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解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解读1.时代背景阿西莫夫未满16岁便完成高中学业,193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48年回校取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阿西莫夫完成博士学业后,成为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化讲师,从此跟波大建立起终生的关系。
1955年升任副教授。
1958年他全心投入写作后,就不再教书(他写作所得远比任教来得多),但仍争取到保留副教授的头衔。
1979年大学为表扬他的写作,晋升他为生物化学教授。
1965年,应大学莫加纪念图书馆(Mugar Memorial Library)馆长霍华•戈特利布(Howard Gottlieb)之请,阿西莫夫捐赠出他的私人文件。
一共464箱,放满71格的收藏架。
阿西莫夫治学有方,他的科普著作多以史学手法阐述科学概念,尽可能细数从头,理性分析科学脉络。
提及某个科学家时,也会一并附上详细的背景资料,诸如国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并以语源学和发音方式介绍科技名词。
这些特点在他的《科学指南》(Guide to Science)、三大卷的《认识物理学》(Understanding Physics)和《阿西莫夫的科学探索史纲》(Asimov'sChronology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里处处可见。
2.文题诠释《恐龙无处不有》“恐龙无处不在”,初看标题,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答:没有离题;不好;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
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主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就是“泛大陆”。
三、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重点)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难点)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重点)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恐龙无处不在
1.听读课文,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会运用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解析:在细读两文的基础上,抓住两篇文章的结尾段进行归纳。
二、参考答案:《恐龙无处不有》的论证思路: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现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
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面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一推断最近一次“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一进一步推断“泛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一于是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最后得出结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被压扁的沙子》的论证思路;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引出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然后分析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通过严密的推理,肯定“撞击说”否定“火山说”,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外最体撞击地球。
解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两篇文章就是按照这一思路行文的。
三、参考答案:1.补充说明性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注重观察、善于发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2.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意在强调此研究的现实意义。
3.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名词变得浅显,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理解。
4.对上文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文所讲的道理,从句子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幽默和思维的活跃。
解析:结合上下文,体会这些补充说明性文字的作用,体会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四、参考答案:板块构造理论。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课的内容,包括《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阿西莫夫的短文,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材中两篇短文均以科学小品文的形式呈现,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科学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原理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短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阿西莫夫的照片和简介,激发学生对阿西莫夫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阅读短文: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推理的三种形式
。 如:小明很努力学习,所以他成功考上好的大学;小芳也很努力学习,也成功考上了 好的大学;小蓝同样很努力学习,所以也成功考上了好的大学;所以,每个人只要努 力学习,都可以考上好的大学。
人都需要睡觉,你都是人,所以,你都需要睡觉。
。如:
, 。如:经常到室外跑步,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而室内的跑步机,跟在室外跑步也能够让身体动起来,所以经常使用跑步机,也可以 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那么怎么提高自己学习和运用这三种推理形式呢?
对比阅读 比较异同
2、哪一个理念引领了两篇文章的研究方法?你认同这个理念吗? 理念: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 领域产生影响。 《恐龙无处不有》生物 地理 《被压扁的沙子》物理 天文
总结
学习本文,我们不仅了解到关于地球板块漂移和恐龙灭亡原因的科学知识,还 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式。作者以事实为基础,打破科学界限,大胆地联想与想象, 严谨地分析与推理,把看似毫无关联的现象和观点建立起具有说服力的联系,得 出新的科学结论。这种创造性思维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2
求证:GH与EF互相平分
又AF=CE
∠AGF=∠CHE=Rt∠
Rt△AGF≌Rt△CHE
∴EH=FG,又FG⊥AD,EH⊥BC,
AD∥BC
∴FG∥EH
∴四边形FHEG是平行四边形,
而GH,EF是该平行四边形的对
角线
∴GH与EF互相平分
推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推理的前提必须是准确无误的; 2.推理的过程必须是合乎逻辑思维规律的;
当然,作者的看法也是一家之言。对他的论断,很多人支持,但也有一些人反 对,你持什么看法呢?欢迎同学们在课下查找有关资料继续展开探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课文解读+批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课文解读+批注你喜欢读科普作品和科幻小说吗?阿西莫夫是这方面的“大腕儿”作家,其作品涉及众多的科学领域。
课前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
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批注]这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结合课文理解: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的结论并不难,二者之间的联系容易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的关系很少有人能想到,作者以科学家的敏锐思考了其内在关联。
课文就是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前者成了支持后者的有力证据。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
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批注]“毫无疑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毫无疑问”突出了科学发现的确凿性,不容置疑,也是语言准确的体现。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批注]“漂移”与下面的“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多用于无生命的东西;“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多用于有生命的东西。
板块构造理论中的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所以只能用“漂移”。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 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举例)
恐龙化石的分布
古生物学
地质学
板块构造
梳理行文思路:
《恐龙无处不在》开篇提出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明都有可能 得到相互启发,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紧密相连"表现在哪里?有哪些事实能证明 它们是互相"产生影响"的?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既然寒冷的气 候不适应恐龙的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问题。围绕这个 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证明的结论。
预学2
hái
遗骸
sù
追溯
chánchú
蟾蜍
qī
两栖
zhě
褶皱
tún
鸟臀目
jié
劫难
