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运用论文
学校体育俱乐部建设与管理
学校体育俱乐部建设与管理第一部分:引言如今,随着学生身心健康意识的提高,学校体育俱乐部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一个良好的体育俱乐部可以提供学生发展运动技能、增进社交关系以及培养领导才能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管理。
第二部分:背景和目标在开始建设学校体育俱乐部之前,必须明确俱乐部的背景和目标。
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例如他们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或活动的偏好。
然后,明确俱乐部的目标,如提供机会让学生锻炼身体、培养运动技能以及塑造积极的学校氛围。
第三部分:组织结构一个高效的体育俱乐部需要一个清晰的组织结构来确保事务的顺利进行。
俱乐部应设立主席、副主席、秘书等职位,并明确各个职位的职责。
此外,还应该有一个指导老师或教练,他们将负责指导和监督俱乐部的日常运营。
第四部分:招募成员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俱乐部的成员。
因此,在俱乐部建设的初期,需要进行广泛的招募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拟定招募计划,包括宣传和推广俱乐部的优势和活动,以及吸引学生加入俱乐部的激励措施。
第五部分:场地和设施俱乐部的场地和设施是保障活动进行顺利的重要条件。
学校应该提供适合不同体育项目的场地,例如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馆等。
此外,为了支持俱乐部的发展,也可以争取校外的资源和资金进行设施的改善和扩展。
第六部分:定期活动体育俱乐部应该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比如,组织举办体育比赛、训练营以及运动会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建立友谊。
第七部分:培训和赛事参与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俱乐部应该提供培训和指导的机会。
可以邀请专业的教练或老师进行讲座和培训,或者与其他学校的俱乐部进行交流和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八部分:成员评估和奖励俱乐部的成员应该定期进行评估,以衡量他们的进步和发展。
可以制定评估标准,例如技能水平、参与度或领导能力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给予成员相应的奖励和鼓励,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参与俱乐部的活动。
俱乐部经营模式范文
俱乐部经营模式范文俱乐部经营模式是指俱乐部利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运作和管理的方式。
俱乐部可以是社交俱乐部、运动俱乐部、娱乐俱乐部等。
每种类型的俱乐部都有不同的经营模式,但是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可以帮助俱乐部提高效益和长期生存。
首先,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策略。
俱乐部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服务对象,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吸引目标客户群体。
例如,社交俱乐部可以通过提供高品质的社交活动和会员特权来吸引社会精英;运动俱乐部可以通过提供专业的训练服务和设施来吸引运动爱好者。
同时,俱乐部还应该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其次,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应该注重会员服务和满意度。
会员是俱乐部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俱乐部应该始终将会员体验和满意度放在首位。
俱乐部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加会员权益、举办专属活动等方式来提高会员满意度。
此外,俱乐部还应该建立有效的会员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第三,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应该注重创新和品牌塑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俱乐部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
俱乐部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活动、升级设施、推出新的会员权益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提高竞争力。
同时,俱乐部还应该注重建立和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使自己在市场上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第四,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应该注重营销和推广。
俱乐部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来宣传和推广自己的服务和活动。
俱乐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广告宣传、口碑营销等方式来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客户。
此外,俱乐部还应该与相关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宣传和推广。
第五,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应该注重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俱乐部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营活动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俱乐部还应该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减少经营风险和损失。
此外,俱乐部还应该合理制定价格和收费政策,确保盈利能力和客户接受度的平衡。
总之,俱乐部的经营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涵盖了目标和策略、会员服务、创新和品牌塑造、营销和推广、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建设与管理创新
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建设与管理创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体育活动不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因此,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管理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1. 明确建设目标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和习惯为目标。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合理规划俱乐部类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运动需求,合理规划俱乐部类型。
例如,可以设立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俱乐部,也可以开设瑜伽、舞蹈、跆拳道等新兴体育项目俱乐部。
同时,要确保各类俱乐部的数量与质量达到平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完善场地设施建设良好的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
高校应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确保各类俱乐部拥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
同时,要加强对场地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
二、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创新1. 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管理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支撑。
高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体育教练或管理人员来担任俱乐部负责人,负责俱乐部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管理团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实行会员制管理引入会员制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俱乐部的主人。
