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代五代文学(讲义)
古代文学资料3隋唐五代
7、 崔颢,进士第,早年好赌博饮酒,择妻以貌美为准,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
8、 识记:崔颢及其《黄鹤楼》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 杜审言:(识记)杜审言(公元648?- 708年),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他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杜甫有云:“吾祖诗冠古。”史称杜审言有文集十卷,大多散佚不闻。现存最早的《杜审言集》是宋刻一卷本,收诗四十三首。
3、 杨素及其《出塞》诗。(识记)描写边塞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平实粗犷、深沉悲凉,真挚而浓烈,具有北歌的慷慨之气。
4、 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识记)
5、 贞观时期所编应制咏物所用的类书《北堂书抄》、《文思博要》、《艺文类聚》。(识记)虞世南等人所编。是宫廷诗人作诗的工具书。用于摭(zhi)拾辞藻和事典,以便应制咏物时写出华美典雅的诗。
14、 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简单运用)
15、 岑参的生平:(识记)岑参,江陵人。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弃官从戎。两次出塞,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壮举。与高适一样,岑参热衷于进取功名,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性格乐观开朗,长于写感觉印象,善写边塞的奇异风光和风物人情,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隋唐文学史PPT课件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 ❖ (一)隋的短暂统一(581_618) ❖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但只有短短37年历史的隋王朝随即
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 鼎盛时期。
3
(二)唐代的社会状况
❖ 1.唐代历史的分期 ❖ 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 3.唐代的社会矛盾
16
晚唐诗歌
❖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 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 ❖ 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
“小李杜”之称。 ❖ 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
闲适淡泊的情调。 ❖ 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172、唐代散文概况Fra bibliotek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
1
目录
❖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 第四章 李 白 ❖ 第五章 杜 甫 ❖ 第六章 中唐诗歌 ❖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 第九章 晚唐诗文 ❖ 第十章 唐代传奇 ❖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13
1.1.2初唐后期诗歌
❖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 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 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 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 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 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 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 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 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 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唐代文学课件(全)
2、宗儒
唐代的宗儒的特异之处在于注重 事功,绝无汉儒的琐屑和宋儒的空疏 ,重视典章制度的建设,注重政治问 题的实际方面,相对忽视抽象的概念 。
3、崇佛
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是通过影 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 文学创作中来。表现禅机禅趣内容的诗 都直接与佛教有关。俗讲与变文,其内 容的来源都是佛经,功用是传教,所以 其产生并无文学意义。到后来流行于民 间,作者渐变其宗教内容,代以史料故 事的叙述,才带有通俗文学的性质。
三、卢照邻(634—686,或635— 689)
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 ,幼读诗书,曾经从曹宪、王义方学《苍颉 》、《尔雅》及经史。年若冠,调邓王府典 签。龙朔末年,任益州新都尉。总章二年去 官。咸亨三年中风,上元元年秋冬,入太白 山求仙药,中毒,中风加重。后转东龙门山 ,再徙阳翟县具茨山,服饵学道,并信佛法 。武后垂拱二年前后,自投颍水而卒。
4、道教
道教对人生行为的影响是回归自然 ,亲和自然;对人生信仰的影响是独善 其身,超越自我,用神仙幻境的追求冲 淡现实人生的失意。在艺术表现上往往 用奇特的幻想、夸张纵恣的表现手段, 隶属于浪漫风格的范畴。
五、唐诗的分期
严羽《沧浪诗话》: “以时而论,则 有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 体。”
年少才高,位卑名大,怀才不遇, 恃才傲世,仕途坎坷,遭遇悲惨。
一、王勃(650-675或676)
王通之孙,王绩侄孙。幼年聪颖过人,
