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生化 第二章 酶(2学时)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生化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学时)

植物生理生化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学时)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线粒体
线粒体 (mitochondria):外 形囊状,与叶绿体相似, 有大量折叠的内膜系统。 功能:产生生命活动所 需的能量(ATP)。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内质网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与细胞基 质相隔离,但彼此相通 的囊腔和细管系统。 在膜上附有核糖体颗粒, 称为糙面内质网;膜上 不含核糖体的称光面内 质网:具有物质合成、 运输储藏和信号传递的 作用。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微球系统
(1)染色质与染色体 (2)核仁 (3)核糖体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chromatin) :由 DNA、组蛋白、少量的RNA组 成的一种线形复合构造,基 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染色 体(chromosome)则是由染 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核小体(nucleosome) :是由 H2A、H2B、H3和H4四种组蛋 白各以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 体,其形状近似于扁球状。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二、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 (三)亚微结构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壁
细胞壁(cell wall): 植物细胞的外层,在细 胞膜的外面;细胞壁之 厚薄常因组织、功能不 同而异。 植物、真菌、藻类和原 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 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 壁。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核仁
核仁(nucleolus):由 DNA、RNA和蛋白质组成, 是rRNA合成和组装核糖 体亚单位前体的工厂。 核膜:两层厚度7-8nm的 膜组成;核膜上有许多 核孔,40-70nm,是细胞 核与细胞质间进行物质 交换的选择性通道。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hys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向学生传授植物生理学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素质目标:养成良好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素养,同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 1 —(一)了解: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二)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三)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并未后续学科学习以及生产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第一节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知识点:定义,研究内容第二节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起源,诞生和发展第三节植物生理学面临的任务知识点:任务,学科交叉联合及生产实践应用本章小结:植物生命活动从生理学角度可将其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

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研究植物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质的运输与分配以及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基本代谢基础上,所展示的种子萌发,生长,运动,开花,结实等生长发育过程等各个生理过程内在的奥秘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些功能和作用机制,机理的研究,阐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本质。

植物生理学发展:孕育--诞生与成长--发展阶段。

目前正处于一个向纵深发展和向生产应用阶段。

另一个领域是有关植物逆境生理学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指导农业生产,为作物栽培以及改良和培育作物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重点: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及发展趋势,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关系难点:学科交叉思考题:1.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2. 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5学时— 2 —第一节水分与植物细胞1学时知识点:水势概念及含水体系的水势组分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学时知识点:植物细胞水势构成及植物细胞间的水分移动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学时知识点:根系吸水部位、途径、机理及影响因素第四节植物的蒸腾作用1学时知识点:蒸腾作用方式、生理意义、指标,气孔蒸腾及气孔开闭机理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向地上部分的运输1学时知识点:质外体与共质体途径,蒸腾内聚力学说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知识点:需水规律、形态和生理指标,灌溉方式本章小结:水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

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

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植物是大自然中最为复杂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过程实现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等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激素调节、气孔运动和传导组织等方面。

通过了解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机制,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光合作用的生理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化和有机物合成的过程,其生理生化过程主要包括光能吸收、光合色素的电子转移、产生NADPH和ATP、碳同化和产生有机物等。

光合作用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其中叶绿素是光合色素的主要成分。

当植物叶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子能量。

经过一系列电子转移过程,植物产生出NADPH和ATP等能量物质,并通过碳同化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最终用于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生化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乳酸发酵两种类型,其中有氧呼吸是植物主要的能量来源。

在有氧条件下,植物通过线粒体中的呼吸链将有机物氧化,产生ATP和水。

呼吸作用是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重要的能量转换途径,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激素调节的生理生化过程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激素的调节,激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有机物质。

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拔节素和赤霉素等多种类型,它们在植物体内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来实现对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

激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开花、落叶和果实成熟等过程,对植物体内代谢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四、气孔运动的生理生化过程植物的气孔是调节水分和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它们通过开闭过程调节植物的蒸腾作用和CO2吸收。

气孔运动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离子通道的调控。

当植物需要吸收CO2时,气孔打开以促进气体交换;而当植物水分过多或干旱时,气孔会关闭以减少水分蒸散。

植物生理生化课件

植物生理生化课件

植物生理生化(生化部份)绪论(一)目的要求:掌握植物生化的概念、内容和任务,了解植物生化的发展和现状,了解植物生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重点植物生化的概念、内容和任务(三)难点植物生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四)学时1一、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是指自然界里存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千差万别,种类极为丰硕,如以微米计的病毒、细菌,大到百米高的参天大树,把这些客观存在统称为生物的条件就是:他们的组成成份与新陈代谢的同一性,即所有生物在物质组成及物质转化进程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规律性。

