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补水对河流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再生水灌溉对草坪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m l d r NA rs it l i AR R a pi e D e tcin a a s ( D A)wa ar d o to h rw o e e g u NA o ige b c r i f r o n y s s c r e u n te d a fg n r p D fs l a t a i o n e i
.
H i i ( . e a o a r f R s uc s E vr n n n o r h n oma o y t u- 1 y L b rt y o eo re n i me t a d Ge g a y I fr t n S s m,C l g f R s u c L K o o p i e o e e o e o re l
北京 10 3 ;2首都师 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 007 . 北京 10 3 ) 0 0 7
摘 要 :为探讨 再 生水替 代 自来水 进行 草坪 灌溉 的 可行 性, 了北 京 市市 政再 生水 草坪 灌 区及 自来 水对 照 区根际 、根 系层 和 非根系 层 土壤 采集
样 品, 过可 培养 微生物 在 不 同培 养基 上 数量 的变 化, 再 生水对 草 坪根 部不 同空间微 生物 种 群密 度 的影响 | 际层 L 培 养基 1 稀 通 研究 对根 B O
Unvr t B in 0 0 7 C ia. hn ni n e tl cec , 062 () 8~ 8 iesy e ig10 3, hn)C i E vr m na i e 2 0 ,64 :4 2 4 5 i, j a o S n
Ab t a t F r x l rn h e sb l y o sn h e l i d wae e l c et p wae o a ri a o , e s i s r c : o p o g t e f a i i t fu ig t er c a me trt r p a et a trf rl wn i g t n t o l e i i o h r i h
再生水补水景观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卷#第!!期环境工程学报$%&'!"!(%'!!)"!*年!!月+,-./0/1%23.4&%56.7-3%.8/.94&6.:-.//3-.:(%7')"!*再生水补水景观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许洪斌!#王文东! !#王#楠!#王晓昌!#张#彦)#刘红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西安E!""AA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C!#摘#要#在)"!G 年*月至)"!A 年A 月!对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天津临港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湖区的浮游藻类和水质指标进行逐月监测!应用典范对应分析"++J #研究了浮游藻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评价了湖区的水环境状况$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藻类E 门*E 属!!A 种"包括变种#!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浮游藻类丰度范围为;z A d !"*c GC d !"*N /&&0&Y H !!平均丰度为)Az E d !"*N /&&0&Y H !!优势藻种主要为链状假鱼腥藻%梅尼小环藻%四尾栅藻%颤藻%项圈藻和卵形隐藻'多样性分析显示!藻类物种多样性一般!结合优势指示种评价水体为中污染富营养型水体'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盐度%=(L =Z 等是影响临港再生水补水景观湖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关键词#再生水'景观湖'浮游藻类'环境因子'++J中图分类号I A)G 'I !E!#文献标识码J #文章编号!*E;K C!"F ")"!*#!!K *G!*K "C#!"#!"'!)";"L M 'N M //')"!A"E"G*C 71*')/0,T *',9'88D ,+*1&*(D 9*D (.0,%+*&(./0*+',*'.,:+(',8.,*0/-09*'(&+,/0,%&90)./0T .&D ))/.8.,*.%=+*7(.9/0+8.%=0*.(I RP %.:T-.!#BJ (OB/.[%.:!!!#BJ (O(4.!#BJ (OI -4%N ,4.:!#U P J (OS 4.)#Y ?RP %.:&/-)"!'QN ,%%&%56.7-3%.8/.9!I -,4.R .-7/30-9W %5J 3N ,-9/N 923/4.[=/N ,.%&%:W !I -,4.E!""AA !+,-.4')'=-4.M -.J N 4[/8W %56.7-3%.8/.94&QN -/.N /0!=-4.M -.;""!C!!+,-.4#$;&*(09*#>3%812./)"!G 9%V 4W )"!A !8%.9,&W -.7/09-:49-%.0^/3/N %.[2N 9/[%.],W 9%]&4.n9%.N %882.-9W0932N 923/4.[^49/3]4348/9/30-.9,/&4.[0N 4]/&4n/%59,/=-4.M -.Y -.:4.:6N %&%:-N 4&B/9&4.[Z 43n !^,-N ,-04&4.[0N 4]/&4n/02]]&/8/.9/[^-9,3/N &4-8/[^49/3'+4.%.-N 4&N %33/0]%.[/.N /4.4&W 0/0"++J #^/3/4]]&-/[9%-.K 7/09-:49/9,/3/&49-%.0,-]0T/9^//.9,/],W 9%]&4.n9%.N %882.-9W 0932N 923/4.[/.7-3%.8/.94&54N 9%30!4.[9%400/009,/094920%59,/^49/3/.7-3%.8/.9'J9%94&%5!!A 0]/N -/04.[743-/9-/0%5],W 9%]&4.n9%.^/3/[/9/N 9/[!T/&%.:-.:9%*E :/./34%50/7/.],W &4'<4N -&&43-%],W 94^/3/3/]3/0/.9/[TW9,/8%090]/N -/0!5%&&%^/[TW+,&%3%],W 944.[+W 4.%],W 94'=,/4T2.[4.N /%5],W 9%]&4.n9%.34.:/[53%8;'A d !"*9%GC d !"*N /&&0&Y H !!^-9,4.47/34:/%5)A'E d !"*N /&&0&Y H !'=,/[%8-.4.90]/N -/0-.9,/&4n/43/E 085=.+.@.8+.4.38+.3.!,A 42"3822.#8+8>71+1.+.!948+8=80?#50J 5.=/14.+=.!N04122.3"/1.0]'!&+.@.8+"!010!4.[,/A !3"#"+.0":.3.'`-7/30-9W 4.4&W 0-03/7/4&/[9,499,/0]/N -/0[-7/30-9W ^40-.:/./34&N %.[-9-%.'J [[-9-%.4&&W!9,/^49/3^408%[/349/&W ]%&&29/[4.[/293%],-N 49-%.-.9/:349/9,/-.K [-N 49-%.%5[%8-.4.90]/N -/0'@/02&90%59,/++J4.4&W 0-0-.[-N 49/[9,499,/84-.54N 9%30455/N 9-.:9,/4&:4/N %882.-K 9W 0932N 923/^/3/^49/39/8]/34923/!04&-.-9W !4.[9,/349-%%59%94&.-93%:/.9%9%94&],%0],%320-.9,/Y 4n/'<.1='(%/N &4-8/[^49/3'&4.[0N 4]/&4n/'],W 9%]&4.n9%.'/.7-3%.8/.94&54N 9%3'++J 基金项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U I "E;"FK ""!K "F !)"!;U I "E;!"K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E"A"#'陕西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X=+O "!K !E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GX 1I I K **#收稿日期 )"!A H "E H "F '修订日期 )"!A H "C H ;!作者简介 许洪斌"!CC!(#!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6K 84-&)-8,%.:T-.\2b!*;'N %8!通讯联系人!6K 84-&)^^[b\4249'/[2'N .##再生水作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合理回用是提高用水效率%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解决城市节水治污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有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将再生水用作城市河湖补充用水和景观水体用水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再生水其污染物本底值相对较高!营养盐浓度远高于天然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临界值*)+!加上景观湖泊多处在静止或缓流状态极易发生水体富第!)期许洪斌等)再生水补水景观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营养化*;+$之前已有研究者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再生水补水的景观湖在夏季面临着很高的水华风险*G +!一些研究者还发现再生水补水的景观湖在爆发水华时的优势藻多为蓝藻和绿藻*A +$然而!对于再生水补水的景观湖泊中浮游藻类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间复杂关系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天津临港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湖为对象!根据)"!G 年*月至)"!A 年A 月湖区浮游藻类的调查数据!以及同步水环境监测数据!通过运用典范对应分析"N 4.%.-N 4&N %33/&49-%.4.4&W 0-0!++J #!分析影响藻类生长分布的环境因子!探讨湖区浮游藻类的物种演替规律及原因$以期为城市再生水补水的景观湖泊的富营养化预测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区域与方法>[>?研究区域概况天津临港生态湿地公园处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是一个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景观湖水域面积约!E 万8)!补水量约为)"""8;&[H !!间歇进水"每日上午!"点和下午;点左右补水#!景观湖大致呈西南走向!景观湖内湖岛相映!属于河道型缓流景观湖$该湿地公园建设前为浅海滩涂!故底泥盐度远远大于一般的景观湖泊!水体]P 值也相应偏碱性!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A?采样时间和采样点设置)"!G 年*月至)"!A 年A 月")月因水体结冰未进行监测#!跨夏%秋%冬%春G 个季节!对各采样点每月中旬采样一次!采样时间设在进水口补水之前!从补水口至出水端!在湿地公园共设E 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图!#!分布如下)Y O B!为景观湖进水口断面'Y O 6!为调节塘断面'Y O B)为溢流坝断面'Y O B;为湿地出水断面'Y O BG 为清风桥断面'Y O BA 为景观码头断面'Y O B*为景观湖总出水口断面$图!#临港生态湿地公园采样点布设>-:z !#Y %N 49-%.%5048]&-.:0-9/0-.Y -.:4.:6N %&%:-N 4&B/9&4.[Z 43n>[B?样品的采集与测定!z ;z !#水体理化指标的测定`a %]P 值%盐度和水温利用S Q?公司Z 3%]&20便携式仪器现场测定$由于各监测断面的平均水深在!8左右!因此!只用采水器采集表层水""z A 8深#A""8Y 左右于干净的聚乙烯采样瓶中$监测断面水深小于"z A 8时!在水深!L )取样$所有水样均在G e 条件下保存!平行测定)次!结果取均值$总氮%氨氮%硝氮%总磷%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均参照文献**+的方法$!z ;z )#浮游藻类的采样和鉴定浮游藻类定性样品用)A 号浮游网来获取!并加入G D 甲醛溶液固定$定量样品用采水器采集表层水!Y !加!"8Y 鲁哥试剂固定!然后沉淀)G ,以上后浓缩至;"8Y !再加入G D 甲醛溶液保存$采用"z!8Y 计数框进行生物计数!在显微镜"6+Y ?Z Q6F"-!(-n%.!G""倍#下镜检$每个样品计数两次!取均值$种类鉴定参考文献*E +$>[H?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优势度用以表示浮游藻类的优势程度Y %G 1(!1"!#式中)Y 为优势度'G 1为第1种浮游藻类出现的频率'!1为第1种浮游藻类数量占浮游藻类总数量的比例$当Y h"z ")时!即认为该物种为优势藻种*F +$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分析采用Q,4..%.K B-/./3多样性指数"F #%V 43:4&/5丰富度指数"6#和Z -/&%2均匀度指数"Z #!计算公式分别为)E!G *环境工程学报第!"卷F%(01%!!1&.!1")#6%0'!&.S";#Z%F&.9"G#式中)9为藻类的种数'S为藻类的数量$统计分析采用QZ QQ))z"软件!采用+4.%N%5%3 B-.[%^0Gz A软件进行物种数据和环境数据之间的典范对应分析"N4.%.-N4&N%33/0]%.[/.N/4.4&W0-0! ++J#$排序前先对物种数据进行筛选!本文用于排序的物种应满足)个要求)该物种在各样点出现的频度h!)z AD'该物种在至少一个样点的相对密度&!D*C+$物种矩阵经过&:"X o!#转换!环境数据除]P值以外都进行&:"X o!#转换*!"+$A?结果与分析A[>?浮游藻类群落特征)z!z!#浮游藻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G年*月至)"!A年A月从临港景观湖定性%定量水样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E门*E属!!A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C属;A种%绿藻门)G属;G 种%蓝藻门!;属)A种%裸藻门*属!A种%甲藻门;属;种%隐藻门!属)种!金藻门最少!仅有!种$硅藻门种类最多!占种类总数的;"z GD'其次是绿藻门"占)Cz*D#和蓝藻门"占)!z ED#$由图)可知!浮游藻类在夏秋季较为丰富!其中以)"!G年F 月和!"月种类最多!达到GC种'而水温较低的冬春季种类则较少!在)"!A年!月达到最低值!仅为;C 种$蓝藻和绿藻的变化规律与此相似!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硅藻则大致相反!由此可见!在整个监测周期内景观湖中藻类种类组成具有演替性$各采样点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差异不大"见图;#!主要由绿藻门和硅藻门和蓝藻门组成!占各断面浮游藻类种类的EAz F*D c F;z FED!其他门类仅占!*z!;D c)Gz!GD$从总种类数来看变化较大! Y O BG样点种类最多"*C种#'Y O B!种类最少"AA 种#!金藻门的藻种仅在样点Y O B!和Y O6!中检测到!且仅出现在冬春季$根据优势度计算"Y h"z")#得到浮游藻类优势种共!"个!夏季"*(F月#最多!为G门E种!冬季"!)(!月#最少!只有G门G种!各季度优势种群主要为蓝藻!其次为硅藻和绿藻!优势种主要有链状假鱼腥藻%颤藻%项圈藻%四尾栅藻%梅尼小环藻和卵形图)#临港景观湖浮游藻类种类逐月变化图>-:z)#V%.9,&W743-49-%.0%50]/N-/0.28T/3%5],W9%]&4.n9%.-.Y-.:4.:Y4n/图;#临港景观湖各样点种类及总丰度变化图>-:z;#Q]/N-/0.28T/34.[9%94&4T2.[4.N/%5],W9%]&4.n9%.%5/4N,0-9/-.Y-.:4.:Y4n/隐藻等"见表!#$从优势种的季节分布来看!优势度最大的链状假鱼腥藻%四尾栅藻和梅尼小环藻为全年优势种!其中四尾栅藻为夏季第一优势种!而链状假鱼腥藻在其他季节均为第一优势种$大部分优势藻种均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种!同时也是耐有机污染的藻类*!!+$由此可推测该景观湖水体为富营养型且有机污染较严重$)z!z)#浮游藻类丰度该景观湖浮游藻类各门相对丰度及总丰度逐月变化情况见图G$由图G可知!在监测期间该景观湖浮游藻类丰度变幅为;z A d!"*c GC d!"*N/&&0& Y H!!最低值出现在)"!A年!月!而峰值出现在)"!G年C月!藻类平均丰度为)Az E d!"*N/&&0& Y H!!*月因公园为防止藻华曾投加一定量抑藻剂故藻丰度较低$夏季"*%E和F月#%秋季"C%!"和!!月#和春季";%G和A月#之间的藻类丰度差异并不显著"!r"z"A#!但其与冬季"!)月和!月#藻类丰度均呈显著性差异"!r"z"A#$总体来看!浮游藻F!G*第!)期许洪斌等)再生水补水景观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类丰度呈现出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的变化趋势$这与藻类种类组成季节变化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表>?临港景观湖优势种及其优势度的季度变化30;/.>?Q.0&',0/:0(+0*+','-%'8+,0,*&).9+.&0,%%'8+,0,9.'-)71*')/0,T*',+,X+,G0,G X0T.门类种名拉丁名春季";(A月#夏季"*(F月#秋季"C(!!月#冬季"!)(!月#水质指示种蓝藻门链状假鱼腥藻E085=.+.@.8+.4.38+.3."z;A"z"AA"z))"z G"&K80颤藻N04122.3"/1.0]z"z!!("z!)(&K80项圈藻&+.@.8+"!010("z"G"z"A(&K80点形平裂藻N04122.3"/1.!5+43.3.("z")"z")(&K80绿藻门四尾栅藻948+8=80#50J5.=/14.+=."z"E"z!A"z"A"z";&K80二形栅藻948+8=80#50=1#"/!750"z")("z")(硅藻门梅尼小环藻,A42"3822.#8+8>71+1.+."z!G"z!)"z!G"z"E,K&K80谷皮菱形藻S13B0471.!.28.("z")((,K&K80隐藻门卵形隐藻,/A!3"#"+.0":.3."z"F"z")("z"G&K80裸藻门绿裸藻V5>28+.:1/1=10"z")(((&K80##注)-(.代表该物种在该季未成为优势种$&K80)中营养型',K&K80)中富营养型'&K80)富营养型$图G#临港景观湖浮游藻类各门相对丰度及总丰度逐月变化图>-:z G#V%.9,&W743-49-%.0%53/&49-7/4T2.[4.N/4.[9%94& 4T2.[4.N/%5],W9%]&4.n9%.