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脉脉的代际剥削何以可能

合集下载

代际剥削

代际剥削

对于代际剥削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国普遍存在的代际剥削现象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进,本文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国国情来谈谈代际剥削在中国的现象。

关键字:代际剥削责任一.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国家,历史悠久,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在讨论代际剥削时不得不将此考虑进去。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养儿防老”,如果有人不生儿子,会被人笑话,会被人骂“断子绝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使没有结婚,也要通过过继的办法来延续香火, 若只有女儿没有儿子, 也大多通过招上门女婿来传宗接代。

而在农村,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即使在改革开放初期,推行“只生一个好的时候”,也有很多家庭冒着罚款的危险到外乡去生儿子,甚至有的去做B超,如果是女孩就堕胎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是导致现在男女比例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帮儿子娶媳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要为子女建房,出高额彩礼,买车等这都是比大的开销。

购买必需的家具和家电,给女方五六万元的彩礼给未过门媳妇买衣服钱,买三金的钱等等。

这些结婚的基础条件加起来,至少要花费七八上十万甚至上百万,而我们调查的家庭条件比较优厚,应该可以支付该笔开支。

对于农村来讲, 这样一笔钱自然不是小数目, 而早婚的儿子是不可能挣到这么多钱的。

因此, 养儿子的父母要让儿子结婚, 就必须为儿子筹措结婚所需的以上一笔不小的费用。

当代的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要结婚,男方买房买车那是不得不准备的事情,这已形成惯例,如果没有,女方家庭是不会同意其结婚的,因为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女方父母不愿看到自己的女儿受到委屈。

但在婚姻市场上男多女少的情况下, 如果女子嫁到男方家庭, 男方家庭的经济负担仍重, 房子是借钱盖的, 彩礼是贷款送的, 且将来借贷的款项仍然要由新婚夫妻来还, 则这个女子就不大可能愿意嫁在这个经济困难、借贷很多而要由自己来还的家庭, 她有着广泛的选择空间。

人文观照下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剥削问题

人文观照下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剥削问题

人文观照下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剥削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危机与社会剥削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国家发展与人民福祉,更牵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观念和人文观照。

本文试图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经济危机和社会剥削问题,并探讨其背后的根源和可能的解决方向。

经济危机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我们追求着不断的增长和繁荣,但随之而来的也是频繁的经济波动。

金融危机、经济衰退,这些词汇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习以为常。

然而,我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原因,却很少深入探讨经济危机的人文因素。

人类始终是经济的主体,经济危机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行为和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个人的贪婪和欲望,组织的短视和剥削,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以金融危机为例,过度的投机和资本主义的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使得金融市场泡沫不断膨胀,最终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

这种行为背后反映出了人们对于金钱和物质的过度追求,以及对人文价值的忽视与忽略。

与经济危机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社会剥削。

尽管现代社会不再有奴隶制度的存在,但社会剥削并没有根除。

我们所谓的“雇佣关系”背后存在着一种劳动力的剥削,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贫富差距不断加剧的现象凸显了社会剥削的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使得后者被迫接受低廉的价格,甚至忍受恶劣的工作条件。

这些社会剥削不仅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人文的角度解决经济危机和社会剥削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

过分追求金钱和物质的文化背后隐藏着对人文关怀的缺失。

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人文价值的重视。

其次,政府和组织应该承担起责任,通过制定公平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减少社会剥削的现象。

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个全球合作的体系,实现贸易的平等和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人们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勇于创新和变革。

从研究劳动入手,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从研究劳动入手,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从研究劳动入手,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剥削现象在我国社会中逐渐浮现。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主要要素,其合理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劳动者往往遭受到各种剥削,在保障其权益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从研究劳动入手,探讨现阶段我国的剥削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剥削现象的现状1、职业技能被剥削在我国,有很多企业为降低成本,将员工培训看做浪费资源和成本,并不愿意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花费过多的资源,这种行为在很多行业都有体现。

如设备制造行业,很多企业连普遍的培训费用都不给,劳动者在工作中接受的是靠自学的方式,这就使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技能很难得到提升。

这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不太注重人才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也不是必要的条件,这就使很多员工只能呆在同样的岗位上,无法有所发展。

2、无保障的劳动者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小企业为节约成本,很多雇主转而雇佣劳务派遣公司,将劳动者的劳动力卖到劳务派遣公司,这样,劳动派遣公司就负责了员工的工作和福利问题。

劳务派遣的员工常由于雇主或者劳动派遣公司违反工资法的相关规定而得不到相应的工资、社保、福利等权益。

3、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尽管我国《劳动法》规定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8小时和每周44小时,然而能否真正兑现这样的规定还颇具争议。

在很多企业,员工强制加班的现象非常普遍,有很多的零工经济在背后支撑了电子、物流、外卖等不同领域的业务,在给使用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雇主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效益。

4、拖欠工资现象2018年1月,互联网流传一则中国四川绵阳多个企业工人长期没有拿到工资欠薪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类似的事件在我国已不是首次出现,拖欠工资对于员工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不可挽回的的损失,同时对于企业也是巨大的威胁,这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正常经营。

5、雇佣合同不规范中国的《劳动法》规定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由于很多的企业并不重视该岗位,或者讨价还价,所以,在劳动合同的签订上不仅会出现合同期限、薪资、社保等问题,而且也没有透明的标准计算。

