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教案系列八年级上《水乡茶居》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水乡茶居》 教案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水乡茶居》 教案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水乡茶居》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叙事文的特点和结构;2.能够品读叙事文,了解词语含义;3.理解叙事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4.通过阅读,理解生活中的道理和人民的智慧。

能力目标1.听、说、读、写,在阅读叙事文同时,能够准确表达想法;2.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规律,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品读叙事文、阅读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叙事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介绍茶文化。

2. 呈现老师向学生呈现这篇叙事文。

3. 学生自读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理解。

4. 再读老师向学生再次朗读,并让学生注意重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5. 细节分析老师在讲解课文过程中,突出重点内容,词语、文章结构等。

6.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思考,如:1.文章讲述了哪些人物?他们有何特点呢?2.为什么母亲说“我们这个家世,做不得大生意,只能卖茶呢?”3.文章中讲到了哪些茶?它们的特点是什么?4.文章中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7. 互动讨论根据之前的提问,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班级内部进行交流。

8. 作业布置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家完成作业。

作业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品读、评论,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小结通过此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叙事文的特点和结构,学会了品读课文,并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理解叙事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多篇叙事文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文学的魅力和特点。

沪教版七下水乡茶居教案2篇

沪教版七下水乡茶居教案2篇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在选材上以小见大的特点;2、学习通过圈划、点评等方法来研读课文,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朗读品味水乡人们的闲情雅致;3、感受作者从品茶中寻觅到社会的变革,祖国的繁荣富强,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开门7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饮茶是人们生活中很普遍的一件小事。

虽然饮茶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却早以被人们定为“7艺”之一的必修科目。

作者为什么要从茶这样的小事写起呢?作者写这样小事的目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5课《水乡茶居》看一看作者杨羽仪是如何写茶这件小事的。

请把书翻开到124页二、初步感知课文课文第一句话说“在广东水乡,茶居是一大特色。

”㈠教师提问:速阅读课文,茶居的特色体现在哪4个方面?在这些方面茶居的特特点茶居的建筑茶居的名字茶居的茶具与茶食叹茶①分布广规模小②建筑古朴典雅③建筑小瞧玲珑④半临河半临岸斯文典雅一盅两件慢饮㈡教师提问:细阅读2——5自然段,圈画作者在哪些方面对茶居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说明?完成下面表格。

变化前茶居的建筑茶居的名字茶居的茶具与茶食叹茶----------- 居、室铁壶、粗枝大叶、不怎么好吃------变化后多用混凝土水榭结构、砖木结构、竹寮结构楼、室、座瓷壶、名茶、决非次品------㈢教师提问:作者通过对茶居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其作用和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鲜明突出了水乡的变化。

㈤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鲜明的突出水乡外在的变化?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

一会回过头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研读叹茶部分水乡茶居除了在建筑上,名字上,茶具茶食上有特色外,茶客的叹茶也是很有特色的。

(过渡)㈠教师提问:“叹”茶的“叹”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

作者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醺醺而不醉”的境界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首先由老师朗读下课文第7自然段的景色描写部分,同学们来感受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境界。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七下《水乡茶居》word教案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七下《水乡茶居》word教案

一、品读句子品读第七段:①赏景(回味劳动场景)中的句子。

A句子:“茶客半倚栏杆‘叹茶’,是在欣赏小河如何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么?”(拟人)、“也许,是在看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橹扬帆来去”(拟人)赏析:小河养育了水乡人,用拟人手法将小河看作人,赋予小河无限风情,足见水乡人对小河的喜爱。

水乡人的生活离不开这温柔、俏美的小河。

从“大小船只”、“摇橹扬帆”中可看出水乡人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B句子:“瞧,两岸的番石榴、杨桃果实,或浓或淡的香气,渗进小河里,迷蒙、淡远的小河,便如倾翻了满河的香脂。

