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大纲

合集下载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名词解释1.技术接纳模型:是1989年Davis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提出技术接纳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一个解释说明。

TAM 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②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

2.网民:泛指上网者。

只有上网者处在单纯的接受信息状态时,我们才能称之为“网络受众”。

网民有时既接收信息又发布信息;从外延上看,网络受众是网民的子集,或者说是其组成部分,在逻辑上,研究网民必然包含了对网络受众的研究。

受众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由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

3.马太效应:指的是好的越好,坏的越坏,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种现象。

莫顿将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在新媒体领域,马太效应指的是网民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经常访问的网站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网站上。

4.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传递信息,在网上交流,是一种存贮转发式服务。

5.BBS(电子公告牌):是网络媒介特有的产物,是一种传播媒介。

(课本)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

6.Web2.0:是以互联网作为跨设备的平台,其应用程序充分发挥平台的内在优势,软件以不断更新的服务方式进行传递,个人用户通过组成群体贡献自己的数据和服务,同时允许他人聚合,以到达用户越多,服务越好的目的。

7.搜索引擎: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信息检索系统。

《现代媒体总论》自考复习笔记

《现代媒体总论》自考复习笔记

现代媒体总论1 绪论1.媒体与媒介传播媒介就是介于传播者与首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媒体与媒介的区别媒体侧重于信息中介体及其所传送的休息,较为具体,甚至有时直接称某个具体的媒介机构;且媒体属于狭义的概念;媒体一词一般在微观上使用较多媒介侧重于信息中介的技术层面,较为抽象而概括;且媒介属于广义的概念;媒体一词一般在宏观上使用较多2.媒介构成要素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

总的说来媒介或媒体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收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是传播媒介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是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因为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唯一使命,信息也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

总之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三者是构成传播媒介的核心要素,他们相符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说信息是传播过程的思想内容,符号是表达信息的外显形式,那么媒介解释承载符号的物质实体3.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等基本性能4.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互动媒体5.媒介的基本功能是指媒介在传播过程的使用中所具有的能力及其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或效能,从国内呢个产生的渠道来讲,他可以分为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组织功能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借助媒介来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经济功能,传播媒介是经济变革的“扩大器”,可以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更大范围内运作,还可以大大促使国家加快历史的步伐;传播媒介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传播产业是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功能,大众传媒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可以从欧冠某方面起到等同于学校的部分作用;✧文化功能:媒体一旦形成,就催生着人类文化新形态的产生;上述媒体功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2014年10月份月份现代媒体总论

2014年10月份月份现代媒体总论

总论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一、填空题1、(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生存的首要因素。

2、传播媒介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等基本性能。

3、媒体的基本类型有(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互动媒介)。

4、互动媒介有两个基本特点是:一是高度综合,二是充分互动。

5、传播媒介的功能从产生的渠道来看可以分为(个体功能、组织功能、社会功能)三种。

6、媒介生态一次最早是有加拿大媒介理论家和哲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7、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因素和环境因素。

8、(广播媒体)是对印刷媒体的超越。

9、在传播媒介流程上,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

10、媒介构成的三要素主要有* (物质实体,符号信息)11、媒介的社会功能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

12、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有(实体性、中介性、承载性、还原性、扩散性)二、名词解释1、传播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于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2、组织功能:媒介及其组织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或应该完成的任务,包括高职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3、印刷媒体就是将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印在博页上形成的纸张、杂志书籍等物质实体。

4、互动媒体指的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性,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兴媒体电脑本身不是互动媒体,只有在国际互联网的基础上,电脑、多媒体技术等相结合集声音、图画、文字、影像等各种符号与一体,又融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各种高技术于一身的新型互动媒体。

三、简答题1、问:学习媒体总论的意义?答:一是身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每一个人提高媒介素养的需要;二是提高现代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的需要;三是提高各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媒体之时,增进媒体技能,提高工作策略,直接服务于自己的工作领域或服务领域的o2、媒介与媒体的区别?答:媒介与媒体并无本质的区别,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现代媒体总论总复习资料一、单选(20分)二、多选(10*2)三、名词解释(2*4)四、简答(3*6)五、论述(2*11)六、综合应用(1*12)一、名词解释1.媒体总论: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播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媒介环境: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2.控制革命:为了维持与远距离控制相联系的问题,激发了一系列涉及信息加工、官僚控制和传播方面的“控制革命’.这一革命导致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

3.多媒体:指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4.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5.倒金字塔结构:根据材料的重要性做次序安排的结构方式。

