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危险源管理制度(精选6篇)危险源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1、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2、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它存在危险数量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gb__-20__)的规定,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__]56号文件规定,属于申报登记范围内的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除国家规定的危险源以外,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公司财产损失的其他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和部门。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4、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1)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2)制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3)建立健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严格划分范围,不断完善预测、预警、预案工作;4)部署、组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开展演练,组织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5)组织或参加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6)对直接监督管理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

5、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1)组织所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2)根据公司规定,利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督促所属车间、科室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并限期整改;3)完善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4)协助或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5)重大危险源管理务必职责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公司安全生产部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公司安全生产部、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1、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

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按时向安全生产部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安全,防范和控制危险源,遵守法律法规,本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章危险源的识别和分级第二条企业应该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区分并进行分级。

第三条危险源的识别应该包括对工艺、装备、设施、劳动条件、作业内容、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第四条企业应该按照危险源的性质、数量、暴露程度等特征进行分级,并加以记录和维护。

第五条企业应该根据危险源的分级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程序和措施。

第三章危险源的控制和监测第六条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危险源产生的可能。

第七条企业应该建立危险源监测和报警机制,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消弭危险源。

第八条危险源的监测应该包括对危险源产生的因素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可能漏洞进行预防性检查和监控。

第四章事故应急第九条企业应该制定针对危险源事故的应急预案,予以公布并维护。

第十条企业应该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和进行应急演练,并及时对应急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

第十一条对于已经发生的危险源事故,企业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人员安全和现场秩序,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协调处置。

第五章培训和教育第十二条企业应该为员工和相关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变能力。

第十三条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并将员工的安全素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对员工奖惩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章物资和设备管理第十四条企业应该合理配置和管理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处置设备,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检查。

第十五条企业应该建立和实施物资合理储存管理制度,做到分类存储和分类管理。

第七章管理评估第十六条企业应该对危险源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和改进。

第八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企业应该依法予以惩处,对责任人进行追究。

第九章附件所涉及附件如下:1. 危险源分级管理表2. 应急预案3. 安全培训和考核记录表第十章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14年4月在《人民日报》全文公布的法律规范,用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危险源管理的监督,保障员工安全健康,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危险源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危害的物理、化学、机械等危险源。

第三条公司领导班子是危险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体员工是危险源管理的主体。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危险源管理工作,切实担负起管理职责,确保危险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危险源管理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控为辅,防止危险源造成的事故危害。

强化预防意识,加强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五条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确保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源得到妥善管理。

第二章危险源识别第六条定期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危险源进行分类汇总,并制定危险源清单。

第七条通过调查研究、技术检测、专业评估等方法,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及时更新危险源清单。

第八条针对危险源的特点、规模、分布等情况,对危险源进行等级评定,确定危险源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第九条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危害,明确职责分工、应急措施,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第十条定期组织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工作,对新引进的设备、新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开展危险源识别,确保企业危险源管理工作全面有效开展。

第三章危险源评估第十一条对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危险源管理措施,保障员工安全。

第十二条危险源评估要综合考虑危险源的性质、规模、分布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第十三条对风险等级高的危险源,要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风险。

第十四条对风险等级低的危险源,要建立台账管理,做好监控和记录工作,避免危险源潜在风险。

第十五条对危险源评估结果要及时通报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做好风险管控工作。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3篇)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3篇)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为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和员工的身心健康,合理防范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公司制定本危险源管理制度,以规范危险源管理行为,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目标公司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危险源对员工、生产设备和环境的危害,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三、管理职责1. 公司高层领导应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制定相关安全政策,并确保其落实。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危险源管理制度,组织安全培训和检查,并向公司高层领导报告工作。