”赏析:从嗅觉角度写小河颇有新意,而这香甜的果实正是由水乡人栽种培育的,对水乡人而言这是收获的果实。

水乡人闻到的收获的芬芳。

C句子:“船上人的吆喝声渐渐远去”赏析:“渐渐远去”可看出水乡人忙碌的一天结束了。

总结:写小河清晨与傍晚的景色其实也正是在写水乡人生活的一些侧面,小河的节奏是水乡人生活的节奏,幽人雅士赏景是在景外,而水乡人赏景是在景中。

幽人雅士赏景是为景而倾倒,水乡人赏景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品味,回味自己劳动的场景。

品读第八段:②聊天(关注社会变化)A句子:“茶被‘冲’进壶里,不论同桌的是知己还是陌路人,话匣子就打开了”赏析:茶创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机会,茶居不是一个私密的空间而是一个人们相互沟通的场所。

B句子:“村里的新闻,世事的变迁、人间的悲欢,正史的还是野史的,电台播的大道新闻还是乡村小道消息,全都在‘叹’茶中互相交换”赏析:新闻、变迁在这里汇聚,水乡茶居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C句子:“说着,听着,有轻轻的叹息,有嗬嗬的笑声,有愤世嫉俗的慨叹”(排比句)赏析:在这叹息、笑声、慨叹中自有人们对生活的一份理解与感悟,交流给他们带来了得到沟通、得到理解的舒畅。

总结:人们在茶中话世界,在关注社会变化。

品读第九段:③聊天(建设新生活)A句子:“他们评论着、叹息着、赞扬着……更多的议题是农村经济政策的不断落实,正像水乡人的两道浓眉越来越舒展一样“赏析:“越来越舒展”的浓眉形象地写出了“农村经济政策的不断落实”后水乡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水乡》教案

《水乡》教案

《水乡》教案《水乡》教案篇1编写者水乡第1课时教学内容1、倾听《采茶舞曲》2、表演《采菱》设计理念以多首音乐作品为教学题材,运用听、唱、动的方式感受水乡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采菱》和倾听《采茶舞曲》,让同学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用悦耳的音乐、简洁的律动感受水乡音乐的特点教学重点感受水乡音乐的特点教学难点感受水乡音乐的特点教学资源电子琴、教学光碟、头巾、竹篮等修改意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倾听《采茶舞曲》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2.观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叙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同学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6.小结:水乡一景。

2、表演《采菱》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学问: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外形,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新课标第一网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简单,识谱有肯定难度,本课又是四班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同学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在教学中要吸引同学有兴趣地仔细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

因此要求老师的范唱要特别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同学的心灵。

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老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悦耳,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肯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裂。

五线谱版要求同学在曲调中,找出“do、mi、sol、do1”各音位置,在第1-4小节曲调上方标上字母后试唱这一乐句。

沪教版七下《水乡茶居》教案

沪教版七下《水乡茶居》教案

沪教版七下《水乡茶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茶居的风景美和风俗美。

2.分析课文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对水乡茶居的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茶居的美。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聊家乡的茶馆,引导学生谈谈对茶馆的印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提问:“水乡茶居”给你什么感觉?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第一段,感受水乡茶居的环境美。

2.分析课文第二段,体会水乡茶居的风俗美。

3.分析课文第三段,理解作者对水乡茶居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水乡茶居的理解。

2.请学生分享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水乡茶居的美。

2.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语言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二、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渲染、白描等。

三、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语言特点的理解。

2.请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四、写作训练1.请学生以“家乡的茶馆”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写作时,注意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

第三课时一、作文评析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互相评析。

2.拓展延伸,请学生谈谈家乡的茶馆与水乡茶居的异同。

三、课后作业1.请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完美。

2.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

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感受,提出意见或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茶居的美。

在分析课文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时,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了写作水平。

《水乡茶居》说课稿

《水乡茶居》说课稿

《水乡茶居》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水乡茶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主题为“风俗世情”,选编了《老北京的小胡同》、《上海的弄堂》、《水乡茶居》、《安塞腰鼓》四篇风格各异的散文。