生物化学:研究物质组成的化学本质与物质转化的化学性质的学科,就是生物化学。

简单说就是研究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1.静态生化: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

这些物质有: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化合物等----四大生物分子,这些物质的静态生化前四章咱们要讲。

2.动态生化:研究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及其调节--------新陈代谢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信息传递与表达(第九章以后的内容)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化就是探讨子代具有亲代相同或相似得这种化学特性,主要内容有:DNA复制、转录、翻译进程。

二、生物化学的历史简介三、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工业上:工业生物化学研究生化在各领域如轻纺、酿造及食物加工中的应用。

农业上:生化为栽培、育种、遗传、施肥及植保各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如生物农药。

医药业:无论是医疗仍是医药都受生化知识的影响,了解一个病理的机理和医治都依托生化知识。

另外,国防上,生化战争(武器)都是从生化学角度动身的-----病毒、细菌。

如美伊战争美国总以为伊拉克有生化核武器。

四、要求一、弄懂大体的理论知识,这门课理论性较强,必需理解记忆。

二、必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3、及时温习和预习。

五、主要参考书:聂剑初等主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阎龙飞等主编《基础生物化学》沈同样主编《生物化学》阎龙飞等主编《分子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一)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大体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性质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植物生理生化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生化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生化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学时数:80学时(理论64、实验16)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植物生理生化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这包括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物质(如蛋白质、核酸、酶等)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各类物质代谢过程及调控,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的机理,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理论,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深入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性。

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基础,明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的涵义及研究内容。

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展望。

生物化学和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

植物生理生化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核酸(3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核酸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掌握核酸的化学本质分子结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教学内容:核酸的种类,分布及化学组成;核酸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核酸的分子结构。

第三章蛋白质(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一类大分子物质,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便深入认识生命的实质。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氨基酸和肽,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的重要性质,蛋白质的分类及蛋白质生物功能。

第四章酶(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掌握酶的特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酶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酶的催化性质;酶的分类;酶的专一性;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酶的抑制作用;酶的作用机制;变构酶与同工酶;维生素与辅酶的作用。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2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2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第一章植物的生物大分子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1.氨基酸在等电点(pI)时,其所带电荷为(零),在pH>pI时以(负)离子存在,在pH<pI时,以(正)离子形式存在。

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特定构象的蛋白质分子。

3.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式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

4.核苷酸是由(碱基磷酸戊糖)三种成分组成。

5.DNA的三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

三、单项选择题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A、氢键B、疏水键C、二硫键D、肽键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的变化是(D)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B.构型发生改变C.分子量变小D.构象发生改变3.DNA二级结构模型是(B)A.α-螺旋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C.三股螺旋D.β-折叠4.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A.溶液pH值大于pIB.溶液pH值小于pIC.溶液pH值等于pID.溶液pH值等于7.4四、多项选择题1.电泳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ABCD)A.分离B.纯化C.鉴定D.氨基酸测序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D)A.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B.所有蛋白质的等电点相同C.变性蛋白质不可恢复D.蛋白质溶液是稳定的亲水胶体五、简答题:1.简述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答:RNA:包括mRNA: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亦称无机营养,指植物在生长发育时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

2、必需元素: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是19种,包括10种大量元素和9种微量元素3、大量元素:亦称常量元素,是植物体需要量最多的一些元素,如碳、氧、氢、氮、磷、钾、硫、钙、镁、硅等。

4、胞饮作用:指物质吸附于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将物质转移到细胞内的过程。

5、交换吸附:指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

这时,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他离子所置换,这种现象就称交换吸附。

6、离子交换: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根系表面所吸附的离子与土壤中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被植物吸收的过程。

7、离子拮抗作用:当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盐类时,单盐毒害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就会逐渐消除,这种靠不同离子将单盐毒害消除的现象称离子拮抗作用。

8、被动吸收:亦称非代谢吸收。

是一种不直接消耗能量而使离子进入细胞的过程,离子可以顺着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

9、氮素循环:亦称氮素周转。

在自然界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氮能够通过化学、生物、物理等过程进行转变,它们相互间即构成了所谓的氮素循环。

