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携手合作“十万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组计划”
我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始末
《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始末》1、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什么人类基因组计划HGP(Human Genome Projects),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1990年正式启动。
美、英、法、德、日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参与,总价值达30亿美元,它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基因组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人类的基因组约含4万到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
)精确全基因组测序,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位置、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和基因互作。
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简称WGS。
“全(whole)”指的就是把物种细胞里面完整的基因组序列从第1个DNA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DNA,完完整整地检测出来,并排列好,因此这个技术几乎能够鉴定出基因组上任何类型的突变。
对于人类来说,全基因组测序的价值是极大的,它包含了所有基因和生命特征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技术含量极高。
2、发起过程●1984年末,犹他州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主持召开会议,讨论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及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的意义。
●1985年中,美国加州举行会议,美国科学家于美国能源部的一次会议中提出HGP草案。
●1986年中,美国新墨西哥州讨论草案的可行性。
与此同时,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研究人类基因组DNA长达三亿多的碱基对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阐明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便于在整体上破译人类遗传信息”。
●1987年初,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医学研究院(NIH)拨款550万美元,年末拨款总额近1.66亿美元。
同时,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
●1989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
●1990年,历经5年辩论之后,美国国会批准HGP于10月1日正式启动,拟在15年内至少投入30亿美元,这项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界的“登月计划”,英法德日相继参与。
高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人类基因组方案及其意义知识要点与才能训练【背景知识】杨焕明简介杨焕明,1952年生于。
1978年毕业于大学;1988年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所获博士学位;1992年成为HY波士顿哈佛医学院博士后。
在成为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国际人类基因组方案中国协调人之前,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授,博导。
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1%序列的测定立下汗马功绩。
2021年被科学HY人杂志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
人类基因组方案的背景早在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里戈尔·孟德尔已经通过植物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划时代的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孟德尔的成就被埋没了30多年,直到1900年,3个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几乎同时发现了孟德尔的成就,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孟德尔的再发现,对20世纪的遗传学的开展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遗传学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1902年萨顿和博维里发现,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从亲代到子代的传递过程与细胞内染色体从亲代到子代的传递过程存在着平行现象,所以他们认为遗传因子可能在染色体上。
1909年荷兰遗传学家约翰逊提出了“基因〞这个现代尽人皆知的名词,取代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此后,HY科学家摩尔根和他的同事用果蝇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基因就是在染色体上,并提出了经典遗传学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基因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的,那么到底谁是遗传物质呢?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开展说明,核酸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1953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沃森和克里克的一篇划时代的论文:“核酸的分子构造〞。
在这篇论文中,他们公布了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分子的双螺旋构造模型。
