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电力工业投资估算

合集下载

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 规划》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我国电力工业现状 • “十二五”电力工业发展目标 • 重点任务和措施 • 保障措施
01
引言
规划背景
01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 要基础产业,也是国家能源安 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支撑 产业。
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 国电力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结 构转型和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电力工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合理安排电力生产和需求,确保电力供
需总体平衡。
区域性供需平衡
02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分布情况,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
结构,实现区域性电力供需平衡。
应对突发事件
03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
电力安全稳定运行。
电源结构优化目标
优化火电结构
加大火电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高效、清洁、大容量火电机组 ,逐步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
“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37亿千瓦,年均增长约8.5%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核电装 机容量将达到3800万千瓦。
电力供需状况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 但同时也存在区域性、季节性、时段 性的供需矛盾。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 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快速 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约 6.5%。
电源结构
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 的约70%。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 能源,优化电源结构,预计到2015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 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

湖北电网工程可研投资估算指标

湖北电网工程可研投资估算指标

前言湖北电网是湖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三峡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

“十一五”期间我省已建成了1000千伏荆门特高压工程,14回500千伏省间联络线;4回连接华东、南方电网的±500千伏直流线路;省内500千伏中部大框架全面建成,鄂东500千伏双环网进一步加强,鄂西和鄂西北水电外送通道全部打通,“一大三受”骨干网架初步形成;大部分地市构建了较为坚强的220千伏网架结构,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逐步加强,城乡配电网络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湖北电网累计完成投资615亿元。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湖北电网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将进一步增加。

为了全面落实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国家电网公司通用造价管理思想,提高公司电网投资效益,合理确定电网工程投资,在总结参加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及公司可研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服务工程可研阶段投资管控为原则,我们编制了《湖北电网工程可研投资估算指标(2011年水平)》。

编制电网工程可研投资估算指标是公司加强电网工程投资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合理控制电网工程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现实需要;是全面推进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需要。

本估算指标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在电网工程可研立项阶段的投资控制意识,为电网项目管理者、工程技术经济人员确定电网工程投资提供参考。