按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新闻,越重要的信息越被放在前面,越次要的信息则越放在后面,形成头重脚轻的形式,就像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一样,因此称之为倒金字塔结构。

6.新闻评论:对报纸来说,评论有着突出的作用,首先,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它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

其次,根据传播学理论,大众传媒的一项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全社会的“论坛”而存在。

7.报纸发行:报纸流向读者的过程及活动。

8.系统: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

9.节目: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最主要的软载体,是广播电台、电视台面向社会和受众,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提供文化娱乐和服务的基本形式或基本单位,是广播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基础。

10.节目系统:由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中的一套节目或几套节目按照一定的标准组成的整体,是各个节目互相结合、互相协调、组合优化形成一个节目运行系统。

现代媒体总论

现代媒体总论

现代媒体总论P3所谓传播媒介,就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P4填媒介构成要素:物质实体、符号、信息P5简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承载性、还原性、扩散性P6人们较多地从媒介技术演变的前后顺序和性能特点的角度来划分,大体上把媒体划分为以下几类: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

P8论媒介的基本功能:从功能产生的渠道来看,它可以分为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三种。

个体功能:传播媒介有的是仅供个人通讯使用的,如书信、电话、手机。

但媒介的个体功能,指的不仅仅是这方面,二是指媒介在使用中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

P8简组织功能:媒介及其组织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或应该完成的任务,就叫组织功能。

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1告知功能:是指迅速、真实、准确地告知或报告信息,是人类借助媒介警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表达功能:是指人们通过媒介和符号表述和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3解释功能:是对告知和表达功能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4指导功能:是指借助媒介进行传播,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一定的方向性指点和引导的作用。

P9简社会功能是指媒介的传播使用过程,即进入社会进程,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因而也产生了社会功能。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功能。

人类借助媒介进行传播活动,首先就反映在政治领域,借助媒介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参与政治。

(2)经济功能。

媒介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在传播媒介是经济变革的“扩大器”。

其次表现在传播媒介又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第三表现在媒介自身的产业功能上,新闻媒介、传播产业是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拥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可以从某些方面起到等同于学校的部分作用;大众传播媒介还可以创造一种重视教育、具有强烈教育意识的社会环境,它能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传播逐步推广和积聚知识,并直接传播知识。

现代媒介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媒介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媒介概论教学大纲现代媒介概论教学大纲编写人:许冬生阴卫芝单位:人文学院新闻教研室第一章总论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介绍使学生了解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及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掌握与大众传播媒介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传播媒介的发展沿革及其规律,为之后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时分配:6课时第一节什么是媒介一、引子: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对新闻专业和传播媒介的兴趣及了解程度,介绍新闻专业的学习内容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

(一)交流环节:学生对新闻专业和媒介的了解程度提问:为什么选择新闻专业?你认为新闻专业要学些什么?你了解的新闻工作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媒介?你知道的媒介有哪些?(二)新闻专业的学习内容和专业前景1.新闻专业主要课程:(1)理论:新闻学理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媒介经营管理、新闻伦理等;(2)实务:采写编评,媒介技术(图像、网络、视音频),广告,经营管理等;(3)专题研讨课、案例课2.可能从事的工作(单位/岗位):(1)媒体单位:报社、电视台、出版社、通讯社、杂志社、电影制片厂、各种媒介公司(节目制作公司、音像公司、网络公司等)(2)媒体岗位:记者、编辑、管理、广告、发行等;(3)与媒体打交道:宣传机构、公关机构等;宣传、公关、新闻发言人等。

(三)本课程作为专业入门和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目的:了解媒介概况,熟悉媒介工作,把握媒介发展的规律(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二、信息、新闻、传播(一)信息(information)1.信息的定义: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美国数学家香农)2.举例:室友说刚才有个人来找你,你需要哪些信息来判断是谁?——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美丑、穿着、口音、谈话内容……(二)新闻(news)新闻只是信息大家族中的一小部分。

决定一个信息是不是新闻,有哪些判断标准呢?1.新(new):新近发生;有新意、能受到相当数量社会成员关注。

《现代媒体总论》必考考点复习大纲

《现代媒体总论》必考考点复习大纲

《现代媒体总论》必考考点复习大纲绪论1.媒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构成媒体的基本要素有3个:物质实体、符号和信息。

媒介是人的精神信息的载体,物质实体是传播媒介得以存在的首要因素,即是构成传播媒介的前提条件。

传播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

2.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承载性;还原性;扩散性。

3.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

印刷媒体的诞生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互动媒体指的是以电脑与互联网产生后形成的,具有强交互动,能够及时交流,也可异时反馈的新型媒体。

