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呼吸
呼吸卫生的名词解释
呼吸卫生的名词解释呼吸是人体生命的重要功能之一。
呼吸卫生,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行为,促进呼吸系统的健康和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正确的呼吸卫生意识和健康习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至关重要。
1. 呼吸系统的重要性呼吸系统由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组成。
它负责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不仅与呼吸功能紧密相关,还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和保护气道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害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2. 呼吸卫生的重要性呼吸卫生和保护呼吸道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如流感、普通感冒、麻疹等。
通过采取呼吸卫生措施,例如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通风等,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的概率。
3. 呼吸卫生的关键措施(1)保持良好通风:室内通风不佳是细菌和病毒滋生和扩散的场所。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是保持呼吸道健康的重要措施。
(2)勤洗手:手是最容易接触和传播细菌和病毒的部位。
勤洗手可有效减少病原体进入呼吸道的机会。
(3)正确佩戴口罩:当处于人群密集的场所或接触患者时,戴口罩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4)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尽量减少吸烟和二手烟的接触,这些都是保护呼吸道健康的重要措施。
(5)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良好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4. 呼吸卫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呼吸卫生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保持室内的通风,避免创建潮湿环境,及时清除灰尘和害虫,从而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在工作场所,适当的通风和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对员工的呼吸道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公共场所如学校、医院和办公楼等也应该注重呼吸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通风,提供适当的防护设施。
5. 呼吸卫生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呼吸卫生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呼吸
呼吸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1.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而肺换气则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通过红细胞进行运输。
3. 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也称为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细胞利用氧气来氧化糖类,释放能量的过程。
此外,呼吸运动是呼吸的组成部分,它使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与呼气,为身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
当人用力吸气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直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
总的来说,呼吸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生理过程,它需要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外呼吸名词解释
外呼吸名词解释外呼呼吸是指呼吸过程中空气从外部进入呼吸系统,经过气管、支气管分支,最终到达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下面是对外呼吸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机体系统,负责呼吸作用,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呼吸道(Respiratory Tract):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组织结构,是空气进入和离开肺部的通道。
3. 鼻腔(Nasal Cavity):位于鼻尖和嘴巴之间的腔体,通过鼻孔与外界相通,是呼吸系统的入口。
鼻腔内有黏膜和毛细血管,能够加热、湿润和净化空气。
4. 喉部(Larynx):连接鼻腔和气管的结构,是空气进入肺部的关键部位。
喉部内有声带,能够产生声音。
5. 气管(Trachea):位于喉部下方,是连接喉部和支气管的管状结构。
气管内壁有纤毛和黏液,可以阻止灰尘和微生物进入肺部。
6. 支气管(Bronchus):气管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肺,再分为更小的支气管,最终进入肺组织。
7. 肺(Lung):位于胸腔内,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内由许多小囊泡组成,称为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
8. 肺泡(Alveolus):位于肺组织内的小囊泡,是气体交换的最终场所。
肺泡内壁非常薄,有丰富的血管网络,使氧气能够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同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
9. 气体交换(Gas Exchange):指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在肺泡内,氧气从空气中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通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10. 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指肺部的收缩和扩张运动,使空气进入和离开肺部。
呼吸运动由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控制,主要包括膈肌的收缩和胸廓的扩张。
11. 呼吸节律(Respiratory Rhythm):指呼吸的节奏和频率。
名词解释呼吸系统
名词解释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中由肺部及呼吸道组成的一个系统,负责气体的交换,以维持机体氧气、碳气平衡,使细胞由外向内及内向外供给氧气和碳气。
它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可以帮助人们呼吸、运送氧气和碳气,维护体内环境的稳定。
一般而言,人体呼吸系统由肺部和呼吸道组成,其中肺部由肋膜、膜和肺泡组成,肋膜是膈外皮质的一种结缔组织和管状结构,膜是一种薄而柔韧的结缔组织,而肺泡则是一种有细胞壁的小室,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支气管穿过其中,构成人体呼吸系统的肺部结构。
呼吸道在它的末端分为三个管道,即上呼吸道、中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其中上呼吸道由鼻腔、鼻咽和喉管组成,是用来通风的管道,而中呼吸道是由两个支气管和一个气管构成,下呼吸道是由气管、支气管和肺泡构成的,为连接肺部的管道。
每当呼吸的时候,空气沿着上呼吸道进入人体,空气中的氧气与呼吸道里的细胞相互作用,细胞中的能量受到氧气的刺激和激活而产生变化。
