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的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保证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生产环节中可能浮现不合格品的部门和岗位。
二、定义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未达到规定要求或者无法继续使用的产品或者物料。
2. 不合格品处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追溯的过程。
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发现不合格品a. 检查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即将住手生产并通知所在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
b. 检查员应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如外观缺陷、尺寸不符等,并记录在不合格品记录表中。
2. 不合格品处理a. 质量管理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即将前往现场进行确认,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初步判定。
b.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质量管理人员应决定是否进行再加工、修复或者报废处理。
c. 如果决定进行再加工或者修复,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执行。
d. 如果决定报废,质量管理人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废记录表,并将不合格品进行封存,以便后续追溯。
3. 不合格品追溯a. 对于经过修复或者再加工的不合格品,质量管理人员应进行追溯,并记录在不合格品追溯记录表中。
b. 追溯过程中应记录不合格品的批次、数量、修复内容、责任人等信息,以便日后查证。
c. 如果发现追溯过程中存在问题或者不合格品已经流入市场,质量管理人员应即将采取措施进行召回或者停售,并进行风险评估。
四、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分工1. 生产部门负责:a. 发现不合格品并即将住手生产。
b. 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并记录在不合格品记录表中。
c. 协助质量管理人员进行不合格品处理。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a. 接到通知后即将前往现场进行确认。
b. 对不合格品进行初步判定,并决定是否进行再加工、修复或者报废处理。
c. 制定修复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执行。
d. 填写不合格品报废记录表,并进行封存。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1. 引言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标准要求或无法满足预期用途的产品或材料。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制定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与监控措施,以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2. 定义和分类2.1 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标准要求或无法满足预期用途的产品或材料。
不合格品可能存在于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中。
2.2 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不合格品可分为以下几类:2.2.1 严重不合格品:对产品安全、性能或功能有严重影响,无法修复或返工,需立即报废或退货。
2.2.2 一般不合格品:对产品安全、性能或功能有一定影响,可通过返工或修复使其符合要求。
2.2.3 轻微不合格品:对产品安全、性能或功能影响较小,可通过简单修复或调整使其符合要求。
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3.1 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可能在生产过程中被工人、质检员或机器自动检测系统发现。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记录。
3.2 不合格品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批号、数量、不合格原因、发现时间和地点等。
确保记录准确无误,并进行签名确认。
3.3 不合格品评估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根据不同的不合格品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4 不合格品处理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和评估结果,采取以下处理措施:3.4.1 严重不合格品:立即报废或退货,并进行相应记录和追溯。
3.4.2 一般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或修复,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3.4.3 轻微不合格品:进行简单修复或调整,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3.5 不合格品追溯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确定不合格品的来源和影响范围。
追溯过程应记录详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信息、生产过程记录、质检记录等。
4. 相关责任与监控措施4.1 相关责任4.1.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发现、记录和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6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九、不合格管理办法及控制程序(一)不合格产品管理办法1、定期由厂长召开质量例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人员参与。
2、由质量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汇报生产中、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3、对于不按操作规程造成的质量事故、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质量事故进行处罚,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损耗人员进行奖励。
4、对外来检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及企业内部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性时研究,分析原因,及时想办法,及时提出预防措施,并监督实施。
5、不合格的处理(1)对于过程检验中。
计量不足,灭菌温度不够等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纠正,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不合格品的原辅材料由检验员根据检验结果出具。
不合格品处理单,并做好置牌标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商联系处理。
a、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一般质量不合格的,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处理决定。
b、对发现原辅材料出现重大质量不合格时,由化验室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由质检科会同各有关部门参与质量评审作出使用或不使用的处理意见,报经理批准,购销科负责与供应郑州新农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质量手册第四章管理制度文件版本:第一版文件编号:____ny/zg-14商联系处理,办理退货手续,必要时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3)不合格成品由检验员根据检测结果开出不合格处理单,并入不合格品临时堆放点或库房,进行隔离标识。
责任部门应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根据表中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及要求,制订纠正措施,按规定认真实施,并报质检科进行验证。
(4)本程序中涉及的各类记录、文件、应作为质量分析,信息反馈和质量统计,质量考核的原始凭证。
(二)不合格工作管理办法不合格管理是指不能正确依据《企业质量手册》很好的工作,很好地履行自己义务的行为的一种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1、在本职工作范围内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致使不合格的部门领导和直接负责人,对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负全责,以造成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损失多少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已造成的不合格,能重新再做的要重新再做,不能重新再做的要进行必要的修补或挽救。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不合格品的正确处理,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公司所有生产线上发现的不合格品。
