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0 -
《国际贸易问题》2007 年第 12 期
更多的信任。这种文化优势减少了投资风险, 因此 偏好于独资经营。基于此, 笔者提出假设一。
假设一: 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之间的文化距 离越大, 在华投资越有可能选择合资方式。而跨国 公司母国与我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越小, 在华投资 越有可能选择独资方式。
王俊: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310018 电子信箱: wangjun200213@163.com。
- 99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Baidu Nhomakorabea
《国际贸易问题》2007 年第 12 期
为了更直接地反映跨国公司母国和东道国之 间的文化差异, Kogut and Singh( 1988) 在民 族 文 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距离概念。而文化距 离对进入模式的影响在学术界一直都有较大的争 议, 以至于被称作文化距离悖论。一些学者的研究 结果表明, 跨国公司在文化距离大的国家投资, 获 得当地知识非常困难,因此偏好于合资经营方式。 在文化距离大的国家投资, 还会因为内外部环境 的不确定性, 增加投资的风险, 跨国公司倾向于利 用合资形式以规避风险( Gatignon and Anderson, 1988) ; 而另一些研究却持有相反的观点, 认为文 化距离大, 组成合资企业后, 员工之间存在相当大 的协调成本和管理成本, 因而选择独资经营是合 适的。如 Padmanabhan and Cho( 1996) 发现日本 公司在文化距离大的国家投资更愿意选择独资形 式;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文化距离与进入模式之间 并 非 简 单 的 线 性 关 系 , Bell( 1996) 发 现 它 们 之 间 是 U 形关系, 即当文化距离相当大或相当小的时 候, 跨国公司偏好于独资经营, 而当文化距离不太 大也不太小的时候, 跨国公司愿意选择合资方式。 这个观点在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 作者发现 美国与荷兰之间的文化距离适中, 到美国投资的 荷兰公司更偏好于合资而不是独资方式。
二、理论假设
由于影响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因素很多, 既 包括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因素、文化因素, 也包括跨 国公司投资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行业特性、投资规 模等产业与公司层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可以整 合在交易成本理论中进行分析, 文化差异亦是如 此。文化差异程度造成了选择不同进入模式的交 易成本的差异。
1.文化距离与进入模式的选择 文化距离概念非常适合在交易成本理论的框 架下进行分析, 因为文化距离的差异程度, 自然会 影响到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获得当地知识与资 源的难易程度, 也影响到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一 般来说, 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加, 跨国公司母国的政 治经济及法律环境与东道国之间存在的差异就会 增大, 到东道国投资后独立获得当地知识会越来 越困难而且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如果跨国公司 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组成合资公司, 可以加速跨 国公司的学习过程, 减少因对东道国各种信息和 知识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投资风险和投资的不确定 性。但是, 合资经营一段时间后, 情况就发生变化 了, 正如 Hamel et al( 1989) 所 论 证 的 , 在 文 化 距 离大的国家投资, 随着学习效应的减弱, 合资企业 内部冲突导致的交易成本逐渐增加, 而且随着文 化距离的增加, 企业管理者之间的经营理念、管理 手段等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时企业内部冲突可能 会随之增多, 从而增加了内部协调成本, 跨国公司 将逐步进行独资化经营。 同时, 大量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跨国公司在文 化距离小的国家投资倾向于选择独资经营。Wei and Liu( 2004) 发现香港 、澳 门 、台 湾 等 地 区 与 大 陆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种族联系, 与其他国家 相比这种相似的文化特征具有较少的不确定性和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进入模式; logit 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规模逐 年增长, 到 2003 年我国接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 额就已达到 530 亿美元, 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接收 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近年来, 随着我国投 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引资政策的调整, 进入我国的 外国直接投资在区位布局、行业分布、进入模式 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跨国公司逐步由我 国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渗透, 由制造业向金 融、保险、零售等服务业扩张。在进入模式方 面, 跨国公司越来越偏好于独资方式。目前跨国 公司已开始对原先设立的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 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逐步转变为外商控股企业或 外商独资企业, 而在新设立企业时大多直接选择 独资经营。据统计, 1992 年 外 商 独 资 企 业 在 合 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中的比重分别为 27.11%和 22.90%, 而到 2005 年底, 外商独资企 业 的 比 重 就 已 分 别 占 到 了 77.14% 和 77.22%①。 从表面上看, 跨国公司出现的独资化倾向是公司 内部股权结构的调整, 但是它反映了跨国公司在 内外部环境变化后, 对在华分支机构经营风险和 收益的预期变化。因此, 有必要分析是哪些因素 促使跨国公司出现的独资化倾向。笔者并不打算 揭示出影响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的全部因素, 而 仅仅从文化视角, 分析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文 化差异是否影响到了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调整, 以便为我国政府制定合理的引资政策提供理论上 的准备。
程, 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和经营风险, 因此倾向 于独资经营。而在心理距离大的国家投资, 势必由 于环境不适应而增加企业运行成本, 引起投资风 险的扩大, 跨国公司选择合资方式是可行的。