10、生物固氮:指微生物自生或与动物、植物共生、通过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11、微量元素:是植物体需要量较少的一些元素如铁、锰、铜、锌、硼、钼、镍、氯、钠等,这些元素只占植物体干重的万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12、选择吸收:根系吸收溶液中的溶质要通过载体,而载体对不同的溶质有着不同的反应,从而表现出根系在吸收溶质时的选择性。

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吸收。

13、主动吸收:亦称代谢吸收。

指细胞直接利用能量做功,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14、诱导酶:指一种植物体内原本没有,但在某些外来物质的诱导下所产生的酶。

15、转运蛋白:指存在于细胞膜系统中具有转运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两类。

基础生物化学第一章到第十二章内容

基础生物化学第一章到第十二章内容

基础生物化学一、课程学时安排第1章绪论(2学时)第2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2学时)第3章蛋白质化学(2学时)第4章酶(2学时)第5章脂类与生物膜(2学时)第6章新陈代谢概论(2学时)第7章糖类分解代谢(4学时)第8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2学时)第9章糖的生物合成(2学时)第10章脂类代谢(4学时)第11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2学时)第12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2学时)实验糖的性质实验(4学时)生命的的共同“语言”——化学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亚瑟·肯伯格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建校100周年时说:“所有的生命体都有一个共同的语言,这个语言就是化学。

”DNA是生命体的“共同语言”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生物化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第二节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应用与地位第三节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方法和考试安排本章重点内容:生物化学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第一节生物化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一、生物化学的概念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进而深入揭示生命活动的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

有“生命的化学”之称。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分为:植物生物化学动物(人)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化学和病毒生物化学。

根据研究的目的不一样,可分为:农业生物化学工业生物化学医用生物化学和药物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或者说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中的物质基础和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更简单地说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

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

二、生命的物质组成1.构成生物的基本化学元素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

这四种元素约占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

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

高等农林专科学校统编教材《植物生理生化》内容简介

高等农林专科学校统编教材《植物生理生化》内容简介

大学 、 北农林 科 技 大学 、 中农 业 大 学 、 西 华 山东 农业
大学 等校 编 写 了《 物 生理 生 化 》 书 。 植 一
介 五 这 本 书 是供 农 林 院 校 和 高 职 高 专 种 植 类 专业 的 内容 , 绍植 物 激 素 和 生 长 调 节 剂 的 概 念 , 大 结 代谢 和生 理 效 应 , 以及 其 它植 ( 包括 农学 、 园艺 、 保 、 壤农 化 、 学 、 源环 境 、 类 激 素 的发 现 、 构 、 植 土 林 资 物生 长 物质 ( 如油 菜 素 内酯 、 胺 ) 常 用 植 物 生 长 多 、 蚕桑 、 品加 工 等 专 业 ) 用 的 基 本 教 材 。大 致 可 食 使 调节 剂 ( 乙 烯 利 、 效 唑 、 效 唑 ) 特 点 、 用 如 多 烯 的 作 分 为 四个 部 分 。 第一部分是 静 态生 物化 学基础 和 细胞 生理 。 包 括 : 一章 植 物 的 生 物 大 分 子 , 核 酸 、 白质 、 第 如 蛋 糖类 、 脂类 的基本 结 构 、 质 和 功 能 。第 二 章酶 , 性 介 绍酶 的特 点 、 组成 与 结 构 、 酶促 反 应 的 动 力学 , 引 并 入核 酶 (ioy ) 脱 氧核 酶 ( ex r oy ) r zme 和 b d oyi zme 等新 b 概念 。第 三 章植 物 细胞 的结构 和功 能 , 内容 有 原 生 和这 些 物 质在 农 业 生 产 中 的 应 用 。第 十一 章 为植 物 的生 长 和运 动 , 要 内容 有 生 长 、 化 和发 育 的 主 分
主要 介 绍 种 子 和果 实 质 、 物膜 、 生 细胞 组 分 的 结 构 和 功 能 及 植 物 细 胞 全 三章 植 物 的成 熟 和衰 老 生理 , 成 熟 时 的生 理 生 化 变 化 特 点 , 眠 的意 义 、 型 及 休 类 能性 和基 因 表 达 特 点 。 这 一 部 分 是 从 微 观 水 平 为 其 调 控 , 物 的衰 老 和器 官 的 脱落 。 植 本 课程 后 续 内容 的学 习建 立好 基础 概 念 。 第 四部 分 是 最 后 的 第 十 四 章 , 物 的 抗 逆 生 植 第 二 部分 是 植 物 中有 机物 转 化 、 多生 理 功 能 众 包 植 抗 抗 以及代 谢 的生 理 生化 , 析植 物 生命 活 动 中随 时都 理 , 括 抗逆 生 理 概 论 、 物 的抗 寒 性 、 热 性 、 剖 抗 抗 环 在 发 生 的一些 基 本 生理 生化 事 件 。包 括 : 四章 植 旱 性 、 涝性 、 盐性 、 境 污染 与植 物 抗 性 等 。这 第 物 的水 分 生理 , 植 物对 水 分 吸 收 、 如 运输 、 腾及 水 部 分 是 从宏 观 角 度 将 植 物 生 命 活 动 与 外 界 环 境 条 蒸 特别 是逆 境 下 自然 界 的运 动 变 化 联 系 起 来 , 让 分 生理 生态 作 用 和合 理 灌溉 , 引入 了水 通 道蛋 白 并 件, 概 念 。第 五章 植 物矿 质 与氮 素 营 养 , 绍植 物 的必 学 生 更加 深 刻 认 识 植 物 的新 陈 代 谢 特 点 和 适 应 环 介 需 元素 及其 生 理 功 能 、 素 症 状 , 物 对 矿 质 元 素 缺 植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及氮素营养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及氮素营养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二章植物的矿质及氮素营养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灰分元素(ash element):干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称为灰分。

