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扶贫的经济学分析

精准扶贫与扶贫的经济学分析
精准扶贫与扶贫的经济学分析

精准扶贫与扶贫的经济学分析

I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不是很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由于全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

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民搬迁是较好的出路,但是由于补助资金少,所以享受扶贫资金补助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贫困的特别是最穷的农户根本搬不起。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项目,受益多的主要还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农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且受益也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换句话说,就是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II扶贫的经济学分析

拥有资源的“贫”(稀缺)与“富”(富有)是导致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正是解决稀缺资源在“贫困者”与“富有者”之间的配置,满足资源“贫困者”的需求,进而逐渐缩小贫富差距,使国家公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贫困在经济学上来看是一种“公共劣品”,因为贫困的存在使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环境都有变坏的可能,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从消除贫困中获益。贫困的基本含义是稀缺,在对有限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些人成为资源的富有者,另一些人成为资源的稀缺者,进而导致财富创造能力的不足。这里的资源,是指创造财富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环境条件,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制度、管理、技术、信息等。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解释,在任意的资源初始分配状态下,通过市场的自由交换,资源配置的结果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其中隐含了资源的有效率配置并不等同于公平的意思,一是初始资源禀赋存在差异,二是初次分配结果存在差异,二者都可以导致贫困的产生。在初始资源稀缺的状态下,经过初次分配过程,这一稀缺状态会进一步恶化,贫富差距由此加剧。

初始资源禀赋一般被界定为“进入财富创造过程之前所拥有的、可用于创造财富的资源”。初始资源禀赋不足,会直接导致缺乏财富创造的机会和能力,也就失去了改变贫穷现状的机会。初始资源禀赋稀缺的贫困人口,表现为内在资源的不足,比如劳动力自身的人力资本(教育、健康、心理等)的不足。初始资源禀赋稀缺的贫困区域,

表现为外在资源的不足,比如环境(地理环境、区位环境)、矿产资源、土地肥沃程度等方面的不足。正是由于初始资源禀赋在不同个体、区域之间呈现出来的差异,导致了最初的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

初次分配也往往导致贫富不均。初次分配是对初始资源禀赋所创造的财富总量进行分配,更加关注经济效率,但结果并不必然是公平的。从初次分配的结果来看,政府、企业、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可能是不合理的,比如政府与民争利导致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快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政策保护和资源垄断导致部分行业收入过高、资本侵蚀劳动导致劳动收入占比过低等。显然,在初始资源禀赋不足形成的初步贫富差距的基础上,初次分配结果的不公平就会产生“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使得个人之间、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扶贫正是对贫困者所处的资源稀缺状态进行的干预,通过扶贫资源的供给,弥补初始资源禀赋稀缺和初次分配的不公,是对财富总量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同样的,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解释,公平的均衡配置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初始资源禀赋在不同个体、不同区域之间的配置来实现,并且不会必然产生低效率。在干预的过程中,干预的责任主体以及如何干预是必须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关于干预的主体,由于贫困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公共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公共干预,因此各级政府对扶贫有着天然的责任,这在我国已形成共识。关于如何干预,由于初始资源禀赋和初次分配都可能是导致贫困的因素,因此要采取差异化的干预方式,最终使资源稀缺者具备财富创造的能力和机

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III精准扶贫的供求面分析

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要建立在需求侧与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有效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区域对扶贫资源的需求,是需求侧改革的基本内容;提高扶贫资源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是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是建立动态的需求识别机制。需求的有效识别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需求识别的关键在于需求表达机制(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与需求调研机制(自上而下的需求调研)的建立。需求表达机制更多的是针对以贫困人口为单位的个体需求方,主要由申请、审查、评议等环节组成。需求调研机制由供给方主导,更多的是针对以贫困区域、群体等为单位的需求方,对产业、自然资源、区位优劣势、基础设施现状等进行分析。第二层次需求识别的关键在于保持动态性,即贫困的考核机制与退出机制的建立,便于将新的贫困者纳入,同时使脱离贫困状态的非贫困者退出,进而推进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实现扶贫资源的有效供给。扶贫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表现为既要通过再分配缩小初始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实现起点公平,也要缩小初次分配不公。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供给,增加贫困者的初始资源禀赋,提高财富创造和再创造的能力。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基础教育供给、婴幼儿营养健康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等是弥补初始资源禀赋稀缺的主要途径。对于贫困区域来说,在遵循可持续性的原则下,优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贫

困区域的发展环境相匹配,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功能。其次,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政府还富于民和让利于民、切实提高中低劳动者报酬、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都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收入分配不公对于减贫的负面影响。最后,以社会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公共政策体系为屏障,确保贫困人口能够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标准。