六岁便会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 ,做《指暇》十卷。十四岁应举及第,授朝 散郎,时有“神童”之誉。曾为沛王府修撰 ,因作《檄应王鸡文》,被高宗命令逐出王 府。二十至二十二岁漫游蜀中。二十四岁任 虢州参军,因匿杀官奴曹达,犯死罪,遇赦 ,革职。父王福畤受到牵连,左迁交趾令。 王勃渡海省亲,溺水而死,时年二十七岁。 卒后,友人杨炯辑其遗文,编集为二十卷。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隋唐五代文学诗歌的发展,更是到了黄金时代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一、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
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隋唐五代文学-散文、小说、变文
五、变文
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在敦煌说 唱类的作品中保存较多。是一种说唱艺术的底本。一 般认为起源于宣讲佛经,当时一种叫“转变”的说唱 艺术,与图画相配合,一边向听众展示图画,一边说 唱故事。其图为“变相”,其说唱的底本为变文。 内 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 间传说。 形式多样,或散韵相间、说唱结合;或全散 ;或全韵。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通俗文学 产生很大影响,开白话文的先河。
三、唐代散文
骈体:占主导地位; 古文:韩柳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为旗号而进行 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以清新质朴的散体 文代替华美空洞的骈体文。
(一)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唐代散文的发展变化与诗歌的发展变化并不同步。 当诗歌已经高度繁荣的时候,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才 开始。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 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 种要求。 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 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 文运动”。
《李娃传》:描写的是荥阳公子郑生到长安应试, 在平安里与与名妓李娃一见倾心,后来资财耗尽,被 老鸨设计逐出。辗转入凶肆(协办丧事的殡仪铺), 靠唱挽歌自给。在天门街的挽歌比赛中,郑生以声情 并茂的动人表演为其所在的东肆打败了西肆,却被他 进京的父亲认出。其父以他玷辱门庭,“去其衣服, 以马鞭鞭之数百”与他断绝父子关系,弃之而去。经 凶肆同辈搭救,郑生保住了性命,却沦为乞丐。在一 个大雪之夜,郑生行乞到安邑东门,被李娃认出。经 李娃调护,郑生恢复了健康,并且科举连中,登第为 官,与李娃结为夫妇。李娃被封为汧国夫人,郑生也 与其父和好如初。
唐传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初、盛唐时代为传奇的发韧期,也是由六朝志怪 到唐传奇的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其中王度的《古 镜记》是唐传奇的开山之作。 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繁荣阶段,名家辈出,佳 作如林,元镇、白居易、白行简、李绅等人更以诗人 兼传奇家的身份,将歌行与传奇配合起来,从而既提 高了传奇的地位和扩大了影响。唐人的传奇是我国古 典小说的成熟之作,如元棋《莺莺传》、白行简的《 李娃传》无不写得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语 言华艳生动。 晚唐是传奇小说的演变阶段,也有不少传奇作品 流传至今。
【全文】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
• (3)李、杜
• 李白,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诗风豪放飘逸;
• 杜甫,集大成的诗人,且有继往开来之功,诗风沉郁 顿挫。
• 3、中唐(中兴期)
• 前期:诗歌发展处于低潮。代表诗人有:“大 历十才子”、山水诗人:刘长卿、韦应物、边塞 诗人:李益等,现实主义诗人:元结、顾况。
• 后期:诗人、流派众多,呈中兴之势。
• 三、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 1、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已走上独立自觉发展 的道路,文学的审美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自觉的追求。
• (1)内容上: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色彩,注重个人情志 的抒发。
• (2)形式上:对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 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永明体),为唐代近体律诗的 定型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 (3)表现题材领域(内容)的扩大:魏晋六朝时期,诗 歌题材有很大的开拓,从而为唐诗提供了可供驰骋的巨大 发展空间。
• 2、南北文风的合流
• 唐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南北对立。南北文 化开始交融互渗,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 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 2、经济上
• 唐代在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唐代经济 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对唐代文 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繁荣影响更为巨大。
• (1)文人心态
• 唐代文人普遍对所处的时代充满一种自豪感、自信心, 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进取心和从政热情。
• (2)经济的繁荣又为士人的游历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保障。
• 四、就诗歌的体裁而言
• “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 近体、绝句,靡不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 卷三)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一、学习要求了解隋唐时期主要作家概况,大致描述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掌握部分代表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领略唐诗兴盛,五代词盛行的文学奇观。