3. 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危险源的管理,落实好危险源管理措施。

4. 员工要严格遵守危险源管理制度,认真履行个人的安全职责。

四、危险源分类及管理措施1. 机械设备危险源a. 要求定期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b. 使用机械设备时,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对设备进行操作培训。

c. 禁止在机械设备运行中擅自翻修、更改设备结构或参数。

2. 化学品危险源a. 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管理制度,明确各种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方法。

b. 使用化学品时,要正确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

c. 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储存,确保不同种类的化学品相互隔离。

3. 电气设备危险源a.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确保其安全使用。

b. 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禁止擅自改装电气设备。

c. 员工接触电气设备时,必须穿戴防静电服或防护用品。

4. 人员行为危险源a. 强调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

b. 严禁员工违章操作,禁止无证上岗。

c. 鼓励员工发现并上报安全隐患,建立安全奖惩制度。

五、事故应急管理1. 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负责人及员工的应急任务和责任。

2. 设立应急疏散通道和疏散标志,并定期进行演练。

3.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

4. 保持与相关部门的紧密沟通,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六、安全培训与教育1.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的确定与分级1、危险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潜伏着较大危险性的岗位、场所,这些地方事故频率高,会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或设备机械损坏等事故,是安全生产重点控制管理部位。

2、对危险源(点)要根据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危险程度对危险源(点)分等级实施重点控制管理。

①一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②二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或容易导致重伤、残废、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③三级危险源(点):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事故较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④四级危险源(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对危险源(点),单位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分别进行定级、设标、建档、控制。

二、危险源(点)的管理1、危险源(点)的划定依据(1)有爆炸、发生火灾危险场所;(2)有灼烫危险场所;(3)有坍塌、压埋、坠落危险场所;(4)有触电伤害危险场所;(5)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险场所;(6)有落物、崩溅伤人场所;(7)有被机具绞、碾、挂、割、压、刮、挤、撞等危险场所;(8)有被物体碰、夹场所;(9)有被绊倒危险场所;(10)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场所。

2、危险源(点)的控制要求(1)存在三级以上危险源(点)的单位应列出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预防对策措施。

(2)危险源(点)具体责任人,是该点作业的操作者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3)各级危险源(点)所属班组和责任人,应按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保障安全生产。

(4)单位对一、二级危险源(点)作业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各级危险源(点),由规定的检查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危险源(点)的申报危险源(点)由各有关单位确定分级、逐级落实管理。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篇一」第一条定期开展危险源普查。

采油厂、井区、班站每月开展一次危险源辨识工作,并按照危险源级别划分,积极组织风险削减。

1、一、二级危险源,及时上报HSE办公室及相关科室。

2、三级危险源,由井区负责人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四级危险源,班站长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

第二条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周围民众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重大以上危险源的应急预案要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并实行领导干部承包制度。

第四条采油厂、井区建立《危险源立案销案台帐》,班组建立《危险源辨识台帐》,记录班组、井区辨识出的各类危险源及削减情况,并每月向HSE办公室上报一次。

第五条基层骨干和全体员工都有参与危险源管理、辨识、评价、削减的责任和义务。

井区负责人、班站长负责组织制定纠正措施实施风险削减;基层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危险源辨识、事故隐患查找及风险削减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岗位员工负责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或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判断,对能力所及的应进行削减或控制。

第六条由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应及时组织全区员工的HSE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等人为风险。

第七条对暂时不具备削减条件的危险源,应向HSE办公室提出临时性防范措施意见,经HSE办公室同意后,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落实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待条件成熟后,进行风险削减。

第八条削减措施完成后,将完成情况上报HSE办公室,由HSE办公室负责组织验收。

第九条1、对上级有关部门辨识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纳入井区月度HSE考核,与奖金挂勾。

2、整改完毕而不及时上报的,可认为未及时整改,也将纳入井区的月度HSE 考核。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篇二」1目的和范围1.1目的通过对本公司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为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1.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1篇1、目的: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公司生产区。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分管副总协助总经理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在总经理不在时履行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各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4.1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价小组,依据《重大危险源辩识》对公司生产现场和储存设施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4.2重大危险源管理:4.2.1配备灭火器等必须的消防器材和设施,所有器材和设施要完好。

4.2.2配备监视设备,实施全天候监视。

4.2.3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4.2.4公司、所在厂每月一次进行专项综合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5生产班组必须按规定进行巡检,检查要有记录。

4.2.6所在厂安全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7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8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向厂和综合管理部报告,并及时进行整改。

