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事事总堪惭 艺术与政治拉扯中的赵孟叛
《元史·按竺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按竺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史·按竺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元史·按竺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史·按竺迩传》原文及翻译元史原文:按竺迩,雍古氏,隶皇子察合台部。
尝从大猎,有二虎突出,射之皆死。
由是以善射名,皇子深器爱之。
太宗即位,尊察合台为皇兄,以按竺迩为元帅。
辛卯,分兵攻西和州,宋将强俊领众数万,坚壁清野,以老我师。
按竺迩率死士骂城下,挑战。
俊怒,悉众出阵,按竺迩佯走,俊追之,因以奇兵夺其城。
伏兵要其归,转战数十里,斩首数千级,擒俊。
师还原州,降民弃老幼,夜亡走。
众曰:“此必反也,宜诛之以警其余。
”按竺迩曰:“此辈惧吾驱之北徙耳。
”遣人谕之曰汝等若走以军法治罪父母妻子并诛矣汝归保无他明年草青具牛酒迎师于此州民皆复归皇兄嘉其材勇,赏赉甚厚,赐名拔都,拜征行大元帅。
丙申,大军伐蜀,出大散关,分共令宗王穆直等出阴平郡,期会于成都。
按竺迩领炮手兵为先锋,破宕昌,残阶州。
略定龙州。
遂与大散军合,进克成都。
丁酉,按竺迩言于宗王曰:“陇州县方平,人心犹贰,西汉阳当陇蜀之冲,宋及吐蕃利于入寇,宣得良将以镇之。
”宗王曰:“安反侧,制寇贼,此上策也,然无以易汝。
”遂分蒙古千户五人,隶麾下以往。
命侯和尚南戍沔州之石门,术鲁西戍阶州之两水,谨斥堠,严巡逻,西南诸州不敢犯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亲王有异谋者,其将阿蓝答兑、浑都海图据关陇。
时按竺迩以老,委军于其子。
帝遣宗王哈丹、哈必赤、阿曷马西讨。
按竺迩曰:“今内难方殷,浸乱关陇,岂臣子安卧之时耶?吾虽老,尚能破贼。
”遂引兵出删丹之耀碑谷,从阿曷马,与之合战。
会大风,昼晦,战至晡,大败之,斩馘无算。
捷闻,帝锡玺书褒美,赐弓矢锦衣。
四年,卒,年六十九。
延祜元年,封秦国公,谥武宣。
(选自《元史·按竺迩传》,有删节)译文:按竺迩,雍古氏,隶属于皇子察合台部。
—生事事总堪惭艺术政治拉扯中赵孟叛
—生事事总堪惭艺术与政治拉扯中的赵孟叛-历史论文—生事事总堪惭艺术与政治拉扯中的赵孟叛文佳音2012年12月9日,纽约贞观国际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三马图》和楷书作品《圆通殿志》,被一位神秘中国买家拍下,两幅作品相加成交价为1.26亿元人民币(未包含佣金),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书画在美国和欧洲的最高拍卖纪录。
在众多元代书画家中,赵孟頫是极为特殊的一位。
作为宋代皇室宗亲,赵孟頫在南宋灭亡后应召进入元廷,虽位列一品,但有职无权,始终未掌管核心事务,却因出仕为官,品行饱受争议。
后人因赵孟叛丧失节操而仕元,对其艺术成就有两种截然不同评价,可谓誉之甚隆,毁之愈烈。
这样的结果赵孟頫生前早有预料,从他四度做官又四度同乡中,足见其内心的煎熬和纠结。
赵孟頫曾在诗中写道: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颇受帝王器重的南人赵孟頫,字子昂,号鸥波,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家中排行老八。
赵氏一家自宋南渡以后世居湖州(即吴兴),到赵孟頫时已传了五代。
因为是皇室宗亲,赵家历代都有成员在朝中任高官,并无人以书画文艺闻名。
赵父与訔南宋度宗时为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书,富收藏,一生多在江苏、浙江一带任官,一家老小常随赵与訔在各地迁移居住。
赵孟頫自小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赵母丘氏是偏房,在家中地位不高。
赵家子女众多,父亲又多各处为官,赵孟頫小时候与父亲相处不多,母亲对他的影响则是最大的。
赵孟頫12岁时,父亲在临安去世,两年后他以父荫补官。
1276年元军直取临安时.23岁的赵孟頫已为官九年,此时赵家已然败落,草民赵孟頫回到吴兴老家,向当地名儒敖继学习经史,向钱选学习画法,十年中艺术造诣不断精进,声名闻达于朝廷。
丘夫人不甘心儿子无所事事闲居家中,曾教导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
赵母对时局的精确分析最终成为现实。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世祖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命人“行台江南,且求遗逸。
清华斋赵帖原文释义
《清华斋赵帖》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其原文和释义如下:
原文:
《德清闲居》:已无新梦到清都,空有高情学隐居。
贫尚典衣贪购画,病思弃砚厌求书。
圉人焚积夜防虎,溪女叩扉朝卖鱼。
困即枕书饥即饭,谋生自笑一何疏。
《论书》: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入神。
裹鮓若能长住世,子鸾未必可惊人。
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日春?书法不传今已久。
楮君毛颖向谁陈?