由于编辑水平有限,收集资料局限性,加之时间较紧,存在错漏或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在此对所有参与本估算指标编制工作的专家、提供资料的单位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湖北电网工程可研投资估算指标编制组二○一一年十二月湖北电网工程可研投资估算指标编写组成员组长:吴耀文汪涌副组长:胡子修卢生炜成员:胡济洲李俊刘先强胡建华任萍蔡用纯张武轩李小丽(随州院) 陈璟(襄阳院) 刘景玉(省院)何莉(武汉院) 徐红群(襄阳院) 林玉明(省院)肖丽(武汉院) 赵勇军(黄冈院) 余敏莉(孝感院)胡华(荆州院)湖北电网工程可研投资估算指标(2011年水平)湖北省电力公司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编制总说明 (1)第一部分线路部分 (1)线路工程可研投资指标编制说明 (3)一、线路工程可研投资指标范围表 (4)1、架空线路工程可研投资指标范围 (4)2、电缆线路安装工程可研投资指标范围 (5)3、电缆线路土建工程可研投资指标 (5)二、架空线路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8)1、220kV线路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8)(1)2×LGJ-630(双回) (8)(2)2×LGJ-400(单回) (9)(3)2×LGJ-400(双回) (11)(4)2×LGJ-300(单回) (13)(5)2×LGJ-300(双回) (15)2、110kV线路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17)(1)LGJ-400(单回) (17)(2)LGJ-400(双回) (18)(3)LGJ-300(单回) (19)(4)LGJ-300(双回) (20)(5)LGJ-300(双回钢管杆) (21)(6)2×LGJ-240(单回) (22)(7)2×LGJ-240(双回) (23)(8)LGJ-240(单回) (24)(9)LGJ-240(双回) (25)3、35kV线路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26)(1)LGJ-240(单回) (26)(2)LGJ-150(单回) (27)(3)LGJ-150(双回) (28)(4)LGJ-150(单回钢管杆) (29)4、10kV线路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30)(1)LGJ-240(单回) (30)(2)LGJ-240(双回) (31)(3)LGJ-150(单回) (32)(4)JKLYJ-240(双回) (33)(5)JKLYJ-185(单回) (34)5、电缆线路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35)(1)220kV单回XLPE-2000电缆 (35)(2)220kV双回XLPE-2000电缆 (35)三、架空线路主要材料价格表 (36)四、电缆线路主要设备、材料价格表 (37)第二部分变电部分 (38)变电工程可研投资指标编制说明 (40)一、变电工程可研投资指标表 (41)1、500kV变电站HGIS方案 (41)2、220kV变电站柱式断路器方案 (41)3、220kV变电站组合电器方案 (44)4、110kV变电站柱式断路器方案 (46)5、110kV变电站组合电器方案 (47)6、35kV变电站柱式断路器方案 (49)二、变电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54)1、500kV变电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54)(1)1×1000MVA(HGIS)户外变电 (54)(2)500kV变电站扩主变 (56)(3)500kV变电站扩间隔 (57)2、220kV变电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 (58)(1)1×180MVA(AIS)户外变电 (58)(2)2×180MVA(AIS)户外变电 (60)(3)1×240MVA(AIS)户外变电 (62)(4)2×240MVA(AIS)户外变电 (63)(5)1×180MVA(AIS)_扩建变压器 (64)(6)1×240MVA(AIS)户外扩建主变 (65)(7)220kV(AIS)变电站扩间隔 (66)(8)1×180MVA(GIS)半户内变电 (67)(9)2×180MVA(GIS)户内变电 (68)(10)1×240MVA(GIS)半户内变电 (69)(11)2×240MVA(GIS)户内变电 (70)(12)2×180MVA(GIS)户外变电 (71)(13)2×240MVA(GIS)户内变电 (72)(14)1×180MVA(GIS)扩建主变 (73)(15)1×240MVA(GIS)扩建主变 (74)(16) 220kV(GIS)扩建间隔 (75)3、110kV变电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附表 (76)(1)1×50MVA(AIS)户外变电 (76)(2)2×50MVA(AIS)户外变电 (82)(3)1×50MVA(AIS)户外扩建变压器 (88)(4) 110kV(AIS)扩建间隔 (90)(5)2×50MVA(GIS)户内变电 (92)4、35kV变电参照工程技术经济指标附表 (100)(1)1×6.3MVA(AIS)户外变电 (100)(2)2×6.3MVA(AIS)户外变电 (104)(3)1×10MVA(AIS)户外变电 (106)三、变电站主要设备价格 (110)四、变电工程常用材料价格 (115)五、建筑工程材料价格 (118)编制总说明电网项目的决策是建立在科学、可靠的技术、经济基础上的。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05
CATALOGUE
“十二五”期间电力工业发展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专项工作组
成立由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和专 家学者组成的专项工作组,负责制定 和实施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和政策。
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明确在电力工 业发展中的职责和分工,加强协调配 合,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建设智能电网技术体系
建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推进智能电网的标准化和规范 化。
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力设备和设施,提高电网的自 动化和智化,提高智能电网 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提高电力通信的可靠性和安 全性。
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任务
,影响电价稳定和电力供应。
清洁能源发展
尽管清洁能源发电比重逐渐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清洁能源 发展仍较慢,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 投资力度。
电网建设
我国电网建设尚不完善,存在电力 输送瓶颈,需要加强跨区域电网建 设。
03
CATALOGUE
“十二五”期间电力工业发展目标
总装机容量及发电量目标
总结词:稳步增长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 经济性和竞争力。
建设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
加强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 速发展。
培育可再生能源产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 争力。
详细描述:“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实现了稳步增长。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 14.6亿千瓦,发电量达到8.3万亿千瓦时,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5%和70%。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

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編者按:電力規劃事關整個行業發展之大局、大計,對電力工業的科學可持續發展起到方向性的導引作用。

為凝聚電力行業科學發展共識,反映行業意見與合理訴求,形成電力改革發展合力,2010年4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集全行業之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組織發起編制出《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這也是我國電力體制改革以來首次由行業協會發起、組織編制的電力行業發展規劃研究,為政府部門制定能源及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提供了決策參考,為加快推進轉變電力發展方式貢獻力量。

從《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十一五”電力工業發展成績斐然,而“十二五”時期,電力工業的發展將沿著“安全、經濟、綠色、和諧”的路徑行進,科學發展是不變的主題,轉變發展方式正在成為主旋律。