空气进入人体后,氧气会穿过支气管和气管进入肺泡,然后进入血液,氧气可以被由肺内运液中的红细胞所吸收。
氧气进入细胞内,细胞消耗氧气,并释放出CO2作为产物。
CO2从血液中被红细胞运输到肺泡,然后通过气管、支气管以及上呼吸道返回外界。
呼吸过程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每一次呼吸过程都会产生一个稳态,使人体的内外环境保持平衡,细胞的新陈代谢也得以正常运行,为人体的健康提供物质和能量。
呼吸系统的健康与疾病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可以分为呼吸道疾病和肺部疾病,其中呼吸道疾病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风疹等,而肺部疾病则包括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扩张以及肺癌等。
此外,种种外界因素也会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
如空气污染、物理性因素(如烟雾、浓烟、蒸汽等)的损伤,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熬夜、对体力活动不够充分等),等都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因此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做好身体保健工作,积极维护呼吸系统的健康。
综上所述,人体呼吸系统由肺部及呼吸道组成,负责气体的交换,以维持机体氧气、碳气平衡,使细胞由外向内及内向外供给氧气和碳气。
名词解释-呼吸教学资料
名词解释-呼吸名词解释●1、慢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COPD: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弹性减退,过度充气膨胀,肺容量增加,并伴有气道壁和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疾病。
4、支气管哮喘: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5、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连续咳嗽为唯一症状并持续1个月以上,一般治疗无效而解痉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一类哮喘。
运动性哮喘:达到一定运动量后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哮喘。
PC20:FEV1%较吸药前基础值降低20%时吸入药浓度mg/ml。
6、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管腔形成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中叶综合征:右肺中叶支气管有三组淋巴结环绕,常因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右肺中叶肺不张和反复感染,称为中叶综合征。
●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称为~。
病变多位于引流较好的上叶支气管。
7、肺炎:多种原因引起肺实质的炎症,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8、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累及肺实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MDR:体外至少对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物同时耐药的结核菌。
●原发综合征:原发型肺结核患者肺内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炎、肺内淋巴管炎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名词解释-呼吸
名词解释-呼吸(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名词解释●1、慢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COPD: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弹性减退,过度充气膨胀,肺容量增加,并伴有气道壁和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疾病。
4、支气管哮喘: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5、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连续咳嗽为唯一症状并持续1个月以上,一般治疗无效而解痉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一类哮喘。
运动性哮喘:达到一定运动量后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哮喘。
PC20:FEV1%较吸药前基础值降低20%时吸入药浓度mg/ml。
6、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管腔形成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中叶综合征:右肺中叶支气管有三组淋巴结环绕,常因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右肺中叶肺不张和反复感染,称为中叶综合征。
●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称为~。
病变多位于引流较好的上叶支气管。
7、肺炎:多种原因引起肺实质的炎症,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8、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累及肺实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呼吸名词解释生理学
呼吸名词解释生理学
呼吸是指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呼吸由呼吸系统完成,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人们的呼吸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是指人体将空气吸入肺部,氧气进入肺泡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再将二氧化碳从肺泡中排出体外的过程。
肺泡是肺部的基本单位,其内壁充满了血管网络。
当氧气通过肺泡内壁进入血液循环时,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则通过相反的过程从血液中排出并进入肺泡。
内呼吸是指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释放出氧气,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除的过程。
在身体细胞内,氧气与葡萄糖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和水,这是人身体内的细胞呼吸过程。
呼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一旦呼吸功能受到损害,会引起各种疾病,如哮喘、肺炎、肺癌等。
因此,了解呼吸生理学对于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
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生理学呼吸名词解释1.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
2.旁分泌(paracrine):有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4.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方向改变。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方向改变。
6.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7.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触发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8.静息电位(rest potential,RP):未受刺激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9.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在原有的静止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倒转和复原。
