系统安装与调试1、硬盘分区与格式化2、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3、软件安装与调试4、故障排查与解决1、常见故障诊断:了解常见故障的表现形式,能够准确判断故障原因2、故障处理:掌握常用的故障处理方法,如重新安装驱动程序、更换硬件等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2、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操作平台,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四、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提交,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2、实际操作:在实践操作环节,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估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4、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五、总结本课程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课程编码:012开设时间:第一年第2学期课时数:108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该课程体系包含二门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实施次序中排第二,位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后。
本课程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组装、机房管理、计算机售后服务、产品质检、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十分重要的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课程。
本课程一共分为7个模块,通过具体的任务分别介绍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选购、计算机硬件的组装、BIOS的设置和硬盘分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常见故障的检测与维修等知识。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能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使用各种信息媒体,独立收集资料;2)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3)能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4)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工作中。
2.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和协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3.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硬件的特点,根据现有的操作条件分析操作的可能性和注意事项,正确选择组装配件与装接工具;2)能够识别各配件,按照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各配件的插装与数据线及信号线的连接;3)会使用常用的组装工具、开机运行并按客户的要求进行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4)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行优化和维护。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通过之前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已具备了对计算机各硬件的认识能力。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根据职业岗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7个项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制订依据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就业导向,明确规格定位。
坚持工学结合,注重知行合一,我们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依据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计算机网络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基础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该课程位于《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后。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能力,能达到计算机中级维修工的职业资格,成为可从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工作、也可在IT行业从事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制造、组装、营销、服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脑销售员、电脑技术服务员、计算机硬件评测师、微机安装调试与维修员和计算机硬件维修工程师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同时课程也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人人能动手操作实训。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本课程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以教材为蓝本,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本课程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课程标准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系部:信息技术系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审核:批准:二○一三年七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学分:6计划学时:108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对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培养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达到人人能动手操作实习。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本课程知识更新太快,要求在学习中适时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本课程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系统设置、软件安装、测试、维护及系统优化、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职业能力,这些能力是计算机售后服务岗位最重要和基本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应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
3、课程设计思路:经过多次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依据计算机售后服务岗位群→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实际的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教学项目的思路,将整个教学设计成11个典型工作任务和综合实训项目。
这些典型工作任务主要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同时融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综合实训过程中利用本地市场及企业资源,派遣学生走访本地市场,走上企业工作岗位,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训练,实现课堂、实训基地及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的安排整体上采用递进式编排模式。
如:先认识和安装维护单个设备,再对单个设备进行整体安装,再对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进行安装,然后对系统进行测试及设置,最后是对系统整体维护。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识别计算机硬件设备;(2)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3)能熟练组装计算机;(4)能熟练安装操作系统和补丁;(5)能熟练安装板卡驱动程序;(6)能熟练安装应用软件和补丁;(7)能熟练安装和使用防病毒软件;(8)能熟练安装和使用软件防火墙;(9)能熟练诊断和排除常见主机故障;(10)能熟练诊断和排除常见外设故障;(11)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2、知识目标:(1)知道组成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2)知道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光驱等的品牌,性能以及选购技巧;(3)知道计算机组装及与外设的连接方法;(4)知道组装微机的注意事项;(5)知道计算机主流设备的性能参数、作用及市场参考价位;(6)能设计出满足需求、性价比及稳定性好的计算机配机方案;(7)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8)知道BIOS设置方法。
特别是系统启动顺序、密码设置及芯片设置的方法;(9)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10)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11)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2)初步学会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能进行维修;3、素质目标:(1)明确职业岗位所处的重要位置,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2)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3)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协作和学习能力。
(4)具备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5)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协调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6)要有全局观点,明确总体目标,明确如何为总体最优而努力;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在认知和实际操作上,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有一个整体认识,掌握计算机拆装、系统优化、故障诊断和排除、对等网络组建的基本职业技能,并倡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为提高学生各专业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及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名称1、认识与选购计算机参考学时30学习目标能识别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及结构相关知识(理论、实践)1能识别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及结构;2掌握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结构3熟悉计算机配件市场行情;4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配件操作训练任务1:识别计算机各个部件;任务2:市场调研:计算机主要部件的选购及品牌选择;任务3:制定最优的购机配置清单。
......考核评价拓展知识项目名称2、组装计算机与计算机日常维护参考学时30学习目标熟悉计算机组装的正确步骤相关知识(理论、实践)1熟悉计算机组装的正确步骤;2能熟练组装一台计算机;3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操作训练任务1:计算机组装的正确步骤,任务2:每个硬件的拆装手法。
按步骤快速组装一台计算机;任务3:对计算机各硬件进行日常维护。
考核评价拓展知识项目名称3、配置BIOS与硬盘格式化参考学时30学习目标掌握BIOS的基本设置、BIOS的升级与备份、能个性化和忧化计算机的BIOS设置相关知识(理论、实践)1掌握BIOS的基本设置、BIOS的升级与备份、能个性化和忧化计算机的BIOS设置;2掌握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操作训练任务1:了解BIOS的意义,进入计算机BIOS进行基本设置;任务2:了解BIOS的升级与备份方法并进行操作;任务3:进入计算机BIOS进行个性化设置;任务4:学习并对硬盘进行初始化;考核评价拓展知识项目名称4、操作系统安装与数据恢复参考学时30学习目标能进行典型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及GHOST的使用相关知识(理论、实践)1能进行典型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2能利用GHOST等软件进行系统备份和恢复操作训练任务1:安装操作系统、任务2:计算机部件驱动程序的安装任务3:系统备份和恢复考核评价拓展知识项目名称5、常用软件应用与网络设备使用参考学时30学习目标掌握常规软件的安装和网络设备的使用相关知识(理论、实践)1会使用自带的系统工具;2安装使用优化大师等工具;3会使用常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4会安装与使用常用网络设备操作训练任务1:碎片整理、磁盘修复、内存整理、优化工具的运用;任务2:常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设置规则任务3:常用网络设备安装、使用考核评价拓展知识项目名称6、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处理参考学时30学习目标能进行典型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及GHOST的使用相关知识(理论、实践)能进行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处理操作训练任务1:分析计算机产生故障的原因;任务2:计算机系统故障的诊断步骤和原则;任务3: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考核评价拓展知识四、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组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达到计算机操作、维护和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
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进一步完善和建设好现有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保证计算机装配、系统安装和常见故障诊断、排除的实训,所选用的器材应该包括早期和当前主流计算机主机配件,并保证学生实际操作的工位数;(3)教学地点设置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达到理论和实际不脱节;(4)教学过程中可参考劳动和人事保障部的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员(初级、中级、高级)规定的知识要求和技能等级职业标准。
(5)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领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1)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实作测试、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具体的硬件系统组装、外部设备组装与维护、操作系统安装与应用、应用软件安装与应用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计算机系统组装和维护,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教材应该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认识。
编写内容的组织应以任务组织、项目驱动的原则,通过录像、实际案例、情境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根据多媒体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高级工职业工作过程的工作顺序和所需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任务中树立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的新规范、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融入教材。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性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
(3)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4)虚拟实训室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课程全部教学资源上网,并开发网络虚拟实验室和网络综合测试平台,让学生通过网络就能实现对虚拟设备的操作,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5)充分利用和开放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合一,将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6)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5、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应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组装实训机房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其它说明参考文献:[1] 施泽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2]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与维修职业技能培训教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3]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与维修试题汇编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4] 中华人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计算机(微机)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5] 中华人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计算机(微机)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6] 傅宝玉.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7] 沈玉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 /htm/6132/106433.htm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