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本刊特推出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系列專題,回顧“十一五”電力發展成就,展望未來五年電力工業發展藍圖。

成就篇輝煌五年—“十一五”電力工業發展成就斐然“十一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電力企業以國家大局為重,克服電價調整不到位、行業虧損的困難,積極落實國家能源戰略,加快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實現了電力工業持續快速發展,每年新增裝機均在1億千瓦左右,建成了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示範工程。

為保障我國“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加快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國電力工業正從大機組、超高壓、西電東送、全國聯網的發展階段,向綠色發電、特高壓、智能電網的發展新階段轉變。

電力工業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目前,我國電網規模已經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發電裝機容量繼續位列世界第二,長期困擾我國的電力供應不足矛盾得到緩解,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資源配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基本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要。

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资料“十二五”规划预审稿征求发展大电网和配电网中国电力联合会权威人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独家采访时表示,目前中电联正在制定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报告预审稿,目前已成稿,进入了向电力企业征求意见和讨论阶段,该稿件将为能源局在制定电力“十二五”规划时提供意见和参考。

据上述人士介绍,此次规划报告预审稿重点提到了“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的发展思路、电力供需形势预测、电力结构、节能减排措施及目标、所需政策支持等内容,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超过14亿千瓦。

其中,“十二五”期间,转变电力发展方式是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思路,涉及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约束、能源革命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十二五”期间电力供需形势的判断,上述人士透露,在目前“建设小康社会”、“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进行的形势下,预计“十二五”期间能源需求还将快速增长,但政策将大力引导能源节约,因此能源强度不会太高。

在“十二五”期间调整电力结构方面,上述人士表示,预计2015年之前,我国“以煤为主”的电力消费结构仍然很难改变,尽管煤炭消费量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会下降几个百分点,但“十二五”期间,逐年的煤电需求还会增长,但逐年常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呈现环比持平或下降的态势。

农网改造有望纳入电网“十二五”规划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我国农网改造规划正在制定中,未来三年内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将在此规划基础上落实。

该规划还有望被纳入电网“十二五”规划中,与智能电网规划相对接。

国家能源局披露今年针对农网改造的资本金投入将达到120亿元,由此将带动电网投资总额增长。

专家预测,电网公司今年的投资额可能因此大幅扩容。

电网投资大幅扩容国家能源局披露农网改造今年将投入120亿元资本金。

分析人士表示,这部分资本金将按照比例分到两大电网以及部分地方电网手中,加上电网主体自有资金投资和银行贷款,共计将带动全年约600亿元的资金投入,国家电网的电网投资总额可能因此扩容。

十二五电力规划

十二五电力规划

电力电力““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是人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对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促进我省电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全省电力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电力供需矛盾基本缓解。

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580亿千瓦时,最大负荷410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152万千瓦,比2005年分别增加1080亿千瓦时、1770万千瓦、1830万千瓦,年均增长分别为11.5%、11.9%和12.4%。

全省接收“西电东送”电力1015万千瓦、电量580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最大负荷和全社会用电量的24.8%和22.5%,比2005年分别增加750万千瓦、411亿千瓦时。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由2005年的6244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5026小时,主网已无拉闸限电现象。

2.电力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预计到2010年底,风电(并网容量)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267万千瓦、35万千瓦,分别占全部发电装机总容量的6.4%和0.9%,比2005年分别提高6.2和0.9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省关停小火电机组124台,容量343.27万千瓦,建设了一批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装机达到2582万千瓦,占火电装机容量的70.4%,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全省供电煤耗由2005年的370克/千瓦时下降到2009年的345克/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5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16万吨。

3.电网建设步伐加快。

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建有500千伏变电站24座、220千伏变电站216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1805万千伏安、线路22123公里。

“十二五”电力发展:重点关注水电建设和电价改革

“十二五”电力发展:重点关注水电建设和电价改革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行业周评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2011年1月4日 第1期“十二五”电力发展:重点关注水电建设和电价改革(摘要)2010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运行回顾1.发电量增速持续回落,电源结构有所改善。

受基数较高影响,加大各地对高能耗企业拉闸限电,发电量各月增速持续下降。

但水电生产逐渐恢复、达到近两年较高水平,有效缓解了煤炭供应压力。

2.供、售电能力继续增强,区域间交换电量平稳增长,2010年1~11月,全国跨区送电12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04%。

