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全体学生

合集下载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

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本学期我担任一(7)班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这个学期里,为了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素质,我主要做了下面几点工作: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

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

利用班队会课、自习课学习学校规章制度,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在学校,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本学期,我结合学校的班风量化评比,经常利用班会课和自习课,教育学生怎样遵守课堂纪律。

平时上课经常进行小组评比,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及时表扬,在班中树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

(2)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

即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美、语言美、心灵美。

强化要求学生执行学校的学生行为规范,衣着整洁,佩戴好校牌和绿领巾,不赤脚、不穿拖鞋上学,由班干部督促检查,结合评比制度,促使学生自觉自悟,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

在语言行动上,同学们懂得讲文明礼貌,无论在校内、校外,他们见到老师都很有礼貌地叫声“老师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拾到东西交公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本学期我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不计其数,光拾金不昧的就三十多件。

从他们的行动已经可以看到: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已经发出美的幼芽。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答案

2019年5月27日综合素质教育观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D。

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

3.B。

解析:教育观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

4.A。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5.D。

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A。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A。

解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8.B。

解析: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9.A。

解析:素质教育的外延,从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从横向来看,素质教育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

因此,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10.C。

解析:1999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素质教育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予以重点实施。

11.D。

解析: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2.A。

解析: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试题: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答案:(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的教育。

相关阅读: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潜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实际上在中国的学校几乎没有素质教育。

由于角度不一样,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

有人依据“强调点”归纳“素质教育”有9类15个定义。

这9类定义,有的属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透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

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思考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第三,在某种好处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

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第四,不仅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

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

此刻,“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透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

关于人的素质内涵,此刻比较共识的是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什么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什么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什么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xx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都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名工作者,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深有感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重,在育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国运兴衰、民族复兴关键在人才。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人才必备的要素中,“德”是第一位的,“德”是人才的灵魂,一个无“德”(魂)的人是可悲的,甚至是可怕的。

坚持德育为先, __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 __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目标和方向都已经明确,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开展的养成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工作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有力抓手和根本途径。

一、从我做起,以身作则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

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

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

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

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

"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学知识:素质教育

教育学知识:素质教育

教育学知识: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二、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4.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核心、时代特征——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三、应试教育VS素质教育(一)二者区别1.教育对象:前者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后者面向所有学生—全体性。

2.教育目的:前者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后者智、德、体、美、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进行-性。

3.能力培养:前者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后者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性。

4.教学方法:前者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后者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主体性。

5.学生评价:前者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后者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多元性。

6.教学内容:前者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不同程度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后者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学科体系,重视综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

(二)二者联系素质教育包含应试教育,两者并不完全对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四、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8.素质教育就是多组织课外、校外兴趣小组,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才艺。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下: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每个人、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不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而且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这种权利,保护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实施目标教学 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

【实施目标教学 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

【实施目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维教学目标顺应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中如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素质教育就落到了实处。

基于此,目标教学顺应而生。

历经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定标与展标一节高质量的“目标教学”课,是从“定标”开始的,实践证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是从知识性、发展性、教育性三方面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

只有将三维教学目标统筹兼顾,整体达标,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教学”的特点。

2.层次性原则。

小学数学认知目标有“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层次。

能力目标有: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

定标时目标层次要适当、明朗,并在教学时准确把握,避免盲目超前。

3.适应性原则。

定标时,要注意到目标的弹性,且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相适应,设计出目标的梯度。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属认知领域的掌握层次,但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不可能达到熟练以至灵活运用的程度。

“展标”是目标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

“展标”的方式有多种,但要注意不要放过让学生参与的每一个机会。

比如,让学生读标,绝不是形式上的参与,旨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促使学生自觉、主动达标。

二、前提诊测我们把它作为实施目标的第一个环节。

也有把它叫“前置教学”的。

“前提”就是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

前提诊测的目的在于了解和诊断学情,对学习欠缺者及时进行补习,使全体学生都进入学习新知识前的旧知储备,它是目标教学中“面向全体”的重要体现。

布鲁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中认知前提能力的影响作用占50%,可见前提诊测是必要的。