这一模型的发表,立即震惊了世界。
生物化学家鲍林写到:“我相信DNA双螺旋的这个发现以及这个发现将要获得的进展,必将成为近一百年来生命科学以及所有我们对生命认识的最大进步〞。
中美专家合作研究板蓝根颗粒抗病毒机制
广州 白云 山 和记 黄 埔 中药 公 司 总经 理 、研 究 组 副 组长 李 楚 源 表 示 , 美 国方 面 对 中药 白 云 山板 蓝 根 颗 粒 的 研 究资 助 , 将 更 有 利 于揭 开 板 蓝根 等 中药 抗 病 毒机 制, 有 利 于 国 际 中药 领 域 的 学术 交 流 , 也 标 志 着
经济动态
中美专家合作研究板蓝根颗粒抗病毒机制
中 药产 品板 蓝 根 颗粒 “ 奇 ” 的 抗 病毒 作 用 , 引 起 了 海 内外 医 学 界 的 研究 兴 趣 。 中华 医 学会 会 长 钟 神 南 山 院士 将 与 多位 中 美 专 家 一 道 , 共 同研 究 中药 板 蓝 根 颗粒 的抗 病 毒 机 制 。 从广 州 白云 山和记 黄埔 中药公 司获 悉,最 近美 国国 立卫生研 究 院 ( n a1 In Na t10n st1t Utes of He th)与广 州 白云 山和记 黄埔 中药 公 司签 订一份 合 作协 议 , 自云 山板 蓝根 颗粒 成 为首个 获 得美 国 国立 1 a 卫 生 研 究 院资 助 研 究 的 中 药 产 品 , 研 究 项 目正 式 启 动 。 美 国 国立 卫 生 研 究 院是 世 界 知 名 的 医学 研 究 与科 研 经 费 管 理 机 构 , 对 全球 范 围 内针 对 威 胁人 类 健 康 的重 大 疾病 开展 项 目资助 。近 日, 中华 医 学 会会 长 、 中国 工 程 院 院 士钟 南 山与 白云 山和 记 黄 埔 中 药公 司 的相 关 科研 人 员 赴 美 , 与 美 国 国立 卫 生 研 究 院进 行 了合 作 洽谈 , 并 就 白云 山板 蓝 根 颗粒 抗 病 毒 机 制研 究 达成合作协议 。 双方 初 步 商 定 , 在 为期 一 年 的 合作 过 程 中, 由美 国 国 立卫 生 研 究 院提 供 世 界 先 进 的 病毒 模 型 对 白云 山板蓝 根 颗粒 抗 病毒 作 用 进行 筛 查 。本 次 开展 筛 查 范 围十 分广 泛 , 包括 流 感 病毒 、禽 流感 病 毒 、SAR S、 乙 肝 病毒 、艾 滋 病 毒 、带 状 疱 疹 病 毒等 2 0 多个 高 致 病 性 病毒 , 并 将 有 显 著疗 效 的 病 毒 研 究进 行 体 内实
EU GMP欧盟GMP中文版
欧盟药品管理规则第 4 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 版欧洲共同体前言欧洲共同体制药工业在药品的开发,生产和控制过程中保持高标准的质量保证。
上市许可系统保证由有能力的权威机构对药品的安全,质量和有效性是否达到相应的规定进行评估。
生产许可系统保证在欧洲市场上获准销售的药品是由授权的生产商生产,其日常活动由权威机构定期检查。
无论是在欧共体之内销售,还是在欧共体之外销售,所有欧共体的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通过生产许可。
有两个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GMP)和指南来源于两个指导原则, 一个是人用药物指导原则(指导原则91/356/EEC)一个是兽用药物指导原则(指导原则91/412/EEC),这两个指导原则1991年被欧共体采纳。
根据这些原则,制定了详细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用于对申请生产许可的企业进行评估和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的基础。
GMP的原则和详细的指南适用于需要按照第16条75/319/ EEC和修改的第24条81/851/EEC要求认证的所有的操作。
也与所有其它大规模药品生产过程,诸如医院负责的临床试验用药的制备有关。
所有的成员国和工业企业本身都同意GMP适用于人用药物的生产,也适用于兽用药物的生产。
在两个附录中对兽用药品和兽用免疫药品的GMP指南做了详细的调整。
指南用章来表述,每章用标题来概括章节的原则内容。
第一章质量管理列出了药品生产的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后续各章的原则列出了质量保证的目标和提供了足够的让生产商在执行这一原则时所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
这一指南除了在9个章节中表述了GMP的基本要素外, 还包括一系列附录提供了与之有关的活动的特定范围的细节。
有时几个附录同时使用,如关于无菌制剂,辐射性药物,生化药物的附录。
在附录后还列出了这一指南所使用的术语表.指南的第一版在1989 年出版, 包括一个无菌药品生产的附录。
第二版在1992 年1月出版; 欧共体指到原则包括给人用药品和兽用药品的GMP提供原则和指南的欧共体于1991 年6月13 日颁布的91/356指导原则和1991 年7月23 日颁布的91/412指导原则。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前景与目标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前景与目标金奇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
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
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
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
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华大基因研究院最新成果致命大肠杆菌起源获线索
中国科技通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第621期 2011年6月10日中美医疗机构成立联合肝病中心研究肝病难题6月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美国UCLA医学中心合作签约仪式暨联合肝病中心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
这也是UCLA医学中心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战略合作伙伴。
UCLA副校长尤金·华盛顿通过视频祝愿双方“能够通过全方位的深入合作,共同造福全人类的健康”。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为代表的浙医一院肝移植团队至今已完成肝移植手术近1000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术后1年生存率高达95.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家医疗机构是目前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
郑树森表示,未来双方将共同就肝病的医学治疗技术和手段、基础病理研究等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共享,并通过彼此的人员互派和交流,加深彼此的联系与合作,共同造福全球更多的肝病患者。