二、学习重点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唐诗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五代西蜀词和南唐词的创作风格;唐代“古文运动”。
公元581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南北朝对峙的分裂局面。
隋王朝仅存在了37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隋亡后,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建立了唐朝。
有唐一代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城市繁华,思想活跃,加以科举取士,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唐王朝的繁荣昌盛达到了顶点。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爆发,使唐王朝由盛转衰。
公元907年,唐王朝在内外社会矛盾的交互作用下终于灭亡。
此后,在北方的黄河流域,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南方先后建立了吴、南唐、吴越、楚、南汉、闽、前蜀、后蜀、荆南和北汉十个国家,即所谓“五代十国”。
唐五代文学涵盖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的重点是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文学两个系统,一是继承齐梁的一派,二是以改革六朝文风为主的一派;盛唐文学进入全盛期,风骨声律兼备,尤以高亢、豪放、刚健、明朗为主要特色;中唐文学特点是改革和多变;晚唐文学诗文每况愈下,少有大家,小说和词则方兴未艾。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是:隋—→唐五代十国—→宋(581)(618)(907)(960)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开国初——唐玄宗继位)(玄宗时期)(割据前)(割据后)(总379年)一)隋朝文学的发展概况(581-618)隋朝的短暂统一,促使了南北文风的融合并为文学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由于它是一个时间较短的朝代,成就并不大。
在诗歌形式上,产生了一些近于初唐歌行、七律、七绝的作品。
这表明,诗文革新,势在必行;而方向,则是融合南北文风。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
②音乐舞蹈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最典型的,是促成了“词”的产生。)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 唐文学
(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 1.唐代士人漫游成风。 (1)漫游原因(①对自然的向往,如李白:“此行不为鲈鱼 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初下荆门》〕;②道教信仰的影响, 如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 卢侍御虚舟》〕。) (2)漫游去向:①山川;②边塞(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 节镇幕府;一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 王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③通都大邑。
(2)艺术繁荣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①绘画、书法、雕塑 (一,初唐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褚 遂良、薛稷、陆柬之、孙过庭诸人,如群星汇聚, 形成我国书法自晋代以来的又一高峰。最能传神 地体现唐代士人昂扬精神风貌的,是张旭和怀素 草书;他们自由纵恣的气象,与盛唐诗人、特别 是李白歌诗的精神风貌,甚为相似。二,吴道子 人物画的传神写照、李思训等山水画摹山范水、 王维文人画的神韵悠长,都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 刻影响。)
2. 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诗、文、小说、词的全面
繁荣;(2)作者众多、大师辈出。。
(二)唐诗的发展轨迹
1.唐诗发展的准备阶段——唐朝开国的前九十年(历高 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叡宗六朝)。(1)表现 领域: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塞漠。(2)作者:从宫廷官 吏扩大到一般寒士。(3)情思格调:北朝文学清刚劲健 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进入既有风骨又开朗明 丽的境界。(4)诗歌形式:①四声二元化,②粘式律, 促成了律诗的产生。
(三)唐代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新文体的出现与繁 荣 1.韩、柳古文运动。 (1)散文的发展,主要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诗 歌新变,出自诗歌自身发展的需要。)。 (2)古文运动的发展及特点: ①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仍以骈体为主。②天宝 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等提倡 古文(一,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 教之用的主张;二,重政教之用的主张并未与现实 政治结合起来,带有空言明道的性质。)。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编辑讨论上传视频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