三、术语和定义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 处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置和跟踪的过程。
四、程序1. 不合格品分类1.1 检验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将其分类为以下几类:- 外观不合格:指产品外观有瑕疵、划痕、变形等问题。
- 尺寸不合格:指产品尺寸超出允许范围。
- 功能不合格:指产品无法正常工作或者达不到规定的功能要求。
- 包装不合格:指产品包装破损、不完整或者标签错误等问题。
- 材料不合格:指原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
1.2 检验员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记,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数量、批次号、生产日期等。
2. 不合格品处置2.1 外观不合格品:- 如果外观不合格品可以修复,应进行修复,并重新进行外观检验。
- 如果外观不合格品无法修复,应进行报废处理,并填写报废记录。
2.2 尺寸不合格品:- 尺寸不合格品应进行返工处理,直到符合要求。
- 返工过程中,应记录每次返工的结果和返工次数。
2.3 功能不合格品:- 功能不合格品应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查,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 如果功能不合格品无法修复,应进行报废处理,并填写报废记录。
2.4 包装不合格品:- 包装不合格品应进行重新包装,并重新进行包装检验。
- 如果包装不合格品无法重新包装,应进行报废处理,并填写报废记录。
2.5 材料不合格品:- 材料不合格品应进行退货处理,并记录退货原因和退货数量。
- 退货后应及时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
3. 不合格品跟踪3.1 每一类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进行记录,并进行跟踪。
3.2 跟踪内容包括处理人员、处理日期、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
3.3 不合格品跟踪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查证和追溯。
五、责任与权限1. 检验员负责发现和分类不合格品,并记录相关信息。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能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或半成品。
不合格品可能出现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包装等环节。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1.严重不合格品:指那些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不合格品,需要立即处置,不能继续使用。
2.一般不合格品:指那些虽然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但也不能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需要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三、不合格品的操作规程1.发现不合格品:生产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认真检查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质量检验员报告。
2.鉴别不合格品:质量检验员应对不合格品进行鉴别,确定其不合格的原因和程度,并分类为严重不合格品或一般不合格品。
3.处置不合格品:对于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废弃处理,确保不会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对于一般不合格品,应按照质量管理规定进行返工处理或报废处理。
4.记录和报告: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到相关部门进行查证和处理。
同时要保留相关记录,以便日后的追溯和分析。
5.分析原因:对于经常出现不合格品的产品或环节,应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以确保产品质量。
6.责任追究:对于重要品质标准不达标的情况,应追究责任,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品,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四、不合格品的预防1.严格执行生产作业规程,保证每个环节按照标准操作。
2.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增强员工质量意识。
4.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员工的品质管理水平。
5.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作。
6.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五、结语不合格品的产生是生产中难免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并且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规范和记录,从而减少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方案
工程不合格品处理方案一、前言工程不合格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不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规范标准的产品或工程质量问题。
工程不合格品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持久性等,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旨在系统总结工程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包括发现不合格品的程序、责任人的职责、不合格品的标记和隔离,以及整改措施和持续改进的系统措施。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和处理程序1.不合格品的发现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定期抽查、检测、试验等方式进行。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予以记录并通知相关责任人。
2.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包括:标记、隔离、整改和验证等。
详细流程如下:(1)标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标记,注明不合格的原因、数量、位置等信息,以便后续处理。
(2)隔离:不合格品应该及时隔离,避免继续流入下游工序或产品中。
(3)整改:相关责任人应立即启动整改程序,找出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合格品得以解决。
(4)验证: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验证,确认不合格品问题已经解决。
三、责任人的职责1.项目经理:负责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和措施,并监督落实。
2.质量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理和整改工作。
3.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责任分工,负责落实不合格品处理和整改工作。
四、不合格品的标记和隔离1.标记不合格品应该立即进行标记,标记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原因、发现时间、责任部门等。
同时还应该进行标注,明确指出不合格品的禁止使用范围或使用条件。
2.隔离不合格品应该立即进行隔离,确保不合格品不会继续流入下游工序或产品中,避免造成更大的质量损失。
五、整改措施1.整改责任人应及时启动整改程序,找出不合格品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在整改过程中,应该逐项排除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合格品得以解决。
3.整改完成后,应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确认不合格品问题已经解决。
六、持续改进的系统措施1.制定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并不断改进,以确保工程质量。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标题: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如果不合格品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原材料。
1.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主要分为工艺不合格品和产品不合格品。
