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论文——徽县民歌

合集下载

甘肃徽县渡船曲考察研究

甘肃徽县渡船曲考察研究

渡 船 曲是春 节 期 间普遍开 展 的传 统性 文娱 活动 。每年 正 月初
六 ,由专人发放请柬 约定场 次,称 为 “ 出灯 ”或 “ 窝” , 正月十六结
束叫 “ 卸装 ” 。 而渡 船 曲通常要表演至农 历二月初二 ( 龙抬头节 ) 。
渡 船 曲 是 以划 旱 船 为 表 演 方 式 的 。 由 一 名 “ 艄 公 ” 划 桨 引 船 ,在 前
■ 音乐
甘 肃 徽 县 渡 船 曲考 察 研 究
范 琳 琳
(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 天水 7 4 1 0 0 0 )
摘 要: 初步考察表 明,徽县渡船 曲是流传在甘肃徽县大河店乡地区以 “ 闹社火 ”形式存在于 民俗生活中的北方汉族歌 舞,至今 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存与徽县广袤的大地上,形成了深厚 的文化积淀 。本文 以实地 考察为依据 ,对渡船 曲展 开较为深入、细致、全 面的研 究,论证 了渡船曲的源流 、表演形式 、传承形式和发展状况等。希望借此文呼吁我们的
生活 中的北方汉族 歌舞 。渡船 曲存 在的表演场合 、民俗文化环境 , 萌生 出许多艺 术与文化特征 ,产生 出即与秧歌有 继承关系 ,又 因为
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二 、渡船 曲的音乐形态特 征
( 一 )渡船 曲的表演形式
艺术 元素 的更新 重组 ,沉 淀 为更为 成熟 的新 的 民间艺术 品种 。故
有关 。根 据记载 ,认为 南宋歌舞 《 村 田乐》是秧歌 的早期 形式 ,兼
具鼓 舞劳动情绪和农祭仪 式诸般功能 。并且受到地方戏 曲和 专业歌 舞 的影响 ,溶入 了许 多表 演性艺术 因素 。直 到本世纪[ 0 年 代 以前 , 汉族农村 的秧歌活动还 往往与驱瘟神 、迎 赛会等农耕祭祀 仪礼穿插 配合 、关系十分密 切,充分体现 出秧歌 作为一种 民间艺术形式所存

于纯朴中见真情——论徽县民歌

于纯朴中见真情——论徽县民歌
述。
【 关键词】 纯朴 ; 实; 真 情感 ; 细腻 ; 声音
徽县位于甘肃 省东南部 . 处秦岭南麓 . 地 属秦 巴山地 中的徽 成盆 《 插秧 山歌》: 地, 东邻陕西 , 西连成县 , 北接天水 , 南通 巴蜀 , 犹如一颗美 丽 的明珠 , 太 阳出来 四山红 . 燕子 出来打蚊虫 . 镶嵌 在陕、 、 甘 川交 界地带 , 素有陇上 江南 之称。境内有汉 、 满 、 、 回、 藏 蚊虫到 了燕子 口. 贤妹到 了我 的手 . 苗等 1 个 民族 。 0 太 阳出来像把火 . 的贤妹没处躲 , 晒 徽县 历史悠久 、 人杰地灵 , 远在八千年 前勤劳智慧 的先 民就 在这 我把草帽抹 给她 . 叫声太 阳来 晒我 .
插秧 山歌
J I导 = F





谱例如 图 1 。 通过 描述 劳动过程抒 发个人感情 的如 :牛娃 儿吆 ( 言 : 的意 “ 方 赶 思) 到梁上了 , 的 日子狂 ( 多 方言 : 游玩儿 的意思 ) 了……” 上 表达 了对 虚度光 阴、 一事无成 的一种感叹 。 ( ) 二 情歌 情歌是人们 对爱情 、 婚姻生活 的真实写照 , 表达上 自 、 在 然 纯朴 、 率 真、 生动 、 畅 , 流 在表现 手法上 多用 比兴 、 比喻 和夸张 . 通过借 物抒 情, 表达 了男 女之 间细腻 、 真实 的情 感。主要表 达方式有诉说 相思之 苦. 表达爱慕之情 . 描写男女相会场景和心情等 倾诉相思 之苦 的民歌 . 运用纯粹 抒情的手法 . 表达 了对 意 中人痛 彻心骨 的相思 之苦 , :后花 园里 的香椿花 , 如 “ 叫我把你想死 家 。想得 紧, 想得慢 , 想得三天莫吃饭 。 想你三天莫吃饭 , 眼前绿 化转 。 想得 想你 三天莫吃饭 , 淌下 的眼泪拌熟面 。想你三天莫吃饭 . 浑身瘦成塔草杆 。 三天不 吃饱着 哩 , 下相思草着 哩。三天不吃也不 饿 。 吃 光想 连你一达 坐。 三天莫 吃一 I . Z 叫我死 哩嘛叫我活 。 又“ l 馍 ” 想得肝花摇铃哩 、 想得 肠子拧绳哩。想得肝子如针扎 , 想得肠子如 刀刮 。把心想成豆瓣子 , 肠 子想成扣线子 。肠子想烂心想死 , 脸式( 方言 : 脸色) 想成黄裱纸。”

徽州民歌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书写

徽州民歌田野调查与民族志书写

第36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mzsfxyxb@(总第123期)是实地调查所涉及的场域的总称。

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伍国栋教授对田野调查的描述是:……音乐学学者走出书斋或办公室,深入民族民间音乐生活,进入音乐操纵者主体音乐实践时空范围去观察、收集各种音乐研究资料的调查。

[2]104田野调查对于地方音乐研究来说,所获知识直接来自于被研究对象,具有真实性;研究者在与被研究者的交流过程也是两者所占据的文化身份的碰撞,是不同文化意识的摩擦,研究者需要获得研究所需的知识是要经过思辨才能得到的知识谱系,它既是民族音乐研究的方法,又是一种方法论体系,具有系统性;田野调查后,研究者要对所获的一手资料进行梳理、筛选和归纳,最后形成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所以说,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包含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基本的研究方法。