从“村社理性”到“村社制度”:理解村庄治理逻辑变迁的一个分析框架

从“村社理性”到“村社制度”:理解村庄治理逻辑变迁的一个分析框架

二、 豫南的小农生活与农业生产
河南信 阳 位 于 我 国 南 北 之 交 。Y 镇 约 2. 8万 人, 其中非农人口约 2 下辖 1 个居委会和 1 0 0人, 2 5 个行政村 。 全镇耕地 6 万余亩 , 户均不 人均 2. 1亩, 足8亩, 水田与旱 地 各 占 一 半 左 右 。Y 镇 的 传 统 作
村社理性 , 是形式 问题提出 : 一 、 还是实体 ?
至少对于经济学而言 , 村落始终作为一个黑箱存 在 。 温铁军和董筱丹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 0 1 0 年第 村社理性 : 破解“ 三农” 与“ 三治 ” 困境的一 4 期刊发的 《
[ ] 1 ) , 一文 ( 通过引入新制度 个新视角 》 下简称《 村 社》
9 4
社会科学版 ) 4卷 第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第二 , 红白喜事 。 当地的红白喜事 , 基本上以门 子认同即五代亲戚 为 圈 子 , 五代以内的亲戚要全到 场, 其他家 里 要 “ 熄 火” 1~2 天 都 到 过 事 的 家 里 吃 饭 。 自然村的其他家庭 , 一般也都到 1~2 个人 。 而 朋友圈子里的 , 则 视 关 系 远 近 而 定。 白 事 是 对 死 去 长尊者的悼念 , 是 最 讲 规 矩 的 场 域。 当 地 村 落 里 的 丧葬仪式 , 对不同血缘关系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 一般 来讲 , 依血 缘 关 系 远 近 扯 带 孝 布 , 血缘越近孝布越 大, 麻布越多 。 死者的直系亲属要全身穿孝衣 , 而且 后面还要拖很长 , 要能将整个棺材的板面盖住才行 。 在当地人眼 里 , 孝布的“ 大” 和“ 长” 与“ 孝” 成 正 比。 朋友关系的则带一份孝布 , 以表悼念 。 在家庭的 日 常 生 活 、 生 产 中, 经常也是叫自己 “ 门” 里的人帮忙 。 当然 , 叫邻居帮忙也是常有的事 , 但其性质完成不同 。 祖宗祭祀与红白喜事构成了村落里最重要的公 共生活事件 , 也是村 落 人 情 关 系 构 建 与 社 会 交 往 的 起点和归宿 。 研究 表 明 , 祖宗祭祀与红白喜事是村 落权威秩序 、 价值规 范 和 经 济 分 配 再 生 产 的 核 心 机 制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摘要】剥削现象在我国当代社会普遍存在,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剥削现象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其根源,具体表现以及危害和挑战。

然后提出了应对剥削现象的措施和建议,强调了正确认识剥削现象的重要性。

最后强调了建设更加公平公正社会秩序的迫切性,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剥削现象,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通过全面深入地认识和对待剥削现象,我们才能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剥削现象、当代社会、正确认识、影响、定义、分类、根源分析、具体表现、危害、挑战、措施、建议、重要性、公平公正社会、社会秩序。

1. 引言1.1 剥削现象的普遍存在剥削现象的普遍存在指的是在我国当代社会中,各种形式的剥削现象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剥削现象。

经济领域是剥削现象最为突出的地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和资本家通过压低劳动力成本、侵占劳动者权益等手段获取暴利,对劳动者进行剥削。

政治领域也存在着权力上的剥削,一些官员和权贵通过滥用权力获取私利,对普通民众进行剥削。

社会生活中,一些群体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剥削的现象,例如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对弱势群体进行勒索。

剥削现象的普遍存在带来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心灵的伤害,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代社会的剥削现象势在必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一严重问题。

1.2 剥削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剥削现象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加剧。

在被剥削的群体中,往往是弱势群体占据多数,他们无法获得应有的权利和资源,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进而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剥削现象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剥削现象会导致部分群体的生存压力增大,社会矛盾加剧,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且,在一个存在剥削现象的社会中,公平竞争和创新精神受到阻碍,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潜力。

温情脉脉的代际剥削何以可能?——基于河南D村调查

温情脉脉的代际剥削何以可能?——基于河南D村调查
所 改 变 , 而 使 得 这 一 代 老 人 处 在 一 种 十分 困窘 从 的 境 地 , 庭 养 老 危 机 重 重 ⑥。 家 上述 两 方 面 的研 究 成 熟 且 深 刻 , 中 我们 可 从
且无理 的婚姻市场 , 他们有 时不免有“ 被逼无奈 , 不得不 服从 ” 感叹 。 的
有 限且 陷入 消 费竞 争 的村 民变 得 精 于 算 计 , 们 他
在激 烈 的利 益 角逐 中舍 弃 对 老 人 的责 任 和 义 务 ,
的特点和 主流意识形态对传统 的借用 , 使代 际关
系 保 持 相 对 平 衡 ②。 阎 云 翔 的分 析 路 径 与 之 不 同, 认 为, 2 他 从 0世 纪 5.0年 代 的社 会 主 义 革 07 命 对 各 种 “ 建 思 想 ” 批 判 动 摇 了父 母 的 权 威 封 的 性 与 孝道 的神 圣性 , 来 的 市场 化 改革 引进 的一 后 系 列 价值 观进 一 步埋 葬 了孝 道 , 子两 代 在 新 道 父
的传 宗接代、 续香 火的本体性价值和为儿子操心 的村庄舆论形成强大的意识形态, 延 驱赶着 父代 不怕牺
牲 、 力为 儿 子福 祉 奋 斗 的文 化 实践 。 努
【 关键词】 代际剥削; 温情脉脉 ; 面子竞争 ; 本体性价值
【 中图分类号】 9 31 C 1 .1 【 文献标识硼 A 【 文章编号】 0 84 7 (0 2 0 .0 20 10 .4 9 2 1 ) 30 6 .6
老 人 生 活 处 境 堪 忧 ⑤。郭 于 华 则 认 为 ,O年 代 初 8 期 的老 人 在 他 们年 富力 强 时 , 是 被 剥 夺 殆 尽 的 正
德观 的影 响下形成 理性 、 限、 有 较少期待 、 较为

代内剥削与代际剥削?