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世情,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水乡茶居》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水乡茶居在新时代的变化和水乡人的“叹”茶,从饮茶品茶这一流传久远的生活习俗中寻觅到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雅致恬静自得的生活情趣。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以及本单元教学要求,结合文章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1)知识和能力:诵读课文,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现水乡茶居时代风貌的写法,感受说明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现力,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从品读精彩段落词句入手,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感悟生活中诗的韵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增强文化积淀。

从中寻觅到社会变革的踪影感受水乡人质朴而风雅的生活情趣,懂得从实际出发品位生活,享受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从品茶的生活习俗中寻觅到的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品味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水乡人的饮茶的生活习俗。

【教学难点】:理解“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

”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二、说教法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在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感悟文章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以此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深化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水乡茶居(教案)

水乡茶居(教案)
《都市的茶客》(施康强)
《快餐厅里的哲学》(杨羽仪)
课后完成作业
作业1、2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反馈。
作业3是课堂学习的拓展。
从中看出水乡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④水乡人生活发生改变的根源是什么?
3、找文眼
①茶居的意蕴用一诗句来概括
“草草杯盘共一欢”
②何谓“草草”?“欢”从何来?
(如何理解“生活中的诗”?)
——茶居之变
建筑、名字、一盅二件
——生活之变
①“叹茶”即在茶居喝茶时有所“品味和享受”
②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③品味的是生活。
《水乡茶居》
执教:高琨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水乡人质朴而风雅的生活情趣
2、在交流品味中学会赏析词句的基本方法
3、从古老习俗中寻觅社会变革的踪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文章主旨,品析散文语言
难点:理解“生活中的诗”教学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茶源激趣、茶境入题
1、饮茶
2、品茶
3、茶艺
4、茶道
知晓“茶的起源”
了解“喝茶四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喝茶的四个境界。
背景介绍
饮茶一盅,颂改革之荣
介绍文章写作背景
了解写作背景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为研析主旨环节做铺垫。
整体感知


香茗
启文章之旨
a备具赏茶——疏通字词
检查预习
诵读正音
为理解文本排除字词障碍。
b洁杯温盏——结构疏理
课文围绕“水乡茶居”,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配乐散读
1、茶居的特点和变化(1-5)
2、水乡人的“叹”茶。(6-11)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水乡茶居》语文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水乡茶居》语文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水乡茶居》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茶居的特色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识字、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茶居的特色。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水乡茶居的日常生活场景。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水乡茶居》,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乡茶居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色?”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标注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水乡茶居的特色,如环境、建筑、人物等。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方面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乡茶居》,谁能来说说水乡茶居的特色?”二、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水乡茶居的日常生活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场景进行汇报。

三、写作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写作手法或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水乡茶居的特色和日常生活场景,那么你们知道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绘这些场景的吗?”二、课文背诵1.学生自主选择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背诵。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三、写作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所学,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进行写作。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水乡茶居》 教案设计三篇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水乡茶居》 教案设计三篇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水乡茶居》教案设计三篇篇一【学习目的】1.品味文章的精彩段落和精彩语句,享受美文的艺术魅力。

2.领会散文的特点,以及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从饮茶品茶的生活习俗中寻觅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正音正字】见课文下方注音的字【词语积攒】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小道消息愤世嫉俗拍案而起味同嚼蜡【课文剖析】本文写水乡茶居在新时代的变化和水乡人的“叹”茶,从饮茶品茶这一流传长远的生活习俗中寻觅到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全文可分为两个局部。

第一局部(第1-5段),写水乡茶居的外在变化。

首先将水乡茶居与城市茶楼作一比照,以见其小。

然后与旧时茶居作比照:一比茶居建筑的变化,近年“多用混凝土水榭式构造”;二比茶居名字的变化,现在“讲斯文”,用“雅号”;三是茶居设备和品茶食品的变化,现时“越来越考究了”。

