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1、细支气管炎急性细支气管炎胸片可见细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周围的线性高密度、细支气管周围实变,常为双侧(图1A)。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 CT 和 HRCT 表现为斑片状肺膨胀不全,常合并支气管壁增厚和马赛克样肺灌注(图1B)。
图1 3 岁,男,病毒性细支气管炎A.正位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周围线样高密度影(箭头),符合支气管壁增厚和肺塌陷;B.轴位 CT显示斑片状肺塌陷(大箭头)和小叶状空气潴留(小箭头)急性细支气管炎,特别是与儿童早期获得的腺病毒感染相关的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Swyer-James 综合征(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2)。
图2 Swyer-James 综合征A.胸部正位片可见左侧肺门减小(箭头),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气管向左侧移位,表示左肺上叶体积减小;B.轴位 CT 可见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伴随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扩张(箭头)2、大叶性肺炎特征是早期周围高密度影,迅速进展融合为均质的实变影(图3),少数情况下大叶性肺炎可以累及整个肺叶,此时称为气腔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常见空气支气管征(图4)。
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可引起肺叶增大,即叶间裂膨出征(图5)。
图3 大叶性肺炎胸部正位片显示右肺中叶均匀实变影 ( 箭头 ),提示肺炎球菌性肺炎图4 气腔肺炎,空气支气管征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胸部正位片可见均匀实变影,合并管状透亮影 ( 箭头 ),即空气支气管征图5 气腔肺炎,叶间裂膨出征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上叶均匀实变合并叶间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发现克雷伯杆菌3、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的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早期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图6),接着进展为多灶性,常为双侧实变影。
图6 支气管肺炎A.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下叶斑片状实变影,符合支气管肺炎;B. 轴位 CT 可见右肺下叶多个小结节影,一些病灶呈分支状( 箭头 ),为典型的树芽征,这表示支气管内感染;C. 粗大标本可见树芽状混浊影(箭头)(引自Martha L.Warnock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病理系名誉教授 )4、间质性肺炎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的胸部X 线表现是双侧对称分布的线性或网状高密度影(图7)。
肺部CT解剖+诊断+鉴别诊断
1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5-近心底层面
B7+8:下叶前内段支气管
18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6-近心底层面 B7:下叶内段支气管 B8:下叶前段支气管 B9:下叶外段支气管 B10:下叶后段支气管
19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7-锁骨上和斜角肌组淋巴结
3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1-胸锁关节层面