互动媒体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高度综合;充分交互。

4.媒介的基本功能:(1)个体功能。

(2)组织功能。

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

指导功能存在于一切传播活动之中。

(3)社会功能。

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

5.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从采制传播内容开始,以播发传播内容产品结束。

流程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

媒体与传播对象产生双向互动的关系。

6.媒介生态: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最早提出了“媒介生态”一词。

波兹曼是首位将媒介生态命名为媒介研究中一块正式学术领域的学者。

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因素和环境因素。

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7.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第一章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第一节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与语言传播1、口语产生前古代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最早的书写信息传播媒介,是发现于15000千年前左右绘制的洞穴壁画。

2、语言产生的三种理论:汪汪理论(模仿说);呸呸理论(情景说);嘿呵理论(劳动说)。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现代媒体总论复习资料
引言:
现代媒体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媒体已经成为连接世界各个角落的桥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娱乐。

了解现代媒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现代媒体总论的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一、现代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1.1 媒体的定义
媒体是指将信息传递给大众的工具和渠道。

它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

1.2 现代媒体的特征
现代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互动性:与传统媒体不同,现代媒体允许用户参与创作和传
播内容。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和Twitter,为用户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空间。

(2) 即时性:现代媒体可以实时更新和传播信息,使人们可以迅
速获取最新的新闻和事件。

(3) 多样性:现代媒体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内容,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用户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4) 全球化:由于互联网的存在,现代媒体已经实现了跨国界的
传播,使得信息可以迅速流动到世界各地。

二、现代媒体的发展历程
2.1 传统媒体时代
在现代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主要的信息来源。

这些媒体通过纸张或电波向公众传递信息。

2.2 互联网时代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媒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互联网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

2009年10月自考03300《现代媒体总论》真题及答案

2009年10月自考03300《现代媒体总论》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现代媒体总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提出“媒介生态”一词的加拿大媒介理论家是( C )绪论-11A.卢因B.波兹曼C.麦克卢汉D.李普曼2.任何媒介形态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D )1-32A.政治的发展B.经济的发展C.文化的繁荣D.技术的进步3.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商业广播电台的国家是( D )1-25A.英国B.德国C.日本D.美国4.最早出现现代报纸的国家是( B )1-21A.意大利B.德国C.英国D.美国5.目前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是( D ) 9-261A.广播B.杂志C.电影D.电视6.在我国的报纸中,规格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是( A )2-51A.评论员文章B.述评C.编者按D.短评7.按信息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来排列的新闻写作结构被称为( C )2-48A.金字塔结构B.平行结构C.倒金字塔结构D.对比结构8.广播节目系统构建中第一个环节是( D )3-89A.节目推广B.选择形象代言人C.整合协调D.定位9.负责对广播节目的整体把关工作,负责各个节目和栏目之间的协调和整体运作的部门是( D )4-121A.公关部B.听联部C.编辑部D.总编室10.被称为“第九艺术”的媒体是( A )4-113A.电视B.电影C.杂志D.报纸11.电视信息表达的最基本符号是( B )4-113A.语言B.图像C.声音D.文字12.无线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是( D )5-144A.树型结构B.环型结构C.线型结构D.星型结构13.Internet被引入中国最初的目的是( A )5-133A.科研B.教学C.经济交流D.文化传播14.标志世界电影进入全新的数字时代的影片是( C )6-173A.《火车到站》B.《定军山》C.《星球大战》D.《爵士歌王》15.我国首次进行数字音频广播试播的城市是( C )6-186A.深圳B.上海C.佛山D.东莞16.媒介组织的功能特点是( C )7-198A.突出社会效益B.突出经济效益C.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D.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离17.媒介组织最重要的外部公众是( B )7-220A.分销商和厂家B.媒介的受众C.广告客户D.管理部门工作人员18.我国创办报纸的审批机构是( C )8-233A.中共中央宣传部B.全国文联C.新闻出版总署D.中国作协19.提出“电视人”和“容器人”理论的传播学者来自于( C )9-250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20.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学者是( A )10-294A.纽曼B.李普曼C.麦奎尔D.卢因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媒体的基本类型有( ABCD )绪论-7A.书写媒体B.印刷媒体C.电子媒体D.互动媒体E.语言媒体22.报纸传播的优势是( ABCE )2-43A.强视觉平面媒体B.阅读自由C.便于保存D.传播范围广E.长于刊载深度信息23.广播节目按内容性质可划分为( ABCD )3-88A.新闻类B.社教类C.文艺类D.服务类E.专题类24.电视台的专业人员主要有( ABCDE )4-122A.制片人B.导演C.节目主持人D.摄像师E.节目制作技术人员25.网络媒体所具备的特性是( ABCDE )5-151A.容量大B.速度快C.超地域D.可链接E.可检索26.网络广播的特点是( ACE )6-192A.异步性B.同步性C.窄播化D.分众化E.互动性27.媒介组织的内部管理包括( ABCDE )7-204A.编务管理B.人事管理C.财务管理D.物资、技术设备管理E.生产管理28.西方学者关于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主要有( A BCDE )8-223A.自由主义理论B.极权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民主参与理论E.发展传播学理论29.比较容易接受传播影响的人的个性特征是( ACD )10-277A.比较害羞B.对他人富有攻击性C.言谈中缺乏自信D.在社交场合局促不安E.有不喜社交、离群索居的倾向30.决定媒介议程的因素有( ACD )10-292A.大众媒介的把关人B.大众媒介的受众C.具有影响性的媒体D.意见领袖E.特定的新闻事件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31.媒介组织7-197答:所谓媒介组织,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范围内,按照特定的规则程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化社会机构或单位,如报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新闻网站等。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一、新媒体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新媒体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融合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媒介形式。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迅速崛起,在传媒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1. 互动性:新媒体可以实现用户与媒介的双向交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