4.2.9由综合管理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挡案类容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特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2.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2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控、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检测、评价、监控、应急救援和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

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4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4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以及促进安全生产,本单位制定了危险源管理制度,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二、危险源管理的范围危险源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畴:1、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2、化学物质和危险品3、高温、高压和高噪声等4、各类作业的危险源5、环境污染和辐射等三、危险源管理的职责与措施1、部门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整改,并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

2、员工必须参加危险源管理的培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具备识别和控制危险源的能力。

3、员工在作业前必须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按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并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5、对于已经识别的危险源,应制订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按照计划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6、对于新引进的设备和新建的工程,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和审批,并按要求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

7、对于发生的事故和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四、管理制度的执行1、危险源管理制度由管理者负责推行和执行,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2、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危险源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责任,不得故意违反制度,造成安全事故或事故隐患。

3、对于违反制度的员工,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责令停工、罚款、调离岗位或解雇等处理。

五、附则本制度自制定之日起执行,并对以前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废止。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以上是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范文,制定和执行该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全面管理和控制危险源,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也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的要求。

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本(2)危险源管理制度一、目的及范围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制定本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机械性等因素。

在各个行业和工作环境中,危险源管理是保护员工和公众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探讨危险源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工作场所安全。

1.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首先,公司或组织应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这一步骤旨在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对员工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辨识与评估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环境、操作过程、设备等相关的所有信息,以了解潜在的危险源。

(2) 辨识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辨识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泄漏、高温操作等。

(3) 评估风险:对辨识到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伤害或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概率。

(4) 制定优先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危险源管理的优先级,将更高风险的危险源列为关注重点。

2. 危险源控制措施在明确了危险源及其风险后,接下来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员工和环境的威胁。

常见的危险源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设备或工艺等方面的条件,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产生。

例如,在噪音高的工作区域安装隔音设备。

(2) 行政控制:通过设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培训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并规定明确的操作要求和禁止行为。

(3)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或行政控制来消除的危险源,应鼓励员工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服等。

3. 应急预案和演练危险源管理制度还应包括应急预案和演练。

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能够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以最小化损失和危害。

演练的目的是让员工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熟悉应对措施,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情景模拟:根据实际的危险源和场景,制定针对不同事故情景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

(2) 指定责任人:明确应急预案执行的责任人员,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健康,减少事故和伤害风险,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危险因素的制度。

本文旨在介绍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目的、原则、要素和实施步骤,并阐述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控制的过程。

一、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定义危险源管理制度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控制和监测的一套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二、危险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员工安全:危险源管理制度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各类危险源,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防止事故发生:通过对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3. 提高工作效率:危险源管理制度有助于识别和消除工作过程中的隐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符合法律法规: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的必要之举,能够使企业合规经营、降低法律风险。

三、危险源管理制度的目的1. 识别和评估危险源:通过科学方法和工具,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各类危险源。

2. 预防和控制风险: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和防护设施,预防和控制危险源对员工的伤害。

3.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和改进危险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流程,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控制危险源,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性和满意度。

四、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原则1. 预防为主:采取先防范、后治理的原则,把危险源的产生消灭在萌芽状态。

2. 综合整治:系统综合地治理和控制危险源,避免简单的单一措施。

3. 动态管理:危险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和方法。

4. 依法依规:危险源管理要依法依规进行,确保企业合规运营。

5. 全员参与:危险源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五、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要素1.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通过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进行调查和评估,识别和评价各类危险源。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1.管理职责____项目部安全保障体系小组建立符合本项目部实际状况的危险源辨识制度,负责指导检查各施工工地危险源辨识工作,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内容及要求2.1危险源辨识的主要范围危险源辨识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产品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作业地质及环境条件。

2)作业场所平面分布。

3)建(构)筑物。

4)采购服务过程。

5)作业设备、装置。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场所。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2.2危险源辨识条件2.2.1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状态,即:1)正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2)异常态: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周期性或临时性的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维修等。

3)紧急态:指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其发生的临界状态。

2.2.2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1)过去: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2)现在:指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

3)将来:指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变化。

2.2.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2.2.4四种事故起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2.3危险源辨识方法2.3.1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