1.3 工艺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工艺要求的产品,如尺寸偏差、外观缺陷等。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2.1 不合格品的发现:通过质量检验、工艺过程控制等方式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2.2 不合格品的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具体信息,包括数量、原因、责任人等。
2.3 不合格品的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返工、报废、退货等。
三、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3.1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应对不合格品的发生承担主要责任,包括原材料采购、工艺控制等。
3.2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应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监控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3.3 管理层责任:管理层应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不合格品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
四、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4.1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4.2 强化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培训,降低不合格品发生率。
4.3 定期检查评估:定期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不合格品操作规程的执行与监督5.1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
5.2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不合格品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3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格品操作规程进行不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结语:建立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严格执行规程和持续改进,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品检不合格品处置流程
品检不合格品处置流程在各个行业中,品检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确保产品质量和符合标准要求。
然而,在品检过程中,偶尔也会发现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产品质量,还关乎消费者的权益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不合格品处置流程是指企业在发现不合格品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以确保问题及时解决,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不合格品处置流程,具体步骤如下:1.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通常通过品检程序被发现,可以是来自供应商的材料,或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
发现不合格品的过程可以是通过抽样、检测、检验和比对等方式进行。
2.记录不合格品信息: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品检部门应当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及发现地点等。
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处理和研究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3.分类和评估:不合格品应当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评估。
常见的分类包括致命缺陷、主要缺陷和次要缺陷。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程度,以便后续进行决策。
4.不合格品处理决策:品检部门应当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决策。
这可能包括重新加工、修复、拆解、销毁或退货等。
决策的依据应当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客户的需求做出的。
5.修复和改进:如果品检部门决定修复不合格品,需要确保修复后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的需求。
修复的过程应当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并记录修复的过程和结果。
6.销毁或退货:如果不合格品无法修复或修复后仍然无法满足质量要求,品检部门应当根据所属行业的规定,按照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销毁。
退货的流程应当符合合同和法律的规定。
7.精益求精:品检部门应当不断反思和改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以提高品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改进流程,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品检不合格品处置流程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合格药品处理操作规程
一、目的规范不合格药品处理全过程。
二、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 号)。
三、合用范围合用于不合格药品的报告、确认、处置、报损、销毁等工作的管理。
四、内容1、不合格药品是指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规定,以及不符合药品监督管理法规规定要求的药品。
包括定性、定量、微生物检测不符合有关规定或者外观性状、包装、标签、说明书等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药品。
药品经营过程中,不合格药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1 )药品包装形式不符合标准。
表现为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内容或者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存在错误行为。
①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标示的药品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系伪造、冒用的,未标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有效期的,或者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属于假劣药品范围。
②药品标签、说明书的内容、格式、颜色、标识等缺失或者形式不规范,药品标签印有误导使用和不适当宣传产品的文字和标识的,药品商品名称字体以单字面积计大于通用名称字体的二分之一的,说明书或者标签中使用未经注册的商标的,以及特殊管理药品、外用药品、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缺失或者不符合规定的。
③药品包装夹带介绍或者宣传产品、企业的文字、音像及其他资料。
④最小销售包装缺失药品使用说明书的。
(2)药品包装质量不符合标准。
表现为药品包装质量存在创造缺陷或者因外界因素影响发生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存在可能使药品内在质量变异的风险,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
①因包装的材质、生产工艺问题,导致药品包装变形、软化、破损、受潮、被污染,以及封口松动、内容物渗漏或者挥发等。
②在流通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导致包装变形、软化、破损、受潮、被污染,以及封口松动、内容物渗漏或者挥发等。
③外包装发生变形、软化、破损等异常,但经检查确认最小包装完好、外观性状无异常的药品,按合格药品管理。
( 3 )药品内在质量不符合标准。
表现为药品存在创造缺陷或者不符合法定检验标准,可能影响疗效或者存在安全隐患。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不合格品的处理符合公司的质量管理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公司内部涉及到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
三、定义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在质量检验中被判定为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物料。
2. 报废品:指不合格品无法修复或者经过修复后仍无法达到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物料。
3. 返工品:指不合格品经过修复后可以达到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物料。
