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5波粒二象性新人教版
2019版高中物理一轮总复习练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初步课时作业54Word版含解析.docx
课时作业(五十四)波粒二象性[基础训练]1.下列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粒子性答案:C 解析:从光的波粒二象性可知,光是同时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只不过在有的情况下波动性显著,有的情况下粒子性显著•光的波长越长,越容易观察到其显示波动特征.光子是一种不带电的微观粒子,而电子是带负电的实物粒子,它们虽然都是微观粒子,但有本质区别.故上述选项中正确的是C・2.如图所示,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弧光灯丄答案:D 解析: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光的衍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验电器铝箔有张角,说明锌板发生了光电效应,则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所以该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正确.3.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其逸出功越大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大,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答案:A 解析:逸出功W.=hv,9 v0越大,%越大,A正确•每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小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时间再长也不会发生光电效应,B错误.由E k=hv-W^知,在光照频率不变的情况下,Ek越大,%越小,C错误.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大,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少,D错误.4.对于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v-W.9下面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只要是用同种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那么从金属中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会具有相同的初动能E kB.式中的表示每个光电子从金属中逸出过程中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C.逸出功Wo和极限频率%之间应满足关系式Wo=/tv c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答案:C解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v-W{}中的W()表示从金属表面•直接逸出的光电子克服金属中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因此是所有逸出的光电子中克服引力做功的最小值,对应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是所有光电子中最大的,其他光电子的初动能都小于这个值, 选项 A. B错误;若入射光的频率恰好等于极限频率,即刚好能有光电子逸出,可理解为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0,因此有肌= 叽选项C正确;由E k=hv-W{}可知Ek和卩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但不是正比关系,选项D错误.5.(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但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的金属材料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 1电源I ----- 1A.入射光太弱B.入射光的波长太长C・光照时间短 D.电源正、负极接反答案:BD 解析: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没有光电子逸出;只要所加反向电压大于遏止电压,电子就不能到达阳极,也不会有光电流,故B、D正确.6.(多选)用波长为2和2久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分别产生的速度最快的光电子速度之比为2 : 1,普朗克常量和真空中光速分别用h和c表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该种金属的逸出功为衣B.该种金属的逸出功为亍C.波长超过22的光都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波长超过42的光都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答案:AD 解析:由hv=W+E k 知 芳=肌+如诟,唸=% [ ho+尹1就,又V I =2V 29所以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光的 波长小于或等于32时方能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7. 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现用波长为400 nm 的 单色光照射这些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最多有(普朗克常量h = 6.6X10—34 j ・s,光速 c=3・0X 10* m/s )()材料钙 钛 逸出功(X10~19 J) 3.0 4.3 5.9 6.2 6.6A ・2种B ・3种C ・4种D ・5种答案:A 解析:波长为400 nm 的单色光子的能量e=hv=h^=钙的逸出功,小于镁、皱、钛的逸出功,所以饨、钙能产生光电效应.8. 如图所示,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P 处为亮条纹,。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章末综合测试
第十二章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章末综合测试(十二)(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是一种概率波,物质波也是概率波B .麦克斯韦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某单色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其频率和波长都将改变D .紫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 解析:A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 错误;单色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是不变的,但由于光速不同,所以波长会改变,C 错误;由于紫光的频率大于红光,则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知,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不一定有电子向外发射,故D 错误.2.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子能量E 等于(h 为普朗克常量,c 为真空中的光速,λ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A .h λcB .h c λC .h λ D.h λ解析:B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子能量E =h ν,根据光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关系c =λν得E =h c λ,B 正确. 3.(2017·河南信阳息县一中段考)下列对题中四幅图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从图①可知,光电效应实验中b 光的频率比a 光的大B .从图②可知,能量为5 eV 的光子不能被处于n =2能级的氢原子吸收C .从图③可知,随着放射性物质质量的不断减少,其半衰期不断增大D .从图④可知,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解析:A eU c =h ν-W 0,从图①可知,U b >U a ,故νb >νa ,A 正确;5 eV>3.4 eV ,所以能量为5 eV 的光子能被处于n =2能级的氢原子吸收并发生电离,B 错误;半衰期与物质质量无关,故C 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不能得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 错误;故选A.4.如图,天然放射源铀发出的一束射线经过匀强电场时分裂成1、2、3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射线都是带电粒子流B .射线1实质是高速的质子流C .射线3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D .三种射线都具有很高的能量,说明原子核是一个能量宝库解析:D 射线2是γ射线,不带电,A 错误;射线1带正电,是氦核流,B 错误;射线3是电子流,是原子核内部变化产生的,C 错误.5.要使氘核聚变,必须使氘核之间的距离接近到核力能够发生作用的范围r 0,物质温度很高时,氘原子将变为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E k =3KT 2,K 叫玻耳兹曼常数,T 为热力学温度,两个氘核之间的电势能为E p =ke 2r,r 为电荷之间的距离,则氘核聚变的温度至少为( )A.ke 2Kr 0B.ke 22Kr 0C.ke 23Kr 0 D.ke 24Kr 0解析:C 若两氘核从相距无穷远处到相距r 0,有ΔE k 减=ΔE p 增,这里要注意,如果两氘核恰好接近到r 0,动能变为零,则2E k =ke 2r 0,即:2×3KT 2=ke 2r 0,解得T =ke 23Kr 0,所以选项C 正确.6.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 ,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 ,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 ,即将阴极K 接电源正极,阳极A 接电源负极,在K 、A 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 ,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 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 为逸出功,h 为普朗克常量,e 为电子电量)( )A .U =h νe -W eB .U =2h νe -W eC .U =2h ν-WD .U =5h ν2e -W e解析:B 本题中,“当增大反向电压U ,使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即为:从阴极K 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恰好不能到达阳极A.以从阴极K 逸出的且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Ue =0-12mv 2①由光电效应方程得:nh ν=12mv 2+W (n =2,3,4…)② 由①②式解得:U =nh νe -W e(n =2,3,4…) 故选项B 正确.7.(2017·江苏单科)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42He 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B.42He 核比63Li 核更稳定C .两个21H 核结合成42He 核时释放能量D.235 92U 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36Kr 核中的大解析:BC 由图象可知,42He 的比结合能约为7MeV ,其结合能应为28 MeV ,故A 错误.比结合能较大的核较稳定,故B 正确.比结合能较小的核结合成比结合能较大的核时释放能量,故C 正确.比结合能就是平均结合能,故由图可知D 错误.8.