(二)民族志书写是什么民族志这一概念的关键词是“志”。

志者,记也。

民族志是专门从事各民族社会与文化记述与介绍的学科。

[3]2民族志书写是田野调查的文字性表述,故而,它是一种文本形式,是研究者记录田野调查中的所见所闻、心得体会以及对被研究对象从不同文化感知和文化身份的角度进行文化书写的方法。

所以,民族志书写既是一种文体,又是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中有关“民族志”的词条这么阐述:记述和介绍世界各民族基本情况的学科。

……其以对具体民族的具体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翔实记录,即以系统的搜集有关民族的资料为主要任务,……它的研究方法特征在于:通过长期的个人接触(通常是由了解被研究社会的风俗和语言的观察者进行参与观察),而对一个社会进行深入研究。

[4]158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学派、进化论学派的人类学家只注重理论的推理和建构,因而被称为“扶摇椅上的人类学家”,自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研究流派的出现和实证研究的倡导,民族志书写才初露端倪。

人类学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将民族志书写从文本到方法进行了拓展,他以其亲身实践确立起“科学的民族志”标准——资料搜集主体与理论研究主体的“同一”,则作为文体的民族志与搜集资料的田野工作必然地结为秦晋之好,奠定了人类学知识论的基础。

浅谈如何提高徽县农村音乐基础教育——以徽县第二中学为例

浅谈如何提高徽县农村音乐基础教育——以徽县第二中学为例
(三 )与 班 主 任 及 文 化 课 教 师 沟 通 ,关 注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我与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的交流沟通中更加细致地了 解了每位学生的心 理 特 点 和 兴 趣 爱 好,因 材 施 教,使 学 生 快 乐 学 习 ,全 面 发 展 . 面对徽县 当 前 的 教 育 环 境,农 村 音 乐 教 育 显 得 可 有 可 无.造成这些现状的 原 因 除 了 应 试 教 育 下 对 文 化 课 的 偏 重 外,更多的来自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 偏 见,很 多 人 打 着“学 习音乐是需要天赋”的旗号硬生生折断了 音 乐 基 础 教 育 普 及 的翅膀! 我国儒学创始人孔子提出“有 教 无 类”,使 广 大 普 通 民众平等接受到 了 教 育. 而 音 乐 教 育 作 为 使 人 向 真、向 善、 向美的精神教育,更应“有教无类”.笔 者 从 徽 县 音 乐 基 础 教 育实际情况出发秉持“有教无类”的思 想,大 大 提 高 了 学 生 学 习音乐的自信心与热情.“十年树木,百 年 树 人”的 教 育 大 计 是百年大计,希望通过本人这篇粗浅文章 使 我 县 音 乐 教 育 工 作者积极投身于音乐教育中来,为我县教 育 事 业 添 上 浓 重 的 一笔.
浅谈如何提高徽县农村音乐基础教育
———以徽县第二中学为例
李 梅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是 我 国 依 法 统 一 实 施 的 一 部 国 家 级 教 育 纲 要. 纲 要 要 求 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 教 师,开 足 开 好 规 定 课 程,这 为 中 小 学 音 乐 教 育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依 据 和标准.那么徽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到底如何呢?
以上可见,徽 县 农 村 中 小 学 音 乐 基 础 教 育 现 状 并 不 乐 观 ,那 么 是 什 么 原 因 造 成 目 前 这 种 尴 尬 局 面 的 呢 ?

独具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简述徽州民歌的形态特征及基础教育对其传承保护

独具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简述徽州民歌的形态特征及基础教育对其传承保护

独具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简述徽州民歌的形态特征及基础教育对其传承保护◎ 李菁菁/胡佳凡 (安徽中医药大学)一、徽州民歌概述民歌,是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群众之中的歌曲,这些歌曲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会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甚至发展成为当地民间文学的分支,它是各民族艺术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劳动人民的音乐创作,一般是在劳动时由口头即兴创作,之后进行口耳相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与改造。

民歌能够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情、志,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民歌所演绎的是劳动人民的现实劳动与生产,因此民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追求。

这种具有乡土性的精神作品与当地的社会文化具有密切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民歌就是诞生于徽州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在当地人民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被创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二、徽州民歌的音乐形态根据徽州民歌的不同类型具体进行分析:(一)号子号子大多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劳动之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同时激励劳动者坚持劳动的实用功能。

号子的音乐风格较为豪迈粗犷,句幅较短,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并且反复出现固定且重复的节奏型。

按照劳动场景不同可以将号子划分为渔船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作坊号子等。

徽州地区山峰多陡峭,河谷地带河流湍急,水量丰富,因此水运发达,有新安江跨越徽州全境。

因此在徽州民歌中,渔船号子是较为常见的劳动号子形式。

徽州民歌《新安江上背纤帮》是徽州民歌至今抢救发掘出的第一曲劳动号子,从该曲的旋律上看,休止符给整首歌曲的旋律带来了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为歌唱者提供了换气的机会与时值。

一呼众和,再加上各类衬字,十分生动形象,让听众能直接联想到当年新安江边背纤帮背纤的生动场景,也能让听众更加同情他们的悲惨命运。

(二)山歌山歌,通常在户外演唱,具有高亢嘹亮、自由悠长的音乐特征。

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

刘鑫论文——徽县民歌

刘鑫论文——徽县民歌

兰州大学2004级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论文专业:汉语言文学类别:函授本科姓名:刘鑫指导教师:高霞一种独特的民间抒情言语——简析陇南徽县山歌姓名:刘鑫内容提要:徽县境内的山歌,不仅具有语言纯朴,简明洗练,旋律单纯,形象生动鲜明的风格特征,更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

它的音乐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表现出了纯粹抒情、叙事抒情和表象抒情的抒情形式和赋、比、兴的抒情手方法及独白、对白和对话等直接抒情的方式,是徽县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也是徽县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结晶。

本文着重在于对徽县民歌的归纳整理,并对徽县民歌的内容及抒情意向、语法特征、抒情方式作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情感、裸露、抗衡、声音徽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北接天水,西连成县,南通四川,东邻陕西,古名河池,西汉置县,北宋升为州,清代降为县,发展历史悠久,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都曾在此逗留,并留下了名垂千古的不朽诗篇。