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中文名隋唐五代文学时代背景隋唐五代时期文学形式诗歌、散文、传奇小说、变文、词目录1.1 背景2.▪时代背景3.▪诗人群体4.2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一般原因5.▪政治基础1.▪国家的统一2.▪文学自身的原因3.▪统治者的提倡4.3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各自特点5.▪隋朝文学6.▪初唐文学1.▪盛唐诗歌2.▪中晚唐诗歌3.4 唐代其他文学样式的发展4.▪概述5.▪散文6.▪唐传奇1.▪变文2.▪词3.5 五代文学4.▪概况5.▪贡献背景编辑时代背景唐开国以后,唐太宗吸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并采取了隋文帝行之有效的均田、租庸调、府兵、科学等一系列的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生产、加强国家力量的措施,同时整顿吏治,改革政府机构,使社会很快走向安定和繁荣。
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中,国家政治、经济达到了我们前面所描述的昌盛繁荣的顶点。
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家实力也日益加强。
从太宗、高宗到玄宗时代,取得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的胜利,解除了东、北边境的威胁,并使广大的西域地区各国纷纷内附。
在帝国四境先后设置了六个都护府,使边境长期保持巩固安定的局面,并以积极友善的种种政策措施,促进了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文化的全面繁荣发展。
但是封建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继续存在,继续发展。
这首先突出地表现在土地兼并问题上。
唐代虽然有过均田的措施,占田的限制,但到高宗时代,洛阳豪贵占田逾限者已很多。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
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识记:1、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2、“贵于清绮”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歌咏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
考研笔记分享: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贞观诗风: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力文人和南朝文士,他们对南、北文学的不同有着清醒认识,并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太宗及其周围的一批诗人,如杨师道、李百药等早年虽有融和南北艺术技巧较为成功的作品,但后来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
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
七言歌行上承乐府诗即事抒情的传统,又吸收了格律诗玲珑精致的风姿,意脉流荡,波澜开合,曼词丽调,风情万种。
唐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七言歌行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真正被之管弦、播于乐章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大量的还是作为诗篇流行于世。
文章四友:指继上官仪之后,武后时代的四个宫廷诗人,即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其诗较少雕饰,对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精选版课件ppt
1
文化与文学的盛世
►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广统一全国,结束了二百七十馀年南 北分裂的政治局面。但隋朝的历史不到30年。618年李渊 称帝,改国号为唐,并于624年统一了全国。唐代成为我 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后人把 强盛繁荣的唐代,与汉代并列,称为“汉唐盛世”。
▪ 中唐以后,入幕更是许多士人的主要仕途经历。杜牧在 幕府十年,这段时间的生活,成了他一生忆念的内容, 深深地渗入到他的诗中。李商隐的仕途,主要就在幕府, 据不完全统计,中唐以后,曾入幕的重要作家,为数当 在70人以上。
▪ 幕府宴饮,乐伎唱诗,唱和送别,戎幕闲谈,对于诗的 创作和词的产生,对于小说的发展,都有影响。
▪ 书法、绘画、雕塑的高度成就,也影响着文学。唐人咏 画、题画诗,《全唐诗》中著录有189首。许多重要 诗人如李白、杜甫、王昌龄、岑参、高适、王维都有题 画、咏画诗。
精选版课件ppt
8
音乐与舞蹈
►音乐和舞蹈的繁荣,与文学发展也有着密切 的关系。
▪ 随着燕乐的兴盛,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词 ▪ 诗歌里也出现了描绘音乐和舞姿的诗篇。
▪ 科举之外,尚有多种入仕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
▪ 入仕的多途径,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批较 接近广阔社会生活的寒门士人进入文坛,使文学离开宫 廷的狭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关山与塞漠,这对文学 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精选版课件ppt
4
► 由于国力强大,唐代士人有着更为恢宏的胸怀、气 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和繁荣的时代,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大放异彩的时代。
闻一多先生曾说:“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唐代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唐代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社会相对稳定,国家的统一和政策的开放,为中西方和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举取士取代了两晋以来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为广大读书人尤其是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晋升之阶;读书、漫游、应举、从军、入仕,多样化的活动使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开放的社会氛围、乐观的社会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文学,特别是诗歌带来了明朗健康、昂扬奋发的情调。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虽然由盛转衰,但人们反映生活、干预生活的热情依然不减,文学向揭露社会矛盾、抨击社会弊端的方向发展,艺术上也不断有所创新。