(2017·福建厦门质检)静止的21183Bi 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衰变后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大小圆半径分别为R 1、R 2;则下列关于此核衰变方程和两圆轨迹半径比值判断正确的是( )A.211 83Bi→207 81Tl +42HeB.211 83Bi→211 84Po + 0-1e C .R 1∶R 2=84∶1 D .R 1∶R 2=207∶4 解析:BC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根据动量守恒可知两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由图可知粒子的运动轨迹在同一侧,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得知,衰变后的粒子带的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核发生的应该是β衰变,衰变方程为:211 83Bi→211 84Po + 0-1e ,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R =mv qB,结合两粒子动量大小相等,故R 1∶R 2=q 2∶q 1=84∶1,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B 、C.9.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现用光子能量在10~12.9 eV 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有无数种B .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只有3种C .照射后可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6种D .照射后可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3种解析:BC n =1→n =5,h ν=E 5-E 1=13.06 eV ,故能量在10~12.9 eV 范围内的光子,仅被吸收符合n =1→n =2,n =1→n =3,n =1→n =4的能级差的三种光子,A 错B 对;照射后处于最高能级的氢原子的量子数n =4,故向低能级跃迁能辐射的光波长种类为N =n n -2=6种,C 对D 错.10.原来静止的原子核A Z X ,质量为m 1,处在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经α衰变变成质量为m 2的原子核Y ,α粒子的质量为m 3,已测得α粒子的速度垂直于磁场B ,且动能为E 0.假定原子核X 衰变时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核Y 与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之比为2Z -2 B .核Y 与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2Z -2 C .此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m 1-m 2-m 3D .此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AE 0A -4解析:BCD 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小4,电荷数减小2,由题意知X 核原先静止,则衰变后α粒子和反冲核Y 的动量大小相筹,由R =mv Bq知,R Y ∶R α=q α∶q Y =2∶(Z -2),故B 项正确;周期之比由T =2πm Bq 知,T Y ∶T α=m Y q Y ·q αm α=A -4Z -,故A 项错误;该过程质量亏损Δm =m 1-(m 2+m 3),故C 项正确;由E k =p 22m 知,Y 核的动能E kY =4E 0A -4,则释放的核能ΔE =E k α+E kY =AE 0A -4,故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1.(2017·湖北襄阳调研)氢原子基态能量E 1=-13.6 eV ,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1=0.53×10-10 m .求氢原子处于n =4激发态时:(1)原子系统具有的能量;(2)电子在n =4轨道上运动的动能;(已知能量关系E e =1n 2E 1,半径关系r n =n 2r 1,k =9.0×109 N·m 2/C 2,e =1.6×10-19 C)(3)若要使处于n =2轨道上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率为多大的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解析:(1)由E n =1n 2E 1得(3分) E 4=E 142=-0.85 eV(3分) (2)因为r n =n 2r 1,所以r 4=42r 1,由圆周运动知识得(3分) k e2r 24=m v 2r 4(3分) 所以E K4=12mv 2=k e 232r 1=9.0×109-19232×0.53×10-10 J(3分)≈0.85 eV(3)要使处于n =2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的光子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2能级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频率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应为 h ν=0-E 14(3分) 得ν≈8.21×1014Hz(2分)答案:(1)-0.85 eV (2)0.85 eV (3)8.21×1014 Hz12.天文学家测得银河系中氦的含量约为25%.有关研究表明,宇宙中氦生成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在宇宙诞生后3分钟左右生成的;二是在宇宙演化到恒星诞生后,由恒星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生成的.(1)把氢核聚变反应简化为4个氢核(11H)聚变成氦核(42He),同时放出2个正电子(01e)和2个中微子(νe ),请写出该氢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并计算一次反应释放的能量.(2)研究表明,银河系的年龄约为t =3.8×1017 s ,每秒银河系产生的能量约为1×1037J(即P =1×1037 J/s).现假定该能量全部来自上述氢核聚变反应,试估算银河系中氦的含量(最后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3)根据你的估算结果,对银河系中氦的主要生成途径做出判断.(可能用到的数据:银河系质量约为M =3×1041 kg ,原子质量单位1 u =1.66×10-27 kg,1 u 对应于1.5×10-10 J 的能量,电子质量m e =0.000 5 u ,氦核质量m α=4.002 6 u ,氢核质量m p =1.007 8 u ,中微子νe 质量为零.)解析:(1)411H→42He +201e +2νe (3分)Δm =4m P -m α-2m e (3分)ΔE =Δmc 2=4.14×10-12 J(3分)(2)m =Pt ΔE m α≈6.1×1039kg(3分) 氦的含量k =m M =6.1×10393×1041≈2%(3分) (3)由估算结果可知,2%远小于25%的实际值,所以银河系中的氦主要是宇宙诞生后不久生成的.(5分)答案:(1)411H→42He +201e +2νe 4.14×10-12 J (2)2%(3)银河系中的氦主要是宇宙诞生后不久生成的。
精品学习2019年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近代物理初步 第1讲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课时达标训
1 波粒二象性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4题为多项选择题)1.如图1所示,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 )图1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解析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光的衍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验电器铝箔有张角,说明锌板发生了光电效应,则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所以该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正确。
答案 D2.频率为ν的光照射某金属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
改为频率为2ν的光照射同一金属,所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为普朗克常量)( )A.E km-hνB.2E km C.E km+hν D.E km+2hν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hν-W0,若入射光频率变为2ν,则E km′=h·2ν-W0=2hν-(hν-E km)=hν+E km,故选C。
答案 C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过程中,一定相同的是( )A.遏止电压 B.饱和光电流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D.逸出功解析同一种单色光照射不同的金属,入射光的频率和光子能量一定相同,金属逸出功不同,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知,最大初动能不同,则遏止电压不同;同一种单色光照射,入射光的强度相同,所以饱和光电流相同。
故选B。
答案 B4.当具有5.0 eV的光子射到一金属表面时,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的最大初动能为1.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不小于( )A.1.5 eV B.2.5 eV C.3.5 eV D.5.0 eV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得逸出功W=hν-E k=5.0 eV-1.5 eV =3.5 eV,由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可知,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不小于逸出功,故C正确。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12章 波粒二象性.doc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2章波粒二象性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6分,共66分。
其中1~7为单选,8~11为多选)1.[2016·东城区模拟]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答案 A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增加,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着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A 正确。
2.[2016·茂名一模]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A.改用红光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答案 B解析根据光电效应的条件ν>ν0,要产生光电效应,必须用能量更大,即频率更高的粒子。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无关。
X射线的频率大于紫外线的频率。
故A、C、D错误,B正确。
3.[2016·邢台模拟]用强度相同的红光和蓝光分别照射同一种金属,均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小,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逸出功大B.用红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低,用蓝光照射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高C.用红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长,用蓝光照射时逸出光电子所需时间短D.用红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用蓝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答案 D解析同种金属的逸出功、截止频率是相同的,A、B错误;只要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逸出光电子的时间一样,C错误;蓝光的频率比红光大,由E k=hν-W知,用蓝光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D正确。
