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9爱莲说》 (6)

合集下载

《爱莲说》(含答案)

《爱莲说》(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之欧侯瑞魂创作一填空题1.《爱莲说》中的“说”是一种体裁,既可以,也可以都是为了. 2.《爱莲说》作者,是道州人,字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著有.《爱莲说》是他的名文.二解释下列字词1.可爱者甚蕃() 2.世人盛爱牡丹()3.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涟而不妖()()()5.中通外直()6.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8.亭亭净植()()9.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10.花之隐逸者也()11.花之君子者也( 12.陶后鲜有闻()13.同予者何人()14.宜乎众矣()三原文填空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2.描写莲花既分歧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名句,.3.作者感慨真正的隐士非常少的语句是, .4.作者感慨真正的君子很少见的语句是5.讽刺那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语句是6.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7.突出莲花质朴品质的语句是8.标明莲花庄重而高雅的语句是9.赞颂莲正直而通达事理语句是10.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11.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12.集中暗示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1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14.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15.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名句是16.比如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17.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在写到“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他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四问答题1.划分第一段的条理,并概括层意.2.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3.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4.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又怎样的关系?5.第二段句式有哪些变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句相照应.其中“众”和词形成反照应.8.“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就是时代著名体现他爱菊的诗句是,.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是,学过他的诗是.9.作者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10.“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了什么?11.“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中两个“独”的作用是什么?12.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本文各是什么情感和态度?13.请说出文中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1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15.第二段中的“噫”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16.陶渊明以“逸”来坚持自己的气节,本文作者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他追求什么?17.“孟母三迁”以求不受环境的影响.孟子也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8.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莲花的任意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19.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吗?20.古今中外,有许多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人,你知道有谁吗?21.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2.《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濡养了千千万万的文人,把莲花式的高贵品质作为为人处事之道,读完此文,请谈谈你的感受.23.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烘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喜爱的花喜爱的原因【参考谜底】一填空题1 《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既可以记叙 ,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事理 .2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是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名文.二解释下列字词1可爱者甚蕃(多) 2世人盛爱牡丹(非常) 3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4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美丽而不庄重)5中通外直(贯通,通达)6不蔓不枝(牵牵连连)(枝枝节节)7香远益清(更加)8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9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10花之隐逸者也(指隐居的人)11花之君子者也(指品德高尚的人)12陶后鲜有闻(很少)13同予者何人(我)14宜乎众矣(应当)三原文填空1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 描写莲花既分歧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3 作者感慨真正的隐士非常少的语句是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4 作者感慨真正的君子很少见的语句是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 .5 讽刺那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 点明牡丹喻义的语句是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7 突出莲花质朴品质的语句是濯清涟而不妖8 标明莲花庄重而高雅的语句是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 .9 赞颂莲正直而通达事理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 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境相似的语句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 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语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2 集中暗示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 隐喻社会上趋炎附势之风盛行的语句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名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6 比如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17 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在写到“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他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名句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 .四问答题1 划分第一段的条理,并概括层意.一、世人爱花的分歧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分歧. 二、描写莲的形象和品格,说明爱莲的缘由.2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的哪些美好品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来描写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布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3 文章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菊和牡丹?有什么用意?作者用菊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 ,以突出莲的现象作者对菊,肯定其分歧流合污,但否定其消极避世. 对牡丹,批判其贪图富贵,追名逐利.赞扬了莲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4 第二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又怎样的关系?第二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是以上段记叙、描写为基础,是上段在思想内容的深化.5 第二段句式有哪些变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三句式陈说句,二、五句式感叹句,四句是反问句生动深刻的表达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6 “莲之爱,同予者和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唾弃.7 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句相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与世人盛爱牡丹句相照应.其中“众”和独词形成反照应.8 “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就是东晋时代著名诗人体现他爱菊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是《桃花源记》 ,学过他的诗是《归园田居》 .9 作者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唾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坚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10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说明了什么?唐人贪图富贵,趋炎附势之风盛行.11 “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中两个“独”的作用是什么?两个“独”字标明他们遗世自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标明作者分歧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2 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本文各是什么情感和态度?对“菊”肯定并惋惜.对“牡丹”讽刺对“莲”赞美13 请说出文中菊、牡丹、莲的象征意义菊-----隐逸者牡丹------- 贪图富贵者莲---------君子1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了莲以人的美好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15 第二段中的“噫”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不能.用叹词表达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二叹爱莲者甚少,三叹爱牡丹者众.16 陶渊明以“逸”来坚持自己的气节,本文作者不愿意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渝的坚持自己正直的操守.17 “孟母三迁”以求不受环境的影响.孟子也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18 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莲花的任意连续的两句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19 你知道莲花还有哪些别名吗?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荷花,芙蓉,菡萏20 古今中外,有许多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的人,你知道有谁吗?司马迁 . 因为他能做到行为方正,据实写史.21 你认为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自力的见解,高洁的品质. 22《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濡养了千千万万的文人,把莲花式的高贵品质作为为人处事之道,读完此文,请谈谈你的感受.无论何时都应抵抗不良环境对人的影响,要坚持高尚的人格高洁的操守,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3 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烘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喜爱的花喜爱的原因。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周敦颐《爱莲说》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邓韶玉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据唐人李肇《国史补》卷中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多。