2. 即时性:新媒体可以实时更新信息,用户可以迅速获取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3. 可视化:新媒体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信息更加生动有趣。

4. 多样性:新媒体形式众多,包括网站、博客、微信公众号、移动应用等,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5. 跨时空:新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三、新媒体的影响与挑战1. 传播方式的改变: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加速了信息流通的速度,降低了信息的门槛。

2. 媒体产业的变革:新媒体的发展让传统媒体面临了生存的压力和挑战,需要转型升级。

3. 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急剧增加,用户需要具备辨别和筛选的能力。

4. 隐私与安全问题:新媒体的普及也带来了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网络安全的管理。

5. 精神生活的变化:新媒体的快节奏和碎片化的特点,可能对用户的思维和精神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新媒体的应用领域1. 媒体传播:新闻媒体、广告传媒等领域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信息传播。

2. 商业应用:电商、在线支付等利用新媒体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3. 教育领域: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利用新媒体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4. 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5. 文化娱乐:电子游戏、网络小说、在线音乐等娱乐内容的传播与消费。

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新媒体将更加倾向于移动端的发展,手机成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工具。

2. 多媒体深度融合:音视频、VR技术等与新媒体融合,增加用户体验。

3. 大数据应用:新媒体借助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

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名词解释

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传播媒介: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2.媒介环境: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3.媒介生态: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最早提出了“媒介生态”一词。

波兹曼是首位将媒介生态命名为媒介研究中一块正式学术领域的学者。

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媒介因素和环境因素。

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4.广播:广义的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指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或声音和图像符号,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声音和图像节目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狭义的广播:指声音广播,只传播声音。

5.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形态的变化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英尼斯和麦克卢汉是持此观点的学者。

麦克卢汉出版了著名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是人的延伸。

他提出“媒介即信息”,重要的不是信息内容,而是运载信息的媒介形式。

6.广播的传播符号:指广播赖以携带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载体。

7.传播符号:是指能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

9.语言:广播语言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是经过加工,符合一定语言规范,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律,便于多数人听知的一种规范化的口头语言。

10.音响:指广播中除传播主体(如主持人,播音员,记者,采访对象)的语言和音乐之外的其他一切声响,包括新闻广播中的实况音响和文艺广播中的效果音响。

11.音乐:是广播节目中的调味剂。

是广播中一种高度抽象的情感性符号,它可以渲染情绪,烘托气氛,有时甚至能够深化主题。

12.商业型广播电台:商业型广播电台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完全由个人独资或集股,或由私营企业兴办。

这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传播体制,以广告收益为主要经济来源。

现代媒体总论大纲

现代媒体总论大纲

绪论0.1.媒介与媒体:媒介一般侧重于信息中介的技术层面,较抽象和概括;媒体一般侧重于信息中介体及其所传送的信息,较为具体。

0.2.媒介构成要素:物质实体;符号;信息0.3.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是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0.4.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0.5.媒介的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0.6.媒介环境0-1.媒介构成三要素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说信息是传播过程的思想内容,符号是表达信息的外显形式,那么媒介就是承载符号的物质实体。

