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讲义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口的自

然增长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知识导图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的差异,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认识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理环境与人口迁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通过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定义: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2.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4.人口机械增长率: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5.人口迁移的影响(1)正面影响⎩⎪⎨⎪⎧①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②减轻迁出地的资源环境压力③缓解迁入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④有助于不同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2)负面影响⎩⎪⎨⎪⎧①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②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③可能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④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1)推力: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

如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2)拉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如收入、教育、工作、医疗、和平、食物、城市生活等。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①总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②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要点+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共35张PPT)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要点+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共35张PPT)

矿区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 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6.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地理因素:
知识要点:1.1人口分布
7.我国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规律: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最显著特点)。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 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 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 之间连接的直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北美洲 始终以人口迁入为主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4.我国人口迁移:
阶段 古代
迁移方向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 较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20世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 纪80年代中期 、西北等地
原因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 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 战争和自然灾害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 边疆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③结合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④利用人口迁移图分析世界和人口迁移特点。 ⑤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⑥结合案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
至今
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 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
知识要点:1.2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复习(共21张PPT)

湘教版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复习(共21张PPT)

•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形成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以采集、 狩猎为主;人们抵御疾病和自然 灾害的能力很低,战争频繁,使 死亡率很高;没有控制出生,出
生率稳定在高水平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 为主,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 粮食供应和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死亡率下降;农业社会需要多 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出
1.3 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分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农村
•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逐水草而居 土壤: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而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
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影响 措施
①社会保障与赡养等费用增加 ②劳动力短缺
③青壮年负担过重 ④国防兵源不足 ⑤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①粮食供给不足 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
③人民生活贫困 ④人口素质低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降低人 口自然增长率;发展经济,解决贫困;走可
口政策的实施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个别 发展中国家目前阶段 低 低 低
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 增长
多数发达国家、个别发展中 国家(中国、韩国)
•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 人口统计图
➢ 人口金字塔图
• 人口统计图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完整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1 人口增长模式●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多亿),人口增长快。

时间上:J型曲线,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2、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5、、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

●6、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1)模式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B、发达国家地区之间也略有差异(1)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2)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3)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C、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b、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c、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D、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
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
东亚人口稠密区
南亚人口稠密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 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是人 类的主要聚居地
海拔/m
2000 1500 1000 500
1.2 2.3 4.4
11.6
200
24.0
56.5
0 10 20 30 40 50 60
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 人口比例/%
平原人口密集区 恒河平原
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典例示范】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该
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C )
①气温较适宜 ③开发历史较长 A.①②③ C.①③④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④经济相对发达 B.①②④ D.②③④
亚、非、拉(85%) 各国不平衡 人口超亿(13个)
气候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发展历史 政治、军事、文化
2.主要规律:
比较角度
主要分布地区
从纬度比较
近90%集中于_北__半球中低纬度
从海陆位置比较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
海岸2__0_0_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地形比较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5__0_0米
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分布不均衡。(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中低纬度的 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 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
课本第六页活动题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人口稀少。

高中地理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新人教版必修2

1.85
0.12
1、 请大家计算上面表格所给出的两个 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比较哪个国家的人 口增长得更快一些? 2、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 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顺德的人口增长?
练习 :下面图形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2005年1月6日中国第十三亿人口日
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条件:
一、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 二、受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
多种因素的影响 具体表现: 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 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 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 策等。 举例(P3) 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中国的人口
• “高-低-高”型 过 渡
• “三低”型
时间(年) 1970
出生率 (%)
3.34
1999 1.52
2002
1.29
自然增长率 (%)
2.58 0.88
0.65
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 人口增长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 死亡、低增长的历史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 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
1999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看下面的“J”型曲 线图,思 考:
1、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 的增长趋势? 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2、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J”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一、人口增长
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二、人口增长模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 大致有哪些人口发展模式? “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

新教材鲁教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练习:第1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含解析

新教材鲁教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练习:第1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含解析

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在不同尺度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2.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结合实例,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格局。

一、人口分布特点1.分布及特点(1)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区域分布:⎩⎪⎨⎪⎧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无人长期定居: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2.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集中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稀疏区⎩⎪⎨⎪⎧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2)海陆位置: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人口稠密: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岸 200千米以内的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人口稀疏(3)地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平原地区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多在高原和山地南美洲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则形成一些 人口稠密的大城市(4)城乡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聚判断1.东非高原因为海拔高而人口稀疏。

( × ) 2.中低纬度地区人口都稠密。

( × )3.距海 200 米以内的沿海地带分布着世界一半的人口。

( × ) 4.亚马孙平原是理想的人口分布区。

( × )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1)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2)地形:地形条件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定居。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二、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高中地理必修二1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归纳(湘教)

高中地理必修二1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归纳(湘教)

2.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量就少吗? 提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量未必就少。人口增长数 量受人口自然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目前 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 大,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然非常庞大(800万—1 000万)。
3.试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口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提示:在人类社会之初,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存 环境得以改善,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增长变得迅速,在这一时 期,生产力的发展的确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但进入工业化社会后, 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费用越高,生活质量指标越 高,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使出生率明显下降,同时该时期死亡率 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越低。当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于发展中国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6.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出现老龄化? 提示:在人口年龄结构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 量的比重大于等于10%(或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 比重大于等于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所占 比重越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就越高。
课堂互动探究
抓要点
知识详解 知识点一 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历程。
2.人口自然增长率。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 数×100%=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在死亡率相 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就快,反 之则慢。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1)生物学规律; (2)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具体表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 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 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解读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解读