-.Y-.:4.:Y4n/##各门浮游藻类丰度也随着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其中蓝藻门丰度均值为!*z CE d!"*N/&&0&Y H!!占藻类总丰度的*Az EGD!除了!月和;月!其相对丰度在整个监测周期均为最高!其次分别为硅藻门和绿藻门!平均藻类丰度分别达到G d!"*N/&&0& Y H!"占!Az A!D#和;z**d!"*N/&&0&Y H!"占!Gz!ED#!在F月和C月!绿藻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硅藻门!而!月和;月则硅藻门占优!因此可以看出!该景观湖浮游藻类群落的结构变化规律大致为)冬%春和秋季!呈蓝藻K硅藻型'夏季呈蓝藻K绿藻型$该景观湖各采样点之间藻类丰度差异显著"!r"z"A#!其中进水口"Y O B!#最低"见图;#!年均丰度为Cz G d!"*N/&&0&Y H!!经过调节塘和溢流坝藻类丰度得以增加!但于湿地出水却骤然下降!而后;个样点又呈大幅上升趋势!其中景观码头"Y O BA#藻类丰度最高!为G)z;d!"*N/&&0&Y H!$图A#临港景观湖多样性指数逐月变化图>-:z A#V%.9,&W743-49-%.0%5[-7/30-9W-.[/\%5],W9%]&4.n9%.-.Y-.:4.:Y4n/)z!z;#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临港景观湖各月份浮游藻类Q,4..%.K B-/./3多样性指数"F#%Z-/&%2均匀度指数"Z#和V43:4&/5丰富度指数"6#的统计结果见图A$从图A可以看出!Q,4..%.K B-/./3多样性指数变幅为!z GE c !z EA!均值为!z*F'V43:4&/5丰富度指数变幅为"z C*c!z;G!均值为!z!"'均匀度指数变幅为"z G*c"z*G!均值为"z*$该景观湖浮游藻类的Q,4..%.K B-/./3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f EE!/f"z FEC!!r"z"!#!说明临港景观湖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是由浮游藻类群落均匀度的变化引起的!而非其种类数的变化*!)+$由图A可知!均匀度指数和Q,4.K .%.K B-/./3多样性指数在C月和!"月份最低!而V43:4&/5丰富度指数较高!通过Z/30%.相关性分析!藻类丰度与均匀度指数为极显著负相关"+f EE!/fH"z;A!!r"z"!#!与V43:4&/5丰富度指数C!G*环境工程学报第!"卷为极显著正相关"+f EE!/f"z;;!!r"z"!#!由此可以推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此时假鱼腥藻%颤藻等蓝藻生长较快形成绝对优势!其他门类藻类生存环境受到压制!使得种间个体分布不均匀!多样性降低!而又因为秋季藻类丰度显著增大导致丰富度的增大$;月份均匀度指数和Q,4..%.K B-/./3多样性指数最高!主要原因在于;月是春季!此时梅尼小环藻等硅藻生长迅速!相对平衡了蓝藻的生长优势!因此该月的浮游藻类种类丰富!种间个体分布较均匀!群落结构最复杂$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评价的标准*!;+见表)$由表)可知!该景观湖浮游藻类多样性一般!物种丰富度较低!个体分布比较均匀!水体污染程度可评价为中污染等级$表A?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评价的标准30;/.A?Q*0,%0(%-'(=0*.(O D0/+*1.:0/D0*+',;1%+:.(&+*1+,%.UF指数范围6指数范围级别评价状态污染程度F h;6h;丰富物种种类丰富!分布均匀清洁)r F);)r6);较丰富物种丰富度较高!分布比较均匀轻污染!r F))!r6))一般物种丰富度较低!分布比较均匀中污染"r F)!"r6)!贫乏物种丰富度低!分布不均匀重污染F f"6f"极贫乏物种单一!多样性基本丧失严重污染A[A?水体理化参数临港景观湖的补水水源为再生水!其主要水质指标见表;!湖体水质受补水水质影响很大!大部分理化参数各个季节都波动明显$该景观湖泊的各理化指标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G$由表G可知!]P变幅为Fz A!c Cz";!季度差异不太显著!湖水表现为弱碱性!这与该景观湖属于浅海滩涂改造而成!其水体盐度本底值较高有关'`a变幅为Fz"A c!Gz)C 8:&Y H!!季度差异性显著"!r"z"A#!冬季均值最高!为"!Gz)C q)z AA#8:&Y H!!这可能是由于冬季湖体补水量小!水深变浅!大气复氧加快所导致的$监测周期内!=(%=Z的均值变幅分别为!z AC c ;z F!8:&Y H!%"z A!c"z EC8:&Y H!!一般认为湖泊水体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为"z")和"z)8:&Y H!是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浓度*!G+!监测周期内两者的最低值均超过临界值$=(和(a H;K(均为夏秋两季大于冬春!差异性显著"!r"z"A#!=Z%Z a;HGK Z 季节差异不显著$=(L=Z均值在秋季最高!为!)z G!此时为藻类生长的合适范围!浮游藻类对氮素有机合成的生态过程比较旺盛*!A+!通过Z/30%.相关性分析!藻类丰度与氮磷比为极显著正相关"+f EE!/f"z G)A!!r"z"!#!而秋季藻类丰度也最高*!*+$而其他季节=(L=Z均值都小于!"!为氮营养盐限制型水体*!*+$各采样点之间仅以氮磷浓度差异较为显著"!r"z"A#!总氮的年均值变化范围为)z"G c Az;) 8:&Y H!!总磷则为"z!G c!z A8:&Y H!$总氮和总磷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最高值均出现在进水口"Y O B!#!沿水流方向逐步降低!其中在湿地出水口"Y O B;#浓度大幅度降低!而后;个样点浓度相比Y O B;有所降低!但差异并不显著$表B?再生水主要水质指标 平均值\标准差30;/.B?W0+,=0*.(O D0/+*1+,%.U.&'-(.9/0+8.%=0*.( 8.0,\&*0,%0(%%.:+0*+',水质指标春季夏季秋季冬季=Z L"8:&Y H!#!z)C q"z F!z F!q"z*)"z C)q"z GC!z*E q"z)E =(L"8:&Y H!#Gz;q;z*Ez!)q)z;*z!*q)z;G)z*E q"z EG (L Z;q"z C!Gz;q)z)!"z!q!"z"*)z;)q!z)G(P oGK(L"8:&Y H!#"z E*q"z")!z*q!z)!z";q"z GE"z A;q"z!!QJ Y L"8:&Y H!#;z!)q"z!*)z G!q"z!E)z"E q"z)E;z"!q"z G* ]P Fz"F q"z;!Ez C q"z!!Fz)E q"z"C Fz)G q"z GF `a L"8:&Y H!#Az)q!z F Az)A q!z AE Ez"F q)z"A Fz)A q"z C! A[B?浮游藻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对应关系的E E$分析在进行++J分析前!由浮游藻类出现的频度和相对密度共筛选出))种藻类物种"表A#!为挑选出对物种分布有显著解释性的环境因子!对环境变量进行前向性选择和V%.9/+43&%置换检验!保证所有筛选出的环境变量其膨胀系数均小于)"*!E+$共筛选出!"个环境变量进入分析$浮游藻类与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在排序轴!与排序轴)构成的双序图"图*#中得以体现!其中箭头表征了环境因子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箭头连线的长度代表了其在主轴中的作用!箭头所处象限表示环境因子与排序轴之间相关性的正负*!F+$")G*第!)期许洪斌等)再生水补水景观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H?临港景观湖水体主要理化参数 平均值\标准差30;/.H?C71&+9697.8+90/)0(08.*.(&'-=0*.(+,X+,G0,G X0T. W.0,\Q*0,%0(%%.:+0*+', 项目春季";(A月#夏季"*(F月#秋季"C(!!月#冬季"!)(!月# =(L"8:&Y H!#)z A!q!z AG;z!G q!z FE;z F!q!z*)!z AC q"z** =Z L"8:&Y H!#"z A)q"z A;"z EC q"z*)"z A!q"z G)"z E;q"z E"=(L=Z Fz;*q Az E;Az)"q!z FE!)z G q Az*Az!C q Gz);+a`L"8:&Y H!#!GGz"!q))z;F CFz"A q!Cz C)!")z F*q!Cz")!!Cz!G q GAz*C (P oGK(L"8:&Y H!#"z GE q"z!E"z*F q"z G)"z G*q"z)E"z F)q"z GA(a H;K(L"8:&Y H!#"z AA q"z E*"z CC q!z)!z!E q!z!*"z EC q"z*FZ a;HGK Z L"8:&Y H!#"z)F q"z;;"z*;q"z AF"z)C q"z;;"z*G q"z*E B="e#!*z!C q Gz AG)C q!z"*!Cz*!q!z!E;z)A q!z*"]P Fz C"q"z GF Cz";q"z AE Fz EG q"z);Fz A!q"z)C `a L"8:&Y H!#Fz"A q)z F!Fz)A q!z C!Fz)*q!z"!!Gz)C q)z AA QJ Y L":&Y H!#;z"C q"z!;)z*;q"z)))z;C q"z)A)z CA q"z!)##前)个环境因子轴与物种轴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z FGG%"z F*)!物种K环境变量累积百分数分别为G;z;D%*GD!环境因子的第!和第)轴相关系数为"z"")!两轴近似垂直$浮游藻类的第!与第)排序轴相关系数为"!即相互垂直!V%.9/+43&%检验显示所有排序轴均达到显著水平"!r"z"A#$上述结果均说明排序轴和环境因子间线性结合程度较好地反映了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排序结果是可靠的*!C+$本次研究中环境因子与前)个排序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排序轴!的主控因子为磷酸盐%=Z和(L Z!排序轴)则以盐度%水温和=(为主!它们与浮游藻类的种群分布最为相关!影响范围较大!其他环境因子对藻类的种群分布影响范围有限$蓝藻门大部分藻类与(L Z%水温%]P和+a`呈正相关!而与=Z和磷酸盐呈负相关$这与高温条件下蓝藻生长更为旺盛相符*)"+!其中链状假鱼腥藻对于低温和盐度有一定的耐受性!有研究表明假鱼腥藻在盐度!F"c );A"8:&Y H!的范围内依然能够达到很高的藻丰度"h!"F N/&&&Y H!#*)!+!因此!它在;个季度均能成为第一优势种!绿藻门的二形栅藻和集星藻与蓝藻门大部分藻类类似!但与盐度呈负相关'而四尾栅藻和空星藻对于盐度和+a`有一定的耐受性$硅藻门和隐藻门均与磷酸盐%=Z%硝酸盐氮和盐度呈正相关!而与温度和(L Z呈负相关!这也导致了其在冬季和春季相对密度的提高$B?讨?论B[>?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再生水补水的临港景观湖在整个监测周期内!图*#临港景观湖浮游藻类物种与环境因子的++J分析>-:z*#++J4.4&W0-0%5],W9%]&4.n9%.0]/N-/04.[/.7-3%.8/.94&54N9%30-.Y-.:4.:Y4n/共检出浮游藻类!!A种!藻类平均丰度为)Az E d!"* N/&&0&Y H!$硅藻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z GD为最高!随月份的变化规律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蓝藻和绿藻则相反!季节演替性显著$蓝藻门丰度均值占藻类总丰度均值的*Ez"FD为最高!整个监测周期细胞密度都居高不下!使得蓝藻门在浮游藻类的演替过程中居主导地位$硅藻和绿藻则相互竞争激烈!与大多数浅水湖泊的演替规律有所不同!硅藻在秋冬春季都相对占据优势!只有夏季绿藻门的相对丰度才超过硅藻门!这可能与该湖水力条件有关!由于每天都有再生水的补充!水体的水力滞留时间较短!致使水体环境变化较快!而有坚硬硅质外壳的硅藻比绿藻拥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能适应不稳定的水体环境*))+$浮游藻类丰度在不同季节具有显著差异!大体呈现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趋势$从源头上分析!这与再生水的补水水质存在很大的关系!夏秋季的营养盐水平明显高于冬春季!而盐度则在冬春季更!)G*环境工程学报第!"卷表I?E E$分析中浮游藻类种类代码30;/.I?E'%.&'-)71*')/0,T*',&).9+.&-'(E E$表M?E E$分析中主排序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30;/.M?E'((./0*+',9'.--+9+.,*&'-.,:+(',8.,*0/-09*'(&=+*780+,'(%+,0*+',0U.&'-E E$环境因子(a H;K(=(=Z(L Z Z a;HGK Z QJ Y B=+a`]P`a 轴!"z AF"E"z)EC G"z*C*"H"z*"C F"z EG;F"z"")*H"z);)*H"z!A!E H"z)"*A"z"*!C 轴)"z;;E C"z*;E G"z);A A"z!)"F"z!;!!H"z*C;*"z*""C H"z"EF)"z!**)H"z;F"C高!这与藻类丰度变化趋势相符!说明再生水补水水质对藻类丰度变化贡献很大'在空间上!藻类丰度呈现-双峰形.!藻类丰度于调节塘和溢流坝样点增加很可能与此处氮磷含量高以及水力条件有关!由于区域内多个人工小岛所引起的流场作用!使藻类很容易在样点处聚集'后;个样点藻类丰度增加与水体(L Z高%水流速度慢等因素有关!此外人工湿地对景观湖氮磷的去除效果显著!从而导致湿地出水口藻类丰度显著降低$B[A?环境因子对浮游藻类的影响水温经常被认为是决定浮游藻类演替的驱动因子$因为温度能通过影响浮游藻类获取营养盐的生理活动来决定其最大生长速率*);+$天津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季节变化较大导致水体温差较大!本研究中浮游藻类丰度%种类数均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而从++J分析中也可以看出!蓝藻和绿藻与水温均呈正相关性!而硅藻则与水温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由此可见!水温是影响该景观湖藻类生长与种群演替的重要因子!这与陈立靖等*)G+研究结果相似$]P对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影响!]Ph F时有利于蓝藻生长*)A+!而临港景观湖正是偏碱性水体!适合蓝藻的生长!从++J分析中显示!虽然]P影响范围有限!但大部分蓝绿藻均与]P呈正相关!说明]P也是影响该景观湖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以及分布的因素之一$盐度是影响浮游藻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水体盐度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会不断降低!广盐性和嗜盐性物种组成的简单群落会逐渐取代种类丰富的复杂群落*)*+!本研究中!水体盐度要高于一般景观水体!而硅藻门的菱形藻%舟形藻和蓝藻门的链状假鱼腥藻均具有较好的盐度耐受值!因此能够在盐度较高的冬%春季生长依然较为旺盛$这和邓元告等*)E+的研究相似$营养盐作为浮游藻类生长的物质基础!其含量与分布能影响藻类群落的结构变化*)F+$当(L Zh ))z*c;"!则认为Z是限制性因素'反之!当(L Zr E c!"时!则认为(是限制性因素'对淡水藻类而言!当(L Z介于两者之间时!适合藻类生长*!E+$临港景观湖除秋季的(L Zh!"!其他季节均r!"!因此可认为(是该湖的限制性营养盐$由Z/30%.相关性分析可知!藻类丰度与(L Z呈极显著正相关"+f EE!/f"z G)A!!r"z"!#!同时从++J分析中可看))G*第!)期许洪斌等)再生水补水景观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出!蓝藻门和绿藻门均与(L Z呈正相关!与=Z呈负相关$由此可知!(L Z也是影响藻类组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可利用(L Z值来预测藻类丰度的变化和结构演替$H?结?论!#再生水补水的临港景观湖浮游藻类主要由蓝藻%硅藻和绿藻组成!硅藻的种类数最多!蓝藻种类数最少!但蓝藻丰度在整个监测周期内均最高!主要的优势藻有链状假鱼腥藻%颤藻%项圈藻%四尾栅藻%梅尼小环藻和卵形隐藻$)#在整个监测周期内浮游藻类的丰度平均值为)Az E d!"*N/&&0&Y H!!大部分优势藻均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种!同时也是耐有机污染的藻类!表明该景观湖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有机污染严重$同时!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临港景观湖水体多样性一般!物种丰富度较低!个体分布比较均匀!水体污染程度为中污染等级$;#浮游藻类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J#发现水温%盐度%(L Z%=(%=Z和磷酸盐是影响该景观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最重要的因子$ G#景观湖区的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污水厂应该加大对氮营养盐的去除来降低(L Z!从源头上控制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参考文献*!+赵乐军!王秀朵!刘春光!等'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研究'给水排水!AJJN!;G"!)#)!;K!*U P J a Y/M2.!BJ(O I-2[2%!Y?R+,2.:24.:!/94&' Q92[W%.9,//293%],-N49-.:9/.[/.N W%53/N&4-8/[^409/^49/35%3&4.[0N4]/^49/3'B49/3k B409/^49/36.:-K .//3-.:!AJJN!;G"!)#)!;K!*"-.+,-./0/#*)+姜义帅!陈灏!马作敏!等'利用沉水植物生长期收割进行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管理的实地研究'环境工程学报!AJ>B!E"G#)!;A!K!;AF1?J(O S-0,24-!+P6(P4%!V J U2%8-.!/94&'>-/&[092[W%./55/N9%5,437/09-.:02T8/3:/[]&4.9[23-.::3%^K -.:0/40%.5%3/N%&%:-N4&84.4:/8/.9%5/293%],-N49/[^4K 9/3'+,-./0/1%23.4&%56.7-3%.8/.94&6.:-.//3-.:!AJ>B!E"G#)!;A!K!;AF"-.+,-./0/#*;+黄伟伟!郑兴灿!廖飞凤!等'再生水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因素的垂直变化特征'中国给水排水!AJJN!)G"!#) *AK*FP R J(OB/-^/-!U P6(OI-.:N,4.!Y?J a>/-5/.:!/94&' $/39-N4&743-49-%.N,434N9/3-09-N0%56293%],-N49-%.54N9%30-.&4.[0N4]/^49/3T%[W02]]&/8/.9/[TW@/N&4-8/[^49/3' +,-.4B49/3k B409/^49/3!AJJN!)G"!#)*AK*F"-.+,-K ./0/#*G+李畅!秦华鹏!张盈盈!