【遗骸】遗体、尸体。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原意是逆流而上。现常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预学1
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 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 镇。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 一生著作量惊人,写了400多本书,题 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 艺术等许多领域,代表作有《基地》 《新疆域》等。他与儒勒·凡尔纳、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文 学历史里的三巨头,被读者誉为“神 一样的人”“永远的科幻教父”。
部编八下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解析版)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 )带碰撞.( )褶.皱(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二、单项选择题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逻辑顺序。
B.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抒情和描写在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式和递进式。
事物说明文大都用总分式结构,事理说明文大都用递进式结构。
D.说明文中比较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摹状貌、举例子、作诠释等。
3.下列各项说法未正确的一项是()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A.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B.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发动的防御盾牌行动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共21页)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说明方法
1、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 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举例子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打比方
3、每隔一段时间,板块会将所有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 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成为“泛大陆”。 下定义
4、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 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作比较
●1.两篇文章各说明什么问题 ●句式:“本文表面上说明……,其实作者是 想借此证明/探讨……” ●《恐龙无处不有》 ●本文表面上说明“恐龙无处不有”这个事实 ,
道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
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想一想:作者把这两句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开头突发议论,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 础。用“紧密相连”“影响”等词语揭示事物之间 的联系。
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 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 曲同工之妙。
阿西莫夫的经典科幻语录
1.“人生难道还有什么事,会比 寻找答案更令人感到振奋?”
《银河帝国:基地》 2.一个人必须拥有很多各方面的 资讯,也就是必须博学,才有可能 发明前所未有的创见。
《银河握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即“板 快构造”理论。
整体把握
“恐龙无处不有”和说明对象是什么关系?
“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 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
整体把握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被压扁的沙子”吗?
不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恐龙无处不有》
●恐龙化石
板块理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精品课件
道理: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
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想一想:作者把这两句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开头突发议论,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
基础。用“紧密相连”“影响”等词语揭示事物之 间的联系。
二、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这篇短文在哪两个科学领域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彗星( huì ) 抵达( dǐ ) 趋势( qū ) 追溯( sù )
词语解释
抵达:到达。 致密:细而密;细致精密。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 物的由来。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
鸟臀目
zhě
褶皱
qī
两栖
yǔn
陨石
fù
覆盖
yuān
深渊
sù
追溯
ɡuī
氧化硅
xié
携带
yǔ
岛屿
xī
潮汐
yī
āi
铱 尘埃
预习检查 多音字
tuó 驮运 驮
duò 驮子
piāo 漂流 漂 piǎo 漂白
piào 漂亮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打比方
•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
箱……
比作
南极洲
大冰箱
冷
生动形象
举例子
•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 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 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具体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许多 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 和合理性。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0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1知识1.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 和 。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 ”。
2.读准下面加点的字词。
骨骼.( ) 漂.移( ) 地壳.( ) 深渊.( ) 驮.着( ) 岛屿链..( ) 两栖.( ) 铱.( ) 潮汐.( ) 硅.( ) 追溯.( ) 褶皱..( ) 劫.难( ) 鸟臀.目( ) 蟾蜍..( ) 衍.射( ) 携.带( ) 3.理解下面的词语。
(1)遗骸:(2)褶皱:(3)劫难:(4)致密:(5)追溯:(6)天衣无缝:参考答案1.科普作家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2.gé piāo qiào yuan tuó yǔ liàn qī yī xī guī sù zhě zhòu jié tún chán chúyăn xié3.(1)遗留下来的骨骸。
(2)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
(3)灾难。
重点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2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子 阿 西 莫 夫 短 文 两 篇
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
明分项内容。
内容完整 八下 第6课
素养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篇 短文中阐释的观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 章严谨的论证思路。 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 神。
说明方法
(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 沙子要重得多。
作比较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 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说明方法
(3)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 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列数字
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一定条件 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
火山携带的斯石英被转化
火山活动地区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逻 辑 顺 序
子
麦克霍恩等研究证明岩层中存在斯石英中的
原子排列
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感 部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谢 你
的 观
赏
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 的灰尘布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 温骤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 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 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 地一时间沉寂无声。
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 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冻 死、饿死的厄运
被压扁的被压扁沙的 沙 子 B È I Y Ā B I Ǎ N D E S H Ā Z Ǐ
分析讨论
3.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是正确的?他是怎样证明的?
