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右肺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病理 病例分析

病理 病例分析

-------------------------------------------------------------------------------------------
-------------------------------------------------------------------------------------------
病例2介绍
××,男性,65岁,因上腹痛一周入院,B超发现脾多发性实质性占位。

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手术所见:脾外形稍大,于切面被膜下可见多个灰白、灰黄病灶、干燥、失去光泽,边界清楚,不整齐,周围有黑色出血带。

病例提供:李坤雄资料整理:马韵病理观察
讨论题目
1、请描述本例的大体及镜下改变并给出病理诊断.
2、什么叫癌前病变,讨论本例的可能病变过程,谈谈肿瘤的病因学,遗传学,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在
肿瘤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分析意见进入病理学习论坛
-------------------------------------------------------------------------------------------。

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右肺中叶,
只 占整 个肺 容 积 的 9 5 . %左 右 ,临床 以 中 叶病 变 较 I
多见 , 其解 剖 上 的特 殊 结 构 有 关 。 中 叶支 气 管 长 与 1 5 . m, 径较 细 约 0 4 c 近 似直 角 从 中间 . ~2 0 c 横 . m, 支气 管 分 出。 中 叶支 气管 淋 巴结 接 受 中下 叶 的淋 巴 回流 , 中叶 根 部 淋 巴 结 肿 大 易 压 迫 造 成 管 腔 狭 窄 。 中 叶与下 叶 之 间 缺 乏 叶 间 通 气 支 。 因 此 , 叶 内的 中

类, 良性 病 变 可 以 位 于 周 边 如 结 核 瘤 、 性 假 瘤 、 炎 肺
动静 脉瘘 。 良性 病变 也 可 位 于 中央 , 支气Fra bibliotek管结 石 、 如
支 气 管扩 张 、 气 管 内 膜 结 核 及 炎性 淋 巴结 肿 大 压 支
迫 中 叶支 气 管 。恶性 肿 瘤 也可 位 于 中心 或 周边 。转
肺 中 叶 病 变 的 诊 断 及 外科 治 疗
王 锦 光 刘 长 英 熊 海 唐 镇 义 , , ,
(. 1 大连 医科 大 学 附属 第一 医 院, 宁 大连 1 6 1 ; .辽 阳市 第 三人 民医院 , 宁 辽 阳 1 1 0 ) 辽 10 12 辽 100
中图分 类号 : 6 5 3 R 5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2—0 6 (0 2 1 10 7 4 2 0 )1—0 3 0 8—0 2
2 讨


戎 类 棚 < 岁 4岁 } 稍 生 赶 4 ≥0 0
肺 癌 肺 转 移 癌 4 9 5 1 5 1 3 4 4 2 8 2 3 I 9 2

右肺中叶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

右肺中叶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

转 移 , 可 以 引 起 跨 区 域 转 移 , 注 意 跨 区域 淋 巴 结 的 清 扫 ; 于 中 叶 支气 管 的 解 剖 特 点 , 央 型 肺 癌 容 易 跨 叶 侵 犯 , 须 行 双 叶 还 应 由 中 必 切除 , 减少局部复发。术后应常规辅以综合治疗 。 以 关键词 肺癌 手 术 治疗
例 中叶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 组 无 围手 术 期 死 亡 ,T M 分 期 : PN I期 4例 , Ⅱ期 7例 , ⅢA期 1 O例 , ⅢB期 4例 , 期 1 。单 Ⅳ 例
纯 中叶 切 除 8 , 例 中下 叶切 除 1 2例 , 中上 叶切 除 5例 , 胸 探 查 1 。共 清 扫 肺 门 和 纵 隔 淋 巴 结 共 6 剖 例 2组 ,0 1 1枚 , 均 每 例 清 扫 平 2 4组 。病 理 结 果 , 癌 8例 , 癌 1 , 鳞 癌 4例 , . 鳞 腺 2例 腺 复合 型肺 癌 ( 癌 伴 大 细 胞 肺 癌 以 及 腺 癌伴 肺 泡 细 胞 癌 各 1例 ) 腺 2例 , 阳性 淋巴结 5 11其中 P 3/ 0 , N 8例 , N l 例 , 域 纵 隔 淋 巴结 转 移 8例 , 区 域 纵 隔 淋 巴结 转 移 3例 。1 P :1 区 跨 6例 患 者 术 后 辅 以综 合 治 疗 ,
随访 1 、 年 3年 、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8 .% 、0 O 、15 。未 经 综 合 治 疗 的 患 者 1年 、 5年 0 8 5 .% 1 . % 3年 、 5年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6 . % 、3 O 、 15 2 . % 76 。两 组 患 者 3年 生 存 率 比较 差 异 有显 著 性 ( 检 验 , 0 0 ) 结 论 .% P< . 5 。 中 叶肺 癌 容 易 误 诊 ; 叶 肺 癌 容 易 发 生 纵 隔 淋 巴 结 中

211071235_单孔胸腔镜右肺中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211071235_单孔胸腔镜右肺中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doi:10.11659/jjssx.04E022124·临床报道·单孔胸腔镜右肺中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阚奇伟1,刘泗军1,闵 科1,庞金桥1,李 杰2,张 勇3,黄 伟3,李篧松3 (1.四川大学华西眉山医院胸心外科,四川眉山620010;2.四川大学华西眉山医院麻醉科,四川眉山620010;3.四川大学华西眉山医院手术室,四川眉山620010)[摘 要] 目的 分析单孔胸腔镜右肺中叶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纳入我院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中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6例,分析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病理学结果、术后随访资料,并总结手术操作经验。