纳米新材料可实现软硬随机转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和德国汉堡大学、赫尔姆霍茨联合会盖斯特赫斯勒中心近日共同开发出一种神奇的纳米材料,只需按一下按钮,几秒钟内就能改变自身的强度,从坚硬易碎到柔软而有韧性,整个质变过程由电信号来控制。
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在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将贵金属材料如金或铂放入酸溶液中腐蚀,材料里就形成了微小的管道和孔洞;然后将一种纳米结构材料灌注到整个孔道框架中,同时也让每个微孔都充灌满了可导电的液体(如简单的盐溶液或弱酸溶液),成为一种金属和液体杂交的材料。
研究人员将这种新奇材料称为金属水联体,其可以通过电信号激发,按一下按钮就可改变材料属性。
有外加电流时,金属表面原子键会加强,硬度增加;切断电流则原子键减弱,材料也能变得更软,抵抗损伤的能力更强,延展性也更好。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新材料的机械性质可在软硬两种状态来回切换。
基本上,它也能自发而有选择地生成电信号,所以在压力集中的地方能自动变强硬,还能预防甚至修复断裂损伤。
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落户中国6月2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建立“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的协议。
美国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清单”---详解“微生物组”来龙去脉
美国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详解“微生物组”来龙去脉2016年5月13日,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与联邦机构、私营基金管理机构一同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简称NMI),这是奥巴马政府继脑计划、精准医学、抗癌“登月”之后推出的又一个重大国家科研计划。
实际上,去年5月份,美国的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公告称,对微生物群落或“微生物组”基本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基础研究迈向广泛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环境治理、粮食生产、营养与医学研究等。
鉴于微生物组研究在各个不同应用领域已经证实的和潜在的价值。
时隔一年,美国终于捷足先登,率先开展这项大计划!根据白宫公布的信息显示,新研究计划关注的方向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支持跨学科研究,解决不同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基本问题;开发平台技术,对不同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组的认识以及知识的积累,并提高微生物数据的访问;通过公民科学、公众参与,扩大微生物的影响力。
此次微生物研究计划阵容强大:美国能源部、航空航天局、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农业部都公布了相应的研究方向。
这些部门将一起展开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构成NMI的研究系统。
美国政府以往每年会投入3亿美元花在微生物研究上,NMI计划将会令这一领域的经费增长1.21亿美元。
作为对白宫这一举措的回应,投资者以及科研机构会跟进4亿美元的资助(简评:其实这些钱真心不多,中国跟进肯定是数倍的!但是官方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NMI 计划将给我们会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将与人类相关的所有环境微生物和人体微生物都弄清楚,那么这将是人类认识生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
同时研究工具以及手段的进步,将会提高微生物研究的效率。
微生物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对微生物、环境以及我们自身的态度。
例如我们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增加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
人类基因组计划
• 在10-20年内,针对个体基因型的特异、高效、 低毒性的基因药物将会广泛使用;
16
• 在50年内,人类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 理将会阐明,并能够在疾病症状出现前或早期 在基因水平上得以诊断和治疗;
• 在50年内,与许多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的基因变异及其环境的诱导作用将会阐明,并 能够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改进环境条件来降低 患病风险,使得对这些疾病的预防成为可能。
李璞
上海第二医学院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遗传室
陈竺,陈赛绢
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
柴建华
上海中国科学院细胞生物所
匡达人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曾溢淘
上海肿瘤研究所 癌症基因和相关基因实验室
顾建人
长沙湖南医科大学 医学遗传实验室
夏家辉
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社会意义
• 在科技合作与共享、人类和谐与进步、世界和 平与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曼哈 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
科学意义
• “基因组序列图”将奠定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 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基础!
“人类基因组计划” 的社会意义
1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意义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奠定了二十世纪物理、 化学研究和发展的基础
人体解剖图奠定了
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
12
“基因组序列图”将奠定二十一世纪 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基础!