4.[2016·宁波期末]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A.λ1λ2λ1+λ2B.λ1λ2λ1-λ2C.λ1+λ22D.λ1-λ22答案 A解析 中子的动量p 1=h λ1,氘核的动量p 2=hλ2,同向对撞后形成的氚核的动量p 3=p 2+p 1,所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λ3=h p 3=λ1λ2λ1+λ2,A 正确。
2019版高中物理大一轮复习文档:第十二章近代物理初步
[高考命题解读]第1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一、光电效应及其规律1.光电效应现象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2.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3.光电效应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等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 s.(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自测1教材P36第2题改编(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答案AD解析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增大,故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而与入射光强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若光的频率仍大于极限频率,则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根据hν-W逸=E k可知,增大入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正确.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ε=hν.2.逸出功W0: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最小值.3.最大初动能: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的动能的最大值.4.光电效应方程(1)表达式:hν=E k+W0或E k=hν-W0.(2)物理意义: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自测2 (多选)如图1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图1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D.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时,产生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答案 ABC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1)概率波: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2)物质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自测3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波粒二象性学说彻底推翻了麦克斯韦的光的电磁说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暗条纹的地方是光子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C.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大量光子打在光屏上的落点是有规律的,暗纹处落下光子的概率小D.单个光子具有粒子性,大量光子具有波动性 答案 CD命题点一光电效应现象和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1.四点提醒(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不取决于光的强度而取决于光的频率.(2)光电效应中的“光”不是特指可见光,也包括不可见光.(3)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无关.(4)光电子不是光子,而是电子.2.两条对应关系(1)光强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2)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3.三个关系式(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2)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E k=eU c.(3)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W0=hνc.例1(多选)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度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度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答案AC解析在发生光电效应时,饱和光电流大小由光照强度来决定,与频率无关,光照强度越大饱和光电流越大,因此A正确,B错误;根据E k=hν-W0可知,对于同一光电管,逸出功W0不变,入射光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变大,因此C正确;由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当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光照强度多大,都不会有光电流产生,因此D错误.例2(多选)(2017·全国卷Ⅲ·1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 a和U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 a和E k b.h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νa>νb,则一定有U a<U bB.若νa>νb,则一定有E k a>E k bC.若U a<U b,则一定有E k a<E k bD.若νa >νb ,则一定有hνa -E k a >hνb -E k b 答案 BC解析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 =hν-W 0,由动能定理得,E km =eU ,若用a 、b 单色光照射同种金属时,逸出功W 0相同.当νa >νb 时,一定有E k a >E k b ,U a >U b ,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若U a <U b ,则一定有E k a <E k b ,故选项C 正确;因逸出功相同,有W 0= hνa - E k a = hνb - E k b ,故选项D 错误.变式1 (多选)(2017·山东潍坊中学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B.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D.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发射出来的光电子加上正向电压对光电子加速,所加电压不断增大,光电流也不断增大 答案 BC变式2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 ,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 ,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 ,即将阴极K 接电源正极,阳极A 接电源负极,在K 、A 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 ,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 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 为逸出功,h 为普朗克常量,e 为电子电荷量)( )图2A.U =hνe -W eB.U =2hνe -W eC.U =2hν-WD.U =5hν2e -We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 ,则发生了光电效应,即吸收的光子能量为nhν(n =2,3,4…) 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nhν=W +12m v 2(n =2,3,4…)①在减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eU =0-12m v 2②联立①②得:U =nhνe -We (n =2,3,4…),选项B 正确.命题点二 光电效应图象四类图象例3 用如图3甲所示的电路研究光电效应中光电流大小与照射光的强弱、频率等物理量的关系.图中A 、K 两极间的电压大小可调,电源的正负极也可以对调.分别用a 、b 、c 三束单色光照射,调节A 、K 间的电压U ,得到光电流I 与电压U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 )图3A.单色光a 和c 的频率相同,但a 更强些B.单色光a 和c 的频率相同,但a 更弱些C.单色光b 的频率小于a 的频率D.改变电源的极性不可能有光电流产生 答案 A解析 由题图乙知,a 、c 的遏止电压相同,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单色光a 和c 的频率相同,但a 产生的光电流大,说明a 光的强度大,选项A 正确,B 错误;b 的遏止电压大于a 、c 的遏止电压,所以单色光b 的频率大于a 的频率,选项C 错误;只要光的频率不变,改变电源的极性,仍可能有光电流产生,选项D 错误.变式3 (多选)如图4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为4.27,与纵轴交点坐标为0.5).由图可知( )图4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 答案 AC解析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截止频率,A 正确,B 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可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C 正确;该金属的逸出功为:W 0=hνc =6.63×10-34×4.27×10141.6×10-19eV ≈1.77 eV ,D 错误.变式4 (2015·全国卷Ⅰ·35(1))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5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纵截距分别为k 和b ,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 ,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图5答案 ek -eb解析 光电效应中,入射光子能量为hν,克服逸出功W 0后多余的能量转化为电子动能,eU c=hν-W 0,整理得U c =h e ν-W 0e ,斜率即he =k ,所以普朗克常量h =ek ,截距为b ,即eb =-W 0,所以逸出功W 0=-eb . 命题点三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物质波1.从数量上看: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2.从频率上看:频率越低波动性越显著,越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显著,贯穿本领越强,越不容易看到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3.从传播与作用上看: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4.波动性与粒子性的统一:由光子的能量E =hν、光子的动量表达式p =hλ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ν和波长λ. 