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5.《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爱莲说》解析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爱莲说》解析
写作风格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 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 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 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 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 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 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 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 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宋熙宁四年(公元 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 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 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 友,于池畔赏花品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 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 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 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盛:广。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 宜乎:当然(应该)。 宜:当。 众:众多。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爱莲说》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爱莲说》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部编本语文《爱莲说》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

部编本语文《爱莲说》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

部编本语文《爱莲说》分类整理及课内外对比阅读汇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

蔓:生藤蔓;枝:长冗枝)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

蔓:生藤蔓;枝:长冗枝)【重要句式】【重要句式】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重要词语】【重要词语】(1)可爱者甚蕃(多))可爱者甚蕃(多)(2)惟吾德馨(品德高尚))惟吾德馨(品德高尚)(3)亭亭净植(立))亭亭净植(立)(4)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濯清涟而不妖(洗涤)(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重要句子】【重要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也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3)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跟我相同呢?)(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跟我相同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20年中考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核对版)

2020年中考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核对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一、七年级上册P14 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次北固山下》4、《天净沙"秋思》P29 《世说新语》二则5、《咏雪》6、《陈太丘与友期》P50 7、《论语》十二章P63 课外古诗词诵读8、《峨眉山月歌》9、《江南逢李龟年》10、《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1、《夜上受降城闻笛》P77 12、《诫子书》P105 13、《狼》P140 课外古诗词诵读14、《秋词(其一)》15、《夜雨寄北》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7、《潼关》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世说新语》二则】5、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7、【《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初中语文篇目大全

初中语文篇目大全

初中语文篇目大全初中语文篇目大全涵盖了多个年级的教材内容,包括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上下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语文篇目:七年级上册:1.《春》2.《济南的冬天》3.《雨的四季》4.《古代诗歌四首》5.《秋天的怀念》6.《散步》7.《散文诗二首》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9.《再塑生命的人》10.《窃读记》11.《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下册:1.《黄河颂》2.《土地的誓言》3.《阿长与<山海经>》4.《老王》5.《台阶》6.《卖油翁》7.《陋室铭》8.《爱莲说》9.《骆驼祥子》(节选)10.《海底两万里》(节选)八年级上册:1.《新闻两则》2.《芦花荡》3.《蜡烛》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亲爱的爸爸妈妈》6.《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7.《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8.《记念刘和珍君》9.《藤野先生》10.《雪》11.《海燕》12.《组歌(节选)》八年级下册:1.《社戏》2.《安塞腰鼓》3.《竹影》4.《观舞记》5.《口技》6.《马说》7.《岳阳楼记》8.《醉翁亭记》9.《满井游记》10.《诗五首》11.《小石潭记》12.《记承天寺夜游》13.《大道之行也》14.《杜甫诗三首》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2.《雨说》3.《星星变奏曲》4.《外国诗两首》5.《敬业与乐业》6.《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7.《傅雷家书两则》8.《致女儿的信》9.《故乡》10.《孤独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声》13.《在烈日和暴雨下》14.《杨修之死》15.《范进中举》16.《智取生辰纲》九年级下册:1.《诗两首》2.《我用残损的手掌》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外国诗两首》5.《威尼斯商人》(节选)6.《变色龙》7.《热爱生命》(节选)8.《谈生命》9.《那树》10.《地下森林断言》11.《人生》12.《我的信念》13.《音乐巨人贝多芬》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15.《孙权劝学》16.《公输》17.《鱼我所欲也》18.《<孟子>二章》19.《曹刿论战》20.《邹忌讽齐王纳谏》21.《愚公移山》以上仅为部分初中语文篇目的示例,具体篇目可能因不同地区、不同教材版本而有所差异。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中考文言文试题—《爱莲说》(6)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__者也;牡丹,花之__者也;莲,花之____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在上文横线上填空。