第二局部(第6-11段),写水乡人“叹”茶的高雅情趣。

首先,总说水乡人把饮茶作为一种享受。

然后,分两层意思:一写他们边“叹”茶边观赏美景,品味生活;二写他们边“叹”茶边谈论,“酿”出生活的诗来。

最后,以月下“叹”茶,使人“渐醉”收束全文,让读者思考回味。

本文以小见大,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俗,来反映社会变革及这种变革带来的精神相貌和生活情趣的巨大变化。

全文紧扣一个“变”字,写水乡茶居的环境变化,写水乡人生活情趣的变化。

全篇运用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这样的语言清淡雅致,用来写茶居饮茶,写水乡饮茶人,写他们的雅逸的情趣,可谓恰到好处,体现出内容和形式的高度一致。

【思维训练】1.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生动比喻,如“叹”茶“有如牛的反刍”。

有雅逸的比拟,如“大小船只在半新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撸扬帆来去”。

(拟人)“两岸慢慢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

(拟人)“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

(拟人、拟物)有触目皆是节奏舒缓的排比,如“有轻轻的叹息,有嗬嗬的笑声,也有愤世嫉俗的慨叹”;“茶居灯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皴皱,水气的飘拂,夜潮的拍岸……”还有引用,如“草草杯盘共一欢”,是引用苏步青的诗句。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水乡茶居1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水乡茶居1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中国茶文化的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导入新课
1过渡语:对于某些人来说,茶成了他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可能大家很少喝茶。
2提问:假设你身处茶室喝茶,你会和谁聊天,聊些什么?
1联想
2交流各自的想法
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喝茶的气氛中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过渡语:那么以茶为伴的水乡人会有怎样的生活呢?大家看文章《水乡茶居》
五、作业布置
在文中我们感受到饮茶文化给水乡人带来的生活乐趣和享受,其实在我们朱家角,也有着悠久的粽子文化,请大家以“古镇粽子”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学生进行随文写作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并与技能: 品味文章的精彩语段,享受美文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品读关键语句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文本,初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增强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品读关键语句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
教学难点:理解“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2提问:这篇文章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选择喜欢的语段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1自读课文
理解内容
2集体交流初步感觉
并朗读出语气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清淡雅致的语言,初步感受美文的艺术魅力
三、精读文章重点读析
1提问:文中有一句话这样写“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提问:茶给水乡人带来了哪些诗意的生活和享受?
1理解文眼的涵义
表达自己的感悟
2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理解文眼的内涵入手,有助于学生深入文本,透过文字挖掘其中丰富的内容,
深刻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七下水乡茶居教案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七下水乡茶居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七下水乡茶居教案教学课题水乡茶居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了解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过程与方法:品读关键语句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感悟生活中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文本,初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增强文化积淀。

重点理解作者从品茶的生活习俗中寻觅到的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难点理解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教学练习设计分层教具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绿色教育结合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茶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一杯茶可酿出生活中的诗来。

同学们喝过茶吗?茶的味道怎样?有没有静下心来坐上一两个小时品过茶呢?懂得品茶的人是怎样的人呢?难道他们仅仅是在品味茶的味道吗?下面让我们走进水乡茶居去认识一下何谓品茶吧?二、初步感知课文,寻找水乡变化。

1、速读课文,概括:1 / 13课文围绕茶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提示:①水乡茶居的外在变化。

②水乡人叹茶的生活情趣不断提升。

2、茶居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1)速读课文 15 节,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水乡茶居外在的特点的?(找出每段中心句)填写下列表格速读课文 15 节,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水乡茶居外在的特点的?圈画并概括表现茶居特点的关键词句。

茶居旧时和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下面表格茶居的规模茶居的建筑茶居的名字茶居的茶具与茶食特点分布广规模小①建筑古朴典雅②建筑小瞧玲珑③半临河半临岸斯文典雅一盅两件变化前(旧时) ----------- ----------- 发记、昌源(求财)铁壶、粗枝大叶;不怎么好吃,可填肚子(实惠)变化后(现在) ----------- 多用混凝土水榭结构、砖木结构、竹寮结构望江、清心(求雅)瓷壶、名茶;决非次品(讲究) 3、从这前后对比的变化中,你看出些什么?(对比的作用)提示:从建筑的变化、名称的变化、品种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水乡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味的提高。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水乡茶居》语文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水乡茶居》语文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水乡茶居》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乡茶居的特点和魅力。