《遊草菴诗》:山门耸石塔,止宿渡鱼梁。
孤榻清无寐,虚窗夜未央。
风高黄叶寺,月冷白云房。
对景殊堪画,松烟取乐浪。
释义:
《德清闲居》:我已无心再梦到天帝之都,徒然怀有高洁之情想要隐居。
我贫穷到要去典当衣物来购买画作,病中想着要抛弃砚台厌恶书法。
守夜的人焚烧积薪防备虎来,清晨溪边的女子叩门来卖鱼。
困了就枕着书吃饭,自笑谋生之道如此疏忽。
《论书》:王羲之的书法潇洒更显清真,下笔奔放如思绪飞驰。
如果能长久保存这书法,子鸾也不一定让人震惊。
苍老的藤条和古木蕴含着千年的意蕴,野草和闲花只绽放几天的春光?书法艺术现在已
经失传了。
纸和毛笔又能向谁述说呢?
《遊草菴诗》:山门高耸石塔屹立,我在船上过夜渡过鱼梁。
孤零零的床榻清静得无法入睡,虚掩的窗户透进微光。
风吹过高高的黄叶寺,月光照在冷清的白云房。
眼前的景色非常值得入画,我取来松烟在乐浪山上作画。
总的来说,《清华斋赵帖》反映了赵孟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书法的热爱和对其衰落的感慨,以及他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艺术追求。
释读赵松雪《兰亭十三跋》
释读赵松雪《兰亭十三跋》————————————————————————————————作者:————————————————————————————————日期:近日受友之托,为其手书出版法帖注释古代书论数篇,并呈诸前辈哂正。
再拜!抱素斋主释读赵松雪《兰亭十三跋》【作者】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等。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又称“赵吴兴”。
元代著名书画家,系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
元世祖时,以以遗逸被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时称“赵承旨”。
卒后追赠魏国公,谥文敏。
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极有影响的书法家。
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善篆、隶、真、行、草诸体,尤以楷、行著称于世。
《元史》本传载:“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极高。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题注】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赵孟頫时年五十七岁。
这年九月,赵孟頫奉诏自吴兴(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
船行至浙江南浔,为赵送行的独孤长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兰亭》。
赵爱不释手,从独孤长老处“乞得”,带去大都。
同舟的吴森亦携有《定武兰亭》一本。
此次北行,赵孟頫在舟中历时一月有余,旅途无事,得以赏玩两本《定武兰亭》,并对“独孤本”时时展读、临习,颇有心得,先后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写下十三段跋文,后人称之为《兰亭序十三跋》。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并书。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礼,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即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所序文手稿。
咏史李啇隐注释
咏史李啇隐注释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咏史》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1首。
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
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下是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咏史》原文咏史作者: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
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
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
”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⑥《艺文类聚》引《蜀王本纪》,秦惠王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接。
回来时路过梓渔,见大蛇入山洞,五力士力拔蛇尾,山崩,力士与美女均被压死。
此以“蜀山蛇”喻盘踞在朝廷与地方的恶势力,如宦官、藩镇。
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疏:“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
”,文宗尝与诸学士联句,常作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柳公权属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馀凉。
”见《新唐书·柳公权传》。
⑧《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
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为皇帝用的仪仗。
《咏史》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赵孟
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赵孟頫元代最显赫的画家--赵孟頫赵孟頫(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
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
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
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
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赞誉很高。
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
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
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
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
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
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他是赵宋一个没落贵族,后来与元朝合作。
赵孟頫等二十余人是至元二十四年(公元一二八七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后,屡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过赵孟頫而求得利禄职位的。
赵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宠爱,“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官至翰林学士,艺术上成为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赵孟頫博学广识,才气横溢,名满四海。
他精通音乐,擅作文章,谙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意,是一位天资超群、多才多艺的人,他的诗连同书法、绘画,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