等'不同季节中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藻类增长模拟'环境科学与技术!AJ>>!;G"A#) GEK A!Y?+,4.:!i?(P24]/.:!U P J(O S-.:W-.:!/94&'J&:4/ :3%^9,0-82&49-%.%53/N&4-8/[^409/^49/33/N W N&/[9%&4.[K 0N4]/^49/3T%[W-.[-55/3/.90/40%.0'6.7-3%.8/.94&QN-K /.N/k=/N,.%&%:W!AJ>>!;G"A#)GEK A!"-.+,-./0/#*A+李春丽!周律!贾海峰!等'再生水景观功能保障系统的试验研究'给水排水!AJJI!;!"F#)*K CY?+,2.&-!U P a R Y7!1?J P4-5/.:!/94&'6\]/3-8/.94& 3/0/43N,%.9,/0N/./3W045/:243[0W09/8%53/N&4-8/[^4K 9/3'B49/3k B409/^49/36.:-.//3-.:!AJJI!;!"F#)*K C"-.+,-./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G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AJJA*E+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北京)科学出版社!AJJM*F+Y J V Z?==@'Q'!B?QP(6@X'>'!=R@Y6S+'V'!/9 4&'V43-./0.%^092[-/0-.9,/(%39,/409J9&4.9-Na N/4.)`-093-T29-%.!N%8]%0-9-%.4.[3%&/4045%%[0%23N/5%38-K :349-.:]&4.n9%.'V43-./<-%&%:W!>KKB!!!*"G#)*FCK E") *C+Y a Z6Q V'@'V'!<?+R`a+'6'`'V'!>6@@J O R= V'+'Q,%399/380]49-4&4.[9/8]%34&743-49-%.%5],W9%K ]&4.n9%.-.40,4&&%^93%]-N4&%&-:%93%],-N3/0/37%-3!0%29,K /409<34_-&'P W[3%T-%&%:-4!AJJI!AG)"!#));AK)GE*!"+V R S Y J6@=X'!QJ<<6X'!$S$6@V J(B'Q]49-4&4.[9/8]%34&[W.48-N0%5],W9%]&4.n9%.N%882.-9-/0-.453/0,^49/39-[4&/09243W"QN,/&[/!</&:-28#'609243-./!+%4094&4.[Q,/&5QN-/.N/!AJJJ!A""A#)*E;K*FE*!!+况琪军!马沛明!胡征宇!等'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安全与环境学报!AJJI!A")#)FEK C!X R J(Oi-M2.!V JZ/-8-.:!P R U,/.:W2!/94&'Q92[W %.9,//74&249-%.4.[93/498/.9%5&4n//293%],-N49-%.TW 8/4.0%54&:4/T-%&%:W'1%23.4&%5Q45/9W4.[6.7-3%.K 8/.9!AJJI!A")#)FEK C!"-.+,-./0/#*!)+张婷!李林!宋立荣'熊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生态学报!AJJK!)C"*#))CE!K)CECU P J(O=-.:!Y?Y-.!Qa(OY-3%.:'J..24&[W.48-N0%5 ],W9%]&4.n9%.4T2.[4.N/4.[N%882.-9W0932N923/-.9,/I-%.:,/@/0/37%-3'J N946N%&%:-N4Q-.-N4!AJJK!)C"*#))CE!K)CEC"-.+,-./0/#*!;+王珊!于明!刘全儒!等'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资源科学!AJ>B!;A";#)GE;K GF";)G*。
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北京市是中国首都,也是一个人口密集、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
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北京市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通过使用再生水来补充河湖水源。
然而,再生水对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为了研究北京市河湖再生水补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河湖进行了观察和调查。
首先,我们选择了北京市的典型河流之一——游泳河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期间,我们对游泳河的水质进行了多次监测,并与传统自然水源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经过再生水补水后,游泳河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同时水体的透明度也有所提高。
这说明再生水对改善水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对游泳河中的水生生物进行了采样和观察。
结果显示,再生水补水后,游泳河中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
特别是在观察到了一些特有的水生植物和藻类的出现,这些植物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意味着再生水补水有助于提高河湖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除了游泳河,我们还选择了北京市的典型湖泊之一——后海进行了观察。
后海作为北京市的一处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水资源的紧缺,后海的水量逐渐减少,水质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对后海进行了再生水补水。
我们对再生水补水前后的后海进行了对比观察。
结果显示,再生水补水后,后海的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水质指标明显提高。
同时,后海周围的湿地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保护和改善。
这说明再生水补水不仅对湖泊生态环境有积极的影响,也对周边的生态系统有保护作用。
总的来说,北京市河湖再生水补水对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再生水补水可以改善河湖水质,促进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保护河湖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然而,再生水补水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再生水的处理和利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再生水对一些特殊生物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
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率与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6):2401-2406JournalofAgro-EnvironmentScience摘要:微生物是人工湿地中净化污水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在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物质的降解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小型实验湿地系统,考察在不同植物组合条件下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相互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旱伞草、美人蕉和芦苇组合系统的TN 、TP 和BOD 5去除效率最高,而旱伞草和美人蕉组合系统的COD Cr 净化效率最高。
旱伞草、美人蕉、芦苇3种植物组合系统和旱伞草和美人蕉两种植物组合系统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较高,利用碳源的能力较强;而单一旱伞草植物系统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较小,利用碳源能力较差。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植物组合而成的湿地系统,可提高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从而提高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的效率和稳定性。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组合系统;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43(2008)06-2401-06收稿日期:2007-12-02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科技创新资助项目作者简介:魏成(1981—),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生态工程和城市生态学研究。
E-mail :wilsonweicheng@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率与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魏成,刘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Relationship Between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and Diversity of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 in the Con -structed WetlandWEI Cheng,LIU Ping(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 )Abstract :Microorganism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Current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 commun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and ammonia nitrogen.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and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 communities at the conditions of dif -ferent plants combinations through a lab scale constructed wetland.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in the combined plant sys -tems was higher and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single plant,i.e.,the highest purification efficiencies of TN,TP and BOD 5in the mixture of Phragmites ,Canna indica and Cyperus alternifolius ,and the highest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COD Cr in the mixture of Canna indica and Cypenus alternifolius .In addition,the diversity and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of microorganism community in different plant systems were showed as following in turn :the highest was the mixture of Canna indica and Cyperus alternifolius ,then the higher was the mixture of Phrag -mites,Canna indica and Cyperus alternifolius ,and the lowest was that the single plant,Cyperus alternifolius .Therefore,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ombined plant system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can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its stabilit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promoting the variety of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 communities.Keywords :constructed wetland ;combined plant system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 community ;diversity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是湿地净化污水最主要的因素,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在BOD 5、COD Cr以及氮的降解过程中微生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香蒲生长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香蒲生长和光合参数的影响袁勇;王青;袁喆;尹军【摘要】以香蒲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其主要生长时期内在水分胁迫(水分处理由轻到严重分别为W1、W2、W3、W4以及对照CK)及复水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F)、株高PH、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上指标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在7月底出现了较大差异,在试验结束时其大小为W2 >W3 >W1 >CK,W4处理下水分利用效率不增反减,适度水分胁迫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复水使受水分胁迫处理的香蒲生长和光合作用有所恢复,但都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W4处理恢复幅度最大,但由于其背景值最小,最好只能恢复到W3处理水平;30%的土壤含水量可能是香蒲受水分胁迫的阈值,当低于该值时复水后香蒲很难恢复到较好状态;复水后,由于香蒲增加了水分吸收使鲜重比干重增加更多.【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13【总页数】6页(P300-305)【关键词】水分胁迫;复水;香蒲;光合作用;株高;生物量【作者】袁勇;王青;袁喆;尹军【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3白洋淀湿地位于河北省中部,紧邻京津地区,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在维护该地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区域气候、缓洪滞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近几十年来湿地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大,湿地入流量减少,造成湿地面积萎缩、水质变差等生态问题[1—3]。
再生水的生态效应及关键风险因子识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再生水的生态效应及关键风险因子识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 引言1.1 概述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城市化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再生水利用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再生水是指通过处理废水并消除潜在危险物质后得到的可供再利用的水资源。
再生水不仅可以减轻地下水和表面水体的压力,还能够为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提供一个可替代的来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再生水利用的背景和重要性,并介绍文章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再生水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再生水利用所带来的潜在优势。
第三部分将识别并讨论与再生水利用相关的关键风险因子,包括地表水污染与再生水质量问题、生态系统承载力与再生水供应可持续性问题以及再生水管理中遇到的沟通与治理挑战。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文章的研究内容和发现,并提出对再生水利用的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再生水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通过识别关键风险因子来增进我们对再生水利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的了解。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制定更有效的再生水管理政策和决策提供有益的指导。
此外,本文还将重点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该领域的贡献,并展示项目成果在推动再生水利用行业发展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2.再生水的生态效应2.1 再生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再生水作为一种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减轻环境压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然而,再生水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问题。