四、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的发现a. 在生产过程中,任何员工发现不合格品应即将住手生产,并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记。
b. 在质量检验中,质检人员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将其进行标记,并通知相关部门。
2. 不合格品的分类a.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报废品和返工品。
b. 报废品应即将进行封存,并填写相应的报废记录表。
c. 返工品应进行标记,并将其移交至返工区。
3. 报废品的处理a. 报废品应由质量部门负责进行处理。
b. 质量部门应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c. 报废品的处理方式可以是销毁、退货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
d. 报废品的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报废原因、数量、处理方式等信息,并进行归档保存。
4. 返工品的处理a. 返工品应由质量部门负责进行处理。
b. 质量部门应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返工方案,并进行返工操作。
c. 返工完成后,应进行再次检验,确保返工品达到规定要求。
d. 返工品的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返工原因、数量、返工方案、检验结果等信息,并进行归档保存。
5. 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a. 质量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b. 原因分析应包括对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c. 改进措施应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制定,并确保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d. 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应进行记录,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复查。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规范制定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规范制定1. 引言2. 流程概述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与登记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与评估3. 不合格品的处理与纠正措施4. 不合格品的复查与确认5. 记录与报告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详述3.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与登记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等环节外部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或零部件检验客户投诉或产品退回内部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与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并由相关人员进行临时封存,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个环节。
同时,需要填写不合格品登记表,记录不合格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不合格品名称、数量、发现时间、发现地点、责任人等。
3.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与评估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评估。
常用的分类方式包括:致命不合格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重大不合格品:影响产品的主要功能或性能,需要及时处理。
一般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没有明显影响,但仍需纠正。
同时,根据不合格品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纠正措施。
3.3 不合格品的处理与纠正措施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致命不合格品:立即停产,追查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和领导。
重大不合格品:停产并追查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汇报给生产部门,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
一般不合格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例如修复、返工或报废等。
3.4 不合格品的复查与确认经过不合格品的处理和修复后,需要进行复查和确认。
对于致命和重大不合格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复查和确认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才能放行。
对于一般不合格品,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复查和确认,确保修复后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
3.5 记录与报告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必须进行详细记录,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领导。
记录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详细信息、处理过程、纠正措施、复查结果等。
这样可以形成不合格品管理档案,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4. 总结。
不合格医疗器械处理操作规程
不合格医疗器械处理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不合格处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与医疗器械不合格处理相关的工作。
二、相关术语的定义2.不合格品评审: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分析,确定不合格原因的过程。
3.不合格品处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分析、处理的过程。
4.封存:指将不合格品进行封闭存放,防止被他人使用。
5.退货:指将不合格品退回供货商,要求供货商进行退换货。
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不合格品评审(1)收集不合格品: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或人员应及时发现和收集不合格品,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处置。
(2)评审小组成立:医疗机构应设立不合格品评审小组,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评审小组成员包括相关科室负责人、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等。
(3)评审过程:评审小组应对不合格品进行集中评审。
评审内容包括不合格品信息收集、评估、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案等。
(4)评审报告:评审小组负责撰写评审报告,明确不合格品的评审结果、原因分析和处理意见。
2.分类处理根据评审结果和评审报告,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包括不合格品的封存、退货等,具体操作如下:(1)封存:对于不合格品的安全隐患较小或可以进行修复的,应将其封存,并在封存处进行标识,防止被误用。
3.记录与追溯(1)记录: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供货商、处理方式等信息。
(2)追溯: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的追溯系统,能够追踪到不合格品的使用情况和处理情况。
4.结果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包括不合格品处理的效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四、责任和考核1.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不合格品处理工作,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质量管理部门应监督和指导不合格品处理工作,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
3.对于不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合格品处理工作导致严重后果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品出厂前经过检验、检测或测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制定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和记录要求。