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干预方式来实现脱贫。

精准扶贫的第一个要求是,准确、有效识别贫困者对于资源的差异化需求。不同类型资源的稀缺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贫困形态,资源稀缺是所有贫困者的一般特征,而不同的个体、区域的致贫因素是有差异的,呈现出特殊性,有的是初始资源禀赋稀缺形成的,有的是初次分配不公的结果。“一刀切”式的扶贫政策显然不能满足各个贫困人口和区域的差异化需求。基于此,精准扶贫的前提在于准确把握贫困者对于稀缺资源种类及数量的实际需求,以此作为制定有效扶贫政策的依据。

精准扶贫的第二个要求是,在不同的扶贫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最优扶贫方案的判断标准要同时包含公平和效率,既要进行以经济利益为考量的成本收益分析,也要展开以公共利益为考量的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利益最大化与公共利益最大化共同组成的总体利益最大化,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方面,对于贫困人口和贫困区域来说,扶贫资源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经济产出的大幅增加,因此,成本收益比率往往

低于合理的标准,这就需要充分考虑扶贫资源带来的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作为稀缺资源的一种,扶贫资源的配置要与贫困人口和贫困区域对稀缺资源的需求相匹配,有效提高扶贫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最小化,进而趋近于成本收益最大化。

IV新时代中国扶贫方式的思考

中国贫困的消除要实行输血型和造血型相结合的扶贫方式,短期内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使贫困公民有饭吃有衣穿,这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他们造血的能力,使他们依靠自己脱贫,这需要长期的努力。现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建立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贫家庭和贫困人口广泛的分布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应该建立一个针对贫困人口而不是针对贫困地区的救助体系。在农村地区建立全面的收入保障和基本保险体系。应该尽快建立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覆盖到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把社会保障服务和融资集中到省级政府,并建立省际间社会保障基佥的转移机制,使其具有可流动性和协调性,尽快实现全国基金的共同管理。

消除制度壁垒,构建公平发展环境。改革我国现行的不平等的“一国两制”式的二元户籍制度,消除人为的制度壁垒,消除对农民歧视、拉大城乡差距的不合理的制度。这种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障碍,使得本可以流向城市的农民留在了土地上,而低下的农业生产效率使得他们日益贫。

财政应该加大对贫困人群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实施教育扶贫。在中国的贫困地区,教育的落后是束缚他们的一个枷锁。中国的教育问题在于教育的不公平。在中国,教育的资源大部分被城市拥有,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和大学阶段,表现都是一敛的。因此要想实施教育扶贫,必须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拥有。如果不改变不公平的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实现农村的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农村的教育与城市的教育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农村的贫困不仅不会减少还会增加,这将会是21世纪最大的悲剧。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作出精准扶贫工作决策部署后,我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 * * 和省委、市委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精准扶贫扎实有效推进,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引起重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等扶贫一线工作人员,对贫困户脱贫户后如何有效防止返贫的思考不多,对真正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理念认识不足,个别基层干部仅仅满足于算“经济账”“收入账”,喜好短平快的扶贫效应,而忽视了建立长效机制的“造血式”扶贫。 二是脱贫意识极其缺乏。舆论引导上宣传政策的较多,引导群众自主脱贫的较少。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靠自身努力奋斗实现脱贫的典型事例,挖掘不够,宣传氛围不浓。致使部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自信心缺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主动发展、自主建房意识淡薄,以至于出现没钱就找政府,存在“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不正常的现象。 三是少数政策不够连贯。住房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三保障”中尤为关键的一环,我县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危

房改造指标任务于去年底已全部完成,全县尚未脱贫人口中住房安全问题未得到保障的,若要脱贫目前没有相关政策支撑。 四是扶贫队伍人心不稳。县 * 反映,该单位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牵头协调综合部门,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清贫清苦,加之没有纳入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 工作人员得不到公车改革及其他政策待遇,人心思走现象突出。 二、工作建议 一是强化干部培训,提升思想认识。把 * * * 重要战略思想作为干部轮训的重点内容,认真制定实施《2018—2020 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干部轮训规划》。组织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力争年内所有扶贫干部轮训一遍,着力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二是强化宣传教化,激发内生动力。深入学习宣传 * 新时代 * * 扶贫思想,总结我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做好先进典型 * ,汇聚脱贫攻坚正能量。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引导、典型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导向,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 三是强化政策支撑,解决民生实事。创新出台结合本地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一步做好全县有搬迁意愿贫困户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并加强后续产业及就业扶持,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同时,要创新出台结合本地实际的危房改造政策,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考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要以更高的认识、更实的举措、更严的管理,才能更好 地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题。 强化“四种认识”,大力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识“偏差”难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强化“四种认识”,切实破解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识偏 差上的难题。一是要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性的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 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致胜法宝,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行动指南。二是要强化扶贫资金精准 使用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和管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 保证,在新常态下,扶贫资金精准使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扶贫资金效益,精准扶贫的成效,还关系到扶贫干部“安全”。三是要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考 核重要性的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是否能落实的关键一招,就是在于工作成效 考核是否到位。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紧紧抓住工作成效考核这个“牛鼻子”。四 是要强化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重要性的认识。其一,要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 贫的目标,做到一个都不能忘记。其二,要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退出的标准,做到 一条都不能偏差。其三,要牢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职责,做到一刻都不能松懈。 抓实“五项工作”,大力破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稳定“脱贫”难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点和难点,在于是否能让帮扶贫困户有稳定的增收脱贫产业, 是否能让贫困户有稳定的增收来源,是否能让贫困户养老、医疗和子女教育有保障,是 否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自愿摘掉“贫困帽”。这要求我们要抓好五个方面 的工作。一是要抓实优势企业带动贫困户如期脱贫。优势企业带动贫困户如期脱贫, 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二是要抓实当年增收脱贫项目。当年增收脱贫项目,是贫困户当年能否脱贫的最重要依据和标志之一。要把短、平、快的当年增收脱贫项目 放在最优先、最紧急的位置来抓。三是要抓实巩固脱贫成效的中长期扶贫项目。要实现 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一定要兼顾抓好中长期扶贫项目。一方面,要抓好中期 的扶贫产业和精准帮扶,要培养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和接受中职、高职教育,要扶持贫 困户种植葡萄、猕猴桃、茶叶、柑橘水果、药材、椿树、楠竹、杉树、油茶等,并加大 工业园区创新创业扶贫项目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抓好长期的扶贫产业和精准帮扶, 要尽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坚持城镇化带动、园 区带动,大力扶持贫困户在陡坡地种植红豆杉、楠木等珍贵树木。同时,要大力推进资 产收益扶贫试点。要依法依规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扶贫资金投入到设施农