例4 (多选)(2015·全国卷Ⅱ·35(1)改编)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答案 ACD解析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说明电子是一种波,故A 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可以说明β射线是一种粒子,故B 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中子衍射说明中子是一种波,故C 正确;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利用了电子束的衍射现象,说明电子束是一种波,故D 正确. 变式5 下列各组现象能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是( ) A.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 B.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 C.泊松亮斑和光电效应 D.光的反射和光电效应答案 C变式6 (多选)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6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答案ABD变式7(多选)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答案AB1.有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答案 B2.(多选)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答案CD解析光电流的大小只与单位时间流过单位面积的光电子数目有关,而与光照时间的长短无关,选项A错误;无论光照强度多强,光照时间多长,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选项B错误;遏止电压即反向截止电压,eU c=hν-W0,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则遏止电压越大,故选项C正确;无论光照强度多弱,光照时间多短,只要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就能产生光电效应,故选项D正确.3.下列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粒子性答案 C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错误;电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确定的静止质量,是一种物质实体,速度可以低于光速.光子代表着一份能量,没有静止质量,速度永远是光速,故B错误;光的波长越长,波动性越明显,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故C正确;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表现出光的波动性,故D错误.4.(多选)已知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为νc,则()A.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B.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cC.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D.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答案AB解析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c,则可知逸出功W0=hνc,逸出功由金属自身的性质决定,与照射光的频率无关,因此C错误;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可知A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0,将W0=hνc代入可知B正确,D错误.5.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光的频率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则()A.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D.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就没有光电子逸出了答案 A解析光的频率不变,表示光子能量不变,光的强度减弱,仍会有光电子从该金属表面逸出,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逸出的光电子数就会减少,选项A正确.6.(多选)如图1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但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图1A.入射光太弱B.入射光波长太长C.光照时间短D.电源正、负极接反答案BD解析入射光波长太长,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B正确;电路中电源反接,对光电管加了反向电压,即使该电压超过了遏止电压,也没有光电流产生,故选项D正确.7.用很弱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把入射光减弱到可以认为光源和感光胶片之间不可能同时有两个光子存在,如图2所示是不同数量的光子照射到感光胶片上得到的照片.这些照片说明()图2A.光只有粒子性没有波动性B.光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C.少量光子的运动显示波动性,大量光子的运动显示粒子性D.少量光子的运动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显示波动性答案 D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些照片说明少量光子的运动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显示波动性,故D正确.8.(多选)如图3甲所示为实验小组利用100多个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图样,可以看出每一个电子都是一个点;如图乙所示为该小组利用70 000多个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图样,为明暗相间的条纹.则对本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图3A.图甲体现了电子的粒子性B.图乙体现了电子的粒子性C.单个电子运动轨道是确定的D.图乙中暗条纹处仍有电子到达,只不过到达的概率小答案AD解析题图甲中的每一个电子都是一个点,说明少数电子体现粒子性.每个电子到达的位置不同,说明单个电子的运动轨道不确定,A正确,C错误;题图乙中明暗相间的条纹说明大量的电子表现为波动性,B错误;题图乙中暗条纹处仍有电子到达,只不过到达的概率小,D 正确.9.某光源发出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如图4所示,表中给出了一些材料的极限波长,用该光源发出的光照射表中材料()图4A.仅钠能产生光电子B.仅钠、铜能产生光电子C.仅铜、铂能产生光电子D.都能产生光电子答案 D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只要光源的波长小于某金属的极限波长,就有光电子逸出,该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最小的小于100 nm,小于钠、铜、铂三个的极限波长,都能产生光电子,故D正确,A、B、C错误.10.(多选)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 Hz和5.44×1014 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钾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A.波长B.频率C.能量D.动量答案BCD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 =hν-W 0,又W 0=hνc ,联立得E k =hν-hνc ,据题钙的截止频率比钾的截止频率大,由上式可知:从钾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较大,由p =2mE k ,可知钾逸出的光电子的动量较大,根据λ=hp 可知,钾逸出的光电子的波长较小,则频率较大,故A 错误,B 、C 、D 正确.11.(2018·甘肃天水质检)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 、b 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 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 的关系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a 光光子的频率大于b 光光子的频率,a 光的强度小于b 光的强度B.a 光光子的频率小于b 光光子的频率,a 光的强度小于b 光的强度C.如果使b 光的强度减半,则在任何电压下,b 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一定比a 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小D.另一个光电管加一定的正向电压,如果a 光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则b 光一定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b 光照射光电管时遏止电压大,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所以b 光的频率大,产生的光子的能量大.a 光的饱和光电流大于b 光的饱和光电流,故a 光的强度大于b 光的强度,故A 、B 错误;如果使b 光的强度减半,则只是b 光的饱和光电流减半,在特定的电压下,b 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不一定比a 光产生的光电流强度小,选项C 错误;因b 光的频率大于a 光的频率,故另一个光电管加一定的正向电压,如果a 光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则b 光一定能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流,选项D 正确.12.用如图6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 照射光电管阴极K ,电流计G 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 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电流计G 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图6A.a 光的频率不一定大于b 光的频率B.只增加a 光的强度可使通过电流计G 的电流增大C.增加b 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 的指针发生偏转D.用a 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通过电流计G 的电流是由d 到c 答案 B13.(多选)(2018·福建莆田调研)按如图7的方式连接电路,当用某种紫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电路中的微安表有示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7A.如果仅将紫光换成黄光,则微安表一定没有示数B.如果仅将紫光换成紫外线,则微安表一定有示数C.仅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则微安表的示数一定增大D.仅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则微安表的示数可能不变 答案 BD解析 当换用黄光后,入射光的频率减小,但入射光的频率可能仍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仍能发生光电效应,电路中可能有光电流,A 错误;当换用紫外线后,入射光的频率增大,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微安表一定有示数,B 正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则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增大,但电路中的光电流可能已经达到饱和值,保持不变,C 错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则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减小,但电路中的光电流可能仍为饱和值,保持不变,D 正确.14.