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62讲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
课程资料:第92讲_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3),所得税的列报
第五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三、所得税费用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4年)
20×3年,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10万元,包括:20×3年收到的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20万元。甲公司20×3年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20万元,年末余额为25万元(说明进一步确认5万元),上述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产生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3年的所得税费用是()。
A.52.5万元
B.55万元
C.57.5万元
D.60万元
【答案】B
【解析】
①甲公司20×3年应交所得税=(210-10+20)×25%-(25-20)(调减的折旧)=50(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50万元;
②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25-20=5(万元)
甲公司20×3年确认的所得税费用=50+5=55(万元)。
注:
影响损益的(★★★)暂时性差异,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应当进行调整,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两者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为一增一减,最终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总额。因此,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所得税费用=不考虑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210-10+20)×25%=55(万元)【补充例题•综合题】(2013年)
甲公司20×2年实现利润总额3640万元,当年度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3个资料、2个问题)资料三、其他有关资料: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本题不考虑中期财务报告的影响,除上述差异外,甲公司20×2年未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无期初余额,假定甲公司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2019中级会计实务96讲第68讲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所得税的列报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四、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除外。
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合并报表的编制原则,应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因此,对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价值与其在所属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会不同,并进而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不同,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教材例15-18】甲公司拥有乙公司60%有表决权股份,能够控制乙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2×16年10月,甲公司将本公司生产的一批产品出售给乙公司,不含增值税销售价格为6 000 000元,成本为3 600 000元。至2×16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将该批产品对外出售。甲公司、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存货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假定本例中从合并财务报表角度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以下抵销处理:
借:营业收入 6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3 600 000
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60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2)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新增或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额×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余额×所得税税率。
【提示】
(1)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以以现行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但如果以后年度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则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以预计其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量。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随堂例题】甲公司于2017年12月31日购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取得成本为1 000万元,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根据税法规定此类设备按8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甲公司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
要求:计算2018年12月31日及2019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201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1 000/10=900(万元);
2018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 000-1 000/8=875(万元);
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900-875=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5×25%=6.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6.25
2019中级会计实务98讲第60讲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合同成本
第二节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六、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第五步:确认收入)(二)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2.委托代销安排
烘》
【例13 —15】
甲公司委托丙公司销售W商品200件,W商品已经发出,每件成本为60元。合同约定丙公司应按每件100元对外销售,甲公司按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的10%向丙公司支付手续费。
丙公司对外实际销售100件,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 600元,款项已经收到。
甲公司收到丙公司开具的代销清单时,向丙公司开具一张相同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假定除上述情况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答案】
甲公司丙公司
(1 )发出商品
借:发出商品一丙公司12 000 (200 X60 ) 贷:库存商品一W商品12 000
(1 )收到商品
借:受托代销商品一甲公司20 000贷:受托代销商品款一甲公司20 000
(200 X100 )
(2)收到代销清单,同时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借:应收账款一丙公司11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一销售W商品1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对外销售
借:银行存款11 600
贷:受托代销商品一甲公司10 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3.售后代管商品安排
【例13 —16】(售后代管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2 X18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向其销售M专用零部件。M零部件的制造期为2年。甲公司在完成M 零部件的生产之后,能够证明其符合合同约定的规格。假定在该合同下,向客户转让M是单项履约义务,且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59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1)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随堂例题】甲公司于2×17年1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某设备,取得成本为2 000 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假定计税时允许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及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
【解析】2×17年该项固定资产按照会计规定计提的折旧额为200 000元,计税时允许扣除的折旧额为400 000元,则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800 000元与其计税基础1 600 000元的差额构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 000元[(1 800 000-1 600 000)×25%]。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有些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出于各方面考虑,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包括:
(1)商誉的初始确认
【手写板】
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免税合并的情况,商誉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0之间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手写板】
【提示】商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享有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税会实务】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税会实务】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费用确认的原则
费用的实质是资产的耗费,但并不是所有的资产耗费都是费用。因此,就需明确什么样的资产耗费应确认为费用。由于发生的费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那么费用的确认就应当与收入确认相联系。因此,确认费用应遵循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按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某项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该项支出应予以资本化,不能作为当期的费用;如果某项支出,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确认为费用。这一原则为费用的确认,给定了一个时间上的总体界限。正确地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保证了正确地计量资产的价值和正确地计算各期的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及损益。(二)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只是为费用的确认作出时间上的大致区分,而权责发生制原则则规定了具体在什么时点上确认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三)配比原则。按照配比原则,为产生当期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应当确认为该期的费用。配比原则的基本含义在于,当收入已经实现时,某些资产(如物料用品)已被消耗,或已被出售(如商品),以及劳务已经提供(如专设的销售部门人员提供的劳务),已被耗用的这些资产和劳务的成本,应当在确认有关收入的期间予以确认。如果收入要到未
来期间实现,相应的费用应递延分配于未来的实际受益期间。因此,费用的确认,要根据费用与收入的相关程度,确定哪些资产耗费或负债的增加应从本期收入中扣减。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从而确定各期实现的净利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最终目的也是解决不同会计期间所得税费用的分配问题。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1 .当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机关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当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即纳税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的差异。
2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是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会计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
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3 .所得税费用。计算确定了当期应交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以后,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2019中级会计实务107讲第85讲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3)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五、所得税的列报
【提升总结·综合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500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为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150万元。
(1)甲公司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均属于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假设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对应的相关暂时性差异在2018年没有转回。
(2)由于2018年甲公司满足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条件,自本年起甲公司的税率由原来的25%变更为15%。除上述差异外,甲公司2018年未发生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假定甲公司在未来期间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此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2018年发生的部分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6月30日,从A公司购入一栋办公楼自用,购买时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50万元,此外还发生了保险费25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会计上按照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但是税法上要求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与会计相同。
资料二:8月1日,自公开市场以每股8元的价格购入2000万股B公司股票,甲公司根据该项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管理该项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18年12月31日,B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7.5元。税法规定,企业持有的股票等金融资产以其取得成本作为计税基础。
资料三:12月6日,甲公司因侵犯C公司的专利权被C公司起诉,C公司要求赔偿200万元,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经研究认为,侵权事实成立,败诉的可能性为80%,可能赔偿金额为12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赔偿金额只有在实际支付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2019中级会计实务95讲第72讲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考点】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
=(利润总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本期发生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本期发生额±永久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提示1】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提示2】其中的暂时性差异,只应考虑会影响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交易或事项,不考虑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1000万元,本年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均影响损益),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万元(其中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差异20万元,其他均影响损益)。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甲公司2018年应交所得税为()万元。
A.290
B.295
C.260
D.240
【答案】A
【解析】甲公司2018年应交所得税=[1000+100+(80-20)]×25%=290(万元)。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提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计入所有者权益,比如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对应所得税费用的,属于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
2019中级会计实务107讲第62讲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
第二节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一、或有事项的确认
(一)或有资产转化为资产的确认条件
或有资产只有在企业基本确定能够收到的情况下,才能转变为真正的资产,从而应当予以确认。
(二)或有负债转化为负债的确认条件
【例题】甲公司2018年有关或有事项资料如下:
(1)A公司状告甲公司侵犯其专利权。法院已受理,至2018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的法律顾问对该事项进行分析,认为该案件败诉的可能性为80%,如果败诉,按照目前类似案件的情况分析,估计很可能赔偿金额6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3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属于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可能性为80%)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确认为预计负债。
借:营业外支出60
管理费用 3
贷:预计负债63
(2)甲公司向工商银行借款,采用的是无担保借款,现已逾期未偿还。2018年12月1日,银行向法院起诉甲公司,要求甲公司归还贷款的本息120万元,并支付罚息6万元。如果败诉,甲公司需承担诉讼费用0.1万元。2018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会计处理如下:
属于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金额能可靠计量。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确认为预计负债:
借:营业外支出 6
管理费用0.1
贷:预计负债 6.1