在绘画上,他开启了元代复古风气之先,为中国画(主要是山水画)在元朝鼎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孟fu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艺术成就: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艺术成就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最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书法方面的主要成就。
赵孟頫自五岁习书,几无间日,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对书法的酷爱几近痴迷。
赵孟頫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其书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真、行、草三个方面。
在技法方面一直以王羲之、王献之为典范,追随晋风,倡导古意,使在宋代受挫的古法得以恢复,不仅复兴古法,还扭转了书法中恣肆求怪的偏执现象,开启了新的发展天地,使经历了南宋一个半世纪沉寂衰颓的书坛,在元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起到了挽狂澜于既倒的重大作用。
《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赵孟頫的书法是唯美和阴柔美的代表,是书法中的“婉约派”,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
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等。
2.在绘画方面的主要成就。
(1)在绘画理论方面提出“古意论”。
赵孟頫的“复古”主张,体现在以下两句话:“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
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
”(见清朝张丑:《清河书画舫》)他又曾把南宋画院中的画风称为“近体”。
由此可见,他的“复古”的真正目的,只是要“尽去”两宋宫廷画风的“写实”手法,以大力伸张文人画风的“写意”体制。
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的审美标准。
他取法唐、五代重气韵、讲骨法,追求自然质朴的艺术效果,批评南宋琐细浓艳或故作奇崛的创作弊端和不良习气,从而重建古朴率真、温馨蕴藉而又清新典雅的美学品格。
赵孟集字古诗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1.《点绛唇》元·赵孟頫昏晓相催,百年窗暗窗明里。
人生能几。
赢得貂裘敝。
富贵浮云,休恋青绫被。
归欤未。
放怀烟水。
不受风尘眯。
2.《蝶恋花》元·赵孟頫侬是江南游冶子。
鸟帽青鞋,行乐东风里。
落尽杨花春满地。
萋萋芳草愁千里。
扶上兰舟人欲醉。
日暮青山,相映双蛾翠。
万顷湖光歌扇底。
一声催下相思泪。
3.《绝句》元·赵孟頫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4.《浣溪沙》元·赵孟頫满捧金卮低唱词,尊前再拜索新诗。
老夫惭愧鬓成丝。
罗袖染将修竹翠,粉香吹上小梅枝。
相逢不似少年时。
5.《南乡子》元·赵孟頫云拥髻鬟愁。
好在张家燕子楼。
稀翠疏红春欲透,温柔。
多少闲情不自由。
歌罢锦缠头。
山下晴波左右流。
曲里吴音娇未改,障羞。
一朵芙蓉满扇秋。
6.《浪淘沙》元·赵孟頫今古几齐州。
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
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
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
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7.《人月圆》元·赵孟頫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
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
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
想应如旧,春山淡淡,秋水盈盈。
8.《太常引》元·赵孟頫弄晴微雨细丝丝。
山色淡无姿。
柳絮飞残,茶蘼开罢,青杏已团枝。
古意·简率·书画本来同——赵孟烦绘画的三个艺术观念
美术界+TEXT /石红卫古意·简率·书画本来同——赵孟頫绘画的三个艺术观念元代是中国画发展史演变中的一个重要高峰期和转折期,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鲜明的特色,成为中国绘画史重要的里程碑。
上承唐宋文人画之发蒙,元代文人画有了巨大的发展,在宋金专业宫廷画院解体后,元代画家们在异族统治和民族歧视的残酷环境下,以绘画寄托其思想,并以写意的艺术形式间接地表露其政治态度。
这一重要时期的承前启后者即元初画坛的领袖人物赵孟頫,他的艺术风格从南宋宫廷绘画的柔媚转向取法盛唐和北宋的谨严和古意,强调士气和简率,主张书画同法和笔墨的形式美感,形成一种新的委婉、典雅、蕴籍的审美理想。
赵孟頫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观念既非传统宫廷画院形态,也非底层黎民百姓的世俗形态,是典型的官僚贵族和精英文人形态。
其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最为突出的有三点。
“古意”赵孟頫生活于宋元之交,画院画家和画工刻意经营的模山范水迥别与现实生活,清新、再现的艺术风格走向衰竭,北宋苏轼、米芾等提出的文人画论对南宋画坛并没有重大影响,赵孟頫以非凡的才学和文人的造诣投入传统书画的创作,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他的“古意”论是对南宋时期宫廷和画工艺术的反驳,是其艺术思想确立的一个重要观念,有着正本清源的作用和意义。
赵孟頫推崇文人画,维护文人画的人格追求,又摒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古意论并非是单纯的表现方法及宋元绘画题材不同的对立,而是文人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观念的新思想。
南宋宫廷画和画工山水画往往精确地描绘山石的形态和质感,或重峦叠嶂的全景,或清幽深邃的局部,设色艳丽,追求的是物象逼真的外貌和色彩的绚烂。
赵孟頫刻意强调的“古”是“质”,即古质,是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观察的提炼而非物象的再现和外表的模拟,是“度物象而取其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创造,借助形象充分地表达审美意象,并非纤细地描摹和浓艳的傅色。
曲径通幽处——赵孟叛美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晋之法度 , 因其性情 , 略去王羲之之姿媚 , 转 而圆拙 ; 绘画 承五代 、 北宋写实之手法 , 而复 求晋唐线条之神韵 , 画作 笔
关键词 : 宋赵 国姓 晋 唐 之 姿 中国
墨精妙 、 线感十足 、 韵味多古可谓取舍有度 。
其实 . 赵孟频奉诏至大都 . 极大地便利了其结 交当代之圣 贤, 远睹前人之奇迹 。蒙元承金之帝都 , 金破北宋之汴梁 , 元再破南宋之 临安 , 期 间华夏历代 文化 典籍之承袭 , 俱 归 元之大都 。 赵孟叛至大都 。 元世祖忽必烈赏其才貌 . 兼其 为 帝王后裔 , 十分礼遇之 , 其自然有充分的便利 , 得窥官家收 藏之历代 艺术佳作 , 从 而促使其艺术修养益发之高深 。
赵姓 同样 使赵孟频 内心忐忑 , 既不 敢忘 、 亦不 能忘 , 为避 讳, 免去蒙古贵族之猜疑 , 抹去 自身宋时痕迹 . 最为典型之 代表为艺术上舍南宋之形 , 求晋唐之姿。
便接受汉 文化 的熏 陶 , 入主 中原后 , 更是 处处仿效传统汉
1 2 7 6年 , 元 军 攻破 南宋 都 城 临 安 , 俘宋恭帝 , 南宋灭亡。
人、 之事 、 之物 , 不可谓不 多 ; 而交往之人 , 亦甚复 杂 , 色目 尤多 , 故赵孟叛之 目光 , 早已超越 了狭隘的 中原文化束缚 ,
