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与防治》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地方性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地方性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on Bilingu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in a Local University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pai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has been increasing. In response to this trend, our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th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major, and as a resul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major.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students,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practices and reflections on this teaching model.I. Theoretical Basis of Bilingual TeachingBilingual teaching refers to the use of two or more languag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bilingual teaching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a means to enhanc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can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As a professional cours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require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a proficient command of English. Firstly, the advanced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are mainly published in English.Secondl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formulated strict standards fo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which require professionals in this field to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Therefore, bilingu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not only improves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II. Characteristics of Bilingual TeachingBilingu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in our university is mainly carried out in two ways: bilingual lectures and bilingual textbooks. In terms of bilingual lectures,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taught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adopt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firstly, the lectur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lecture in Chinese, and then uses English to explain the specif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terms; secondly, the lecturer moderates th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o ensure that all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 discussed.In terms of bilingual textbooks,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adopts the "bilingual teaching materials" model. The course syllabus and related teaching materials are all bilingual, and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echnical terms and concepts are provided at the end of each sec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III. Teaching Practice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order to verify this hypothesi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students who completed the course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e than 80% of the students believe that bilingual teaching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lecturers constantly summarized and reflected on their own teaching practices. One of the common shortcomings in bilingual teaching is that lectures tend to focus on simple and basic conten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limitations, resulting in incomplete and inaccurate transmiss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refore, the lectur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English in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and sentence struc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hould be the core of teaching. In this way, the effectiveness of bilingual teaching can be maximized.IV.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in our university has achieved a 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Bilingual teaching not only improves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enables them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not perfect, and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professional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lecturers. In the future, we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personnel in the field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V.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Although bilingu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re are still som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Firstly, English proficiency of students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bilingual lectures and textbooks, students need to have a certain level of English proficiency. However, many students have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Therefore, 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nd proficiency, such as setting up language learning courses, providing language tutoring services, and enriching language resources.Secondly, some lecturers still lack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lthough they have a good command of Chinese,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is relatively weak, especially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and sentence structur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universities should provide relevant training for lectur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nvite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o give lectures.Finally, there are certain limit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bilingualteaching. Bilingual teaching is not suitable for all courses and all stud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requires a lot of resources and manpower, and not all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the ability and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bilingual teaching. Therefore, we should careful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rses and students, an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ls.In view of the abov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we should mak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1.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through various measures such as language learning courses, tutoring services, and language resources.2. Provide training for lecturer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proficiency, especially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terminology and sentence structure.3.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speaking experts i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invite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o give lectures.4. Careful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rses and students, and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ls.VI. ConclusionBilingu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has many advantages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our university.Bilingual teaching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uch as the need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of lecturer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cultivate more high-quality personnel in the field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we need to take measures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and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In summary, bilingual teaching provides a new way of teaching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ies,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long with its advantages,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need to be addressed, such as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lecturers'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measures such as language learning courses, tutoring services, training for lecturers, and careful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ls need to be taken. These effort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personnel in the field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浅谈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下, 原位 生物修复要 与井群系统配合进行 , 即通过抽水机 与注水
井 的配合 , 以加速地下 水的流动及氧 和营养物的扩散 , 而缩 短 从
三 、 治思 考 与 建 议 防
是在地下水 流的下游挖一条足够深的沟道 , 在沟内布置收集 处 理 时 间 。
系统 , 将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质收集起 来 , 或将 受污染地下水收集 起来 以便处理 的一种方法。 在处理轻质污染物( 如油类等 ) 时比较
水体圈闭起来。其他的物理屏 障法还有泥浆阻水墙 、 振动桩阻水 措施还可 以从微生物 的角度人手 。在地表设施 中对微生 物进 行 墙、 块状置换 、 膜和合成材料 帷幕 圈闭法等 。 适合在地下水初期用 选择性 的培养 ,然后通过 注射井注入到受污染 区域 。一般情 况
作 一种 临时 性 的控 制 方 法 。 2被 动 收集 法 .