(3)甲公司生产商品,因污染环境被周围村镇居民起诉,2018年12月8日法院已受理,至年末尚未判决。甲公司法律顾问认为该诉讼败诉的可能性为80%,但按目前有关法律规定,赔偿金额不能确定。会计处理如下:
现时义务,也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金额不能可靠计量。所以只能作为或有负债进行披露,不能作为负债确认。
2019中级会计实务107讲第84讲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三、所得税费用
【例·单选题】2×19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债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确认了1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2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甲公司当期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为15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2×19年度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万元。
A.120
B.140
C.160
D.180
【答案】B
【解析】本题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140
递延所得税资产1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0
借:其他综合收益2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0
【例•综合题】(2016年节选)甲公司2015年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50万元,与之对应的预计负债贷方余额为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无期初余额。甲公司2015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952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且预计在未来期间保持不变;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2015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5年8月,甲公司向非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
资料二:2015年9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保修费用300万元,同时冲减了预计负债年初贷方余额200万元,2015年年末,保修期结束,甲公司不再预提保修费。
资料三: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180万元。
(1)计算甲公司2015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2015年的应纳税所得额=9520+500-200+180=10000(万元)
2019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练习题: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2019 中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练习题:所得税费用
的确认与计量
单项选择题
1、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确认了10 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20 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甲公司当期应交所得税为150 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2011 年度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 万元。
A 、120
B
、
140
C
、
160
D
、180
【答案】
B
计算题
1、2X10年末甲公司某存货账面成本为50万元,本年度对其计提
6 万元跌价准备,以往年度未确认过跌价准备。当年会计利润500 万元,所得税率25%,未来期间不变,且未来期间能够产生充足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规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税前扣除,不考虑其他事项。
【解析】
应纳税所得额=500+6=506;应交所得税=506X 25%=126.5
存货
账面价值=50-6=44
存货计税基础=50
可抵扣暂时性余额=6(也是发生额)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X 25%=1.5
借:所得税费用1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26.5
2、甲公司于2X09年1月1日取得(外购)某项成本为600万元的无形资产。无法合理预计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2X09年12月31日,对该项无形资产实行减值测试表明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对该无形资产按 1 0年直线法摊销,相关摊销额允许税前扣除。适用所得税率25%,且未来期间不会发生变化。本年度会计利润1000 万元。不考虑其他事项。
2019中级会计实务98讲第60讲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合同成本
第二节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六、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第五步:确认收入)
(二)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2.委托代销安排
含义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代销合同或协议,委托受托方向终端客户销售商品
1.受托方获得对该商品控制权的,企业应当按销售商品进行会计处理,这种安排不属于委托
代销安排;
判断原则
2.受托方没有获得对该商品控制权的,企业通常应当在受托方售出商品后,按合同或协议约
定的方法计算确定的手续费确认收入
表明一项安排是委托代销安排的迹象包括但不限于:
1.在特定事件发生之前(例如,向最终客户出售产品或指定期间到期之前),企业拥有对商
品的控制权;
表明迹象
2.企业能够要求将委托代销的商品退回或者将其销售给其他方(如其他经销商);
3.尽管受托方可能被要求向企业支付一定金额的押金,但是,其并没有承担对这些商品无条
件付款的义务
1
【例13-15】
甲公司委托丙公司销售W商品200件,W商品已经发出,每件成本为60元。合同约定丙公司应按每件100元对外销售,甲公司按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的10%向丙公司支付手续费。
丙公司对外实际销售100件,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 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 600元,款项已经收到。
甲公司收到丙公司开具的代销清单时,向丙公司开具一张相同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假定除上述情况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答案】
甲公司丙公司
(1)发出商品
借:发出商品—丙公司12 000(200×60)贷:库存商品—W商品12 000 (1)收到商品
借:受托代销商品—甲公司20 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甲公司20 000
2019中级会计实务96讲第67讲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所得税费用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所得税费用
◊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的列报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当期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一)纳税调整增加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减。
(二)纳税调整减少额
1.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2.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减。
【提示】暂时性差异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不考虑永久性差异)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本期发生的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本期转回的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本期发生的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本期转回的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若暂时性差异不影响损益, 如其他债权投资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 , 2018年实现利润总额1 000万元,本年转回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100万元,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80万元,上述暂时性差异均影响损益。 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A. 250
B. 295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第三节讲义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第三节讲义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主要涉及四个账户: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等。
一、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得到的。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对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应确认为暂时性差异,分录通常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注意:此时,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故这种情况又称为递延所得税收益;