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2.3.2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对照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大类:1)对照法。

与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经验相对照来辨识危险源a安全检查表。

危险源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1.目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制定此制度。

2.范围3.引用标准3.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3.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4.管理职责4.14.24.3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工作,编制本部门应急救援预案。

5.内容及要求)辨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时态,即:过去:过去的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和未遂事故;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维护、改进、报废的安全状态;将来:可以预见的未来作业活动、系统、设备等即将产生的安全状态。

3)六种能量逸散类型,即。

动能、势能、电能、物理能、化学能、生物能。

14)四种事故起因,即。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管理缺陷。

5.2危险源范围5.3危险源识别方法5.4风险评价方法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c--事故的可能后果1)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的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的措施(降低风险概率,降低伤害潜在的严重程度),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的手段。

1)对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各部门要分析原因,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建立档案,报上级管理机构备案。

2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建立一般危险源管理台帐。

5.6危险源的控制5.6.45.6.)设备、设施、技术发生变化。

4)作业现场发生变化。

5)作业方式发生变化。

1)一、二级危险源由公司统一编号,按重要危险源进行管控。

2)三、四级危险源由各基层单位参照公司编号的原则自行排列编号。

一、二级危险源,公司要设立醒目的危险源标志及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悬挂危险源管理制度(2)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预防和控制各种危险源所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或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危险源管理制度(六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六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制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对其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整改。

一、目的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我公司的危险源(点)有:1、有坍塌、倾覆、压埋的场所;2、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扬所;3、有发生透水、涌水等水害的场所;4、有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5、有提升、吊运系统危险的场所;6、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7、有触电危险的场所;8、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9、有被机器绞、碾、碰挤和撞击的场所;10、有中毒、窒息、腐蚀、放射危险的场所;三、对危险源(点)进行分析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2、依次评价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3、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四、分级管理通过对危险源(点)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a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车间(采区)、班组三级控制管理,我公司的重大危险源为尾矿库;b级:较大危险源,由车间(采区)、班组二级控制管理;c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1、各级监控点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周期,进行认真细致的巡回检查,严密监控,形成详细的原始记录并登记建档。

2、监控检查中发现问题,要查清原因,采取防止缺陷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将缺陷内容、发生时间、处理情况书面上报安监室,否则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当设备缺陷一时不能消除时,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加强监控,确保安全运行,同时填写缺陷通知书,上报有关单位,申请合理安排停产检修。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3篇)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3篇)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企业内部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潜在危险源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对公司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明确潜在风险。

2. 预防和控制措施:提出避免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和管理要求,包括安全设施的规划、设立和维护。

3. 应急预案与处置:制定危险源相关的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置方案,明确员工的应急行动和责任。

4. 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危险源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5. 监控和监测:建立安全风险监控和事故报告机制,定期进行危险源监测和隐患排查。

6. 管理评审和改进:定期对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和参与,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有效性。

同时,应与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相结合,确保制度的合规性和科学性。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二)一、制度目的和依据1.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危险源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公司的财产安全,确保生产经营的持续进行。

2.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规定》;(4)《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合同工、临时工等。

三、危险源管理职责1.公司领导: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危险源管理制度,确保危险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安全员:负责组织规划公司的危险源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和执行方案,并监督危险源的排查、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实施。

3.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指导本部门的危险源管理工作,确保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落实。

4.员工:有义务遵守公司的危险源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危险源的排查和控制工作。

四、危险源管理流程1.危险源排查(1)每月进行一次危险源排查,有必要时可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行额外的排查。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三篇)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三篇)

公司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公司的生产安全管理水平,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本危险源管理制度,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公司内存在的危险源,确保其对员工和环境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危险源识别1. 危险源识别的目的危险源识别是通过分析公司内的工作过程、设备设施、原材料和人员等,识别出可能对员工和环境产生危害的因素,为危险源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

2.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1)分析过程风险:将公司内的工作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识别其中的潜在危险源。

(2)检查设备设施:对公司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源。

(3)审查原材料:对公司使用的原材料进行审查,发现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较高的物质。