代内剥削与代际剥削?

代内剥削与代际剥削?作者:韦艳姜全保来源:《人口与经济》2017年第05期摘要:中国农村地区的彩礼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飞速上涨,目前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高额彩礼被认为是剥削现象。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九省241个村庄的专项调查数据,使用分层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农村地区彩礼的代内剥削和代际剥削现象。

研究结果表明,高额彩礼下家庭内兄弟之间稀释型的代内剥削是存在的,但关于兄弟对姐妹的替代型代内剥削并未得到证实;代际剥削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婚队列中越来越严重,结婚时即分家愈发普遍,彩礼要价也越来越高,彩礼更多地“资助”到新婚家庭。

男方父母是高额彩礼代内剥削和代际剥削的最终承担者,这对于他们的生计和养老带来极大挑战。

关键词:彩礼;代内剥削;代际剥削;中国农村中图分类号: 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7)05-0057-13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7.05.006Intragene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Exploitation?: Study onBride Price in Rural China from Hundreds of Villages in Nine ProvincesWEI Yan1,2, JIANG Quanbao3(1. China (Xi’ an) Institute for Silk Road Research,Xi’ an 710100, China; 2. Institute for Populationand Development Studies,Xi’ 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 an 710100,China;3. Institute fo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Xi’ an 710049, China)Abstract: The last few decades have witnessed a dramatic rise in the bride price in rural China, which has become a heavy burden of rural families. A huge amount of bride price is regarded as exploitation. 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a special survey conducted in the 241 villages of nine provinces in China in 2014 and employing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ragene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exploitation” in rural areas in a quantitative manner.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e the intragenerational dilution exploitation between brothers with a huge amount of bride price, rather than the substitution exploitation of sisters imposed by brothers;ever since 1990s of marriage cohort, intergenerational exploitation has become more severe, the family division on marriage has been more widespread and bride price has been higher and higher,and more bride price has served as the “financial aid” to newly established families. Husband’ s parents, the ultimate undertaker of intrageneration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bride price, have to encounter enormous challenges of livelihood and old age support.Keywords: bride price; intragenerational exploitation; intergenerational exploitation; rural China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性别的失衡以及大量的女性婚姻迁移,中国的农村地区结婚费用和彩礼飞速上涨。

社会剥削现象的分析与应对

社会剥削现象的分析与应对

社会剥削现象的分析与应对在当今社会中,剥削现象十分普遍。

从早期的奴隶制度,到现代的资本主义,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剥削他人来获得更多的利益。

剥削不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还存在于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中。

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使得剥削现象屡屡发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社会剥削现象的本质和应对方法。

一、资本主义下的剥削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和工人的劳动力,在这种关系中,劳动力是商品,工人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从而获得生计。

然而,资本家获取的利润并非自己的劳动所得,而是工人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得巨额收益,而工人则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

这种剥削关系极其不公平,使得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资本主义下的剥削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关系,还体现在市场中的不公平交易中。

一些公司和企业通过垄断和恶意竞争,获取了过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剥削了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和其他竞争对手。

二、社会关系中的剥削现象社会关系中的剥削不同于经济领域中的剥削。

它通常体现在权力关系和人际交往中。

举例来说,上级对下属的权力剥削,或是人们在感情关系中的利用和抽卡行为都属于社会关系的剥削范畴。

这种剥削同样是不公平的,因为它违反了人之间应有的尊重和平等相处的精神。

社会关系的剥削还容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例如家庭暴力、欺凌和儿童虐待等。

对此,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提高警惕,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三、如何应对社会剥削现象?要想应对社会剥削现象,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和普及知识,让人们了解剥削的本质和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政府应该制定并执行公平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此外,我们还需要鼓励公民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尊重他人的权益,制止和抵制剥削现象的发生。

总之,剥削现象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病态的表现,它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危害。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从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和个体行为等多个方面入手,解决社会剥削现象,建设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代际剥削调查报告

代际剥削调查报告

代际剥削调查报告通过对这四个家庭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的父母都不了解代际剥削,都不赞同“啃老”,只有少数的父母认为即使孩子找不到工作,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这样才能放心,因此养孩子一辈子也未尝不可。

然而,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好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比较清楚的。

对于孩子从事的工作,还有他们孩子工作的地点,多数父母都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有少数父母希望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

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父母与孩子的消费观存在差异,导致出现子女“剥削”父母的情况。

由于有些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对子女百依百顺,在孩子成长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思想:孩子们认为父母养我是必须的,是天经地义的。

还有些家庭比较富裕,孩子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子女们想我的父母有钱,可以养我一辈子的,我何必还要去和别人争个你死我活呢?而另外一些人则是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啃老”,这是一种被动的啃老。

我认为孩子“剥削”父母这个现象是不对的。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应该继承先辈们的传统,发扬他们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继承老辈们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勤俭节约,独立自主,努力奋斗,开拓创新。

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富强,让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享受我们的呵护与照料,让他们的晚年,可以过得更加美好,让他们不再为我们而操心,而是为我们骄傲!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拼搏,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而我们的父母也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坚强和独立,学会面对,学会担当,这样才是父母能够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而不是出了问题就找父母帮忙,一辈子做温室里的花朵,这样人类社会将无法发展下去。

