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考

对于儒学提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感觉我还没有掌握其内在的含义,但是就我这几天的学习,对于其中的一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比较深的感触,对此,我将展开我的讨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全章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对于此,钱穆先生有注,必也圣乎:此处圣字作有德有位言。仁者无位,不能博施济众。有位无德,亦不能博施济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三十而立之立。达,如是闻非达之达。己欲立,思随分立人。己欲达,思随分达人。孔子好学不厌,是欲立欲达。诲人不倦,是立人达人。此心已是仁,行此亦即是仁道,此则固是人人可行者。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譬,取譬相喻义。方,方向方术义。仁之方,即谓为仁之路径与方法。人能近就己身取譬,立见人之与我,大相近似。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之亦犹己。然后推己及人,此即恕之事,而仁术在其中矣。子贡务求之高远,故失之。从钱穆先生的注解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子贡这位已经居于社会上层地位的弟子的仁的要求。他要求自己的杰出弟子在处于社会上位的时候,不仅要想着自己的成功还要想着帮助别人成功。此外,还要能近取譬,以及推人,换位思考。

“仁者,人也”,人之所以成为与自然界诸多动物不同的一个生命的原因,我想其本质正如孔子所说的人有仁的成分。相比于动物的生活,人类在利他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人类社会的,通过社会的分工,人类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生产率,经过漫长的历史,量变带来质变,人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与动物不同的生命,这种生命之所以不同的基础正是归结于孔子所言的“仁”。

我们可以想到的是,在这样一个分工的合作社会群体里,如孔子所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由于诸如基因,生长环境,后天习惯,甚至是胎儿期有没有听过音乐开发大脑都会使得一个人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能力使得不同的人处于社会中不同的地位。这让我想起了北京大学一名退休教授钱理群曾经说到:“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对于钱教授所提出的现象,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对这种现象给出了一个鲜明的关于的仁的判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在《论语宪问》中有说到:”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对此钱穆先生有评注,君子或偶有不仁,此特君子之过,亦所谓“观过斯知仁”也。小人惟利是喻,惟私是图,故终不能为仁。

可以看出孔子对于仁的要求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君子作要求的。在中庸孔子讲得更为直接:”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这些能成为君子的人,必然是身体各方面机能优秀的人才,如果这些人抛弃了仁的要求,与他们竞争,自然大多数人是竞争不过他们的,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言,这些人往往会成为社会上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管控约束,任由自由的利己主义的泛滥,社会的资源财富必将集中于他们的高智商,对于人类社会的根基也将是根本的破坏,这也是我们看到中华文明史是第一次社会大动乱的根本原因,礼崩乐坏,当社会的高级人士抛弃了仁之道,社会必然会陷入水火之中。但是正如钱教授所提到,他们的高智商已经不是

在他们智商之下的体制所能约束的了,他们是会利用体制的人。

对于此,孔子有提出了解决方案:“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对于此,钱穆先生有这样的注解安仁:谓安居仁道中。利仁:知仁之可安,即知仁之为利。此处利字,乃欲有之之义。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心不在境。外境有约有乐,然使己心不能择仁而处,则约与乐皆不可安。久约则为非,长乐必骄溢矣。仁者,处己处群,人生一切可久可大之道之所本。仁乃一种心境,亦人心所同有,人心所同欲。桃杏之核亦称仁,桃杏皆从此核生长,一切人事可久可人者,皆从此心生长,故此心亦称仁。若失去此心,将如失去生命之根核。浅言之,亦如失去其可长居久安之家。放无论外境之约与乐,苟其心不仁,终不可以久安。安仁者,此心自安于仁,如腰之忘带,足之忘履,自然安适也。利仁者,心知仁之为利,思欲有之。kongzi提出仁,让人们意识到留住仁对于维护这个社会稳定的巨大意义,同时孔子也提出当仁真正的充斥着社会的时候,人们也可以长处乐,以这个美好的社会模型,作为与每个人的人生密切相关的理想,引导人们守护自己的仁,使得仁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从仁对个人的重要性分析,从而利用仁达到对这些居于上位的人的高智商的不当竞争的约束,维持人类社会的稳定。

总的来说,我现阶段对仁的认识,是孔子提出在社会中竞争占优势的人的一种约束,在仁的条件约束之下,社会的两极分化得以控制,这种约束是经历”春秋战国之乱之后“孔子提出的保证社会这个机构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当然我们也看到孔子在另一端所作的努力“有教无类”,即鼓励天资差的人通过学习取得上位,缩小社会中不同人的差距,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对于以上的总结,我感觉到儒学的根本正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的高度总结,是为了维护社会的运行和保持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学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