0-2.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的表现0-3.媒介的基本功能的理解0-4.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流程内容110-5.媒介环境的关系如何理解媒介的进程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核心第一章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1.1.口语前时代使用的媒介1.2.文字的产生171.3.手抄新闻媒体的出现18:报纸的雏形《罗马公报》;唐-邸报;意大利-新闻信1.4.书写效率的提高与纸张成本的降低191.5.现代报纸的产生:最早的现代报刊出现于17世纪的德国1.6.现代报纸的特点1.7.杂志的产生21:最早的杂志纯粹是法国书商仓库的存货单。

18世纪早期,杂志是少数精英的出版物。

最早《绅士杂志》1.8.电影发明的三个前提:①放映术②如何使人产生连续动作的幻觉③摄影术的发明1.9.电影的发明过程:卢米埃尔兄弟“活动电影机”1.10.录音设备的发明与改进:1877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爱弥尔·柏林将筒式唱机改成盘式唱机;20c40s,美国改进了德国的磁带录音机1.11.唱片产生的特点:①多种录音和传播技术并存②受控制程度低③高度国际化④青年受众成为主体⑤市场细分化1.12.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产生的社会条件24:控制革命1.13.广播的发展与管理25:1.14.电视的发明261.15.有线电视的产生1.16.卫星电视的产生1.17.计算机的发明1.18.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19.中国互联网的历史1.20.移动通信的产生1.21.中国移动通信的历史1.22.媒介形态变化1-1.语言产生的三种理论:①汪汪理论(模仿说)②呸呸理论(情感说)③嘿呵理论(劳动说)1-2.语言传播带来的好处:①使交流变得更有效率②为人类的思考提供了有效媒介③有效传递给下一代1-3.语言传播的缺陷:传送速度较慢、范围有限、稳定性较差1-4.文字传播的优势:①使口头语言和文化获得了高度的稳定性②不要求发送者和接受者处于同一时空,传播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③可记录更多信息④使共享范围扩大1-5.印刷书籍的特点:①至今是对促进变革及教育最有用的传播媒介②有较高的权威性③保存信息最便利、最持久④内容越来越大众化⑤书籍与其他媒介之间交叉使用⑥书籍的传播具有个人化的特征1-6.杂志的特点:在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中,杂志是最具多元化特点的媒介。

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必考考点汇总

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必考考点汇总

《现代媒体总论》必考考点汇总绪论一、人类文明的进步始终伴随着媒介使用的进步。

媒介的进程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核心。

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二、关于媒介、媒体媒介的基本功能:传播媒介:就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承传、延伸、扩大特定信息的符号的物质实体。

传播媒介的基本流程: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三者相互关系、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媒介环境: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式。

第一章 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人类之意识交流须经一定的中介方能进行,中介的效率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结构。

一、口语产生前的传播媒介,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是法国、西班牙和东南非发现的洞穴壁画。

二、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3、手抄新闻媒体的出现:罗马——《罗马公报》BC59;中国——邸报(唐代开元年间)4、造纸术的西传、印刷术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媒介出现。

5、现代报纸最早出现在德国,现代杂志最早出现在英国。

6、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中,杂志是最具多元化特点的媒介。

7、电影的发明、录音设备的发明、从电报到广播、收音机的发明,到电视的发明,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出现。

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简言之,就是将两个或更多种的传播形式集合在一起的媒体。

四、关于媒介演进的规律媒介形态变化:即传播媒介的转换,通常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促成的。

媒介演进的模型:(英)温斯顿——媒介创新及扩散型: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和影响媒介的进化,不同的阶段,两者的影响力也不同。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内容:1、媒介就是人的延伸: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

2、媒介即信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信息。

04845媒体艺术概论大纲

04845媒体艺术概论大纲

《媒体艺术概论》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媒体艺术概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动画专业的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媒体艺术概论的基本概况,以求有助于了解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同学在以后的创作中,全面深入运用理论知识,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本课程从理论阐述和实务讲解两方面对新媒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涉及与新媒体相关的新闻传播、教育、法律、管理等多个学科,研究了短信、数字电视、户外新媒体、宽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博客等多种新媒体形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理解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正在日益改变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对当前新媒体领域学术交叉研究应更加系统深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并通过做习题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媒体艺术的基本发展脉络;2.了解新媒体的界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对新媒体教育、新媒体管理、新媒体版权、新媒体伦理和新媒体素养作综合分析阐释;4.结合短信、数字电视、户外新媒体、宽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和博客做实务讲解。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视听语言、影视概论等。