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学会成长,学会坚忍不拔,学会正确对待是非荣辱,让我们做一个有诚信,善良,责任心的人,一个无愧于自己的人。

相信每个人都会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受人尊敬、一个可以给他人温暖的人,而不是一直都要依靠别人,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自信,我们的社会才能更有活力和不竭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

生活就是大舞台,而众生就像 一群木偶在台上尽兴地表演着。他 们的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快 乐与悲伤都展露无遗。这篇小说中 的人物就如提线木偶,他们的每一 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被线端的 “手”操纵着,那只手就是“钱”。
人物形象分析
这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生动的 形象,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 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对于金钱,名人这样说:
罗兰: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 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三毛: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
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莎士比亚: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 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 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 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
称呼于勒:
跳读课文
讨论交流
1、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 勒不同的称呼?
2、透过这些称呼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 化?
称呼于勒:
( 原 因 )
于勒 糟蹋钱 赚了钱 破产没有钱
菲利普夫妇
( 态 度 )



变 ----地位变,称呼变,态度变,亲情变, 一切因金钱而变。
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
马克思、恩格斯说: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 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关系了。”
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 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 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 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 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 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 得庸俗、狭隘和自私。

人文观照下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剥削问题

人文观照下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剥削问题

人文观照下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剥削问题近年来,经济危机和社会剥削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以人文观照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根源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经济危机和社会剥削问题,并试图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

一、经济危机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形成和发展有着多种因素的交织。

首先,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国际市场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

这种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在危机面前显得脆弱不堪。

其次,金融业的失去约束和监管也是经济危机的因素之一。

过度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的迅猛发展,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泡沫的形成。

当这些泡沫破裂时,经济危机便随之而来。

再者,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一些国家常常过分依赖某个产业或者某一资源,一旦这个产业或资源受到冲击,整个经济体系就会动摇。

二、社会剥削问题和经济危机的相互关系社会剥削问题是经济危机的产物,同时也是其加剧的原因之一。

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差距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导致了社会中底层人群的贫困和无力支付日常生活所需,从而削弱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社会剥削不仅仅表现在贫富差距上,还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和工资剥削上。

一些公司和雇主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不惜剥夺员工的权益和福利待遇,使得员工面临着工作不安全和低工资的困境。

这种剥削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会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解决经济危机和社会剥削问题的可行性要解决经济危机和社会剥削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制度改革。

首先,在经济层面上,需要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和约束,避免金融风险的扩散。

同时,要加强跨国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有序发展,减少经济危机的传染性。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设。

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减轻社会底层人群的负担,消除社会剥削的根源。

剥削作文素材摘抄大全

剥削作文素材摘抄大全

剥削作文素材摘抄大全剥削现象的多维解读在现代社会,剥削一词通常与不公平的权力关系和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分配联系在一起。

剥削现象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它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甚至心理层面。

本文将探讨剥削的多维视角,以及它在不同社会结构中的表现。

经济剥削经济剥削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支付低于劳动价值的工资,从而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了深刻的阐述。

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社会剥削社会剥削则体现在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例如,某些社会群体可能因种族、性别或阶级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社会剥削还可能通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平等分配体现出来。

文化剥削文化剥削则涉及到文化资源和知识的控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某些文化可能会被其他文化所剥削,例如,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知识和艺术形式可能会被发达国家所利用,而原创者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补偿。

心理剥削心理剥削则是指通过操纵和控制个人的心理状态来获取利益。

这在某些工作场所尤为明显,员工可能会因为恐惧失业或对权威的依赖而被迫接受不合理的工作条件。

剥削的反思剥削现象的存在引发了对权力、公平和正义的深刻反思。

它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社会中实现更公平的资源分配,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政策和社会运动来减少剥削现象。

剥削与反抗历史上,剥削现象常常伴随着反抗和斗争。

工人阶级的斗争、民权运动、反殖民斗争等都是对剥削现象的直接反抗。

这些斗争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为后来的改革和变革提供了动力。

剥削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剥削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新的剥削形式。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和调整我们对剥削现象的理解,以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剥削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结构、文化认同和心理状态。

通过深入理解剥削的多维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并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

我国当代社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的剥削问题浅析

我国当代社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的剥削问题浅析

我国当代社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的剥削问题浅析【摘要】我国当代社会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各种剥削问题,这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及其原因。

接着探讨了剥削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加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和谐等方面。

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非公有制经济中剥削问题的建议,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等。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剥削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剥削、发展现状、剥削现象、原因分析、影响、解决方法、社会、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当代社会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日益壮大,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着一些剥削现象,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剥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寻找解决之道,对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我国当代社会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的剥削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剥削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旨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比重逐渐增加,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也在不断涌现,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的发展都十分活跃,不断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动力;四是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代际互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

代际互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

代际互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中国的代际互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生活和发展空间日益缩小,代际互动面临一系列挑战。

同时,代际互动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代际互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

一、代际互动的影响1. 财政支出压力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政府的养老保障财政支出压力增加。

与此同时,少子化趋势也将限制未来的劳动力供给。

这对于增加政府财政和社保支出带来很大的压力。

2. 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代际之间的财富分配不平衡、机会不平等、家庭结构变化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社会矛盾逐渐增加。

针对代际问题的政策措施需要更加全面和有效。

3. 经济转型挑战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代际之间的技能差异和工作机会不平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大量的转型期求职者和过程中失业者会增加代际之间的不平等和分裂。