图1-16:正常胸部断层, 从胸锁关节至心底层面, 间隔3-10mm,以肺窗显 示;螺旋扫描;部分薄 层高分辨率重建 T:气管 E:食管 S1:上叶尖段
4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2:主动脉弓层面
ARCH :主动脉弓 S1:右肺上叶尖段 S2:右肺上叶后段 S1+2:左肺上叶尖 后段
5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3-主肺动脉窗层面
Az:奇静脉弓 B1:上叶尖段支气管 S3:上叶前段
6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4-奇静脉弓层面
S6:下叶背段
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一、正常胸部CT解剖
图5-近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 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37
呼吸系统CT影像诊断
二、肺部炎症
• 病理分期
红肝样变期(2-3天): • 病变发展至实变期, 大量纤维蛋白及红、 白细胞等渗出,使 肺组织变硬 灰肝样变期(4-6天): • 肺泡内红细胞减少, 代之以大量的白细 胞,切面呈灰色
肺部CT征象(大量图片)
1.肺小叶内间质增厚常见于肺纤维化。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病理基础:小叶内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肺泡间隔的间质增厚。
此征象主要位于肺的外围部分。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CT表现:在HRCT上小叶内间质增厚造成细网状影。
细线影间隔几毫米,呈现细网状或筛孔状影像。
2.肺实质索带:指粗细一致,长2-5cm的线状致密影。
见于肺纤维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增厚,也称为“长线”。
常呈周围性,与胸膜面接触。
肺实质索带的病理基础:在某些患者代表连续增厚的小叶间隔线;也可代表支气管血管周围纤维化区域的粗糙的瘢痕或伴随着肺或胸膜纤维化的肺不张区域。
肺实质索带的CT表现:这种非间隔性的索带常呈数毫米厚、形态不规则,伴随临近肺和血管支气管结构的明显变形。
3.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通常见于间质性肺部疾病,HRCT容易识别。
小叶间隔增厚的病理基础:间质内存在积液,细胞浸润或纤维化。
小叶间隔增厚的CT表现:周围肺野内,增厚的间隔线长约1-2CM,可勾画出整个小叶轮廓,通常延伸至胸膜表面,大致与胸膜垂直。
在中心肺野,增厚的小叶间隔勾画出直径1-2.5CM的小叶。
4. 肺血管造影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原发性肺淋巴瘤、阻塞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所致的肺组织实变。
肺血管造影征病理基础:病变或事变的肺组织未累及肺内血管,所以于增强扫描的CT 图像上可见树枝状的明显强化的肺血管。
肺血管造影征的CT表现:CT增强扫描,于病变的或实变的肺组织内从肺门指向肺外周的树枝状的高密度影,逐渐变细。
5.胸膜下曲线影又称胸膜下线,此征象为在胸膜下1CM内与胸膜平行的线状影像。
胸膜下曲线影的病理基础: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及肺泡萎缩。
胸膜下曲线影的CT表现:最多见于下叶后部,胸膜下几毫米厚,平行于胸膜的2-10CM 的曲线状致密影。
6.蜂窝征:指广泛的肺间质与肺泡纤维化造成肺泡的破裂与细支气管扩张,产生典型的有特征性的蜂窝样表现或蜂窝肺。
可见于导致“终末期肺”纤维化的任何疾病过程。
肺叶、肺段ct图解
图6-隆突层面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 B2:上叶后段支气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C:隆突 RMB/LMB:右/左主支气管 RULB:右上叶支气管
27
图7-隆突下1cm层面
Bi:中间支气管 B3:上叶前段支气管
28
图8-隆突下1cm层面
LMB:左主支气管 LULB:左上叶支气管 B1+2:左上叶尖后段支气管
95