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2篇

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2篇 1.背景 **省**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省中部,***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316和212国道、在建的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临渭段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 2.做法 根据国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发布《**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契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扶贫攻坚工作。**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的要求,瞄准扶贫对象,实施“六大工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1)优先夯基础,实施了基础改善工程。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改造面达82%,动力电覆盖面达到86.7%;坚持建管护并重,实施道路项目135条478.3公里,16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道路硬化率达67.8%;与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36个2694户,改造农村危房7500户,占应改造危房25591户的50%。同时,坚持“城镇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支持会川镇、莲峰镇率先发展,打造五竹、路园、**等旅游特色城镇,建成元古堆、绽坡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4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突出抓增收,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攻坚核心任务,积极推动产业扶贫。马铃薯种薯产业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型农民,建成脱毒瓶苗组培温室1.28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666座。中医药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目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种植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中药材加工企业和市场、仓储、质检体系建设,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畜草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突出扩群增量这一重点,发展养殖企业(小区)510家、家庭养殖场1104个、规模养殖户1.22万户,引进建设年屠宰加工20万头只的畜禽屠宰加工厂2个。发展工业经济,助推产业扶贫,投资2亿多元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的**县工业集中区。 (3)着眼惠民生,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幼儿园14个,76个行政村小学开办了学前班,全县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幼儿入园率达到72.3%,投资2.1亿多元实施了县医院、县二院、中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村卫生室146个、村文化室58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59个,分别占行政村的82%、26.7%、27.2%,全县新农合覆盖面、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低保

“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报告

“精准扶贫”社会实践报告

浏阳市:澄潭江镇渠城村扶贫工作调查心得体会2017年7月24日,我们开始了为时一周的以“情牵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有两大点:一、全市的精准扶贫档案更加完备、脱贫攻坚作战图更加精准、精准帮扶工作更加有效;二、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实践能力、能树立吃苦精神、道德修养得到提高。 每一天都是元气满满的开始工作,刚开始将每位精准扶贫对象的档案资料认真梳理了一遍,并且将每一处应该修改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对本村35户精准扶贫对象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对接下来的走访工作做了铺垫,我们对待事情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一丝不苟的完成每一项任务。 在走访过程中,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贫困户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由于身体健康问题导致家中劳动力丧失或缺乏,致使无经济来源,又由于医药费负担非常重,家庭承担不起,导致贫困程日渐加深;二、子女的教育费用,让本就贫困的家庭在经济上雪上加霜;三、无技术所导致的无业游民的状态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从而无法支撑家庭的正常运转,入不敷出,越来越贫困。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能开始对症下药,然后药到病除。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精准扶贫”项目,根据帮扶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同时结合上级领导的扶贫工作指示要点,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这些扶贫政策进行贫困帮扶。 (一)建档立卡:村委针对每一户贫困户建立“一户一档”资料,并且每一户都设立一位帮扶人进行一对一帮扶,帮扶对象在任何时候有任何困难都可以与之联系,联系人详细的解答问题,及时的为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为贫困户制定唯一的脱贫计划和方案,为贫困户争取贫困救济金。 (二)产业帮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发展种植业或者养殖业等产业。 (三)就业扶贫:工作介绍,介绍贫困户到当地的生产厂工作或者其它合适该贫困户的工作,因人而异。 (四)而“安居扶贫”,顾名思义就是住房问题,对村中每户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户给予补贴,而我们村的贫困户住房问题解决了,扶贫工作等于成功了

