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鲁科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
溴和海水提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氯、溴、碘单质的物
理性质,探究其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了解溴单质及溴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来设计实验,探究比较物质
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
心理素质。

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人类与环境友好相
处的情感,激发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过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氧化性很强的非金属单质;在第二章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还原剂与所含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活泼性强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海水是化学元素的宝库,并认识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主要用途,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方法。

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及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把氯与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明确“可根据物质颜色的特殊性来检验物质的存在”的基本实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
教材: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媒介:PPT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镁单质的提取原理及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被人们称之为“海洋元素”的元素-溴,
[板书]:三、溴和海水提溴
[问题]:同学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认为吗?
[学生看书后回答]:因为地球上99%的溴元素是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

[过渡]:我们在第一章中学过氯气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浅黄绿色的氯水,能与许多金属(如Cu、Fe)、非金属(如H2等)反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讲述]:我们前面学过的氯元素和我们今天要学的溴、碘等元素,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方
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化学上常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氯、溴、碘元素都属于卤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同一纵列(族)里。

[板书]:氯、溴、碘属于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相似。

[设计意图阐释]:这样即引导学生复习氯气的性质,又为今天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又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发认知冲突,以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那么溴单质和碘单质在物理性质上与氯单质有何不同呢?
[板书]:1.氯、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讲述]:首先,通过演示实验,你们仔细观察物质本身的色、态及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设计意图阐释]: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思考和记录,主动建构成新的信息并储存起来,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演示实验]:[实验1]:溴单质、碘单质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要求]:老师展示演示实验视频,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时老师对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校正,然后填入书上的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在实验结束后,向学生讲清楚溴单质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溴蒸汽有毒。

进而提醒学生在使用液态溴时,应注意在通风处取用,时刻注意安全。

同时提出问题1.供学生思考。

[问题1]:如何保存溴单质?在保存溴单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溴的保存:在棕色瓶中加少量的水后,放入溴单质,低温、避光处存放。

目的是防止溴挥发;
[演示实验2]:用碘升华瓶代替P95[实验-2]
[讲述]:碘固体受热时,不经过液体状态,直接变成为气体状态,这叫做碘的升华;反之,碘蒸气遇冷,也不经过液态,直接凝结为晶体。

[问题2]:如何保存碘单质?在保存碘单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碘的保存:将固体碘单质放在棕色瓶中,密封后,放在低温、避光处。

[教师总结]总之,要求溴单质和碘单质保存在密封的棕色瓶中,并放于低温和避光处;
[板书]:保存:溴:棕色瓶中加少量水,防止溴挥发,密封置于低温避光处
碘:棕色瓶中,密封置于低温避光处
[问题3]:碘易升华的特性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可以用来分离、提纯碘单体。

[设计意图阐释]:让学生边观察实验,边思考,从起点底,小跨度起步,逐步设疑.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对溴、碘元素的物理性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物理性质与该物质的保存、用途之间的内在关系。

[过渡]:氯、溴、碘的单质,除了具有上述物理性质特点外,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特点呢?
[2.活动.探究阶段]:
[(1)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试剂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分以下六步进行,根据实验的不同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初步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
[(2并及时纠正和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共享合作的方式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对自己设计
的实验方案重新审视和提高,教师对有创新性的方案及时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不妥之处,及时给予指导。

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答疑者和指导者。

[(3)实施实验方案]:
视频演示实验过程,并注意观察、分析和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

[设计意图]: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总结得出初步的结论,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找出本组探究结果偏差的原因,从而指导学生逐步消除思维障碍,科学地突破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归纳整理阶段]:
[教师点拨]: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下列结论:Cl 2能置换出Br 2,Br 2又能置换出I 2,这与我
们初中学过的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活泼性强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是一致的。

与今天我们的实验结果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 金属(易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非金属(易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启发、引导]:结合实验结果,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

对非金属而言:氧化性强的物质能把氧化性弱的物质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板书]: 由化学方程式(1)得出氧化性:Cl 2> Br 2;
由化学方程式(2)得出氧化性:Cl 2>I 2; 由化学方程式(2)得出氧化性:Br 2>I 2; 所以,卤素单质的氧化性:Cl 2> Br 2>I 2
Cl、Br、I
非金属性减弱
[知识检测]:
1、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2、向NaI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烧残余物,最后剩下的物质是()
A.NaCl、I2、Cl2B.NaCl、I2
C.NaCl、NaBr D.NaCl
3、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
B无色橙色紫色白色
C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
D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
4、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CCl4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关于试管中所加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CCl4②苯③酒精
B.①酒精②CCl4③苯
C.①苯②CCl4③酒精
D.①苯②酒精③CCl4
[布置作业]:高效导学
[板书、(投影)计划]
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
一.海水---化学元素宝库
二.溴和海水提溴
氯、溴、碘属于卤族元素(简称卤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相似。

1.氯、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
2.氯、溴、碘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易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非金属(易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氧化性:Cl2> Br2;
氧化性:Cl2>I2;
氧化性:Br2>I2;
所以,卤素单质的氧化性:Cl2> Br2>I2
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四节海水中的元素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过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氧化性很强的非金属单质;在第二章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还原剂与所含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活泼性强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海水是化学元素的宝库,并认识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主要用途,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方法。

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及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把氯与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明确“可根据物质颜色的特殊性来检验物质的存在”的基本实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此教学案例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能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能正确把握本节课在本章、《化学1》中的地位,及与《化学2》中元素周期表中的卤素间的的联系。

第3章的核心内容是自然界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要是应用第2章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认识物质的性质、应用。

此案例充分体现了这种关系,利用第2章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探究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的比较,并实际应用到海水中提溴,充分反映化学与社会、环境广泛联系,具有STS教育价值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分析准确、到位,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说明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

并大胆地将建构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目标。

教师找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创设思维悬念,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矛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组织从学生思维潜在水平开始的化学教学,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四节海水中的元素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四节《海水中的元素》。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几节介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也让他们认识开发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合作动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比较学习结构相似的元素性质的能力,树立元素观、粒子观。

1、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2、向NaI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烧残余物,最后剩下的物质是()
A.NaCl、I2、Cl2B.NaCl、I2
C.NaCl、NaBr D.NaCl
3、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如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黄绿色橙色蓝色白色
B无色橙色紫色白色
C黄绿色橙色蓝色无色
D黄绿色无色紫色白色
4、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苯、CCl4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关于试管中所加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CCl4②苯③酒精
B.①酒精②CCl4③苯
C.①苯②CCl4③酒精
D.①苯②酒精③CCl4
学贵有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本节课能体现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征,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支持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并学会交流、内省,同时重视学法指导。

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又注重结论的得出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合作、交流能力,激发深层次的思维,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节课精选一些适合纸笔评价的练习题,使教和学及时得到反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建构意义,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学校实验条件、教学进度和课时的影响,实施探究性教学的难度很大,要根据课的思维容量确定是否适合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保证思维容量和学习知识的高密度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四节海水中的元素
一、课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镁的还原性和主要用途。

(2)通过活动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强弱比较,以及溴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强弱比较的活动探究,使学生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以及对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2、教学重点:金属镁的还原性
3、教学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强弱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