图73-肺脓疡 病灶实质部分CT值60Hu (增强扫描),边缘部分 欠清,为隐球菌性肺脓疡
96
图74-肺癌
肺癌,上腔静脉(SVC)内 癌栓形成,增强扫描:血 管内见类圆形充盈缺损
97
图75-肺癌
左下肺肿块灶,向纵隔内 生长,增强扫描:左心房 (LA)内见低密度充盈缺 损
98
图76-肺癌
左肺下叶癌,左心房 内癌栓形成
81
图59-支气管囊肿
右后纵隔区胸椎旁见 一个类椭圆形囊性灶, CT约值15Hu,轮廓规 整,相邻右上叶支气 管稍受压
82
图60-支气管囊肿 增强扫描:病灶囊壁稍 强化,其内密度均匀, CT约值19Hu,病灶边缘 较光整-为右上叶支气管 囊肿(Brochogenic Cysts)
83
图61-神经源性肿瘤
肺叶、肺段CT图解
1
肺段
2
3
4
5
6
代表性CT层面:
1.胸锁关节层面 2.主动脉弓上(左头臂静脉)层面 3.主动脉弓层面 4.主肺动脉窗层面 5.左肺动脉(右上支气管)层面 6.右肺动脉(左上支气管)层面 7.左心房层面 8.四腔心室层面 9.心室层面 10.膈肌脚后层面
7
肺段CT口诀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 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 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1肺胸膜下弧线影像(即胸膜下线征)是指在胸部CT上位于胸膜下1cm以内的,与胸膜平行的线形影像。
其厚1mm至5mm。
一般认为在石棉肺患者较多见,也见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
有些作者对其病理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胸膜下线是伴有肺泡扁平和萎陷的早期纤维化,系周围肺不张致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阻塞所引起,经治疗可消失,是肺纤维化早期病变。
2血管集束征血管集束征在影像上表现为肺结节周围一支或几支血管到达瘤体内或在瘤体边缘截断或穿过瘤体的现象。
其形成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肺血管进入肿瘤内或穿过肿瘤;(2)肺血管受牵拉向病灶移位;(3)肺血管到达肿瘤的边缘截断。
血管集束征的形成是由于肿瘤组织向血管支气管鞘或小叶间隔生长,瘤体内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牵拉临近血管向瘤体集中所致。
其中进肺门侧的血管束、支气管构成,血管壁多为扩张的小动脉,说明肺癌供血丰富;远肺门侧的血管束由扩张的小静脉组成,可能和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血管集束征的形成机制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产生肿瘤生成因子诱发肿瘤形成新生血管,尤其是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生长活跃,常致使肿瘤供血的血管代偿性增粗,这些血管长扩张或伴有肿瘤细胞的支气管动脉鞘浸润或瘤栓形成。
这就意味着,肿瘤或结节周围血管是否增粗表明该病变的良恶性程度。
血管集束征的出现与肿瘤或结节的大小有关,小于1公分的病灶较少出现;腺癌出现的的几率较高,因为腺癌供血丰富,纤维化形成的更明显。
尤其要注意的是,一支血管引向结节或肿瘤内,不只仅见于恶性结节,也可见于良性病变如结核球、炎性假瘤或错构瘤。
对于引向两性结节的这支血管可看作血管连接,而不是血管集束征。
多支血管引向病变即出现了血管集束征这在恶性肿瘤出现的机会较高。
此外,肺恶性结节累及静脉的机会更多,病灶不论大小,如果见到结节累及静脉,强烈提示恶性可能。
判断某支血管是动脉还是静脉,主要根据其走形来判断,动脉主要和支气管伴行,静脉主要位于病灶的边缘绕行。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肺部CT影像征象与疾病诊断
肺部炎症
CT影像中可能出现磨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征象,提
示肺部炎症的存在。
肺癌
肺部CT影像中若出现结节、肿块 、支气管阻塞等征象,可能提示
肺癌的可能性。
肺结核
CT影像中若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 、树芽征、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