2. 解释上文加“▲”字的意思。

① 蕃:______② 植:______③ 亵:______
3. 对上文句①和句②理解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 感叹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
② 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B. ① 探究无人仰慕君子德行的原因
② 借此讽刺隐居避世的世态
C. ① 探究无人仰慕君子德行的原因
② 借此讽刺追名逐利的世态
D. ① 感叹无人仰慕君子的德行
② 借此讽刺隐居避世的世态
[题解]
第1题。

考查识记默写。

参考答案: 隐逸富贵君子
第2题。

考查词语解释。

参考答案: ① 蕃:多(或:众多) ② 植:树立(挺立) ③ 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第3题。

考查句子理解辨正。

参考答案:A。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爱莲说》(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爱莲说》(解析版)

专题02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爱莲说》(解析版)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答案】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案】莲是花中的君子。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案】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案】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案】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能独善其身。

2.“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答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案】助词,的。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友人惭,下车引之.。

【答案】代词,指陈元方。

5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补充:1.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情怀?【答案】本文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情怀。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初中语文《爱莲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首先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__,作者用菊花、牡丹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并借以自喻。

__写作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二、说学情我面授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时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我将让他们结合书下注释,尝试着进行翻译。

但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普遍旺盛,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将用提问互动等形式,将课堂还给我的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

此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我的设计如下:学生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字词,理解说这个文体,通过朗读、精读等过程,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上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学生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谈话法、品读法、创设情境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将说一下我教学的核心环节,也就是我的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走进课堂,我将在大屏幕上放一张百花的图片,并用这样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一朵盛开的花,是一株怒放的生命,花开有度,花落无声,面对着人世的悲欢,花无言,花尽知。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亮的时代特点。

《陋室铭》轻松爽朗,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乐趣。

《爱莲说》描画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关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专门大的关心,同时关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专门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明白得和积存语言。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明白得和积存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爱好,把握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颂扬简单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乐趣。

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亮,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依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明白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明白得、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把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明白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乐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判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专门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成效。

初中语文《爱莲说》10分钟试讲逐字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10分钟试讲逐字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试讲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10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导入: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下多媒体上出示的这两幅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我听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美丽的荷花。

对,荷花又叫做莲花或者是芙蓉,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志士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作为高洁脱俗品质的象征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那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我看有好多同学都举手了,那我们就从从你开始接龙说一说,好,你先来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莲两边开。

”好后面的接上,你说是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那后面的接着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你还想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是荷花别样红。

”大家都表现的非常的踊跃,看来大家课外知识积累的非常的丰富,那我们今天再去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

(板书:爱莲说)初读文章:同学们现在先大声的自由的朗读一下课文,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先勾画出来,待会儿我们再听录音示范朗读。

我看同学们声音小下来了,现在听一遍录音示范朗读,不懂的节奏可以去画出来,录音播放完了,好同学们,我们现在在自由的朗读一遍课文,并且结合着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去尝试着疏通一下文意。

如果还有不会的,可以和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我看同学们都已经谈论的差不多了,那我们有哪些同学有疑问呢?好,这位同学你举手了,你说“不蔓不枝”这一句话你觉得说不通。

谁可以帮忙解决一下,请你,蔓和枝在这里本来是一个名词,枝蔓的意思,在这里名词做了动词是不蔓延,不分支意思,这个荷花的形态长的非常的好,没有多余的分支。

现在你明白了吗?研读课文:好,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再去大声自由的朗读这篇课文,并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世界上这么多花草都非常的可爱,但是作者为什么独自喜欢莲花?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找一下文中有没有相关的语句。

初中语文教案:解读《爱莲说》中的意象与比喻

初中语文教案:解读《爱莲说》中的意象与比喻

初中语文教案:解读《爱莲说》中的意象与比喻中的意象与比喻1.引言《爱莲说》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

从这首诗的名字及内容可以看出,其中的“莲”,是诗人所热爱和推崇的,因此在该诗中出现得极为频繁。

然而,这些“莲”并不只是一种植物的意象,而更多地是一种诗人所塑造的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这些莲花所传递的寓意。