远眺 中亚 、 西亚 、 东欧诸地之文明 , 可谓极具世界性 , 此 合 乎时代之变迁 ;而其艺术成就之所以依 旧以汉学为体 , 除 了其 自身 的汉 人身 份及汉学根基扎实 以外 .更重要 的因 素, 我认为是 因为从 当时世界 的角度 而言 , 汉 文明 区域 实 为整个世界科技最发达 , 文化最繁荣之区域 ; 另外 , 元帝国 虽大 , 赵孟颂的足迹却并不远 , 从历史典籍可知 , 其游历之
一生跌宕起伏 后人褒贬不一
一生跌宕起伏后人褒贬不一作者:付长华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8期摘要:赵孟頫一生未能实现其官场抱负,于是将满腔热情投身于艺术之中,在艺术中情感得以升华,为中国艺术史谱写出了华美的篇章。
他上承唐宋,下启明清,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百代标程的重要人物。
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竹石无所不能;写意、工笔、水墨、青绿无所不精。
书法上,他师法古人,荟萃众长,并能够自出机杼,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虽说仕元使历朝历代对其艺术人格和现实人格褒贬不一,但在毋庸置疑的是他在继承先贤优良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促进了元代文人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代文人画新风,成为元代书画领袖并对我国书法、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赵孟頫;书法;绘画;评价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93-01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
赵孟頫的一生经历了宋元之变,他虽为宋室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
幼年,赵孟頫父亲去世,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
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对其大加赞赏,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赵孟頫的仕途生涯由此揭开了序幕。
虽说其官居一品,但作为宋室后裔而出仕元朝不仅遭到了官场同僚的排挤,而且备受世人的冷嘲热讽,内心的愁绪可想而知。
元代书法家赵孟fu的十二首短诗词
元代书法家赵孟fu的十二首短诗词绝句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绝句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
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
东城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岳鄂王墓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溪上溪上东风吹柳花,溪头春水净无沙。
白鸥自信无机事,玄鸟犹知有岁华。
锦缆牙樯非昨梦,凤笙龙管是谁家?令人苦忆东陵子,拟问田园学种瓜。
钱唐怀古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莺花非旧游。
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去朝周。
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
纪旧游二月江南莺乱飞,百花满树柳依依。
落红无数迷歌扇,嫩绿多情妒舞衣。
金鸭焚香川上暝,画船挝鼓月中归。
如今寂寞东风里,把酒无言对夕晖。
和姚子敬秋怀搔首风尘双短鬓,侧身天地一儒冠。
中原人物思王猛,江左功名愧谢安。
苜蓿秋高戎马健,江湖日短白鸥寒。
金尊绿酒无钱共,安得愁中却暂欢。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水色清涟日色黄,梨花淡白柳花香。
即看时节催人事,更觉春愁恼客肠。
无酒难供陶令饮,从人皆笑郦生狂。
城南风暖游人少,自在晴丝百尺长。
次韵端文和鲜于伯几所寄诗画舸西湖到处游,别来飞梦到杭州。
百年底用忧千岁,一日相思似几秋。
苦忆东南多胜事,空吟西北有高楼。
只今赖有刘公斡,时写新诗解客愁。
人月圆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
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
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
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赵孟頫:空前绝后的文人风雅
赵孟頫:空前绝后的文人风雅作者:暂无来源:《浙江画报》 2017年第5期文| 景迪云在中国书画史乃至文化史上,赵孟頫是一位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大家,他获得赞誉万千,也受到诟病无数。
700 多年后,当我们可以在更宽更高的视野来看待民族和艺术的时候,他的非凡是明显的,仿佛广袤原野上一座兀然矗立的高峰,令人仰视。
他首先是一个文人,所以写得一手好字是最基本的技能。
会作文吟诗,是将来走向仕途、立身社会的必要条件。
史载他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便是天赋加勤勉的佐证。
然后学有余力,兴趣广及绘画、音律,乃至经济之学。
古代文人的风雅最终是要落实到做官的,民生、经济、管理上的学问是绝不能忽略的。
由于是皇族,家族又世代为官,赵孟頫在14 岁时便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算是正式踏入仕途,后来在元朝备受礼遇,官运亨通,所居又都是文学翰林一类官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艺术创作。
因此,赵孟頫在书画方面钻之弥深,日益精进,最终达到那个时代的高峰。
就书法而言,赵孟頫于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且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世称“松雪体”。
他竭力传承东晋“二王”书风,打破“宋四家”倡导的以意为尚凸显个性的局面,主张回归晋唐的典雅风流。
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复古”。
客观地说,赵孟頫最大的成就是楷书,为中国书法史贡献了一种法书范式,是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之一,影响深远。
他的行草尤其是行书则最具韵味,是传承二王、体现晋唐典雅风流的典范。
尽管有人评说其太过均匀平稳,缺少了二王书法中灵动蕴藉的情性流变,但依然无法否认他是后世学习二王书法的集大成者。
诚如虞集所说,赵孟頫“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
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
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可谓的论。
明代董其昌、当代启功都深悔自己年轻时曾轻视唐突赵孟頫书法的言论。
确实,知人不易,知书岂易哉!在中国绘画史上,赵孟頫是继王维、苏东坡开启文人画大门后的画坛宗师,确立了文人画的笔墨范式和文化精神。
书法史上的绝世奇才,写出了最美行书,可比肩王羲之!
书法史上的绝世奇才,写出了最美行书,可比肩王羲之!
赵孟頫的成就和影响力在当代是被忽视的。
赵孟頫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也是中国艺术史上少见的天才全才氏的人物,他的20岁的时候达到的艺术水准,也是许多人穷极一生所难以企及的!
赵孟頫被打压的原因之一是做了贰臣,做贰臣在中国历史上就跟汉奸没什么两样,所以导致了赵孟頫的书法被严重低估和打压!
赵孟頫是宋朝皇室后裔,元朝灭掉宋朝之后,让赵孟頫出来做官,他坚辞不出,后经多方劝导,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隐退,借病乞归。
但是这种对于人格的攻讦,并不妨碍其艺术的真实水准,赵孟頫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堪称一代巨擘,使得他能与二王、颜柳欧等人并
肩!