这一环节要做到以下几点:1.努力发挥前提诊测的诊断补偿功能。

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预料学生可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学习新知识时可能遇到的障碍,设计出诊断题。

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

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

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素质教育是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核心思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

素质教育包含三个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教育应当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不应当有任何歧视或偏见。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潜力,教育应当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面向全体学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促进班级和学校的和谐氛围。

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素质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品德、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使他们成为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素质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要义的教育。

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公民,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热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022年下教资《综合素质》必考考点之三观

2022年下教资《综合素质》必考考点之三观

2022年下教资《综合素质》必考考点之三观考点一: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必背):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知识点解读】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百年大计,教育先行,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为无偏见、关注所有学生、给所有的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均衡配置。

4.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

4. 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学生特长、因材施教。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活能力的发展、性格的培养、长远发展、关注未来记忆口诀: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考点二:教师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②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考点提示:理解每一种教师角色的不同之处,因关联的对象不同,所以教师角色不同。

出题形式一般为题干给出具体事例,判断属于哪种角色。

记忆口诀:两开一促一研究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自我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

考点提示:理解教师处理不同关系时采取的行为,与之后的教师职业行为相对应。

可能出现的正面案例如教师写班主任日志记录工作情况、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

记忆口诀:重赏助导反思合作考点三: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0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02、学生是发展的人0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记忆口诀:独立、发展、个性学生观知识讲解:小技巧:详细内容可记住关键词,在材料分析题中,你会有话可写。

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解

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解

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解引言在教育领域,面向全体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和原则。

它是指不仅仅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本文将探讨面向全体学生的理解,包括其定义、目的、实施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的定义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强调平等和包容,不会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忽视或偏袒某个学生群体。

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和实现其个人目标。

它不仅关注学术方面的发展,还包括对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们可以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全面而平衡地发展。

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方法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需要教育机构和教育者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者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根据其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来设计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2. 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水平,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支持。

这可以通过分组、不同难度的教材和个别指导等方式实现,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教育者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项目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能力发展。

4.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5. 社会情感学习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面向全体学生的意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积极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比如说你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你的微笑、你的点头或者说你的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觉得这就是考验你是不是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你说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那和因材施教有没有矛盾呢?要我看是没有矛盾的。

实际上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你只有面向差异了,面向个体了,你才能面向这个全体。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应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的要求。

于楼小学。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即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实施素质教育时,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整个学生群体,不能只注重培养少数人的优秀品质,也不能忽视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公平,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提高教育公平。

不同学生在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而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学科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减少因个体差异而带来的教育不平等。

其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

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实践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升。

此外,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和学校氛围。

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教育者发挥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可以建立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班级和学校文化。

通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提高班级和学校的整体素质。

最后,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造福于社会。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素养,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总之,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

通过教育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学科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立良好的班级和学校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通过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

素质教育是一种是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素质的终极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各方面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全面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主动精神的教育。

“促进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尊重并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之间并不排斥,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造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5.素质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安全性、整体性、主体性。

2024年新课标英语核心素养解读范文大全_1

2024年新课标英语核心素养解读范文大全_1

2024年新课标英语核心素养解读范文大全2024年新课标英语核心素养解读范文大全1一、对新课标的认识(1)注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变得有思想。

这个思想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具有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天性良知。

要让学生从心灵上接受人类美好思想的熏陶,接受社会共同缔约奉守的道德规范,形成对高尚道德情操的崇尚敬仰的心态,从而自觉地守护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不断提升完美自己的人生境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发展,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坚持语言运用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根植课堂,创设情境,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确立英语易学的信念,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引导孩子跨入英语学习的大门,热爱英语,了解英美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钻研并整合教材,采取分层教学,设计不同梯度和层次的任务,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整体设计目标。

新课标课程设计的思路是通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五个维度实现英语这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个总目标。

除了总目标以外还细化成九个级别的分级目标,每个级别都详细的说明了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能够更好地在设计每课教案时做到基础实、技能全、步骤细、重情感、重整合、并且能根据每个级别的要求和目标分析我所教学生的学情来对初中三年的教育教学进行一个较好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4)强调学习过程。