10.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阈下刺激引起局部细胞膜产生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型电位变化。
11.平衡电位(equilibrium potential):由K离子外流达到平衡后在膜两侧造成的电位差。
12.极化(polarization):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
13.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电位升高的方向变化。
14.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去极化后,又向原初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5.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电位降低的方向变化。
16.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呼吸机制的名词解释
呼吸机制的名词解释呼吸是生物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通过呼吸,生物体能够获取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以维持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平衡。
呼吸机制是指控制呼吸过程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和机制。
本文将对呼吸机制中的几个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1.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是指位于脑干中的特定神经核团,它负责调控和调节呼吸的速率和深度。
呼吸中枢受到来自大脑皮层、血液气体和化学质量的反馈信号的影响,从而调整呼吸。
当氧气水平下降或氧化碳水平升高时,呼吸中枢会自动发送信号,刺激呼吸肌肉的收缩,促使肺部呼吸。
2. 呼吸肌肉呼吸肌肉是与呼吸直接相关的肌肉组织,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膈肌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呼吸肌肉,当它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肺部膨胀,吸入空气。
肋间肌分为肋骨间外肌和肋骨间内肌,它们的收缩使肋骨向上运动,使胸腔腔容积扩大,也有助于呼吸。
3. 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呼吸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它发生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
肺泡是肺部的小囊泡,它们由薄的血管壁分隔而成。
当我们吸入空气时,氧气进入肺泡,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然后被红细胞运输到全身各部分。
同时,氧化碳被从血液中释放到肺泡中,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这种气体交换实现了氧气向组织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4. 通气通气是指通过口腔、鼻腔、喉部和气道,将气体引入和排出肺部的过程。
通气是呼吸的第一步,它通过肺部容积变化来实现空气的进出。
正常的通气过程需要正常的呼吸肌肉功能和呼吸中枢的调节。
5. 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呼吸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一般以次/分钟表示。
呼吸频率受呼吸中枢的调控,会受到外界刺激和个体生理状况的影响。
呼吸频率的增加能够增加气体交换和氧气供应,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潮气量是指每次呼吸中进出肺部的空气量,一般以升为单位。
潮气量的变化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深度来实现,以适应不同的呼吸需求。
6. 呼吸循环呼吸循环是指呼吸的一次完整循环,包括吸气、呼气和呼吸暂停。
它通常以呼吸频率来计数,例如每分钟20次呼吸就表示20个呼吸循环。
名词解释
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S),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变化,其形态如潮水起伏。
深度呼吸:一种大而规则的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浅快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
见于呼吸机麻痹,濒死病人间歇(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体位引流:是将病人臵于特殊的体位,借重力作用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并咳出体外的方法。
吸痰法:是指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以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外呼吸:指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通过呼吸运动与血液循环,肺泡内的空气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的静脉血之间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的过程.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体温:通常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发热:体温过高,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热型: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不大,24小时体温差在2.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脉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动脉管壁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脉率:脉率是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速脉(心动过速):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次每分钟缓脉(心动过缓):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小于60次每分钟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二联律/三联率:是指每隔一个/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称为洪脉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收缩压: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舒张压: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党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热疗法:是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或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压或舒张压,改变机体各系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冷疗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出皮肤或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继发效应