通过制定会员章程、设立会员权益和义务等方式,明确会员的权利和责任。
同时,要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和服务,确保会员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和服务。
3.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例如,可以设立奖学金、荣誉称号等奖励措施,对在俱乐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违反俱乐部规定的学生,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警告、退会等。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思考[论文]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体质下降,部分机能消退明显,这对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十分不利。
因此,创办各种体育俱乐部,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与俱乐部的活动形式有机结合,使教、学相长,使体育教学的教育性质与身体活动的本质有机结合,能真正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
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德素质,目前各学校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和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且强调学生应该掌握一至两种能长期从事的锻炼身体的技术方法。
很多的高校,在学校条件允许下,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和基础开设多个体育项目,学生自由选课,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对运动项目的掌握确立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投入到学习中,教师教学将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更加的明显。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设置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体质下降,部分机能消退明显,这样,对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十分不利。
因此,创办各种体育俱乐部,由各个老师自己负责训练,来加强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目前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授课方式,是在科学的考核制度下建立的新教学模式,主要的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有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以及田径项目。
公共体育课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与俱乐部的活动形式有机结合,使教、学相长,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质,也使体育教学的教育性质与身体活动的本质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保证学生身体的锻炼,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优点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同一堂课中开设各项教学俱乐部,既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限制,又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此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并可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俱乐部组织有益的活动,丰富与完善俱乐部式的课堂常规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种制度的存在,必然有他存在的意义,以及自身的优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也不例外,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艺术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艺术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艺术院校这一特殊的教育领域中,除了要求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突破外,对于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身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艺术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通常是由老师们将学生们组织起来进行体育锻炼,课堂上通常是老师们站在一旁指导学生们进行各种体育训练或者比赛。
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学生们的参与度不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很难全面发挥他们的体育潜能。
传统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往往过于重视身体锻炼,而忽略了对学生们体育知识的教育和培养。
传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三、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了解决传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艺术院校需要构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及全方位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1. 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应该引入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2. 强调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传统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们的身体锻炼,而忽略了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对体育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
3. 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还应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如VR技术、体育科技等。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浅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浅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俱乐部制;教学目标;终身体育论文摘要:对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关系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俱乐部制教学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较为适用的模式。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方法、评价及课程的建设与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均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如何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构建何等教学模式来实现,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与实践研究认为: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实现纲要总体要求,完成现代体育教学功能较为适宜的形式。
1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构成“俱乐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进行社会、政治、文艺及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团体和场所。