首先,再生水可以通过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水源来促进湿地、河流和湖泊等环境中的植被生长,从而增强了这些区域的景观美观度和鸟类迁徙等自然现象。
其次,再生水含有丰富的养分,如氮和磷等,可以促进土壤肥力改善以及农作物和植物的稳定增长。
此外,再生水还能够滋养河流和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微观有机体群落,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食物链条,维护着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
再生水灌溉对植物根际土壤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_张娟_图文_(精)
文章编号 :1007-4929(2009 03-0005-04再生水灌溉对植物根际土壤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张娟 , 王艳春(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 北京 100102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 , 以自来水灌溉为对照 , 分析研究了不同水质灌溉下对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 , 再生水灌溉情况下 , 几种园林植物的土壤 pH 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 土壤全盐量、水溶性钠和氯离子含量均高于自来水灌溉 , 多种植物土壤中含量与自来水灌溉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 ; 在土壤养分方面 , 与对照相比 , 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 ; 在土壤微生物方面 , 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 , 其中 , 细菌增加显著 , 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虽有所升高 , 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再生水 ; 土壤养分 ; 微生物中图分类号 :S68文献标识码 :AInfluence of Irrigation with Reclaimed Water on Soil Peculiarity and Microbes Quantity of Plant RhizosphereZHANG Juan , WANG Yan -chun(Beingjing Institute of Landscape G ardening , Beijing 100102, ChinaA bstract :T hro ug h using potted planting ex perimental me tho d and taking ir rig ation with tap w ater as contra st trea tment , the influence of irriga tion with diffe rent w ater quantity o n soil peculiarity o f different ga rden plant r hizo sphere is studied in this pape r . T he results indica te that fo r the aspect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 racteristic of soil , the influence o f ir rigatio n with reclaimed wa te r on the pH value of soil is no t o bv ious , but the amounts o f total salt , hydro so luble sodium and chlo ridion a re obvio usly hig her than the co nt rast treatment ; fo r the aspect o f soil nutrients , the diffe rence o f the co ntents o f alkaline hy dr oly tic nitro gen , available pho sphorus a nd rapidly available kalium is no t o bv ious ; fo r the aspect of soil micro bes , irriga tion with r eclaimed w ater acceler ates the g row th o f so il micro bes , especially fo r the soil bac ter ia quantity . The quantities o f fungi and actinomy ce te s ar e increased , but no t obvious . Key words :reclaimed w ate r ; soil nutrients ; micro bes收稿日期 :2008-09-21基金项目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D0605001040491 。
再生水补水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参数的关系
收稿日期:2020-08-26基金项目:“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永定河(北京段)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2018ZX07101005)。
作者简介:张淑珍(1989-),女,汉族,硕士,工程师,从事水质监测与预警工作。
通信作者:王培京。
再生水补水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参数的关系张淑珍1,2,王培京1(1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2 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中心,北京100084)摘 要:根据莲石湖2019年5—9月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监测数据,分析其水质状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莲石湖氮、磷营养盐浓度较高,为轻度富营养水体;观测到浮游植物7门65(属)种,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平均细胞密度为181 40万个/L,优势种有小球藻sp 、小环藻sp 、等片藻sp 、栅藻sp等,多为中、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种。
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表明,影响莲石湖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与群落结构演替的最主要因子为氮、磷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温。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参数;再生水;景观水体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21)02-0014-090 引言随着淡水资源的紧缺加剧,再生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资源,由于其供给可靠而被缺水地区重视,大规模应用于工业、农业、河湖景观补水及市政杂用[1]。
国内城市景观水体普遍面临补水水源匮乏、水质恶化问题,采用再生水补水已成为此类景观建设必不可少的选择[2]。
与清洁水源相比,再生水中的污染物本底值偏高,加之城市景观水体流动性差,基本丧失水体自净能力。
因此,再生水补水的景观水体比天然河流、湖泊更易发生富营养化,引起藻类过度生长,甚至水华[3]。
辨识再生水补水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水质参数的关系,有利于对藻类生长控制和水质维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莲石湖的水质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初步探讨再生水补水景观水体的水质、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规律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参数的关系。
以再生水为补水的景观水体水华爆发特征调(精)
第6卷第12期环境工程学报Vol.6,No.122012年12月Dec .2012以再生水为补水的景观水体水华爆发特征调查和药剂应急控藻效果评价周律1李春丽1吴薇薇1刘晶晶1丘靖国1,2邢丽贞1,2(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2.山东建筑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济南250101)摘要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验证的方法,对以再生水为景观补水的水华优势藻进行了分析。
2年的现场调查表明,再生水在条件适合时极易发生水华,且水华的优势藻以小球藻为主。
在实验室针对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进行了竞争生长实验研究,在再生水的氮磷浓度范围内小球藻生长快于铜绿微囊藻,这也验证了再生水作为景观水补水时小球藻是优势藻现场调查结论。
针对水华爆发初期和水华爆发验证时2种条件,比较研究了4种以化学成分为主的抑藻药剂对以小球藻为水华特征藻的控藻效果。
结果表明,这4种药剂对水华的控制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并且水华初期实施药剂抑藻,药剂投加少,且效果好。
对4种药剂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只有S2一种药剂在安全浓度时对水华爆发初期有抑藻效果。
关键词再生水景观水体水华优势藻抑藻药剂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08(2012)12-4429-07Algal bloom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evaluation through algaecides in recreational water bodies supplemented by reclaimed waterZhou Lü1Li Chunli 1Wu Weiwei 1Liu Jingjing 1Qiu Jingguo 1,2Xing Lizhen 1,2(1.School of Environ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Jinan 250101,China )Abstract Combined site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 ,the algal bloom and its dominant alga species were analyzed in recreational or ornamental water use that the makeup water is from reclaimed water.Conductingtwo year site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reational or ornamental pond break out algal bloom easi-ly when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re available such as light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 ,etc ,and the dominant al-ga is Chlorella vugaris .For further verifying the results in site investigation ,the competitive growth test was made between Chlorella vugaris and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hrough the algal growth potential under different TN and TP concentrations that coined with the scope of reclaimed water effluent.The lab test showed that the propagationspeed of Chlorella vugaris was faster tha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s ,which is same as the results in site investiga-tion.To inhibit algal bloom with dominant Chlorella vugaris ,four different chemical algaecides were selected ,i.e.S1,S2,S3and S4.The inhibiting abilities of the four algaecides were evaluated in the initial algal bloom outbreak (algal density :107cells /Lor so )and after algal bloom outbreak (algal density :109cells /Lor so ).It is found that the four algaecides all had a certain inhibition on algal bloom with different dosage levels.After a-cute toxicity tests of four algaecides ,S2showed better inhibiting algal bloom in initial algal bloom outbreak with safe level.Key words reclaimed water ;recreational water bodies ;algal bloom ;dominant algae ;algaecides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07BAC22B02)收稿日期:2011-10-25;修订日期:2012-03-14作者简介:周律(1963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方向的研究。
再生水农业灌溉中生物污染物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2024,53(3):1‐16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doi:10.15933/ki.1004-3268.2024.03.001再生水农业灌溉中生物污染物研究进展张红伟1,崔丙健2,刘春成2(1.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牡丹江分中心,黑龙江牡丹江157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新乡453002)摘要:合理安全利用再生水是缓解农业灌溉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生水含有一定的营养元素,但也含有一定的危害元素。
为给农业灌溉再生水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从再生水定义与利用、生物污染物类型、生物污染风险识别以及再生水水质风险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再生水农业利用研究的重点:通过长期定位试验评估再生水利用安全性;分析再生水中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的半衰期等,并制定相应利用标准;研究低成本、快速污水处理工艺。
关键词:再生水;农业灌溉;生物污染物;风险识别;风险控制中图分类号:S154.3;S15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3268(2024)03-0001-16收稿日期:2023-11-25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3210211001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IFI2023-25)作者简介:张红伟(1984-),男,河北沧州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水文测验与水文情报预报工作。
E-mail :***************通信作者:刘春成(1986-),男,安徽界首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研究。