徽县境内的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格调多样,就其旋律和语言风格而言,西北部受西和、礼县,东南部受陕西略阳,陇南康县、武都等地山歌、风俗和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北部民歌和南部民歌两大流派。

而西和、礼县和康县、武都山歌来源主要由麦客和搬迁户引入,逐步与徽县民歌交融,形成徽县民歌一些较为独特的特色的风格。

徽县山歌的演唱与其他地区山歌一样,受地点的制约,一般在山野、田间等非公众场合自娱自乐地独唱或较远距离地对唱,多不分男、女性别,所唱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音量大、音域宽,无须伴奏,形式简单,亦不作有意或无意性表演,边劳作边歌唱,能激发情感,自解沉闷,活跃劳动气氛。

一、徽县山歌的主要内容从徽县民歌的内容出发,结合它们的功能和服务对象,主要分为劳动歌、酒歌、情歌和儿歌四大类。

(一)、劳动歌劳动歌中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其内容一是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二是描绘劳动情境,诉说劳动中的感受的歌。

追根溯源:析千年洮岷“花儿”之意蕴

追根溯源:析千年洮岷“花儿”之意蕴

追根溯源:析千年洮岷“花儿”之意蕴
樊艳丽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24()3
【摘要】洮岷花儿是流传在西北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沟通联络感情的方式方法有所改变,使用“民歌”来传递感情、记录生活的方式渐渐远去,西北“民歌”中典型的“洮岷花儿”也正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本文通过对“洮岷花儿”在当地人民群众中活跃度的调查以及对一些书籍的查阅,主要从“洮岷花儿”的实际调查总结、其命名来源及意义变迁来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脉络;以期让更多人对洮岷花儿有所了解,使洮岷花儿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樊艳丽
【作者单位】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河州花儿”与“洮岷花儿”的歌词比较研究
2.“洮岷花儿”的美学价值首当文学而非音乐--“洮岷花儿”之歌词探讨
3.“洮岷花儿”的现状与西北“花儿”的传承——甘肃省岷县二郎山“花儿会”田野调查
4.追根溯源:析千年洮岷“花儿”之韵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徽州民歌传承与创新

徽州民歌传承与创新

徽州民歌资料的 挖掘整理

徽州民歌资料的挖掘整理
据刘凡先生回忆:徽州民歌最早挖掘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央文化部、中国音协等组 织高度重视对民间音乐的抢救,发起了编撰《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项目工程,并召集全国各 地文化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
在民歌大搜集以后,根据凌志远先生回忆,徽州民歌的挖掘工作从20多年前的一次民歌抢救 活动结束后,直到2003年,在歙县文化局的引领下,安排柯灵权带头,组织文化局各部门全歙县 区域内开展民间艺术的考察和挖掘,涵盖了了徽州民风民俗、徽州民歌、徽州民间传说、民间 戏剧、民间礼仪等考察对象,其中民间歌曲、歌谣及民间器乐曲的内容则是由徽州民歌传承人 凌志远先生负责,主要从事民歌挖掘和曲谱整理,共同出版了《歙县民间艺术》一书,这一举 措不仅促进了徽州民歌的发展,也推动了徽文化的传播,同时为众多徽文化研宄者提供了宝贵 的文献资料。
本章结束
徽 传
承 与
州 创

民 歌
徽州民歌传承中 的思考

徽州民歌传承中的思考
随着时间的流逝,徽州民歌经历了无情的冲刷和淘汰, 以至于许多学术界专家学者都认为徽州没有民歌,鲜少被人 们关注。
为深入了解徽州民歌历史发展和传承现状,多次赴当 地田野考察,本章将对笔者近年来对徽州民歌的田野调查作 简要的概述,主要分为徽州民歌资料的挖掘整理现状以及徽 州民歌田野考察实录纪要。
国家非遗徽州民歌省级传承人操明花老师她曾是歙县的徽墨工厂做徽墨描金工的徽墨工人。据操明花回忆, 她的外公外婆都会唱民歌和徽戏,起初接触徽州民歌便是因为从小听外婆哼唱民歌给她听,其中有一首《磨米磨 麦》的儿歌,外婆时常当做摇篮曲哼唱哄她睡觉,在长久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会唱《磨米磨麦》,老人在唱 这首儿歌时,不仅是因为劳动磨米时哼唱,同时也是通过自己的哼唱加上悠扬的旋律曲调,目的在于教导下一代 的孩子们要好好读书,长大后考官做状元,同时具有教导性的教育意义。

刍议本土歌曲的演唱——以徽州新民歌演唱为例

刍议本土歌曲的演唱——以徽州新民歌演唱为例

刍议本土歌曲的演唱——以徽州新民歌演唱为例吴媛媛(安徽公益电影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摘要】本土歌曲是指在一个地域内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创的歌曲作品。

本土歌曲的演唱既要表现歌曲的艺术性,又要表现出歌曲所涵盖的地域文化。

徽州新民歌是利用徽州民歌传统音乐元素,结合现代作曲技法、融合当代人的审美创作的民歌。

针对这类歌曲的演唱,如何来把握其中的演唱技巧、情感表现,以及再现传统民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把握好本土歌曲演唱的“声”和“情”,是作为一名本土歌手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本土歌曲;徽州新民歌;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本土”(native),《现代汉语字典》中注解的其中一个意思是:原来的生长地。

本土歌曲即可理解为原来生长地的歌曲。

本人觉得对本土歌曲在这种理解基础上还应该强调一点,原来生长地的歌曲、民间即兴创作演唱的歌曲,也就是我们通常称的“民歌”。

除此之外,还有后期创作的歌曲,这类歌曲与当地民歌有“亲缘关系”,也即是说,作曲家汲取当地民歌的音乐元素,结合现代作曲技法,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创作而成的歌曲。

我们通常在歌曲分类中称之为“创作歌曲”。

从地方民歌的视野来看,可谓之“新民歌”。

所谓“新”就在于曲调是新近创作的,从歌曲的文化内涵来看,这类歌曲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下面,本人以徽州地域新民歌为例,简要阐述其创作的文化内涵,重点阐释徽州新民歌的演唱特点。