2.本文的结构为了更好地处理本文,我们将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分开讲,但实际上两者并不可分割,它们互为表现和支撑,形成了一个文学的艺术整体。

因此,在读完这篇文章后,读者应该能够更好地领悟诗人的意图和主旨。

3.意象3.1.初步认识在《爱莲说》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就是莲花的意象。

从头到尾,这种植物似乎与诗人紧密相连,随处可见,让人不由得想到它在诗中所扮演的角色。

3.2.首句“庭前芳草空气新,盈盈一水浸牵丝。

”这里的“盈盈一水”就是所指的莲的水域。

“浸牵丝”则是一个应用相对复杂的意象。

它不仅表达了莲所在的河水,还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相互结合。

其中,“浸”即是莲的根部,它像钩一样向下延伸,抓住被水流强迫拖拽的须茎——“牵丝”者,将这两种“撕裂的”物品结合在一起。

3.3.远山和莲“远近山色如画里,一团和气一莲开。

”这句比喻直接表达了莲花瑰丽的美,将其直接和壮阔如画的远山相互联系——充满了和谐,不仅是景色的和谐,还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

3.4.妆成和饰供“红蕖香拂浸罗衣,散作轻罗一院风。

妆成每被新娘泣,饰供常见教坊歌。

”这里的“妆成”和“饰供”属于动词词组,意味着对莲花的加工和修饰。

这就给人一种似乎这种植物也是有生命的,需要人的装扮的感觉。

3.5.阳和阴“菡萏半枯青莲稀,早凋晚谢终不移。

江山留与后人语,水墨屏风上画帷”,这里所提到的“菡萏”就是指的莲花。

这里的“半枯的菡萏”是指那些孤独的、残缺的、无法生长的莲花。

但在文中莲花总体的形象,被描述为美好、和谐、永恒的——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阴暗之处。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生3:作者是想用这两种人来衬托作者的君子般的美德。
生3:我知道了,应该是用这两种人的生活态度来衬托作者的态度和追求。
生4:我觉得还应该再具体一些,我认为作者是用陶渊明追求隐逸和世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态度来衬托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生:陶渊明是对作者的正衬,世人是对作者的反衬。
生:所托之物是莲花,所言之志是作者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生1:老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句怎么断句?
生2:我觉得应该读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师:很好,通常情况下在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宾语之间会有逻辑断句;在连词“而”之前会有语气停顿。
生3:老师“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怎么断句?
生4:我觉得应该这么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师:下面大家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课文。
生1:请问“不蔓不枝”中的“蔓和枝”怎么解释?
生2:我认为根据书下对这个句子的翻译,可以推断出“蔓”翻译成“牵连”;“枝”可以翻译成“枝节”。
生3:我觉得这两个词应该是同一词性,可是刚才同学的翻译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不对,但是我也说不好应该怎么翻译。(众生笑)
生:我知道是“香远益清”的“远”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向远处传播”。
①师:“噫”字中包含了哪几种不同的感?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交流感受。
师:看来你觉得周敦颐在自夸了。你们笑,是否表示有不同意见?
②师:看来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大家想想作者不欣赏陶渊明的哪一点?
师:很好,其实作者确实对陶渊明饱含着一种惋惜之情,作者在心中说道:陶渊明是个多么正直的人,也一定是个好官,但是可以他在黑暗的官场面前选择了逃避,而没有选择勇往直前。大家想想是不是这种情感。而对于世人痛恨似乎有些重,厌恶更为准确一些。③那么对于爱莲者到底是什么情感呢?我们不妨再来读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

赏析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爱莲说》

赏析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爱莲说》
不怕牺牲的精神
粉身碎骨全不怕,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要留清白在人间
拟人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
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
相吻合。
诗人托物言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赞美
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 “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
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 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 的主旨。
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悠采 然菊 见东 南篱 山下
清迎 高寒 避斗 世霜

雍国 容色 华天 贵香

花唯 开有 时牡 节丹 动真 京国 城色
不苟时俗 隐居避世

莲 君子
衬 托
牡丹
趋炎附势 追逐富贵
莲的
高洁、正直、端庄、 傲然不群……
象征手法
君子
赏析托物言志
——《爱莲说》

芜湖县花桥学校 初中语文 胡姗姗
宋·周敦颐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
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情于 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 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 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物”与“志”有相通之处 常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托物言志
作者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 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追 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 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 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物”与“志”有相通之处 常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莲——君子 象征的手法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面对坎坷磨难从容 不迫、视若等闲