,有助于诊断肺结核。
肺部CT影像征象图解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 肺部正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常见异常CT影像征象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临床意义 • 肺部CT影像征象的病例分析
01
肺部CT影像基础知识
CT成像原理
X线束从多个方向穿过人体,计算机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重建,形成断层 图像。
肺栓塞的CT影像征象
血管栓塞征
血管纹理稀疏
肺栓塞时,受累血管在CT影像上表现为血 管腔内充盈缺损或完全闭塞。
肺栓塞导致相应区域的血管纹理稀疏或消 失。
肺梗死灶
胸膜改变
肺栓塞可能导致肺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肺 梗死灶,CT影像上表现为楔形高密度影。
肺栓塞可能引起胸膜改变,如胸腔积液或 胸膜肥厚等。
04
肺气肿的CT影像征象
肺透亮度增加
肺气肿时,CT影像上可见肺野透亮 度增加,肺纹理变细。
肺体积膨大
肺气肿导致肺体积膨大,可伴有肋骨 聚拢和胸廓扩张。
肺泡间隔破坏
肺气肿时,肺泡间隔破坏,CT影像 上表现为肺泡间隔变薄。
胸膜下肺大泡形成
肺气肿患者胸膜下可形成肺大泡, CT影像上表现为薄壁囊状低密度影 。
表现为胸腔内低密度影。
病例二:肺癌的CT影像征象分析
胸部影像诊断图例丨肺不张(各肺叶不张的X线和CT表现)~
胸部影像诊断图例丨肺不张(各肺叶不张的X线和CT表现)~肺不张及容积减少Atelectasis and Volume Loss(左)进行性右肺上叶肺不张。
正位示意图可见水平裂抬高、内移,侧位示意图上可见斜裂和水平裂上移。
塌陷肺叶的密度增高,体积逐渐减少。
(右)正侧位胸片显示与上述一致的表现,最后证实为阻塞性右肺上叶肺癌。
(左)进行性右肺中叶肺不张,斜裂下部前移和水平裂下移,在侧位示意图上形成三角形阴影,逐渐变细至右肺门。
(右)正侧位胸片显示心脏右侧边界模糊,侧位片显示不张的中叶呈三角形阴影。
(左)进行性右肺下叶肺不张,正位示意图上斜裂向内侧移位,形成三角形阴影,水平裂下移。
下肺的密度增高,投影至下胸椎上,相邻的右半膈顶模糊。
(右)正侧位胸片显示右肺下叶肺不张,并见移位的斜裂(弯箭)和水平裂(直箭)。
(左)进行性右肺中、下叶肺不张,通常由中间支气管阻塞引起。
正侧位示意图显示沿肺底部的条带状阴影。
(右)正侧位胸片显示,右肺底部的高密度影,右肺门下移,因中间支气管类癌引起。
(左)进行性左肺上叶肺不张,肺门周围和胸骨后区域密度增高,侧位示意图显示斜裂向前移位。
(右)正侧位胸片显示左肺上叶肺不张。
移位的斜裂沿不张的左肺上叶后缘形成一个清晰的界面。
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为肺癌。
(左)进行性左肺下叶肺不张,正位示意图(PA)示斜裂向内侧移位,形成三角形阴影。
侧位示意图显示下肺的密度增高,投影于下胸椎处。
(右)正侧位胸片显示左侧膈顶内侧抬高、模糊,下胸椎投影区密度增高。
右肺上叶肺不张右肺上叶肺不张。
气管右移(黑箭),水平裂上移(白直箭),右肺门增大上移(白弯箭),这一系列表现被称为金S征(反S征),是由中心肿块引起的右肺上叶肺不张。
同一患者的侧位胸片显示右肺上叶肺不张伴斜裂前移,密度增高。
同一患者,轴向NECT显示右肺上叶肺不张,呈三角形等密度,内部无空气支气管征,提示中央阻塞性病变。
注意水平裂向前和向内侧旋转。
右肺上叶支气管狭窄和闭塞。
CT肺分段经典解剖-PPT
肺窗,肺段以阿拉伯数字计数
上叶:S1尖段 S2后段 S3前段 中叶:S4外侧段(上舌段)S5内侧段(下舌段) 下叶:S6上段 S7内侧底段 S8前底段 S9外侧底 段 S10后底段
左、右肺段在不同断面上得表现
层面
主动脉弓以上 主动脉弓 主肺动脉窗 气管隆嵴 左肺上叶支气管 右肺中叶支气管 基底干支气管 两下肺静脉
肺段支气管得断面表现
•肺内管道中以肺段支气管变异最少,肺动
脉与其伴行,故支气管就是理解肺段得关 键结构。支气管在肺内得走行可分为:
–纵行:多见于B1、B7-10得近端,其与伴行动 脉在断面上呈圆形 –横行:多见于B2、B3、右肺中叶得B4、B5及 两侧得B6,其与伴行动脉在断面上呈长条形 –斜行:左肺得B4、B5及两肺得B7-10得远侧 端,其与伴行动脉在断面上呈椭圆形
右肺 S1 S1,S2,S3,S6 S2,S3,S6 S2,S3,S6 S3,S4,S6 S3,S4,S5,S6 S4,S5,S9,S10 S4,S5,S7,S8,S9,S10