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λ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长为λ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 A.λ1λ2λ1+λ2 B.λ1λ2λ1-λ2 C.λ1+λ22 D.λ1-λ22答案 A解析 中子的动量p 1=h λ1,氘核的动量p 2=hλ2,同向正碰后形成的氚核的动量p 3=p 2+p 1,所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长λ3=h p 3=λ1λ2λ1+λ2,A 正确.15.(多选)某同学采用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某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 时,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闭合开关S ,在阳极A 和阴极K 之间加上反向电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增大电压,直至电流计中电流恰为零,此电压表的电压值U 称为遏止电压,根据遏止电压,可以计算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现分别用频率为ν1和ν2的单色光照射阴极,测量到遏止电压分别为U 1和U 2,设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图8A.用频率为ν1的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v =2eU 1mB.阴极K 金属的逸出功W 0=hν1-eU 1C.阴极K 金属的极限频率νc =U 1ν2-U 2ν1U 1-U 2D.普朗克常量h =e (U 1-U 2)ν2-ν1答案 AB解析 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时,光电子在电场中做减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eU 1=0-12m v 2,则得光电子的最大初速度v =2eU 1m,故A 正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hν1=eU 1+W 0① hν2=eU 2+W 0②由①得:金属的逸出功W 0=hν1-eU 1.联立①②得h =e (U 1-U 2)ν1-ν2,故B 正确,D 错误;阴极K 金属的极限频率νc =W 0h =(hν1-eU 1)(ν1-ν2)e (U 1-U 2),故C 错误.。
近年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5波粒二象性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5 波粒二象性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5 波粒二象性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5 波粒二象性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题组层级快练(五十五)一、选择题1.(2016·江苏)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A. 614C→ 714N+-10e B。
92235U+01n→ 53131I+ 39103Y+201n C.12H+13H→24He+01n D.24He+1327Al→1530P+01n答案A解析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作原子核的衰变,只有A项符合.B项是核裂变反应.D项是人工核转变反应,C项是核聚变反应.2.(2017·洛阳二模)如图所示为研究某未知元素放射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在薄铝片和荧光屏之间有图示方向的匀强电场E,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荧光屏的某一位置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若撤去电场后继续观察,发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移开,观察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大大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可能为( )A.β射线和γ射线B.α射线和β射线C.β射线和X射线D.α射线和γ射线答案D解析三种射线中α射线和β射线带电,进入电场后会发生偏转,而γ射线不带电,不受电场力,电场对它没有影响,在电场中不偏转.由题意,将电场撤去,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亮点数没有变化,可知射线中含有γ射线.再将薄铝片移开,则从显微镜筒内观察到的每分钟闪烁亮点数大为增加,根据α射线的特性:穿透本领最弱,一张纸就能挡住,分析得知射线中含有α射线.故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可能为α射线和γ射线.故D 项正确.3.(2017·河南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的C.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松散,原子核越不稳定答案B解析A项,半衰期与压强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A项错误;B项,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不是核外电子.故B项正确;C项,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故C项错误;D项,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D 项错误.4.(2017·课标全国Ⅱ)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92238U→90234Th+24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答案B解析A、B项,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根据系统动量守恒知,衰变后钍核和α粒子动量之和为零,可知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根据E k=错误!知,由于钍核和α粒子质量不同,则动能不同,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的时间,故C项错误.D项,衰变的过程中有质量亏损,即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故D项错误.5.(2016·上海)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 A.1位B.2位C.3位D.4位答案C解析α粒子是24He,β粒子是-10e,因此发生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据题意,电荷数变化为:-2×2+1=-3,所以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了3位.故C项正确.6.(2017·孝义市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近年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6原子结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6 原子结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6 原子结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6 原子结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题组层级快练(五十六)一、选择题1.(2017·成都模拟)(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热量多B.温度高的物体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小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内能一定相等E.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CE解析A项,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内能的多少,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谈到热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A项错误.B项,内能与物体的物质的量、温度、体积等因素有关.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故B项正确.C项,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故C项正确.D项,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温度一定相等,但内能不一定相等,故D项错误.E项,当分子力从斥力变到引力的过程中,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E项正确.2.(2015·课标全国Ⅱ)(多选)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答案ACD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故A项正确;扩散现象不是化学反应,故B项错误;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C项正确;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故D项正确;液体中的扩散现象不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E项错误.3。
近年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7原子核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7 原子核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7 原子核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近代物理初步题组层级快练57 原子核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题组层级快练(五十七)一、选择题1.(2017·徐州模拟)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晶体具有各向同性B.多晶体具有各向异性C.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D.无论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它们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不同的答案C解析A、B两项,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故A项错误,B项错误;C项,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同性,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故C项正确;D项,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它们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故D项错误.2.(2017·河北唐山统考)(多选)下列关于物态或物态变化中的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继续加热B.非晶体与晶体的区别之一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C.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主要是附着层内部分子稀疏使液面凸起,凸起部分重力使液面下降D.温度不变时,饱和汽压随饱和汽体积的增大而增大E.若干湿泡处于饱和汽压下,干湿泡湿度计上两支温度计的读数一定相同答案BCE解析晶体熔化时需要继续加热,A项错误;非晶体都没有固定的熔点,B项正确;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是附着层分子的作用,C项正确;温度不变时饱和汽压与饱和汽体积无关,D项错误;饱和汽压下,干湿泡湿度计上两只温度计读数相同,E项正确.3.