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65练解读碳循环及其能量的关系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重点解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重点解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重点解析: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导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暑假之后,我们满怀新的期望,迎来了生气蓬勃的新学期!现在请随着我,一起熟悉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重点解析。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总结本节包括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进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原理的运用、化能合成作用六个知识点。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需要掌控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用到的材料、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并注意提取的时候用提取液,分离的时候用的是层析液,叫纸层析法,并明确切验的一些注意事项。

明确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需要掌控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如萨克斯的实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恩格尔曼的实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参与反应的水、卡尔文循环等。

光合作用的进程是本节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掌控。

根据条件不同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有光才能进行,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AT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所以,二者相互影响,正常情形下,不能分别连续进行。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通常考核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矿质元素等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的作物对光照的强弱需求不同,不同色彩的光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到达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CO2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必须矿质元素的供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缺少氮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影响光合作用,过量时,易倒伏;缺少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抗性着落;钾影响糖类的合成和运输,增进蛋白质的合成,是各种酶的辅助因子等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习题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习题1.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温室气体 B.需要能量驱动C.不依赖于水 D.具有全球性解析: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能量流动关系密切,需要能量驱动。

在碳循环过程中产生温室气体CO2。

碳循环过程中,大气中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可通过细胞呼吸返回大气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都依赖于水。

答案 C(1)解析:①本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1)对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2)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的应用(3)对物质循环的特点考察(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的理解②本题考查的知识点:(1)物质循环概念;(2)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3)物质循环的特点;(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③本题考查的能力点:(1)记忆、理解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获取信息的能力能从所给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④变式训练:2)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 )A.大气中的CO2 B.生产者C.分解者 D.消费者解析:人体内的碳元素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而有机物来源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是大气中的CO2。

答案:A(2)一轮复习:3)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B.只能最终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都能通过燃烧返回大气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在氮循环中,N2可通过根瘤菌等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产生CO2进入无机环境,矿质元素通过燃烧不一定产生气体而返回无机界,物质可反复利用,因此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流动的。

答案 D变式训练: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物质在整个生物圈的循环C.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任何联系答案:D2.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则以CO2形式进行循环。

2020届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十九分析碳循环含解析

2020届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十九分析碳循环含解析

分析碳循环一、分析常见的碳循环模式图应用1:一位消费者模式图典例 1.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①~⑦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由图可知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往复的C.其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D.图中碳元素的流动过程也可以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应用2:二位消费者模式图典例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该生态系统中,B为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B.过程1可代表光合作用,2、3、4、5过程是呼吸作用C.若C产生60mol氧气,则流入D的能量一般不超过相当于2mol葡萄糖的能量D.如果A发生瘟疫,D发生的变化过程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应用3:多位消费者模式图典例3.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乙为生产者,丁为分解者B.丙中A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C.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分解作用D.若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60kJ二、对点增分集训1.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图,图中①②表示有关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绿色植物只参与②过程不参与①过程C.“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增强②过程D.减少①③过程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2.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若①②⑥⑧表示能量,则其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前者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组成生物群落。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点知识点1 物质循环1、概念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两个支点: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范围:生物圈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知识点2 碳循环1.碳循环过程图解2.析图(1)碳的循环途径:(2)循环形式: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方向: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知识点3 温室效应1.成因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危害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3.缓解措施①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

②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知识点4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两大功能之间既有明显的差别,又有必然的联系。

二者关系比较如下:知识点5 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生物富集作用1.概念: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2.富集物特点: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

3.富集过程: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即营养级越高,富集物的浓度越高。

4.危害:有害物质的浓度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增高,会对人体或动物造成危害。

项目案例一案例二实验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A烧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B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AA1 不变蓝A2 产生砖红色沉淀BB1 变蓝B2 不产生砖红色沉淀结论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4-2生态系统的功能

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3-4-2生态系统的功能

任务7 与能量传递相关的“最值”计算 (1)如食物链A→B→C→D ①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 _M_÷__(2_0_%_)_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_M_÷__(_1_0%__)3。 ②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 _N_×__(2_0_%_)_3 ,最少能量=_N_×__(1_0_%_)_3。
任务5 观察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的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 摄 入 量 、 同 化 量 、 粪 便 量 三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___摄__入_量__=__同__化_量__+__粪_便__量________。
(2)在各营养级中,能量的三个去路:①通__过__呼__吸_作__用__以_热__能__的__形_式__散_;失 ②___被_下__一__营_养__级__生__物_利__用____;③___被_分__解__者_利__用___________。
(× )
二、连一连 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
三、议一议
【教材易漏拾遗】 1 . (1) 据 图 分 析 , 当 今 大 气 中 CO2 含 量 上 升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__化_石__燃__料__的_燃__烧__。 (2)碳返回无机环境有三个途径: ①_分__解_者__的__分_解__作__用_;②__动_植__物__的_呼__吸__作__用__;③_化__石__燃__料_的__燃__烧__。
2.[海南卷]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 级

高中生物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整合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生物

高中生物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整合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生物