结果 中位手术时间为105min(75~160min),中位出血量为40mL(20~90mL),中位淋巴结切除数为5枚(3~9枚)。

中转开胸1例(3.8%),肺动脉变异2例(7.7%),联合其他肺叶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6例(23.1%)。

术后胸腔引流管中位留置时间为3d(2~6d),中位引流量为210mL(110~700mL),中位住院时间为5d(4~12d)。

有3例(11.5%)术后漏气超过4d,有1例(3.8%)出现肺部感染。

26例患者中腺癌22例(84.6%),鳞癌1例(3.8%),良性病变3例(11.5%)。

术后22例(84.6%)患者获得随访,无死亡病例,术后咳嗽1个月以上者2例(9.1%),术后1个月正常行走自觉心累或呼吸困难者2例(9.1%),均为同时行其他肺叶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者。

结论 单孔胸腔镜右肺中叶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可顺利解决术中角度受限的问题。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手术;右肺中叶;腺癌;鳞癌;良性病变[中图分类号]R655.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2 04 27Clinicalstudyofsingle portthoracoscopicrightmiddleloberesectionKANQi wei1,LIUSi jun1,MINKe1,PANGJin qiao1,LIJie2,ZHANGYong3,HUANGWei3,LIYao song3 (1.Depart mentofThoracicSurgery,WestChinaMeishan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MeishanSichuan620010,China;2.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WestChinaMeishan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MeishanSichuan620010,China;3.DepartmentofOperatingRoom,WestChinaMeishan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MeishanSichuan62001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analyzetheefficacyandsafetyofsingle portthoracoscopicrightmiddleloberesection.Methods Atotalof26patientswhounderwentsingle portthoracoscopicrightmiddleloberesectioninourhospitalwereincluded.Theintraoperativeandpostoper ativeconditions,pathologicalresultsandpostoperativefollow updatawereanalyzed,andtheoperativeexperiencewassummarized.ResultsThemedianoperationtimewas105minutes(75to160minutes),themedianamountofbloodlosswas40mL(20to90mL),andthemediannumberofexcisedlymphnodeswas5(3to9).Therewas1case(3.8%)convertedtothoracotomy,2cases(7.7%)withpulmonaryarterymutation,and6cases(23.1%)underwentcombinationofotherlobewedgeresectionorlungsegmentresection.Themedianpostopera tiveretentiontimeofthoracicdrainagetubewas3days(2to6days),themediandrainagevolumewas210mL(110to700mL),andthemedianhospitalstaywas5days(4to12days).Therewere3cases(11.5%)ofairleakagelastedmorethan4daysafteroperation,and1case(3.8%)oflunginfection.Amongthe26patients,22cases(84.6%)wereadenocarcinoma,1case(3.8%)wassquamouscellcarcinoma,and3cases(11.5%)werebenignlesions.Twenty twopatients(84.6%)werefollowedupafteroperation,andnodeathoccurred.Therewere2cases(9.1%)withcoughformorethan1monthaftersurgery,and2cases(9.1%)withtirednessordyspneawhennormallywalked1monthaftersurgery,allofwhichwerethepatientswhohadundergoneotherlobewedgeresectionorlungsegmentresectionsimultaneously.Conclusion Single portthoracoscopicrightmiddleloberesectionissafeandeffective,andmasteringcertainsurgicalskillscansmoothlysolvetheproblemofintraoperativeanglelimitation.Keywords:single portthoracoscopicsurgery;rightmiddlelobe;adenocarcinoma;squamouscellcarcinoma;benignlesion 单孔胸腔镜手术是近十年才出现的一项胸腔镜微创技术[1],较多孔胸腔镜手术操作难度更大,学习曲线更长,尤其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中叶切除术较其他肺叶切除术更困难。

腹腔镜下肺癌治术切除术

腹腔镜下肺癌治术切除术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目的:引流和减压
作用:1、排除积液 2、排除积气 3、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4、平衡 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萎缩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2、检查引流瓶装置包装是否完整瓶子有无裂缝,各衔接口要求
密封紧固,避免发生漏气或脱漏。 3、保持引流通畅 。 4、如发生引流管堵塞不畅,应钳夹引流管,往引流頩的方向挤 压,不可往胸腔端挤压。 5、妥善固定引流装置,引流頩不可倒置,不可高于胸部,避免 液体逆流入胸腔。搬运病人须将引流管折后用钳夹紧,引流頩 至于病人双腿间。

如发生引流頩破裂或者连接部位脱节,可立刻用血管钳夹 闭引流管,勿使漏气,立即更换无菌引流装置。
要点提示
病房护士医生做好交接工作,注意清点术前伤口填塞的 纱布敷料。调节室温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时使用暖风 机。准备好输血加温仪。台上的无菌液体做好明显的 标志,严防用错。引流管道贴上标识。
护理要点
洗手护士:应准确无误地传递手术 器械,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操作,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打开 体腔前、关体腔前后与巡回护士认 真清点台上所有器械和敷料并准确 及时记录,严防异物遗留在体腔内。 巡回护士:及时建立两条以上的静 脉通道,配合抢救。遵医嘱安全用 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密切观察 病人生命体征,准确评估出血量。 严格执行输血制度。安全使用电外 科设备,做好抢救记录。备好灭菌 注射用水。

手术步骤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单; 于右腋中线第八肋间取1.0cm长切口入胸,置入trucar及胸腔镜,自右 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至腋中线行长约7.0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肌肉 逐层进胸,探查所见如上; 应用电钩逐步烙断右肺与壁层胸膜的各个粘连组织,并仔细电凝止血; 右中肺外侧段可触及直径约1.5cm肿块,质硬,纵膈淋巴结未见肿大, 分离叶间,游离右肺动脉,分清A4、A5,白钉结扎,分离上肺静脉, 分清中叶静脉,白钉切割,叶间淋巴结肿大、质硬,清扫淋巴结送检, 游离中叶支气管,绿钉切割膨肺,沿横裂处蓝钉切割; 取出中叶,切开肿物见肿物内含为鱼肉样物,送我院快速冰冻病理检 查;