2. 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和意境。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和意境。

教学难点:1.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水乡茶居的特点和魅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准备:1. 课文《水乡茶居》的课本、复习资料和相关辅助材料。

2. 单词卡片、图片等辅助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水乡茶居的概念,了解水乡茶居与城市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想象水乡茶居的特点和魅力。

Step 2 阅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水乡茶居》,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作者对水乡茶居的感受。

可以分段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内容。

Step 3 讨论并解析课文(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了解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 解析课文中的拟人和比喻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感受。

Step 4 听读课文(5分钟)播放录音,供学生跟读课文。

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停顿。

Step 5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水乡茶居的印象和感受,为下一步的写作准备材料。

Step 6 个人写作(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水乡茶居的了解和体验,以《水乡茶居》为题目,用修辞手法描写水乡茶居的特点和魅力。

要求学生注意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境。

Step 7 展示和评价(10分钟)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并展示给全班学生。

全班共同评价作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Step 8 总结和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用修辞手法写作。

Step 9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写一篇以《水乡茶居》为题目的文章,字数150字以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水乡茶居的特点和魅力。

水乡茶居教案设计

水乡茶居教案设计

水乡茶居教案设计南汇四中王小丹教学目标:1通过圈划,品味关键句感受水乡人生活中诗的韵味,体会改革开放带给水乡人富足的生活,水乡人民内心的满足幸福感。

2、感受水乡人质朴而风雅的生活情趣,懂得从实际出发品位生活,享受生活。

3、初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以此为切入口,结合文本,探究中国古老的文明与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拓展知识面。

教学重点:通过圈划,品味关键句感受水乡人生活中诗的韵味,体会改革开放带给水乡人富足的生活,水乡人民内心的满足幸福感。

教学难点:赏析第7.10.11小节,体会水乡朦胧,如诗如画般的美景景对凸显人们内心幸福感的作用一课文导入黑板出示“茶居”告诉我黑板上写了什么?(茶居)继续提问:茶居是什么?(茶楼)喝茶的地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杨羽仪的一篇散文《水乡茶居》。

这篇文章曾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

一、走进茶居,了解特色1、请同学散读课文的(1—5)小节,并圈划关键字词,说说广东水乡的茶居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分布广规模小(你是如何看出这个规模小)在这里用到一个(对比写作手法)(副版)还有什么其它特色?建筑古朴雅致,名字斯文典雅,茶具茶食讲究。

2那作者又是如何来写的?将水乡的茶居与旧时的茶居作对比,比出了茶居当下的特色,也比出了它现在的变化,建筑上的变化,名字的变化,茶具茶食的变化。

那这篇文章仅仅是写了水乡茶居的特色,它外在的变化么?二、茶居叹茶,叹出诗来2、下面请同学读读课文剩下的部分,这里还写到了些什么?水乡人叹茶。

“叹茶”是什么意思?品味,享受的意思,水乡人把它作为一种享受,因为这是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是辛苦之后的一种小惬意,小浪漫。

也是水乡人对生活发出的赞美。

细读7—9节找最恰当的词形容!灵动空蒙,清新典雅,诗意盎然,如梦如幻的。

(请同学简单的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那作者又是如何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描绘出这样的仙境的。

从人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为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图。

阅读理解教案:探寻《水乡茶居》中的文化内涵

阅读理解教案:探寻《水乡茶居》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1.了解《水乡茶居》的主题和文化内涵;2.理解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并能够运用阅读技巧进行深入探究;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2.如何从文学作品中寻找文化符号,剖析文化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阅读方法深入探究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互动。

教师向学生提问:对于水乡茶居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印象?为什么呢?2.引入话题。