”本文所讲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指体育课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课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旨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发挥教师的专长;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学习项目,选择老师,自己确立目标,自己评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面向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采取新生一入学即按个人兴趣、志向选择专项,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甚至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上技能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达到学体育知识、技能,增进健康,享受娱乐,参与竞技并进的目的,而将1、2年级课程列为必修课,3,4年级、研究生课程列为选修课;把校代表队及确有专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列为专项的高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兼顾特殊学生群体,开设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全新体育教学模式。
云南财经大学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行性[论文]
云南财经大学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行性探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在“健康第一”的指导下,确立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目标,从而衍生出新的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
通过对云南财经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在财大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云南财经大学体育俱乐部必要性可行性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形式。
它采用分层分流进行教学,开设的体育俱乐部既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又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限制。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理、心理特点,有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教师和上课时间的自由度,并有教学计划和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
二、现状分析1.教学现状财大现在开设体育课为大一大二。
教学以注重学生体育基础的培养和体育技能的提高,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增强学生体质和掌握运动技能相结合为主。
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它注重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但是,大三、四就没有体育课,学生的体育锻炼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
据调查得知:大三、大四学生中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到30%,且锻炼没有规律性,每周锻炼的次数和锻炼的强度都由心情和兴趣爱好而定。
另在调查的人群中女生所占比例则更是不到10%,每周锻炼的次数和强度都低于男生。
这样,学校体育就失去了可控性和延续性。
2.师资现状目前,我校体育部有教师27人,职称结构:正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讲师9人、助教2人,有硕士学位6人、在读3人。
其中,田径1人、排球2人、篮球8人、足球2人、乒乓球1人、武术2人、网球3人、羽毛球2人、游泳1人、健美操3人、体育舞蹈2。
从专业结构来看,基本涵盖了体育的大部分项目。
从教师职称结构上看,目前我校体育教师能够适应高校改革形势的需要,为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强有力的人才保证.3.场地现状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保证。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验论文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摘要:通过两年的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职院校中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体育课态度的转化,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运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尤其是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较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on th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of higher vocational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lzheng guojin(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644003, 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2-year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it shows that the practice of sports club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orts class attitude, cultivate good sports habit, promote the sports abilities and interpersonal abilities, further develop the variety of sports activities and cultivate good campus sports environment. the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l is an ideal one that meets the new era and credit system.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l1.研究目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将传统体育教育中的以牺牲学生个性、兴趣、爱好为主的模式进行了改善,取消行政班级建制,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运动项目,选择学习时间,采用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型体育教学的单调与乏味,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整体互动功能,因此,日益受到学校师生的认同。
浅析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作用与制约因素