唐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文学,从事诗歌的创作,这对于文学的发展特别是诗歌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太宗在即位前,就开设文学馆招揽人才,武后时曾设珠英学士,中宗时有修文馆,玄宗时有集贤院和翰林院,集中了当时的精英,诗歌唱和成为一时风气;加之,唐代进士科“以诗取士”,这都促进了诗歌创作的普及、技巧的讲求和质量的提高。
唐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前代文学的发展,如先秦两汉《诗》、《骚》、乐府的优秀传统,魏晋以来文学理论的研讨,创作经验的积累和格律形式的探求都为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在极富创造精神的唐人手中绽放出绚丽之花,结下丰硕之果。
唐代文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第一,作品数量极多,作者身份空前复杂。
以唐诗为例,据清代康熙年间编《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2200余人,诗作48900余首。
上自帝王将相、后妃宫女,下至贩夫走卒、娼优释道,社会各个阶层都参与其中。
第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大至政治风云变幻、社会民生疾苦,小至个人生活感受,举凡士卒征戍、边塞风光、贬谪流徙、羁旅行役、游宴别离、爱情闺怨、民俗风情、山水田园等,无不入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编隋唐代五代文学(公元)绪论一、总论隋代占统治地位的是浮靡淫艳的南朝文学,文学价值不高;五代文学价值较高的是词;唐代文学成就最高。
二、唐代文学的繁荣1、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诗歌群峰中的珠穆朗玛。
唐诗以其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弘气度,以及精妙绝伦的艺术风采,被后人称为“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2、诗歌之外,散文、传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是在唐代产生的,变文也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三、唐诗繁荣的表现(一)从表层上:1.唐诗数量据《全唐诗》、《全唐诗逸》、《全唐诗外编》共收录五万二千首诗歌,这比西周到南北朝的诗篇数目多出两倍以上;2.唐诗作者数量多、分布阶层广、名家大师辈出:(1)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对《全唐诗》作者进行统计,作者多达2873人;(2)唐诗作者并非专为文人学士;(3)著名诗人是空前绝后的:3、体裁完备:“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古体(汉魏六朝诗)和近体诗(唐以来讲究平仄、对仗及押韵的诗歌)4.题材丰富(二)从深层上看:1.风格多样,百花齐放:2.流派众多,争奇斗艳:3.后世影响,卓绝千古:四、唐代散文:古文运动为中国散文树立新的标准(骈文)五、唐代小说成就突出:1.唐代传奇标志中国古代小说成熟2,变文及话本、词文等以讲唱为主的通俗文学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文学样式六、唐五代词:兴起于唐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体。
七、唐文学繁荣的原因(一)强盛国力:经济力量雄厚,国威大振,民气高扬,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裕的精神食粮。
胸怀开阔,气度恢弘,精神昂扬。
(二)多样化的社会形态:有起有伏、有治有乱(三)帝王好尚、百姓喜爱(四)文化制度开明1.科举制度:科举考试重文采,试诗赋。
调动了士子研究诗歌艺术的积极性。
2、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文禁松弛,广开言路,使诗人敢于放手写作。
杜甫赞许太宗朝说:“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以下引杜甫、白居易、张祜、李商隐抨击时弊的诗,最后感慨宋朝文网的严密,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3、统治者实行文化兼容政策:其一,去华夷之防,吸收外来文化。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其二,允许儒、释、道并行发展,诗歌得以表现各种思想情绪。
(四)文学自身发展1.丰富的文学遗产为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到汉魏六朝,诗歌,散文,小说等都积累了丰富的遗产。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传统的建立和发展,不同思想倾向的表现,不同题材领域的开拓,不同文体特征的探索,以及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财富,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2.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隋及初唐时期,齐梁形式主义诗风虽然占统治地位,但初唐四杰已开始反对,陈子昂高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在复古中实现创新,杜甫明确提出“别裁伪体亲风雅”与“转益多师是吾师”,负起继往开来的任务;总之,唐代所有杰出的作家始终坚持既批判又继承、既借鉴又创新的正确态度,无疑是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积极动因。
3.文学自身新陈代谢规律。
正如王国维先生指出:“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
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
”八、唐诗的发展轨迹(唐诗自身特点,钱钟书)1、初唐(618—713):准备期;诗风革新,“四杰”、陈子昂2、盛唐(713—766):繁荣期;两人两派3、中唐(766—835):巨变期;元白、韩孟(注意与郭预衡区别)4、晚唐((836—907):退潮期。
小李杜章节名称:第一章初唐诗坛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初唐诗坛创作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五律的定型;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创作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第一节隋代诗歌一,总体价值不高(教材)1.诗人多是南北朝旧人,明显带有齐梁浮艳诗风。