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
(1)科学的实验证明 ①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 ②斯石英在850℃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 的沙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课文解读+批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课文解读+批注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批注]新观点指的是什么?还有哪些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批注]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材料,呈白色,是唯一一种在1600 °C以上的空气中仍保持优良力学性质的金属,也是抗腐蚀性最强的金属之一。
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批注]太阳无法抵达地球表面,为什么会导致恐龙灭绝?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批注]语言严密准确。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批注]观点产生。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批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批注]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⑥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⑦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批注]用通俗明白的语言说理。
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ppt课件(共46ppt)
三、默读课文 问题探究 1.“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大陆漂移的事实,即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 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 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 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原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文生动形象。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破裂了。 (原文: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 出破裂的迹象。)
原文说明这个泛大陆现在仍很牢固,只是出现一点 要破裂的征兆、迹象,并非已开始破裂。改文不符合科 学实际。 (3)第六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这句话中的“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和虚伪。
拟而人,不作是用:“镶恐”字龙将“自山尖己小雪在”人迁格化了,好像银边是山构尖小造雪理有意论做的。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
的形成时适地生活
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 四部分,所以每块大陆携 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6500万年前,恐龙灭 绝,大陆完全分开, 因而每块大陆有自己 的恐龙
结论:南极恐龙 的发现为板块运 动提供有力证据
一、初读课文 探讨内容
本文依据__在__南__极__发__现__恐__龙__化__石______的 事实,证明了_大__陆__漂__移__假说。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 生__物__学__(__恐__龙__)__、_ _地__质__学__(__板__块__理__论__)_
第三是打比方。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 《恐》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 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 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全文结构特点:总分总。
合作探究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 他领域产生影响。” 第1段的两句话 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 点明中心,总领全文。
合作探究
第2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 用?
恐龙并不适 应南极气候
是大陆在漂移而 不是恐龙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 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 分裂
每一块大陆都携带 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南极分析恐龙化石 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合作探究
主旨
这篇事理说明文从在南极洲发现 恐龙化石的事实出发,介绍了“板块 构造”理论,说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 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证据 或得出新的结论。
导入新课
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 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 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 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凹 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难道这几块 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 好觉。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 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 假说。那么“恐龙无处不有”与大陆漂移假说有 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 又开始破裂了。
(原文: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 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原文说明这个泛大陆现在仍很牢 固,只是出现一点要破裂的征兆、迹 象,并非已开始破裂。改文不符合科 学实际。原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周密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原文恐龙无处不有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积累探究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 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 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 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就在一起。
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
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 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
[链接材料2]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
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 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 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 免这种撞击。
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 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 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即非常纯的沙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 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 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指导点拨: 本题考查课外拓展延伸的能力。回答本题,我们需在熟
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对问题做系统的分析,可以借助网 络、图书馆查阅与之相关的资料,然后去分析、归纳。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示例: 1.气候变迁说。6 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①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
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②虽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通常情况下所谓“大型动物”( Megafauna)指的是体重在45公斤以上的动物,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期结束之后,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③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
④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
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⑤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⑥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
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
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
⑦除此之外,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
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二)品味语言
•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 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 2.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 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 • 3.到6500万年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 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 已完全分开。
地震
火山爆发
海啸
龙卷风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 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 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根据又是什么?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 能找出来吗?