压力 , 觉得在这种环境 中进 行体育活 动是一件非 常快乐的事 , 自 自愿的进行练 习,在 很大 程度上提高 了学 生活动的积极 觉 性和练 习的兴趣 。 2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 高校体育俱乐部结合高校 自身特点. 围绕校 园体育文化建 设为主题。 以其丰 富多彩 的活动形式 吸引广大学 生的关注与参 与, 为学生提供 了广 阔的个性展示平 台。 另外 , 了俱乐部教学 除 外 ,还可 以结 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各 种体育锻炼 、体育 表 演、 体育 比赛、 体育宣传 , 各种体育 知识专题讲 座, 知识竞 体育 赛等。既吸引众多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又在很大程度上 丰富了 校园文化生活 ,为提 高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建 设和谐校 园服 务。 3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制约因素 高 校体育俱乐部是今后我 国普 通高 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它 对优 化高校体育有着 十分重 要的作用, 具有广 阔的发展 前景, 是我 国开展全 民健 身计划, 展终身体 育的有效措施 , 发 是现 阶 段我 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的重 要 目标 , 并取得 了一定 得成 绩。 但是 , 不可 否认 , 它还存在着诸 多问题 , 制约着 其发展。 31 织结构不健 全 .组 俱乐部 组织不 健全。 分工不 明, 当今高校 体育俱乐部 教 是 学 中一个普遍 存在的弊病。大部分 高校缺乏一体化 的俱乐 部 管理条 例, 指导方 针不 明确, 对俱乐 部的宏 观管理不能 有 学校 序地进行, 学校、 体育系部对俱乐部 齐抓共管的局 面不 能形成. 从而导致教师的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的 教师 引进 、 培训 不能有计划地进行 , 直接 影响到俱乐部在高校 中的 发展。
体育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 【 关键词 】 ; 育俱 乐部 ; 高校 体 终身体 育意识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论文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摘要: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与核心,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
因此,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综合研究,旨在为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从而推进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现存问题;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40-013.9]俱乐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然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我国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其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因此,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发展策略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状分析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其主要的职能就是扩大的学校体育教育范围,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学生的素质。
但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与体育教育不关联高校体育俱乐部,大多数由自发组织的学生团体,虽然有些学校有老师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但有没有”教学”相联系,只是通过该组织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与比赛,不符合体育俱乐部建立的初衷,同时,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用途并不清楚,导致学生认识不一致,不仅体制和组织不完善,而且目的也不够明确。
2.管理不完善现有体育项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在学生在俱乐部的考查、评估等方面制定缺乏统一标准,学生参加俱乐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比如学生之间的自由转移,俱乐部并没有实现标准化的程序和规范化的俱乐部管理。
3.责任不明确学校部门责任不明确。
一般学生俱乐部活动一般都由学校团委来管理,其中也包括学校体育协会、俱乐部、体育教育部门,这导致了管理部门的责任不一致,在具体实施中,无法进行统一管理。
4.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体育俱乐部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绝大多数体育俱乐部教学评估采取的是”结构评估”和教师绝对评价方法。
浅析五年制高职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改革
均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常州市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扬州 高等职业技 术 学校 、 州商务高等职业 技术学校 、 扬 泰州机 电高等职业技术学 校 、 盐 城 生 物 高 等 职业 技 术 学 校 、 城 机 电高 等 职业 技 术 学校 、 安 生 物 工 程 盐 淮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各 随机抽取 2 0名学生进行 了问卷调查 ,调查学生 0 共计 10 80名 。另外 , 还对 5 4名体育教师 与 2 7名行政管理人 员进 行专 题访谈。 2 究 方 法 研 () 献 资 料 法 1 文 为了本研究 ,在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及江苏工业学 院图书 馆, 查阅了体育学 、 育学 、 教 心理学 、 学 、 哲 社会学等 大量的相关书籍 与 学术期刊。这些资料为本论文 的完成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问卷 调 查 法 2 ) 在常州建设高等职业 技术 学校 、 常州刘国均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常 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州高等职业 技术学校 、 扬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 技 术学校 、 泰州机 电高等 职业 技术学校 、 城生物高等职业技 术学校 、 盐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淮安生物 工程高等职业 技术 学校所开展 体育俱乐部的五年制高职 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 问卷调 查。问卷调查 内 容 主要集 中在学生在体育俱乐部教 学组织形式下 的学习行为状况 , 对 所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汇 总,集 中说 明江苏省部分 五年制 高职开展体 育俱乐部的整体情况 。 在正式测试 前进行 了效度和信度的检验。 先后走 访 了近 1 O位相关专 家 , 结合他们 的意 见对内容进行 了修 订 , 并再次 回 访, 专家一致认为问卷具有 良好的效度。信度检验采用折半法进行 , 一 致可靠性 系数(x为 086, R ) . 具有较高 的可靠性。 5 在 20 0 8年 1 O月期 间 , 后发放问卷 l0 先 80份 , 回收 16 7 6份 , 回收 率 9 .l ;对 回收 的 问 卷 进 行 检 验 发 现 ,有 效 问 卷 14 81% 7 6份 ,有 效 率 9 . %。 88 7 其中男生为 12 0 6人 、 女生 7 0人 。 2 学习行为主要包括三方面 的 内容 , 因此调查 内容也 主要 分为三部分 : 第一 部分为“ 调查学 校体育俱 乐 部中学生的课 内学习行 为状 况” 第二部分为 “ ; 调查他们的课外 学习 行为状况” 第三部分为“ ; 调查他们参与课外 活动的交 际行为状况” 。 (1 3 数理统计 对所收 回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常规 统计 , 并运用卡方 (2检验 法 , )) ( 对 数 据 结果 进 行 了差 异 的 显 著 性 检 验 。 三 、 苏省 五 年 制 高 职 体 育 教 学俱 乐部 不 足 之 处 江 在体育俱乐部中 ,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体育项 目 , 学 习的 过 程 中还 可 以 自 由选 择 教 师 , 在 自己 组 织 、 理 和 控 制 体 育 管 俱乐部的学生活动。这充分体现出在体育俱乐部培养学生 自主性 的特 点, 突出表现就是“ 自主” “ 三 、三互动” 三 自治” 与“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 相比较 , 当前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形式更 加偏 重学生的发展 , 从学生的角 度进行考虑 , 因此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 同。 但是体育 教学俱乐部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制约。 1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不足 . 从学生的角度需要教学组织形式能得 到不 断地创新 和改革 , 是 但 由于开展体 育教学俱乐部需要强大 的体育教学设施予 以保证 。体育场 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 , 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宽敞 的体育场地 , 种类众多的体育器材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俱乐部 的开展 。我 国高职学 校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数量与教育部发布 的“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 设施 、 器材 配备 目录” 的要求相 比较还存 在较大 的差距 , 高职的运动场 馆和体育器材严重不足。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是推行体育教学俱乐部 模式 的基本条件 , 没有足够 的体 育场馆 和体育器材 , 学生的 自由选课只 能成为一句空谈 ,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体育场 馆和体育器材基础之上 的。 2 师资力量 的不足 ,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论文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摘要:我国的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离不开一般规律而存在。