初中语文《爱莲说》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阅读答案

(一)18、(1)多(2)洗涤(3)亲近而不庄重(4)少(4分。

每题1分。

意思对即可。

)19、(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洁净的挺立在那里。

(3分,意思对即可,有两个实词理解有误扣1分。

)20、答题要点: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表里如一、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端庄、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分。

答对一点得1分,得满3分为止。

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出君子的美德,大意对即可。

)21、虞世南、陆龟蒙(2分,每个1分。

答错不倒扣,全答扣1分。

说明,此题纯考文意理解,不涉及对古人的历史评价。

)(二)16、(1)多(2)沾染(污秽)(3)亲近而不庄重(4)少(2分,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17、中间贯通,外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接。

(2分,意对即可。

)18、(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6分,每小题2分。

)19、写出花名(1分),有自己的理由(1分)。

用文中的花名、观点正确也可。

(三)18.略 19.①、多;②、树立 20.略21.⑴、品德高尚的人;⑵、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或者答18.略 19.①、多;②、树立 20.略21.⑴、品德高尚的人;⑵、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四)七、30.31见教材。

32.A 33.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

(五)20.21(略)22.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六)答案;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12.(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七)答案:7(1)却(可是,但是)(2)通(同)“返”,返回(3)遮蔽(遮住,遮掩)8、(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予认谓为菊,,以为
花之 隐逸者也;
的 隐居的人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品君德子高者尚也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叹词!,
菊宾之语爱前,置的标志陶,后鲜少有听闻说。
相当于“唉” 不译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当乎众矣。
唉,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 教学目标:注音释词

朗读课文

翻译原文

讨论问题

课外延伸
注音
周敦颐 (yí) 可爱者甚蕃 (fá n) 出淤(yū)泥而不染 濯(zhuó )清涟(liá n)而不妖 不蔓(mà n)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 )玩焉 花之隐逸(yì)者也
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速度舒缓一些 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只独爱菊。
自从 李唐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君 3.香远溢清
3.美德可以永远传播
子 4.可亭远亭观净而植不可亵玩
4.仪态端庄, 气节高尚,
令人尊敬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这写符菊合是陶为渊了明正的面处衬世托态莲度的。形象。
南 山 。
采 菊 东



对偶句和排比句为骈句, 此外为散句。
根据提示理解: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 为方正,中美通名外远直扬,的不句蔓子不是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根据提示理解: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 重而亭又亭令净人植敬,佩可的远句观子而是不:可亵玩焉。
练习: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联系莲花,谈谈君子形象对我 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 修养的启示。
仿写《爱莲说》
• 以“爱
说”为题,写一
篇3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
物,所托之志。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扬万里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李白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爱 莲 说
说 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 可以直接说明事物 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 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 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 生”。
花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反衬)
人 予独爱莲 (无()突出君)子
颇有 微词
十分 轻蔑
赞扬 称颂
菊:隐逸者
牡丹:富贵者
正 衬托 反
者莲
: 君


陶渊明

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




衬 世人
爱 雍容华贵
象征富贵
隐鲜 逸有 者闻 君何 子人
富众 贵矣 者
语言特点:
一.语言凝练传神。 二、骈散结合。
喜爱菊花的意,思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几个人呢?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你认为莲花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玩可 远 观 而 不 可
焉高 亵(
)清
托物
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言志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献媚权贵
花 2.中通外直 之 不蔓不枝
2.胸襟磊落 豁达正直
我予 独只爱莲助之词出,淤泥表而转不折
调节音节,
无实义
染,
沾染(污秽)
洗濯涤 清清水涟而不美丽妖而,不庄重
缠生藤蔓 旁出冗枝 更加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 香远益清,
耸立的 树立 样子
表转折 亲近而不庄重 句末语气词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 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骈句,散句结合) 4、读出感情
骈句
• 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扬
一抑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语气逐莲渐,加花强之,君层子层者推也进。,富有气势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4、莲《之爱出莲淤说泥》而中不与染“,近濯朱清者涟赤而,不近妖墨。者 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根据提示理解: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 的高贵品质: 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
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 进而以花喻人, 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 成富贵的象征。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 名逐利。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
动色惟 京,有 城花牡 。开丹
时真 节国
托物
言志
以 陶渊明爱菊(鲜()正衬隐)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