千 化工业 的发展 及其产品 的广泛应 用而引起 , 当 球 污染源停止排放 N P A L时 , 未挥发 、 未溶于水 的
3土 壤 改 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剂及
N P A L在移动过程中逐渐分离形成无数独立 、 不 有机改性物质 , 土壤 中的黏土转变为有机 黏土 。经改性后形成 使 二 :连续的小液滴 , 可被孔隙介质长期束缚, 其可溶 的有机黏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 中的有机污染 。
分 水 岭 法 和 下 游 分 水 岭 法 。水 动 力 法 不 能 保 证 从 地 下 环境 中 完 依法办事。 根据“ 谁污染 、 谁治理” 的原则, 出现问题必须高额罚款,
水动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统通过抽水或 向含水层注水 , 人 防上下功夫 , 而不要 在污染发生后付 出更大代 价去治理。
为地区别地下水 的水力梯度 , 从而将受污染水体 与清 洁水体分隔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教学大纲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师:王焰新马腾李义连马瑞郭清海罗朝晖苏春利谢先军高旭波实验教师: 梁莉莉曹李靖陈华清课程名称:地下水污染与防治(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and Prevention)课程代码:303040660-0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先修课程: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基础开课学院:环境学院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1)掌握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理论基础;(2)具备从事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和评价的能力;(3)熟悉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是我校环境工程、水文及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特色优势课程,将从污染水文地质学基础、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污染的评价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四个方面,系统介绍有关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1)掌握国内外研究趋势以及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2)掌握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概念,识别地下水污染现象;(3)掌握地下水污染组成的三要素,即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途径;(4)掌握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的水动力弥散理论和方程;(5)掌握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经历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6)掌握地下水污染调查的主要方法、内容和步骤;(7)掌握地下水污染监测的点位、指标、频率确定原则;(8)掌握水样、土样的采集、保存和分析方法和技术;(9)掌握污染物浸出实验;(10)掌握污染物迁移、转化与富集的静态批实验;(11)掌握污染物迁移、转化与富集的动态土柱实验;(12)掌握地下水污染模拟槽的结构、功能及其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中的应用;(13)掌握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步骤;(14)掌握地下水污染物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基本方法;(15)掌握地下水污染预测的数值模拟方法;(16)掌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内容和步骤;(17)掌握地下水污染的“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基本策略(含《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18)掌握“抽出-处理”(PAT)法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步骤;(19)掌握“监控条件下的自然衰减”(MNA)法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步骤;(20)掌握“渗透性反应墙”(PRB)法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步骤;(21)掌握生物修复法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步骤。
《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利用验证性 实验强化基础知识
综合 实验 是运用水 污染控制 的理论知识和多种实验技能和
验证性实验是理论 知识在实践 中的最直接的反映。验 证性 实验方 法加以综合、归纳 、分析 的一种实验 பைடு நூலகம்式。综 合性实验
实验可以直 接将课本上 那些抽象难懂 的理论 知识 直观的通过实 由于几 乎用到 了所有学到的水污染控制 的技术 ,对学生综 合运 验现象表现 出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 在 水污染 控制 工程 中讲解 关于水 的深度 处理 技术 时, 用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锻 炼。 在水污染实验 室有一套整个水处理流程 的演示 试验 台。以
用什么实验手段达到实验目 的由学生自 行决定。为了达到实验 科 研习惯 ,认真严 谨的治学态度 。对学 生以后 的学 习和 工作有
目的,学生 积极 从各种 渠道 查 找资 料 ,设 计 实验 方 案,确定 极 大的帮助。 实验 步骤。甚至有 的学 生不 满足于用现有 的混 凝剂 ,而 自己根 据污 水的 水质情 况合成 新 的混 凝剂 。在 实验 过 程 中,实验 进
也是学生了解水污染 的特点和规律,掌握污水治理 技术 和方法, 错 误 。而且在最 后 的数 据处 理和 实验 报告 的撰 写过程 中,也
对 提 将 来从事 污水研 究与治 理 工作 的基 础。在 水污染 控制工 程》 发挥 主观能动性 , 实验 结果进行 详细分析, 出自己的见解 。
提 高学 生 的 动 手 能力 ,拓展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
通 过这个水处 理的综合实验 ,提高了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
识分析污染 现象,检 测污染水质情况 ,解决污染 问题和查找资