:持续用冷1小时后,即出现10-15分钟小动脉扩张,持续用热1小时后,扩张的小动脉会发生收缩,这种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所产生的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称为继发效应标本:是指采取病人少许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液和脱落细胞等样品,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作为判断病人有无异常存在的依据12小时尿标本:留取12小时尿标本,于下午7点排空膀胱后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24小时尿标本:留取24小时尿标本,嘱病人在早上7点排空膀胱后,开始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任何原因引起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较嗜睡深的一种意识障碍,病人表现为思维和语言不连贯,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发生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精神错乱嗜睡: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昏睡:病人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又马上进入熟睡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也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的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跳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指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病人的脑、心和其它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基本生命支持可以用于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动骤停和呼吸停止的病人洗胃法(术):是将胃管由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反复灌入洗胃溶液而达到冲洗并排出胃内容物目的的一种方法(技术)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指现代医学不能彻底医治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支持性)治疗,仍不能好转,病情逐渐恶化,医生认为是无效治疗时至病人临床死亡的时间为临终关怀:是一种社会及亲属对临终者总体的、特殊的、人文的态度,自始至终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临终关怀:是有组织地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使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存质量,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脑干的不可逆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静脉输液: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体内的方法,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成分输血:即依据不同的血液比重,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情况的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自体输血:是指采集病人自己的血液或术中失血再回输给本人的方法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困难腹泻:正常排便形态的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发生于慢性便秘病人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失去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缓解症状,协助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方法不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以刺激肠蠕动,清除肠内粪便和积气的方法。
呼吸系统名词解释
呼吸系统名词解释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支持和控制系统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运送到人体细胞中,并将二氧化碳从细胞中排出。
它由口腔、鼻腔、喉咙、气管、肺部等组成。
1. 口腔:口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它由上颌牙床、舌、腭颊、扁桃体组成,可以帮助食物在口腔内被咀嚼混合,同时也能够对进入口腔的空气进行过滤,使其不携带有毒物质或多余的水分进入肺部。
2. 鼻腔:鼻腔承担着重要的过滤作用,它可以滤除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以及大部分的病毒和细菌,还能根据气温和湿度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使得空气变得宜人,方便人们的呼吸。
3. 喉咙:喉咙是从口腔到气管的过渡,它的主要作用是咽部的功能,即将食物和空气分开,防止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
4. 气管:气管是从喉咙到肺部的管道,它由支气管和肺小管组成,气管的功能是将空气从口腔传输到肺部,并将二氧化碳从肺部传回口腔。
5. 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血液,同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
它还可以滤除空气中的悬浮物,以及大部分的病毒和细菌。
6. 小叶气道:小叶气道是肺部的一部分,它是肺泡的连接管道,由气管分叉而成,从而形成一个像树枝一样的网状结构。
小叶气道的作用是将空气从气管吸入肺泡,同时也为肺泡提供外界气体的支持。
7. 肺泡:肺泡是肺部的最小结构,它由一个薄膜把气体和血液分隔开,在肺泡内可以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肺泡的作用是将空气中的氧气运送到血液中,同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8. 呼吸肌:呼吸肌是控制呼吸的主要肌肉,它由三种肌肉组成:斜方肌、胸腹肌和膈肌。
它们可以改变胸部和腹部的大小,从而控制呼吸的深浅和频率。
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支撑和控制系统,它负责将氧气运送到人体细胞中,并将二氧化碳从细胞中排出,由口腔、鼻腔、喉咙、气管、肺部、小叶气道和肺泡等组成,还有呼吸肌来控制呼吸的深浅和频率。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保证呼吸系统的健康,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名词解释呼吸系统
名词解释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指由肺和呼吸道组成的人体机能系统,它可以使哺乳动物
体内的细胞获得氧气并吐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鼻腔,口腔,喉头,气管,肺,肺泡和肺泡
间质。
鼻腔是空气入口,口腔则是鼻腔和气管之间的缝隙;喉头是连接口
腔和气管的中心部分。
气管是一种管道,它从喉头通向肺,由气管上的肌
肉及气管韧带持续保持这种状态。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右肺和左肺,肺一般由肺泡,
肺泡间质,肺支气管组成。
肺泡是有六角形平滑肌细胞组成的层状结构,
它们围绕着肺泡间质和胆囊,负责吸收和通过气体。
肺呼吸通过肺泡吸入
空气,使空气中的氧气分子进入血液,并使二氧化碳分子从血液中排出。
呼吸系统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淋巴组织,它有助于抵御外来的病原体,以防止感染。
呼吸系统的运作使我们的细胞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并能够有效地排