二、定义和分类1. 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品出厂前经过检验、检测或测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不合格品应当与合格品进行区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 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a. 严重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安全或环境造成重大威胁,不能修复或重新加工,需立即予以报废或销毁。
b. 一般不合格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但经过修复或重新加工可满足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
c. 可疑不合格品:初步判定为不合格品,但需要进一步检验、检测或测试确认其质量状况。
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发现不合格品:a. 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进行隔离。
b. 检验、检测或测试人员在进行质量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检验,并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进行隔离。
c. 售后服务人员在处理客户投诉时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处理,并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进行隔离。
2. 确认不合格品:a. 生产人员或检验、检测或测试人员应将不合格品进行初步判定,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
b. 不合格品报告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性质、严重程度等信息,并附上相关照片或实物样品。
3. 处理不合格品:a. 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予以报废或销毁,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废或销毁记录。
b. 一般不合格品应进行修复或重新加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并填写不合格品修复或重新加工记录。
c. 可疑不合格品应进行进一步检验、检测或测试,确认其质量状况,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4. 责任和记录:a. 生产人员、检验、检测或测试人员应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负有责任,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b. 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阅和追溯。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标题: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浮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或者材料,正确处理不合格品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不合格品识别1.1 现场检查: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即将住手生产并进行现场检查,确定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
1.2 记录信息: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等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1.3 标记不合格品:在不合格品上标记“不合格”字样,并进行分类存放,以免混淆。
二、不合格品处理2.1 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修复、报废、退货等。
2.2 处理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包括处理人员、处理时间、处理方式等信息,确保处理过程可追溯。
2.3 审核确认:处理完不合格品后,进行审核确认,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处理。
三、不合格品原因分析3.1 根本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2 改进措施: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生产工艺、加强员工培训等。
3.3 持续改进:不断监测和评估不合格品情况,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四、不合格品处置4.1 退货处理:对于已经出厂的不合格品,及时通知客户并进行退货处理,确保客户权益。
4.2 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并确保不合格品无法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4.3 处罚措施:对于频繁浮现不合格品的生产环节或者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警示和约束。
五、不合格品预防5.1 预防措施: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生产工艺、提高员工素质等方式,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5.2 定期检查: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扩大。
5.3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不合格品的持续降低。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及时处理和控制,制定本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二、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防止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影响,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三、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四、术语和定义4.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4.2 处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追溯的过程。
五、不合格品处理流程5.1 不合格品的发现5.1.1 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标记。
5.1.2 不合格品应及时报告给质量部门,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表。
5.2 不合格品的分类5.2.1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如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可修复不合格品。
5.2.2 不同分类的不合格品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流程。
5.3 不合格品的记录5.3.1 质量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种类、数量、原因、处理方式等信息。
5.3.2 不合格品记录应包括不合格品的追溯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质量分析和改进。
5.4 不合格品的处理5.4.1 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处理,包括封存、销毁或退回供应商等。
5.4.2 一般不合格品应由质量部门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以进行修复、返工或报废等。
5.4.3 可修复不合格品应由质量部门进行评估,确定修复方案,并进行修复操作。
5.5 不合格品的追溯5.5.1 质量部门应进行不合格品的追溯工作,包括追溯不合格品的来源、生产批次、生产工序等。
5.5.2 追溯工作应及时进行,确保不合格品的溯源和溯责。
六、责任与权限6.1 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本操作规程执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及时报告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无法直接投入市场销售的产品。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制定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部门的职责,以确保不合格品的及时处理和追溯。
二、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外观缺陷:如划痕、变形、颜色不符等;2. 尺寸不合格:如尺寸超差、尺寸不符合要求等;3. 功能不良:如无法正常使用、功能不完整等;4. 包装破损:如包装盒破损、密封不严等。