例如 : 污染控制工 程》 的混凝沉 淀实验 采用了设 计性 料 获取信息 的能力。而且 综合实验还把课本上一个一 个的孤立 水 实验 。教 师在 讲课 过程 中提 前给 出实验 目的 :确定 混 凝 实验 的知识 点通 过整个处理 系统有机 的联 系起 来,使学生拓宽了知 中最佳 的 投药 量 和最佳 的 P 值 。而对 于用何 种 混凝 剂,采 识面,学会了从整体上考虑 问题 ,解决 问题,培养了学生 良好 的 H
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验与研究
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验与研究地下水是全球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因为它是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多种用途的主要来源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地下水质量遭到了严重污染,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验和研究正在进行中,以建立有效的地下水保护和治理机制。
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地下水污染可以由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引起。
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城市排水、废弃物处理和采矿等都可能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
自然因素如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化学成分、流动路径和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污染问题需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有效的治理技术为支持。
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验和研究正在不断进行中。
治理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地下水污染的性质和分布,不同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各种污染物。
1. 生物还原法生物还原法适用于有机污染物质的去除。
生物还原过程是将有机污染物转变为无害物质,通过添加某些有利的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的物质。
2. 电化学处理技术电化学处理技术是一种可行的地下水治理技术。
它的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处理污染物质。
电化学处理技术可以将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粉末、氧化物或盐,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3. 浅表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浅表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治理技术,它可以通过控制地表径流量和地表水的流向等来限制地下水污染的扩散。
该技术涉及减少面源污染物的入渗和流入地下水的数量。
4. 化学物质还原法化学物质还原法主要涉及电子给体的添加,通过还原性气体或其他电子供体来减少有害污染物的存在。
在特定条件下,将还原剂导入任何具有污染物的地下水区域中,还原剂将还原污染物,从而去除污染物。
5. 矿化物还原法矿化物还原法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它利用一种特定的矿物质还原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为无害物质。
矿化物还原法通常基于铁矿物质或磺酸盐。
结论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与污染防治分区理论及实践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与污染防治分区理论及实践》精彩摘录 在《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与污染防治分区理论及实践》这本书中,我们不仅 可以看到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的全面阐述,还有对污染防治分区的深入探讨。以 下是一些精彩摘录,这些摘录为我们揭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 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
阅读感受
在实践方面,书中列举了多个国内外成功的地下水环境调查和污染防治案例。 这些案例涉及工业区、农业区、城市区域等多个领域,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我 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地下水环境的实际情况, 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调查评估方案和污染防治措施。
阅读感受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在当前城市化、工 业化的进程中,许多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我们需要进一 步加强地下水环境的调查评估工作,明确污染来源和程度,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 施。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 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目录分析
在引言部分,本书首先阐述了地下水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进行地下水环境调 查、评估和污染防治分区的必要性。这一部分为后续的详细讨论设定了背景和前 提。
目录分析
在这一章节,本书详细介绍了地下水环境调查的方法、技术和程序。涵盖了 从调查方案的设计、采样点的选择,到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全过程。还讨论了如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与污染防 治分区理论及实践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污染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习题指导.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习题指导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哪些物质可污染地下水?途径如何?2 地下水污染如何分类?怎样防治?3 地下水污染调查有何意义?如何进行地下水污染调查?4 污染的地下水如何进行修复?第二章地下水的赋存和化学成分1 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有哪几种?2 什么叫岩石的水理性质?包含哪些指标?3 请简述地下水的分类。