(2017·潍坊二模)(多选)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的熔点和液体的沸点都与压强有关B.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且无固定熔点C.液晶具有流动性,且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D.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E.影响人感受到干爽和潮湿的因素是空气的绝对湿度,而不是相对湿度答案ACD解析A项,晶体的熔点和液体的沸点都与压强有关.故A项正确;B项,多晶体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B项错误;C项,液晶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物质,液晶具有流动性,且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故C项正确;D项,饱和汽压的大小仅仅与液体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D 项正确;E项,影响人感受到干爽和潮湿的因素是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不是绝对湿度.故E项错误.4.(多选)关于空气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B.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C.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湿泡温度计温度差越大答案BC解析A、B两项,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比较大,绝对湿度不一定大;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比较小,绝对湿度不一定较小,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绝对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故C项正确;D项,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大,故D 项错误.5.(2017·无锡模拟)如图所示,在一个带活塞的容器底部有一定量的水,现保持温度不变,上提活塞,平衡后底部仍有部分水,则()A.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和压强都不变B.液面上方水蒸气的质量增加,密度减小C.液面上方水蒸气的密度减小,压强减小D.液面上方的水蒸气从饱和变成未饱和答案A解析在一定的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活塞上提前,密闭容器中水面上水蒸气为饱和汽,水蒸气密度一定,其饱和汽压一定.当活塞上提时,密闭容器中水面会有水分子飞出,使其上方水蒸气与水又重新处于动态平衡,达到饱和状态.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水蒸气密度不变,饱和汽压也保持不变.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6.(多选)对于一定质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答案BD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错误!=C,当压强变大时,气体的温度不一定变大,分子热运动也不一定变得剧烈,A项错误;当压强不变时,气体的温度可能变大,分子热运动也可能变得剧烈,B项正确;当压强变大时,气体的体积不一定变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也不一定变小,C项错误;当压强变小时,气体的体积可能变小,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也可能变小,D项正确.7.(2017·上海模拟)如图,容器被绝热活塞分成两部分,分别装有理想气体A、B.开始时,A的温度为T A,B的温度为T B,且T A〉T B.气体A、B均处于平衡状态,活塞静止.加热容器,使两边气体缓慢升高相同的温度,若不计活塞的摩擦,则活塞将()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保持不动D.因体积未知而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假设活塞不移动,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有错误!=错误!,得Δp=错误!·ΔT根据题意知,升高的温度ΔT相同,原来平衡,p A=p BT A>T B,得Δp A<Δp BΔF=Δp·S所以ΔF B>ΔF A,所以活塞将向左移动,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8。
近年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二章近代物理章末过关检测(十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解析:选A.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元素没有放射现象,选项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结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B、C正确;α、β和γ三种射线电离能力依次减弱,穿透能力依次增强,选项D正确.2.由于放射性元素错误!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中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错误!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错误!Bi,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错误!Bi的原子核比错误!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B。
错误!Np经过衰变变成错误!Bi,衰变过程可以同时放出α粒子、β粒子和γ粒子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D.237 93Np的半衰期等于任一个错误!Np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解析:选C.错误!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错误!Np的中子数为237-93=144,错误!Bi的原子核比错误!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A错误;错误!Np 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错误!Bi,可以同时放出α粒子和γ粒子或者β粒子和γ粒子,不能同时放出三种粒子,B错误;衰变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错误!=7次,β衰变的次数为2×7-(93-83)=4(次),C 正确;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选项D 错误.3.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做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C.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A、D错误;运动轨迹与原子核越近,力越大,运动方向变化越明显,B错误,C正确.4.(2015·高考北京卷)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A。
新课标2019届高考物理::第12章近代物理第一节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达标诊断高效训练20(含答案).doc
第一节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建议用时: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18·茂名模拟)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A.改用红光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解析:选B.根据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ν>ν0,必须用能量更大,即频率更高的粒子.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无关.X射线的频率大于紫外线的频率.故A、C、D错误,B正确.2.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光电效应时,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入射光强度,则单位时间内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发生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一般都大于10-7 sD.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发生解析:选A.发生光电效应时,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入射光强度,则单位时间内打到金属上的光子个数增加,则从金属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选项A正确;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无关,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选项B错误;发生光电效应的反应时间一般都不超过10-9 s,选项C错误;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时,即入射光的波长小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时,光电效应才能发生,选项D错误.3.某光源发出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如图所示,表中给出了一些材料的极限波长,用该光源发出的光照射表中材料( )材料钠铜铂极限波长(nm)541268196A.仅钠能产生光电子B.仅钠、铜能产生光电子C.仅铜、铂能产生光电子D.都能产生光电子解析:选D.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只有光源的波长小于某金属的极限波长,才有光电子逸出,该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有小于100 nm,小于钠、铜、铂三个的极限波长,都能产生光电子,故D正确,A、B、C错误.4.(2018·湖北八校联考)下表是按照密立根的方法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时得到的某金属的遏止电压U c和入射光的频率ν的几组数据.U c /V 0.541.6370.714 0.809 0.878 ν/×1014 Hz 5.6445.888 6.098 6.303 6.501 由以上数据应用Excel 描点连线,可得直线方程,如图所示.则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 )A .3.5×1014HzB .4.3×1014HzC .5.5×1014HzD .6.0×1014Hz解析:选B.遏止电压为零时,入射光的频率等于截止频率,根据方程U c =0.397 3ν1014-1.702 4,当U c =0时,解得ν≈4.3×1014Hz ,B 正确.5.(2017·高考北京卷)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10-9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J·s,真空光速c=3×108 m/s)( )A.10-21 J B.10-18 JC.10-15 J D.10-12 J解析:选B.光子的能量E=hν,c=λν,联立解得E≈2×10-18 J,B项正确.6.(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的原因是( )A.入射光强度较弱B.入射光波长太长C.电源电压太高D.光照射时间太短解析:选B.