政策应关注代际之间的平等机会和职业发展。

二、政策建议1. 建立富民政策导向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积极促进消费、创新和压缩收益分配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

2. 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政府应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发挥基金的杠杆效应,增加国家财富吸收,稳定养老基金来源和增加收益,真正实现养老保险保障的可持续性和久远性。

3.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投入,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提高生产力和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减少代际之间的技能差别。

4. 推进大数据时代下教育与就业包容性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将能够更好地保障人口与就业市场相适合。

政府应加强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资,鼓励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增强代际之间的局部平等和包容性。

结论代际间的战略合作须建立在平等与合作基础上,政策建议上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的供给,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子女的教育。

同时,政策方向需要努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和政府政策的积极作用,确保代际的机遇平等,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视角下的剥削和不公平待遇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剥削和不公平待遇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剥削和不公平待遇问题在当代社会里,剥削和不公平待遇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存在。

人们之间的生活、工作、交往,都不能完全避免不公平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最常见于劳动和收入分配的过程中,更好的体现了社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群体间的关系。

利益的不对等、地位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公正,常常成为导致剥削和不公平待遇发生的根本原因。

首先,社会中的剥削现象不仅与利益有关,更与权力的分配有很大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里,能够占据主导地位的往往是具有较强权力和残酷本性的人,这些人极易践踏普通民众基本的人权和生存权,从而实施剥削。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结构使得权力、收入和地位得到集中,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却常常被忽视。

比如,经济增长并没有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资源,更多的是富人越富,贫人越贫的结构松动,这种情况使得那些无力维护自己权益的人显得尤为脆弱和辛酸。

而且,在各种资源分配中,除非占据一定的地位或拥有一些稀缺的资源或技能,普通人很难得到他们应得的回报,这就使得他们更容易被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所忽视。

同时,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社会的生命方式和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时代”有了全新的面貌,新技术的应用和生产体系的升级使得各种资源、信息和利益的走向都变得更加分散和复杂。

这也使得社会中的各种权利、权力、地位、收入和资源的分配不再是简单的“单一制”或“两极分化”,而往往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的状态。

另外,不公平待遇的存在也会导致更多的不正常行为出现。

在这个时代里,个人的需求往往更为追求利益和权力的保障,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自我规范,这就使得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变得更加明显。

随之而来,便会出现一些以暴力和邪恶手段获得自身利益的不良行为,这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剥削和不公平待遇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社会学视角下的探讨,能够更为科学和准确地把握其深层次的内涵和本质。

代际剥削调查

代际剥削调查

关于代际剥削现象的个案调查报告您好,我们是常州工学院09级财务管理专业一班的学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毕业后成为一代“啃老族”,由此也衍生了种种社会现象,现在我们对相关的一种代际剥削现象进行调查,希望您能配合我们进行此次调查,谢谢。

1、请问您的年龄?A:18至25 B:30至45 C:50以上2、您的职业类型?A:外企B:国企C:自由职业3、请问您的年收入?A:10万以下B:10万至30万C:30万以上4、请问您对代际剥削现象有何种认识?A:比较了解,关注。

B:知道,但是不关心C:不知道,也不关心5、请问您对代际剥削现象的看法?A:社会上应该对此现象进行关注、改进。

B:无所谓C:不需改进,这是正常现象6、您觉得为儿娶妻是不是你的责任或者义务?A:是,都是为了子女B:这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可以给予适当帮助C:跟我们没关系,他们自己负责7、您觉得子女打工收入应不应该交给父母?A:应该B:随便,我们不管。

C:不应该,自己保管8、你们有希望孩子日后给你们回报吗?A:希望孩子给自己养老B:无所谓C:不需要,我们自己可以养活自己。

9、在子女有稳定收入的情况下,您觉得还需要负责他们的婚姻及房子吗?A:需要B:看情况C:不用我们负责,他们自己解决。

10、在子女买了自己的房子后,您觉得他们需不需要把你们接过去跟他们一起住?A:应该要B:看子女自己的意愿C:不用,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

11、您觉得子女有义务一定要赡养你们吗?A:有B:无所谓C:子女没经济条件就可以不用赡养12、代际剥削现象是对父母的一种无限制压榨,您觉得这种现象该怎么杜绝或改进?A:采用法律手段强制制止B:采用道德批判C:杜绝不了,只能随他去13、您觉得代际剥削现象有很大影响吗?A:有很大影响B:影响不大C:没有影响14、您的周围是否存在代际剥削现象?A:有此现象B:没关心C:没有这种现象15:您觉得代际剥削现象的出现属不属于国家保障方面的过失?A:属于B:不知道C:不属于16、代际剥削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17、你认为产生代际剥削现象的原因?感谢您参与此次调查!。

代际间的冲突与和解

代际间的冲突与和解

代际间的冲突与和解近年来,关于代际冲突的讨论十分常见,在各种场合被触发。

国内的社交网站豆瓣网上,有一个以探讨代际冲突闻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聚集的人数已超过十万。

成员们立下的“组规”,旗帜鲜明而立场坚定:“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

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

”小组讨论里,除了个别控诉家庭暴力、人身侮辱等极端案例外,更普遍的是“亲密关系中的伤害”,像侵犯隐私、强加于人、过度干预等。

相比父亲节和母亲节时一窝蜂式的“感恩”,提及代际冲突的话题显得冷酷,但它也许比虚伪的“隔空感恩”有意义得多。

【变老的“红卫兵一代”和他们的子女】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在《代沟》一书中指出:“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年轻人和年老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因此,人们可以问:‘代沟在变窄吗?代沟在弥合吗?’但是一条深深的、人工的沟壑是人类亲手所挖,它发明了一种技术把四十年代中期以前成长起来的人与此后成长起来的人分开了;这样的沟是不会弥合、不会变窄的。