4 地下水中包含哪些化学成分?哪些指标可判断地下水的化学性质?5 为什么Cl-总是随着TDS的增长而增加,而Ca2+没有这种性质?6 地下水中化学成分形成机理如何?7 水文地质研究中常见的环境同位素有哪些,有什么意义?8 有哪些方法可以对地下水进行化学分类?下表为两个水样的分析数据,请用已学过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析。
组分Na++K+Ca2+Mg2+Cl-SO42-HCO3-A 171 119 16 15 42 817B 26 60 12 100 47 64 注:组分浓度单位为mg/L。
第三章地下水运动1 试将渗流同空隙中的真实水流进行对比,看其流量、水头、过水断面、流速大小、水流运动方向等有何不同?2 地下水能从压力小的地方向压力大的地方运动吗?为什么?3 为什么导水系数在三维条件下无意义?4 在计算地下热水运动时,能否将渗透系数当成是岩层透水性常数?为什么?5 流网为什么旨在稳定渗流条件下才有意义?6 为什么一定要有识别(校正)模型阶段?直接用野外测得的参数进行建立模型可行吗?为什么?7 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什么?8 什么叫水文地质参数?各参数分别有什么意义?第四章地下水污染物运移1 试写出轴对称条件下一维弥散方程式。
2 为什么确定弥散问题的解需要给出研究区域水头场的分布?如果只知道水头的初始状态、边值和有关参数怎么办?3 水动力弥散系数如何确定?4 试推导地下水污染物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
5 在研究地下水流问题中,什么叫边界条件,可分为几类,在实际中应如何进行处理?第五章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技术1 对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运移、控制、修复,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2 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方法有哪些?简述目前地下水污染水质模拟软件。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探讨
识 点 为 基 本概 念 或 原 理 , 则 需按 预 习提 纲 简 明扼 要
就全 国双语 教 学 开展 现 状 而 言 , 除 十余 所 国 内 注 明其 基 本要 点 与 内涵 实质 的英 文 释 义 ; 若 为某 一
一
流高校外 , 大多数高校专业类课程双语教学 的开 典型水处理技术方法 , 则应批注其单元操作控制步
关键词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专业课程 ; 双语教学; 本科教学
中 图分类 号 : G 2 0 ; T U 8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2 9 0 9 ( 2 0 1 3 ) 0 4 - 0 0 9 7 - 0 4
作 为培 养复合 型 人才 的有效 途径 之 一 , 采 用 双语 教 学 的方 法 和模 式进 行 专 业 知 识学 习 , 符合 中国加 入 WT O后 教育 发 展 的总 趋 势 , 也 是 中 国大 学 国际 化 、 步人 世界 知名 大学 行列 的一 项重 要手 段 ¨ J 。随着 科技 、 经济、 文 化全 球化 趋 势 的 日益显 著 , 专 业技 术 性 国际 交 流 活动 愈 发 频 繁 , 培 养 掌 握 特 定 专 业 知识 和 技
城市建设 与环境 工程学院 , 重庆
摘要 : 水 污染控 制 工程是 高校 环 境 工程 本科 专 业 类 必修 课 程 , 也 是 重 点特 色专业 建 设 的 关键 课 程 之 一 。基 于专业课 双 语教 学实施 现状 分析 , 进行 了课 程 辅助 性 双语教 学 活动 改革 探 讨 。在 不增 加课 堂教 学学 时 的前 提下 , 通过调 整课 堂组 织方 式 、 开展 课 外教 学互动 、 优 化 多媒 体 课件 内容 等 , 合理 置 入 适量 的 双语 教 学模 式 。 在 满足教 学 目标 前提 下 , 显著 增 强 了本科 生对 专 业知 识 的深 入 理 解 , 并提 高 了学 生对 英 语 文 献 的 阅读 分 析 能 力及科技 英语 书 面表达 能 力 , 在 实际操 作 中具 有 可行性 。
浅谈地方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
的学 科 教学 ,它 有 着 既要 提 高 学 生 英 语 水平 又 要 完 成 本 学 科 专 语言,在 以后 的工作和 学习中不断 了解和掌握 专业领域 最新 的
业知识教学 的双重 目标。
知识和技 能。此 外,用英语掌握科学 与技术能使 中国学生更为
本文通过探 讨地方高校 “ 水污染 控制工程 ”课程双语教学 自信 地走 向世界,更为有效地 了解世界和参 与国际交 流,从而
关键词 : 双语教 学 ; 水污染控- x程 ; , . 地方高校 t 作者简 介 : 解清杰 (9 5 ) 17 - ,男,河北献县人 ,江苏大学环 境学院环境 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 究方向 : 水污染
控 制 方 面的教 学与科 研 ; 黄卫 红 (9 8 ) 男,湖 南益 阳人 , 江 苏大学环 境 学院, 副教 授 ,工 学博 士,主 要 研 究方 向 : 境 污染控 制方 16- , 环
中国电力教育 C P EE
2 1 年第 3 期 总 第1 4 00 3 8 期
D I O 编码 : 0 3 6/ . s .0 7 0 7 .0 03 . 1 1 .9 9 j sn 10 — 0 92 1 .30 i 6
浅谈地方高校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
解清杰 黄卫 红 吴向阳 李 潜
面的教 学与科 研 。( 苏 镇 江 22 1) 江 105
基 金 项 目 :本文 系江苏大学教 学改革课 题 资助 项 目 ( 目编号 : G B 0 95) 项 J Y 20 00 的研 究成 果。
目前,我 国高等学 校中 9%为地 方高校, 这 些学校 中有 程双语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知识 ,进而可以检索、 5 近 3 0所开 设了环境 工程专业 ,其 中 “ 0 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 利用最 新、最先 进的 国内外科 技文献。 因为水污染控制技术的 作为环境工程 专业 的核心课程 之一 ,受到了各地方高 校的普遍 发展十分迅 速,新工艺、新方 法、新 理论层 出不穷,而这 些新 重视。“ 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 程的教学 目的是为了培养环境 工程 的工艺 技术绝大多数都 是以英文科技文 献的形式 出版的 ;而且 专业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水处理基 础理论和工程 技术知识,能 目前水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的前沿在欧美 发达国家,大部分 科研