左肺 S1 S1+2,S3,S6 S2,S3,S6 S2,S3,S6 S3,S4,S6 S3,S4,S6 S4,S5,S9,S10 S5,S7+8,S9,S10
断面上划分肺段得标志性结 构
•肺裂:一般应先寻找肺裂,将肺叶分开,再以肺
叶内得管道区分肺段。
•段间静脉:肺静脉段间支就是段间裂得重要标
志
–右肺上叶
尖段静脉(V1)有上、下两支,上支为段内支, (V1) 下支为段间支,后者作为S1与S3得标志;
后段静脉(V )恰经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B2两支得夹角处,用于划分
–右肺中叶 以外侧段静脉(V4)段间支分开S4与S5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2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
• 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 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 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 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 肾脏,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 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 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 行性肾功能衰竭。
1 • 以正常肺为背景多发透亮区. 无 可见的壁. 均匀隔开, 小叶中心 或包绕中心动脉. 以上叶为优势
2)全小叶型肺气肿(panlobular emphysema):
• 病理学上肺气肿均匀累及次 级肺小叶全部。临床常伴有 1-α-蛋白酶抑制物的缺乏。 HRCT呈肺密度均匀减低,血 管稀少,多分布于肺下叶。 与严重的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不易鉴别。
1 • 肉芽肿样病变 1.基本概念:肉芽肿样病变是 一种形态学上介于实变和肿块 之间的阴影,似肿块非肿块、 似实变非实变的不规则斑块影。 常呈多发病灶,也可单发。
2 • .病理基础:累及多个腺泡、 肺小叶或肺段的增殖肉芽肿性 病变、慢性炎性病变、机化性 纤维母细胞灶、小血管炎或出 血坏死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等。
• CT—树芽征代表小叶中心性分支结构呈发 芽的树枝状。本征象代表一类细支气管内 及其周围的病变,包括黏液嵌塞、炎症和/ 或纤维化(图)。与肺的周边部更加明显, 常伴发大气道的异常。尤其常见于弥漫性 全细支气管炎症,分枝杆菌的气道内播散 和囊状纤维化。
印戒征(signet-ring sign): • 系支气管扩张的典型征象,较 大的环状含气影(印戒的指环) 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其相邻 小的软组织影(指环上镶崁的 宝石)为伴行的肺动脉影。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胸壁的皮肤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对疼痛和温度等刺激敏感。
胸膜
胸膜分为壁胸膜和脏胸膜,两 者之间形成胸膜腔,内有少量 浆液润滑,使得呼吸时胸膜可
以相互滑动。
脏胸膜覆盖在肺的表面,壁 胸膜则紧贴肋骨、胸骨和膈
肌表面。
正常状态下,胸膜腔内没有气 体或液体,因此CT影像学上表
现为无气透明区。
纵隔
纵隔是位于两肺之间的区域, 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结构, 如心脏、食管、气管、大血管 等。
肿瘤病变
总结词
肿瘤病变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结节或肿块,密度 不均,边缘清晰或模糊。
详细描述
肿瘤病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恶性肿瘤则生长 迅速,边界模糊,有时还会侵犯周围组织。CT影像上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 态、密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等。