”玛格丽特选择的分界点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即二战结束时。

在她看来,到60年代中期,二战后出生的这一代人步入成年期后,无法弥合的代沟便出现了――它的标志是1964年美国各大学的暴乱,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还有中国的“文革”。

按社会学观点,代际冲突即代沟,指两代人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差异而结成的矛盾关系。

代际冲突的激烈程度与时代的变革成正比,在社会进程推进相对缓慢的古代社会,因整体价值观趋同,冲突普遍很小。

比如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忠孝,强调包办婚姻,偶尔出几个反抗者也成了异端。

在这种以长辈为绝对权威的体系中,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几乎不可改变。

另外,由于生产力低下,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老一辈的经验,而且人们生活半径狭窄,人际关系基于血缘和地缘,基本是熟人社会,这些都使得代际关系相对稳定。

但在大变革时代,随着文明的进步,代际冲突会变得日趋激烈;反过来,代际冲突也会推进文明前行。

代际不公问题的政策建议研究

代际不公问题的政策建议研究

代际不公问题的政策建议研究近年来,代际不公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年轻一代和老年一代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这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需要寻找解决代际不公的方式,缓和年轻一代与老年一代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代际不公问题的成因代际不公问题的成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不平衡。

过去的一些政策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机会平等性、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偏差。

比如,退休金制度的不合理,老年人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支持,而年轻人则面临着更高的就业压力、高昂的房价和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等问题。

这些差异极大地影响着两代人之间的财富和资源的差距。

二是经济结构转型。

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对代际不公问题产生了影响。

新生产力和新行业的不断涌现给年轻一代带来了很多机会,但同时也表明出信息不对称,大量失业和再培训的现象,这使得他们面临着困难。

然而,老年人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经济状况已经形成,他们有着有成熟的社会经验和资源,能够轻松地适应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

三是教育不公。

近年来,我国大工程,即教育公平进一步深化,但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在就业的招聘方面,往往会出现推崇大专学历或以上的岗位,而很多年轻人由于学历的限制,往往很难获得比较好的工作机会,而他们的家庭背景较为简单,妨碍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而对于老年人而言,教育资源的受限以及学历的影响已经基本上无关紧要了,所以在这方面,年轻人的差距也更加明显。

二、政策建议面对代际不公问题,政策制定者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措施,以缓和年轻一代和老年一代之间的财富和资源差距,推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公正与平等。

政策制定者应该拟定出更加平等公正、社会福利更完善的制度,客观分配资源和财富,防止年轻一代在就业、教育、住房、保险等方面受到巨大的影响。

此外,应该鼓励老年人为社会出多心力,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建设。

伪装成亲情的剥削者比陌生人的伤害更可怕

伪装成亲情的剥削者比陌生人的伤害更可怕

伪装成亲情的剥削者比陌生人的伤害更可怕读者互动(30岁之前的命运和父母是有直接关系的,30岁以后的命运都是自己创造的。

养孩子是一个比开车还难的事,很多父母都是不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了,这才造成了把天才培养废了的情况。

性格,习惯上的病,只有家庭能治愈)正文开始这几天有个读者说自己有心理问题,让我给他开导一下。

其实白久水火就是一个普通人哪里能够开导别人,而且性格和习惯上的病也没人可以治愈,只有家庭可以。

几十年的积弊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得从家庭教育上好好分析一下。

由于国情的原因,教育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别说家庭教育了,所有教育似乎都出了问题。

孩子刚出生,父亲匆匆看几眼,没几天就又上班去了。

孩子半岁以后,基本上很多妈妈也回到工作岗位上了。

一看,满大街不是爷爷奶奶在带孩子,就是外公外婆在带孩子。

稍微经济宽裕点的,长辈在旁边指挥保姆带孩子。

反正一句话,孩子的成长不是缺少父亲的陪伴,就是缺少母亲的存在。

要不就是父母都忙着赚钱去了,没空陪孩子。

孩子到了三岁左右,直接花钱丢幼儿园小小班,让老师帮忙看着。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先祖说了,人30岁之前的命运都是由家庭决定的,30岁以后的命运才是由自己说了算的。

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也会间接影响孩子的格局和成长,父母如果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那么可以说孩子这辈子都很难成才,更别说发现自己的天命了。

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人以启发,拥有正确价值观,让人拥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和真相的能力…可很多人硬是把教育弄成了洗脑,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牟利的工具。

不仅随意扼杀孩子的天真本性,更有甚者直接采取暴力摧毁孩子的灵性。

许多天才人物就是这样被养废的,不得不说这事已经不属于个人或者家庭的事了,已经影响到了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越来越弱,都无法开启自己的天命那么我们的未来靠谁来撑着?这事关乎民族命运,所以国家特别重视这一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情脉脉的代际剥削何以可能?——基于河南D村调查刘锐2012-7-18 15:19:35 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3期摘要: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河南D村的代际交换明显偏向有利于子代的一方,但父代并没有牢骚抱怨或理性算计,而是在有劳动能力时全力帮助儿子娶媳妇、买房子,分家之后无偿供给子女生活用度,帮忙照顾孙子,没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尽量少麻烦儿子,代际关系呈现出一丝淡淡的悲壮和温情。

研究发现,父辈心中深藏的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本体性价值和为儿子操心的村庄舆论形成强大的意识形态,驱赶着父代不怕牺牲、努力为儿子福祉奋斗的文化实践。