地方性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地方性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张漓杉钟山龙腾发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3期张漓杉钟山龙腾发(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大学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该文对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推进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环境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采取的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教材考核形式水污染控制工程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47-0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剧,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占据了科研领域的语言优势,英文成为全世界科研成果交流的通用语言。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工作者,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求具有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
因此,本科教育除英语公共课以外,有必要开展专业课的英语教学,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复合型和国际型人才的要求[1]。
自2001年9月21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全国各高等院校开始积极推广使用英语等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目前,双语教学不仅受到高校管理层的关注与重视,而且已成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由于地方性高校学生素质的限制,相关的双语教学配套设施建设不足,该文针对广西师范大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目的。
1 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教学辅助手段讲授某一专业基础或专业课为目的,从而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的系统知识,因此双语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然而地方性高校的学生素质与国内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是很高。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CONTENTS
• 地下水污染概述 • 地下水污染的识别与评估 • 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 • 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 •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实践与案例 • 结论与建议
01
地下水污染概述
感官观察法
通过观察地下水的颜色、气味、透明 度等物理特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污 染。
化学分析法
通过检测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如溶 解氧、氨氮、总有机碳等,判断水质 是否符合标准。
有机物分析法
针对特定有机污染物进行检测,以确 定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同位素分析法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追踪污染源, 确定地下水的污染来源。
成功案例分析
某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通过实施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污染源排查与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保障了饮用水安全,提高了水源地水质 。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案,实现了工业园区内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了对地下水 的污染风险。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教训
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污染物氧化或还原 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吸附法
利用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吸附污染物,将其从 地下水中分离出来。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生态风险。
输入 标题
微生物降解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如二氧化碳和水。
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体系
综合防治法规
我国政府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 《环境保护法》等综合性法规,为地 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
《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如前所述 ,水污染控制 工程》所使用 的中文 教材 《 内容相对单调 , 死记硬背内容较 多。教材编写 的相对滞 后, 有些 内容过 于陈 旧繁杂 , 于 目前 国内外最新研 发 对
技术 和 工 艺介 绍 不 多 。而英 文 原 版 教材 ( s w t ( t ar Wa e e E g er gTete t n e s> ni ei r m n adR ue n n a >内容 涵盖 面太广 , 这 套教 材 中动 力学基 础理论 和模 型部分 内容层次 较深 , 教材 中设计 、计算 所用方法及参数 与 国内的相 比有差 别, 而且 由于该教 材一套有三册 , 内容相对 于课程 的教 学计划与学 时安排而言过 多 ,并 非所有 内容都适 合本 科生教学 。因此 , 要进行适 当的选择删减 、 原版 需 编辑
基础上构建 适于研究 型互 动式双语教学模 式的 《 水污
染控制工程》 教学方法体 系。 二、 双语教学教材的筛选与优化