赵孟頫也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一个艺术全才,他精通书法、绘画、专科、鉴赏、诗词、音律,传统的艺术门类他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无所不影响后世,传之深远!
赵孟頫有两件作品是其行书书法的代表之作!
一为《闲居赋》
《闲居赋》法度谨言,一丝不苟,中规中矩,是一件没有烟火气
的上乘之作,也是最宜书法爱好者临摹观赏的一件长卷作品!
一为《秋兴赋》
《秋兴赋》是赵孟頫行书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一件作品,此卷未书年款,但用笔结体之工稳熟稔,通篇气息之蕴藉密丽,应为其中年之作。
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然其行书书法其实更胜其楷书,这两件作品是其毕生书法生涯的两件代表作品,也代表了赵孟頫行书的最高水准!。
赵孟覜是哪个朝代的
赵孟覜是哪个朝代的宋室之后赵孟頫于宋理宗宝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为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之后。
其五世祖秀安僖王赵子偁,即宋孝宗父。
其四世祖为崇宪靖王赵伯圭,因孝宗赐宅第于湖州,所以赵孟頫成为湖州人。
他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皆仕于南宋。
后元朝追赠赵师垂为集贤侍读学士,赵希戭为太常礼仪院使、吴兴郡公,赵与訔为集贤大学士、魏国公。
赵孟頫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写字运笔如风。
十四岁时,赵孟頫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
南宋灭亡后,赵孟頫居家,更致力于学问。
元朝重用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将赵孟頫引见给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见赵孟頫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同神仙中人,非常高兴,让他位坐右丞叶李之上。
当时朝廷刚刚设立尚书省,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
忽必烈看了诏书后称赞道:“说出了朕心中所要说的话。
”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
众人认为凡贪赃满至元宝钞二百贯者,都应论死罪。
赵孟頫则认为处罚太重,因为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用贬值的宝钞来决定人的生死,不足采取。
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国情,指责他反对以宝钞来定罪,是想阻碍宝钞的流行。
赵孟頫也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
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
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那人被说得哑口无言。
忽必烈打算重用赵孟頫,但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止。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六月,忽必烈授赵孟頫为兵部郎中。
兵部总管全国驿站,当时来往使臣的饮食费用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当地官府无力供给,只有强取于民,百姓不胜骚扰,请中书省以增加钞币来解决。
但当时至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刘宣与赵孟頫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赵孟頫却不打一人。
赵孟俯《感兴诗》高清附释文
赵孟俯《感兴诗》高清附释文赵孟頫(公元1254年至1322年)。
湖州吴兴人。
字子昂。
号松雪道人。
书画为后世所宗。
明王世懋评其书曰。
文敏书多从二王法中来。
其体势紧密。
则得之右军王羲之。
姿态朗逸。
则得之大令王献之。
至书碑。
则酷李北海李邕岳麓娑罗体。
元黄溍评云。
赵氏用意楷法。
穷极精密。
故其出而为行草。
无不妙契古人。
此书法作品是赵孟頫书写朱熹的《感兴诗二十首》,赠给友人。
墨迹纵二十八点二厘米,横三百多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感兴诗并序余读陈子昂《感遇(寓)》诗,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世词人所及。
如丹砂空青,金膏水碧,虽近乏世用,而实物外难得自然之奇宝。
欲效其体,作十数篇,顾以思致平凡,笔力萎弱,竟不能就;然亦恨其不精于理,而自托于仙佛之间以为高也。
斋居无事,偶书所见,得廿篇。
虽不能探索微眇,追迹前言,然皆切于日用之实,故言亦近而易知。
既以自警,且以贻(诸)同志。
云:一曰:'昆仑大无外,旁(磅)礴下深广。
阴阳无停机,寒暑互来往。
皇羲古神圣,妙契一俯仰。
不待窥马图,人文已宣朗。
浑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
珍重无极翁,为我重指掌。
'二曰:'吾观阴阳化,升降八纮(hóng)中。
前瞻既无始,后际那有终。
至理谅斯存,万古(世)与今同。
谁言混沌死,幻语惊盲聋。
'三曰:'人心妙不测,出入乘气机。
凝冰亦焦火,渊沦复天飞。
至人秉元化,动静体无违。
珠藏泽自媚,玉韫(yùn)山含晖。
神光烛九垓(gāi),玄思彻万微。
尘编今寥落,叹息将安归。
'四曰:'静观灵台妙,万化此从出。
云胡自芜(wú)秽(huì),反受众形役。
厚味纷朵颐,妍姿坐倾国。
崩奔不自悟,驰骛靡终毕。
君看穆天子,万里穷辙迹。
不有祈招诗,徐方御(宸)辰极。
'五曰:'泾舟胶楚泽,周纲已陵夷。
况复王风降,故宫黍离离。
玄圣作《春秋》,哀伤实在兹。
祥麟一以踣,反袂(mèi)空涟洏。
最新赵孟名言名句集锦
最新赵孟名言名句集锦●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
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赵孟頫●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赵孟頫●或许,赵孟頫代表了一种心灵与外在现实两相矛盾下妥协的圆融。
喜欢他的书法,称赞这“圆融”;不喜欢他的书法,也常以这“圆融”解释他一路委曲求全的“姿媚”。
书法美学已无法把“字”与“人”做完全的分割。