一、徽州新民歌创作溯源徽州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

国内学界对徽州文化的研究涉及面广,视角众多,成果丰硕。

“徽州学”成为中华文化研究的三大显学之一。

从音乐学研究领域来看,民歌研究是其主要研究的一个方面,是研究体现地域音乐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徽州地域的民歌伴随者徽州社会历史文化发展,数量众多,类型多样。

她与徽州人的生存、生活紧密融合,是徽州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在上世纪80年代,徽州地方的音乐工作者对徽州民歌进行了一次抢救性的保护工作。

通过老一辈音乐人刘凡、汪继长等老师的辛勤开拓、努力调研,在古徽州地域内(除了现在的三区四县,还包括婺源、绩溪、石台)搜集了地方民歌百余首。

黔西南布依族民歌收集整理研究

黔西南布依族民歌收集整理研究

谱 例 1:
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则戎乡王科思珂所唱,刘
鑫记谱而来的。
浪哨歌较与其他种类的歌而言种类繁多,多以简
单 传 情 为 主 ,其 滑 音 较 为 多 ,使其效果更具爱情的期
盼渴望的真挚。
(三)风俗礼仪歌
Jr —i
"T- ■ r
J-i-
风 俗 礼 仪 歌 ,主 要 分 为 酒 歌 、叙 事 歌 、丧葬歌以及
Yi Shu Ping Jian 27
济虽然发展了,但却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根据目 说爱的方式。在歌曲方面比较单一,但其内容主要以
前贞丰县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该地区民歌所面临的 爱情作为主旋律,进而导致浪哨歌的内容出现感情细
问题是年轻传承者的离开,导致民歌爱好者以及民歌 腻的特征。
传 承 者 的 缺 失 '第 三 类 :敬 酒 歌 。顾名思义,敬客人,
正 式 的 场 合 ,例 如 :酒 宴 、节 日 等 礼 俗 场 合 。 这两种民歌的传统形态涵盖了布依族民歌分类
的所有形式。 布 依 族 民 歌 主 要 可 以 分 为 两 大 类 :第 一 类 ,山歌
类 ; 第 二 类 ,风 俗 礼 仪 类 。山歌分类又分为表达情感的 山歌、谈情说爱的浪哨歌、儿歌1 在风俗礼仪歌的分 类 中 又 分 为 酒 歌 、祭 祀 歌 、丧 葬 歌 、叙 事 歌 四 种 。
谱 例 2:
敬祖先等。但随着年轻人的意识形态薄弱,文化接收的
多样化,逐渐出现文化认同感的淡化现象,民歌的传唱、
.
I象1h
* tocj
学习者逐渐减少,进而造成民歌传承无保障的问题。
经 过 笔 者 的 调 研 ,尽 管 以 上 三 个 城 市 在 民 歌 的 保

现代化语境下徽州民歌的生存境遇与保护原则

现代化语境下徽州民歌的生存境遇与保护原则

V ol .37N o.11N ov.2016第37卷第11期2016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Soc.Sci )现代化语境下徽州民歌的生存境遇与保护原则史一丰(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00)摘要:民歌作为前工业时期人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创造的口头表演艺术形式,在科技发达的后工业时代,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的深入,文化主体呈现多元化、社会向着同质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下,地方传统民歌面临着文化的变迁、载体的破坏、传承主体的消亡、自身濒临灭绝的境遇。

如何在当前现代化语境下保护这种民间艺术形式至关重要。

保护徽州民歌必须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可借鉴在地方传统民歌保护领域有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广西模式”,以期有益于徽州民歌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现代化;徽州民歌;生存境遇;生态原则;“广西模式”中图分类号:I 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132-02民歌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原汁原味造就了民歌文化的璀璨。

当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又带来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在所难免。

民歌原本作为前工业化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与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和相处有直接的关联,故而使得民歌的音乐风格始终保持者泥土的气息和田野风格。

传统文化作为“我者”文化的地位受到“他者”文化强有力的冲击,面临着文化解构和重新建构的境况。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传统民歌何以继续生存?农村原住人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歌的传承体系如何来架构?现代化语境下的传统民歌如何加以保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

本文以徽州民歌为例,阐述其在现代化语境下的生存境遇,分析原因,探究合理的生态保护原则,并提出借鉴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广西模式”,为保护和发展徽州民歌指引方向。

心灵的歌唱——传统花儿歌唱者文化心态透析

心灵的歌唱——传统花儿歌唱者文化心态透析

花儿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歌唱艺术,是根植于西北民间乡野的艺术花朵,具有典型的地方和民族艺术特色。

这种独具风格的民歌,不仅反映了西北高原的民俗风情、社会生活,而且展示了所在地域人民的文化素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更是民族群体不同时代精神风貌、社会风尚在文化上的一种体现。

文化心态由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是一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大众心理反应等因素的综合,常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支配着人们的精神与行为。

花儿作为广泛流传在人民大众中的一种口头传承民歌,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观察其流传区域人民群众文化心态的窗口。

花儿属山歌,当地人称“漫花儿”,是在山野间自由漫唱。

这种形式与赶庙会和踏青紧密相连。

花儿会一般聚集在偏僻野外、山清水秀、环境优雅的地方。

花儿会的参与者是广大的劳动民众,他们既是观赏者又是“主角”。

只有在此时,他们不再进行繁重劳作,以放松的心态和闲暇的心情亲临自然、感受自然、享受自然。

虽然同是在大自然之中,紧张艰辛劳动时的心理状态与轻松散漫时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花儿会期间,人们穿戴一新,带足“盘缠”,登高望远,“边唱山歌边游山”。

正如花儿中唱到的:“松鸣岩是个好地方,四月设下的山场;尕鸡娃煮上酒提上,好花儿漫了个美当。

”“五月十七二郎山,娃娃嫑引门嫑管,油缸倒了也不管,心宽宽儿地浪两天。

”人们沉醉于自然的怀抱中,物我两忘,达到“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清秀不过的四月天,万花儿开在路边,松鸣岩会场浪一天,一猛中年轻了十年。