肺部结节8年病例分析

肺部结节8年病例分析

病例简介患者,老年男性,约8年前体检时胸片示肺结节,进一步胸部CT示(图1)右上肺结节病灶,直径约0.75cm。

后每年复查X线胸片或胸部CT病灶均无明显变化(图2,图3)。

2008年6月复查胸部CT示(图4,图5)右上肺结节略增大,大小约1.46cm×1.10cm,边缘可见细小毛刺,邻近胸膜粘连凹陷;右肺中叶外侧段见片状模糊影;两肺散在多个类圆形小结节影;纵隔淋巴结显示。

病程中,患者无咳嗽,咳痰及喀血,无消瘦,无低热。

否认吸烟史。

无遗传家族病史。

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好,胃纳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图1(2001年10月)可见右肺尖外带小结节影,局部胸膜凹陷性改变;右下肺见小结节影,并见纤维束条影。

图2(2004年4月)右肺尖外带见小结节,斑片状高密度影,邻近胸膜凹陷性改变;右下肺见小结节密度增高影及斑片状,索条状高密度影。

图3(2007年11月)右肺上叶、中叶多发斑片影,两下肺纤维索条影,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影,邻近胸膜增厚粘连。

图4(2008年6月)右肺上叶前段见一结节影,大小约1.25×1.10cm,边缘可见细小毛刺,邻近胸膜粘连凹陷;右肺中叶外侧段见片状模糊影。

右肺尖少量条索影,两肺散在多个类圆形小结节影。

图5(2009年1月)右肺上叶前段见一结节影,大小约1.46×1.10cm,边缘可见细小毛刺,邻近胸膜粘连凹陷;右肺中叶外侧段见片状模糊影;两肺散在多个类圆形小结节影。

体检:血压:160/80mmHg,T:36.5°C。

神清,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心率72次/min,律齐,杂音未闻。

腹软,全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一指,质软,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NS(-)。

有高血压20余年,最高160/95mmHg,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比索洛尔降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2型糖尿病约3年,服用瑞格列萘,血糖控制可。

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均 44.5岁 ,病程 3天 ~17年不 等。中叶病变的患者 临床上多 有不 同程度 呼吸道症状 ,其 中 良性 病变术 后病理 检查 多为支
; ;

:p
≯ )
PaCO 变 化 不 大 ,本 文 仅 以 PaCO 为 诊 断 标 准 ,研 究 吸 氧 后 PaCO 对呼吸衰竭 的诊 断意义。本研究结果表 明 PaCO 对吸 氧后 Ⅱ型 呼 吸 衰竭 有 较 高 诊 断 价 值 ,ROC曲 线 下 面 积 约 0.94,与氧合指数近似 (表 1),与吸氧前动脉血气 结果有 较高 一 致性 。提示对 吸氧 后病 人 直接 使用 PaCO 判 断有无 呼 吸 衰 竭 ,既简 单 方 便 也 较 可 靠 。但 PaCO 主 要 反 映 肺 泡 有 效 通 气 量 的 大 小 ,对 氧合 障 碍 为 主 的 I型 呼 吸 衰 竭 还 需 计 算 氧 合 指数。 回归分析显 示 PaCO:与氧 合 指数 明显 负相 关 ,r= 一 0.94,说明通气障碍在相 当程度上 影响氧合 。
【Key words】 pathologic changes;middle lobe of right lung;middle lobe syndrome;surgica l treatment
右 肺 中 叶 是 最 小 的 一 片 肺 叶 ,约 占全 部 肺 容 量 的 10% 。 中叶支气管细而 长 ,从 中间段 支气 管近似直角发 出,中叶支气 管开 口处有 多簇 淋巴结包 绕 ,中 叶与上 、下 叶隔离 ,缺乏侧 支 通气 。各种原 因所致 中叶 支气管不 通均 可致肺 不张 ,即中 叶 综合症 。中叶病变 因肺不 张的干扰 ,其 良、恶性鉴别 困难。本
临床肺 科 杂志 2010年 l0月 第 l5卷第 1O期

肺癌病例讨论ppt课件

肺癌病例讨论ppt课件
.
诊断及治疗

2008.11.27行VATS下右肺上叶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肺多形性病变,部分符合肺支气管 肺泡癌及乳头状腺癌,部分形态符合不典型腺 瘤样增生
术后诊断:右肺周边型肺癌 腺癌伴支气管肺泡 癌 cT1NxM1期(肺转移)
术后患者拒绝辅助化疗,随访
纵隔镜 病理
腔静脉后淋巴结活检 低分化鳞癌,对侧纵隔淋巴结(-)
诊断:右肺上叶周边型肺癌 (N2)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辅助化疗前
2008.1.3右肺上叶 切除术,术后 TC×2,后纵隔 RT:60GY/30f

2007.11.15、12.11TC方案 化疗2次(Taxol 330mg, CBP600mg AUC=5)
• 不典型类癌:肺叶切除± 放疗及化疗
介于典型类癌和小细胞之间,淋巴结转移发生率66%,5年存活率65%
• 小细胞、大细胞、巨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放疗+化疗 预后差,5年存活率<5%
.
问题和思考

对于小标本的认知?
术后病理是否代表该病例的初始状态?(因 为化疗2周期后)
(d 2-1.5cm) ,主动 脉弓下淋巴结1枚(d 21.2cm)未见癌
.