新课标强调学习的过程,因为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没有好的过程不可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

由此可以看出,“活动化教学”是一个教学的有效途径,活动化教学就是指让学生"动手做",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素质教育的误区有哪些

素质教育的误区有哪些

素质教育的误区有哪些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你知道存在着哪些误区吗?下⾯是店铺为⼤家收集整理的素质教育的误区,相信这些⽂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在各地展开,不仅得到了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持。

但是,从⽬前的情形来看,不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都存在着误区。

新的《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针,实施素质教育,提⾼教育质量,使适龄⼉童、少年在品德、智⼒、体质等⽅⾯全⾯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奠定基础。

1、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 有⼈把素质教育理解为组织课外活动和兴趣⼩组,培养学⽣某⽅⾯的特长。

于是课内搞应试教育,课外搞素质教育。

课外各种各样的少⼉社团和兴趣活动⼩组应运⽽⽣,第⼆课堂热闹起来。

学科领域则局限于语⽂、数学以及在成果上具有显性效果的⾳、体、美上。

上级部门检查素质教育也只看⽂艺汇报演出或课外活动。

把发展学⽣特长当成了素质教育的全部,并成为中考的优录条件。

培养合格的⼈才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达到的⽬标,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等⽅⾯都应得到良好的发展;发展特长是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努⼒追求的⽬标之⼀,它主要是从实际出发,以受教育者的个体潜能为前提进⾏开发,⼆者缺⼀不可。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多种多样的:⑴课堂教学;⑵课外活动;⑶校园⽂化建设等等。

素质教育的关键即主渠道是要建⽴⼀种灵活的课程体系,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单⼀和呆板的结构,建⽴系统化、多样化的结构体系,既有学科课程⼜有活动课程,还要有环境课程,并注意它们之间的统⼀协调关系。

开展系列课外活动,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

2、素质教育是权宜之计或临时任务 有的学校表⾯上素质教育热⽕朝天,实际上仍然把升学率当作是评估质量的硬指标,节假⽇补课有增⽆减,学⽣负担不堪重负。

有的学校上午应试教育,下午素质教育;上学期素质教育,下学期应试教育;领导检查时素质教育,领导⼀⾛就应试教育。

坚持“四个面向”搞好素质教育

坚持“四个面向”搞好素质教育

坚持“四个面‎向”搞好素质‎教育坚持“‎四个面向”搞‎好素质教育‎坚‎持“四个面向‎”搞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合格‎公民,提高整‎个民族素质。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学校要‎搞好素质教育‎应遵循“四个‎面向”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德高为人范‎,技高为人师‎。

教师的教育‎观念、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是教师人格和‎教育力量的体‎现,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集体‎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一流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离‎开了广大教师‎高质量的劳动‎素质教育只是‎空谈,在工作‎中应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进行师德教育‎,并带领和组‎织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优‎秀教师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等,明确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本意,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所需,是‎“四化”建设‎所需。

树立广‎大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

其次‎要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即‎练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工整的钢笔‎和粉笔字;设‎计出一个简练‎适用的板书;‎表现出一种亲‎切的教态;拟‎设一套高质量‎的试题。

教师‎应重视教学工‎作中的“三个‎面”:一手好‎字是脸面;讲‎课水平是为师‎之体面;良好‎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质量是为‎师之局面。

我‎校开展的“三‎课”活动,即‎领导干部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观摩课和‎青年教师的汇‎报课。

“三课‎”活动发挥了‎示范课的榜样‎导向,观摩课‎的研讨和汇报‎课的学习创新‎作用,使教师‎得到了锻炼提‎高,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面‎向每一个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学生,造成巨‎大的教育浪费‎,更不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面向全体(全体性)
“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三)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

(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未来性)
重视“双基”训练,忽视个性化学习
“双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国家政策保障
2.推进新课程改革
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素质教育的途径除了课程之外,还包括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校外、课外教育活动及班主任工作。

其中,班主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发挥教师的作用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面向全体,但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或在我们的心目中,往往是偏向优秀的而忽视了班级中学习能力处于中间或偏差的这部分。