”在特定自然环境里,人们忘记了生活诸多烦恼和不幸,在与自然的交融中,舒心地唱出了他们那朴实而单纯的心声。

“杆一根,两根杆,唱个花儿心上宽,不是图的吃和穿,那怕没有一分钱,喝口凉水也喜欢。

”花儿历史悠久,它维系了传唱区域人们的感情和友好关系,保留着传统社会的宗法礼教,如遵循长幼尊卑的人伦关系等。

安徽民歌的调式特征研究

安徽民歌的调式特征研究

安徽民歌的调式特征研究作者:陈晓李小舒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摘要:民歌是承载了具有地方感的文化记忆,安徽民歌在江淮大地上成长、传播、衰微,用口承的方式传递着文化,记录了安徽的风俗产物、历史地理、经济交通、人口往来等重要信息。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安徽民歌的调式分析,进一步探究安徽民歌的调式特征。

关键词:安徽民歌;非遗;音乐形态;调式;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2-0096-04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果说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是一条奔腾汹涌、辉煌灿烂的银河,民歌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星星。

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安徽民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安徽素有“东方乌克兰”的美誉。

安徽民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其丰富的题材、悠久的历史、优美的曲调、独特的旋律等要素,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生动鲜活地反映了安徽这片热土的民生、民情、民风、民俗,成为传承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载体,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活力,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

由于流传地域、演唱时间及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构成了感情各异、丰富多彩的曲调,形成色彩斑斓的安徽民歌形态。

如安徽淮北和沿淮地区属于“皖北中原官话区”,该地区的民歌旋律中经常使用小七度大跳,当地人俗称其民歌特点为“侉腔侉调”,其中《王三姐赶集》最具代表性。

淮北地区流传的“花鼓灯”是一种综合的广场艺术,包括舞蹈、音乐、戏曲等,其音乐主要包括“花鼓灯锣鼓”“花鼓灯歌”等。

皖西大别山区“慢赶牛”,音调高亢、曲调简洁、节奏平稳,为地人所喜爱,演唱者可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即兴创编旋律;另外,皖西大别山高腔山歌“挣颈红”,歌曲音域不宽(一般在八度或十度之内),但都在高音区,演唱者需高声喊唱,同时利用下颚在同一个音高上颤抖,发出一种特殊的颤音,因演唱难度大,一首歌唱通常由几个人轮流演唱。

民勤小曲_精品文档

民勤小曲_精品文档

民勤小曲一、起源与历史背景民勤小曲,源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是该地区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之一。

作为该县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民勤小曲在音乐、歌词和舞蹈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备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推崇。

民勤小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在民勤县的农田里,农夫们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常常以歌声来鼓励并增进劳动的愉悦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在劳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歌唱传统逐渐发展成具有固定歌曲形式的小曲,即民勤小曲。

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勤小曲逐渐在该地区传承并流传至今。

二、音乐特点1. 曲调舒缓悠扬:民勤小曲的曲调通常较为悠扬、舒缓,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这种曲调是由于该地区多山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农田带来的,民勤小曲以其独特的音乐特点成为了当地田间劳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2. 轻快的节奏:民勤小曲的节奏通常较为轻快,给人一种欢快和愉悦的感觉。

这种轻快的节奏是以该地区的丰收和繁荣为背景的,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富有民间特色的乐器:民勤小曲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二胡、笛子、锣鼓等,这些乐器都是当地人民喜爱和擅长演奏的。

乐器的使用使得民勤小曲更加富有民俗特色和独特的韵味。

三、歌词主题民勤小曲的歌词通常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盼。

其中,歌曲的内容涉及到了农村劳动、爱情、家庭等方面,贴近人民生活、贴近人民情感。

1. 劳动与奋斗:许多民勤小曲歌词中都包含了对劳动的歌颂和对奋斗的呼唤,表达了人们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辛勤工作的赞赏。

这种歌词主题体现了农村人民的勤劳和奋斗精神,并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积极向上。

2. 家乡情怀: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音乐形式,民勤小曲的歌词中不乏表达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歌词中描绘了家乡美丽的风景、友好的邻里关系和人们的乡愁之情,引人回忆起家乡的美好记忆。

3. 爱情与幸福:民勤小曲中也有许多歌颂爱情和幸福的歌词。

这些歌词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幸福的向往。

浅析陕北民歌在影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的应用

浅析陕北民歌在影视剧《平凡的世界》中的应用

作者: 刘鑫洺[1]
作者机构: [1]成都师范学院
出版物刊名: 西部广播电视
页码: 79-8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8期
主题词: 陕北民歌;《平凡的世界》;路遥
摘要:由著名作家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讲述了陕北人民的奋斗史,该剧自开播之后就引发了各方热议,《平凡的世界》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电视剧以陕北方言为基础展开叙述,剧中也运用了大量的陕北民歌,这种浓厚的民族特点成为该剧的特色。

本文将对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所应用的陕北民歌进行分析,对其应用方法及作用进行总结。

于纯朴中见真情——论徽县民歌

于纯朴中见真情——论徽县民歌

于纯朴中见真情——论徽县民歌
姚颖骏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25
【摘要】徽县民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感情细腻纯朴,表现手法形式多样,多用比兴、比喻以及大幅度的夸张等手法,表达出内心强烈的情感,刻画出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其创作题材信手拈来,贴近生活,是广大群众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本文着重就徽县民歌中的山歌(主要是劳动歌和情歌)和社火曲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艺术特征、表现手法等进行简要概述.
【总页数】2页(P151-152)
【作者】姚颖骏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事中见真情理解中求共鸣——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2.走中见真情寻根见家国r——简评《远方的家》特别节目多彩中国、《客从何处来》谢娜篇
3.“走”中见真情“转”中亮实招“改”中见成效——葫芦岛日报社“走转改”活动掠影
4.于反复中见真情--论中国美学中“反复”技法在戏曲中的作用
5.纯朴中寓奇美平淡
中见深情——读华兹华斯的《露西组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乡土到都市——民歌类“非遗”保护的文化真实问题