或作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意:此时,当期所得税费用增加,故这种情况又称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商誉)的所得税影响。用公式表示即为: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注意: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则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不构成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第64讲_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一、当期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其中:
1.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会计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特别提示】
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其他综合收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例13-15】(修改)
丙公司2×19年9月取得的某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其他债权投资,成本为2 000 000元,2×19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2 400 000元。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答案】
取得时:
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五、所得税的列报
【例题•综合题】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未来期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会发生变化,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发生的与某专利技术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80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技术用于新产品的生产,当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摊销,该专利技术的初始入账金额与计税基础一致,根据税法规定,2015年甲公司该专利技术的摊销额能在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60万元。
资料二:2016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42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3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仍采用年限平均法摊销。
资料三:甲公司2016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2016年甲公司该专利技术的摊销额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60万元,当年对该专利技术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除该事项外,甲公司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本题不考虑除企业所得税以外的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15年1月1日取得专利技术的相关会计分录。
(2)计算2015年专利技术的摊销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计算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对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2016年甲公司应交企业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2017年度该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2018年)
【答案】
(1)
借:无形资产800
贷:银行存款800
(2)
2015年专利技术的摊销额=800÷5=160(万元)。
借:制造费用160
贷:累计摊销160
(3)
甲公司2016年12月31日对专利技术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800-160×2)-420=6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6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
(4)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所得税税率=(1000+60)×25%=26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60×25%=15(万元)。
【提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800-160×2-60=420(万元);计税基础=800-160×2=48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60×25%=15万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递延所得税收益)=265-15=250(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5
所得税费用2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65
(5)
甲公司2017年度该专利技术应摊销的金额=420÷3=140(万元)。
借:制造费用140
贷:累计摊销140
【例题•综合题】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所得税税率为25%,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12年12月1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自行安装的生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495万元,增值税税额为79.2万元,甲公司当日进行设备安装,安装过程中发生安装人员薪酬5万元,2×12年12月31日安装完毕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
资料二:甲公司预计该设备可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所得税纳税申报时,该设备在其预计使用寿命内每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为48万元。该设备取得时的成本与计税基础一致。
资料三:2×15年12月31日,该设备出现减值迹象,经减值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250万元。甲公司对该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该设备尚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仍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所得税纳税申报时,该设备在其预计使用寿命内每年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仍为48万元。
资料四: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出售该设备,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6万元,款项当日收讫并存入银行,甲公司另外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1万元(不考虑增值税)。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12年12月31日该设备安装完毕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成本,并编制设备购入、安装及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相关会计分录。
(2)分别计算甲公司2×13年和2×14年对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
(3)分别计算甲公司2×14年12月31日该设备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需指出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余额。
(4)计算甲公司2×15年12月31日对该设备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计提减值会计分录。
(5)计算甲公司2×16年对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
(6)编制甲公司2×16年12月31日出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不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处理)。(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2017年改编)
【答案】
(1)2×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设备安装完毕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成本=495+5=500(万元)。
借:在建工程49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9.2
贷:银行存款574.2
借:在建工程 5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借:固定资产500
贷:在建工程500
(2)2×13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500×2/10=100(万元);
2×14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500-100)×2/10=80(万元)。
(3)2×14年年末设备的账面价值=500-100-80=320(万元),计税基础=500-48-48=404(万元),因此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4-320=84(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84×25%=21(万元)。
(4)2×15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设备的账面价值=500-100-80-(500-100-80)×2/10=256(万元),可收回金额为25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56-250=6(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
(5)2×16年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250×2/5=100(万元)。
(6)
借:固定资产清理150
累计折旧344
[100+80+(500-100-80)×2/10+1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
贷:固定资产5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贷:银行存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