04
胸肺部常见病变的CT影像学 表现
炎症病变
总结词
炎症病变在CT影像上通常表现为密度增高、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有时还伴有 胸腔积液。
详细描述
炎症病变通常由感染、外伤或免疫系统疾病引起,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不均的 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有时会伴有胸腔积液。随着炎症的消退,这些阴影通常 会逐渐消失。
肺段的异常表现可能与肺部疾病有关, 如肺炎、肺癌等。
每个肺段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和位置, 在正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中,各肺段 之间有清晰的分界线。
肺小叶
肺小叶是肺的基本组成单位,呈 小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
每个肺小叶由3-5个肺泡组成, 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在正常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中,肺 小叶形态规则,边缘清晰,无异
常密度影。
正常胸肺部CT影像学表现
肺段、肺小叶 CT图像上确定肺段主要依据肺 段支气管,它位于肺段中心,下面 描述5个标志层面上的肺段分布:
1、主动脉弓层面
两侧肺野内侧可见尖断 支气管及伴行的肺血管,故 内侧为尖段,其前、后方可 见支配前段和后段的血管影, 本层面可显示上叶的尖段、 后段和前段。
3 2 1 6
4 5
1、右上叶尖段肺动脉; 2、右上叶尖段支气管; 3、右上叶后段支气管;4、左上叶尖段支气管;5、左上叶尖后段 肺动脉;6、左上叶后段支气管
1 2 3 11 4 1 10 5 9 7 8 6
1、乳腺; 2、胸大肌; 3、胸小肌; 4、肩胛下 肌;5、冈下肌; 6、大圆肌; 7、竖脊肌;8、斜 方肌; 9、胸椎体; 10、肩胛骨;11、肋骨
胸壁 气管、支气管 肺段、肺叶 肺门 叶间裂 肺小叶 纵隔 纵隔淋巴结
气管
胸段气管在CT基本位于中线位置,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气管前方及两侧有纵隔脂肪包绕,在纵隔窗上气管与周围 血管结构分界较清,但后壁为纤维膜,多呈线状影,与椎 前软组织无法区分。在肺窗上气管仅显示低密度的气管腔, 与周围结构难以区分。
1、右中间支气管;2、左主 支气管;3、左上叶支气管; 4、左上叶肺动脉; OF:斜裂 HF:水平裂;
中间支气管层面
4、中叶支气管层面: 右侧见中叶支气管及其外、内侧段支气管,同时分出下 叶支气管,有时见下叶背段支气管。中叶支气管前内方为 右上肺静脉,外后方为右下肺动脉。 左侧见向前走行的 舌叶支气管及左下叶支气管 9 1 起始部,有时见下叶背段 2 支气管,舌叶支气管的前 内方为肺静脉,外后方为 5 7 左下肺动脉 8 4 3 10 1、右中叶内侧段支气管 6
MPR
VR
右主支气管较左侧短而粗,多平面重建(如MPR)或 三维重建(如VR)可显示主支气管长轴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叶周围性分布
解剖:小叶周围区域包括次级肺小叶周围 的分界性结构。 CT:本征象的特征是病变沿肺小叶周边的 分界性结构分布(例如小叶间隔、脏层胸 膜和血管。本术语最常应用于病变主要位 于次级肺小叶内层表面的情况(例如小叶 周围性机化性肺炎)。本征象可以类似小 叶间隔的不典型增厚
(一)网状阴影(reticulation):
假空洞
CT—假空洞表现为肺结节、肿块或者实变 影内的圆形或者卵圆形低密度,反映的是 相对正常的肺实质,或者扩张的支气管, 或者局部肺气肿,而非空洞。假空洞的直 径通常小于1cm,可以见于腺癌(图)、细 支气管肺泡癌和良性病变,例如感染性肺 炎。
反晕征
CT.—反晕征是局限性圆形的磨玻
璃影,周围绕以相对完整的环状实 变影,图。本征象罕见,最先报道 于不明原因性机化性肺炎,也可见 与副球孢子菌病
小叶中心结构
解剖:肺小叶中心结构是次级肺小叶 中心的结构,包括小叶中心的动脉和 小支气管。 CT:在薄层CT上,尤其是在增厚的情 况下(例如肺水肿),在小叶中心的 肺动脉及其分支是可以观察到的。这 些小血管的直径月0.5到1.0个毫米。但 是细支气管壁薄,约0.15mm,正常情 况下薄层CT上观察不到。
7
传导气道(conducting
airway): 又称导气部(conducting region),即终末细支气管以上 属传导气道。