笔者从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这两个方面来界 定文化差异, 并对它们与进入模式之间的关系提 出理论假设, 进而利用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 数据进行计量检验, 最后得出结论。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直接投资选 择合资抑或独资方式的讨论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 理论是交易成本理论。按照交易成本理论, 跨国公 司在海外市场选择不同的进入模式体现了跨国公 司对目标市场控制程度的偏好, 是跨国公司基于 成本与收益比较后的最终抉择。跨国公司从合资 经营中获得的收益包括了在本国经营不能得到的 互补性资源、销售市场、由合资伙伴控制的专用性 资产, 并从合资伙伴那里学习到了在东道国经营 的经验和知识等。而在合资经营中, 由于专用性资 产、环境和行为的不确定导致的市场风险以及由 此而引发的合作伙伴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 容易 引起内部交易成本上升。因此, 如果交易中存在大 量专用性资产, 以及在交易各方行为存在较大不 确定性的情况下, 选择独资将优于合资。这个观点 得到了大多数实证研究的证明( Hennart, 1988)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化反映了跨国公司管理者对东道国环境的适应过 程。具体来说, 在心理距离大的国家投资, 管理者 由于环境的不适应而认为外部风险大, 倾向于减 少资源的承诺水平而选择合资方式。在心理距离 大的国家投资, 管理者不能很好地跟当地政府、供 应商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打交道, 选择合资有利 于 更 好 地 学 习 ; O’Grady and Lane( 1996) 还 认 为 跨国公司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关于跨 国经营的一般性知识, 而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东 道国特定的市场信息等专门性知识, 在心理距离 大的国家管理者很难独立获得这些知识和信息, 跨国公司需要依靠东道国合作伙伴通过合资方式 经营。基于此, 提出假设二。
2.心理距离与进入模式的选择 Beckerman( 1956) 在 国 际 经 济 学 中 最 早 引 入 心理距离概念, 用以反映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销 售产品或服务时, 由于国外复杂的环境造成的投 资不确定性。20 世纪 70 年代, 瑞典的乌普萨拉大 学对心理距离进行量化处理, 并建立跨国公司国 际化的动态模型。此后, 心理距离概念被广泛运用 于跨国公司理论中。但是对于心理距离的界定以 及心理距离与文化距离的关系在理论界长期争论 不休。许多学者认为心理距离等同于文化距离, 并 且 心 理 距 离 是 受 文 化 因 素 影 响 的 结 果 ( Lee, 1998) ; 也有的学者认为心理距离不同于文化距 离, 因为前者包含了对东道国外部环境的感知与 理 解 的 过 程 ; Johanson and vahlne ( 1977) 将 心 理 距离定义为“阻止或干扰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市场 之间的若干因素, 它们包括了语言、文化、政治体 制、教育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等。”而按照 Nord- strom and Vahlne( 1994) 对心理距离的界定, 心理 距离包括了文化、结构( 主要指的是法律和管理) 和语言上的差异。因此, 心理距离概念比文化距离 概念的外延更大。 心理距离在定义上的差别也导致了用心理距 离 解 释 跨 国 公 司 进 入 模 式 上 的 差 异 。Herrmann and Datta( 2002) 侧 重 于 将 心 理 距 离 界 定 为 管 理 者在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认知能力的差异。由于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在国际化经验、技能 和认知能力等个性特征上的差异, 影响到了他们 在国际化中的管理决策, 而进入模式的选择又是 跨国公司在国际化中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因此, 管 理者的个性特征差别在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选择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按照乌普萨拉大学的进入模 式选择模型, 跨国公司进入海外市场首先是依靠 专业代理商将产品出口到目标国, 待运行一个阶 段后, 在目标国建立自营的销售机构, 最后通过直 接投资的方式建立生产机构, 而分支机构也先后 经历着由合资到独资的过程。这种进入模式的变
《国际贸易问题》2007 年第 12 期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文化差异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王 俊
摘要: 近年来, 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独资化倾向。本文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 上分析了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文化差异对其进入模式的影响。在对两者关系提出理论假设后, 以 2004 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销售收入排名前 500 名的企业为样本, 以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为解释变量, 建立 logit 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文化距离越大, 其在华投资越 倾向于合资经营, 而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心理距离越大, 其在华投资越倾向于独资经营。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已经将文化因素延伸到交 易成本理论中, 并分析了文化因素对进入模式的 影响( Brouthers, 2002) 。Hofstede( 1980) 通过大量 的问卷调查, 建立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文化 特征评价指数, 随后, 一些学者开始用文化特征指 数进行实证研空。Erramilli( 1996) 、Hennart、Lari- mo( 1998) 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 跨国公司母国越 具有高度的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特 征, 在海外的分支机构越有可能选择独资方式。
文化差异还可以用心理距离进行度量。大量 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时首先选 择心理距离接近的国家, 然后再逐步向心理距离 远的国家拓展。主要原因在于在心理距离接近的 国家, 由于文化、语言、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相 似性, 降低了投资的不确定性, 并且还有利于跨国 公司学习当地的知识和经验( O’Grady and Lane, 1996) ; 许多学者也已经认识到心理距离类似于文 化距离, 同样会对跨国公司进入模式产生影响。 Kogut and Singh( 1988) 发现跨国公司母国与东道 国之间的心理距离是管理者在东道国经营中对成 本和不确定性的主观感知。在心理距离大的国家 投资, 管理者认为外部的风险大, 在投资时要尽量 减少对资源的承诺水平, 倾向于合资方式; Meyer ( 2001) 认为东欧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体制转型后, 建立了与西欧国家具有相似性的制 度, 缩小了来自市场经济国家跨国公司的心理距 离。他们在东欧国家建立的分支机构就不需要为 适应当地环境而花费成本培训员工、协调管理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