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都不能决定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则可能是没有发生光电效应,即入射光的频率过小,波长较大造成的;电源电压也不能决定光电管中能否有光电流;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7.1927年戴维孙和汤姆孙分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8.如图甲所示为实验小组利用100多个电子通过双缝后的部分干涉图样,可以看出每一个电子都是一个点;如图乙所示为该小组利用70 000多个电子通过双缝后的干涉图样,为明暗相间的条纹.则对本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甲体现了电子的粒子性B.图乙体现了电子的粒子性C.单个电子运动轨道是确定的D.图乙中暗条纹处仍有电子到达,只不过到达的概率小解析:选AD.题图甲中的每一个电子都是一个点,说明少数粒子体现粒子性,到达的位置不同,说明单个电子的运动轨道不确定,A正确,C错误;题图乙中明、暗相间的条纹说明大量的粒子表现为波动性,B错误;题图乙中暗条纹处仍有电子到达,只不过到达的概率小,D正确.9.(2018·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模拟)用两束频率相同,光照强度不同的紫外线去照射两种不同金属板,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 )A.金属板带正电,原因为有电子从金属板逸出B.用强度大的紫外线照射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初速度一定大C.从极限频率较小的金属中飞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大D.由光照强度大的紫外线所照射的金属,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多解析:选ACD.因为有电子从金属板逸出,故金属板带正电,选项A正确;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由E kmax=hν-W逸出功=hν-hν0可知,从极限频率较小的金属中飞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大,选项C正确;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故强度较大的紫外线照射的金属,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多,故D正确.10.如图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D.入射光的频率为ν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解析:选ABC.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知,当ν=0时-W=E k,故W0=E,A项对;而E k=0时,hν=W0即W=hν0,B项对;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2hν0-hν0=hν0=E,C项对;入射光的频率为ν2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D错.11.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A 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发射后将向阳极A做减速运动.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G测出,反向电压U由电压表V 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截止电压U c,在如图乙所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ACD.当反向电压U与入射光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i与光强成正比,所以A图正确;频率为ν的入射光照射阴极所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2mev2max=hν-W0,而截止电压U c与最大初动能的关系为eU c=12mev2max,所以截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是eU c=hν-W0,其函数图象不过原点,所以B图错误;当光强与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逸出的光电子数及其最大初动能是一定的,所形成的光电流强度会随反向电压的增大而减少,所以C图正确;根据光电效应的瞬时性规律,不难确定D图是正确的.三、非选择题12.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光电管.用波长λ=0.50 μm 的绿光照射阴极K ,实验测得流过G 表的电流I 与AK 之间的电势差U AK 满足如图乙所示规律,取h =6.63×10-34 J ·s.结合图象,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K 时的最大动能.(2)该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解析:(1)光电流达到饱和时,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 ,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的个数n =I m e =0.64×10-61.6×10-19(个)=4.0×1012(个)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 =eU c =1.6×10-19 C ×0.6 V =9.6×10-20 J.(2)设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为λ0,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 cλ-hcλ,代入数据得λ0=0.66 μm.答案:(1)4.0×1012个9.6×10-20 J (2)0.66 μm。
[推荐学习]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近代物理初步学案
第十二章 近代物理初步[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说明:2013~2016年,本章内容以选考题目出现)氢原子光谱(Ⅰ)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放射性同位素(Ⅰ)射线的危害和防护(Ⅰ)以上4个考点未曾独立命题 第1节波粒二象性(1)光子和光电子都是实物粒子。
(×)(2)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就可以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3)要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
(√)(4)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子的频率成正比。
(×)(5)光的频率越高,光的粒子性越明显,但仍具有波动性。
(√)◎物理学史判断(1)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
(×)(2)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3)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为波动性。
(√)1. 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4.解题中常用到的二级结论:(1)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频率ν、逸出功W 0间的关系式:U c =h e ν-W 0e 。
(2)截止频率νc 与逸出功W 0的关系:h νc -W 0=0,据此求出截止频率νc 。
突破点(一) 对光电效应的理解1.与光电效应有关的五组概念对比(1)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光子不带电;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是电子。
光子是光电效应的因,光电子是果。
(2)光电子的动能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需克服原子核和其他原子的阻碍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剩余部分为光电子的初动能;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外飞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的情况,才具有最大初动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层级快练(五十五)一、选择题1.(2016·江苏)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A. 614C→ 714N+-10eB. 92235U+01n→ 53131I+ 39103Y+201n C.12H+13H→24He+01n D.24He+1327Al→1530P+01n答案 A解析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作原子核的衰变,只有A项符合.B 项是核裂变反应.D项是人工核转变反应,C项是核聚变反应.2.(2017·洛阳二模)如图所示为研究某未知元素放射性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在薄铝片和荧光屏之间有图示方向的匀强电场E,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荧光屏的某一位置上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若撤去电场后继续观察,发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移开,观察到每分钟闪烁的亮点数大大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可能为( )A.β射线和γ射线B.α射线和β射线C.β射线和X射线D.α射线和γ射线答案 D解析三种射线中α射线和β射线带电,进入电场后会发生偏转,而γ射线不带电,不受电场力,电场对它没有影响,在电场中不偏转.由题意,将电场撤去,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亮点数没有变化,可知射线中含有γ射线.再将薄铝片移开,则从显微镜筒内观察到的每分钟闪烁亮点数大为增加,根据α射线的特性:穿透本领最弱,一张纸就能挡住,分析得知射线中含有α射线.故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可能为α射线和γ射线.故D项正确.3.(2017·河南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的C.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松散,原子核越不稳定答案 B解析A项,半衰期与压强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A项错误;B项,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不是核外电子.故B项正确;C项,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是守恒的.故C项错误;D项,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D项错误.4.(2017·课标全国Ⅱ)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92238U→90234Th +24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答案 B解析A、B项,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根据系统动量守恒知,衰变后钍核和α粒子动量之和为零,可知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根据E k=p22m知,由于钍核和α粒子质量不同,则动能不同,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的时间,故C项错误.D项,衰变的过程中有质量亏损,即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小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故D项错误.5.(2016·上海)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A.1位B.2位C.3位D.4位答案 C解析α粒子是24He,β粒子是-10e,因此发生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据题意,电荷数变化为:-2×2+1=-3,所以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了3位.