等三家,贡献率为1%。
3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内容
人类结构基因组学
• 遗传图 • 物理图 • 转录图 • 序列图
人类功能基因组学
抗癌中药获美国FDA通过 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抗癌中药获美国FDA 通过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浙江中医药大学日前宣布,我国中药科研取得重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中药康莱特注射液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通过,进入三期临床,在美癌症患者中扩大使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这是我国中药创研的重大突破,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新里程碑。
在药物市场中,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互相认可对方的获批药物,加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只认可美国批准的药物,要面向世界,申请美国FDA 认可是重要的入场券。
中医药虽在国内应用广泛,但走向国际化的路却面对不少困难,除了要通过外国严谨的认证外,还有要得到外国人的信心并消除其对中药的误解。
浙江中医药大学6 月27 日宣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中药康莱特注射液在美国完成治疗胰腺癌的
如通过
康莱特注射液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李大鹏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发研制,其中含有从薏苡仁中提取分离的活性抗癌成分。
薏苡仁属禾本科,是中国东南地区人们药食两用的植物。
李大鹏在6 月27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康莱特注射液能有效阻延患癌病人病情恶化,延长生命,临床试验发现注射液对中期或晚期的胰腺癌、肺癌和肝癌有明显效用,联合放化疗,还可以增效减毒。
在美国
李大鹏说:我们期待能和中外制药大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尽快完成
据介绍,
美国FDA 认证严谨需攻克资金病例沟通三重难关
中医药在中国广受推崇,但走向国际却并不容易,例如在中国已有几千。
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升级
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也日益加剧。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竞争与合作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态势,并对全球生物技术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一、竞争与合作的背景和意义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细胞或其组分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
它包含了基因工程、生物医药、农业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是当今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中美作为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国家,在这一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国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资源,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科研机构,能够在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展开广泛合作。
同时,由于两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竞争激烈,竞争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升级,不仅对两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生物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产生着深远影响。
二、中美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与合作1. 竞争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技实力、研发能力和产业布局等方面。
两国都致力于提高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争取在该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中美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也表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两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争夺生物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成为两国科技创新竞争的重要方面。
2. 合作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双方在基础研究、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研合作日益密切。
例如,两国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合作得到了持续推进。
此外,中美两国还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展开了合作,共同应对生物技术带来的挑战。
中美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也得到了政府层面的推动。
两国政府通过签署合作协议、设立合作基金等方式,支持和推动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
这有助于加强两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三、中美生物技术合作的挑战与机遇中美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不仅存在挑战,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1. 挑战中美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一项国际协作的白菜全基因组研究
研究发表在 21 年 8 1 的《 01 月 9日 分子细胞》 杂志上 。
据介绍 , 染色质是细胞周期 间期细胞核 内能被碱性染 料 染色 的物质 , D A在细胞 中的天然状 态 , 是 N 也是调节生 物体 新陈代谢 、 传和变异 的物质基 础 。而 以往 的生物学 教科 书 遗 将核小体作为构成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 其形 状类似 于一个扁 平 的碟子或一个 圆柱体 , 色质 由一连 串 的核小体所 组成 。 染
基 因组组成 的异源 四倍 体 ) 的基本 种。 因此 , 白菜 全基 因组
类遗传物 质中发现 了一种新物质并将其命名 为“ 前核小体 ” 。
科学家们认为 , 这种新 物质是位 于染色质 和核小体之 间的 中 间物质 , 新发现有望让 生物教科 书发生小小 的“ 变脸 ” 。相关
测序的完成对 白菜类 作物 和其他芸 薹属 类作 物的 遗传改 良
究组 以及上海有机所马大为研究组共 同合作 完成 的。
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前核小体是处 于 染色质和核小体之间的 中间物质结构
据生物通网21 年 8月 2 01 3日援引《 科技 日报》 报道美