E-mail :************************Advance in Biological Pollutants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ith Reclaimed WaterZHANG Hongwei 1,CUI Bingjian 2,LIU Chuncheng 2(1.Mudanjiang Branch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Center ,Mudanjiang 157000,China ;2.Institute of Farmland Irrig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xiang 453002,China )Abstract :Rational and safe utilization of reclaimed water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alleviate theshortage of freshwater resources in farmland irrigation.Reclaimed water contains certain nutrientelements ,but also contains certain harmful elements.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introduced indetail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defin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claimed water ,types of biological pollutants ,risk ide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pollution and risk control technology of reclaimed water qua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utilization of reclaimed water.The key future researches on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in agriculture wereput forward ,including evaluating the safety of reclaimed water utilization through long‐term positioning tests ,analyzing the half‐life of antibiotics and other emerging pollutants in reclaimed water ,formulating corresponding utilization standards ,and developing low‐cost and rapid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Key words :Reclaimed wate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Biological pollutants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control全球水资源需求预计将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将接近7万亿m 3,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方式改变和灌溉农业面积扩大是全球对水资源需求上升的主要推动力[1]。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效应对根部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植物根际效应对根部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裘湛【摘要】人工湿地植物具有分泌氧气和根系分泌物的根际效应,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湿地植物种类、光照条件、基质特性等对植物根际效应的影响,进一步阐释分析了湿地植物对根际微生物活性、降解性能和种群组成的影响机理.众多研究表明,湿地植物的根际效应所提供的氧气和分泌物为人工湿地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对根际微生物活性、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营养元素等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效果.因此,在人工湿地工艺设计中,通过筛选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和优化工艺条件来强化人工湿地植物根际效应,有助于提高人工湿地工艺的处理效率.【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8(037)007【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湿地植物;根际效应;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进展【作者】裘湛【作者单位】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上海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 人工湿地技术工艺原理人工湿地技术是以自然湿地为基础建造的,由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根据污水在湿地床中的流动形式,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等[1]。
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与传统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比,人工湿地技术具有投资低、运行费用少和运行耗能低的优势。
近年来,人工湿地技术已经被广泛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城市暴雨径流、富营养化湖泊等水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人工湿地通过基质、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实现对有机物、营养元素、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3]。
其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在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以及氮磷的去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人工湿地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染物最终被降解、转化为水生植物及微生物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或释放到环境中[2]。
在此过程中,异养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提供能源,从而推动整个复杂生态系统的发展。
再生水灌溉对园林植物叶片生理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再生水灌溉对园林植物叶片生理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李士洪(平顶山市城市绿化管理队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特别的严重,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成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开发利用再生水,将其利用于灌溉绿地植物方面,再生水灌溉绿地植物的研究工作必须加强,以提供更加完善的依据和指导,目的是使再生水广泛的应用于绿地植物中。
本文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园林植物叶片生理及根系土壤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再生水;灌溉;绿地植物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8)04-0086-011再生水的概述通常,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工业排放的废水和生活产生的污水,经过严格的处理之后,排放出来的水被称之为再生水,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水资源。
将再生水代替自来水用于城市绿地的浇灌、环境卫生及景观水体的补充等方面,是一项很好的节水措施。
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①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缺水现象;②很多经过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可利用资源的大量浪费。
通常,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溶解性的盐、致病菌、病毒以及很难被降解的有机物。
污水经过现代的处理技术形成的再生水,通过大量的科学探讨及回收利用的实验,从环境安全的角度来看,再生水的回收利用是绝对安全的。
然而,实际中有一部门工业的废水,在没有进过达标的排放就被放到了城市污水系统中,一些化学物质就会随之进入,这就使再生水的水质产生了变化,污水的进一步处理受到了影响,再生水变得不再可靠、安全。
要是将这种水用于绿地灌溉,就会造成土壤环境质量和地下水水质的下降,植物的生长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通过相关的政策规定,再生水的水质有所改善,城市的污水也在逐渐的有所好转。
目前,城市园林运用再生水进行灌溉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安全、合理的将再生水用于绿地植物的灌溉,成为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再生水灌溉水平对土壤盐分累积与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 累 积 与 细 菌 群 落 组 成 的 影 响 [J].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 2020 , 36(4) : 106 - 117.
doi :
10.11975/j.issn.1002-6819.2020.04.013 Han Yang, Qiao Dongmei, Qi Xuebin, Li Ping, Guo Wei, Cui Bingjian, Lu Hongfei, Zhao Yulong, Bai Fangfang, Pang Ying. Effects of reclaimed water irrigation levels on soil salinity and composition of soil bacteria community[J]. Transactions of the
赵宇龙,白芳芳,庞 颖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新乡 45300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新乡 453000;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新乡 453000)
摘 要:为探明再生水不同灌水水平下土壤盐分、氮素、磷素与细菌群落组成动态变化效应,采用室内土柱灌水试验,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20, 36(4): 106-11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再生水灌溉”资料合集
“再生水灌溉”资料合集目录一、绿地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效应研究二、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三、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四、再生水灌溉对作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进展五、再生水灌溉下重金属在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统迁移的研究进展六、再生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绿地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效应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日益紧缺,绿地再生水的利用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绿地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再生水灌溉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选取了某城市绿地作为实验区,设置对照组(使用自来水灌溉)和实验组(使用再生水灌溉),分别采集灌溉前、灌溉后不同时间点的土壤样品。
土壤微生物量碳采用氯仿熏蒸提取-K2SO4提取法测定;土壤酶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具体表现为在灌溉初期,由于水质和土壤环境的变化,微生物量碳含量有所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微生物量碳含量开始上升。
而对照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保持相对稳定。
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灌溉初期,土壤酶活性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酶活性逐渐恢复并有所增强。
这可能与微生物适应新环境后产生的有益代谢产物有关。
对照组土壤酶活性则无明显变化。
本研究表明,绿地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及酶活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短期内,这些影响可能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但长期来看,微生物适应新环境后,土壤质量有望得到改善。
因此,在使用再生水灌溉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频率,避免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加强土壤质量监测,及时掌握土壤动态变化,为再生水灌溉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再生水补水和低影响开发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研究
再生水补水和低影响开发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研究内河是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供水水源、防洪排涝和景观等作用。
快速城市化进程和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许多内河出现排涝能力不足、缺水干涸、污染严重等问题。
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再生水补水水源以及低影响开发已成为城市内河水文水质控制和机制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塘西河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再生水补水和低影响开发措施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内河水质调控的机制研究和科学调控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1)首先,采用模糊模式识别、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系统聚类法对塘西河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结果表明,塘西河整体水质处于中度至严重污染之间,氮磷污染是塘西河水质污染的首要污染指标;河流水质季节性特征显著,四季CPI由高至低分别为春冬秋夏;塘西河水体空间污染程度以紫云路为分界点,玉龙路至紫云路段为中度污染,徽州大道至河口闸段严重污染;2)其次,为解析再生水补水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以合肥市塘西河为例,采用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再生水补水位置、水质和补水量对塘西河水质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再生水补水改变了河流水动力特征、污染物负荷及其扩散降解过程,影响河流水质空间分布,且对补给点附近的河流水质影响最为显著;通过模糊模式识别分析发现,补给点越靠近上游对河流水质的改善作用越大,提高补水水质或增大补水水量均可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3)最后,利用SWMM模型构建塘西河上游降雨径流管网模型,并结合河道一维水质模型,研究了不同降雨重现期条件下生物滞留池和初期雨水调蓄池对内河水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生物滞留池的设置促进了径流入渗量,延缓了洪峰来临时间,减小了地表径流:在不同重现期下,徽州大道闸坝的污染物通量削减率在5.8%70.6%之间。
与生物滞留池相比,雨水调蓄池对削减洪峰流量和入河污染物有更好的效果,各重现期下污染物的削减率分别在43.4%~71.9%之间。