8
呼吸气道(respiratory
airway): 又称呼吸部(respiratory region),指呼吸性细支气管以 下的区域。
9
气血屏障(air-blood
小气道性结节,
也为小叶中心性结节一
种,系小气道本身的疾 病。HRCT呈典型的 “树枝发芽”征(treein-bud)表现。
随机性结节(randomicity
nodule): 又称血源性结节,系血行播散到肺内 所致。呈两肺弥漫均匀或散在不均匀 分布,结节与肺小叶的各个结构没有 明确的关系,表现为明显的随机性。 结节可位于肺间质、小叶中心部位以 及小叶中心与小叶间隔之间的区域。 HRCT呈随机分布的结节,可大小一致、 密度一致,可大小不一、密度不等, 边缘一般清楚。
CT:
在薄层CT上,肺小叶的三个基本组成 成分:小叶间分隔及分隔内结构,小 叶中心结构,小叶实质都可以观察到, 尤其是在病理状态下。与肺中心部的 肺小叶相比,周边部的肺小叶表现趋 于一致,形状上更加接近锥形。
初级小叶
最后一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
端的肺泡小管、肺泡囊和肺泡, 为初级小叶,是呼吸功能的生 理单位。
肺静脉
腺泡
指每支末梢支气管 及其所续远端的肺 组织,大小6-10mm ,是肺部结构的X 线单位。
小叶内间质 (Intralobular interstitium) 不包括小叶 间隔的间质性网状组织,为肺小叶的支 持结构。它正常时不可见,当增厚时可 见于HRCT。小叶内间质增厚导致小叶实 质形成细小的“蜘蛛样”或“网状”表 现。它代表小叶内间质的增厚。 肺泡间隔 内含有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 和胶原纤维等结缔组织。
5
小气道(small
airway):又 称膜性气道(membranous airway),指管径≤2 mm的 7~16级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6
大气道(large
airway):又称软 骨性气道(cartilaginous airway), 指管径>2 mm的0~6级气道, 包括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 管、段支气管和5~6级小支气 管。
小叶内间质(intralobular interstitium):
是肺小叶内的间质性网状组织,包
括肺泡壁内细小的网状结缔组织 (又称隔性间隔或实质性间质)和 小叶内延伸到肺泡导管和肺泡囊的 支气管血管周围的间质(中轴间 质)。
小叶间质增厚—轻度网状改变
小叶核心 (LOBULAR CORE) 二次肺小 叶的中央部分,包括供应肺小叶的 肺动脉和细支气管分支以及支持性 的支气管血管周围或“中轴”结缔 组织
细小网格影:
指小叶内间隔增厚勾划
出的细小的网状影,呈 3~5mm大小。
线样肺不张
平片和CT:线样肺不张是亚段水
平的局限性肺不张,呈线样形状, 几乎所有的病例都能够延伸到胸膜。 线样肺不张通常都是水平的,但是 也可以是斜行或者垂直。线样肺不 张的厚度可以从数毫米到大于1cm。 线样肺不张也称为盘样肺不张
无数相互交织的线状阴影类
似一个网。常见于间质性肺 炎
小叶内线
CT:当小叶内间质组织异常增厚的时候, 小叶内线表现为纤细的线状影。当数量较 多时,表现为纤细的网状影,多种病理情 况下均可见小叶内线,譬如间质性纤维化 和肺泡蛋白沉着症。
1 大网格影:指小叶间隔增厚勾划 出的小叶影,呈1~2cm大小的 网格影。
结节
平片和CT:结节在胸片上的表现是:圆形 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或者不清,直径月3cm。 (a)腺泡结节为圆形或者卵圆形,边界不 清,直径5~10mm,一般认为是实变导致腺 泡实变造成的。本用法只适用于多发病灶 时。(b) 假结节可以可以类似肺结节,可能 是肋骨骨折,皮肤病变,体表的设备,解 剖变异或者重叠影。在CT上,结节表现为 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 或者不清楚,直径小于3cm。
次级肺小叶 , 由3-5支末梢支气管及其所续远端的肺组 织组成,(十二个或更少些腺泡组成)。 形态呈不规则多角形,近胸膜面呈锥形, 大小多为 1 至 2 。 5CM 。二次肺小叶边缘 为含静脉和淋巴管的结缔组织小叶间隔。 由在小叶核心的动脉和细支气管分支供 应 。 是 肺 的 结 构 单 位 . 。
小叶核心增厚(lobular core
thickening):
指小叶核及其周围间质增厚,
表现为核心数量增多和直径增 粗,呈外缘不规则或有细长毛 刺样阴影。常见于癌性淋巴管 炎、结节病、淋巴瘤等。