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工作汇报材料

精准扶贫住房保障问题难点工作汇报材 料 脱贫攻坚看的是什么,“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科学方法。房子好不好极为重要的决定了群众是否脱贫的重要标准。只有解决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才能算是初步稳定脱贫。因此,各乡镇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从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的指标申请中得以解决农户的住房条件。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帮助解决: 一是劳动力缺乏,群众自实施有难度。指标争取到了,告之村上干部和实施村民后,实施项目又是一大难题,多数贫困家庭劳动力不足,无建设或改建经验,加上存在一定的高度作业,有安全隐患,也存在房子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是经济能力差,无能力修建。扶贫工作时扶真贫,既然是真贫从哪里获取初始修建资金,虽说有危房改造政策,但危改指标也是先验收再付款并还存在多年旧账未了等历史遗留问题。干部即使为群众争取到了危改指标也无能力建设。 三是群众诉求不一,标准不详。群众自建能力差,安全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村上代联系选择的施工队,在建设或改建过程中,总会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导致建设成本增加,施工队修好了后,

群众也会觉得这也没弄好,那也没弄好,主要是群众自己都没想明白应该怎么修、修成什么样,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案。 因此,为帮助群众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难题,一要大力宣传政策,让群众明白群众自己的房屋改建或新建,是群众自己本身利益的事情,乡村干部只是协助,房屋补助的款项,只是补助,而不是全权负责;二要干部大力发挥作用。采取了由村干部牵头组织修建房屋的群众开会,研讨修建房屋的方式,由农户与村上推荐的施工队伍签订用工合同与打款方式。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解决住房修建的问题;三要大力保障质量。 总之,脱贫攻坚住房保障,从符合农户住房的精准识别到农活自建或者施工队伍的确定,以及质量的保障,必须形成一个严格的体制,方能确保项目的正常完成。使脱贫攻坚的项目资金落到实处,以达成真正的脱贫,但是主要的关键点,在干部建设要得力,群众政策宣传要到位,质量管理要及时,这样才能将好事办好,将实事落实到位,群众才会真正得实惠。

浅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 建议 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贫困村轮流戴帽、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不精准、贫困户扶智立志难度较大、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形象工程建设、贫困户产业扶持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期行为等问题,我办建议精准扶贫工作应从提高贫困地区生产能力和贫困户脱贫能力入手,做到识真贫、改贫境、断贫根、扶贫户。 一、识真贫,做好贫困村认定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工作 (一)严格贫困村认定工作。从调查情况来看,贫困村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贫困村指标自上而下分配,而不是由基层根据贫困程度逐级申请审批后确定。二是贫困村“帽子”轮流戴,一戴五年,到期退出,不考虑是否真正实现脱贫,因此,检查发现少数“十三五”贫困村并非真正贫困。三是从“十五”扶贫到“十三五”扶贫,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导致因贫困程度较深而较早列入名单的贫困村得到的扶持力度反而较小。 针对贫困村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中央在2017年对贫困村进行再次认定,并严格按以下条件和程序进行认定:一是严格贫困村认定条件,包括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凡是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一律不能认定为贫困村,不能享受贫困村相关政策,更不能轮流戴帽,搞平均主义。二是建议对面积较大、自然村发展水平不一的行政村,可以自然村为单位申报贫困村。三是在贫困村的认定程序上,应由行政村(或自然村)根据贫困村认定条件提出申请,经村民大会通过后,报乡镇、县、省逐级审批,不应限定名额、分配名额。四是根据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将贫困村分为极度贫困村、重度贫困村和一般贫困村,在资金分配中不搞平均分配,重点向极度贫困村、重度贫困村倾斜。

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5234359.html, 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李巧宏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年第06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加大帮扶支援力度,是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底子薄、基础较弱,在短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各种扶贫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地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使农村地区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取得扶贫攻坚战的胜利。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扶贫问题;贫困户 在农村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精准扶贫战略自2013年实施以来,农村每年贫困人口的数量逐年下降,同时,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显 著。同时,还要看到,在推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系列困难和问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方法和对策,进而帮助农村顺利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 一、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有赖各类扶贫资金的拨付到位。当前,我国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托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过多,扶贫资金由上而下地逐级分配,发到每个贫困农户手中的资金就变得相当微薄了。而地方的财政收入又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密切关联,对于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本身用于扶贫的财政开支就非常有限,无法拨付充足的资金用作扶贫开发,所以,分配到每个贫困农户手中的资金就十分微薄,只能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彻底脱贫。不难发现,财政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化,使扶贫工作失去了基本的资金保障,导致大量扶贫项目无法真正落实,阻碍了精准扶贫的进程。 (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队伍呈老化趋势,尽管有一批高校毕业学生投入到“三支一扶”的行列中,自愿服务于农村基层,但他们并未深入农村实际进行工作。同时,党员领导干部的固守传统思维,在头脑中有着强烈的小农思想意识,市场经济的观念相对淡薄,在实施产业扶贫时欠缺创新意识,在制定措施和办法时总把一切同农业相关联,将思维拘泥于小农思想的框架中。另外,在当前全面深化农村地区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出现了新变化,基层党组织的权利范围由以往的市场方向朝社会自治方向扩散,村级党组织的影响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农村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仅凭自身难以获得解决之道,必须依靠上级党组织的大力整顿,方能重振“战斗堡垒”的雄风。