再生水作为景观水体补水水源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再生水作为景观水体补水水源的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学科分类:环境科学作者:孙子轩学校:唐山市第一中学摘要 -----------------------------------------------------2 引言 -----------------------------------------------------3 正文 -----------------------------------------------------5一、背景知识----------------------------------------------51、景观水体 --------------------------------------------52、景观水体治理技术 ------------------------------------53、再生水-----------------------------------------------5二、研究内容 ----------------------------------------------61、污染现状---------------------------------------------62、污染原因---------------------------------------------73、补水水源分类及问题-----------------------------------94、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95、城市景观水体修复技术--------------------------------106、水质标准--------------------------------------------167、景观水体治理理念典型误区----------------------------17三、再生水作为景观水体补水水源的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181、人工湖水质特点分析 ---------------------------------192、人工湖水体水质保持的工艺设计思路--------------------193、水量平衡计算 --------------------------------------214、景观湖水体处理工艺技术分析--------------------------225、工艺选择 -------------------------------------------23四、研究结论 ---------------------------------------------27五、应用展望 ---------------------------------------------28六、创新点 -----------------------------------------------29七、收获和体会--------------------------------------------29八、致谢 -------------------------------------------------30九、参考文献----------------------------------------------31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景观水体治理对保证生态用水、促进景观的生态功能有效发挥、改善城市市容市貌、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再生水补给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再生水补给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王广煊;王鹏程;张琼琼;郭逍宇【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7)004【摘要】为了研究再生水补给湿地中水生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分析根际细菌对水体污染的修复和净化机制,采用细菌培养构建的16S rRNA克隆文库与非培养的16S rRNA高通量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生长于北京白河再生水补给湿地的香蒲根际细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16S rRNA克隆文库结果表明:香蒲根际细菌主要有3个类群,最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74.51%);其次为拟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分别占总数的6.54%和5.88%.变形菌门中数量最多的是β-变形菌纲(59.80%).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门的分类水平上,香蒲根际细菌可分为13个类群,主要类群为变形菌门(34.71%)、拟杆菌门(16.20%)、放线菌门(15.20%)、芽单胞菌门(9.49%)和酸杆菌门(6.78%);在纲的分类水平上,香蒲根际细菌可分为26个类群,主要类群为4个变形菌纲(34.57%)和放线菌纲(11.15%).由此可见,构建克隆文库和高通量测序分析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结论基本一致,即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香蒲根际细菌群落中的主要类群.【总页数】8页(P46-53)【作者】王广煊;王鹏程;张琼琼;郭逍宇【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相关文献】1.再生水补水对河流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J], 黄兴如;张琼琼;张瑞杰;郭逍宇2.再生水湿地香蒲根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水质特征分析 [J], 张瑞杰;张琼琼;黄兴如;郭逍宇3.基于T-RFLP和因子分析的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研究 [J], 马栋山;熊薇;张琼琼;郭羿宏;赵文吉;郭逍宇4.宽叶香蒲湿地原生动物及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J], 阳承胜;张干;蓝崇钰;史秀华5.典型再生水湿地净化系统芦苇根际细菌多样性变化分析 [J], 吴东丽;董志;郭逍宇;高星琪;薛红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再生水湿地香蒲根际细菌多样性研究
再生水湿地香蒲根际细菌多样性研究近年来,再生水回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北京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其独有的水质特性(COD含量低、氮磷含量高、含抗生素和卤代烃类挥发性有机组分)必然会影响城市水生态环境。
微生物作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主要驱动力,在污染物降解和水生态修复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研究以典型再生水补给的溪流湿地为例,采用T-RFLP和克隆文库构建技术对湿地植物香蒲根际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经内切酶MspI和Hha I酶切的细菌样品能够揭示更高的丰富度。
研究区8个样点根际细菌划分为4大类群,包括16种优势T_RFs类型,再生水补水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是导致66bp和76bp菌群交替演变的主要因素。
细菌群落对水质净化作用主要集中在距排水口下游2000m的范围内,净化后的水体中细菌物多样性得以逐步恢复。
66bp作为主要优势菌群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与水质变异密切相关。
偶见类群存在与否及其多度可明显反映出再生水补水及水质的径向变化对细菌类群的影响。
从分布格局来看,第Ⅱ和Ⅲ类群空间差异显著,第和Ⅳ类群具有相近的分布格局。
从环境响应来看,第类群和第Ⅳ类群群落与TOC和持久性痕量重金属生物循环密切关系;第Ⅱ类群与现有环境因子不具相同分布格局;第Ⅲ类群与氨、磷的生物循环具有密切相关,DO伴随氮磷变化;不同环境参数对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香蒲根际细菌16SrDNA克隆文库共包括11大类群的细菌,最优势的类群为Protepbacteria,其次分别为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idobacteria、Verrucomicrobia、 Gemmatimonadete、Planctomycetes、Chloroflexi、Spirochaetes、Chlorobi、Cyanobacteria,另外有13.57%克隆子没有比对出具体的非培养种属。
再生水补水河道中流速对浮游藻类生长影响的模拟实验
研究中设计 3 组实验,模拟不同水深条件下浮游藻类生长随流速的变化情况,实验方案如表 1 所示。
各组实验流速梯度相同,水深分别为 0. 25、0. 50 和 0. 70 m。 在过去对自然 水 体 的 实 验 研 究 中,实 验 周 期
一般为 10 ~ 30 d,根据现场调查,北京城市河道水力停留时间(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约为 5 d,因
此每组实验周期设为 8 d。
6542
实验组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水深 / m
0. 25 0. 50 0. 70
环境工程学报
表 1 模拟实验方案 Table 1 Scheme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
流速 / (m·s -1 )
1#
2#
3#
4#
5#
0. 03
0. 05
0. 08
基于以再生水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城市河道特征,本研究着重关注城市再生水河道中流速对浮游藻类
基金项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项目(20162001285) 收稿日期:2017 - 03 - 28 ;录用日期:2017 - 06 - 09 第一作者:魏桢(1992—)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工程,水环境与生态水利,水文、水资源。 E-mail:z-wei14 @ mails. tsinghua. edu. cn ∗通信作者,E-mail:jhf@ tsinghua. edu. cn
氨氮 / ( mg·L - 1 )
15. 50
9. 78
0. 05
0. 55
叶绿素 / ( μg·L - 1 ) ≈0
因此,本研究根据模型的相似理论[17] ,设计了模拟再生水河道环境下浮游藻类生长的场地实验,包括 3 组水深、7 组流速条件。 以比生长 率 评 价 浮 游 藻 类 生 长 快 慢,以 Shannon-Wiener 指 数 ( 同 时 考 虑 物 种 组 成和分布均匀度) 作为评价水体中生物多样性的指标,通过实验 结 果的 矩阵分布,综合 探讨再生 水 河道 管 理中的适宜水文条件,为城市河道再生水配置提供参考。
深圳再生水补水河流溶解N 2 O空间分布和产生机制
-0 736ꎬ P<0 01) . ③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对河水中 N2 O 贡献率分别为 14 36% ~ 80 53%和 19 47% ~ 85 64%ꎻN2 O 的来源在好氧
河段中以硝化作用为主ꎬ在厌氧河段则以反硝化作用为主ꎻN2 O 还原成 N2 的比例与 ρ( DO) 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R2 = -0 782ꎬ
水库是深圳市重要水源之一. 该研究以铁岗水库坝
扩散进 入 水 体. 尽 管 硝 化 或 反 硝 化 过 程 都 会 产 生
其是与沉积物和水体的 DO、NH 4 + 、和 NO 3 - 的浓度 [11]
流中硝化作用产生的 N 2 O 是反硝化作用的 2 倍. 尽
管反硝化作用产生更多的 N 2 Oꎬ由于沉积物表层产生
China ( No.2017A030313229ꎬ 2017A030313231)
第2期
杨露娜等:深圳再生水补水河流溶解 N2 O 空间分布和产生机制
43 9
Keywords: reclaimed waterꎻ dissolved N2 Oꎻ isotopeꎻ nitrificationꎻ denitrificationꎻ reduction ratio
河流为研究对象ꎬ分析河水溶解性 N 2 O 浓度及其同
放占人为源 N 2 O 全球年排放量的 30%ꎬ是大气 N 2 O
生物产生过程及其空间变化特征ꎬ以期为城市河流景
视. 据估算ꎬ受人为影响的河流河口和大陆架 N 2 O 排
的重要排放源 [8] .
河流水体 N 2 O 主要来自沉积物而不是自身内部
位素特征值、无机氮和环境因子ꎬ探究河流 N 2 O 的微
后河水透明度提高ꎬ浊度和色度下降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科学 2016,36(2):569~580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再生水补水对河流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黄兴如1,2,张琼琼1,2,张瑞杰1,2,郭逍宇1,2*(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2.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048)摘要:以典型的再生水补水河流湿地为例,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分析河道不同空间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并借助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解析麻峪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差异特征的形成原因,以揭示再生水补水过程对河道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并尝试找出空间差异形成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随再生水干扰强度的增加,各类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及多样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其中γ-变形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门(Delta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ε-变形菌门(Epsilon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再生水影响下均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H值、DO(溶解氧)、TDS(总溶解固体)、ORP(氧化还原电位)、Sal(盐度)和NH4+-N(氨氮)与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空间演替紧密相关.CCA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再生水补水口的上游细菌群落与TN(总氮)、TOC(总有机碳)及重金属Cr、Ni、Cu具有密切关系,这可能与这些污染物累积效应有关;补水口附近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则因补水口再生水水质不同而具显著差异,其中第Ⅱa类群主要受到水质变量pH值影响较大,而第Ⅱb类群与T(温度)、ORP和NH4+-N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补水口的下游细菌群落则因水体内源杂质及人为活动影响而同样与TOC及持久性痕量重金属生物循环密切相关.关键词:再生水;T-RFLP;细菌群落多样性;多元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6)02-0569-12Influence of reclaimed water o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cattail rhizosphere from riverine wetland. HUANG Xing-ru1,2, ZHANG Qiong-qiong1,2, ZHANG Rui-jie1,2, GUO Xiao-yu1,2* (1.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2.Urban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and Digital Modeling Laboratory, Beijing 100048,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6,36(2):569~580Abstract:Water reclamation and reuse have been actively promoted in Beijing, but the potential influences of reclaimed water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Therefor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cattail rhizosphere between the samples of reclaimed water outfall and far from the reclaimed water outfall in the Mayu Wetland of Yongding River, Beijing were compared. 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 was conducted to quantitatively detect the change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Several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were united to find out which were the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drive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hift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icrobial richness, evenness and diversit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eclaimed water interference intensity. The diversity of Gammaproteobacteria, Deltaproteobacteria, Chloroflexi, Epsilonproteobacteria and Actinobacteria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near the reclaimed water outfall. 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H, DO, TDS, ORP, Sal and NH4+-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versity spatial variation of plant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CCA indicated that TN, TOC, and Cr、Ni、Cu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icrobial communities structures of the upstream of reclaimed water outfall. Plant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ies near the outfal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e to the reclaimed water quality difference. Group IIa and IIb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pH and T、ORP、NH4+-N, respectively. While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downstream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OC and some heavy metals due to water internal impurities and human activity influence.Key words:reclaimed water;T-RFLP;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收稿日期:2015-07-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28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KM201310028012)* 责任作者, 副教授, xiaoyucnu@570 中国环境科学 36卷作为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直接负面效应,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作为保护城市水体和拓展水源供给的重要途径,再生水的回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1].