国物理学 家组织 网 2 1 0 1年 8月 1 8日消息 , 国科学 家在 人 美
因组组成的异源 四倍 体 ) 和油料蔬 菜兼 用 作物 芥菜 ( A 由 B
之前 的研究证明 N末端 仪一乙酰 化修饰 蛋 白与细胞 对
凋亡信号 的敏感性 密切相 关 , 在该 研究 中 , 究人 员通过 生 研 化实验分析蛋 白乙酰化状态 , 明蛋 白 N末端 一乙酰化受 证 到 乙酰辅酶 A aey —C A) (et l o 的调控 。乙酰辅 酶 A是 乙酰基 的活化形 式 , 参与各 种乙酰化 反应 , 也是 糖类 、 脂肪 、 氨基 酸
详解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这五大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变革
详解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这五大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变革1 天前 贝壳社/秦楠分享:导读 5月13日,美国白宫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 NMI ),旨在推动微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个体、社区乃至全人类在卫生保健、食品生产和环境恢复等领域受益。
作者:秦楠两年投入1.21亿美金,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希望实现三大宏伟目标5月13日,美国白宫宣布启动“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 NMI ),旨在推动微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个体、社区乃至全人类在卫生保健、食品生产和环境恢复等领域受益。
微生物存在于人体、植物、土壤、海洋等各种环境中,这些微生物群落的集合被称为微生物组。
微生物影响人类健康、气候改变、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
研究表明,环境微生物失衡可引发人类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哮喘等,还可引发农业生态失衡、气候破坏等。
人们逐渐认识到,从肥胖、糖尿病、哮喘等人类健康问题到海洋“死区”等环境问题,从农业生产到气候变化,或多或少都与微生物组相关联。
尽管人类在微生物科学已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步,但直接控制微生物的知识和工具还非常缺乏。
NMI主要是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微生物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求微生物的塑造方式。
了解这些原则为我们改变微生物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提供可靠必要的途径。
当今这个时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包括养活众多的人口、生产可持续的能源、保护环境或减缓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健康,都与生物学相关,可以从微生物世界中找到解决方案。
总体上,“国家微生物组计划”有三大目标:首先,支持跨学科研究,以回答多样化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组的基本问题,如什么是健康的微生物组;其次,开发检测、分析微生物组的工具,了解分享多样化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知识,增加微生物数据,如实时检测空气、土壤、水或人体微生物的手持传感器;第三,通过全民科学和教育机会培训更多的微生物组相关工作人员。
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完成黄瓜基因组测序
此有关 。陈建宇在研究第 十七号染 色体与 多发 性硬化症 、 精 神分裂症等疾病 的关联性 过程 中, 意外地 发现 了这一 突变位 点与乳腺癌有关 , 同于 B C 1 B C 2抑癌基 因。 但不 RA 和 RA
专家认为 , 陈建宇 的发现为 乳腺 癌的发病机 理和诊 断方 法的开发提供 了新 的思 路。
值。
我国科学家主 导的国际研 究团队完成黄瓜基 因组测序 据 中国军 网 2 0 0 9年 1 1月 3日援 引新华 社北 京 1 1月 2
据 中国网 2 0 9年 l 0月 2 1时 援引 台湾 《 联合 报》 报道 ,
在美 国夏威夷举行 的人类基因体学会年会 上 , 自台湾 的陈 来 建字 因发现人类第 十七 号染 色体上有 一个 乳腺 癌相 关 的新 的突变位点而 获得 杰 出研 究 奖。陈建 宇 目前 在 美 国加州 大
生物 学 教学 21年( 5 第4 00 第3卷) 期
维生素 A缺乏病是这些 地区的常见病 。 用“ 生物强化 ” 技术培 育甘薯新 品种 是一种 经济 、 效 、 有 现实 的防治微 量营养元 素缺乏病 的途径 。“ 物强 化 ” 生 是指 通过育种手段 提高农作 物 中能被人 体吸 收利 用的微 量 营养 元素 的技术 过程 。 目前我 国的这项 工作以水稻 、 麦 、 米 、 小 玉
本 与黑 猩猩的版本仅有 两点 小小的不 同, 但却因此赋 予人类 独特 的语 言功能。研究人员 的研究 显示 , 这个 基 因会 指导 合 成一种特殊 蛋 白质 , 它会与 D A结合 , N 对其他 基 因的功能 产
生影 响。这个基因 的人 类版 本会 增强 6 1个基 因 的作用 , 同 时抑制 另外 5 个基 因的作用 。这些受影响 的基 因中有一部 1 分 与大 脑发育有 关 , F X 2基 因可 以通 过 它们 影 响大 脑 故 OP
湖北与美国高级专家合作拟用核辐照去除渔药残留
米 抗氧 化 营养 含量 达2 . % ,创造 了世 界 87 8
粮 食 中前 所 未 有 的数 据 ,已通 过 美 国官 方
机 构的认 证 。
据 了解 . 德 润生 C B 养 米 ”已在 E营
地 方 工 作
湖 北 与 美 国 高 级 专 家 合 作 拟 用 核 辐 照去 除渔 药 残 留
湖 北 省农 科 院对 外 发 布消 息称 该 院 近 期承 接 了国际 科 技 合作 重 点 项 目 淡水
鱼 加 工及 产 品安 全控 制关 键 技术 研 究 ,
牢 固基础 。
省份 淡 水鱼 产 量连 续 多年 居全 国前 列 。
带建 设 重 点抓 好 绿 色名 果 、生 态 养殖 、早 作 杂粮 名贵 药 材 非金 属矿 和 特 色旅 游 等6 大优 势支柱 产 业 ,建3 个 星火 科技 示范 0
基 地 .扶 强 2 个 龙 头企 业 开 发 1 0 新 0 个 O 产 品 总 产值 达 到8 亿性 等 问题 , 中美专 家 也将 给 出解决 方 案 。淡 水 鱼 渔 药残 留 、
主 要 海 水 养 殖 生 物 的 BL UP育 种 技 术体 系取 得 重 要 突破
国 家 8 3 划 现 代 农 业 技 术领 域 6计
土 腥味 重 、蛋 白质 冷 冻后 易 变性 等 ,是 制 约 淡水 鱼 加 工产 业 的 国际 难 题 。湖 北号 称 千湖 之 省 是全 国淡 水 产 品主 要 生产
维普资讯
资 讯
抗 氧 化 营 养大 米 在 我 国研 制成 功
中美科技合作的生物技术与合作模式
中美科技合作的生物技术与合作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变得日益密切。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前沿领域,涉及到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对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美科技合作中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合作模式,并分析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一、生物技术在中美科技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中美科技合作中,生物技术的地位愈发凸显。