视听语言是一门研究视听媒介及其语言艺术的课程,影视概论是介绍影视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两门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新媒体艺术发展历程、分析具体作品。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部分:理论篇绪论(序):新媒体与社会发展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新媒体艺术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第四媒体、第五媒体2.掌握: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章:新媒体概述一、课程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新媒体艺术的界定。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并掌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

《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和编导专业均面向大众传媒组织,培养能够适应大众传媒的需求与变革,从事大众传媒的信息建构与传播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等等业务的媒体从业者。

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具有创造性策略和构思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新人。

为到达这一培养目标熟悉新兴媒体的特点及其运作规律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开设了《新媒体概论》这一课程。

这一课程的教学建立在对传统媒体已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作为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色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新媒体的发展是无法回避的。

对于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学会使用新媒体,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必备的。

结合传媒策划与管理专业、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需求,该课程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侧重于新媒体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结合现实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科学预测的能力。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64课时。

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新媒体概说〔一〕教学目的介绍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技术依托,剖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

以这几个点为核心对新媒体进行宏观的、总体的介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时数:2 理论讲授学时:2〔三〕教学内容〔四〕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媒体的宏观发展状况。

第二章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一〕教学目的介绍门户网站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探讨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介绍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比较研究Google和百度,分析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时数:4 理论讲授学时:4〔三〕教学内容第三章虚拟社区〔一〕教学目的介绍虚拟社区的概念由来,讲解发展历程,探讨虚拟社区的特点和社会影响,重点剖析商务类和教育类虚拟社区。

组织学生观察教育类虚拟社区〔例西祠胡同安广院BBS〕,引导学生熟悉这一类虚拟社区,掌握这一类虚拟社区的特点及其在群体中的作用,对群体的影响。

003《新媒体概论》考核大纲

003《新媒体概论》考核大纲

003《新媒体概论》考核大纲《新媒体概论》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 022412B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三、编写说明本大纲根据《新媒体概论》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它是广播电视学专业《新媒体概论》(36学时)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广播电视本科专业。

四、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1、识记:(1)数字媒体的概念;(2)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3)数字媒体传播模式;(4)数字媒体的传播特点;(5)电子出版物的概念;(6)电子出版物的特征;(7)电子出版物的分类;(8)电子出版物的发展。

2、理解:(1)了解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数字媒体传播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异同;(2)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定义、特定;(3)了解电子出版物在出版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运用:(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电子出版物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信息化的标志之一。

(2)试从电子出版物的分类分析其与传统出版物的异同。

第二章网络媒体1、识记:(1)网络媒体的概念;(2)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3)网络媒体的形态;(4)网络媒体的影响力;(5)网络媒体的发展;(6)新闻网站的建设。

2、理解:(1)理解网络媒体的定义和传播特性;(2)了解网络媒体的主要形态;(3)分析网络媒体的传播影响力;(4)了解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

3、运用:(1)从克林顿性丑闻、9·11、非典事件看网络媒体的传播影响力;(2)从人民网、新浪网、千龙新闻网分析网络新闻传播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章 IP电视媒体1、识记:(1)IP电视的定义;(2)IP电视的特点;(3)IP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4)IP电视的系统模型;(5)IP电视与数字电视的竞争;(6)数字电视的概念;(7)电信IP电视与广电IP电视的竞争。

2、理解:(1)了解IP电视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2)理解IP电视的系统模型;(3)理解数字电视的概念;(4)了解广电政策对电信发展IP 电视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大纲自考现代媒体总论大纲绪论考核要求:一、媒介、媒体的概念界定1. 识记:媒介与媒体。

二、媒介构成要素。

1.识记:媒介构成要素:物质实体;符号;信息。

2.领会:媒介构成三要素的关系。

三、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

1.识记: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是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散性。

2.领会: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能的表现。

四、媒体的基本类别: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

1.识记:书写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互动媒体。

五、媒介的基本功能: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

1.识记:媒介的个体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功能。

2.领会:媒介的基本功能的理解。

六、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流程与媒介环境。

1.识记:媒介环境。

2.领会:大众传播媒体的传播流程内容;媒介环境的关系。

3.应用:如何理解媒介的进程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核心。

第一章媒介演进与人类社会考核要求:一、口语产生前时代使用的媒介;语言产生的三种理论;语言传播带来的好处;语言传播的缺陷;文字的产生;文字传播的优势;手抄第二章报纸考核要求:一、报纸简史:了解中外报纸的发展史。