从乡土到都市——民歌类“非遗”保护的文化真实问题

从乡土到都市——民歌类“非遗”保护的文化真实问题魏雪苑【摘要】诞生于乡土社会的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它们展演于都市舞台之时,在看与听、演与唱的关系处理上,在歌手身份的转换以及歌唱语言的选择上,都难免产生置换.这既是乡土艺术向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之被动屈服,并或多或少造成文化原真性的损耗,也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重新焕发出活力.从“安徽民歌精粹展演”中可以清晰见出民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实境遇.【期刊名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7)006【总页数】4页(P111-114)【关键词】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真实【作者】魏雪苑【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42.2半个多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均简称非遗)保护运动从萌芽、发展、壮大,直至在全球推广,彰显出世界各国对于非遗价值的高度肯定以及对于保护方法与策略进行积极探索的努力。

而各级各类非遗的展演展示活动,却是后工业时代人们对于远古农耕文化的美好追忆与想象。

但纵观各种展演活动,其组织形式和目标定位却不尽相同:或者是为了彰显地方政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业已取得的成效,使民众有更多的了解非遗、走近非遗的机会,譬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东,2010、2012、2014);或者是为了塑造地方文化形象,①尹庆红:《民歌与文化认同——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民族艺术》2013年第5期,第117页。

助力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譬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南宁,1993年至今)和“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安徽铜陵,2010、2011);至于由众多的旅游公司、文化传播企业乃至房地产开发商所举办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只不过是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的某种手段,是为了推销产品的某种噱头,充其量算是上个世纪80年代盛行一时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当代的旧瓶新酒。

②麻国庆,朱伟:《社会主义新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开放时代》2014年第6期,第153页。

科研课题论文:感受民族音乐之美

科研课题论文:感受民族音乐之美

67142 音乐论文感受民族音乐之美一、创作背景合唱《靖西?田野对歌》是作曲家曹光平在广西采风之后,有感于当地的美丽风景和风俗人情,于2004年5月创作完成的无伴奏童声合唱作品。

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那里的壮族民歌特别发达,无论男女,从四五岁就开始学唱山歌,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

壮族人爱唱歌,不仅平时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

歌圩上,青年男女通过公开聚唱来选择婚配的对象。

对唱是其主要的形式,是分对进行的。

当一对男女青年对唱的时候,双方的朋友都围在身旁相助,甚至还有歌师在旁出谋划策。

二、曲式结构该曲为并列的四段体结构,全区分为AB C D四部分。

借鉴了一些中国大曲结构的设计,即散―慢―中―快―(散)。

■《靖西?田野对歌》曲式结构三、具体分析:(一)A段:(带引子功能)这是一段悠长的三声部“山歌调”。

十六小节一气呵成,细看每个声部似乎都有分句,然而结合在一起却又使音乐无法分割。

我们暂且按照Ⅰ声部旋律的运动特征将其分为上下两句。

纵观整个A段展现在听者眼前的是一幅西南边陲的美丽景象。

1.节拍与速度:■ =56正是Adajio的速度,作者选择这样偏舒缓的柔板很适合发挥山歌调悠扬自由的特点。

节拍选用不规则节拍,也是为了避开人们传统听觉的强弱拍规律,从而给音乐留下相对宽松的创作空间。

个人认为作曲家在构思这一段的时候也许更想设计成“ad libitum”的音乐。

2.调性和调式:这段音乐调性和调式频繁转换,采用多调性和多调式来创作。

三个声部标注不同的调号,演唱不同的调式,这也是本曲最大的特征与亮点。

乍眼看,三个声部相互独立,各自具备其旋律特征,但其实也是相互依存的。

就好比在田野放歌的三个人,各自唱着各自的山歌,却也暗中和另外两人“较劲”,别人的旋律变化自然也会影响到自己旋律的走动。

Ⅰ声部,a句8小节,有4个音组成:bA bB bD bE;而到了b句就更只剩下三个音:bBbD bE。

安徽民歌的调式特征研究

安徽民歌的调式特征研究

安徽民歌的调式特征研究
陈晓;李小舒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9)002
【摘要】民歌是承载了具有地方感的文化记忆,安徽民歌在江淮大地上成长、传播、衰微,用口承的方式传递着文化,记录了安徽的风俗产物、历史地理、经济交通、人
口往来等重要信息.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安徽民歌的调式分析,进一步探究安徽
民歌的调式特征.
【总页数】4页(P96-99)
【作者】陈晓;李小舒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职业艺术学院音乐系,安徽合肥 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巢湖民歌调式特点及调式中倾徵倾羽现象研究 [J], 申育林
2.安徽民歌"慢赶牛"音乐特征研究 [J], 洪仁国
3.通过对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调式分析论述混合调式 [J], 张冉冉
4.五声性调式和声在安徽民歌钢琴伴奏中的应用 [J], 田雅丽;李暮凡
5.安徽池州罗城民歌的艺术特征研究 [J], 郭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本土微电影与西部民族文化联袂探究

甘肃本土微电影与西部民族文化联袂探究

甘肃本土微电影与西部民族文化联袂探究
刘鑫
【期刊名称】《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7)005
【摘要】甘肃省历史悠久,其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独特的西部民族文化,为本土微电影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题材源泉,也使这种带有西部民族文化特性的微电影艺术更具标志性.西部民族文化与微电影的联袂,使微电影因为民族文化的加入而提升其审美价值和社会影响,同时西部民族文化在微电影创作中得到传承和保护,显示了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遇见羚城》是西部民族文化微电影创作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给甘肃本土西部民族文化题材的微电影创作带来启示.
【总页数】3页(P134-136)
【作者】刘鑫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2
【相关文献】
1.甘肃本土西部类型电影品牌的打造 [J], 刘鑫
2.建筑创作的回归——面对西部甘肃本土建筑创作的感言 [J], 章海峰
3.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达斡尔族民族文化传承探究 [J], 吴丹;于春梅
4.西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及其伦理困境——以甘肃省为例 [J], 张佳慧;
5.如何对待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甘肃西部裕固族村落的人类学考察 [J], 江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大学2004级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论文专业:汉语言文学类别:函授本科姓名:刘鑫指导教师:高霞一种独特的民间抒情言语——简析陇南徽县山歌姓名:刘鑫内容提要:徽县境内的山歌,不仅具有语言纯朴,简明洗练,旋律单纯,形象生动鲜明的风格特征,更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

它的音乐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表现出了纯粹抒情、叙事抒情和表象抒情的抒情形式和赋、比、兴的抒情手方法及独白、对白和对话等直接抒情的方式,是徽县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也是徽县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结晶。