肺类癌发病特点
肺及支气管类癌占类癌25%,占肺部肿瘤1-2%,1020%为非典型类癌,80-90%典型类癌,60-70%发生于 主支气管或叶段支气管,属中央型,平均年龄46岁
中央型类癌中典型类癌明显多于非典型类癌,气道阻塞 症状出现早,症状为咳嗽,哮喘,咯血,25%无症状
病例讨论
LOGO
病例(一)

男 42岁 无吸烟史 无肿瘤家族史 ,既往体健 2008.5.7体检 发现左肺占位

支气管冲洗结合局部注药治疗右肺中叶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支气管冲洗结合局部注药治疗右肺中叶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21 0 2年 4月第 1 O卷 第 1 期 1
治疗上 目前 尚无突破性 进展 ,临床病 死率大多在 5%左 右口 0 】 制原 。控 发病 是治疗A D 的首要措 施 ,合理 应用抗生 素 ,联合 清创 、引流等 R S 外科处 理措施积极 处理感 染源 。机 械通气仍 然是治疗A D 的重要措 R S
施 。患者 神志清醒 ,病情 较轻 ,可触 发呼吸机的轻症 患者可试用 无创 机械通 气 ,如果患者治疗 12 不见好转 ,或病情 加重 ,及早采 用气管机使用时 间 ,提高 治愈率 。总之 ,A DS R 发病 急骤 、进 展迅速 、病死 率较高 ,对 于发生严重低 氧血症的 A DS R 患者 应及时纠正低 氧血症 、 控 制感染 ,减少 炎性反应 的损 害 ,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 。尽 早进 行有创机械通 气治疗 。若 患者 病情不重 ,或有免 疫抑制不适合 有创通 气者 ,可先行 无创通气 ,但一 定要严密观察 ,病情恶化及 时改有创通 气。 同时采 取一 切措 施避免 呼 吸机相 关性肺 损伤 及 呼吸机相 关性 肺
A D 的基本通 气策略 。根据病 情 ,适 当增 ̄P E ,一般使 用P E R S IE P ] EP
参考 文献 【】 邱 海 波 . 性 呼吸 窘迫 综 合症 与呼 吸功 能 支持 【】 重病 医学 , 1 急 J. 危
2 0 , () 4 . 001 2: 3 2 1
[] Bh t Mo c h l . l fif mmao yme itr h 2 ai M, o h aaSRoeo l a na tr daosi te n
炎 ,提高治愈率 。
插管 或气管切开进行有创 机械通气 。由于机械通气 可能会对组成 细胞 外基质 的大分子物质造 成影响 ,损伤 肺泡 ,引起 呼吸机相 关肺 炎的发 生 。因此患者病 情好转后 尽量及 时脱 离呼 吸机。A D 患 者基本病 理 R S 改变 为肺容 积减少 ,肺 顺应性 降低 ,严 重 的通气/ 流 比例 失调 ,循 血 证 医学 显示 ,早期小潮 气量肺保护性 通气策略 ,允 许性 高碳酸血 症是

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手术室护理体会

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手术室护理体会

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手术室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与经验。

方法:对30例肺叶切除患者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对30例肺癌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

结论:通过熟练的手术配合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肺癌;手术室护理配合;护理肺癌的外科治疗中,肺叶切除术是首选术式。

标准的肺叶切除术,包括切除肿瘤、根治性的淋巴结清扫或切除术,同时要保证病肺的支气管切缘无癌组织残留。

当肺癌局限于一个肺叶内时,只切除原发瘤所在的肺叶和相应的引流区的淋巴结即可[1]。

选取临床2011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肺癌患者30例行肺叶切除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肺癌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4~67岁,平均53岁,其中咳嗽17例,咳痰带血13例,发热5例,胸闷、胸痛5例,关节肿痛2例。

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肺叶切除术治疗。

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手术成功。

其中左肺上叶切除术3例,左肺下叶切除术9例,右肺上叶切除术8例,右肺下叶切除术10例。

1.2 方法手术切除的范围应按病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即要全部清除癌变组织,又要尽量保存肺功能。

术后可根据病理切片所见,辅以其他疗法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对30例肺癌患者可采取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0例,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20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

2 手术室护理以左肺下叶切除术为例。

2.1 手术前准备准备肺切除器械及常用敷料包。

准备高频电刀、负压吸引装置、支气管残端闭合器、胸腔闭式引流瓶。

待患者全身麻醉后,手术团队共同放置右侧90度胸部手术卧位。

手术医生进行切口周围皮肤消毒,范围为前后过腋中线,上至肩及上臂上1/3,下边过肋缘,包括同侧腋窝。

手术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和麻醉师三方进行time out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手术信息以及手术部位标识是否正确。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护理部主任:危重患者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水平,今天我们在外科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

特邀请了相关科室的护士长进行交流,相互学习。

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提高我们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

现在我们开始进行讨论。

护士长:最近我们科收入一例截瘫、神经源性肠麻痹患者,病情较重,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水平,今天我们在护理部及各位护士长的支持下,进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请主管护士汇报病情。

主管护士病例汇报:患者王刚,男,52岁。

因乙状结肠代膀胱扩大+双肾输尿管移植+膀胱造瘘术后45天,恶心呕吐5天余,于2011-09-20因呕吐原因待诊、神经源性肠麻痹收入我科。

既往史:14年前因车祸伤及颈椎及头部,行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因患者截瘫在北京行颈椎手术,半年后在北京武警总医院行颅骨修补术及神经血管移植术,12年前因颅骨修补术后修补物翘起再次在我院行颅骨修补术。