3.全社会用电量趋于平稳,用电结构重型化趋势有所缓解。

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为3.21%,远低于产业用电平均增速。

4.电源投资结构调整加快,电网投资受基数影响略有下滑。

1~11月份,全国电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077亿元,同比增长8.83%;电网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594亿元,占为45.74%。

5.行业经营状况良好,但火电企业盈利不容乐观。

1~11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1409.39亿元,同比增长74.45%。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展望1.水电发展列入首位,火电建设重在调结构。

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将达2.84亿千瓦。

同时,推动煤电开发向中西部转移。

2.特高压电网建设将提速,供电效率有望大幅提高。

2015年,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交流电网将形成“三纵三横”网架结构。

3.电价改革有望进一步深入。

我国将按照合理成本加利润的原则,建立阶梯阶销售电价机制。

4.电力投资强调结构优化,电网投资将明显增速。

“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投资将达5.3万亿元,其中电网投资48%。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行业投资建议1.关注以水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

随着新能源发电运营模式逐渐趋于成熟,设备成本不断降低,投资者可加大对新能源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

2.谨慎投资火电行业,可关注煤电联营项目。

具体可关注蒙东、宁东、蒙冀等能源基地煤电联营项目。

3.阶梯电价有助于改善电价结构,可加大电网企业投资力度。

十二五智能电网年均投资572.2亿

十二五智能电网年均投资572.2亿

十二五智能电网年均投资572.2 亿
电力行业技术变革升级加快,电力投资逐步转型,清洁能源继续快速
发展,我国智能电网已进入全面建设的新时期,技术标准逐步形成,智能电网
试点示范及推广加快,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加速,为电力二次设备子行业龙头企
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投资的总额为2861.1 亿元,年均投资为572.2 亿元,较十一五250 亿元的年均投资大幅翻番。

涉及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六个环节。

2009 年8 月和2010 年2 月,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启动了第一批9 项和第二批12 项试点工程。

这些试点工程的开展为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目前大环境看,今年电力设备整体投资速度有所趋缓,但电网智能化
投资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我们认为,国家电网大力推进特高压交流建设
受挫以后,投资重点将由积极构筑以特高压交流电网为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逐
步转移到电网智能化建设当中。

用电、调度、配电环节是投资加速上升期
六大环节投资各有侧重,其中用电环节的智能化投资所占比例最大,超
过十二五电网智能化投资总数的30%,主要是由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电动汽
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在十二五期间大量普及推广。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投
资主要用于系统主站、通信信道(不含电力光纤到户)及采集设备、智能电能
表推广应用三个方面建设内容。

十二五期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总投资为532
亿元。

2014 年底达到100%的覆盖率,安装2200 万只智能电能表。

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启动 十二五投资超三峡两倍

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启动 十二五投资超三峡两倍

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启动十二五投资超三峡两倍尽管争议声不断,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特高压工程建设日前全面启动。

国资委25日透露,上述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315亿元。

而根据“十二五”规划,五年中全国特高压工程将投资超过5000亿元,而三峡工程的动态投资当初的预计为2039亿元。

自立项之初,反对特高压电网建设之声便不绝于耳,随着该工程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建设的逐步铺开,这种激烈的争论与交锋达到了高潮。

国网主战场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等级,而特高压输电技术则是在此电压等级之下的远距离输电技术。

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因素,目前世界范围仅有日本和俄罗斯铺设了特高压线路,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转入商业化运行。

2004年底,掌控全国电网资源的国家电网正式将发展特高压输电作为该公司未来战略的核心。

2005年2月24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中国电力[1.82 -4.21%]报》发表署名文章,要求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

国家电网也在此期间成立了特高压工程领导小组进行可行性研究。

对于特高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中国能源资源集中在西部、北部,能源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国家规划在西部和北部建设大型煤电一体化基地,在西南建设水电基地,在酒泉、内蒙古西部、张北等地建设大型风电基地,还有未来大核电基地的能源供应格局。

能源集聚地和消费地逆向分布的现实必然要求大规模、长距离跨区域输电,未来的发展都将有赖于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