二、病理解剖术语和名词
纤维索条影
纤维索条影 平片和CT:纤维索条影是线样高密度影, 常1-3mm厚,长5cm,常延伸到脏层胸膜 (脏层胸膜常常层厚,牵拉),代表胸膜 和肺实质的纤维化,常伴随肺实质的牵拉。 纤维索条影最常见于石棉曝露者。
淋巴周围性分布
解剖:本征象的特征是病变在肺内沿着或 者邻近淋巴管分布。淋巴组织位于支气管 血管束、小叶间隔、肺部大静脉和胸膜。 肺泡内无淋巴组织。
CT.—
沿肺内淋巴系统路径发生的病变,即肺门 病变、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病变、小叶中心 间质病变,小叶间隔病变、胸膜下病变, 均为淋巴周围性分布。典型情况见于结节 病(结节病)和癌性淋巴管炎。
):指肺 泡内气体与血液内的气体分子 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Ⅰ型肺 泡细胞、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基膜和内皮细胞等4层构成, 厚度约0.5µ m。
肺解剖
肺叶------肺段-------小叶 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亚段支 气管--小叶支气管-------细支气管------末梢细 支气管-----1,2,3级呼吸细支气管----肺泡 小管-----肺泡囊------肺泡,大小0.2-0.3mm。 肺泡与肺泡间以肺泡小孔(Kohn孔)相互 沟通,肺泡与大于末梢细支气管存在通道 (Lambert)
解剖:
肺小叶是肺的最小结构,被小的纤维组织 隔包绕。小叶也被称为次级肺小叶,包括 数目不等的腺泡,呈现不规则的多边形, 直径大小从1.0到2.5厘米。小叶中心结构, 包括细支气管和伴行的肺小动脉、淋巴管。 结缔组织分隔包绕肺小叶,内容静脉和淋 巴管,与上叶、中叶的前部、外侧部、邻 近纵膈处的周边部发育的较好。
粟粒样结节影
表现为胸片上无数的小圆形结节,分布弥 漫,2~10mm内(图)。病变分布广泛但是 不一定均匀,在CT上具有三种解剖分布模 式:小叶中心性、沿淋巴管或者随机
肉芽肿样病变(granulomatous
2
(a) 小叶中心性结节表现为离胸膜表面、裂 或小叶间隔数毫米的多发结节。可以是软 组织密度或者磨玻璃影,大小从数毫米到 数厘米,小叶中心性结节常边界不清。(b) 小结节直径小于3mm。(c) 磨玻璃影结节 (非实性结节的同义词)表现为肺内模糊 的密度增高影,可以辨认支气管和血管的 边界。 (d) 实性结节为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 度(e) 部分实性结节包括磨玻璃影部分和软 组织密度部分。
2
.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指 肺泡间隔、空气腔隙周围及支气管 血管周围的间质,由结缔组织及其 中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组成。
3
上呼吸道(upper
respiratory airway):即鼻、咽和喉。
4
下呼吸道(
lower respiratory airway):包 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和细支 气管。
结构变形(architectural
distortion):
为肺疾病的一种晚期表现,
即支气管、肺血管、叶间 裂或肺小叶间隔的异常移 位。
1
肺结构扭曲architectural distortion 病理:结构扭曲的特征是弥漫性或 者局限性病变,尤其是间质性纤维 化造成的支气管、血管、裂和分隔 的异常移位。 CT扫描:肺结构扭曲,常与肺纤 维化同时发生,有肺体积的减小。
气腔性结节(air-space nodule):
又称小叶中心性结节、实质性结节、 磨玻璃结节,系气道吸入所致。分布 于终末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即小 叶中心部位,小叶核周围),与小叶 间隔、胸膜和支气管血管束等不发生 关系。HRCT表现为直径几mm至10mm 大小、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分布较 均匀的软组织结节影;结节影常掩盖 邻近的血管,使其模糊。
假胸膜斑
CT:假胸膜斑是与脏层胸膜相连续的肺内 高密度,是小结节相互融合形成的。其外 形类似与胸膜斑表现,本征象最常见于结 节病,(图),硅肺和煤炭工人的尘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