构成灰分的元素称为灰分元素。

灰分元素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矿质,所以又称为矿质元素。

3.大量元素(major element,macroelement):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且需要量较多的一些元素。

它们约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有C、H、O、N、P、K、Ca、Mg、S等。

4.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microelement,trace element):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而需要量很少的一类元素。

它们约占植物体干重的10-5%~10-3%,有Fe、B、Mn、Zn、Cu、Mo、Cl等。

5.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植物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国际植物营养学会规定的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是:①由于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②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③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6.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并非植物生命活动必需,但能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元素。

如Na、Si、Co、Se、V等。

7.水培法(water culture method):亦称溶液培养法或无土栽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8.砂培法(sand culture method):全称砂基培养法,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

9.生理酸性盐(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为植物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的原理和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开展相关实验工作。

一、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

1.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原理。

细胞膜通透性是植物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可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对离子、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来研究细胞膜的特性。

实验原理是利用渗透压差测定物质的渗透性,或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来间接反映细胞膜通透性。

2. 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原理。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可了解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适应能力和养分利用效率。

实验原理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植物释放的氧气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3. 酶活性测定原理。

酶是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的重要催化剂,测定酶活性可以了解植物代谢活动的强弱和酶的特性。

实验原理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酶催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消耗量来反映酶的活性。

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1.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技术。

(1)渗透压法,将不同渗透压溶液浸泡植物组织,测定不同条件下组织体积的变化,计算渗透系数。

(2)离子浓度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或离子色谱仪进行分析。

2. 光合作用速率测定技术。

(1)氧气释放法,将植物组织置于含有光源的水中,测定单位时间内水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2)二氧化碳吸收法,将植物组织置于密闭容器中,测定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3. 酶活性测定技术。

(1)酶促反应法,将酶和底物混合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测定反应产物的含量。

(2)酶抑制法,向酶底物混合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抑制剂,测定酶活性的变化。

通过对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实验工作,为植物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支持。

生化教案(酶2)

生化教案(酶2)
巩固、小结知识点三
(5分钟)
知识点三的要点
教师随机抽查学习效果。ppt逐一展示知识要点。
学生巩固重要内容,并归纳总结。最后列表对比加深学习。
对比法、
ppt演示、
提问法、
归纳总结法
小结本课题
(5分钟)
本课题的要点
教师随机抽查学习效果。ppt逐一展示知识要点。
学生巩固重要内容,并归纳总结。
讲授法、
提问法、
讲授法
学习
知识点一、(18分钟)
知识点一、酶催化作用的特点与机制。
展示一段“酶与底物结合的中间产物学说”的动画
1、老师播放的动画,提问:其中有几种酶与底物结合的假想?
2、老师总结出酶与底物结合的几种假说: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邻近反应及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3、推出结论:这些假说均阐明了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一、学生观察ppt,然后通过讨论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二、带着问题,学生观察,得出同工酶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动画、图片演示法、问题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巩固、小结知识点二
(5分钟)
知识点二的要点
教师随机抽查学习效果。ppt逐一展示知识要点。
学生巩固重要内容,并归纳总结。
ppt演示、
提问法、
归纳总结法
学习
知识点三
(15分钟)
知识点三、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1.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2.酶在治疗上的应用
展示ppt课件。
一、老师展示ppt课件讲授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上的应用。
二、老师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酶有关的事情?
学生观看图片,分组思考、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植物生理生化