2006年8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在山西长治奠基。

如果这条试验线获得成功,国网公司将全面铺开其交流特高压输电计划,华北、华中、华东电网将联为一体。

山西方面称,到2011年2月11日,山西电网通过特高压电网累计向华中电网送电142亿千瓦时,如果每天山西向湖北输送4800万千瓦时的电量,相当于铁路货车280节车皮运煤量。

“十二五”技术节能投资分析

“十二五”技术节能投资分析

“十二五”期间技术节能领域投资前景分析一、“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1、国务院2011年8月31日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并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时期,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2、国务院2011年12月1日正式发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通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到2015年,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3、《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则提出,对于指定的全国17000家左右的高耗能企业,“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为2.5亿吨标准煤。

4、《“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其中发展绿色建筑,加强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形成45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形成27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形成14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建议省供电公司及时解决宜昌点军区缺电突出的问题

建议省供电公司及时解决宜昌点军区缺电突出的问题

建议省供电公司及时解决宜昌点军区缺电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点军供电基本上依赖五龙和桥边变电站,耿家湾是葛洲坝建设的产物。

但近几年来,经济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加之宜万铁路、翻坝公路的建设,大容量高负荷用电设备的投运,国家“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的推行,使点军变成了一块热土,原有的供电平衡状态在短时间内被打破了,供求处于完全不平衡的状态,缺口越来越大,供电用矛盾极为突出。

一、存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供电薄弱矛盾突出1、关于土城乡供电薄弱的问题土城乡在2003年7月以前一直归属王家坝水库管理处自供自管,其10kV线路为70年代农民自筹资金建设。

2003年7月后,供电体制改革完成,原葛洲坝供电公司(点军区供电公司前身)从35kV桥边变电站10kV桥土线引入电源。

将其一、二级站线路改为10kV桥土线并形成8条支线。

10kV 桥土线全长10公里,供电半径大。

8条支线电杆、瓷瓶老化陈旧,金具锈蚀严重,导线截面小,故障频发。

2、关于艾家区域供电薄弱的问题整个艾家区域的供电也是由一条10kV林场线供电,线路全长47公里。

艾家区域2009年最大负荷为1.17MW。

预计“十二五”期间,艾家区域负荷会有较大的增长,负荷终期目标会达到1.8MW 以上。

根据目前实际供电能力,艾家电网将满足不了负荷日益增长的需要。

这将大大制约艾家区域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发展。

急需新建35kV艾家输变电工程,或者启动110kV艾家输变电工程的可研。

3、关于点军街办供电薄弱的问题点军街办区域是整个点军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该区域目前主要由10kV耿龙线供电,线路全长15公里,目前线路负载率已经达到90%,线路超负荷时间达到3521小时。

该区域已经成为供电瓶颈。

需寻求新的电源点,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负荷需求。

4、关于牛扎坪区域供电薄弱的问题10kV牛扎坪线是紫阳区域主供线路之一,线路全长3公里。

随着该区域工业负荷增长,线路同样不堪重负,线路负载率为90.3%。

“十二五”水电造价为何激增?

“十二五”水电造价为何激增?

“十二五”水电造价为何激增?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2年第3期文王民浩以2011年国家已核准的水电工程概算造价平均水平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十二五”期间水电造价相比“十一五”激增了30%以上。

2012年2月,电监会公布了《“十一五”期间投产电力工程项目造价情况》,这是第四次以公告的形式公布投产电力工程项目的造价信息。

报告对“十一五”期间投产水电工程项目造价情况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这对了解当前水电工程造价总体水平,充分认识当前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所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做好造价控制与管理,促进水电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根据这一报告,笔者形成如下三点结论。

第一,水电工程决算平均值超出概算平均值,也超出“十五”期间平均值。

第二,扣除政策调整和物价上涨因素(因当时核准的设计概算中未计列价差预备费),超出幅度并不大。

这说明水电工程核准概算总体上在可控范围,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和定额标准总体上满足了当期投资预测与控制管理的需要,也反映了我国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水电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第三,建筑工程的占造价构成比排在第一位,且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建筑工程造价是水电工程造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受工程建设条件变化及物价上涨影响,造价在不断增长。

此外,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投资的占比超越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排到了第二位,且幅度增加较大,说明自2006年9月1日《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71号)实施以后,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呈大幅增长的趋势。