出废气,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内科呼吸系统名词解释
1.COPO(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展性开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响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反响。
2.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除外慢性咳嗽的其它原因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并连续两年者。
3.小气道:指直径小于2mm的气道。
4.肺气肿: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5.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至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构造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
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构造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7.隐性肺动脉高压:如在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0mmHg,而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30mmHg 时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8.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病症的一种综合征。
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9.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是吸入外界有机粉尘所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为免疫介导的肺部疾病。
10.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通常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漫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象学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11.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症):病因不明,本综合症以肺弥漫性出血、肺泡内纤维素沉着和肾小球肾炎为特征。
12.结节病肉芽肿:是非干酪样坏死性类上皮肉芽肿,病变中央是多核巨嗜细胞和类上皮样细胞,后者可溶合成郎格罕斯巨细胞,病变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无干酪样病变。
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呼吸--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的方式。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硝酸盐呼吸--又称反硝化作用,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最终氢受体,把它们还原成亚硝酸、一氧化氮、氧化二氮直至氮气的过程就是反硝化作用发酵--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也只有原核生物才有固氮能力次生代谢物--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为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
代谢调节--在代谢途径水平上对酶活性的调节和在基因调控水平上对酶合成的调节,母的是是微生物积累更多的为人类所需的有益代谢产物。
典型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生长速率常数--每小时分裂的次数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典型生长曲线粗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时期。
代时---细胞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生长限制因子--凡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某营养物最适生长温度--某菌体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消毒=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反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表面消毒剂=指一切活细胞,病毒粒和生物大分子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抗生素=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第五章 呼吸题目
第五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呼吸2.肺通气3.肺活量4.时间肺活量5.肺泡通气量6.胸膜腔内压7.通气/血流比值二、填空题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和。
3.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同时存在,呈呼吸。
4.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和两种,以为主。
5.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是和。
6.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分布于肺泡壁液体分子层表面,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
7.肺活量是、和之和。
8.肺泡通气量=。
9.正常成人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约为,此时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配比最合适,肺换气效率。
若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或减小,均可导致肺换气效率。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
11.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有两种,即和,以为主。
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的形式是和,以为主。
12.产生节律性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是,调整呼吸节律的中枢是。
13.参与呼吸运动调节的化学感受器,分为和两种。