(4)评估人员风险:对公司内的员工进行风险评估,发现存在的人员行为和操作不当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评估1. 危险源评估的目的危险源评估是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员工和环境的风险程度,为危险源控制提供依据。

2. 危险源评估的指标(1)可能性:评估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为高、中、低三级。

(2)严重程度:评估危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对员工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分为严重、较严重、一般、较小和无影响五级。

(3)风险等级:根据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级。

3. 危险源评估的方法(1)定性评估: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确定风险等级。

(2)定量评估:通过统计数据和数学模型,对危险源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风险值。

(3)专家评估:请相关专家对危险源进行评估,提供专业建议。

四、危险源控制1. 危险源控制的原则(1)优先采用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进设备设施、优化工艺流程等。

(2)其次采用管理控制措施,如制定操作规程、提供培训教育等。

(3)最后采用个体防护措施,如提供个人防护用品、设立警示标识等。

2. 危险源控制的方法(1)工程控制:改造、更新或更新设备设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组织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与顺利进行,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危险源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机构内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楼宇、仓库等各类场所。

二、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1. 危险源的定义本制度中所称危险源是指存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具有潜在危害的因素或条件,可能致使人员受伤、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物质、设备、环境或行为。

2. 危险源的分类(1)自然环境类危险源:如地震、洪水、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

(2)技术类危险源: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电气故障等技术性原因造成的危险。

(3)管理类危险源:如职业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危险。

(4)急性有害物质: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急性有害物质。

(5)致病因素:如噪音、尘土、辐射等致病因素。

三、危险源管理责任1. 组织机构危险源管理责任组织机构的最高管理层对危险源管理负有直接责任,并通过分工落实到各级管理人员。

最高管理层应制定危险源管理目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危险源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2. 部门危险源管理责任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区域内的危险源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并定期向上级汇报。

3. 岗位危险源管理责任岗位负责人对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负有管理责任,应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确保相关防护措施的有效执行。

岗位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四、危险源管理程序1. 危险源辨识组织机构应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查研究,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辨识工作应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检查、设备检测、文件资料查阅等。

2.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风险评估应根据科学、严谨的方法,综合考虑危险源的现状和防控措施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制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对其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整改。

一、目的
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我公司的危险源(点)有:
1、有坍塌、倾覆、压埋的场所;
2、有发生火灾危险的扬所;
3、有发生洪水、涌水等水害的场所;
4、有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5、有提升、吊运系统危险的场所;
6、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
7、有触电危险的场所;
8、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
9、有被机器绞、碾、碰挤和撞击的场所;
10、有中毒、窒息、腐蚀危险的场所;
三、对危险源(点)进行分析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
2、依次评价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四、分级管理
通过对危险源(点)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A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控制管理,我公司的重大危险源为汛期防汛;
B级:较大危险源,由项目部、班组二级控制管理;
C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
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
1、各级监控点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周期,进行认真细致的巡回检查,严密监控,形成详细的原始记录并登记建档。

2、监控检查中发现问题,要查清原因,采取防止缺陷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将缺陷内容、发生时间、处理情况书面上报安监室,否则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当设备缺陷一时不能消除时,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加强监
控,确保安全运行,同时填写缺陷通知书,上报有关单位,申请合理安排停产检修。

4、对存在的重大隐患,确实危及人身安全的监控点,应根据现场安全操作规程,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产整顿。

5、加强责任人对各监控点、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坚决杜绝盲目蛮干硬拼设备的现象。

六、加强危险源重点检查
1、三级危险源(点)在各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活动中均应将其列为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堵口,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2、对检查发现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下发《隐患通知书》督促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对于重大安全隐患,要由总经理指定安全副经理负责,会同生产、技术、安全、设备等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整改验收。

七、加强应急救援管理
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组织编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有效程度,进行演练,必要时以修订。

2、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

这是防止预案相互交叉和矛盾,获得相关资料的有效办法,有利于促进所指定的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协调。

3、危险分析。

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4、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

确认现有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并对其充分性进行评估。

5、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提出应急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程序。

6、提出预案的落实、更新、培训和演练计划。

XXXXXXX公司
2015年4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