某县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某县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某县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全面改革创新助力精准扶贫 xx县是地处XX山区的国家重点贫困县,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全县尚有XX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4%。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xx县不等不靠,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手段,有效破解了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体现xx经验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一、围绕劳务输出抓改革,助力贫困人口脱贫。 xx县土地瘠薄,生活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靠外出务工养家,据统计xx常年有近10万人外出务工。如何有效输出全县富集的劳动力资源,保障他们持续稳定增收,一直是县委县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衰退,实体经济的下滑,导致全县许多贫困劳动力就业无门。在这种条件下,更需要政府创新举措,加以引导。20xx年xx县抢抓XX副总理视察xx和劳务协作试点县机遇,创新劳务输出协作模式,积极与广东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等地对接联络,

建立了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效保推动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具 体做法: 一是创新识别方法,强化信息管理。创新开展了 “村组填写卡片、乡镇电子录入、部门业务把关、县级汇 总分析”的工作流程,精准调查统计贫困人员技能素质、 文化程度、就业意愿、务工地点、务工收入等信息。开发 了xx县外出务工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乡镇人社所利用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掌握和修正务工人员 信息,并与广东开发的劳务输出对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链 接共享。对已在广东务工人员,通过“乡村干部联系认定—县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联系核查—输入地人社部门通过 社保系统比对—返回输出地再次确认”的流程进行精准识别,确保在广东四市务工的贫困人员就业信息准、去向明。 二是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就业能力。按照“一人一技”、“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要求,整合“技能就业培训”、“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资源,利用“企业订单班”、“家庭培训课堂”等形式,对贫困人口开展务工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组织扶贫工作队,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人口进行城市生活、务工常识、法律厂规等就业前引导培训和就业指导。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对策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一、存在的困难 1、面对精准脱贫要求和众多新政策、新机制,部分干部还习惯于用老思维、老办法考虑、解决新问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不足;工作中存在点优面窄、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扶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2、资金投入不足,补助标准低。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少的制约,有的贫困村只是“解决村屯路和人畜饮水”,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状况,与小康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更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仅仅依靠财政扶贫资金为主要投资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十二五”“整村推进”目标要求投入的需要。

3、扶贫难度越来越大。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深山区,交通、水利、大力、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贫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贫困户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4、扶贫队伍有待加强。随着办公的电子化以及扶贫工作的专业化,这需要上级加大人员、经费投入,配齐配强扶贫队伍。 5、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交通条件恶劣。 二、具体对策 1、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制定《关于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逐级签订精准脱贫责任书,印制相关挂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2、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要求,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3、细化精准帮扶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五个一批”(发展一批、搬迁一批、助学一批、救助一批、兜底一批)要求,谋划推进五大精准脱贫工程,做到对症下药、分类施治、靶向治疗。一是通过扶持生产和技能就业发展一批,实施“钱袋子”工程。努力为每个贫困户都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二是通过移民搬迁一批,实施“挪穷窝”工程。对生存环境差、“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在完成年