能力 , 创新性思维 和开阔 的国际化视野 , 能够具 备解决 全 球化 的环 境 问题 所需 的各方 面 能力 。教 育 部早 在 2 0 年推 出的 《 01 关于加强高 等学 校本科教学 工作提高 教学 质量 的若干意 见》 中 , 已经 明确要求 各个 高校 川 就
【 专题研讨 】
《 水污染控制工程》 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乔 ( 大连理工大学 环境学院
●
森, 周集体 , 金若菲 , 张
●
玉 大连 16 2 ) 104
工业 生态与环境工污染控制工程 》 双语教 学 中存在一 些问题 , 文作 者通 过 自身的教 学实践 , 本 在教 学模 式、 材选取 以及考核评价体 系三个方面进行 了一定程 度的探 索 , 教 并根据 自身的教 学体会提 出 了自己的建议和拙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教学大纲
《地下⽔污染与防治》教学⼤纲《地下⽔污染与防治》教学⼤纲⼀、课程名称:地下⽔污染与防治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课程编号:××××三、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四、使⽤教材:王焰新,《地下⽔污染与防治》,第⼀版,⾼等教育出版社,2007五、课程属性:专业内选修课六、教学对象:地质⼯程专业本科⽣七、开课单位:地球科学与⼯程学院地质科学与⼯程系⼋、先修课程:⽔⽂地质学基础,地下⽔动⼒学九、教学⽬标:本课程地质⼯程专业的专业内选修课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有关地下⽔污染与防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具备从事地下⽔污染与防治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基本能⼒。
⼗、课程要求:该课程采⽤课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演⽰的⽅式进⾏。
通过课堂讲授地下⽔污染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评价⽅法及原位修复技术,要求学⽣能结合对具体问题进⾏评价分析和预测。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第⼀章地下⽔污染基本概念(4学时)知识要点:地下⽔污染源特征,地下⽔污染物,地下⽔污染的特点与途径重点难点:地下⽔污染、地下⽔污染源和地下⽔污染物的概念和地下⽔污染的特点及四种污染途径,了解地下⽔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分类与特征。
教学⽅法:讲授、讨论、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第⼆章污染物在地下⽔系统的中运移(2学时)知识要点:地下⽔系统的特征,污染物在地下⽔系统中运移的物理动⼒作⽤及其他作⽤。
重点难点:⽔动⼒弥散机理(机械弥散和分⼦扩散-对流)、污染物迁移的基本⽅程。
教学⽅法:讲授、讨论、研究性教学第三章污染场地⽔⽂地质调查(4学时)知识要点:野外地质调查的⽅法,野外试验与室内试验,调查报告的编写。
重点难点:⽔⽂地质调查的4阶段调查法,明确各阶段调查的⽬的、内容和⽅法(⼿段)。
教学⽅法:讲授、讨论、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第四章污染场地地球物理与⽔化学调查(4学时)知识要点:各种地球物理调查⽅法,⽔化学监测⽹设计,地下⽔样的采集与保存,地下⽔化学数据分析。
讨论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
讨论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一、专业课辅助性双语教学方法分析(一)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学院辅助性双语教学实践尝试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同步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未增加课堂教学学时,坚持以专业性工程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兼顾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包括专业英文词汇的积累、专业英文文献句段的习惯表达、外文科技文献的核心内涵理解。
教学组织总体上持续关注学生的兴趣与授课反馈,充分利用并合理配搭英文教学资源,循序渐进,适当、适量、适时地将英文教学贯穿在课堂授课过程之中。
首先,强化针对性预习环节。
各教学单元任务开始前,安排5分钟左右的课堂时间,教师发放预习提纲,包括下一教学单元的重难点、双语辅助性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或教辅材料的梗概性选编、教师要求的预习方法与完成方式等,要求学生课后按要求认真完成。
例如,若采用双语教学的知识点为基本概念或原理,则需按预习提纲简明扼要注明其基本要点与内涵实质的英文释义;若为其中一典型水处理技术方法,则应批注其单元操作控制步骤的英文关键词。
教师随堂对预习情况进行抽查,计分重点考察学生对待预习任务的态度和关注程度,按15%比例计入期末综合成绩。
针对性预习方式不仅避免了教师盲目编写双语教学讲义,而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维,使学生双语课堂教学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
针对性预习方式在强化双语教学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解决了双语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
其次,在课程辅助性双语教学实践中,不过多分析专业术语英文语法成分,重在逐渐培育和形成仅把英语作为不同于母语的一个载体,培养学生对英文科技文献的熟悉关注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学生能持之以恒地涉猎专业领域外文文献,并水到渠成地达到一定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外教辅互动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多年来课外答疑指导环节已成为该课程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有效提升双语课堂教学效果,适当调整和强化了课外教辅互动,以缓解学生在双语授课环节的紧张和压力,持续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浓厚兴趣。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教学日历
第二节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2学时,马瑞)
主讲教师: 马瑞 本节为 2 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2 教学周
第三节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经历的水化学过程(4学时,郭清海)
主讲教师: 郭清海 本节为 4 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2 教学周
课程教学日历