植物生理生化

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科学。

因此,植物生理生化是研究植物生命现象化学本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植物的生物大分子第一节植物生命的分子基础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千差万别,但具有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这与他们的化学组成及新陈代谢有关。

组成植物体的基本物质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卫生素、激素、水和无机盐等。

第二节核酸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它是由许多核苷酸单元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多核苷酸。

根据核苷酸单元中的糖组分不同,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酸。

DNA是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主要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RNA再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核酸是一种线形或环形的多聚核苷酸,它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核苷酸。

核苷是核糖或脱氧核糖与嘌呤碱或嘧啶碱生成的糖苷。

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它是由核苷中的戊糖上羟基被磷酸酯化而成。

核酸和组成核酸的核苷酸既有碱性基因,又有酸性基因,所以都是两性电解质,因磷酸酸性强,通常表现酸性。

第三节蛋白质蛋白质是一切生物细胞和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所有蛋白质都含碳、氢、氧、氮4种主要元素及少量的硫,有的还含有磷、铁、铜、锰、锌、碘等。

氨基酸是含有氨基的羧酸。

氨基酸为无色晶体,熔点极高,一般为200-300摄氏度。

蛋白质种类繁多,早起根据蛋白分子形状分为两类:球状蛋白质和纤维状蛋白质。

第四节糖类糖类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多羟基醛类或多羟基酮类。

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按其组成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

第五节脂类、脂类是生物体内一大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虽在分子结构上有很大差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脂溶性。

脂肪是甘油与3分支脂肪酸形成的甘油三酯。

第二章酶第一节酶的概述酶的化学本质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大多数酶都是根据其所催化的反应命名的。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植物生理生化实验(Experiment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课程代码:PRN2523.课程类别:☐公共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4.课程要求: 必修课☐选修课5.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课内实验6.课程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1学分实验学时:32学时实验学分:1学分7.适用专业:园艺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农学、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植物保护8.先修课程:植物生理生化理论一、实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植物生理生化学的配套课程,是园艺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农学、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植物保护学专业基础课。

是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它与植物生理生化理论课同时开设。

该课程主要介绍植物生理生化的实验研究技术以及常用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方法及原理,为专业课的学习与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手段。

它不仅是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基本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生化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与原理,熟悉植物生理生化常规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注意事项,如取材方法、环境控制、数据处理,图表表示,结果讨论等基本规定和要求。

掌握包括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酶等生命物质的分离、分析和测定技术;光合、呼吸、水分等代谢生理;生长、发育及环境生理等的动态测定和分析等内容。

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般性实验内容,操作规范,并熟练运用所学过的植物生理及其它有关课程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素质。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本实验课是基于《植物生理生化》理论课学习而开设的,基本理论依据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脂及维生素、酶等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物学活性;植物或离体组织的生长特性和规律等。