据统计到2013年年底,北京市河湖景观用水总量5.7亿m3,其中有3.7亿m3为再生水.但由于再生水水质特性决定了其必然会改变河道生态水文过程和污染物迁移运转,并通过河道垂向渗漏过程影响周边地下水水质特性和污染物迁移运转,进而产生多种生态环境效应[2].基于此,以氨氮为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主控因素的再生水补水河湖湿地水污染防治成为湿地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4].城市人工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景观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环境污染修复能力,能有效消除水体氮、磷、各种有机物质、重金属氧化物及病原菌,降低水体生化需氧量(BOD)和总悬浮固体(TSS)含量[5-6],是集观赏、娱乐、污水净化于一体的景观生态环境系统[7],因而在城市景观河道的水质改善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8].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9-11].其中微生物在水体环境的修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植物根际微生物.湿地根际微生物具有丰富的数量和种类,并伴有高效的降解能力[12].一方面,人工湿地中丰富的根际微生物能够有效地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等污染物[13];另一方面,水生植物通过释放根际分泌物形成“根际效应”,促使根际微生物增强人工湿地的承载能力[14].人工湿地中水力条件、废水特性及各种营养元素的可利用性等条件会直接影响微生物数量、活性及菌群组成等各方面特性[15-16];外源污染物稀释、迁移、转化和降解过程伴随着适应性微生物激活及非适应性微生物抑制的过程[17].因此,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组成及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够敏感地反映出水体质量,是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因子.湿地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18],然而,目前关于再生水河湖景观补水的相关研究,尤其是人工湿地回用方面多集中于分析人工湿地对再生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及其净化状况评估[19-20],再生水补水对水生植物群落影响等[21-22],而关于再生水补水对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影响鲜有研究.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是基于RFLP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发展起来的[23],依据酶切产生的大量酶切片段和传统的多样性指数相结合可以快速检测和评价由环境扰动而产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24-25].近年来已有学者初步尝试借用统计学方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数据的内在规律方面的优势对T-RFLP分析中酶切片段进行分析,均取得显著成果[26-28].本文尝试通过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相结合的方法对河道不同空间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其驱动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预期在多元统计分析与T-RFLP相结合的微生物生态学问题分析中进行有益尝试,同时揭示再生水补水对城市河流湿地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以北京市永定河城市景观再生水补水段(上游至三家店,下游至莲石西路)为研究区,该区段地处北京市城区西部,全长约10km,于2011年建成.该研究区位于欧亚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116°5'E~116°10'E, 39°53'N~39°57'N),处在东部湿润区和西部干燥区之间,大陆性气候明显.整个流域平均年降雨量约为556~560mm,区域降雨多集中在6~9月.研究区段两岸主要设有两个再生水补水口(中门寺沟补水口和高井排洪渠补水口),年补水总量约200 万m3.研究区内水生植物主要包括香蒲、芦苇、水葱、浮萍等,植被覆盖率可达70%~90%,其中香蒲最为普遍.1.2样品采集及理化性质分析本研究分析的样品于2012年9月采自门头沟区永定河段麻峪湿地上游至下游典型的城市河段,实验样品为研究区内城市河道香蒲根际新鲜土壤样品.依据《永定河生态功能区划》合理2期黄兴如等:再生水补水对河流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571 布点采样,其中X1和X2采样断面位于再生水补水口上游河段,X3、X4和X5采样断面则分别设在中门寺沟和高井排洪渠补水口附近,X6、X7和X8采样断面选定在补水口下游约2000m处,详见图1.每一断面从中间至两岸湿地植物根际均匀采样,混合均匀后置于无菌密封袋中保存,冷藏带回实验室处理.同时用Hydrolab Datasonde5 5X 水质仪进行现场水质监测,包括T (℃)、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盐度(Sal)、总溶解性固体(TDS)、溶解氧(DO)等参数.带回实验室样品分两部分处理,其中一部分进行常规理化指标分析,其中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均采用国标法测定,NH4+-N采用2mol/L KCl浸提—靛酚蓝比色法测定,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剩余根际土壤样品于-20℃下保存,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各样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见表1.X1X2X3X4X5高井沟排洪渠中门寺沟排污渠X6 X7X8图例采样点补水沟渠研究区河流010******* 600 800mN图1 研究区采样点位置示意Fig.1 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ing points instudy area表1水质及香蒲根际沉积物理化性质Table 1 Water quality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ttail rhizosphere sediment检测对象参数X1 X2 X3 X4 X5 X6 X7 X8 pH值9.26 10.08 10.63 10.13 10.12 10.12 10.12 10.12T (℃) 24.89 26.2 25.88 26.3 26.38 26.38 26.38 26.38Sal(ng/L) 0.33 0.32 0.28 0.31 0.31 0.31 0.31 0.31 TDS(g/L) 0.4 0.4 0.3 0.4 0.4 0.4 0.4 0.4 水质DO(mg/L) 9.04 9.5 6.32 0.33 0.34 0.34 0.34 0.34 TN(g/kg) 1.59 1.47 1.03 1.27 1.16 0.87 1.3 1.04TP(µg/mL) 0.86 0.8 0.38 0.61 0.79 0.7 0.6 0.3 ORP (mV) -95.7 -80.9 -53.7 -5.8 -12.5 -107.9 -128 -194TOC(g/kg) 6.59 6.87 1.73 2.54 2.13 1.74 4.45 2.1 根际沉积物NH4+-N(mg/kg) 3.05 3.34 13.92 21.97 29.24 11.09 10.11 4.14Ti(µg/kg) 9.62 9.05 7.17 8.84 8.73 7.1 10.03 5.96 Cr(µg/kg) 0.75 0.21 0.19 0.23 0.24 0.45 0.36 0.24 Mn(µg/kg) 1.54 1.46 0.88 1.23 1.25 1.01 1.48 0.87 Fe(µg/kg) 70.13 66.29 51.34 64.08 61.14 52.36 78.9 44.35 N i(µg/kg) 1.19 0.09 0.08 0.09 0.09 0.56 0.23 0.1 Cu(µg/kg) 0.1 0.07 0.03 0.05 0.05 0.05 0.07 0.03 Zn(µg/kg) 1.8 0.3 1.44 0.18 0.31 0.16 1.05 0.24 Cd(µg/kg)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3 0.01 Pb(µg/kg) 0.2 0.11 0.04 0.03 0.19 0.04 0.06 0.03 沉积物重金属V (µg/kg) 0.24 0.22 0.17 0.2 0.19 0.16 0.26 0.14 1.3 基于T-RFLP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1.3.1DNA提取 采用PowerSoil DNA Isolation572 中国环境科学 36卷K it 12888-50(MOBIO提供)提取植物根际沉积物样品细菌总DNA,操作步骤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提取总DNA经0.8%(m/V)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鉴定,得到的DNA样品放置于-20 ℃温度条件下保存、备用.1.3.2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用5'端经6-FAM修饰的引物27f(5'-AGAGTTTGATCC- TGGCTCAG-3')和无修饰的1492r(5'-GGTTAC- CTTG TTACGACTT-3')对总细菌16S rDNA进行PCR扩增.25µL扩增体系包含2µL DNA 模板,12.5µL 2×Taq PCR Master Mix,1µL 10μmol/L 27f 和10μmol/L 1492r,8.5µL ddH2O.PCR扩增程序设置条件为:95℃预变性5min;95℃变性50s, 55℃退火50s,72℃延伸1min,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4℃保存.荧光PCR产物采用0.8%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用锡纸密封包裹避光置于4℃保存,以备酶切消化.1.3.3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分别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haⅠ和RsaⅠ对16S rDNA PCR产物酶切.酶切反应体系(10μL): PCR产物5µL,MspⅠ/HhaⅠ/Rsa Ⅰ0.5µL, 10× buffer 1µL,ddH2O 3.5µL,将体系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37℃反应4h.在65℃条件下水浴15min使限制性内切酶失活,终止消化反应.随后将酶切产物送至天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基因扫描(GeneScan),获得T- RFLP图谱.1.3.4数据处理与分析 (1) T-RFLP数据预处理T-RFLP谱图用Peak Scanner进行分析.舍去小于50bp和大于500bp的片段.对于细菌,由于相对数量过小的限制性末端片段(T-RFs)不会对群落的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29-31],故在本分析中舍去了相对数量<1%的T-RFs,然后分别计算图谱中每一个峰的峰面积与所有峰总面积的比值,最终形成8个样品的224个T-RFs类型的相对峰面积组成的原始数据矩阵.(2) 分类与排序将每个T-RF所占的百分比作为权重导入Primer软件,聚类方法选择组间平均距离法,距离选择平方欧氏距离,做出聚类分析图,同时进行MDS排序.(3) 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每一个T-RF类型至少代表一种细菌类群,以各T-RF类型的丰富度及其对应的相对丰度计算细菌群落物种的香侬指数(Shannon index H′)、辛普森指数(Simpson index 1/D)和均匀度指数(Eveness index J′),分析湿地植物根际细菌多样性的空间差异.其中()()'lni ipH p=−∑;211iD p=∑;()''lnJ H S=;式中:p i代表片段的相对丰度;D是辛普森优势度指数,其与多样性成反比;S是T-RFs的总数,可用以表示物种丰度( richness).(4) 基于传统T-RFs片段与多元统计相结合分析将MspⅠ、HhaⅠ和Rsa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T-RFLP图谱属性数据上传到Phylogenetic Assignment Tool (PAT, https://secure. limnology.wisc. edu/trflp/newuser.jsp)网站,并结合网站MiCA (/pat. php)通过Virtual Digest (ISPaR)模块产生的基础数据库对起主要作用T-RFs类型的系统发育分类进行推测.之后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河道不同空间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其驱动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各类统计方法由Office Excel 2007和SPSS18.0实现.2 结果与讨论2.1 不同内切酶消化多样性比较表2为8个样品经不同限制性内切酶Msp Ⅰ、HhaⅠ和RsaⅠ消化所获得的T-RFLP图谱文件信息.同一个样品经MspⅠ、HhaⅠ和RsaⅠ消化后,反映出的总T-RFs数和总峰面积具一定的差异.经比对发现,MspⅠ和HhaⅠ消化后的T-RFs多样性明显优于RsaⅠ,即MspⅠ和Hha Ⅰ酶切结果能够揭示更高的丰富度.基于此,后续的多元统计分析均基于MspⅠ和HhaⅠ消化结果进行分析.2期 黄兴如等:再生水补水对河流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573 表2 香蒲根际样品细菌经Msp Ⅰ、Hha Ⅰ和Rsa 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结果总汇Table 2 Data summery of cattail rhizosphere bacterial samples with Msp Ⅰ、Hha Ⅰand Rsa ⅠdigestionMsp Ⅰ Hha Ⅰ Rsa Ⅰ样点总T -RFs 数 总峰高总峰面积总T -RFs 数 总峰高总峰面积总T -RFs 数 总峰高总峰面积X1 65 1271210577 29 4907 3987 8 1884 2274 X2 57 102868066 34 7571 56049 2585 2669 X3 16 9846 8810 21 126101115510 11280 9704 X4 3 665 749 12 2042 1996 1 680 953X5 5 1130 1170 9 2054 1934 2 856 1257 X6184605 3691 317815 61991228470 39862X7 26 6082 4503 32 115428528 6 4502 3504 X8 24 3872 3190 59 14245110196 3956 44692.2 基于T -RFLP 图谱的聚类及MDS 排序分析X3X4X5X1X2X8X6X720 40 6080100 相似度 (a)X3IIa IIIIb X4 X5 X6X7X8X2X1I III Stress: 0.05 (b)图2 基于T -RFLP 图谱的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及MDS 排序Fig.2 Dendrogram of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andMDS ordination of cattail rhizosphere bacteria basedon the T -RFLP profiles聚类分析能够反映样品间细菌群落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如图2所示,细菌群落结构在再生水河道补水口和上下游均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以聚类相似性50%为标准,并结合排序结果将所采集的样点划分为四大类:第Ⅰ类由再生水河道补水口上游X1与X2样点组成,再生水补水口附近X3样点为第Ⅱa 类,X4和X5样点为第Ⅱb 类,而第Ⅲ类则包括再生水补水口下游约2000m 外的X6、X7和X8样点.综合分类和排序结果可以看出,随再生水干扰程度减弱,各类群样点沿排序图左上角至右下角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类Ⅱ样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其他各样点间相似性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补水口附近底泥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显著区别于主河道底泥,需进一步结合微生物组成成分解析;其中排污口附近样点类Ⅱa 和类Ⅱb 因不同补水口再生水水质差异影响而在排序图中具较广分布格局,第Ⅲ类样点随距补水口距离远近差异同样较第Ⅰ类样点具相对较广分布格局,同时发现类Ⅲ与类Ⅰ具有相对较高的相似性. 2.3 基于单一酶切片段多样性表征参数变异特征 根据Msp Ⅰ、Hha Ⅰ和Rsa Ⅰ酶切结果,计算了不同酶切样品中各片段的丰度,并定义T -RFs片段丰度值>4%的类型为优势菌群,而片段丰度值<1%的类型为偶见菌群,其余为非优势菌群[32],采用多样性指数、菌群丰度和菌群T -RFs 片段数表征各样点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具体见表3、表4. 3种酶切结果均显示随再生水干扰强度的增加细菌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再生水补水口附近样点(X3、X4、X5)574 中国环境科学 36卷因其受补水水质影响,具有最高优势菌群丰度和最低优势菌群片段数,同时具有相对较低的偶见菌群丰度和偶见菌群片段数,二者综合作用导致其细菌群落具最低均匀度和丰富度.而位于再生水补水口上游的样点(X1、X2)因其细菌群落具最低优势菌群丰度和相对较高的优势菌群片段数,因而群落具最高均匀度和丰富度.