它必将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趋势。
本文分析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不足,并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良性发展提供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的一种新型组织管理形式,是深化高校体育体制改革的产物。
高校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思想的体现,也成为高校体育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的载体和归属,它对于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构建现代大学体育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高校体育俱乐部体育课的特点1.1 俱乐部制体育课的模式。
俱乐部制体育课是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课的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上课,不受班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的限制,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1.2 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
俱乐部制体育课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自行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做到系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培养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在教材结构上,重视理论教学,突出对学生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1.3 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启发和诱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摄取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观念。
1.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俱乐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三自主”,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重视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设备,拓展了体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师资和场馆等教学软硬条件紧缺的矛盾。
1.5 考核评定应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这样才能建立起与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相适应的考评体系,才能发挥广大师生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构建科学教学、科学锻炼、科学健身、学生为本、发展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新体系。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研究论文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征1.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是将课内教学延续到课外体育,课内学习运动技术和技能,课外实践通过课内所学知识去指导,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根据发展体质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将课内外体育锻炼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安排、考核评价和管理,形成“一体化”模式。
1.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在“一体化”俱乐部模式中,教师要转变职能,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在保持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及考核的制定,将消极被动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式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了有形效果和无形效果的统一,教育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统一。
1.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目标。
“一体化”俱乐部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是为了不教”。
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活动,学生都经历“不能独立”到“逐步独立”到“完全独立”的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在慢慢地弱化。
“一体化”俱乐部教学终极目标就是从掌握运动技能,到培养体育态度,使学生逐步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自主、有效的锻炼,实现“要我锻炼”——“我要锻炼”——“我会锻炼”过程的转变。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发展现状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文化、经济、体育政策背景的差异为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多样丰富的土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目前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实施中有些领导认识不足、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文化缺乏、项目选择受限、场地器材匮乏、经费不足制约了项目的开展,也影响了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学习。
外加上教学目标定位不清,大纲太细化,课程评价体系滞后,方法简单,考核监督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也制约了俱乐部开展。
深圳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在原有引进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上发展和创新,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反复的探索与反复实验,使体育教学俱乐部课程走向个性化、综合化、系统化、全面化等方向发展,实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良好发展。
体育俱乐部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创新模式论文(共5篇)
体育俱乐部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创新模式论文(共5篇)第1篇:对当代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一、选拔机制创新首先,大学生俱乐部选拔工作要形成覆盖全体学生的海选工作。