章末整合提升生物 术语 第1节 细胞代谢、过氧化氢酶、对照实验、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活化能、无机催化剂、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酶的活性第2节 ATP 、ADP 、直接能源物质、腺苷三磷酸、高能磷酸化合物、腺苷、磷酸基团、末端磷酸基团、运动蛋白、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磷酸化、放能反应、吸能反应、能量“货币”第3节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兼性厌氧、对比实验、嵴、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丙酮酸、[H]、氧化型辅酶Ⅰ、还原型辅酶Ⅰ、乳酸、酒精、发酵、证据和逻辑第4节 光合作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无水乙醇、层析液、层析、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色素带、光谱、吸收光谱、红光、蓝紫光、基粒、类囊体、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希尔反应、光反应、暗反应(碳反应、卡尔文循环)、H +、氧化型辅酶Ⅱ(NADP +)、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剂、C 3、C 5、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子答题 第1节 1.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的许多化学反应语言 2.加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气泡产生得快而多3.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4.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5.酶具有催化作用,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6.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7.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8.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9.在0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10.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11.细胞中的各类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序进行,与酶在细胞中的分布有关第2节1.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3.ATP分子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和重新生成4.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5.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6.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等分子磷酸化,这些分子被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7.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8.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9.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细胞能量供应依赖于ATP和ADP之间的快速转化续表答题第3节 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语言 2.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3.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4.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5.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6.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7.无氧呼吸中,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8.无氧呼吸是指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9.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外,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第4节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2.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3.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5.叶绿体内有许多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6.恩格尔曼的实验直接证明了叶绿体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放氧7.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8.希尔反应是指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9.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水10.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11.光反应需要光,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12.光能通过驱动光合作用而驱动生命世界的运转13.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14.水、CO2、光能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15.硝化细菌可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问题情境1.下图甲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图乙是从图甲中取出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6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2.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考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4.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1)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2)被下一营养级同化(最高营养级除外)。

(3)被分解者利用。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5“图3-5”: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填“>”“=”或“<”)。

易错提醒(1)解读能量流动过程的“一来二去”模型①A是初级消费者摄入量;B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C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量;D 是次级消费者摄入量。

②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③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

④生长、发育和繁殖量=遗体残骸+次级消费者摄入量。

(2)解读能量流动过程的“一来三去”模型①D、E、F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同化量。

②四条去路(最高营养级除外):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利用、未利用。

③如果是分析能量的最终去向,只有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利用三条去路(最高营养级除外)。

下图表示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后的去向,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是其同化量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吗?为什么?提示不是。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

2025高考总复习一轮生物学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ppt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45讲 生

2025高考总复习一轮生物学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ppt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45讲 生
(1)图中的字母 D 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 量夏季 低于 冬季;随着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 落,再被图中的A、B的呼吸作用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 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 吸收的CO2量 大于 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B1
照组
B
B2
不变蓝 产生砖红色沉淀
变蓝 无砖红色沉淀
结论 微生物对落叶 分析 有分解作用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说明:A1、B1中加入碘液;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
教材深挖 探究土壤微生物在落叶分解中的作用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 ,因变量是
土壤中落叶的分解程度 。 (2)在本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自变量的? 提示 实验组的土壤经高温(60 ℃恒温箱中处理1 h)处理,以消灭土壤中的 微生物;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是变化的,我们把释放二氧 化碳的库称为源,吸收二氧 化碳的库称为汇。在分析 碳循环各个构成元素的基 础上,某科研小组提出了中 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 式图,其中括号内的数据为 年变化量(109tC/a),未加括 号的数据为库存量(109t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 形式进行的 B.不考虑人类活动的作用,仅考虑正常的自然因素时,中国陆地植被是一个 二氧化碳的汇,它每年净吸收0.37×109tC的碳量 C.考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产以及生物质燃烧等人为因素时,该系统每年 会向大气净排放0.62×109tC的碳量 D.“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通过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途径,即 土壤微生物通过无氧或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2020年高考生物(人教版)30分钟强化训练:重点强化练71

2020年高考生物(人教版)30分钟强化训练:重点强化练71

甫点强化练第71练解读碳循环的基本原理1 . (2019天津质检)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生产者、乙、丙、甲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 .①②⑥⑦为CO2形式进行循环,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C .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 •经③流向乙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2 . (2018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①②过程中,碳元素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B •③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C .乙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3. (2018山西省怀仁第一中学高三期末)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 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B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B .③⑤⑧均表示呼吸作用C. A和B属于捕食关系D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4 • (2018菏泽高三期末)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 • A 是消费者,C 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 CO 2的形式循环 C .对E 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D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T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 E 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 量发生的变化是D 增多,F 减少C .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 、E 、F 、BD .在A T C 过程中碳主要以 CO 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 F T B 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 行流动 6 •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 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

2023届新高考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23届新高考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夯实基础】一、物质循环的概念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如下图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二、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碳元素的循环)考点解析:1.碳的存在形式 2.碳的循环形式4.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5.碳在生物之间传递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6.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关键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

7.碳传递的方向:碳在生物群落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无机环境中:CO 2、碳酸盐 生物群落中:含碳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CO 2在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次是某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的关系(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3)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四、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五、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实例——铅的富集过程3.途径:食物链(网)4.特点: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越高②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