一.问题提出已有关于代际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代际平衡的研究。

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代际关系可概括为“反馈模式”,父母有抚育子女的义务,子女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养儿防老”是均衡社会成员世代间取予的传统中国模式①。

贺雪峰认为,在建国后的集体化时代,虽然妇女解放的话语和集体经济制度极大了改变了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但因为集体制度本身的特点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传统的借用,使代际关系保持相对平衡②。

阎云翔的分析路径与之不同,他认为,1950到1970年代的社会主义革命对各种“封建思想”的批判动摇了父母的权威性与孝道的神圣性,后来的市场化改革引进的一系列价值观进一步埋葬了孝道,父子两代在新道德观的影响下形成理性、有限、较少期待、较为平衡的交换关系,双方必须相互对等的给予③。

二是关于代际失衡的研究。

陈柏峰通过对皖北李圩村的分家、赡养和家庭关系的调查,发现年轻人对父辈的剥夺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赤裸裸,孝道日益衰落,他指出,正是农民价值世界的倒塌、本性性生活价值的灰飞烟灭,造成农民利欲心膨胀,村庄乖戾之气盛行及孝道的衰落④。

袁松认为,打工经济的深化不仅带来农民物质财富的增加,还带来消费文化和市民生活理念,它侵蚀了村庄社区原有的生活意义系统,而村庄内部的面子竞争又造成村民将相互攀比作为获取“尊严感”和“自我实现感”的动力,收入有限且陷入消费竞争的村民变得精于算计,他们在激烈的利益角逐中舍弃对老人的责任和义务,老人生活处境堪忧⑤。

郭于华则认为,80年代初期的老人在他们年富力强时,正是被剥夺殆尽的时期,根本没有可能为子孙积累家庭财富;当追求小康生活成为可能的时候,他们又丧失劳动能力,在代际交换中的无所付出意味着老人要求后代的无条件回报不得不让位于小辈人所认可的有条件回报,而维系传统农村代际平衡的非正式制度和象征体系又被国家行政力量和意识形态所改变,从而使得这一代老人处在一种十分困窘的境地,家庭养老危机重重⑥。

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成熟且深刻,从中我们可以全景式了解代际关系的维系机制和变迁路径,对于我们理解转型期农村代际关系变迁的特征、表现、原因及后果不无启发,但它还不是对代际关系多样性的完整总结,且现有的代际关系研究多与国家力量、市场经济、象征体系等宏大话语相联系,对地方性知识形塑出的代际关系着墨不多。

事实上,代际关系不仅仅是温情、厚重、密切、较多期待与较多奉献的伦理性平衡和理性、有限、有距离、较少期待、较少奉献的算计型平衡的二元对立,乡村经济社会变迁和传统价值观的滞后相互融合和交互影响,也有可能形塑出一种温情脉脉的代际剥削样态⑦。

我们在河南D村调查时发现,虽然当地的代际交换明显偏向有利于子代的一方,但父代并没有牢骚抱怨或理性算计,而是甘愿为子代的发展贡献资源财富,代际关系表现出一种温情的“剥削”状,这引起我们关注并进一步研究。

二.代际剥削的表现1.为儿子娶媳妇随着打工经济兴起,大批男女青年外出打工,当地婚姻市场的平衡被打破,女青年在婚姻市场上逐渐获得优势地位,她们因此提高彩礼的金额,并索要更多陪嫁物品。

男青年一般在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2~3年后父母为其张罗婚事,此时他们没有多少积蓄,结婚花费主要靠父母支持。

D村所在的乡镇正在搞小城镇建设,政府鼓励村民到镇上买房置产,他们通过村组干部宣传和不批新宅基地的方式动员村民买商品房。

女方在最近5~6年开始要求有档次的新房,如果男方已购置房产,彩礼钱会少要些,最低得3万元,否则将人要支付8~10万的彩礼钱,这些巨额花费都得由父母负担。

那些有几个儿子的父母辛苦大半生也拿不出如此多的钱,他们转而到处借钱为儿子买房。

父母有足够的热情和动力为儿子成家立业操心,就要用自己羸弱的身躯直面强大且无理的婚姻市场,他们有时不免有“被逼无奈,不得不服从”的感叹。

刺激农民买房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比”,一是“逼”。

所谓“比”是指村民之间的相互攀比,所谓“逼”是指父辈必须为儿子完婚。

相较于攀比,感觉到被逼的父母多些。

作为人生任务的“逼”和作为面子竞争的“比”很难分得开,很多时候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影响,造就出父代辛勤忙碌,省吃俭用,一心一意帮子代买房的现象。

有的父母在儿子出生后不久即开始攒买房钱,我们调查时发现,有的家庭小孩尚未成年,父母已为其买好新房,空置在那里。

买房花费主要由父母偿还,儿子不用管。

一些父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他们唯一的希望是自己不生大病,一家人平安,以便能日积月累的攒钱,否则,他们将为推迟儿子娶媳妇的时间深深恐慌和自责。

父母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多赚些钱为儿子娶媳妇,耗光前半生所有的积蓄,二是在下半生的很长时期里努力劳动还清债务,尽量减轻儿子的负担。

虽然生活充满辛酸,虽然“为儿子娶媳妇累弯了腰”,父代依然孜孜以求,拼命为子代挣钱娶媳妇。

2.分家的不分家在集体化时代,D村大多数家庭经济不宽裕,他们没有多少财产分给儿子,一般以“分灶”作为标准,父母把属于儿子的田地和生活用具分给子代,子代另起炉灶即算分家。