14.当动脉血中CO2分压,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15.肺扩张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A.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差B.肺的扩大和缩小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D.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2.推动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压力差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压力差E.胸膜腔内压与跨壁压之间压力差3.下列关于呼吸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膈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腹式呼吸B.以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胸式运动C.平静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D.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E.成年人呼吸运动的形式呈混合式呼吸4.参与平静呼吸的肌肉是:A.膈肌和肋间外肌B.膈肌和腹壁肌C.膈肌和肋间内肌D.膈肌E.肋间外肌5.下列属于被动过程的是:A.平静呼吸的吸气B.平静呼吸的呼气C.用力呼吸的吸气D.用力呼吸的呼气E.以上都不是6.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A.呼气过程B.吸气末和呼气末C.呼气末和吸气初D.吸气全程E.呼吸全程7.成年人正常呼吸形式是A.腹式呼吸B.胸式呼吸C.人工呼吸D.混和式呼吸E.用力呼吸8.人工呼吸的原理是用人工方法造成:A.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压力差B.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C.腹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D.胸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E.肺内压与腹内压的压力差9.下列关于胸膜腔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维持肺的扩张状态B.胸膜腔内压总是低于大气压C.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D.有利于静脉血回流E.气胸时胸膜腔负压增大10.胸膜腔内压等于: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大气压-弹性阻力C.大气压-肺表面张力D.大气压-肺回缩力E.以上都不是11.胸膜腔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肺的回缩力B.肺弹性阻力C.胸膜腔的密闭性D.大气压力E.胸廓的扩张12.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膈肌收缩B.肋间外肌收缩C. 胸膜腔密闭性D.肺内压高于大气压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13.衡量肺和胸廓弹性阻力大小的指标是:A.弹性阻力B.气道阻力C.扩散阻力D.顺应性E.非弹性阻力14.能使肺弹性阻力减小,肺顺应性增大的是:A.肺纤维化B.肺充血C.肺水肿D.肺气肿E.以上都不是15.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A.气流速度B.气流形式C.呼吸道口径D.呼吸时相E.呼吸道长度16.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是:A.肺活量B.用力呼气量C.补吸气量D.补呼气量E.肺总量17.能更客观地评价肺通气功能好坏的指标是: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C.1秒用力呼气量D.补吸气量E.补呼气量18.某人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4次/分,其肺泡通气量约为:A.3LB.4LC.5LD.6LE.7L19.当呼吸幅度减小而呼吸频率加快时,受影响最大的是:A.每分通气量B.无效腔气量C.肺泡通气量D.功能余气量E.肺总量20.气体交换的动力是:A.气体的溶解度B.气体的分压差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D.呼吸膜的通透性E.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21.体内CO2分压最高的部位是:A.组织B.细胞内液C.肺泡气D.动脉血液E.静脉血液22.肺泡气中分压最高的气体是:A.O2B.CO2C.N2D.COE.水蒸气25.可使呼吸膜面积减小的因素不包括:A.肺气肿B.肺不张C.肺水肿D.肺实变E.以上都不是23.正常成年人安静时肺通气/血流比值为:A.0.048B.0.084C.0.48D.0.84E.0.2424.血液中C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氧合血红蛋白E.去氧血红蛋白25.血液中O2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物理溶解B.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碳酸氢盐D.氧合血红蛋白E.去氧血红蛋白26.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脑桥D.下丘脑E.大脑皮层27.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A.促使吸气转为呼气B.促使呼气转为吸气C.减慢呼吸频率D.使吸气时程延长E.使呼气时程延长28.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中脑和脑桥B. 延髓和脑桥C.延髓和中脑D.大脑皮层和脑桥E.大脑皮层和延髓29.在动物实验中,下列操作哪项可使家兔的呼吸停止:A.切断两侧迷走神经B.切除大脑皮层C. 在中脑和脑桥之间横断D.在脑桥上中部横切E.在延髓和脊髓之间横断30.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A.血液中的CO2B.脑脊液中CO2C.血液中H+D. 脑脊液中H+E.脑脊液中的PO2降低31.CO2对呼吸运动的兴奋主要通过下列哪一途径而实现的:A.直接刺激脑桥的呼吸中枢B.直接刺激延髓呼吸中枢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刺激外周化学感E.以上都不是32.轻度缺O2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主要通过下列哪一途径而实现的:A.抑制延髓呼吸中枢B.刺激脑桥呼吸中枢C.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E.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33.血液H+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加快,主要通过:A.兴奋延髓呼吸中枢B.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C.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E.抑制延髓呼吸中枢34.调节呼吸运动最主要的生理因素是:A.CO2B.H+C.O2D.N2E.CO35.实验中切断家兔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A.频率加快,幅度减小B.频率加快,幅度增大C.频率和幅度均不变D.频率减慢,幅度减小E.频率减慢,幅度增大36.关于肺牵张反射,错误的是:A.感受器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层B.传入纤维在迷走神经中上行至延髓C.可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D.有明显的种族差异E.正常人平静呼吸时,对呼吸节律起重要调节作用A2型题37.王某,女性,20岁,因患严重贫血入院。
名词解释呼吸的意思
名词解释呼吸的意思呼吸,是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它是指通过鼻腔、喉咙和肺部等呼吸系统器官,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呼吸既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人与环境进行交换的桥梁。
在医学上,呼吸还被视为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指标。
首先,呼吸的意义在于供给身体所需的氧气。
氧气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底物,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呼吸通过将空气中含氧的分子吸入,使之进入肺泡,与肺泡壁上的微细血管中的红细胞结合,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中。
这样,氧气可以为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并促进人体正常代谢运转。