三、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不合格品分为三个等级:1. 一级不合格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无法修复或改造,需立即报废处理;2. 二级不合格品:影响产品质量但可修复或改造,需经过严格审批后进行处理;3. 三级不合格品:轻微影响产品质量,可通过修复或改造达到标准要求,需经过审批后进行处理。
四、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和记录:a. 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记录在不合格品记录表中;b. 不合格品记录表应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分类、原因、发现人员、发现时间等信息;c. 不合格品记录表由质量控制部门负责管理和归档。
2. 不合格品评估和判定:a.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和判定;b. 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判定为一级、二级或三级不合格品;c. 不合格品评估和判定结果应记录在不合格品评估报告中。
3. 不合格品处理:a. 一级不合格品应立即报废处理,并填写相应的报废记录表;b. 二级不合格品需经过严格审批后,可以选择修复、改造或报废处理;c. 三级不合格品需经过审批后,可以选择修复、改造或重新加工处理。
4. 不合格品追溯:a. 质量控制部门应建立不合格品追溯系统,记录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b. 不合格品追溯系统应包括不合格品的生产批次、供应商信息、处理结果等;c. 在产品投放市场后,如发现与不合格品相关的质量问题,可通过追溯系统追查不合格品的来源和处理情况。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和妥善处置,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三、定义1. 不合格品:指未满足规定要求或者标准的产品或者物料。
2. 处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处理和追溯等操作。
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1.1 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a) 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b) 客户投诉;c) 外部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d) 内部质量审核发现。
1.2 不合格品应及时住手流通和使用,并进行标识。
2. 不合格品分类2.1 不合格品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2.2 常见的不合格品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a) 外观不良:如破损、划痕、变形等;b) 尺寸不合格:如长度、宽度、厚度不符合要求等;c) 功能不良:如无法正常使用、性能不稳定等;d) 化学成份不合格:如含有有害物质、成份不符合标准等。
3. 不合格品记录3.1 不合格品应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a) 不合格品的编号、名称、规格、数量等基本信息;b) 不合格品的发现时间、地点和发现人员;c) 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原因分析;d) 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责任人;e)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和追溯情况。
4. 不合格品处理4.1 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4.2 常见的不合格品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a) 返工:对不合格品进行修复、改造或者调整,使其符合要求;b) 重新加工:将不合格品作为原材料重新加工,消除不合格因素;c) 报废:对无法修复或者重新加工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d) 退货/退款:对已交付客户的不合格品进行退货或者退款处理;e) 追溯:对不合格品的来源进行追溯,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5. 不合格品追溯5.1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追溯,确保问题的溯源和责任的追究。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或标准要求的产品,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不合格。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制定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
二、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或标准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修复达到合格标准;另一类是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无法修复或修复后无法达到合格标准。
三、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以下几类:1. 外观不良:指产品外观存在瑕疵,如划痕、凹陷、气泡等。
2. 尺寸不合格:指产品的尺寸超出规定范围,如过大、过小等。
3. 性能不良:指产品的性能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如强度不够、电流不稳定等。
4. 包装破损:指产品包装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出现破损,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5. 标识错误:指产品标识与实际情况不符,如型号、规格等错误。
四、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生产线上的自动检测设备和人工检查。
- 客户的投诉或反馈。
- 内部审核或抽检过程中的发现。
2. 不合格品的记录不合格品应当及时记录并进行分类,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批次等信息。
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不合格品的具体描述和缺陷类型。
- 不合格品的数量和批次。
- 不合格品的来源和发现时间。
- 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责任人。
3. 不合格品的处理不合格品的处理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理:- 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修复、调整或再加工等方式使其达到合格标准。
- 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应当进行报废处理,确保不会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4. 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对于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生产人员: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导致的不合格品,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 设备维护人员:对于设备故障或维护不当导致的不合格品,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ritten/Revised by XXX Date
日期:
2008/05/10
Reviewed by:
审核人:XXX Date
日期:
2008/05/20
Approved by:
批准人:XXX Date
日期:
2008/05/20
分发部门/岗位:QA 生产物料
目的
描述公司内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确保不合格的进厂物料不用于生产,不合格的中间
体不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范围
适用于公司进厂验收不合格或检验不合格的物料、经检验、评价不合格产品。
附件
序号附件类别附件登记号附件名称
1 记录4-105 不合格品处理指令
2 记录4-106 不合格品管理记录
Heading 标题Text
正文
Responsibility
责任人
3 生产产品对于不合格产品,执行SOP 1-0006“偏差的调查处理”。
根据偏差调查的处理意见,QA开具不合格品处理指令,分发至生
产、仓库等相关部门。
—可返工或再处理的产品,车间根据不合格品处理指令制定相
应的生产指令、领取需返工/再处理的不合格产品。
—需报废的中间体,中间站管理员凭不合格处理指令填写入库
单将该批物料转移至仓库不合格品贮存区。
仓库管理员根据
不合格品处理指令及生产车间填写的入库单核对无误后接
收,该批中间体的库卡亦相应转移至仓库管理员处。
贮存于
中间体库的中间体,由仓库管理员移至不合格品贮存区存放。
—需报废的成品由仓库管理员移至不合格品贮存区存放。
3 贮存存放于仓库不合格品贮存区的不合格品,仓库管理员应负责在每
一包装上给予不合格标签,并建立不合格品管理记录。
仓库管理员
4 销毁仓库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事宜。
具体的处理执行SOP 6-0002 “三
废的处理”。
仓库管理员
处理前仓库管理员应根据不合格品处理指令核对不合格品的名
称、数量等,并在不合格品管理记录上做好记录。
变更摘要
CHANGE CONTROL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