撞 击 说
火山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本文选自《新疆域 》, 作者阿西莫夫 (1920—1992),美 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 科学幻想小说家。他 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 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 部,是公认的当今美
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骨骼(gé )
漂移 (piāo) 地壳(qià o)
深渊(yuān) 驮着(tuó ) 岛屿链(yǔ liàn) 两栖(qī) 硅(guī) 铱(yī) 潮汐(xī)
追溯(sù ) 褶皱(zhě zhòu)
劫难(jié ) 鸟臀目(tú n)蟾蜍(chá n chú ) 衍射(yăn) 携带(xié )
异齿龙
三 角 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鸭嘴龙
梁龙
霸王龙
恐龙无处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 识 积 累字音字形遗骸.(hái ) 褶.皱(zh ě) 劫难.(nàn ) 彗.星(huì)陨.石(y ǔn ) 追溯.(sù) 鸟臀.(tún ) 天衣无缝.(fèng )形近字tún )臀部 sù)追溯 rÓng )溶解 y ǔn )陨石diàn )殿堂 shuÒ)朔方 rÓng )熔化 损(s ǔn )损坏词语释义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天仙的衣服没有缝隙。
多比喻诗文无补缀痕迹,浑然一体。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遗骸:古代留下的人或动物的骨头(多指尸骨)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潮汐:本义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自然现象。
这里特指海潮。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内容主旨《恐龙无处不有》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被压扁的沙子》这篇短文以“被压扁的沙子”作论据,证明了恐龙的灭绝是某个星体撞击地球造成的。
重点难点1.“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2.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3.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
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中 考 对 接一、积累运用1.(2018·泰安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阿根延.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zh ān )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tún )目恐龙。
B.印度与亚州.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m ā)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zhé)皱变形。
C.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báo )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y ī),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ké)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jù)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说明文重要的语言特点是“准确”,下列句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B.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C.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D.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3.指出下面各句采用的说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斯石英”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重得多。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1)两篇短文选自_____国_______作家__________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名)。
5.下列句子中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①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________________。
②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的异常______________。
③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________________。
A.细密紧密熔化B.致密严密溶化C.致密紧密熔化D.细密严密溶化二、阅读提升(2018·杭州)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
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
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
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
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
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
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
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
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
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
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根据谈同题文章改编)6.文中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有什么作用?7.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围猎”有什么表达效果?)②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脸”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8.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
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9.文章题目“‘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隐含着哪些意思?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三、语言运用(2018·梧州)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有专家认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就是塑料的发明”。
塑料垃圾最大的特征就是难以降解。
塑料瓶子、塑料盒和塑料袋等,人们使用过后,它们的降解至少需要几百年。
材料二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
另据统计,按照每个订单平均使用两个餐盒估算,目前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约达4000万个。
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
材料三目前,美国加州大学芭芭拉分校的工业生态学家罗兰博士及其同事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计算出人类迄今为止生产的所有塑料为83亿吨。
其中约63亿吨如今成为塑料垃圾,这些垃圾有7%被填入垃圾填埋场或置于自然环境中。
统计表明,现在全球每年消耗2.45亿吨塑料,全球范围内只有14%的塑料包装被回收,1/3的包装完全没有被收集,直接污染着环境,已经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来。
10.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11.请你针对塑料污染问题拟出两条具体可行的措施。
四、写作练笔12.科学是永无止境的,使人好奇,引人遐思,你是否也曾有过阿西莫夫般的假想?大胆说出你心中对待科学的假设,不得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1.C2.A3.(1)作比较(2)举例子(3)打比方、列数字4.(1)美科普阿西莫夫科普作品(2)自贡5.C6.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超过人眼。
7.①用“围猎”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
②“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8.赵爷爷,不用担心,刷脸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它采用7人脸检测技术,可以防止用照片冒充真人的行为;皱纹增多没有关系,你只要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行了。
9.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要做好拥抱这个时代的准备;但刷脸的同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一个“弱隐私”时代,我们要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10.塑料制品使用量大,难降解,已成为人类生态的最大潜在威胁。
11.应该制定专门的法规,强制减少或不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市民垃圾分类,增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