首先,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基因工程、生物医药、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可以为两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其次,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于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等问题,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二、中美科技合作中的生物技术合作模式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美科技合作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包括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产业对接等形式。
首先,学术交流是中美科技合作中的重要方式,通过学术研讨会、论坛等形式促进两国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科研合作是中美生物技术合作的重要内容,两国在基因测序、转基因技术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
此外,产业对接也是生物技术合作的重要形式,通过合作研发、技术转让等方式促进两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中美科技合作中生物技术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在中美科技合作中,生物技术合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首先,中美两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可以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技术转让。
其次,生物技术合作有助于推动两国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转型。
但是,生物技术合作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加以解决。
总的来说,中美科技合作中的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合作空间。
双方可以共同推动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促进两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基因组草图发布十周年纪念会
人类基因组草图发布十周年纪念会
——基因与健康论坛
2000年6月26日,由美、英、法、德、日以及中国六国科学家协作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草图”正式公布。
江泽民主席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人类基因组草图的重要意义。
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英国首相布莱尔通过卫星电视主持庆祝活动。
我国作为唯一参与其中的发展中国家,承担了1%的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十年来,基因组学研究不断深化。
在健康与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当前我国医疗改革更加迫切的需要将基因技术等更快、更好的应用于我国医疗与健康实践中来。
如何正确理解基因组科学为我们带来的全新的医疗变革,如何将基因技术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如何将基因组及相关技术、基因检测与诊断技术转化成生产力,以及相关隐私、保密、伦理等问题成为本次论坛的议题。
本次论坛将为促进科学普及创造一个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
中国遗传学会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万物可创:合成生物学应用前景广阔
合成生物学应用于人造食品领域改造微生物34新视点前沿科技万物可创:合成生物学应用前景广阔文·图/李伟刚刚过去的2022年,被视为合成生物学应用大爆发“元年”,各个领域的突破为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和可能性。
作为生物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合成生物学以其前沿性和颠覆性备受关注。
“精确生产”我们需要的东西合成生物学区别于传统生命科学(如基因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的核心是其“工程学本质”——按照人们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产品”。
与各种设备一样,人工合成生物有明确的应用目的。
人类数千年前就开始利用天然微生物,比如酿酒用的酵母。
这种技术是基于偶然的发现,且一种微生物一般只能生产出一种产品。
想要“酿造”别的食品,又得经历漫长的过程,在亿万种微生物中大浪淘沙。
其偶然性决定了这样的方式是十分低效的。
有了合成生物学,科学家就可以改造微生物自身的构造,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微生物,甚至让它们与半导体等人造物质结合,“精确生产”我们需要的东西。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对材料、化学和能源等产业的直接和间接经济影响,可能在2000亿—3000亿美元之间。
中美两国对合成生物学的布局都较早,已发布多幅科技路线图,包括“半导体合成生物学”“工程生物学”“微生物组”“工程生物学与材料科学”等。
这些路线图关注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明确了合成生物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农业和食品生产天然微生物产出的一些物质可以作为农药,远比化学农药高效、安全,且对环境更为友好,在植物病虫害防控及保护粮食安全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除虫菊酯是菊科植物天然生成的一种物质,它对蜜蜂、蝴蝶等农合成生物学不断取得新发展,正在与纳米技术、机械工程、大数据、AI 等多领域的技术相结合,在制造业、医疗、能源、农业、消费品等场景落地应用。
合成生物学应用前景广阔35检察风云 PROSECUTORIAL VIEW2023年第1期业益虫无毒,却能有效杀伤多种害虫。
十万病原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国际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十万病原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国际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
举行
肖希
【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
【摘要】2014年5月27日下午,10万病原微生物基因组计划(100K Pathogen Genome Project,100K Project)国际合作签约仪式在京师大厦举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北京市科委、中国科学研究院微生物所、诺赛基因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科学技术处负责同志出席仪式,生命科学学院负责同志主持仪式。
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部分师生参加了活动。
【总页数】1页(P286-286)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基因组计划;病原微生物;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市科委
【作者】肖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8
【相关文献】
1.开来继往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J],
2.中美携手合作“十万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组计划” [J], 杜侨雪;吴红月