“书品”也就是“人品”。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我学士,尔夫人。
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
我便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
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赵孟頫●有时想想,我们要的.日子无非是静水流深,花开富贵之后的散适,赵孟頫的日子太滋润太富贵了,字也是富贵清丽的,几乎可以感知那日子的温度和光泽。
何况,他有那样红颜知己的妻子管道升。
回想起那些古人,这样琴瑟和谐的文化眷侣委实不多,赵孟頫和管道升可排第一,虽不是青梅竹马,但时举案齐眉,一起写诗画画篆印。
虽然李清照和赵明诚也是这样伉俪,到底只有半生缘。
一辈子活得又深情又诗情画意的,只有赵孟頫和管道升。
----雪小禅《惜君如常》●“诗书画三绝”第一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应该是赵孟頫。
赵孟頫具体说出:画奇石用了书法上的“飞白”皴擦,画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笔触,画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写字的“永字八法”。
赵孟頫重新界定了“书画同源”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新文人美学以书法主导绘画的精神实质。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赵孟頫《仙吕·后庭花》●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作者:管道昇,字仲姬、瑶姬,赵孟頫之妻。
----管道升《我侬歌》●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
《开放在元朝的那朵无主桃花》阅读答案
《开放在元朝的那朵无主桃花》阅读答案开放在元朝的那朵无主桃花冬夜读金元词,尽管窗外有凛冽的风刮过,然意识里竟没有寒意。
境由心生,大我只顾着他和他的管道升了。
可读到赵孟那一句“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便再也读不下去了。
我仿佛听到一声轻轻的哀叹,带着无奈和愁怨,从这位南宋末世皇孙凄惶郁闷的胸腹中游丝般吐出来。
赵孟在家中排行老七,是庶出之子。
赵孟的父亲赵与告,户部为官,善诗文、富收藏。
赵孟五岁开始习书学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1岁时父亲去世,原先的富足急转直下。
1279年,二十四岁的他更是一夜之间由宋室贵胄变成了亡宋遗室,成为元人眼中的“南人”,赋闲家中。
这样,仕元施政还是隐居乡野,对赵孟来说就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母亲是不甘的,她声泪俱下地哭诉:你是庶出,父死国变,只有为朝廷所用,你我母子才会有出头之日啊。
但是作为亡宋贵胄去做元朝的官儿,在当时反元情绪高涨的宋室遗逸看来,这简直就是“失大节”,既有辱门庭又失个人操守。
此时的赵孟犹如站在刀尖上,这两难的抉择要难为死他了。
然而命运似乎格外垂青这位才高八斗的青年。
御史程文海搜罗才子名流,于是赵孟“被荐应诏”。
他抱着“在山为远志”的宏愿与热诚,离家别乡入朝为官,但于心里却也揣了不舍与不安。
在元朝统治者眼里他是“南人”,纵然通史、博学,善诗文、工书法,却遭到大臣的妒忌。
入仕受挫,郁郁寡欢的赵孟发出“昔为水山,今作笼中鸟”的哀叹。
好在他是明智的,窥探了官场的卑与险恶,为躲是非,他携妻子管道升出任济南。
可鲁地也在元人统治之下。
赵孟终于在1295年的夏秋之交,借病乞归,回到了阔别多年、朝思暮想的故地——吴兴。
隐居乡野四年,赵孟广结友人,家乡的佳山秀水,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也使他的艺术修养陡然增高。
他画山水、作花鸟,激情肆意;他沾浓墨,书、书隶、书行、书草,样样绝伦。
他然成为江南文人的领袖,许多当地的达官显贵以结识他为荣。
这期间,他为好友周密画下了那幅著名的“鹊华秋色”图。
高中语文-文言文《赵逵》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赵逵》阅读答案赵逵字庄叔,其先秦人,家于资州。
逵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巨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
绍兴二十年,类省奏名,明年对策①,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
时秦桧意有所属,而逵独当帝意,桧不悦。
即罢知举王俨,授逵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
帝尝问桧:赵逵安在?桧以实对。
久之,帝又问,除校书郎。
逵单车赴阙,征税者希桧意,搜行橐皆书籍,才数金而已。
既就职,未尝私谒,桧意愈恨。
桧尝谓逵曰:馆中禄薄,能以家来乎?逵曰:亲老不能涉险远。
桧徐曰:当以百金为助。
逵唯唯而己。
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逵不答,桧滋怒,欲挤之,未及而死。
帝屡目逵,命引见上殿,帝迎谓曰:卿知之乎?始终皆朕自擢。
自卿登第后,为大臣沮格,久不见卿。
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诏充普安郡王府教授。
逵奏:言路久不通,乞广赐开纳,勿以微贱为间,庶几养成敢言之气。
帝嘉之。
二十六年,迁著作郎,寻除起居郎。
入谢,帝又曰: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
逵曰: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宰相礼亦不敢阙。
又曰:受陛下爵禄而奔走权门,臣不惟不敢,亦且不忍。
明年同知贡举,尽公考阅,以革旧弊,遂得王十朋、阎安中。
逵以疾求外,帝命国医王继先视疾,不可为矣。
卒年四十一。
帝为之抆泪叹息。