进一步说,呼吸的含义还在于排泄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在人体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呼吸系统就承担了排出这种废气的任务。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物质,过量积聚在体内会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的紊乱,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通过呼吸,将体内生成的二氧化碳输送到肺泡,然后从肺部排出体外,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除了供给氧气和排泄二氧化碳外,呼吸还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人体的免疫反应。
在每天的呼吸过程中,我们会吸入空气中悬浮的各种微粒,包括尘埃、花粉和微生物等。
这些微粒进入呼吸道后,便会被某些特定细胞和免疫因子识别和清除,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此外,呼吸还具备一定的调节功能。
通过控制呼吸节律,人体可以对外界刺激进行适应性调整。
举个例子,当我们进行激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氧气供应,呼吸就会变得更加频繁而深沉;而在休息或睡眠时,呼吸则会相对缓慢而规律。
这种调节功能使得呼吸系统具备了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满足人体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的需要。
总的来说,呼吸是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具有供给氧气、排泄二氧化碳、参与免疫反应和调节功能等多重意义。
对于人体正常的生物学活动和生命维持来说,呼吸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呼吸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健康的呼吸系统,以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延续。
呼吸的名词解释
呼吸的名词解释呼吸是指生物体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它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功能之一。
呼吸作为一种生理生化过程,涉及到肺、气管、气道、鼻腔、喉咙等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协同工作。
呼吸过程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阶段。
外呼吸发生在人体的肺部,将吸入的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氧合血,并将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
内呼吸发生在细胞水平,氧合血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个细胞,细胞内的线粒体将氧气与糖分解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反应,产生能量、水和二氧化碳。
呼吸的过程通过提供氧气和清除二氧化碳来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
呼吸过程中,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和喉咙进入气道,经过气管进入肺部。
肺部包含了一亿多个小泡,称为肺泡,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
同时,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并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身体的活动水平、环境温度和海拔高度等。
人体在休息状态下,每分钟约呼吸12-20次,而剧烈运动时可增加至每分钟30次甚至更多。
呼吸是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发生的,主要由延髓呼吸中枢和大脑皮层调节。
当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呼吸中枢会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呼吸以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同时,大脑皮层的控制可以使我们通过意识进行主动调节,如深呼吸或缓慢呼吸来达到放松和镇定的效果。
呼吸的异常状态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和慢阻肺等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也会影响呼吸健康,导致慢性咳嗽、气喘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维护呼吸健康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二手烟、定期锻炼和保持健康的饮食。
此外,建立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和尘螨等室内污染源对呼吸系统的刺激也是维护呼吸健康的重要措施。
总之,呼吸是一种生物体为了获取新鲜氧气、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基本生理过程。
外呼吸和内呼吸名词解释
外呼吸和内呼吸名词解释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呼吸,人体可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确保身体正常运行。
在呼吸过程中,外呼吸和内呼吸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对外呼吸和内呼吸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
外呼吸是指人体通过呼吸道将氧气吸入肺部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在外呼吸中,氧气通过口腔和鼻腔进入人体,在经过喉咙和气管后到达肺部。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器官,它由许多分支状的气管和肺泡组成。
当氧气进入肺泡时,会与肺部内的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同时,经过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通过血液循环带回到肺部,然后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内呼吸是指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呼吸过程。
细胞是人体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发生的地方。
在细胞内,有许多细小的器官叫做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工厂。
线粒体通过一种叫做细胞呼吸的过程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副产品。
细胞呼吸在线粒体内进行,其主要产物是三磷酸腺苷(ATP),是人体运动和其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
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是相互联系和依存的。
外呼吸提供了身体所需的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除体外,为内呼吸提供必要的物质。
而内呼吸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支持外呼吸和其他生命活动的进行。
两者协同作用,维持人体内稳定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
正常情况下,呼吸过程是自动进行的,由呼吸中枢和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
当人体活动增加或氧气供应不足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相应增加,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此外,外界环境的变化,如高海拔、低温等,也会对呼吸过程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外呼吸是指人体通过呼吸道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主要发生在肺部。