由于这部分后进生在班级里所占的比例较大,要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质,后进生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这部分的转化和提高就成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几年来我重视这部分,把提高这些后进生的数学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起点,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数学“后进生”的学习状况从我带的班级看,数学“后进生”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种是愿意努力学习,但由于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不恰当,思维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善于分析的条件和要求,根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吸收、消化和掌握新知识较慢,致至学习数学很吃力,数学成绩徘徊不前。

第二种是学习态度马虎,缺乏毅力和自制力,贪玩,有想取得好成绩的愿望,但缺乏自制力,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之服从于学习。

对于学习的困难和障碍,本来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往往半途而废,以致困难成堆,造成成绩不良,数学考试成绩有时及格,有时不及格。

第三种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求知欲低,对数学完全没有兴趣,甚至厌恶,畏惧数学,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到困难,自己不能克服或没有勇气克服以至困难越来越多,对数学产生反感,成绩越来越差。

二、数学“后进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这部分的学习心理状态大致如下:第一种是缺乏竞争的心态,没有上进心,对自己要求不高,凡事能过得去就过,在班级里处于表扬不够格,批评不沾边,这样的就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惰性心理,虽然有提高数学成绩的愿望,但行动上不够努力。

第二种是低效率的学习心态,数学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以致于学习效率低,因而使原来就沉重的学业负担更加沉重。

第三种是不求甚解的学习心态,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满足于“差不多”,对问题在难度和深度上没有进一步的探讨,对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系统化,存在较多“空白点”,知识链条严重脱节,听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就讨厌学习,以致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成为提高数学成绩的绊脚石,丧失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三、对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对策1、重视情感因素,融洽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的认识活动。

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爱是成功的保证,热爱后进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后进生转化的前提,希望从那里得到真诚的爱,对的爱,是他们上好数学课的动力,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可是自尊的情感得到满足,因此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2、创造学习环境,提高竞争意识。

在过程中要创造各种环境帮助后进生克服敷衍了事的心理,使他们具有明显的学习目的,获的学习动力。

一是可采用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做朋友,使后进生学有,进有方向,调动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成绩,去年我接的五年级四班数学成绩平行年级中倒数第一,通过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师生谈心和“结对子”谈心,制定学习和努力方向,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提高了后进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期末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一跃平行年级中的第二名。

二是把后进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与组及组内成员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创造竞争氛围,自加压力,再转化为动力。

三是树立后进生典型。

杨某三年级我接班教他时,他还只会算百以内的加法,跟不上就“混”。

我鼓励他树立信心,学好功课。

并让两个优秀生与他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带动他学,开始只要求他学有所获,改变“混”的态度,逐步针对他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我与学习小组成员协同对杨某进行补习,经过一年的努力,他赶上来了,到四年级达到中等生程度,五年级成为中上等的。

3、改革课堂,激发的积极性。

后进生在能力上的差异比较显著,有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观察力不强,有的想象力差,有的记忆力差,有的不善于思考,有的几种能力都比较差。

我们应该精心设计过程,改进方法,注意引导他们的学习行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1)操作演示,吸引注意,让后进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后进生抽象概括能力差,从具体表现上升到抽象理性认识时,思维的飞跃比较缓慢。

对动态的、直观的事物注意集中,也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在课内外就尽量发挥教具的作用,既采用演示法,更让看、做、想、说、算,使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使他们较好的理解、掌握新知识,如:后进生对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比较面积谁大,这个问题往往搞不清,我就让他们每人准备两根12厘米的铁丝,在课堂上先演示一遍,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使他们掌握了已知周长求面积的方法,初步懂得了用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平时,该做的实验演示坚持做不怕麻烦,还创造条件让后进生亲自做一做,摸一摸。

这样运用了直观现象来弥补差生抽象思维的不足,使后进生较好地获得知识,提高了后进生学习的成功率,转变后进生厌学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查漏补缺,做好铺垫。

数学知识上的“空白点”是学习数学的绊脚石,知识上空白点越多,就难教,就难学。

后进生数学知识上空白点比较多,要听听不懂,要算不会算,就形成厌学数学的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授新课前要针对教材,调查后进生存在那些空白点,事先设法填平,做好铺垫,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使后进生较易理解新知识。