第一讲绪论(共2学时)
第一节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几个特点与趋势(1学时,王焰新)
主讲教师:王焰新本讲为1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1 教学周
第二节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的重要性(1学时,马腾)
主讲教师:马腾本讲为1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1 教学周
第二讲地下水污染基础(共8学时)
第二节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概念(2学时,马腾)
主讲教师: 苏春利 本节为 2 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4 教学周
第四讲 地下水污染评价(共6学时)
第一节地下水污染与原生劣质水(1学时,郭清海)
主讲教师: 郭清海 本节为 1 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5 教学周
第二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1学时,郭清海)
主讲教师: 郭清海 本节为 1 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5 教学周
第三讲 地下水污染调查(共6学时)
第一节地下水污染调查方法(2学时,谢先军)
主讲教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先军 本节为 2 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3 教学周
第二节地下水污染源、物、途径调查(2学时,谢先军)
主讲教师: 谢先军 本节为 2 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4 教学周
第三节水化学资料的获取与整理(2学时,苏春利)
主讲教师: 谢先军 本节为 1 学时的课堂教学,安排在第 6 教学周
第四节渗透性反应墙法(PRB)与生物修复法(2学时,李义连)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研究报告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研究报告摘要: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观测,我们发现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等因素。
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法,包括源头控制、地下水补给区域保护和污染物的修复等。
这些方法可以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1. 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深层土壤中的一种重要水资源,广泛应用于饮用水供应、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等方面。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进行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影响和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城市污水处理不当等因素。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的废弃物排放等都会导致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超标。
工业排放中的废水和废气中的有毒物质也会渗入地下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
此外,城市污水处理不当也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地下水污染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导致水生物的死亡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其次,地下水污染会影响农田灌溉水质,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最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4. 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法为了有效治理地下水污染,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首先,源头控制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源头的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其次,地下水补给区域保护是保障地下水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地下水补给区域保护区,限制不适宜的人类活动,保护地下水资源。
案例教学在《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案例教学在《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发布时间:2021-11-08T08:25:13.27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7期作者:黄林显,桑国庆1,庞桂斌1,侯金霄1 [导读]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是一门偏向实践、内容抽象、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参与性、互动性及趣味性,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黄林显,桑国庆1,庞桂斌1,侯金霄1(1.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摘要:《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是一门偏向实践、内容抽象、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参与性、互动性及趣味性,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与防治》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重点难点知识讲解,既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案例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饮用水资源。
地下水一旦遭受污染,其治理和修复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般为30年左右),投入也极其昂贵[1]。