《宋史》【注】①类省奏名,明年对策:尚书省考试考中提名,第二年参加对策考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逵独当帝意当:顺应B、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讽:讥讽C、逵不答,桧滋怒滋:更加D、始终皆朕自擢擢:提升2、下列各句括号内是补出的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A、帝又问,除(逵)校书郎B、搜行橐皆书籍,(征税者)才数金而己C、(帝)即罢知举王俨,授逵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D、明年同知贡举,(帝)尽公考阅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逵不附权贵的一组是()①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②逵单车赴阙③逵唯唯而己④搜行橐皆书籍,才数金而已⑤讽逵往谢,逵不答⑥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⑤⑥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赵逵不仅喜好收集古书,更善于深入探讨研究国家的兴亡变迁以及当代名人贤士的行为节操,从而使自己的言行接近那些贤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事事总堪惭艺术与政治拉扯中的赵孟叛-历史论文—生事事总堪惭艺术与政治拉扯中的赵孟叛文佳音2012年12月9日,纽约贞观国际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三马图》和楷书作品《圆通殿志》,被一位神秘中国买家拍下,两幅作品相加成交价为1.26亿元人民币(未包含佣金),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书画在美国和欧洲的最高拍卖纪录。
在众多元代书画家中,赵孟頫是极为特殊的一位。
作为宋代皇室宗亲,赵孟頫在南宋灭亡后应召进入元廷,虽位列一品,但有职无权,始终未掌管核心事务,却因出仕为官,品行饱受争议。
后人因赵孟叛丧失节操而仕元,对其艺术成就有两种截然不同评价,可谓誉之甚隆,毁之愈烈。
这样的结果赵孟頫生前早有预料,从他四度做官又四度同乡中,足见其内心的煎熬和纠结。
赵孟頫曾在诗中写道: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颇受帝王器重的南人赵孟頫,字子昂,号鸥波,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家中排行老八。
赵氏一家自宋南渡以后世居湖州(即吴兴),到赵孟頫时已传了五代。
因为是皇室宗亲,赵家历代都有成员在朝中任高官,并无人以书画文艺闻名。
赵父与訔南宋度宗时为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书,富收藏,一生多在江苏、浙江一带任官,一家老小常随赵与訔在各地迁移居住。
赵孟頫自小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赵母丘氏是偏房,在家中地位不高。
赵家子女众多,父亲又多各处为官,赵孟頫小时候与父亲相处不多,母亲对他的影响则是最大的。
赵孟頫12岁时,父亲在临安去世,两年后他以父荫补官。
1276年元军直取临安时.23岁的赵孟頫已为官九年,此时赵家已然败落,草民赵孟頫回到吴兴老家,向当地名儒敖继学习经史,向钱选学习画法,十年中艺术造诣不断精进,声名闻达于朝廷。
丘夫人不甘心儿子无所事事闲居家中,曾教导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
赵母对时局的精确分析最终成为现实。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世祖出于巩固政权的考虑,命人“行台江南,且求遗逸。
”身为“吴兴八俊”之一的赵孟頫,最先被吏部尚书夹谷力推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他却婉言谢绝。
赵在《赠别夹谷公中写道:“青青蕙兰花,含英在林中。
春风不批拂,胡能建幽心”。
元代“蛮夷”政权被诸多文人雅士所不齿,赵孟頫也是其中之一,他宁愿选择“含英在林中”,埋没满腹才华。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世祖再次命行台侍御史程钷夫到江南“搜访遗逸”,赵孟頫奉诏赴大都任职。
传记作者李铸晋曾在书中为赵解释说,赵投奔朝廷,实属无奈之举,所谓搜访不过是“搜寻捉拿”的代名词罢了。
清代陆心源引《东阳县志》说得更明白:元世祖求江南赵氏贤能者,赵孟頫转入天台山,最终“为元所获”。
赵孟頫的不情愿,在刚到大都不久时写给朋友高仁卿的诗中也有所体现:“昔年东吴望幽燕,长路北走如登天。
捉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心惘然。
”身为赵氏宗亲,赵孟頫对南宋政权有着清醒的认识:“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吴幼卿南还序》中也为赵辩驳道,有识之士学有所成出仕为官,是希望“使圣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
”总之,半推半就之中,赵孟頫迈上了北上就任之路。
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任命其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
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拜从一品,与程钷夫一同成为元朝前期官职最高的两个“南人”。
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元史·赵孟頫》本传中称,皇帝常与臣下论文学之士,言谈之中称赞赵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并将他与唐代李白、宋代苏轼相提并论。
摇摆不定的为官生涯由于元仁宗的青睐有加,赵孟頫晚年在朝廷名声显赫,夏文彦在《图绘宝鉴》盛赞他“荣际王朝,名满四海”。
为感念帝王恩典,赵孟頫也曾写诗表露忠心:“状元曾受宋家恩,国困臣强不尽言;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
”在外人看来,赵孟頫风生水起,显赫一时,事实上受困于元代的政治政策,当时很多汉族官员都有职无权,赵孟頫也不例外,一品大员也有很多无奈之处。
叶子奇在《草木子·杂俎篇》中说:“元朝天下……风纪之司,又杜绝不用汉人、南人。
宥密之机,又绝不预闻矣。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虽同朝为官,实“肝胆实有胡越之间”。
元世祖招募赵孟頫,看重的是他的皇室身份,这种招揽和笼络多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仁宗时,也就是赵孟頫仕元的最后十年,赵已经完全成为一名御用文人和宫廷画家。
赵孟頫历经元朝的五个皇帝,四次做官,又四次归隐,足见其内心的煎熬和矛盾。
1292年,赵从家乡出发赴任时作诗:“空有丹心依魏阙,又携十口过齐州。
闲身却羡沙头鹭,飞来飞去百自由。
”这种身陷官场桎梏的内心挣扎,也表现在他的书画作品中。
赵孟烦一生创作了大量归隐题材绘画,众所周知的有《鹊华秋色图》、《夏木垂阴图》。
延祐六年(1319年),夫人管道升病重,赵孟頫辞归,途中管道升病逝临清舟中,此后赵孟頫再也没有北上,直至69岁逝于吴兴家中。