PPP模式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一、文献回顾 (一)精准扶贫理论研究 靳永翥和丁照攀(2016)从社会关系层面出发,认为应通过重建社会信任、健全规范供给、加强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转变政府角色,来优化运作主体多元、运作方式多元的协同扶贫机制。王介勇等(2016)认为应当对贫困户进行多维识别,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动态监管与考核,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严格把控工作进度,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宫留记(2016)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扶贫模式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周双和刘鹏(2017)认为,应当注重金融产品与服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见,我国学者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应当从贫困户、政府两方面着手,同时也考虑到了社会关系与金融产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扶贫模式已经趋近于利用PPP 模式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路。 (二)PPP 模式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理论研究陈梦龙和尹贻林(2017)认为,盈利水平高的 PPP 模式下的精准扶贫项目与盈利水平低的项目可 以实现互补,现金流存在时间差的项目可以实现互补。唐惠敏和范和生(2017)认为,为了更好地将PPP 模式应用于精准扶贫工作,应该明确公私双方的权责关系,优化公私双方的争议解决方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维护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张碧波(2018)认为利用PPP 模式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护社会资本的合理利益、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廉超(2017)认为,应当完善PPP 模式下精准扶贫项目的运行机制,提高专业人 才的素质,加强宣传教育。可见我国学者认为利用PPP 模式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时,应考虑多方利益关 系,并且主要从如何维护社会资本利益这一方面提出建议对策。 (三)PPP 模式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典型案例 石兴安和何素华(2016)以贵州省丹寨县为例,分析了万达集团利用PPP 模式在该县开展的投资金额为4.4亿元的“包县扶贫”工作,为职业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一体化推进提供了样本。魏加威等(2017)以河北省威县以优质资产入股项目公司,增加了12亿元的融资能力为例,分析了资产收益模式助力PPP 精准扶贫项目的具体实践,为贫困地区全产业链的建立提供了样本。王定智(2018)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分析了恒大集团投资30亿元联合贫困户、基地、合作社,共同打造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农业品牌的具体实践,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样本。综上所述,利用PPP 模式推进精准扶贫时,对于项目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而且项目具体开展模式也各不相同。这些案例为PPP 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理论研究的范本。 二、PPP 模式下的精准扶贫工作现状2017年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46万 人,同比减少1289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约为9377元,同比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在第四批PPP 示范项目中,连片扶贫开发地区的PPP 项目数量为68个,约占项目总数的17%,主要集中在市政工程、交通运输、旅游和水利建设领域;投资规模为1855亿元,约占总投资 PPP模式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文/刘海英王晓烨 【摘 要】PPP 模式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PPP 模式的支持下,精准扶贫工作进一 步开展,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PPP 模式下精准扶贫项目的开展流程进行梳理,发现其问题主要有项目与社会资本的对接不顺畅,合同公允性难以把握,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较小,咨询中介市场混乱等。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完善信息平台,对项目进行合理评估,提高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规范咨询中介市场,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审计。【关键词】PPP 模式;精准扶贫;社会资本 【作者简介】刘海英,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王晓烨,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税务筹划。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Aug.2018Gen.577No.08 2018年8月总第577期第08期 · ·97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求知导刊 Journal?of?Seeking?Knowledge?Guide 理论LiLun 054 2018年6月Jun.2018 一、引言 自从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人口亦分布不均,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差异。精准扶贫这一政策,对于提高我国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可是在探索扶贫的道路上,扶贫工作者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也阻碍了精准扶贫的实施,使精准扶贫没有发挥最大的效果。这对于我国百年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阻碍。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同时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计划,我们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扶贫工作,而有了目标,我们才有了奋斗的方向。 精准扶贫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主要方法是加大脱贫资金的投入,给予贫困人口技术支持,让他们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对当地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使当地生产力可以有效发展;同时提高贫困户的知识水平,让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掌握一到两项谋生手段,提高自身收入。“基准扶贫”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思想的深入与否是我国能否有效脱贫的关键。 二、精准扶贫的难点 1.识别贫困人口 精准扶贫实施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哪些人是贫困人口。政府的扶贫工作人员要准确把握贫困人口的家庭状况,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帮助贫困人口很难有统一的方法,这就要求扶贫工作人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并且在日后做好跟进工作。在确立贫困人口时,要先减少贫困人口的排斥问题。贫困人口的划立通常没有具体的数量标准,而是按照各地区的人口数量按一定的比例确定贫困人口。这就导致各个地区、各个乡镇的贫困人口的数量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也导致扶贫工作的难度上升。然后就是对贫困地区的确立,因为地区发展的差异,导致贫困人口的分布也是不一样的。相对发达的地区也存在少部分的困难群众,而这些群众往往因为地区经济水平高就被忽视。而在经济贫困的地区,也会有部分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而扶贫政策往往就是划分一个连片的区域,这就会将这些富裕的家庭也纳入扶贫范围,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而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没能得到支持,使扶贫资金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2.贫困人口的具体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政策明确要求建档立卡,也规定了建档立卡的具体要求。但是某些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特别多,而且分布范围广,这就给当地政府的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有些政府部门对扶贫政策的规定了解不够详细,工作中有许多的疏忽,盲目追求扶贫工作的效率,会跳过一些规定的项目。有些部门为了使贫困人口的收入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贫困线之上,就直接通过发放补助金的方式强行提高当地贫困人口的收入,没有给予他们实质的技术帮助,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而不能做到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彻底地消灭贫困人口。甚至有些地方为了提高政绩还挪用扶贫资金,修建一些面子工程,这些对于扶贫工作的实施没有任何帮助。 3.扶贫工作认识差异大 大部分的贫困村落中,青壮年都出去打工,而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儿童,对于这类人的扶贫工作开展更加艰难,效果也更加不理想。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各党委部门都难以达成共识,对扶贫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也使扶贫工作的效率降低。中央对于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但是地方不同的政府,政府中的不同部门对政策的认识不够透彻,理解存在一定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在湘西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指导思想,同时做出了重要指示,指示包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并且中央办公室在2014年1月详细制定出精准扶贫的相关计划,这一顶层设计的确立,对推动精准扶贫思想的最终形成有巨大推动作用。并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精准扶贫都会成为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指导思想。从2013年精准扶贫实施至今,每年我国农村都会减少一千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全国脱贫人数超过五千万人。我们有理由认为,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贯彻到底,对我国脱贫政策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期,精准扶贫对于我国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这几年我国的贫困人口在国家的脱贫政策下日渐减少,可是我国有着巨大的人口基数,所以贫困人口的数量还相当多,同时有些贫困人口只是刚刚脱离贫困,在以后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们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国的每一位基层干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关键词:精准扶贫;对策;路径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0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8)18-0054-02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杨佳诺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作者简介:杨佳诺(1988—),吉林长春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保险。