教师介绍水乡文化是江南地区一种独特的文化,水乡茶居是一部体现江南水乡文化的小说,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水乡茶居》中的文化内涵。

二、分组阅读1.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分别分配一个片段并给予学生阅读时间。

2.学生阅读水乡茶居小说的片段并尝试分析其中体现文化内涵的元素。

3.组内成员分析整理各自所读片段的文化符号。

4.组长进行汇报和总结。

三、探究文化符号和文化现象1.教师提醒学生要学会寻找并理解文化符号,领会文化内涵。

2.组长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符号,组内成员尝试分析总结该符号在水乡文化中的意义。

3.组员们就文化符号和文化现象的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并进一步探究文化内涵。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说中用文学手法反映江南水乡文化的具体表现和内涵,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四、总结1.教师对学生们所做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学生对水乡茶居中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3.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文化符号和文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水乡文化和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评价学生们完成小组研究后,可以通过发言的方式向全班进行汇报。

评价可采用互评、自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通过研究水乡茶居小说中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水乡文化和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水乡茶居》教案

《水乡茶居》教案

《水乡茶居》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从喝茶品茶这一中国古老的国粹中所寻觅到的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2.在反复阅读中品味文章的精彩段落和精彩语句,享受美文的艺术魅力。


 3.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立意与选材的巧妙之处,本文通过水乡茶居这一世俗风情的变化来反映时代的变迁。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说明:
 本文写水乡茶居在新时代的变化和水乡人的叹”茶,淡雅细腻,从饮茶品茶这一流传久远的生活习俗中寻觅到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边朗读便圈划边批注的良好习惯,了解散文选材灵活,形散神聚”的特点。

《水乡茶居》教学参考

《水乡茶居》教学参考

《水乡茶居》教学参考杨羽仪【学习目标】1.品味的精彩段落和精彩语句,享受美文的艺术魅力2.体会散文的特点,以及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从饮茶品茶的生活习俗中寻觅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正音正字】见课文下方注音的字【词语积累】古朴雅致小巧玲珑小道消息愤世嫉俗拍案而起味同嚼蜡【课文分析】本文写水乡茶居在新时代的变化和水乡人的“叹”茶,从饮茶品茶这一流传久远的生活习俗中寻觅到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部分,写水乡茶居的外在变化。

首先将水乡茶居与城市茶楼作一对比,以见其小。

然后与旧时茶居作对比:一比茶居建筑的变化,近年“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结构”;二比茶居名字的变化,现在“讲斯文”,用“雅号”;三是茶居设备和品茶食品的变化,现时“越来越讲究了”。

第二部分,写水乡人“叹”茶的高雅情趣。

首先,总说水乡人把饮茶作为一种享受。

然后,分两层意思:一写他们边“叹”茶边欣赏美景,品味生活;二写他们边“叹”茶边谈论,“酿”出生活的诗来。

最后,以月下“叹”茶,使人“渐醉”收束全文,让读者思考回味。

本文以小见大,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习俗,来反映社会变革及这种变革带来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的巨大变化。

全文紧扣一个“变”字,写水乡茶居的环境变化,写水乡人生活情趣的变化。

全篇运用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

这样的语言清淡雅致,用来写茶居饮茶,写水乡饮茶人,写他们的雅逸的情趣,可谓恰到好处,体现出内容和形式的高度一致。

【思维训练】1.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生动比喻,如“叹”茶“有如牛的反刍”。

有雅逸的比拟,如“大小船只在半新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撸扬帆来去“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的暮色里”。

“皎月悄悄浸在小河里”。

有比比皆是节奏舒缓的排比,如“有轻轻的叹息,有嗬嗬的笑声,也有愤世嫉俗的慨叹”;“茶居灯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皴皱,水气的飘拂,夜潮的拍岸……”还有引用,如“草草杯盘共一欢”,是引用苏步青的诗句。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水乡茶居》 教案设计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水乡茶居》 教案设计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水乡茶居》教案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一节阅读课,主要内容是对《水乡茶居》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独特民俗文化的展示,获取对水乡文化的整体认知。