不同酶切类型相比较,HhaⅠ和MspⅠ酶切片段的丰富度及其多样性指数明显优于基于RsaⅠ酶切的多样性.不同菌群类型相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优势菌群基于不同酶切类型间变异规律更为一致,而偶见菌群则受酶切类型的影响规律各异.2.4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表1中各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理化指标ORP、TOC 和NH4+-N在不同分类样点间具显著差异(P<0.05),而Sal、TDS和DO则呈极显著差异(P<0.01).由表1可见,理化指标Sal和TDS在补水口附近显著变化,而后趋于稳定;而DO显著降低的同时,ORP缓慢增加,而后又在样点X4处急剧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再生水补水引起底泥扰动,从而促使根际土壤中ORP略微增加.除此之外,NH4+-N在补水口附近显著增加,而在下游明显降低,可见湿地对氨氮的去除发挥重要作用.相对于其他位点,补水口上游的营养指标TN,TP和TOC最高,这可能是由于该采样点位于三家店水库,缓慢的水流致使有机物和其他物质沉积所致.为进一步分析湿地净化系统中香蒲根际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将植物根际细菌多样性表征参数与环境因子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5可看出,pH值、Sal、TDS、DO、ORP和NH4+-N六项指标与植物根际细菌多样性空间演替具有密切关系.研究者们一再证明, pH 值是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演替的重要决定因子,并且驱动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其微小波动就可能诱使原始固有优势菌群组成发生改变[33-35].该研究区水质为碱性(pH:9.26~10.63),受再生水补水影响pH值有所上升,升高的pH值可通过影响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状况(包括绝灭、繁衍、种的形成等),直接影响多样性;也可通过影响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环境因子(如有机物质的分子结构)来间接影响水体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36-38].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发酵过程是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去除机制,其去除过程依赖于ORP,宽泛的ORP范围有利于多种污染物的去除[11];而DO是改善湿地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关键因子[39];由此可见,在再生水补水的影响下,DO及ORP的降低易致使细菌群落特征发生改变.诸多研究表明盐度同样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细菌群落演替中扮演重要角色[40-41];且发现细菌丰度在不同盐度水体呈生态学上经典的“单峰模型”,即在相同营养水平下,细菌在中等盐度的水体中拥有最多的生态位,细菌丰度最高[42-43].这也就映证了在该研究中,低盐度淡水生态系统湿地植物根际细菌的丰度及多样性均与水体的盐度显著正相关.Wu等[43]通过研究位于青藏高原青海–西藏段上16个高山湖泊,发现盐度是控制浮游细菌丰度与群落组成的主导环境因子,盐度含量高的湖泊,细菌的丰度也高;湖泊水体细菌多样性随着水体盐度增加并未呈现减少趋势.这一结论与该研究区湿地植物根际细菌分布规律相一致.氨氮与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呈现最大相关性,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44];尤其是水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与NH4+-N含量具显著相关性[45].2.5 基于CCA排序的群落结构变异的环境解释利用MspⅠ酶切的8个样点和环境因子进行趋势对应分析(CCA),进一步分析再生水补水湿地净化系统中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排序结果表明,CCA 排序图第一轴AX1和第二轴AX2的特征值累计占总特征值的66.9%,排序图包含了大部分的信息,排序效果良好,结果见图3(a).该研究区的8个样点在CCA轴上得到了很好的分布,总的来看,与第一排序轴相关性高的环境因子是pH值、TDS和Sal,在x轴方向上表现出第Ⅱa类与其他群落类型之间的2期 黄兴如等:再生水补水对河流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575差异;而与第二排序轴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子是NH 4+-N,其次是ORP 、T 、TOC 、DO 及重金属Ni 、Cr 、Cu,基于分类的各类型样点在y 轴方向上从下到上表现为“类Ⅰ>类Ⅲ>类Ⅱa>类Ⅱb”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同时也与再生水补水干扰强弱相呼应.类Ⅱa 和Ⅱb 分别独立于其他类群位于图最上方和最右方,表明其具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特征,其中类Ⅱa 受环境因子pH 影响较大,而类Ⅱb 与T 、ORP 、NH 4+-N 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即第Ⅱb 类群与氨氮生物循环具密切关系;环境因子ORP 、NH 4+-N 、TOC 、DO 以及重金属Cr 、Ni 、Cu 对类Ⅰ和类Ⅲ群落空间分布贡献较大,其中ORP 、NH 4+-N 表现负效应,TOC 、DO 以及重金属Cr 、Ni 、Cu 表现正效应,表明第Ⅰ类群和第Ⅲ类群群落与TOC 和持久性痕量重金属生物循环密切相关.由图3(b)可知,以Msp Ⅰ酶切CCA 聚类图和以Hha Ⅰ酶切CCA 聚类图具有相似的结果.表3 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Table 3 Diversity analysis of cattail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样点多样性指标酶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Msp I 65 57 16 3 5 18 26 24 Hha I 29 34 21 12 9 31 32 59 T -RFsRsa I 8 9 10 1 2 12 6 6 Msp I 0.90 0.89 0.61 0.80 0.78 0.85 0.78 0.88 Hha I 0.93 0.91 0.55 0.75 0.73 0.86 0.84 0.89 Evenness indexRsa I 0.74 0.76 0.62 0.00 0.50 0.20 0.79 0.55 Msp I 3.76 3.61 1.68 0.88 1.25 2.44 2.55 2.81 Hha I 3.13 3.20 1.68 1.86 1.61 2.96 2.90 3.61 Shannon diversityRsa I 1.54 1.67 1.44 0.00 0.35 0.50 1.41 0.99 Msp I 0.98 0.97 0.70 0.52 0.65 0.88 0.85 0.92 Hha I 0.95 0.96 0.69 0.74 0.70 0.93 0.92 0.97 Simpson's diversityRsa I0.69 0.74 0.68 0.00 0.20 0.19 0.70 0.54表4 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Table 4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cattail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y样点多样性指标酶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Msp I 5 4 4 3 5 8 3 8 Hha I 8 8 4 7 6 7 5 4 优势菌群Rsa I 5 5 3 1 2 2 5 2 Msp I 23 27 6 0 0 10 23 16 Hha I 20 17 4 5 3 18 17 28 非优势菌群Rsa I 3 4 4 0 0 2 1 4 Msp I 37 26 6 0 0 0 0 0 Hha I 1 9 13 0 0 6 10 27 T -RF 类型数 偶见菌群Rsa I 0 0 3 0 0 8 0 0 Msp I30.3 29.68 86.11 100 100 78.28 54.45 64.51 Hha I 55.44 53.29 86.52 85.27 90.86 60.03 54.69 30.65 优势菌群Rsa I 89.75 87.29 87.45 100 100 94.51 96.44 91.81 Msp I47.54 55.2 10.53 0 0 21.73 45.57 35.5 Hha I 43.63 39.03 6.64 14.71 9.14 35.31 37.86 54.06 非优势菌群Rsa I 10.25 12.7 10.49 0 0 3.03 3.56 8.2 Msp I22.19 15.11 3.34 0 0 0 0 0 Hha I 0.94 7.68 6.86 00 4.67 7.47 15.32相对丰度(%)偶见菌群Rsa I0 0 2.05 0 0 2.45 0 0576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6卷表5 香蒲根际细菌特性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Table 5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cteria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the wetland chemical properties using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T -RFs(S ) Evenness (J ') Shannon diversity (H ) Simpson's diversity (1/D ) 环境因子Msp I Hha I Rsa I Msp I Hha I Rsa I Msp I Hha I Rsa I Msp I Hha I Rsa I T -0.32 0.18 -0.27-0.28 -0.22 -0.33-0.32-0.05-0.61-0.32 0.06 -0.36 pH 值-0.82-0.41-0.14-0.81-0.88-0.47-0.82-0.61-0.53-0.82-0.70-0.53Sal 0.71 0.27 -0.030.87 0.87 0.33 0.71 0.57 0.44 0.71 0.65 0.41 TDS 0.44 0.81 0.14 0.46 0.55 0.25 0.44 0.68 0.10 0.44 0.73 0.25 DO 0.81 0.49 0.69 0.49 0.56 0.71 0.81 0.51 0.980.81 0.42 0.81 TN 0.60 0.10 -0.320.52 0.55 0.57 0.52 0.26 0.48 0.41 0.31 0.60 TP 0.38 -0.24 0.100.50 0.48 0.12 0.33 0.05 0.29 0.38 0.14 0.21 ORP -0.62 -0.83 -0.32-0.38 -0.52 -0.43-0.64-0.69-0.31-0.62 -0.67 -0.36 TOC 0.60 0.21 -0.280.60 0.62 0.600.52 0.36 0.430.43 0.43 0.57NH 4+-N-0.95-0.74-0.37-0.83-0.91-0.64-0.98-0.86-0.79-0.95-0.81-0.69注: (1)加粗的Spearman 相关系数代表极显著相关(P <0.01);加下划线的Spearman 相关系数代表显著相关(P <0.05);(2)鉴于各重金属离子未对细菌群落产生显著影响,故在此不列出分析结果.-1.0 1.0-1.0 1.0Sa1TDS Tp Pb Fe Mn TNCu TOCCn DO ZnX3IIapHORP NH4 X5 X4 TX7X6X8 V X1 NiX2I IIICdTi-1.01.0 0.6 1.0Sa1TDSTp Pb FeMnTNCuTOCCr DO ZnX3 IIapHORPNH4X5X4TX7X6X8V X1Ni I III Cd TiIIb X2(a) Msp Ⅰ酶切CCA 排序 (b) Hha Ⅰ酶切CCA 排序图3 再生水补水河道植物根际采样点与环境因子的CCA 排序Fig.3 CCA sequence diagram of the sample point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Reclaimed water in river plantrhizosphere2.6 基于Mica 对比的群落结构分析2.6.1 优势菌群分析 通过Virtual Digest (ISPAR)模块产生的基础数据库对起主要作用T -RFs 类型的系统发育分类进行推测,其中有将近20%暂不能确定,显示为非培养.另外,有个别的T -RFs 类型在数据中无匹配.之后通过计算其细菌T -RFs 的比例,以占据整个T -RF 的4%以上为优势菌种,筛选结果见表6.依据T -RFLP 片段的Mica 比对结果,试图通过优势菌群结构特征来反映湿地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空间差异.由表6可知,反应再生水典型特征的第Ⅱb 类群优势菌属包含热袍菌属(Thermotoga sp.),即说明类Ⅱb 细菌群落受温度影响较大,同时CCA 排序分析也具有相似结论.仅出现在第Ⅲ类的优势菌属为Bacillu s sp.和Lautropia sp.,有报道称Bacillu s sp.可迅速降解包括鱼的排泄物、残余饲料、浮游藻类尸体和池底淤泥在内的有机物,使之生成硝酸盐、磷酸盐、2期 黄兴如等:再生水补水对河流湿地香蒲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577硫酸盐等无机盐类,从而降低水中COD 、BOD 的含量,维持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46];而Lautropia sp.常分布于人体口腔内[47],据此可初步推测该样点细菌群落受水体内源杂质及人为活动影响较大.Flavobacterium sp.为类Ⅰ和类Ⅲ共有的优势菌属,据文献可知,其常聚集于富含硝酸盐的富营养水体中,可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的含量,并能够分解代谢水体中的有机物质[41,48-49],长期存在于该净化系统中,对净化系统的生态环境稳定性起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第Ⅰ类优势菌属还包括Pseudomonas sp.、Geitlerinema sp.、Sulfurospirillum sp.、Delftia sp.和Acidovorax sp.;Pseudomonas sp.是一种有机污染中普遍存在的菌属,可以利用包括单碳在内的许多有机物作为自身的能量和碳源,以有机氮或无机氮为氮源进行化能营养生活[50];而Geitlerinema sp.是专性属于底栖生物环境,隶属于蓝菌门(Cyanophyta)的颤藻目(Oscillatoriales),与水环境中氮的循环具有密切关系已得到普遍的认同[51]; Sulfurospirillum sp.属于异养反硝化细菌,可有效降解硫酸盐和硝酸盐[52];而Delftia sp.可降解苯胺,塑化剂以及六价铬[53];由此可见,第Ⅰ类细菌群落受TN 、TOC 及重金属Cr 影响较大,这与CCA 排序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表6 不同类群中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可能优势属Table 6 Possible dominant genera of plant rhizosphere bacteria community based on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OUT 类型(bp)类别Hha Ⅰ Msp Ⅰ Rsa Ⅰ可能属第Ⅰ类 第Ⅱa 类 第Ⅱb 类第Ⅲ类59 139 82 Thermotoga sp. - - √ -66 485 467 Lautropia sp. - - - √ 82 83 83 Geitlerinema sp. √ - - - 82 81 82 Pseudomonas sp. √ - --82 149 419 Bacillus sp. - - - √ 82 90 307 Flavobacterium sp.√ - - √ 93 468 450 Sulfurospirillum sp.√ - - - 205 491 114 Delftia sp. √---注:”√”表示优势属;”-”表示非优势属.2.6.2 基于多酶切综合比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异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基于门水平的不同样点间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异特征,利用PAT 多酶切比对结果,依据属数量分析各类细菌群落门水平的多样性,并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各类群落间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的门,结果见图4.由图4可看出随再生水干扰强度的增加,各位点属数量呈现出“类Ⅰ>类Ⅲ>类Ⅱa>类Ⅱb”的变化趋势.这与基于单一酶切片段多样性变异特征分析结果相符,即再生水补水口的上游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下游细菌群落趋于相似,而显著区别于补水口附近样点.说明再生水补水直接影响到麻峪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使得补水口附近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而下游相对升高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则可能是由于受再生水补水影响的细菌群落在下游得以逐渐恢复,亦或是因为对逆境产生抗性的一种表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在各类群落间具有显著差异的γ-变形菌门(Gamma - 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门(Delta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 ε-变形菌门(Epsilon - 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主要在再生水补水口的上游富集,下游次之,补水口附近最少,这种分布特征除与再生水水质特征相关外,还可能与河流水体本身所含营养物质有关.再生水补水口的上游(X1,X2)因累积效应含有相对较高的营养指标TN,TP 和TOC;下游(X6,X7,X8)则因内、外部原因也同样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与此同时,研究发现Gammaproteobacteria 多存在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