1.识记:报纸发展简史及其传播特点。

2.领会:报业集团化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报纸发展的趋势。

3.运用:中外报纸发展的异同。

二、报纸与其他媒体不同的传播特点。

1. 识记:报纸的主要特点。

报纸的传播劣势。

2. 领会:报刊特有的传播特点给受众带来的影响。

3. 运用:如何让报纸“扬长避短”,从而使其在媒体多样化的信息环境中独树一帜。

三、报纸的运行方式。

在报纸的业务工作流程方面,报纸的内容制作有四种传统的基本业务。

而在报纸的发展中,它们力争做大做强。

1. 识记:报纸的运行方式中,新旧采编体制。

报纸的业务工作流程。

2. 领会:报业集团化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报纸发展的趋势。

3 运用:中外报纸发展的异同。

四、报纸的印刷与发行。

1. 识记:印刷与发行的重要性。

印刷质量要求。

2. 领会:技术进步对报纸印刷的影响。

媒体竞争对报纸发行的压力。

3. 运用:报纸发行的创新。

第三章广播考核要求:一、广播定义;广播的诞生;我国广播电台的出现;我国广播发展的大致过程;广播的发展现状;我国广播媒介的专业化改革。

阶段。

2. 领会:传播史四个主要发展阶段;电视发明在传播史上的意义;电视事业发展与科学技术关系;国外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

二、电视的媒介特性;电视传播符号的种类;电视传播符号的作用;电视传播的优势;电视传播的劣势。

1. 识记:电视传播符号的种类;电视传播符号的作用。

2. 领会:电视的媒介特性;电视传播的优势;电视传播的劣势。

3. 运用:灵活运用不同的电视符号;发挥电视传播优势,弥补电视传播的劣势。

三、电视体制的定义;私营商业制;公共服务制;共有国营制;电视台内部结构;电视台专业人员设置。

1. 识记:电视体制的定义;私营商业制;公共服务制;共有国营制;电视节目的制作系统;电子新闻采集方式;电子现场(或外景)制作方式;电子演播室(或内景)制作方式。

2. 领会:电视台内部结构;电视台专业人员设置。

3. 运用:电视机构运行方式。

四、电视节目与制作。

1. 识记:电视节目的分类。

电视节目的制作系统;电子新闻采集方式;电子现场(或外景)制作方式;电子演播室(或内景)制作方式;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2. 领会:不同类型节目的区别;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第五章网络媒体考核要求:一、Internet ; ARPANet ; 世界互联网的兴起过程;中国互联网的引入和发展过程;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1.识记:Internet ; ARPANet ;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2. 领会:世界互联网的兴起过程;中国互联网的引入和发展过程。

二、“新媒体”;“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第四媒体”;万维网站;电子邮件报刊;电子公告板;“计算机讨论小组”;新闻组;新闻组的7大类;电子邮件;网络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过程;约翰·帕维里克的对网上新闻传播内容三个阶段的划分。

1. 识记:“新媒体”;“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第四媒体”;万维网站;新闻组的7大类;电子邮件;约翰·帕维里克的对网上新闻传播内容三个阶段的划分。

2. 领会:电子邮件报刊;电子公告板;“计算机讨论小组”;新闻组;网络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过程。

3. 运用:运用本节内容,能够正确区分上网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网络媒体形态。

三、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网络媒体不利因素;星形结构信息传播网络的特点;树形结构信息传播网络的特点;环形拓扑结构的特点;网络媒体的特性。

1. 识记: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网络媒体不利因素;网络媒体的特性。

2. 领会:星形结构信息传播网络的特点;树形结构信息传播网络的特点;环形拓扑结构的特点。

四、个人网站;德拉吉报告;政府网站;门户网站;垂直门户网站;中国网络新闻媒体传播体系的三个梯级;八大重点新闻网站;16字方针;中国网络媒体管理的相关举措。

1. 识记:个人网站;政府网站;门户网站;垂直门户网站;中国网络新闻媒体传播体系的三个梯级;八大重点新闻网站;16字方针。

2. 领会:德拉吉报告;中国网络媒体管理的相关举措。

第六章其他媒体考核要求:一、杂志:中外杂志媒体的发展简史与发展现状。

杂志的传播特点。

杂志的运行方式。

1. 识记:杂志的传播特点。

2. 领会:杂志的地位与作用。

3 运用:杂志的运行方式。

二、电影:电影发展简史。

电影的特点。

1. 识记:电影的特点。

2. 领会:电影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 运用:中外电影发展对化。

三、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的传播特点;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卫星电视;中国卫星电视的发展及管理办法;卫星电视带来的问题。