精准扶贫思想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精准扶贫思想汇报 篇一: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蒿坪镇黄金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5月22日)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

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XX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 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 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黄金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XX 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

会计与审计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会计与审计在精准扶贫 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会计与审计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成功实现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5年提出了精准扶贫,并确立了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但近期审计发现,一些地方的扶贫资金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 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因此若要实现2020年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目标,必须做好扶贫款项的监督与管理,以精准的会计与审计更好的服务于扶贫工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扶贫资金的核算与监管问题分析 精准扶贫是保民生,安天下,是我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在大多数人都普遍关注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推进、效益和成果的时候,扶贫资金的管理与跟踪等方面却问题重重。除挤占挪用、套取扶贫资金、多头申报、用中央扶贫资金为其他专项配套、短期占用扶贫资金、编造虚假帐薄、凭证,隐瞒挪用挥霍财政扶贫资金、虚假配套资金、违规发放财政扶贫贴息贷款、有偿使用扶贫资金的现象屡禁不止,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存在。主要总结如下: (一)、报账制度有缺陷,财务管理存在瑕疵。 由于扶贫报账是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批准的年度财政扶贫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表以及合同等,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有效报账凭

全面改革创新助力精准扶贫经验材料

全面改革创新助力精准扶贫经验材料 xx县是地处秦巴山区的国家重点贫困县,集老、少、边、贫、库于一体,全县尚有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4%。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xx县不等不靠,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手段,有效破解了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体现xx经验的精准扶贫新路子。一、围绕劳务输出抓改革,助力贫困人口脱贫。xx县土地瘠薄,生活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靠外出务工养家,据统计xx常年有近10万人外出务工。如何有效输出全县富集的劳动力资源,保障他们持续稳定增收,一直是县委县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衰退,实体经济的下滑,导致全县许多贫困劳动力就业无门。在这种条件下,更需要政府创新举措,加以引导。XX年xx县抢抓汪洋副总理视察xx和劳务协作试点县机遇,创新劳务输出协作模式,积极与广东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等地对接联络,建立了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有效保推动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具体做法:一是创新识别方法,强化信息管理。创新开展了“村组填写卡片、

乡镇电子录入、部门业务把关、县级汇总分析”的工作流程,精准调查统计贫困人员技能素质、文化程度、就业意愿、务工地点、务工收入等信息。开发了xx 县外出务工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乡镇人社所利用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掌握和修正务工人员信息,并与广东开发的劳务输出对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链接共享。对已在广东务工人员,通过“乡村干部联系认定—县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联系核查—输入地人社部门通过社保系统比对—返回输出地再次确认”的流程进行精准识别,确保在广东四市务工的贫困人员就业信息准、去向明。二是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就业能力。按照“一人一技”、“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要求,整合“技能就业培训”、“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资源,利用“企业订单班”、“家庭培训课堂”等形式,对贫困人口开展务工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组织扶贫工作队,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人口进行城市生活、务工常识、法律厂规等就业前引导培训和就业指导。三是创新对接方式,做到人岗匹配。组织乡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对贫困人口外出就业意愿和就业岗位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广东省根据xx县提供的信息,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开发就业岗位,实现人岗精准对接。xx根据

[经验交流]驻乡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经验交流]驻乡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驻乡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XXXX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自1994年以来,XX市把这里当作自己的一个县重点扶持,23年倾力、倾情、倾智,送技术、引资金、抓项目、聚英才、促发展,结下了深厚情谊和丰硕成果。今年1月份,在XX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XX市出台了,明确XX19个单位对口支持XX县17个乡镇,我们浏阳经开区对口帮扶苗儿滩镇,我也有幸被选派到苗儿滩镇挂职党委委员,开展为期2年的驻乡驻村帮扶工作。一年来,我十分珍惜这次挂职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紧扣“精准”二字,沉下心思、扑下身子,虚心学习,扎实工作,真心实意“挖穷根”、“治穷病”、扶真贫。助推苗儿滩人民精准脱贫攻坚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我也很庆幸被评为“湘 20XX年度精准扶贫帮扶成效突出干部”。 一、精准识别,全面“把脉问诊”是前提 “把脉问诊、寻找病因”。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抵抗能力也不一样,生病的原因就不一样。扶贫也是一样,要做到精准扶贫,首先就要找到致贫的原因。XX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苗儿滩镇位于XX县南部82公里,境内群山耸立,峰峦起伏。全镇有16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共6774户,总人口3万余人,其中扶贫村(社区)13个,扶贫户2563户,10350人,占全镇人口比例30%以上。浏阳经开区对口帮扶该镇苗市社区、隆头社区和民族村3个村(社区),有贫困户706户,2818人。我每天揣着和与镇村工作人员一道走村串户、上山下地调查摸底,详细了解镇情村貌和贫困户家庭情况、经济收入、人口结构、劳动力现状、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发展愿望和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发现该镇致贫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资源匮乏,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落后,集体经济基本为零,人口综合素质偏低、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为真正做到精准识别,找到精准帮扶对策,我区党政班子一齐上阵。3月15日,在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第一个月,党工委书记郭力夫在XX19个帮扶单位中率先来到苗儿滩镇实地走访调研,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管委会主任谈文昌、副主任邹先瑜、伍建明,纪工委书记肖赛男等党政班子成员相继带队来到苗儿滩镇考察调研督导对口帮扶工作。 二、精准施策,及时“对症下药”是关键 ”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上火就要降火,发炎就要消炎,如果不能对症下药,不但不能解除病痛,反而会使病情越发复杂。扶贫工作也是一样,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变“输血”为“造血”。经过扎实的前期工作,4