自然环境资源
所能容纳的最 合理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粮食需求量加大 城市膨胀 建设用地增加 开垦新耕地
农人药均耕、地化减肥少用量增加 土壤污染加剧
工矿规模扩大 土壤荒漠化
耕地总面积减少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粮食产量下降
图1-6 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
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土地资源: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人类的不合 理利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工业建筑 用地等)使得农业用地显著减少
矿产资源: 某些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 于枯竭
水 资 源: 污染浪费严重
森林资源: 垦殖毁林---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土地沙化,大气污染,气候反常。
一、 人口 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
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有何特点? “J”型曲线
2. 从历史角度看,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差异?
3.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趋势如何?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环境
物 质 能 量
人 类
废 弃 物
环境
地球的面积、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生存离 不开他们。所以地球养活的人口也是有限的。
三 、环境承载力
1、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 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环境: 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植被等)及其组合方式
: 承载力
拓展练习:
1、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 间阴影部分代表______

人教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本章总结讲课文档

人教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本章总结讲课文档
由中、西部迁往 东部沿海城市和 工矿区
十五、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 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十六、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 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
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的区别。
第四页,共26页。
学法指导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 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 一般方法;
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
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 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十二、人口迁移的类型: 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
城市→农村 城市→城市
第十三页,共26页。
十三、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 间
19世 纪以 前
特点
迁出 地区
迁入 地区
以集团性、 大批的移民
为主
旧大陆
(亚、
美洲、大 洋洲等大
非、欧) 陆
原因
意义
资本主义发展、 新大陆的发现、 新航线的开辟、 殖民主义扩张。
十、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 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十二页,共26页。
十一、人口迁移: 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 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 (通常为一年)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1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渡型 (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渡型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例题分析: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 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 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C. 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 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定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逐年减少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程度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

选择B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2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例题分析:判断对错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

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从容说课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

教学时,可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无严格的界线。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与有关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与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与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与地区分布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

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

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必修Ⅰ主要学习了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2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2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二、环境的限制性
①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
产生的原因 俱增;②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
消耗量显著增加;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土地资源
①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 压力;②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缩小
矿产资源 正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材料二 在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65平方千米 的小岛——智利的复活节岛。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会说话的木 板和奇异的风情吸引着无数游人。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 物产丰富的土地,他们在岛上迅速繁衍,到1680年膨胀到2万人,超过 了环境承载力,为了养活增加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资源,到 1877年,岛上只剩下111人。
相对性
警戒性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一 二
3.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图解 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 生活消费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5 6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据此 完成第1~2题。 1.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是( )。 A.人类生存空间相对有限 B.资源供应相对有限 C.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D.人类科技水平还不高
(万元)
201.69
2000 年 2010 年 2020 年
1 065.68
1 260
1 490
1.16 0.98 0.83
13.14 11.11 9.40
0.10 0.09 0.07
28.13 23.80 20.12
172.47 145.87 123.3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衡量人口增长的指标:,计算方法:
3、影响因素:决定因素是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三、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其人口政策
1、模式:自然增长率→由“”模式向“”模式过渡
2、人口政策:重视
【课内练习】
“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

”(《墨子·节用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圣王”时期()
A、出生率高
B、死亡率低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出生率低
2、影响“圣王”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快慢的根本原因是()
A、婚育政策
B、医疗卫生条件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风俗习惯
3、“圣王”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高—低—高”
D、“低—低—低”
第二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的行为。

判断依据:是否发生了(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的改
变;是否有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
①按是否跨越国界:(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省际迁移、县际迁移)
②按迁移的方向:农村→农村(如走西口、闯关东)、农村→城市(历史上
和当前的主要人口迁移类型)、城市→城市、城市→农
村(现象)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2、(现阶段最主要的因素):经济发展、城市化、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大规模
开发、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3、因素:(如深圳的崛起)、政治变革、(战争难民)
4、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
【课内练习】
1、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求学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读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2-4题。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3、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⑤
4、导致美国老年人口
....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④
D、⑥
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一、基本概念
1、人口容量:(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
指在一定的和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是和相结合的产物。

2、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
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二、人口容量的特点:、、
【课内练习】
1、正确表示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关系的是()
A、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
B、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
C、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
D、合理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无关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1、婚俗和制度:从 到
2、生育:从 到
3、职业选择:从 到
4、人口流动:从 到
【课内练习】
1.下列能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 ②有宗教信仰 ③初婚年龄高 ④离婚率高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A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增值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练习】
1、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

(1)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自然增长率为 ,处于图中_____(填字母)阶段。

(2)D 阶段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

属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型”阶段。

(3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类型,即处于图中_____(填字母)阶段。

(4)由于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工作,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_____型”模式。

2、读右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

(2)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填写图中序号)。

(3)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历史上和 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