在不同类型的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开展之初,要联合学校宣传部门、学生组织、班级干部等群体,对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广泛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班级群等渠道,发布俱乐部选拔工作信息。
宣传工作要实现选拔工作信息的全面宣传,对选拔工作的制度、方式、时间、地点等信息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全面了解俱乐部选拔工作。
其次,在选拔工作期间要严格按照选拔标准,进行选拔,杜绝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
一方面,俱乐部工作人员和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自我监管,组织成立选拔工作监督小组,对选拔工作进行严格监管,并实施公布监管结果,对违规选拔的个人或团体进行严厉处分,保障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
另一方面,俱乐部工作人员和学校相关部门要发动全校学生对体育俱乐部选拔工作进行监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学生群体的力量,确保选拔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选拔结果和选拔过程信息,要进行公开透明的展示,利用校园网、校园论坛、校园广播、公告栏等媒介,对相关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选拔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选拔结果,赢得学生群体的支持和尊重。
同时,积极接受学生的建议,正面解答学生的疑问,最终形成得到全校认可的选拔结果。
二、管理结构创新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双层管理结构,要建立学校引导层,对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监督,确保俱乐部能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学校要组织具有体育专业管理经营的教职人员组成俱乐部引导管理小组,作为体育俱乐部管理结构改革的核心力量入驻各个俱乐部,对俱乐部当前的管理乱象进行有效整改,迅速清除俱乐部管理改革障碍,为学生参与俱乐部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接着引导小组工作人员深入俱乐部管理整顿工作中,对俱乐部现有的管理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对历史管理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完善的体育俱乐部管理工作资料库。
大学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宿州学院为例
随 机抽取 宿 州 学 院 1 个 二 级 学 院 的 2 0 1 08级 本科 在 校 学 生 , 放 问卷 30份 , 发 3 回收 3 8份 , 中男 生 1 其 13人 , 6 女生 15 问卷 回收率 9 .% 。有 效 问卷 24份 , 中男生 13人 , 生 11人 , 效 率 8 .% 。 5, 63 7 其 3 女 4 有 61
从表 l 以看出学生对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不是太了解 , 10 % 的男生和 2 . 3 可 2 .5 5 5 %的女生 听说 过 ,89 % 的男 生 和 7 .7 的女生 甚至还 没有 听说 过 。 7 .5 44% 由上结果所示 , 在宿州学院开展大学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 , 首先应该大力宣传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 式, 通过教师宣传使学生了解大学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的基本内容形式 以及 目的意义 , 提高学生对 大学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基本理论认识 。
高 校体 育俱 乐部 是近 年来 在我 国一 些 大城市 普 通 高校 中一种 极 为具 有 生命 力 的体 育 教 学模 式 。它是 以共 同兴趣 的体 育 练习者 自觉 结合 为 基 础 , 以高 校 的运 动 场 馆 为依 托 , 绕 着某 一 运 动 项 目, 俱 乐部 的 围 以 组织 形 式将 体育 教学 、 外体 育 活动 融 为 一 体 的 体 育 教 学 模 式 。它 打破 原 有 的系 别 班 级 制 , 新 组 合 上 课 重
1 研 究 对 象及 方 法
1 1 研 究对 象 .
以宿州 学 院大学 体育 课俱 乐部 教学 模式 的可行性 为 研究对 象
12 研 究方 法 .
1 2 1 文献 资料 法 ..
通过 系 资料 室查 阅有关 论文 , 校 图书馆 查 阅有 关书籍 和 期刊 , 学 并通 过 中 国知 网查 阅有 关文 献资 料 。
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建立与理论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建立与理论分析一、引言二、俱乐部模式介绍俱乐部模式是一种基于兴趣或专业领域建立的小团体,针对某一特定项目而设立的社会组织。
俱乐部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主要包括兴趣俱乐部和专业俱乐部两种形式。
兴趣俱乐部主要由学生自发组建,以满足学生体育爱好和兴趣为宗旨,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专业俱乐部则是由学校组织和管理,针对特定专业领域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俱乐部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需求。
通过俱乐部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和项目,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全面发展自己的人格品质。
俱乐部模式也有利于营造融洽的班集体氛围,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促进学生自主、自律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管理素质。
1. 俱乐部模式的组织架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建立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
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俱乐部模式的策划、组织和管理。
需要建立由学生会、教师和社会指导专家共同参与的领导机构。
在校园内需要有专门的场地设施,以及专业的教练员和指导老师。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组建程序主要包括筹备阶段、推广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
在筹备阶段,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在推广阶段,需要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在正式实施阶段,需要建立完善的会员制度和运营机制,确保俱乐部模式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行。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课程设置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通过制定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还可以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和座谈活动,邀请体育名人和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1. 俱乐部模式与全面素质教育俱乐部模式的建立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走向全面素质教育。
通过俱乐部模式,学生可以在兴趣和特长的指导下,全面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运用论文
1在当下高校中引入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
1.1简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顾名思义,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即模拟俱乐部的形式,让学生在组织下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参加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
我国现阶段的俱乐部教学主要有2种形式,分别是课内教学、课外教学。