3.发挥协会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标准化协会与法国施耐德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标准化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J], 赵伟凯
4.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德门大学举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启动签约仪式 [J], 朱永斌
5.签约成果277个,计划投资和贸易总额156
6.7亿元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J], 钟培源(文/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外生物银行合作的例子
中外生物银行合作的例子
中外生物银行合作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中国医药集团与美国生物银行的合作:中国医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公司之一,与美国一家生物银行合作,共同致力于收集、保存和研究患者的生物样本。
通过收集和保存大量的生物样本,中国医药集团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研究,并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2. 英国生物银行与澳大利亚研究机构的合作:英国生物银行与澳大利亚一家著名的研究机构合作,共同进行疾病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对大量患者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和分析,他们能够发现一些疾病的遗传原因,并为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基因组数据,从而推动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3. 日本生物银行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日本一家生物银行与中国一家专注于生物技术研发的公司合作,共同开展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
他们通过收集和保存患者的肿瘤样本,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找到与肿瘤发展和治疗反应相关的基因变异。
这项合作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的精准性和个体化水平。
4. 中国生物银行与加拿大医疗机构的合作:中国一家生物银行与加拿大一所著名的医疗机构合作,共同研究罕见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通过收集和保存患者的生物样本,并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他们能够找到与罕见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进一步推动罕见病的研究和诊治工作。
这些例子只是中外生物银行合作的冰山一角,实际上中外生物银行之间的合作有很多,且涵盖了多个领域。
这些合作不仅促进了基因组学和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也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同时,中外生物银行的合作也为国际科研合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交流与创新。
人类基因组计划10年记(上)
人类基因组计划10年记(上)
冯那
【期刊名称】《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2000年6月26日,众多科学家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经过10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对人类DNA的测序工作——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正式问世。
如今,又一个10年匆匆而过,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否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大展宏图呢?
【总页数】1页(P58-58)
【作者】冯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87
【相关文献】
1.上皇美酒源远流长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记河南洛阳上皇酒业有限公司 [J], 魏永
瑞
2.人类基因组计划10年记(下) [J], 冯那
3.人类基因组计划大事记 [J],
4.吃得苦上苦终尝甜上甜——记广西现代青年农场主、武宣嘉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黄新卫 [J], 谢青夏;莫嘉凌
5.吃得苦上苦终尝甜上甜
——记广西现代青年农场主、武宣嘉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黄新卫 [J], 谢青夏;莫嘉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须新活力的注入 . 实现体制上 的改革与转变 “ 此次 国际合作 的开展对 于诺赛的未来发展 意义深远 . 诺赛将再前期 投入 5 0 0万 元用于平台建 设 和研发需要 . 我们也期待着政府能够给予项 目 更 多的支持” . 李秉坤
强调。
在本次合作 中 . 中国科学 院微生物所 的主要 职责是进行食源性病 原微生物 的基 因测序与收集工作 . 同时 . 以高通 量测序技 术建 立和完
( F D A ) 支持 , 美国国家卫生院 、 农业部 、 国家疾控 中心和 欧盟等 国家参 善生物信息分析平 台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重 与. 加州大学戴维斯 分校牵头 的一 个国际基 因组项 目. 其 目标是 通过 点实验室负责人朱宝利教授称 。 他们 将实现对大样本食源性病 毒基 因 大规模病原基 因组研 究 . 获得新方 法新技术 . 以保证 对食 品安全 问题 的总监控 . 对外 公布基 因测序相关数据 , 并且建立综合性基因数据库 。 提供解决方案 此项 目是 一个里程碑式 的大规模研究 . 于2 0 1 3年初启 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 院王英典 院长告诉记 者 . 病源性病菌 动, 旨在创建一个包含 大多数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组的公共数据库 。 基因数据库的建立对于 国家食 品安全 问题 的解决具有 重大战略意义。 “ 十万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 因组计划” 负责人 、 美 国加州大学戴 维 当前 . 中国市场 上食 品并未进行食源性病源微生物检测 . 因此 . 与美 国 斯分校 ( u c D a v i s 教授 B a r t We i m e r 教授在北京接受科技 日报记 者采 合作建立病源性 基因组数据库 . 将为粮食安全 、 食 品安全 以及 环境安 北 京师范大学将利用“ 基 访时表示 . “ 我们正在创 建一个免 费的、 在线 的基 因组百科 全书或参考 全问题提供更加 有效便捷廉价 的解决方 案 数据库 . 以确保在 食源性疾病暴 发时 . 科学家和公 共卫生专家 可以很 因资源与分子发育北京 市重点实验室 ” .与诺赛 基因组研究中心和 中 快确定致病微生物的种类 . 并且使用 自 动化信息处理方法追踪 到其在 科院微生物所共 同建立技术平 台和功能实验室 。 食物供应 中的源头 ” 作为北京市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的重要平 台. 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 药产业促 进中心一直承担着引领技术创新 . 促进 国际交 流和成果转化 中美 双 方 将 开 展 多 项 合 作 该 中心 主任雷霆在 阐述 此次 国际合作 的意义时指 出. 中美双 随着食品供 应成为一个全球性 的产业 . 食品安全 已成 为全球 的责 的作用 .