植物生物化学—酶

植物生物化学—酶
第四章

第一节 通论
一、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和体 外起同样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构象 的生物大分子。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
酶(enzyme)——体内代谢主要催化剂 核酶(ribozyme)——核酸底物
二、酶的催化特性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 ❖ 在反应前后没有质和量的变化; ❖ 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 ❖ 只能加速可逆反应的进程,而不改
能 量
一般催化剂催 化反应的活化能
底物
非催化反应活化能
酶促反应 活化能
反应总能量改变
产物 反应过程
2H2O2 → 2H2O + O2
2. 酶的催化活性易受环境变化影响
酶的化学本质——蛋白质 酶反应条件温和:植物固氮酶27˚C,中性pH;
工业合成氨500 ˚C,几百大气压
3. 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节控制
分子间反应
分子内反应
目录
底物分子中参与反应的基团相互接近,并被严格定向 定位,使酶促反应具有高效率称定向效应。
邻羟基苯丙酸内脂的形成反应,两个甲基使羧基和羟 基更好的定向,使反应速率提高2.5×1011
目录
(二)底物的形变(distortion)和诱导契合(inducednt)
目录
(三)酸碱催化(acid-base catalysis)
2、有的酶原可以视为酶的储存形式。在需要 时,酶原适时地转变成有活性的酶,发挥其催 化作用。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 (一)底物和酶的邻近效应(approximation,proximity) 与定向效应(orientation)
目录
底物分子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使底物在酶活性中 心的有效浓度大大增加,从而加快反应的速度。一 个有机化学模型。咪唑催化对硝基苯酯的水解,分 子内反应比分子间反应快24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1 ES k2 E S k 1
PE
第二章 酶
米氏常数的意义
Km的单位为浓度单位:当v=Vmax/2时,Km=[S]。 在已知Km的情况下,应用米氏方程可计算任意 [s]时的v,或任何v下的[s]。 Km是酶在一定条件下的特征物理常数,通过测 定Km的数值,可鉴别酶。 Km可近似表示酶和底物亲合力,Km愈小,E对S 的亲合力愈大,Km愈大,E对S的亲合力愈小。
第二章 酶
维生素
B1(硫胺素)
辅酶(或辅基)
TPP
功能
氧化脱羧
B2(核黄素)
PP (尼克酰胺) 泛酸(遍多酸) B6(吡哆醇) 叶酸
FMN、FAD
NAD+、NADP+ CoASH 磷酸吡哆醇 FH4
氢载体
氢载体 酰基载体 转氨、脱羧 一碳基团载体
第二章 酶
三、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的作用特点 (二)酶的作用机理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二章 酶
二、酶的组成与结构
(一)酶的化学组成 (二)酶的结构 (三)辅酶和辅基
第二章 酶
(二)酶的结构
1、活性中心 2、必需基团
第二章 酶
1、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酶分子中直 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 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区 域;包括两个功能部位, 即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第二章 酶
3、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底物浓度:当底物的起 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 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 比;当所有的酶与底物 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 即使增加底物浓度,酶 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 。 酶浓度:酶促反应速度 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当底物分子浓度足够时, 酶分子越多,底物转化 的速度越快。
k1 ES k2 E S k 1
PE
第二章 酶
三、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的作用特点 (二)酶的作用机理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二章 酶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1、酶促反应速度 2、酶活力单位 2、影响酶促反应促反应速度:用单位 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参 与酶促反应的底物减少 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
第二章 酶
2、酶活力单位
活力单位(active unit, U): 1个酶活力单位 是指在特定条件(25℃, 其它为最适条件)下, 在1min内能转化1μmol 底物的酶量;单位 (IU),1μmoL变化量 / 分钟。
第二章 酶
(一)酶的作用特点
反应条件温和:常温、 常压、近中性的pH值环 境中能正常工作。 高效性:使反应快108– 1020倍。 专一性:酶对所催化的 底物具有特殊要求和选 择,分绝对专一性和相 对专一性。 可调控性:分结构调节、 抑制剂调节、激活剂调 节、激素调节、共价修 饰调节和反馈调节。
植物生理生化
Plant Physiology and Chemistry
洪永聪 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 EMAIL:hongyongcong@
理论学时分配计划(44学时)
绪论 第一章 植物的生物大分子 第二章 酶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五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六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七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第二章 酶
温度:在最适温度范围 内,酶活性最强,酶促 反应速度最大;植物体 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
v
pH:在最适pH范围内表 现出活性,大于或小于 最适pH,都会降低酶活 性;植物体内的酶最适 pH大多在4.5-6.5之间。
v
最适温度 温度
最适 pH pH
第二章 酶
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 活性的物质。