2.隋炀帝好南朝文学,大力提倡宫体诗。
二,积极方面:1.南北诗风融合2.薛道衡成就最高,小诗《人日思归》总之,隋代诗歌的总体特点是新旧并存,开始显现南北文学融合的新气象,为唐诗繁荣做了一定的铺垫。
第二节初唐前期诗歌一:准备期:显著标志是七言古诗与近体诗的最终完成与确立1.前50年为前期,后50年为后期。
前期文风仍为六朝唯美主义文风,作者亦为梁陈旧人。
宫廷诗人上官仪,绮错婉媚的“上官体”总结对偶规律,对近体诗发展作出有益的探索。
2.初唐后期,宫廷诗人“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宫廷诗人“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沈佺期《古意》(作品选)、宋之问《度大庾岭》、《渡汉江》(注:“四友”、“沈宋”,郭均未提,要补充,作品略讲),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在诗体发展史上给以充分的肯定。
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五言自沈、宋始可称律。
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
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法度明矣。
”其实,不仅五律,七律、排律到了沈宋手里,皆有法度可寻。
第三节王绩与初唐四杰一、王绩《野望》(教材)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唐诗中最早摆脱齐梁浮艳之风的近体诗。
二、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认识到初唐诗坛“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现象,力求变革,王勃成就最高。
三、王勃(一)《送杜少府之蜀川》(作品选):用语清新、气势雄浑,变现出爽朗气概和豪迈感情,格局上形成律诗起承转合格局,初唐气象代表作。
(二)《滕王阁序》1.创作背景:关于《滕王阁序》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
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
其二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
(后一说法较妥)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
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
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滕王阁,“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江南第一名胜2.第一段:(1)“豫章”两句:历史悠久(2)“星分”四句:地理位置重要(3)“人杰”四句:人物杰出(4)“台隍…王将军武库”:介绍写作背景总之,从历史到现实,从地理到人文,极力铺写洪州盛况,为状写滕王阁盛景作铺垫3.第二段:(1)“时维”四句:点出登高的时间(2)俨,通“严”,整治(3)“层台”八句:由远及近,从上到下铺写滕王阁。
(4)“闾阎”句:极言房屋之多、大户人家的富裕,恭维主人家阎公治理有方,显示王勃高妙的写作策略。
(5)彩,阳光;彻,照亮;区,天宇(6)“落霞”两句:化用庾信《马射赋》云:“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前半句,从滕王阁向外远眺,只见落霞由上而下,野鸭自下而上,仿佛在共同飞翔;后半句,秋水映着长空,水天一色。
艺术价值:其一:对仗工整,几近“工对”。
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
而更绝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对,也就是格律上要求较高的“句中自对”:“落霞”可对“孤鹜”,“秋水”正对“长天”。
其次,色彩丰富、明丽。
在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了红霞白露,形成色彩明丽的画面。
再次,审美风格上,动静结合,静中寓动。
既有旷远的背景,又有明丽的描绘,做到壮美与优美的结合。
(7)“雁阵惊寒”:写作线索上照应本段开头的时间,情感线索上,为下文抒怀做了巧妙的铺垫。
总之,本段展现了滕王阁雄壮、优美的景色,写作特点是章法严密、辞藻华美、音韵和谐。
章法严密表现在:首先,游览时间交代很清楚,秋水、雁阵紧扣了“九月”;其次,游踪、视觉也交代得很清楚,给人以杂而不乱之感。
先是上路访风景,再是临长洲得旧馆,然后是披绣闼,俯雕甍,这样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状写滕王阁;并且,当作者站在滕王阁,举目观望,所见之景物繁多,“山原、川泽、舸舰、云彩、阳光、孤鹜、秋水、渔舟、雁阵”,作者巧妙地由远及近,由静及动的顺序,显得杂而不乱。
第三段:(1)“遥襟”两句:起承转合之语,由写景转向抒怀。
(2)“白云遏”:白云遏形容音乐优美,能驻行云。
则是秦青的故事。
出自《列子汤问》原文是: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滕王阁宴饮胜过隐士独乐。
(4)“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借曹植、谢灵运赞宾主之才。
(5)“二难”:坦诚相待。
(6)“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全文情感的转折。
(7)“萍水相逢”:没有知音。
(8)“冯唐易老”:岁月易逝,功业难成。
(9)“李广难封”:生不逢时,功业难成。
(10)“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朝廷昏庸,功业难成。
(反语)(11)“窜梁鸿于海曲”:时代浑浊,功业难成。
(反语)(12)“老当益壮”至“青云之志”:渴望建功立业。
(1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志向高洁、生性乐观。
(1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浪漫的想象。
(1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乐观。
(16)“孟尝”,“阮籍”:坚守独立人格。
总之,本段主要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坚守独立人格的志向。
写作特色是大量用典。
第四段:交代写作目的,意在说明本文是有感而发,其一是渴望伯乐赏识,其次是抛砖引玉,其三是希望这篇骈文能够流传。
总结全文:1.语言华美,四六句型2.用典丰富,技巧纯熟:从用典的内容上,涉及制度、故事、言语、诗文句等,形式上有明用、暗用3.有感而发,情感充沛4.章法严密、结构严谨四、杨炯:长于五律,边塞题材作品有一定价值,代表作《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