◇ 科技动态◇
科技 一向导
2 0 1 4 年1 7 期
中美携手合作 “ 十万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 因组计划”
5 月底 . 北 京诺 赛基 因组 研究 中心 ( 国家人类 基因组 北方研究 中 和生物信息学 的交换 ; 五是联合 发表科学 出版 物 : 六是争取两 国对此 心)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科学 院微生物研究所与美 国加州大学戴维斯 合作项 目联合资 助 分校在北京师范大学 就“ 十万食源性 病原微生物基 因组计 划” 达 成合 中国将建立综合性基因数据库 作协议 。据悉 . 中美双方将共 同参与 十万食源性病原微生 物基 因组计 中美合作开展“ 十万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基因组计划” . 对于诺赛基 划 的研发 . 建立重 要的食源性致病 微生物基 因序列综 合数据库 . 共 享 因组研究 中心的发展是一 次新 的机遇 北京诺赛基 因组研究 中心总经
任. B a r t We i me r 教授希望 通过 全球的合作 . 为国际公共健康管理带来 种新的模式。他说. 该项计划还将彻底改变农业检测 中现行 的一些 方法 . 以提高对食物链 各环节 ( 从农场到餐桌 ) 分子检测 的精确性 和稳 定性。
一
方在国际化平台上, 将打破原有 的研发合作模式 , 遵循 各项 法律法规 , 强调生 物材料如微 生物分离 株 、 D N A序列及 微生物综合 数字 的转移 和共享 . 同时 , 对于知识产权将做 出合理 的界定 . 为推动基因组测序技 术推广 、 学术交流和人 员培训开展更多合作 。 北京市科委 主任闫傲霜对 于 “ 十万食源性病 原微生物基 因组计 在 中国. 对 于食 源性致病菌 的基因研究还 刚刚开始 . 北京诺 塞基 因组研究 中心有限公司曾参与 2 0 0 3 年全人类基 因组测序项 目. 并 一 划” 的国际合作平 台的建立 给予 了积极肯定 。她表示 . 目 前 的食品安 直关注着基因检测领域 的研究 和发展趋势 此次 由该 中心牵 头. 联手 全 、土地环境 污染 以及农业技术 的可持续发展都 面I I 缶 着严 峻的形势 ,
未来 的研究成果 . 包括试剂盒 、 大样 本数据分析 以及在产业化 和商业 理李秉坤表示 . 诺赛基 因组研究 中心最初是 为了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 化 中的应用。 而建立的 , 但是 随着人类基 因组 计划的完成 . 诺 赛研究 中心的发展亟 查找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基因 食源性疾病 是食品安全 的主要问题 .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 定义为 : 凡是通过摄 食进人人体 的 . 引发人体罹患感染 性或 中毒性 的 疾病 ,其中包括 由食 品微生物污染和化学性物质引起 的食源性疾病 .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 病是食 品安全 的主要 问题 “ 十万食源性病原微生 物基因组计划 ”是 由美 国食 品药品监督 局
中国科学 院微生 物研 究所病原微生 物与免疫重点 实验室和北京 师范 大学生命科学研 成 中国科学家团队.与美 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B a r t We i m e r 博 士实 验室开展合作研 究 . 将 在全球食源性致病菌基因研究 中扮演积极 的角 色. 为数据共享 、 市场开发和技术应用提供有效 的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