本次入院查体:患者神自剑突下瘫痪,有轻触觉感,无痛温觉。

右下腹部膀胱区叩诊浊音,见一双腔引流管。

入院后给予禁饮食,抗炎补液、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患者于2011-10-21 22:16出现胸闷、憋气较重不能平卧,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低,腹式呼吸。

心率100次/分,呼吸急促,口唇无明显紫绀,腹胀明显,经呼吸内科会诊考虑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危重,通知病危。

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测,面罩吸氧5L/分,加用白蛋白及利尿药,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g 抗炎治疗、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肠粘膜、可比特雾化吸入化痰、多索茶碱扩张支气管,抑制哮喘、营养袋维持电解质平衡。

现患者神志清,呼吸稍急促,腹式呼吸明显,被动体位,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

右侧髂嵴发生浅度溃疡期压疮,范围:5×6cm2 ;右髌骨外侧发生炎性浸润期压疮,范围:1×2 cm2 。

于2011-09-23经右颈外侧行深静脉置管。

病例汇报完毕。

护士长:针对该病人有哪些护理诊断?护士1:该患者的护理诊断如下:1、皮肤受损,有压疮加重及创面感染的危险2、低效型呼吸型态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有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志清,营养较差,被动体位,腹部膨隆,蛙状腹,5、有造瘘口感染的危险6、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护士长:针对这位病人,长期卧床,我们应如何避免压疮的发生,以及对已发生压疮的部位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护士2:1、应用气垫床预防。

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董永强;殷桂林;张晓明;朱水波;纪涛;王荣平【摘要】目的探讨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适应症. 方法 2002年3月~2009年6月期间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33名右肺中叶病变患者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33名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率为63.6%(21/33),其中40岁以上患者恶性比率高达71.4%(20/28).全组患者中行中叶楔形切除者3例,中叶切除者19例,行中、下或者中、上两叶切除者9例,行中叶袖状切除1例,右侧全肺切除者1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肺不张、2例少量胸腔积液. 结论右肺中叶病变,有手术指征者应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且采用外科治疗安全可靠.【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0(015)010【总页数】2页(P1395-1396)【关键词】右肺中叶病变;中叶综合症;外科治疗【作者】董永强;殷桂林;张晓明;朱水波;纪涛;王荣平【作者单位】430070,湖北,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430070,湖北,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430070,湖北,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430070,湖北,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430070,湖北,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430070,湖北,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右肺中叶是最小的一片肺叶,约占全部肺容量的 10%。

中叶支气管细而长,从中间段支气管近似直角发出,中叶支气管开口处有多簇淋巴结包绕,中叶与上、下叶隔离,缺乏侧支通气。

各种原因所致中叶支气管不通均可致肺不张,即中叶综合症。

中叶病变因肺不张的干扰,其良、恶性鉴别困难。

本文总结 2002年 3月~2009年 6月在我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3例右肺中叶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 22例,女 11例,年龄 7~75岁,平均 44.5岁,病程 3天~17年不等。

中叶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80例报告)

中叶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80例报告)
no occurrence of death was noted.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middle lobe syndrome are non-specific.Fiber-optic bronchoscopy should be listed as a routine examination.The best treatment for the middle lobe syndrome is to perform a surgery.
1.2.2 纤维支气 管 镜 检 查 45 例 患 者 经 确 定 无 检 查 禁忌 证 后 行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检 查,采 用 Olympus BF- XT30(1996年6月-2002年12月)和 Olympus BF-240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年12月1日 第36卷 第12期 Med J Chin PLA,Vol.36,No.12,December 1,2011
· 1304 ·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年12月1日 第36卷 第12期 Med J Chin PLA,Vol.36,No.12,December 1,2011
·临床研究·
中叶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80例报告)
王晓新,张雨禄,刘桐林,李简,王培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叶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 法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1996 年 6 月 -2010 年 8 月 收 治 的 80 例 经 手 术及病理证实的中叶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5~81岁,平均54.5岁。无症状体检发现者 28例,有临床症状者52例,咳嗽、咳痰、发热、胸痛、咯血为临床五大症状。胸部 X线片显示右心缘模糊或呈三角形肺不张阴影,胸部 增强 CT 扫描部分病例可见中叶根部肿大淋巴结影像及右中叶支气管内肿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达46.6%(21/45)。全组均 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中叶切除者47例(58.8%),联合肺叶切除者28例(35%,包括袖状切除4例),全肺切除者1例(1.2%),中叶部 分切除者4例(5%)。术后均顺利恢复,无手术 死 亡 病 例。结 论 中 叶 综 合 征 临 床 表 现 无 特 异 性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检 查 应 列 为 常 规 检 查。手术切除是中叶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一、抗微生物药1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用药实例:患者,女,50岁。

因心悸、胸闷半月入内科。

心电图示高侧壁心肌呈缺血性改变。

心脏彩色B超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初步诊断:冠心病。

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感染。

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0.9%NS)20ml头孢哌酮舒巴坦1.0givbid分析:本例为冠心病患者,未合并感染,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本例应用高档抗生素更是错误的,可增加机会性感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抗生素的预防应用应严加控制。

处置:本例不需用抗生素预防用药。

2头孢唑林钠、左氧氟沙星—预防用药实例:患者,女,40岁。

因口服氯氰菊酯10ml入内科。

体检:T:36.7℃,神清,心肺听诊正常。

初步诊断:急性轻度氯氰菊酯中毒。

应用头孢唑林钠、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

处方:0.9%NS500ml头孢唑林钠5.0givgttqd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livgttqd分析:本例为轻度氯氰菊酯中毒患者,未合并感染,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应用两种抗生素更是错误的,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处置:本例不需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3头孢哌酮钠—预防用药实例:患者,男,68岁。