这一点从近期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批复的一些水电工程的调整概算中也得到反映,如浙江和四川的两个水电工程,其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调整概算分别增长了75%和161%,而目前正在调概的某些个别项目增幅更大。

“十二五”水电造价激增以2011年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已核准的水电工程概算造价平均水平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水电工程造价在“十二五”期间将呈进一步增长趋势。

解读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解读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解读我国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优先开发水电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年发电量为6.08万亿千瓦时,平均功率6.9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2亿千瓦,年发电量2.47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2亿千瓦,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

在地域分布上极不平衡,西部多,东部少,相对集中于西南。

开发程度在地区间差异也很大,2009年底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为45.7%其中东部地区水电基本开发完毕,中部地区开发程度达到73%,而西部地区开发程度较低,仅为23%,特别是西南地区仅为17%。

水电是供应安全、成本经济的可再生的绿色能源,替代燃煤发电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都很高,需要放在优先开发的战略位置。

其基本发展思路是:实行大中小开发相结合,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

加快水电流域规划和勘测设计,保证水电基地连续滚动开发。

继续加快开发十三个水电基地,重点开发四川、云南和青海境内的大型水电基地电站,积极开展西藏境内河流水电流域规划、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积极开发中小型水电站,促进能源供应结构优化,促进水电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促进绿色和谐开发。

在河流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建设和投产运行全过程落实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行。

结合区域、河流的生态环境和移民实际,进一步优化调整河流开发规划方案,适度控制高坝大库容水电站布局。

成立国家级移民管理机构,统筹全国水电移民管理协调工作,负责装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基地、100万千瓦以上水电站以及跨省水电站移民的协调管理工作。

逐步推广移民先行政策,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使地方经济和人民群众真正从水电开发中受益。

扩大资源配置范围。

重视水电基地消纳市场研究,在满足本地区电力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地将水电输送到市场需求空间大、电价承受能力高的东中部地区消纳。

重视西南地区水电季节性电能消纳研究,依靠价格和市场机制,扩大消纳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弃水。

加强水电输电规划研究,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编者按:电力规划事关整个行业发展之大局、大计,对电力工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起到方向性的导引作用。

为凝聚电力行业科学发展共识,反映行业意见与合理诉求,形成电力改革发展合力,2010年4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集全行业之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组织发起编制出《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这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以来首次由行业协会发起、组织编制的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能源及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提供了决策参考,为加快推进转变电力发展方式贡献力量。

从《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绩斐然,而“十二五”时期,电力工业的发展将沿着“安全、经济、绿色、和谐”的路径行进,科学发展是不变的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正在成为主旋律。

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本刊特推出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系列专题,回顾“十一五”电力发展成就,展望未来五年电力工业发展蓝图。

成就篇辉煌五年—“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就斐然“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电力企业以国家大局为重,克服电价调整不到位、行业亏损的困难,积极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了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每年新增装机均在1亿千瓦左右,建成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

为保障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电力工业正从大机组、超高压、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发展阶段,向绿色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新阶段转变。

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发电装机容量继续位列世界第二,长期困扰我国的电力供应不足矛盾得到缓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发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2011年,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国家颁布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出台了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能源局编制提出了“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水电发展规划及新能源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意见。

日本发生了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后,国际上对核电发展出现不同声音。

在2010年编制提出《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电力规划研究成果纳入国家能源和电力“十二五”规划,促进电力行业科学发展,中电联2011年牵头开展了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工作。

滚动研究按照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电力的要求以及国家今年出台的涉及电力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参照国家能源、水电等“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的相关成果,结合国家宏观形势变化及其年度经济运行状况,在电力规划年度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重点大型电源基地及智能电网发展调研、未来电力供需状况分析预测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

一、电力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电力工业克服煤价大幅上涨、电价调整不到位、煤电行业大面积亏损等种种困难,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益,取得显著成果。

“十一五”期间全国净增发电装机容量4.5亿千瓦,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的新纪录,电力发展全面支撑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输电技术,建成投产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电源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电力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体制和机制创新取得进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国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电网“十二五”投资拟增至2.55万亿

