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一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惠州市一中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
卷
一、基础(24分)
1.(10分)默写:
(1),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2)君问归期未有期,。(《夜雨寄北》)
(3)晴空一鹤排云上,。(《秋词》)
(4),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论语》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论语十二章》)
(6)默写《潼关》全诗:,。,。
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
..的词语。
(1)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yōng zhǒng.
(2)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厚,它马上变得活泼而shéncǎiyìyì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3)趁这个机会,我páo gēn wèn dǐ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4)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bǐ bó 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3.(3分)下列加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B.他看见大病初愈的朋友脸上露出了笑容
C.绍兴黄酒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D.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5.(4分)填写语句,要求仿用划线语句的句式及修辞方法,内容要前后照应。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我们,;
友谊如,我们,。
二、阅读(46分)
6.(10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夫君子之行.
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年与时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淡泊、立志、惜时三个条件。
B: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C: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D:全文中心论点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9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下列选项中加线的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问之/久之B:弃去/去后乃至
C:未成/非志无以成学D:方磨铁杵/方欲行
(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8.(10分)阅读课文《猫》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①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③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④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⑤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⑥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⑦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⑨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⑨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⑩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⑪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⑫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⑬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