因高处坠落后腰痛、活动受限3小时入骨科。

脊椎正侧位片示第1、2、3腰椎体呈前窄后宽改变。

初步诊断:腰椎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应用头孢哌酮钠预防感染。

处方: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500ml头孢哌酮钠2.0givgttqd分析:本例为腰椎骨折患者,未合并感染,没有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应用高档抗生素更是不妥,可增加机会性感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处置:本例不需用抗生素预防用药。

4头孢唑林钠、替硝唑—预防用药尿潴留缓解。

应用头孢唑林钠、替硝唑预防感染。

处方5%GNS500ml头孢唑林钠5.0givgttqd替硝唑注射液100mlivgttqd分析:本例为尿潴留患者,无感染征象,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无效,反而可能引起耐药菌感染,且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右肺中叶综合征PPT课件

右肺中叶综合征PPT课件

2019/12/2
8
影像学特征
• 胸片的主要表现:右肺中叶可见大片高密度阴影以及肺门向外伸展的三角形阴性。
2019/12/2
9
胸部CT表现
• 胸部CT的主要表现:
• 炎症:右肺中叶体积缩小,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类三 角形影,叶间裂移位,其所属右肺门周围淋巴结肿大, 中叶支气管受压变窄。
• 结核:中叶支气管受压、变窄,中叶肺不张,支气管 内膜弥漫增厚、狭窄,内壁凹凸不平,呈波浪状改变。 纵膈及肺门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可见钙化,增强扫 描呈环形强化。
2019/12/2
中叶综合征
Middle lobe syndrome,MLS JELLYYO
1
中叶综合征
• 该综合征又称为Brock综合征或Graham-Burford-Mayer综合征。 • 狭义:由中叶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导致中叶支气管狭窄、中叶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 广义:由于中叶支气管本身病变或管外受压阻塞,引起右肺中叶不张、肺叶缩小,或并发炎症实变的
• 有报道60例患者经纤支镜诊断阳性率为88.33%,其中炎症和肺癌诊断阳性较高。 • 对于结核阳性的诊断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引起中叶综合征的结核多属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腔常伴
疤痕狭窄,因此不容易活检取材,临床上活检病理结果常表现不典型,故刷检涂片常规抗酸染色可协 助诊断。
杨健,吴世明.右肺中叶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6.1(34):36-37.
症状
•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间歇性发热、胸痛、咯血或痰中带血、胸闷、气短、声音嘶哑、乏力、 消瘦等。
• 右肺中叶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占肺不张的39.06%-47.76%,表现有反复咳嗽、咳粘液痰或脓性 痰,有时有咯血或发热等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症状。

肺大疱外科治疗36例

肺大疱外科治疗36例

肺大疱外科治疗36例标签:肺大疱;外科;治疗我科自2002年10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肺大疱患者36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

年龄13~66岁,平均年龄52.3岁。

左肺肺大疱22例,右肺13例,双肺1例。

剧烈活动时有胸闷、心悸、气促18例,缺氧、唇轻度紫绀、呼吸不畅6例。

有明显桶状胸、肋间隙增宽8例,大疱区叩诊鼓音、患侧呼吸音减弱13例,患侧呼吸音消失2例。

心电图示:有肺型P波并右心室肥厚,心肌受损7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基本正常11例。

血气分析:血氧分压10~11.8kPa(75~81mmHg)7例,低于10kPa(75mmHg),氧饱和度低于95%16例,血氧饱和度正常13例。

胸部X线或CT检查,发现巨大型肺大疱20例,肺大疱直径6~8cm。

误诊为“自发性气胸”4例(20%),余为多发性串珠状脏层胸膜下肺表面大疱,直径2~5cm不等。

1.2 治疗方法术前反复胸膜腔穿刺排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6例,入院1周内手术21例,其中双侧同时小切口开胸手术1例;2周内手术15例。

本组36例中,肺大疱直径6~8cm左肺16例,右肺6例,余14例均为2~5cm呈多发性串珠状脏层胸膜下肺表面大疱。

行左肺上叶加大疱切除7例,肺段加大疱楔形切除9例;右肺上叶加大疱切除2例,右肺中叶加大疱切除1例,右肺上叶肺段加大疱楔形切除1例。

余16例均为肺大疱壁切开,部分疱壁切除,折叠缝合或疱壁基底部结扎、缝扎术。

2 结果1例术后第5天并发胸腔感染,急性心肺功能不全死亡。

术后2周血氧分压明显改善6例,血氧分压为11.3~12.5kPa(85~94mmHg);术前窦性心动过速18例,术后仅3例;术前有6例缺氧,唇轻度紫绀,呼吸不畅,术后均明显改善。

3 讨论我们认为,肺大疱的外科治疗为:肺大疱虽无破裂,但患者有临床症状如胸闷、胸疼、呼吸不畅,患侧有膈肌下降,肋间隙增宽,气管向健侧移位者;反复发作性“气胸”,胸部X线片或CT检查确系肺大疱破裂引起者;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大疱占据同侧胸腔1/3者。