分家在当时是家庭生活中的大事,通常要请舅父作公证人和调解人,一般是父亲拟定好分家清单,舅父提出一些建议,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1990年代以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多数年轻人向外流动,原有的分家习俗也在褪变,现在很少有人请舅父来做调解,分家成为一件私事。

流动带来职业的多样化和收入的层次化,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兴趣喜好开始异质化。

在家庭内部,子代与父代,子代与子代间的不平衡感和生活摩擦增大,子代越来越要求经济独立和生活自由,家庭矛盾增多,导致分家的提前。

尽管已经分家,儿子有居住的房屋,但他们长年在外打工,只在过年过节回来一两次,镇上的房子一般供歇脚用,并不具有家的意义和功能。

只要返乡,子女多回父母家,父母要花钱供子女吃住。

一家人共同生活十天半个月后,子代又像候鸟般向打工地奔走。

打工期间,子代的房屋由父母看秋,如果临时回家住,父母要供给子女柴米油盐。

打工遗下的土地主要由父母耕种,收获的粮食儿子可以全部要回。

如果子代有小孩且不愿带出去,父代还要照顾孙子生活起居及上学。

分家于现在的村民来说可有可无,子代回家可以得到父母的经济情感各方面的照应,不回家也可以要求父母操持好自己的小家庭,他们对父母没有补偿和付出的义务。

两代家庭间的权利义务界限不清晰对父母提出高要求,如果父母在支持子代经济方面有所偏重,很有可能引起家庭纠纷。

有村民告诉我们说,“以前分家不能在老人家吃饭。

现在分了家,照样吃,现在分不分家无所谓……给儿子娶了媳妇,还得伺候媳妇。

有些媳妇骂老婆子老公公像骂鸡骂狗似的。

看公婆看得比自己的狗还低,还真的有打(公婆)的情况。

但(公婆)总不能去告自己的儿子。

”这种形式上不分家,但内容上已分家,母子两代家计独立,但子代又不断向父母索取的情况在D村越来越普遍,笔者称之为“分家的不分家”。

尽管为儿子结婚操心后很难再攒钱,婚后还可能受到儿媳的奚落,父母并不因此减缓对儿子的支持,还很能理解儿子的苦衷,“当老的得体会小的(处境)”,“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儿子好,损失这点钱算什么”。

3.子女生活压力大,不愿麻烦他们D村人做事很讲面子,在年轻人身上的表现就是消费方式的竞争和攀比。

结婚必须买新房,且必须有家具、冰箱、洗衣机等耐用品,如果邻居买个好手机,自己也要尽量跟上。

城市生活的长期浸淫使年轻人很讲究吃穿住用,他们不断寻找短期目标与别人竞争,如果弥漫于村庄内的竞争空气不利于他们的体面生活,他们会感很受伤,个人也像矮了半截,说话做事都畏畏缩缩,没有底气。

如果说面子竞争只涉及自我认知和对村庄文化的适应性接受,只是个人心理感受的问题,那么成家后的生活开支及子女教育经费则是实在的物质压力,更加难以摆脱。

D村小学在6年前因生源不足被合并到镇小学,小孩很早就要住宿,他们一个学期需要500多元的生活费、300多元公车费。

如果年龄渐长,学习生活方面的要求提高,经济花销将更大。

如果家里有两个小孩且都在上学,一个月2000元的花费很是正常,普通家庭却很难应付。

如果子代对子女教育较为重视,找关系花重金将小孩安插进重点中小学,又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小孩教育,这些年轻的家长们只得在城乡间奔波,定期寄钱给母家庭,让父母照料小孩生活。

对于中年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打工一年只能挣1~2万元,生活压力比任何时候都大,有限的精力和能力使其难以兼顾老人与小孩。

在现实和伦理面前,他们会自觉选择精心抚育小孩,忽略老人的生活需求。

村民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又不缺粮食,一般不会不赡养老人”。

事实上,D村的子代确实没有功于算计,置老人生活于不顾的情况,但客观上老人生活确实艰难。

一些老人看到儿子经济压力大,很难释怀,他们会在有能力时尽量帮助儿子,把收获的粮食蔬菜送给在镇上居住的子女,能干尽量多干,无劳动能力但有自理能力时尽量少麻烦儿子,自食其力。

村里人说70岁以上的人才被称为老人,我们在调查时发现不少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依然肩挑背扛,下地干活,问他们缘何如此,老人会解释说,“干得久了,习惯了,也不想麻烦儿子”,“当老的就得体会小的”等等。

在现实压力面前,老人很是善解人意,不愿给儿子生活添负担。

三.温情脉脉的代际剥削何以可能1.价值基础D村农民的生活逻辑较为传统,父母将为儿子娶媳妇当作“人生任务”来完成,他们对子女婚配问题有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已经内化为一种文化惯习,形成笼罩性的地方性规范,推动着父母不顾一切的为子女付出,有时候显得很不理性。

村民说,“没娶到儿媳妇,就没有完成人生任务,没有完成人生任务,死了也不会瞑目”。

当地所谓的人生任务主要指生养儿子,为儿子娶媳妇。

D村农民生儿观念非常强烈,妇女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儿子,家庭生活就过不好,老公会看不起你,他们很可能离婚或在外面找小老婆。

在我们的调查中碰到一个案例,一个妇女怀孕10次均是女儿,不得已生下来3个,其他7个都流产了。

丈夫叫她不再生育,她却不予理会,想再生个儿子,现在丈夫在外面越混越好,有条件养小老婆,要是没有儿子,说不定丈夫会抛弃她。

与强烈的生儿观念相一致的是为儿子付出一切的思想,在生育儿子后,父母还要为儿子娶媳妇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