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注: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

【易错辨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含答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在最后)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学习目标] 1.以碳循环为例,说出物质循环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2.比较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图中: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消费者,④呼吸作用,⑤分解作用。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①全球性: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②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运动。

判断正误(1)参与物质循环的对象是含有碳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3)沼渣等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4)在碳循环中生产者只起固定CO2的作用()(5)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答案(1)×(2)√(3)√(4)×(5)√任务一: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可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交换。

此外,碳还可以长期固定或保存在非生命系统中,如固定于煤、石油或木材中。

人类通过对煤和石油等的利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大气、水圈中分别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提示碳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和溶解于水中。

(2)碳元素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提示非生物环境中的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进入生产者体内;消费者通过捕食,使食物中的有机物进入消费者体内;生产者、消费者遗体和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可以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等,使碳元素返回非生物环境。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6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

考点6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淌。

(3)与能量流淌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行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淌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3.温室效应(1)形成缘由: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2含量快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气温上升,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溶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很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逼。

考向一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分析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淌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淌B.由于某种缘由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削减,推想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养分级生物数量发生的改变是D增多,F削减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淌【参考答案】C技法提炼对物质循环过程相关图解的识别(1)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2)将上图换成字母,如下面三种变式图,据图推断A、B、C、D各代表哪种成分。

①图1——先依据双向箭头推断: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不能写成“无机环境”。

再依据A→C推断:C为消费者,剩下的D为分解者。

②图2——依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推断:A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依据A、B、D的箭头都流向E可进一步推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 是分解者。

③图3——依据A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推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者。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1)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温室效应①成因: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②我国措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能(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

请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3.生物富集(1)生物富集的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碳循环及其能量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2017·常州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只有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主要指细胞间信息传递C.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3.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

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C.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D.乙图中b取食a占的比例由1/2调整为5/6,则a供养的b数量是原来的2.2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4.据下图判断,以下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中,错误的是( )A.在人体内甲图中的a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B.乙图中碳元素在abc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人体内氧气浓度最低的是甲图中的dD.乙图中的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6.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甲、丙、乙均有可能是原核生物C.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D.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碳元素以CO2形式返回大气7.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大大减少且⑥过程增加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8.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所以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的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二、多项选择题9.如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10.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D.生物X可能不具有核膜,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三、非选择题11.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______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这一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短期内大量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使得吸收这一气体的植物大为减少。

(2)如图是与该温室气体有关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①写出图中含有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

若生产者有8 000 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kg。

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_______的途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12.这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生物的________(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实现。

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后,在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

(2)图中B、C过程都是生物群落中的碳回到大气中的过程,实质上都是通过生物的________(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来实现。

(3)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进行A过程的生物属于________,A过程是指____________。

(4)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过程加剧所导致的,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13.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

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丙中A为第________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____________。

(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 000 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 kJ。

(3)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 125 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________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答案精析1.D [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能量,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指在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B 项错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的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项错误;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如CO2,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再通过呼吸作用从生物群落返回到外界环境,即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项正确。

]2.A3.D [甲图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其中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可以与淋巴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丙图中的b属于分解者,不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

乙表示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群落;丙包括了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

乙图中b从a获得的能量为1/2时,每增大x总共消耗a的量y=55x,当为5/6时,y=150/6x,则a供养的b数量是原来的2.2倍,D正确。

]4.C5.B [甲图中b是淋巴,c是血浆,a是组织液,d是细胞内液,人体内导致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即a增多,A正确;氧气浓度最低的是d(氧气因消耗而浓度最低),C正确;乙图中d是大气中CO2库,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D正确;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错误。

]6.C [图示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丙是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谢废弃物及遗骸都会被分解者分解,最终归还无机环境,故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A正确。

蓝藻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甲、丙、乙均有可能是原核生物,B正确。

丙→乙→甲,属于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错误。

通过呼吸作用,碳元素以CO2形式返回大气,D正确。

]7.B [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A正确;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b为分解者,B错误;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大大减少,且⑥过程增加,C正确;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D正确。

]8.C 9.BD10.CD [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即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A错误。

乙代表消费者,其所代表的生物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

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正确。

生产者中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类型的生产者,因此X应该是代表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所以生物X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解者包括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少数动物,可见图中Y应该是真核类型的生物,含有线粒体,D正确。

]11.(1)CO2碳循环的平衡(2)①A→D→E320②C→A解析(1)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这一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短期内大量排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使得吸收这一气体的植物大为减少。

(2)①分析图示可知,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CO2库,B为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E是次级消费者,因此图中含有的食物链为A→D→E;若生产者有8 000 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按20%计算)8 000×20%×20%=320 kg。

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去路,即加大图中C→A的途径。

12.(1)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2)呼吸作用(3)分解者分解作用(4)D 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解析(1)图中缺少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的箭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固定并还原成有机物储存起来。

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后,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2)图中B、C过程都是生物群落中的碳回到大气中的过程,实质上都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来实现。

(3)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A过程是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进行A过程的生物属于分解者。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使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