肺癌的外科治疗

肺癌的外科治疗

肺癌根治术:
肺楔形切除术
肺良性肿瘤及转移瘤 部分肺功能较差的患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
局限于一个肺段的病变
右肺上叶切除术 右肺中叶切除术 右肺下叶切除术 左肺上叶切除术 左肺下叶切除术
左全肺切除术 右全肺切除术
肺楔形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常做下叶背段和左上叶舌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城市
农村
癌症部位
1991 2000 变化(%) 1991 2000 变化(%)
全部 鼻咽 食管
胃 结直肠
肝 肺 乳腺 宫颈 膀胱 白血病
123.92 146.61 2.17 2.14 8.94 9.06 19.69 19.94 8.53 11.19 19.63 22.19 32.53 42.08 3.11 4.32 1.49 1.08 1.83 2.26 3.60 3.82
实验室检查
▪ 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癌的最基本方法。 ▪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 ▪ 磁共振(MRI) ▪ 痰脱落细胞检查 ▪ 纤维支气管镜 ▪ 经皮肺活检 ▪ 纵隔镜、胸腔镜、开胸肺活检等
实验室检查
▪骨γ闪烁显象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
▪癌标志物检测
肺癌的TNM分期:
▪ 按照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有无远处转移(M)将肺 癌进行分期。
18.31 -1.38 1.34 1.27 31.18 13.04 29.38 38.91 -27.52 23.50 6.11
101.39 112.57 1.70 1.78 16.32 15.24 22.55 20.94 5.14 6.04 22.25 26.06 14.29 21.11 1.51 2.11 2.31 1.91 0.89 1.11 3.31 3.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NO.21CHINA FOREI G N MEDICAL T RE ATMENT30例右肺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分析金哲(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河南南阳473009)【摘要】目的探讨右肺中叶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对30例肺中叶病变行手术治疗。

其中单纯中叶切除16例,中上叶切除3例,中下叶切除7例,右全肺切除2例,中叶楔形切除1例,剖胸探查活检1例。

结果恶性肿瘤18例,良性病变12例。

本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胸腔积液2例。

结论中叶病变的诊断要将恶性肿瘤放在首要位置考虑。

对诊断不明、内科治疗无效的中叶不张应尽早手术,手术难易程度及切除范围变化较大。

【关键词】肺中叶病变诊断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6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7(c)-0083-02肺中叶病变因其解剖的特点,在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上也具有其特殊性。

我院自1998年1月~2007年2月共对30例肺中叶病变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2~74岁,平均50.6岁。

恶性肿瘤18例,良性病变12例。

大于40岁者恶性肿瘤16例,良性病变4例;小于40岁者恶性肿瘤2例,良性病变8例。

30例中无症状而经体检发现中叶病变者4例,其中3例为恶性肿瘤,1例为肺错构瘤。

余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胸痛、胸闷、发热、咯血等。

有咯血症状的8例中,恶性肿瘤痰中带血6例,良性病变中、大量咯血2例。

病程14天~6年不等,恶性肿瘤均在半年以内。

胸部X线及CT检查表现为肺门肿块伴肺不张者12例,其中恶性肿瘤9例,良性病变3例;典型的肺不张影10例;周边球形影3例;炎症改变4例;囊状影1例。

18例行纤支镜检查,发现有新生物或外压性狭窄11例,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脓性分泌物堵塞6例,未见异常1例,结果与术后病理报告相符合者12例。

经皮肺穿刺活检3例,确诊1例。

1.2手术方法与结果30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中叶切除16例,中上叶切除3例,中下叶切除7例,右全肺切除2例,中叶楔形切除1例,部胸探查活检1例。

其中良性病变的多肺叶切除中,中上叶切除和中下叶切除各1例。

本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胸腔积液2例。

术后病理结果:恶性肿瘤18例中腺癌13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1例。

良性病变12例中慢性炎症及肺纤维化5例,支气管扩张3例,脓肿2例,错构瘤和炎性假瘤各1例。

2讨论由于中叶支气管细长、柔软,缺乏侧支通气,其开口处有多簇淋巴结包绕,故容易因各种病因所感染、受压、阻塞,所以临床上常引起肺不张征象。

中叶病变因肺不张的干扰诊断困难,尤其是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分析本组资料并结合文献,我们体会:①恶性肿瘤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病程在半年以内。

而良性病变者多在40岁以下,病程多超过1年,甚至数年。

②恶性肿瘤者无症状或以干咳、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多见,良性病变以发热、咳脓痰等症状为主,部分表现为大咯血。

③恶性肿瘤影像学检查可发现中央型不规则肿块,肺不张呈梭形或局部外凸影,短期增大明显。

良性病变的肿块边界光滑,增大较慢,肺不张为典型的三角形高密度影,呈向心性缩小。

④纤支镜检查对于有肺门肿块伴中叶不张者确定病变性质意义较大,但尚有25%~30%的假阴性[1]。

本组18例纤支镜检查中,仅12例(66.7%)与术后病理报告相符,不符合者达33.3%。

对中叶病变常规行纤支镜检查并尽可能作毛刷细胞学和病理活检可以提高其阳性率。

⑤试验性抗炎和抗结核治疗,应于寻找病理学证据同时进行,时间最长不超过4周。

当病情无好转时,应及时剖胸探查,以便尽早确诊。

随着肺癌的发病率不断提高,恶性肿瘤占中叶病变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90年代后已达50%以上[1],本组占60%(18/30)。

因此,中叶病变的诊断要将恶性肿瘤放在首要位置考虑。

因中叶肺所占全肺功能比例小,肺癌发病率高等特点,术前不必过分强调中叶病变的临床性质,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早手术治疗:①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块状影,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

②中叶不张、萎缩、失能,伴或不伴反复咯血、咳脓痰,抗感染2~3周无好转者。

③纤支镜检查中叶支气管糜烂、狭窄或有息肉状物者。

一般多行中叶切除,累及其它肺叶的可作跨叶的肺切除。

手术的难易程度变化较大,对于中叶周围型病变或中叶根部无严重粘连者,行单纯中叶切除多无困难。

对于炎症时间较长的良性病变,因反复感染组织粘连,肺门解剖结构不清,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甚至钙化,血管被包绕其中,切除多较困难。