全面的艺术家赵孟頫是个十分全面的艺术家,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
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因为他仕元的经历鄙薄其为人,进而贬低其书风。
早在刚到大都不久时,赵孟頫就慨叹因居官而南北奔走,长久未在书画上用功。
大德三年(1299年)赵任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这是促进文化教育而又闲散的官职,署于杭州,可以常往来于家乡及江浙各地。
借公务之便,赵孟頫开始广泛地结交各地的文入学子,丰富自身的修养。
赵孟頫曾在江南闲居,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士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
在应召入京的九年多时间,他在中国北方各地游历,收集了大量唐宋时期的手卷。
在绘画上,赵孟頫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
客观来说,赵孟頫对整个元代的画坛及文坛都有着重要影响。
董其昌称他的画为“元人冠冕”,以黄公望、倪瓒为代表的绘画新风,亦由他“提醒品格”,还要求重新排定“元四大家”的名次。
赵孟頫自五岁起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赵孟頫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后人评其书法“温润闲雅,远接右军”。
拍卖中的赵孟頫楷书作品《圆通殿志》是圆觉寺建僧堂圆通殿时,赵孟頫写此书法以记其事,此书法曾被乾隆、皇六子允禧、索额图收藏。
赵孟頫画马赵孟頫的山水画,主要取法北宋和五代名家,远学董源,兼学赵伯驹,赵令穰,近法同时代的钱选,其马画更自成一格。
马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主题,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穆王时期,唐宋时期尤盛。
唐宋的马画,画上的题识内容多为骏马的名字、高度、长度、来自中亚哪个地区,及何时被进贡到皇家等这类记录性文字,这些马画几乎都是官方为留存马资料所作的马的肖像画。
南宋时,马画衰落,只残存着一些牧童和水牛画。
元代初期,由于蒙古人对马的热爱,马画重新开始流行。
赵孟頫自小便爱画马,他曾在画作的题跋中写道:吾自小便爱画马,尔来得见韩斡真迹三卷,乃始得其意云。
明末鉴赏家李日华说:“赵孟頫画马,虽然以伯时为师,而其古淡浑成,若无意标奇处,实得物态之自然……元人画马:任月山太庸,龚翠岩太奇,惟子昂得马之真,盖其性喜画马。
”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曾提出“复古”的画风,成为文入画的思想之一,赵孟頫受此影响颇深,他收藏了很多前人的马图和牛图用来鉴赏和临摹,并为自己写下评语: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
遵从古意的同时,赵孟頫也注重创新。
宋人作画,恪守规范,“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墨妙,如见大宾”。
元人作画则不然,平时刻苦练习,创作时却力求轻松自如。
“简率”是元画的独特之处,此风由赵孟頫为开端,赵孟頫作画,“初不经意,对客取纸墨,游戏点染,欲树则树,欲石则石。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直接受到赵孟叛的影响,如董其昌所言,由赵氏“提醒品格。
”赵孟頫的几个儿子也皆能作画。
顾洛卑收藏过一幅《吴兴赵氏三世人马图》,画作上有众多元明清藏家的题跋和印章,经考证,画作并不是后人装裱在一起,而是赵孟頫与儿子赵雍、赵麟共同完成。
父子三人共画一幅,这在中国文人绘画史上也是少见的。
此次创下拍卖天价的《三马图》即为赵的马画代表。
图中的马匹颇有唐代画马肥大形态和彪悍遗风,气势恢宏,生动活泼,笔锋随意。
白马回首似乎在照顾身后的花斑小马,从眼睛和面部的三条细线以及微张的口,亲情的流露一览无余,而小马的反应是昂首与前蹄微举。
身穿红衣的牵马人仰着头望向天空,像是在查看天气,身后的树叶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此画曾被安歧、高士奇、王世贞、庞元济等多位古代鉴赏名家收藏,同时印有七方乾隆鉴赏印鉴。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本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合理出路,但在朝代更迭的特殊历史时期,赵的行为却备受诟病。
赵孟頫曾在《罪出》一诗中自嘲道:“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革”。
现存赵孟頫的作品中没有一幅马画是为皇帝而画,这株出仕“小革”无时无刻不想消减“仕元”的负罪感,“一笑置之”只是一件他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罢了。
赵孟頫(1254 -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收藏狂人林缉光本次拍卖的赵孟頫《三马图》和书法《圆通殿志》,全部出自纽约著名古董行世阳堂,世阳堂的主人就是美国著名华裔收藏家林缉光。
纽约麦迪逊大道是全球广告创意基地,这里是广告人的梦想之地。
收藏家林缉光的世阳堂就在这条街道的一扇大门之中,这里陈列着许多中国古董文物,包括敦煌文物和许多高古瓷器,其中很多都是不出售的。
林缉光说,他希望有一天,这些文物能以某种形式回到中国。
林缉光祖籍广东新会,1936年出生于澳门。
他的第一件藏品是一幅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当时他年仅8岁,在他的老师、著名收藏家丁衍庸的指点下,花重金购买此画。
8岁,也是林执掌家业的年纪。
17岁时,林缉光在祖父的资助下赴加拿大学习经商,但他无法抑制自己对收藏的爱好,改报艺术,并用祖父提供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大量购买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祖父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即切断了他的经济来源。
林缉光从有钱的贵公子一下跌为穷学生,开始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
林缉光从加拿大安大略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工作,由于极富天分和后天勤奋,很快做到总监位置,并在纽约开了一间高档中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