精准扶贫工作经验总结

精准扶贫工作经验总结 安塞县就业服务中心 精准扶贫半年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县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我中心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县扶贫办和砖窑湾镇政府制定的精准扶贫工作措施为准则,结合街砭村的实际情况和我中心的工作性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多种扶贫方法。通过半年的努力,我中心精准扶贫工作取的了良好的成绩,现就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根据砖窑湾镇政府出台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县人大制定的各项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上半年来,中心领导多次进村召开精准扶贫专门会议,并多次带领单位包扶干部入户走访,将整村困难和各贫困户实际致贫原因收集汇总,全体领导干部对所有汇总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集体商讨研究,制定出包扶村和每户的帮扶措施: 1、根据本村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中心购买6吨果树专用肥,总价为14000元,给予本村51户贫困户每户发放苹果专用肥3袋。解决了他们在苹果产业发展中肥料短缺(来自: 在点网:精准扶贫工作经验总结)问题。同时也激励他们自觉、自愿投身于产业发 展的信心。 2、街砭村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苹果种植业的方面,本村几乎每户村民都有4—30亩不等面积的苹果园,在我们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村虽然是一个苹果产业发展集中典型村,但真正懂的苹果树种植和管理的人员很少,为了能让广大农户进一步提高苹果园种植和管理水平,我中心专门诚邀县果业局多名技术人员为该村苹果种植户举行了一期苹果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班,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的实际困难。 3、通过苹果种植技术培训的深入,我中心专门为本村贫困户每户购买苹果树修剪专用剪刀一把。 4、在对关路峁村组走访中,村领导和村民反映苹果园缺水问题,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带领包扶干部实地考察和外围调研,发现制约关路峁村民脱贫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苹果园灌溉问题,为了打通这一瓶颈,我中心高主任从本已紧张的工作经费中拿出5万元,用于实施关路峁村组的苹果园灌溉工程,该项工程于今年4月底开始建设,现已完成工程量的50%。 5、协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工程队,拓宽街砭村所有苹果园生产道路。

公司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介绍演讲稿

公司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介绍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大会,我汇报的内容是精准帮扶点对点,脱贫增收实打实。 我们XX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绿色、健康、美味”为理念,以优质面粉和武穴原生态佛手山药为主要原料,生产佛手山药面和各种特色面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们产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过亿元,并于XX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作为武穴市精准扶贫首批市场主体企业,在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在帮村联户、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在此真诚地感谢:市直各部门、梅川镇村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给予我们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服务平台和展示舞台。 我公司积极响应“千企帮千村、脱贫奔小康”精准扶贫行动号召,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采取六种方式精准施策,全力落实山药、生姜产业扶贫,先后与梅川镇22个贫困村开展合作,与459户贫困农户签订了五方协议,投入资金200万元,建立山药生姜基地面积1000亩,每亩收益超万元。累计支付设备、基地建设“租金、股金、工资”26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户平均8000元以上,其中有25户已经实现脱贫。

一是代购代销模式,稳保农户收益。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愿意自己种植的贫困户,公司与农户签订《山药生姜产业扶贫代购代销协议书》,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种子等生产物资供应、劳工报酬预付和优质产品高价回收等多种便利和支持。我公司承诺并做到:达到质量标准的山药产品,按照每斤元最低保底价收购,市场价格高于元/斤,每斤加元保证收购。全年收购20万斤,实现农户增收万元。 二是土地入股分红,利润二次分配。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公司与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入社协议书》,将承包经营的土地入股,从事山药生姜种植生产经营,入股入社的贫困户优先享有保底收益和分红,实现生产基地利润二次分配。有459农户入股,分红万元。 三是贫困户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分红。对于自愿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扶持条件的,可将其名义申请的贴息贷款资金入股公司,按照不低于10%的收益,确保年分红资金3000元。 四是土地流转补贴,带动农户增收。对于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贫困农户,公司按每亩每年400元补贴给农户,富余劳动力返聘到合作社从事山药生姜种植,另外支付报酬以增加收入。已流转农户459户,流转土地1200亩,共计增收万元。 五是安排就业岗位,增加工资性收入。我公司对贫困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