内呼吸是指细胞内的呼吸过程,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副产物,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
外呼吸和内呼吸密切相关,通过协同作用维持人体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为身体的其他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必要物质。
呼吸名词解释
呼吸名词解释呼吸是指人体通过肺部进行的吸入新鲜空气和排出废气的生理过程。
它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
呼吸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吸气和呼气。
吸气是指新鲜空气进入肺部的过程,它涉及到肺部的扩张。
当人体发生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时,呼吸中枢将肌肉指令传递给膈肌和肋间肌,使得膈肌收缩下降,肋间肌收缩扩大胸腔容积,使得气流进入呼吸道并到达肺部。
呼气是指废气从肺部排出的过程,它涉及到肺部的收缩。
当人体呼吸中枢发送指令时,肌肉松弛使得膈肌上升,肋间肌无法收缩,胸腔容积减小,压力增加,废气被排出。
呼吸过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部分:呼吸道、肺部、肌肉和神经系统。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等,它们起到引导和传导空气的作用。
肺部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由左右两个肺叶组成,内部有许多细小的肺泡,用于气体交换。
肌肉包括膈肌、肋间肌和胸锁乳突肌等,它们通过收缩和松弛的方式实现呼吸的动作。
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和呼吸肌肉神经,它们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控制呼吸节律和深浅。
呼吸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维持酸碱平衡。
通过呼吸,新鲜的空气中富含的氧气进入肺部,并通过血液传递到身体各处,供给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同时,通过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避免其在体内积聚而对人体造成损害。
此外,呼吸还可以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保持血液的稳定性。
尽管呼吸是人体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育锻炼、环境和疾病等。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2-20次,呼气气量约为500毫升。
不同年龄段的人和在不同情况下,呼吸参数会有所不同。
总之,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它通过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确保了人体的正常运作。
了解和掌握呼吸过程的原理和机制对于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慢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COPD: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弹性减退,过度充气膨胀,肺容量增加,并伴有气道壁和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疾病。
4、支气管哮喘: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5、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连续咳嗽为唯一症状并持续1个月以上,一般治疗无效而解痉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一类哮喘。
运动性哮喘:达到一定运动量后引起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哮喘。
PC
20:FEV
1
%较吸药前基础值降低20%时吸入药浓度mg/ml。
6、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所导致的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
破
坏,管腔形成不可逆性扩张变形。
●中叶综合征:右肺中叶支气管有三组淋巴结环绕,常因淋巴结肿大压迫支气管引起右肺中叶肺不张和反复感染,称为中叶综合征。
●干性支气管扩张:部分支气管扩张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平时无咳嗽、咳痰等症状,称为~。
病变多位于引流较好的上叶支气管。
7、肺炎:多种原因引起肺实质的炎症,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8、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累及肺实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MDR:体外至少对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物同时耐药的结核菌。
●原发综合征:原发型肺结核患者肺内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炎、肺内淋巴管炎合称为原发综合征。
干酪性肺炎:继发型肺结核患者若病灶为大片干酪样坏死呈叶、段实变时,常呈进行性发展,具有高度毒血症状,临床称为~。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逐渐变厚,病灶出现广泛纤维化,随机体免疫力高低起伏,病灶吸收、修复和恶化、进展交替发生,称为~。
●9、气胸:任何原因造成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的状态。
月经性气胸:胸膜上有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期可以破裂而发生气胸。
Hammnan征:左侧气胸时心界叩不清,气量少时可听到与心脏跳动一致的“劈啪”音,称为~。
胸膜反应:
10、间质性肺炎(ILD):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
●11、肺血栓栓塞症(PTE):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导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1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在夜间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超过5次/小时。
●13、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 I型呼衰: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PaO
2<60mmHg,PaCO
2
降低或正常)。
● II型呼衰: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PaO
2<60mmHg,PaCO
2
>50mmHg)。
泵衰竭:驱动或制约呼吸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神经肌肉组织以及胸廓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衰竭。
肺衰竭:肺组织、气道阻塞、肺血管病变导致的呼衰。
● CO
2
麻醉:呼衰患者随着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皮质下层受到抑制,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麻醉状态,表现为嗜睡、昏睡、甚至昏迷。
●肺性脑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称为~。
急性呼衰:原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种突发原因导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急剧下降,产生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1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由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