随着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已经成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等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2]。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是一门偏向实践、内容抽象、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 现行教学模式分析1.1 课程教授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根据往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具体该如何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防治工作,地下水迁移转化规律认识不清,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有二个方面:(1)由于课程知识点多、概念抽象,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基础概念、基本技术方法和课程的基本结构体系没有掌握;(2)教学过程中主要在室内进行,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在具体的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工程中进行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工程实例的讲解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 提高 学生外 语 水平 , 使课 程讲 授与 国际接轨 。与 传统 的英语 教 学 相 比 , 双语 教 学更 重 视 英 语 与学 科 之 间的相 互渗 透 , 学生 全方 位地应 用 英语 。双语教 学 不只是 让 学生 以英语 为工 具 获取 知识 , 让 更重 要 的
是在于引进 国外先进 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 教学方法。双语教学 以通过第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为 目 的 , 学 生对 两种 不 同文 化 的积极 适应 , 促进 以培养 学生 的跨 文化 意 识 , 而不 同语 言 有着 不 同的 信息 组 织 方 式 和思维 方式 , 同的思 维 碰撞 、 不 融合对 培 养学 生创 新思 维大 有益 处 。
e i e ig ng ne rn
一
、
引
口
所谓 双语 教学 , 即用非母 语 进行 部分 或全 部非语 言学 科 的教 学 。我 国及 不 少亚 洲 国 家 和地 区正在 探索 试验 的双语 教 学 , 般是 指用 英语 进行 学科 教学 L 。双语 教学 的 目的非 常 明确 , 一 1 ] 就是要 提 高教 学质
QI AN i—h n Jaz o g, ZHAO e— o g, HU h - e g, W U e -a W i n d S uh n W n to
( c o lo s u c sa d En io me tlEn i e ig,Hee nv riyo c n l g ,H ee 3 0 9,Chn ) S h o fRe o r e n vr n n a gne rn fi U ie st fTe h o o y fi 0 0 2 ia
第2 4卷 第 4期 21 0 0年 8 月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会 科 学N ) -
J OUR NAL O HE E F F IUNI ER I V S TY F TE HNOL O C OGY ( o i c n e ) S c l i cs aS e
学中对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 下水污染与防治 》 地 课程 双语教学模 式进行 了改进 。对授 课效果 的调查结果 表
明, 该教学模式可行 、 教学效果 良好 ; 文章结合 教学实践对此进行 了分析 。
关键词 : 双语教学 ;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 实践 ; 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 : 1 H3 9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83 3 (0 0 0 —0 70 1 0—6 4 2 1 ) 40 8—4
收 稿 日期 :0 00 —7 2 1—30
基金项 目: 合肥工业 大学双语教学示范项 目( 1 -0 4 1) 12 3 0 1
作 者 简 介 : 家 忠 ( 98 )男 , 徽 凤 阳人 , 授 , 士 , 士 生 导 师 。 钱 16一 , 安 教 博 博
Vo . 4 No 4 12 .
A u .2 1 g 00
《 下 水 污 染 与 防治 地 课 程 双语 教 学研 究 与 实 践
钱 家忠 , 赵卫 东, 胡淑 恒 , 吴文涛
( 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 工程学 院 , 合肥 2 0 0 ) 3 0 9
摘
要: 双语教学 是国内各 高等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举措之一 。依 据课程设 置特点 , 合肥工 业大学在 教
Bi n u l a h n u y a d Pr c ie f rt eCo r e l g a i Te c i g St d n a tc o h u s o o n wa e lu i n a d Co t o fGr u d t rPo l to n n r l
Ab t a t B l g a e c i g i o e o t o s f r m a y u i e ste n Ch n o i r v h e c i g sr c : i n u lt a h n s n f me h d o n n v r iis i i a t mp o e t e t a h n i
q aiy Ac o dn o t e c a a trs iso h o r eo o n wae o l t n a d C n r la d t e ul . t c r ig t h h r c e itc ft e c u s fGr u d trP l i n o to n h u o ta h n r cie n i p o e i n u l e c ig mo e sp o o e ig p a tc ,a m r v d bl g a a hn d l r p s d a d a ay e n t i a e o h i t i c u s e in d f re vr n n a n ie rn p cat n He e ie st fTe h o o y Th m— o r ed sg e o n io me tle g n e ig s e il i fiUn v r i o c n lg . y y ei p e e tto e u t h w h tt en w o e sfa i l n fe t e lm n ain r s lss o t a h e m d l e sb ea d efci . i v Ke wo d : bl g a ta h n y rs in u l e c ig; Gr u d t r Pol to a d Co t o ; p a tc ; e vr n n a i o n wa e l in n u nr l r cie n io me tl