如:我在异分母加减时,先填平差生同分母加减法和通分的空白点,时使后进生与班内同时起步,使他们听得懂,会计算,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就会增强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

(3)多次反馈,及时矫正。

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较慢,我们在中不能操之过急,而应随时掌握他们的“脉搏”,充分应用反馈的手段及时了解他们当前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中,至少要组织二到三次的信息反馈。

如:新课讲完后,让后进生试说今天学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接着让两位后进生上黑板做模仿练习,全班评价后,又可请一位后进生来做稍有变化的习题,最后在作业中优先巡视后进生。

这样多次反馈,就掌握了后进生的学习进程,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评价,使后进生也获得成功感,他们的学习尽头劲头更足了。

(4)课内辅导,实行优先。

后进生遗忘快,学习上漏洞多,上课思维往往容易“卡壳”,若长期利用课外辅导,不但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还会使他们感到低人一等,因此我们在中应以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辅导为辅。

课内辅导,主要通过“五优先”来实现,即优先答题,优先板演,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五优先”大大减轻了后进生的负担,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

4、授之以法,形成良好的习惯。

转化后进生是细致的工作,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要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入手,一步一步抓扎实。

后进生往往靠机械记忆与死记硬背去学知识,学习上粗枝大叶,有的完全依赖,采取的方法是:(1)立足基础,反复抓。

一些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等,要差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默出来,而且每通过一段时间,要重新背默一遍,基本应用题常见数量;经常给他们复习,让他们做到会说、会编、会解,再给他们复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教会他们分析的基本方法;百以内的加减法、九九表,都让他们一个一个到前面来“过关”,还印一些口算表,帮助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正确率,天长日久,他们渐渐掌握了“抓基础、经常练、反复练”的学习方法。

(2)拾漏补缺,对症下药。

有的后进生是因为生理与心理原因造成知识上的缺漏,这些缺漏,我可以通过与后进生谈心、家访等了解到,一旦找到症结,就应及时补救,问后进生王某“你学习那么用功,怎么不及格?他一下自就哭了,原来他眼睛近视,家中父母离异,条件十分差,上课光靠耳朵听,怎能学的好?我帮他调了座位,发动全班帮助他解决了眼镜问题,又帮助他把分数整除等一部分知识补了起来,他的学习成绩很快上去了”。

(3)教会方法,养成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学习习惯的好坏,不但与其成绩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其能力、气质、性格的发展,大量事实表明在小学低年级成绩的差异,并不主要取决于智利水平的高低,而往往取决于他们学习习惯的差异。

因此,在数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后进生的各种学习习惯都比较差,我们应有、有目的、有耐心地去培养他们。

一是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我要求不但专心听讲,还要专心听讲,因为的发言是讲课的一部分。

这里也要求我们把课讲的生动一些,周密些,上课有充分的准备,把课讲的有声有色,牢牢吸引的注意力。

二是养成勤动脑,责疑问难的习惯。

经常使用先创设情景,让探索、讨论,然后加以点拨,再进行多次反馈的“探索点拨法”。

课中允许提问,特别是鼓励后进生责疑问难。

长期通过“探索”训练,掌握了对提供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独立思考,攫取知识的本领。

三是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要求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并要求他们做到:一看书上今天教的什么;二想是怎样讲的,要我们注意的是什么;三做作业;四预习与复习。

四是养成正确抄题的习惯。

要求抄题做到:一读;二抄;三核对。

平时还要把课堂基本结构告诉差生,把遗忘规律交给后进生,让后进生在课堂上主动与配合,课后及时复习,与知识遗忘作斗争。

几年的实践证明,后进生是群体中的大多数,我们不能丢掉大多数而只顾少数,始终都要坚持“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为基本原则,这是各学科的立足点,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我们要以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为指导,遵循教育科学的规律,认真研究学习成绩差的心理状态,促使他们愿学、能学,最后达到爱学、会学的目的,并使他们形成正常的学习心理,这样他们的学习水平也就必然会随之提高,才能全面提高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