本文着重在于对徽县民歌的归纳整理,并对徽县民歌的内容及抒情意向、语法特征、抒情方式作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情感、裸露、抗衡、声音徽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北接天水,西连成县,南通四川,东邻陕西,古名河池,西汉置县,北宋升为州,清代降为县,发展历史悠久,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都曾在此逗留,并留下了名垂千古的不朽诗篇。

徽县境内的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格调多样,就其旋律和语言风格而言,西北部受西和、礼县,东南部受陕西略阳,陇南康县、武都等地山歌、风俗和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北部民歌和南部民歌两大流派。

而西和、礼县和康县、武都山歌来源主要由麦客和搬迁户引入,逐步与徽县民歌交融,形成徽县民歌一些较为独特的特色的风格。

徽县山歌的演唱与其他地区山歌一样,受地点的制约,一般在山野、田间等非公众场合自娱自乐地独唱或较远距离地对唱,多不分男、女性别,所唱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音量大、音域宽,无须伴奏,形式简单,亦不作有意或无意性表演,边劳作边歌唱,能激发情感,自解沉闷,活跃劳动气氛。

一、徽县山歌的主要内容从徽县民歌的内容出发,结合它们的功能和服务对象,主要分为劳动歌、酒歌、情歌和儿歌四大类。

(一)、劳动歌劳动歌中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其内容一是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二是描绘劳动情境,诉说劳动中的感受的歌。

徽县境内的劳动歌主要表现为打夯号子、花号子和田歌三类。

打夯号子主要流传于伏镇、嘉陵、虞关境内。

这种歌一般调子比较固定,歌词则往往根据劳动的需要即兴创作,有的则只是呦嗬、哎嗨的呼喊声,没有歌词,在劳动中起一定号令的作用。

花号子在徽县境内广为为流传,曲调高亢,曲式结构变化很多,节奏多种多样,唱词多用衬字,常在婚丧,喜庆等场合演唱。

山歌号子创是一种以号子为曲调、套用民歌演唱的民歌。

曲调音城宽、音调高、演唱很有激情。

如,《插秧号子》:“草(哎)帽子(哩么哟咦哟),满(呀)天飞(哩么哟咦哟),好(呀)久没和你(哟嗬……),在一块(哩么哟嗬)。

”这种民歌抒情性较浓,曲目则有“老号子”、“十二月”、“鸡公号子”、“唢呐号子”等。

田歌中的“采花”是劳动歌中抒情味最为浓厚的一种。

徽县境内流传的“采花”可能是从外地传入却又经劳动人民的加工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徽县“采花”版本。

比如,本源于甘肃文县,在全国广为唱的《采花》全曲如下:正月里采花无花采,二月里采花花正开,三月里桃花红似海;四月里葡萄架上开,五月里石榴尖对尖,六月里芍药赛牡丹,七月里谷米酿成酒,八月里闻着桂花香,九月里菊花怀里揣,十月间松柏人人爱,冬天腊月无花采,霜打梅花遍地开。

在徽县民歌中,受《采花》影响的还有《十二花套十二将》等曲目,这里选录两节,见其一斑。

‚正月里看灯开花打头开,鸟为食死人为财。

蜜蜂因为采花死,赵巧因为送灯台;二月里绿末开花喜春风,杨六郎困在扬州城。

一杀四门刘金定,大破千门穆桂英。

……‛(本曲引自《徽县志》)这些歌曲都是以月份为序,每月以一种花为代奉,运用比兴手法或抒情示爱或传唱历史,歌颂英雄。

内容复杂多样,音调变化多端。

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民俗风情和民众心理。

(二)、酒歌徽县是陇上名酒陇南春的故乡,根据史料考证,徽县蒸馏酒技术很可能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

千百年来人们的饮酒遗风沿袭至今,还流传着“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的规矩。

人们饮酒既不是为了充饥,也不是为了解渴,而是把饮酒当作一大趣事。

历代文人墨客在徽县饮美酒,赋诗词,名篇佳构,不胜枚举。

在民间人们所创的酒歌更是不计其数。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酒歌自然要从酿酒唱起,《十二月酒歌》便是其中的代表:正月里来是新年,家家户户都团圆;手里端着咱的酒,盅盅下肚暖心间。

二月里来是花潮,家家窖池酒香飘;酒糟八桶酒满笼,酒花欢喜笼里跳。

三月里来三月三,酒家背酒过铁山;过了铁山入四川,换来大米穿单衬。

四月里来四月八,家家酒店运酒忙;东家老板心太狠,好酒收了给坏粮。

五月里来是端阳,不能忘了丈母娘;背上糯米和粽子,提壶美酒表心肠。

六月里来割麦忙,老老少少上麦场,伏天采曲最优良,夜里翻曲到曲房。

七月里来七月七,收粮酒家走的急;山里收了红高梁,川里还要收稻皮。

八月里来秋风凉,卖了酒来换衣裳;换得衣衫回家转、待到冬时不受寒。

九月九来是重阳,重阳攀登高山上;高山有个杜康庙;抽签打卦求吉祥。

十月里来天气寒,筒着袖儿上南山,上了南山把柴砍,烧房不再来花钱。

十一月来是小寒,酿酒就要加劲干;只要不怕寒和苦,定叫酒坛堆成山。

十二月来整一年,到了年底细盘算;除去东家租和税,剩下刚够过个年。

这是一首可与《诗经•豳风》之《七月》相媲美的诗篇。

它不仅唱出了酿洒中的采曲、翻曲、收稻、砍柴、运酒、卖酒的艰辛过程,展现了徽县地区端午、重阳等生活民俗,还写出了旧日酿酒者所遭受的压榨与剥削,辛勤劳作所得仅够过年。