有时可从其心包面入手,因肺与心包间组织疏松,侧支循环少,易于分离。

先处理中叶静脉,使中叶肺呈孤立状态,此时中叶气管前上方可见中叶动脉,游离并结扎后,再处理气管。

也可以将动脉和支气管一起大块缝扎关闭残端,根部淋巴结残留在胸腔内,以确保手术安全。

操作应仔细,避免损伤周围血管致大出血或扩大切除。

恶性肿瘤常常沿支气管壁侵犯中间干支气管及肿大淋巴结包裹周围动脉,或跨叶浸润,而需作中叶及其邻近肺叶的切除,甚至全肺切除,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本组18例恶性肿瘤中, 2例中上叶切除,6例中下叶切除,2例右全肺切除,多肺叶切除占55.5%(10/18),仅8例(44.4%)行单纯中叶肺切除加淋巴结廓清术。

可见中叶肺癌多肺叶切除明显高于其它肺叶,中叶肺癌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根治切除病变并更多的保存健康肺组织。

有文献报道,行支气管袖状切除,部分病例可避免两叶或全肺切除[2]。

我们认为,右中叶支气管开口离下叶背段支气管开口距离太近,袖状切除易引起背段开口狭窄,致背段不张或感染,不如中下叶切除安全。

全肺切除者,须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文献报告腺癌淋巴结转移频度在非小临床研究3CH A E E CA EA E8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2008NO.21CHINA FOREIGN MEDICAL T RE ATMENT细胞癌中居首位,即使病灶不大也可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3-5],本组中叶肺癌中腺癌占72.2%(13/18),因此,应重视中叶肺癌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

参考文献[1]张志庸,屈振生,戈峰,等.中叶病变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10(3):225.[]乔广栋,魏在日右肺中叶病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医师进修杂志,5,()[3]Nog uchi M ,Mo rikawa A ,Kawasaki M ,et al.Sm all adenocareinom a ofthe lung histo log ic characteristic and pro gno sis and prog no sis[J].Cancer 1995,75:2844-2851.[4]陈鹏.老年肺癌的外科治疗(附38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6,43.[5]卫建明,黄乃祥.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及前景[J].中国医药导报,,(),5(收稿日期65)278例献血反应与献血体位关系观察分析王美秋丁喜成刘彩(山东省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青岛266071)【摘要】目的探讨献血反应与献血体位的关系。

方法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分别为坐位献血组11264人和卧位献血组10506人。

结果坐位献血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23%,明显高于卧位献血组的0.26%,两组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 <0.001)。

结论卧位献血方式发生献血反应几率较低,是较为理想的献血体位。

【关键词】献血献血反应体位【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7(c )-0084-01献血反应是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较低,却大大影响着广大公民参加献血的积极性。

其主要原因是由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睡眠不足、过渡疲劳等因素引起,与献血体位报道较少。

笔者观察我站2007年5月12日-2008年5月12日期间278例献血反应与献血体位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2007年5月12日-2008年5月12日期间到我站采血车(屋)自愿无偿献血者21770人,均经过严格筛查,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GB18467-2001)后当场献血,献血量及献血间隔时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的每人每次献血200-400mL ,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

1.2方法将21770例献血者分为两组,坐位献血组11264人,为流动采血车献血,采血椅为不可活动的座椅。

卧位献血组10506人,为献血屋献血,采血床为可活动且可调节角度的沙发床。

两组均为开发式采血,所用采血袋和采血器具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结果(表1)3讨论正常人全身血量占体重的8%,当一个人失血达到全身血量的13%时,会出现低血容量反应,而献血200-400mL 只占全身血量的5%-10%(按体重50kg 计算),大多数人都能承受,只有少数人发生了献血反应。

多数报道认为:部分献血者由于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短暂性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1]。

主要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视物模糊,严重者出现抽搐、尿失禁、跌倒(多为迟发性献血反应)等,经及时处理后和少休息后,很快恢复正常,且无后遗症和并发症。

从表1可以看出,坐位献血组发生献血反应例数明显高于卧位献血组,相差近10倍,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01)。

原因是因为:坐位献血时,由于体位关系加上本身的重力作用,血液大量淤滞在下肢,回心血量受阻,再由于头部位置较高,使大脑供血受到影响,此时献血者如有精神紧张等因素存在(如前所述),使大脑供血进一步减少,引起短暂缺血的机会就多,极易发生献血反应。

而卧位献血时,虽也有部分献血者存在精神紧张等因素,但由于卧位献血时,下肢位置的抬高,血液没有淤滞在下肢,且回心血量阻力的减少,使回心血量比坐位献血时明显增多[2]。

再由于卧位献血时头部明显低于坐位献血时,且基本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使大脑供血比较充分,发生大脑短暂缺血的机会明显减少,发生献血反应的机会也就减少[3]。

通过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卧位献血是比较理想的献血体位,可有效降低献血反应发生几率,减少献血者不必要的痛苦,增加了献血者的安全感,也调动了献血者的积极性。

同时减少了不足量血的报废率,也起到了节约血源的目的。

建议有条件的血站及采血场所,多采用卧位献血方式。

参考文献[1]刘丽静,周淑珍.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现场的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3(4):68.[2]杨海燕.语言交流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3):75-76.[3]张厚勤.无偿献血一次400m l 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153.(收稿日期:2008-05-18)表1278例献血反应与献血体位关系统计献血人数反应人数百分比(%)坐位献血组11264251 2.23卧位献血组10506270.26合计217702781.28临床研究CH A E E CA EA E 2.J .200114:48.2007420:8-90.:2008-0-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