国家电网“十二五”投资拟增至2.55万亿

国家电网“十二五”投资拟增至2.55万亿
邢佰英
【期刊名称】《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
【年(卷),期】2011(000)014
【摘要】在4月22日举行的智能电网及特高压论坛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权威专家表示,国家电网“十二五”期间将投资约2.55万亿用于电网建设,其中将有5000亿元用于特高压电网线路的投资,5000亿元用于配电网线路的投资,另外约1.55万亿元用于其它电压等级的电网线路投资。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邢佰英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27
【相关文献】
1.国家电网“十二五”投资拟增至2.55万亿 [J], 邢佰英
2.国家电网"十二五"投资拟增至2.55万亿 [J], 邢佰英
3.国家电网“十二五”投资拟增至2.55万亿 [J], 邢佰英
4.国家电网“十二五”拟投4600亿元加快农网改造升级 [J],
5.中铝拟海外投资超40亿自产矿比率将增至90%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工业投资估算
“十二五”电力工业投资分析
按照规划基准方案,“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规模达到5.3万亿元,其中电源投资2.75万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2%,电网投资2.55万亿元、占48%。

电源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绿色发电投资为1.82万亿元,占电源总投资的66%,较“十一五”上升15个百分点;煤电投资8900亿元,占33%左右,下降16个百分点。

电源投资向西部倾斜。

西北地区投资占全国电源投资的比重从“十一五”期间的8%上升到19%,增加1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西藏地区投资比重提升0.5个百分点;南方比重基本维持不变。

华东地区投资规模低于“十一五”,投资比重下降8个百分点。

华北和华中地区投资比重分别下降3和4个百分点。

电网投资向主网架和配电网倾斜。

1000千伏和750千伏工程投资3100亿元左右,占12.4%;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9400亿元左右,占37.6%。

“十三五”电力工业投资分析
按照规划基准方案,在“十三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规模预计达到5.8万亿元,其中电源投资2.95万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1%,电网投资2.85万亿元、占49%。

电源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发电投资2万亿元,占全部电源投资的67%,比“十二五”时期上升1个百分点。

解读:
“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投资预计完成3.1万亿元,其中电源1.7万亿元,电网1.4万亿元,电源电网投资比例为54:46。

“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发展速度将极大加快,新能源发电技术大量进入电力工业,单位造价水平普遍较高(特别是核电、风电),带动了总体电源投资规模的继续增长。

根据本规划研究的装机方案测算,“十二五”期间,全国电源投资约为2.75万亿元,其中水电5300亿元,占总投资的19%;抽蓄1000亿元,占3.6%;煤电8900亿元,占32%;燃气330亿元,占1.2%;核电4600亿元,占16.7%;风电等新能源发电7300亿元,占26.5%。

与“十一五”相比,风电的投资比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煤电,核电投资规模加大接近水电。

“十二五”期间电源投资分地区看,华北地区投资5165亿元,占总投资的18.8%;华东地区3564亿元,占12.9%;华中地区5000亿元,占18.2%;东北地区3685亿元,占13.4%;西北地区5162亿元,占18.8%;南方地区4745亿元,占17.3%。

除华
东外,各地区电源建设投资总规模都有所加大,但程度有所不同。

电源投资越来越多地向西部地区倾斜,最为明显的是经济发达的东中部地区投资份额下降,尤其是华东地区,其份额下降了8个百分点,其下降的份额由西北地区的大幅上升填补。

西北地区的投资水平从“十一五”时期占总投资额的约8%上升到“十二五”时期的18.8%。

为保证电源与电网更加协调发展,促进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电网投入,电网总投资约2.55万亿,包括两大电网公司和其他独立的地方小电网(陕西、山西、新疆等地)。

按电压等级划分,1000千伏交流工程投资约2773亿元,750千伏投资352亿元,500/330千伏投资3566亿元,220千伏工程投资6728亿元,110千伏及以下工程投资9050亿元,常规直流、背靠背及西电东送主网架工程投资2988亿元。

“十二五”期间,电网年度投资规模将保持在5000亿元左右,主要用于已有电网的改造以及中高电压等级线路与联网工程投资,其中750千伏以上网架投资将达到总投资规模的25%,反应了我国电网不断扩大联网范围,地区间电力交换日益频繁,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的配置与使用。

“十二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略快于电源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电源电网投资比例为52:48,将进一步促进电网和电源的协
调发展。

“十三五”电力工业投资比“十二五”略有增长,电源电网投资更加协调,电源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