抑制剂:凡是使酶的必 需基因或酶的活性部位 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 变而降低酶活力甚至使 酶完全丧失活性的物质。
第二章 酶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酶促反应,辅基和辅酶,酶的活性 中心,酶活力单位,米氏常数。 何谓酶?酶的作用特点? 写出米氏方程,并简述米氏常数的意义。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 酶
2、必需基团
酶分子的必需基团:参 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和 维持酶的特定构象所必 需的基团。
第二章 酶
二、酶的组成与结构
(一)酶的化学组成 (二)酶的结构 (三)辅酶和辅基
第二章 酶
(三)辅酶和辅基
辅基(prosthetic group):非蛋白质部分 如铁卟啉或含B族维生素 的化合物,与酶蛋白以 共价键相连,用透析或 超滤等方法不能使它们 与酶蛋白分开。 辅酶(coenzyme):与酶 蛋白以以非共价键相连。
第八章 有机物的转化与运输
第九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十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花和生殖生理
第十二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第十三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第二章 酶(2学时)
一、酶的概述
(一)酶的概念 (二)酶的命名 (三)酶的分类*
二、酶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章 酶
酶促反应的米氏方程及Km
双倒数作图:又称为 Lineweaver_Burk作图; 一个酶促反应的速度的 倒数(1/V)对底物度的 倒数(1/LSF)的作图; x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代 表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 速度的倒数。
米氏方程: v
Vmax S K m S
k 1 k 2 米氏常数: K m k1
第二章 酶
第二章 酶
2、诱导契合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 1958年, D.E.Koshland提出;酶 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具 柔性,底物接近活性中 心时,可诱导酶蛋白构 象发生变化,这样就使 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 确排列和定向,使之与 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的 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第二章 酶
3、中间产物学说
中间产物学说:酶(E)与底物(S)结合生成 不稳定的中间物(ES),再分解成产物(P)并 释放出酶,使反应沿一个低活化能的途径进行, 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
(一)酶的化学组成 (二)酶的结构* (三)辅酶和辅基
三、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的作用特点* (二)酶的作用机理#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二章 酶
一、酶的概述
(一)酶的概念 (二)酶的命名 (三)酶的分类
第二章 酶
(一)酶的概念
酶(enzyme):是一类 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专 一性的特殊的蛋白质。 底物:在酶作用下进行 化学变化的物质。 酶促反应:有酶催化的 化学反应。
第二章 酶
三、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的作用特点 (二)酶的作用机理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第二章 酶
(二)酶的作用机理
1、锁钥学说 2、诱导契合学说 3、中间产物学说
第二章 酶
1、锁钥学说
锁钥学说: 1890年,Emil Fischer提出;将酶的活性 中心比喻作锁孔,底物分子象钥匙,底物能专一性地插 入到酶的活性中心。
Enzyme在希腊语里,就是存在于酵母(zyme)中的意思。
第二章 酶
酶的发现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L.Spallanzani设计了一个巧妙 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去。 过一段时间他将小笼取出,发现肉块消失了;于是,他 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块的物质;但是什么,他不 清楚。 1836年,德国科学家T.Schwann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 蛋白质的物质,从而解开胃的消化之谜。 1926年,美国科学家J.B.Sumner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 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 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T.R.Cech和S.Altman发现少 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第二章 酶
每种酶都有一个特定的编号:如乳酸脱氢酶— —EC1.1.1.27;乙醇脱氢酶——EC1.1.1.1。
第二章 酶
二、酶的组成与结构
(一)酶的化学组成 (二)酶的结构 (三)辅酶和辅基
第二章 酶
(一)酶的化学组成
单纯蛋白酶:指生物活性 仅决定于蛋白质部分; 结合蛋白酶:由酶蛋白 (apoenzyme)和非蛋白质 部分组成的酶。 非蛋白部分一般是有机 小分子化合物或金属离 子,称为辅因子 (cofactor) ;辅因子又 可分为辅酶和辅基。
第二章 酶
一、酶的概述
(一)酶的概念 (二)酶的命名 (三)酶的分类
第二章 酶
(二)酶的命名
习惯名称:根据酶所催 系统名称:对应的底物 化的底物,如水解淀粉 名称+构型类型+反应性 质+酶,如乙醇脱氢酶— 的酶称为淀粉酶,水解 —乙醇+ NAD+氧化还原 蛋白质的称为蛋白酶; 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 酶。 型,如催化底物分子水 解的称为水解酶,催化 还原反应的称为还原酶。
第二章 酶
一、酶的概述
(一)酶的概念 (二)酶的命名 (三)酶的分类
第二章 酶
(三)酶的分类
氧化还原酶类 裂合酶类(lyases): (oxidoreductase): 催化从底物分子双键上 促进底物的氧化或还原。 加基团或脱基团反应。 转移酶类 异构酶类 (transferases):促 (isomerases):促进 进不同物质分子间某种 同分异构体互相转化。 化学基团的交换或转移。 合成酶类(ligase): 水解酶类 促进两分子化合物互相 (hydrolases ):促进 结合。 水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