其中,课内教学是指在正常教育教学时间内,教学者组织进行,即将这种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课外教学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自主组织,或在学校以及相关学生社团的组织下进行自主锻炼,课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积极自主的进行课外锻炼,同时,为课外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成效,值得进行推广。
1.2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是从学生自己的兴趣以及意愿出发的,众所周知,高校的教学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的学习也有更大的灵活性,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灵活性较差,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很难对运动产生兴趣,而今的俱乐部模式教学可以将相同兴趣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集体内,让在该项目中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统一指导。
这样,相同爱好的学生之间很容易产生共同话题,班级内部运动氛围会更加浓厚,从而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每个学生都有擅长的项目和不擅长的项目,这种教学模式在某个层面上来说也是因材施教,将学生加以分类,进行专项教学。
除
此之外,学校的硬件器材也难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要,进行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使用器材的冲突,也方便器材管理者进行管理。
1.3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俱乐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在起步阶段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首要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俱乐部教学模式需要教学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专项运动项目的素质,而调查显示,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者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相关理论知识等还较为薄弱,教师擅长的专项项目大多集中于几个传统项目,如:田径、健美操、足球、篮球等等。
专修羽毛球、排球、网球、定向运动的教学者相对来说数量较少。
而这些教师还会因为硬件器材跟不上而难以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其次,是学生思想观念以及接受教育模式上的阻碍,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下,大多数高校学生仍然保留着学习是为了考试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要让学生迈开腿、走出去进行锻炼是较为困难的,在没有考试的压力下,多数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参加某种学习或者锻炼,而俱乐部教学模式要想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学生的自觉性。
因此,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教学中,教学者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这样才能保证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正常开展。
2将俱乐部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的措施
2.1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学的观念
高等院校的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其科研能力的高低上,还应该体现在其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而培养人才,除了要注重智力培养,还要注重身体素质上的加强。
因此,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在体育设施以及器材上要加大购买与维护投入。
除此之外,对于各种俱乐部的运营,高校也可以直接放手给学生,甚至让学生进行自主运营,实现资金的多渠道。
在教育教学上,不仅要开设传统的例如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还要与时俱进,开设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新型项目,例如:瑜伽、攀岩、射击等等。
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提高其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新的尝试中发现自身更多的潜力。
只有这样,俱乐部教学模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功效,让学生真正得到身体素质上的提高。
2.2使教学模式多元化
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成效低下等等问题。
在俱乐部教育模式下,可以进行“一体化,分层次”教学。
一体化是指体育教育与其他教学一体化,避免学生的运动时间被其他专业课挤占,而分层次是指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将水平相近、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班级,从而方便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
在教学之余,教学者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势,对突出的学生进行训练,选取大学生运动会中的小裁判员与教练员。
扩大体育人才后备培养,为高教体育教育做出贡献。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增强体育教学的新颖性以及娱乐性,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终身锻炼的可能性。
2.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现今的体育教学考核大多采取定量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考虑不周。
在素质教育理念中,学生的成绩不能仅仅依靠分数决定,还要多方位、全面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例如对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运动技能的提高速度等等进行考核,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在优势,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合理的评价体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运动的信心,提高学生运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2.4对俱乐部的运作经营体系进行完善
俱乐部的开展,最终目标仍然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成效,对这一点一定要充分认识,不能舍本求末。
俱乐部在运营过程中,应当选拔专业素质过硬、交际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管理骨干,让每个俱乐部都有相关的责任人,分层次逐级管理,实现资源和人才的有效合理配置,合理规划学生的运动时间,对学校的硬件器材进行维护和管理,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避免因学生的自主选择而出现某个项目选择人数过多的现象。
在一阶段的俱乐部活动参与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反馈总结,并且为俱乐部更好的发展提出意见,方便教学者进行不断完善,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最终目的。
3结语
在现阶段,我国的俱乐部教学模式仍不够成熟,其实施过程也遇到了许多阻力,但这个模式的提出仍为高校体育教学解决了一些固有
弊端,许多高校体育教学者已经意识到当下教育模式的不足,并且开始积极改进。
将俱乐部教学模式真正大规模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还需要社会、学校与教学者的共同努力。
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理论知识建设,大力推广俱乐部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