1. 识记: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的传播特点;卫星电视。

2. 领会: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卫星电视带来的问题。

3. 运用:中国卫星电视的发展及管理办法。

四、数字音频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可以提供的增值服务;数字广播对广播事业的影响;交互电视;交互电视的基本特征;交互电视的应用。

1. 识记:数字音频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交互电视;交互电视的基本特征。

2. 领会:数字多媒体广播可以提供的增值服务;数字广播对广播事业的影响;交互电视的应用。

五、网络广播的特点;网络广播;网络广播的优势;网络广播的主要播放形式;制约网络广播发展的主要因素;图文电视;图文电视的发展现状。

1. 识记:网络广播的特点;网络广播;网络广播的优势;图文电视。

2. 领会:网络广播的主要播放形式;制约网络广播发展的主要因素;图文电视的发展现状。

六、“第五媒体”;手机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

1. 识记:“第五媒体”。

2. 领会:手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第七章媒介组织考核要求:一、媒介组织的概念与特点。

1. 识记:媒介组织的概念与特点。

媒介组织的行政管理。

媒介组织的内部管理。

2. 领会:媒介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异同。

媒介组织的行政管理与其他行业管理的异同。

我国三种报业管理体制的优点和缺点。

3. 运用:对中国媒介集团化的认识。

媒介组织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行政管理。

二、媒介组织的经营。

1. 识记:媒介组织的经营。

媒介组织经营的必要性。

媒介组织经营的基本规律:传播网络论;双重出售论。

媒介组织经营的主要内容。

2. 领会:我国广播电视的管理体系特点和弊端产生的原因。

四大要素(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网、受众和广告客户)在广播电视台经营管理中的各自的作用,以及如何体现最佳效率。

媒介组织的内部管理如何优化。

3. 运用:中外知名媒介集团运营模式的考察。

媒介是否需要多元化经营,如何规避风险。

如何实现媒介组织资源使用效率与价值增值。

三、媒介组织的公共关系。

1. 识记:媒介组织开展公共关系的必要性。

媒介组织的公共关系特点。

媒介组织如何开展公共关系。

2. 领会: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媒介组织在公共关系中的角色扮演与利益实现。

媒介组织公共关系在当今存在的问题。

3. 运用:中外媒介组织进行公关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

媒介组织内部公关与外部公关重要性及相互联系。

中外危机公关的案例分析。

第八章媒体规范考核要求: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渊源、苏联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媒介内部规范理论: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大众传媒的“把关”理论、“把关”过程的实质。

1.识记: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渊源、苏联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2.领会: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

3.应用:媒介内部规范理论: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大众传媒的“把关”理论、“把关”过程的实质。

二、报纸期刊的管理;广播电视的管理;互联网媒体的管理;我国新闻法规的层次。

1. 识记:报纸期刊的管理;广播电视的管理;互联网媒体的管理。

2. 领会:我国新闻法规的层次。

3 应用:我国新闻法规的完善。

三、新闻职业道德原则;新闻职业的道德规范;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 识记:新闻职业的道德原则;新闻职业的道德规范。

2. 领会: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第九章媒体与受众考核要求:一、受众的概念;受众的主要特点;大众媒介对受众影响的两种观点;“电视人”理论;“容器人”理论。

1.识记:受众的主要特点。

2.领会:受众的概念;大众媒介对受众影响的两种观点;“电视人”理论;“容器人”理论。

3.运用:从大众传媒的受众角度理解受众与媒介的相互关系。

二、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内容:“政治既有倾向假说”的概念;“选择性接触假说”的概念;作为市场的受众观内容:“受众即市场”观念的局限性;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观内容:受众的基本权利;媒介接近权的影响。

“使用满足”理论下的受众观内容:“使用满足”过程模式的基本含义;“使用满足”理论的局限性。

1. 识记:“政治既有倾向假说”的概念;“选择性接触假说”的概念;受众的基本权利;“使用满足”过程模式的基本含义。

2 领会: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内容;作为市场的受众观内容;“受众即市场”观念的局限性;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观内容:受众的基本权利;媒介接近权的影响。

“使用满足”理论下的受众观内容;“使用满足”理论的局限性。

3. 运用:从传播学的角度综合思考受众观三、报刊读者的动机表现;报刊读者的现状;广播听众的主要特点;广播听众的收听动机;电视观众的主要特征;电视观众的收看动机;观众对电视使用特点的基本类型;网民的主要特征;网民使用网络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