二、教学目标1.了解“茶谱”的含义以及茶文化的独特之处;2.掌握夹叙夹议的叙事结构特点;3.能在文章中捕捉关键信息并提炼主旨;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寻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夹叙夹议的叙事结构特点;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提取文章主旨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1. 导入(5分钟)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视频或者实物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茶谱和茶文化的知识(10分钟)介绍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讲解茶谱的含义以及茶品的分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相关内容。

3. 讲解夹叙夹议的叙事结构(15分钟)通过板书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详细讲解夹叙夹议的叙事结构特点,以及该结构在文章中的作用。

4.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2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读全文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捕捉重点信息。

5.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进行个人习题练习,注重答案解析,查漏补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总结(10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提醒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强阅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五、教具1.PPT2.板书3.课件4.习题集六、课后作业1.完成习题集中相关练习;2.回顾课堂笔记;3.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章,并对其进行分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知识、分析文章结构以及进行阅读理解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个人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讲解内容的条理性,结构清晰明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教案系列:八年级上《水乡茶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通过对比突出水乡茶居特色,以水乡茶居的变化反映社会变革的以小见大的写法。

2、学习通过圈划、点评等方法来研读课文,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朗读品味水乡人们的闲情雅致。

3、感受作者从品茶中寻觅到社会的变革,祖国的繁荣富强,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开门7件事,同学们知道是哪7件事吗?柴、米、油、盐、酱、醋、茶。

饮茶是人们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生活习俗。

中国人对茶情有独钟:宾客临门、朋友聚会、走亲访友、孝敬长辈等等,一杯清茶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饮茶有关的课文《水乡茶居》,我们来看看,作者要通过水乡茶居来告诉我们什么?请把书翻开到124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围绕茶居写了哪2方面的内容?
提示:①水乡的特点②水乡人的“叹”茶
三、深入学习课文
㈠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抓住水乡茶居外在的变化,表现水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情趣的高雅的写作特点。

1、速读课文1——5节,看看作者从哪5方面来写水乡茶居外在的特点的?完成下面表格
2、默读课文1——5节,圈画能概括表现茶居特点的关键词句。

完成下面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指导:作者通过对比来写水乡茶居的外在特点。

请根据课文继续填写下表。

水乡人把叹茶当作是一种享受
享受 美景
享受闲谈
享受

流生活的享受
交流信息的享受
㈡ 体会“叹”茶中“酿”出生活中的诗
1、 在这样的茶居,喝茶水乡人把它叫作“叹茶”。

“叹茶”又是怎样一种生活呢?齐读第10节,体会作者
把“叹茶”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2、 追问:诗是美的,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叹茶“的美?(小组交流)
3、 首先由老师朗读下课文第7自然段的景色描写部分,请同学们来感受下这如诗一样的美景。

4、 作者说,:“此情此景,倘遇幽人雅士,固然为之倾倒。

”然而多是“卜老”茶客为什么也具有了幽人雅
士的高雅情趣呢?作者在文章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呢?请结合第9节抓住关键句找出答案。

5、 回顾前文,作者为什么写水乡茶居外在的变化?仅是为了给我们介绍水乡茶居的特点吗?
㈢深入领会主题,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1、小小茶居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的大变革后人民生活的安逸幸福。

试想,如果一个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哪来的机会喝茶,更哪有闲心品茶赏景?社会不安定,又怎能有风格迥异供人消遣的茶楼,更不要说什么研究茶道、茶文化了。

2、结合老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来深入领会主题。

3、总结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作者并没有面面具到的谈论我们祖国的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祖国的繁荣富强。

作者只是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茶居,一个水乡茶居,一个广东水乡茶居他在建筑上的变化,名字上的变化,茶具与茶食的变化来反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广东水乡茶居只不过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真实的缩影。

这种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的方法叫以小见大。

㈣再读第7小节景色描写,体会水乡茶居中富含的诗情
四、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