故C项正确.6.(2017·孝义市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2238U衰变为 91234Pa要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B.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β射线的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有关D.天然放射性现象使人类首次认识到原子核可分答案 D解析A项, 92238U衰变为 91234Pa,质量数减小4,所以α衰变的次数为1次.故A项错误;B项,β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γ射线的实质是电磁波,γ射线的穿透本领比较强.故B项错误;C项,根据半衰期的特点可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故C项错误;D项,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所以天然放射性现象使人类首次认识到原子核可分.故D项正确.7.(2017·太原一模)(多选)钍 90234Th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 91234Pa,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 90234Th→ 91234Pa+X,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块纯净的钍234矿石经过24天,矿石的质量仅剩下原来质量的一半B.X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C.γ射线是钍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镤234的原子核释放的D.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对人体细胞破坏能力较大答案BC解析A项,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知,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有一半的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由于衰变后的产物能仍然留在原来的矿物中,所以一块纯净的钍234矿石经过24天,即经过一个半衰期,矿石的质量大于原来质量的一半.故A项错误;B项,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该衰变产物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可知X为电子,该衰变为β衰变,电子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故B项正确;C项,γ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释放的,即γ射线是钍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处于激发态的镤234的原子核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的.故C项正确;D项,γ射线对人体细胞破坏能力较大,但其电离作用比较弱,故D项错误.8.(2017·浙江模拟)(多选)我国首次使用核电池随“嫦娥三号”软着陆月球,并用于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上,核电池是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嫦娥三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 94239Pu,静止的 94239Pu衰变为铀核 92235U和α粒子,并放出频率为ν的γ光子,已知 94239Pu、 92235U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pU、m U、m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4239Pu的衰变方程为 94239Pu→ 92235U+24He+γB.此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Δm=m pu-m U-mαC.释放出的γ光子的能量为(m pu-m U-mα)c2D.反应后 92235U和α粒子结合能之和比 94239Pu的结合能大答案ABD解析A项,根据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 94239Pu的衰变方程为 94239Pu→ 92235U+24He+γ,故A项正确;B项,此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等于反应前后质量的差,为Δm=m pu-m U-mα,故B项正确;C项,释放的γ光子的能量为hν,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E =(m pu-m U-mα)c2,由于核反应的过程中释放的核能转化为新核与α粒子的动能以及光子的能量,所以光子的能量小于(m pu-m U-mα)c2,故C项错误;D项, 94239Pu衰变成 92235U和α粒子后,释放核能,将原子核分解为单个的核子需要的能量更大,原子变得更稳定,所以反应后 92235U 和α粒子结合能之和比 94239Pu 的结合能大,故D 项正确.9.(2017·安徽三模)关于质量亏损和原子核的结合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释放的能量B .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出现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为释放的能量D .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中核子的平均质量就越小,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就越小答案 B解析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故A 项错误;重核的比结合能比中等核小,因此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故B 项正确;质量亏损只是表明了亏损的质量与释放的能量关系,而不是将亏损质量转化为释放的能量,故C 项错误;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单个核子分离所需的能量越多,原子核中核子结合时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能量越多,故D 项错误.10.一块氡222放在天平的左盘时,需要天平的右盘加444 g 砝码,天平才能处于平衡,氡222发生α衰变,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欲使天平再次平衡,应从右盘中取出的砝码为( )A .222 gB .8 gC .2 gD .4 g 答案 D解析 衰变前氡的质量为444 g ,摩尔质量为222 g/mol ,故共2 mol 氡.经过一个半衰期,有1 mol 氡衰变,放出1 mol α粒子,则左盘质量减少了4 g ,故应从右盘中取出4 g 砝码.D 项正确.11.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 .1036 kgB .1018kg C .1013 kgD .109 kg 答案 D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运用能力,根据ΔE =Δmc 2,得Δm =ΔE c 2=4×1026(3×108)2 kg ≈4.4×109kg.D 项正确.12.(多选)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B.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C.已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属板逸出光电子,若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E.在核反应堆的外面修建很厚的水泥层能防止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答案BDE解析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放出能量,A项错误;由E k=hν-W知增加射线强度,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只是单位时间内逸出光电子的个数增多,C项错误.B、D、E三项正确.13.(多选)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为Δm,ΔE=Δmc2=2.2 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能量小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B.用能量等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C.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D.用能量大于2.2 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答案AD解析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所释放的能量或氘核分解成质子和中子所吸收的能量都相等,即为此反应的结合能,根据动量守恒,用光子照射静止的氘核,系统的总动量不为零,故照射后总动量也不能为零,总动能也不能为零;故A、D两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4.(1)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92238U→ 90234Th+24He 是α衰变B. 714N+24He→ 817O+11H 是β衰变C.12H+13H→24He+01n 是轻核聚变D.3482Se→3682Kr+2-1 0e 是重核裂变(2)现有四个核反应:A.12H+13H→24He+01n B. 92235U+01n→X+3689Kr+301nC.1124Na→1224Mg+-10e D.24He+49Be→ 612C+01n①________是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是研究原子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________是研究氢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②求B中X的质量数和中子数.答案(1)AC (2)①D B A ②14488解析(1)A项为α衰变,B项为原子核的人工转变,C项为轻核聚变,D项为β衰变,故A、C项正确.(2)①D为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B是研究原子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A是研究氢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②X的质量数为:(235+1)-(89+3)=144X的质子数为:92-36=56X的中子数为:144-56=88.15.一个静止的氡核 86222Rn放出一个α粒子后衰变为钋核 84218Po,同时放出能量为E=0.09 MeV的光子.假设放出的核能完全转变为钋核与α粒子的动能,不计光子的动量.已知M氡=222.086 63 u、mα=4.002 6 u、M钋=218.076 6 u,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1)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2)求出发生上述核反应放出的能量;(3)确定钋核与α粒子的动能.答案(1) 86222Rn→ 84218Po+24He+γ(2)6.92 MeV(3)0.12 MeV 6.71 MeV解析(1) 86222Rn→ 84218Po+24He+γ.(2)质量亏损Δm=222.086 63 u-4.002 6 u-218.076 6 u=0.007 43 uΔE=Δmc2=0.007 43×931.5 MeV=6.92 MeV(3)设α粒子、钋核的动能分别为E kα、E k钋,动量分别为pα、p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ΔE=E kα+E k钋+E不计光子的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pα+p钋又E k=p22m,故E kα∶E k钋=218∶4联立解得E k钋=0.12 MeV,E kα=6.71 M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