这与“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的著名民歌异曲而同工。

在徽县姑娘婚配俗称“喝酒”。

在姑娘家要喝提亲洒,定亲酒,离娘酒;姑娘到了男方家里要喝迎亲酒,娘家人要喝认亲酒,回归时要喝挡门酒。

因而在徽县酒歌中就有《十二杯酒》、《十杯酒》、《小十杯酒》、《大十杯酒》等著名酒歌。

如雄壮、豪放的《大十杯酒》将酒歌与历史传说、英雄人物故事相融合,唱来痛快淋漓:一杯酒儿正月正,朱洪武打马游南京,保南将军胡大海,鞭打采石常遇春。

二杯酒儿龙抬头,苏妲己修下摘星楼,贾氏夫人坠楼死,黄家父子反出头。

二杯酒儿正清明,白马银枪赵子龙,长坂坡前英雄汉.杀得曹操心胆寒。

四杯酒儿到汉阳,王母娘娘去采桑,齐王封你为皇后,代代朝中坐昭阳。

五杯酒儿五端阳,徐庶幽州是老张,夜过八州生巧计巧,收来严颜尧英豪。

六杯酒儿热难当,刘秀十二走南阳,马武姚奇双救驾,才保光武坐洛阳。

七杯酒儿秋风凉,程咬金斧破老君王,秦琼暗里保幼主,单童宁死不投降。

八杯酒儿正中秋,隋朝杨广下幽州,扬州倒有万花景,十万里江山一旦丢。

九杯酒儿九重阳,河西有个赵玄郎,姐弟二人曾结拜,千里路上送金娘。

十杯酒儿到霜降,李逵下山接宋江,梁山一百单八将,一个更比一个强。

一曲曲徽州酒歌,一部“陇酒历史”,更是一座徽县民俗风情大观园。

这些歌曲将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三)、情歌情歌是人们爱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抒发男女间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情歌在抒情上自然、率真,以生动、流畅、优美的语言,恰当地表达情意,在手法上则多用比兴、比喻和夸张,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富于诗性。

徽县境内的情歌丰富多采,他们爱情生活的多个方面,各个阶段几乎都有歌,有初次相识,表达爱慕的试探歌,如‚这山望见那山高,那山一树好樱桃。

樱桃好吃树难栽‛贤妹好看口难开。

‛也有描绘初次见面心情的歌,‚太阳下山黄又黄,我扛木犁妹背筐。

本想说句知心话,话到嘴边心里慌。

‛又‚新打镰刀难转弯,初次连情开口难。

肚内犹如打台鼓,脸上又如火烧山。

‛初恋的情人是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于是有‚石榴花开一口钟,两人相交莫透风。

燕子衔泥坚闭口,蚕儿有丝在肚中。

‛还有表现热恋情人相思疾苦的相思歌,如:‚后花园里的香椿花,叫我把你想死家。

想得紧,想得慢。

想得三天莫吃饭。

想你三天莫吃饭,想得眼前绿花转。

想你三天莫吃饭,淌下得眼泪拌熟面。

‛(四)、儿歌在徽县地区的儿歌中有的是对儿童唱的或教儿童唱的,有的则是儿童自己唱的。

对儿童唱的多为催眠曲、摇篮曲等。

这类曲子大多无词,只是一个悠长、闲适的调子,主要作用是使孩子精神放松,尽快入眠。

儿童自己唱的歌当然也是从大人或别的儿童那里学来的,主要指儿童游戏时,或碰到某些事物所唱的歌。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游戏歌。

这—类中有带有滑稽色彩的颠倒歌、绕口令,有做游戏时所唱的协调动作;计数的歌,有游戏时作某种选择的歌等。

如;‚打锣锣,擀面面,你舅舅来了做啥饭;擀白面,舍不得;擀黑而,笑话哩;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一下飞到后院里,惹的你外爷乱骂哩。

‛二是事物歌。

除游戏以外的所有儿歌,有以儿童视角叙述某种事物的歌,或描绘某种生活技能的歌,如:红鸡公,绿尾巴;上天去,回老家。

老家三个女娃娃,又缝衣裳又扎花。

大姐扎个龙摆尾,二姐扎个凤凰花。

三姐爱玩不会扎,惹得大家笑哈哈。

这些儿歌,形式活泼,恢谐幽默,想象丰富,充满童真童趣。

二、徽县山歌的抒情意向(一)、对情感世界的解禁、敞开和裸露。

徽县山歌热情、淋漓尽致地偶讴歌宁死不屈、至死不渝的爱情,是人们对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文化和现实世界严密束缚和禁铜的情感世界一种彻底解禁、敞开和裸露,自我愿望和欲望获得彻底解决。

如‚厨房的缸里有水哩,空桶子担上看你哩‛、‚只要妹把口活放,再高的刀山我敢上‛、‚只要郎在我怀里,杀猪刀子我挨哩‛、’‘头上打得血淌哩,搞一把簿上还想哩‛等,都是表现了对封建婚姻道德的蔑视和对自由爱情的勇敢、大胆和执著的追求。

(二)、对主流文化的抗衡、对峙和颠覆。

过去,农村和农民常常成为文人山水田园诗所沤联和表述的对象,本来充满生活艰辛和内心痛苦的农村农民生活常常被塑造成人间天堂和世外桃源,甚至成为中国文人所致力塑造和理想境界。

而徽县山歌对民歌自我抒情和自我言说的权力有着独特而且不乏见地的感悟和认识。

如‚唱过穿了唱戴哩,唱我心已上的畅快哩‛、‚唱过渴了唱俄哩,唱我心上的难过哩‛,甚至认为‚麦里的农干(方言,小麦壳)簸箕簸,山歌是把开心锁‛、‚起装的(方言,货物购后驮运)大黄骡子驮,山歌是一付解愁的药‛、‚山歌本是灵芝草,身子骨有病能唱好‛。

徽县山歌对抒发自我情感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对文学理论也不无启发。

三、徽县山歌的抒情语法徽县山歌是用特定地区的方言来歌唱的,其方言特有的强烈节奏和鲜明韵律常常是民歌抒情语法的最重要方面。

徽县山歌除具有两句一节、句句押韵等节秦和韵律方面的抒情语法和游戏规则之外,还在抒情形式、方法和声音等方面存在一定特点。

(一)、纯粹抒情,叙事抒情。

根据抒情形式,可以将其分为纯粹抒情、叙事抒情和表象抒情三种类型。

纯粹抒情实际上就是直接抒情,而叙事抒情和表象抒情常常是间接抒情。

而纯粹抒情强调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叙事抒情常常具有叙事性质,而表象抒情就是所谓借景抒情或者状物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